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4968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18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熊飞骏
熊飞骏
周立波
周立波
周黎明
周黎明
郑钟海
郑钟海
赵宁宇
赵宁宇
张作甫
张作甫
张永琛
张永琛
张迎丹
张迎丹
张江南
张江南
云飞扬
云飞扬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浙江温州人。

叶永烈
叶永烈

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
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
以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 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
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
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
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目录

[显示全部]

个人概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11岁起发表诗作,18岁起发表科学小品,20岁出版第一部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21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此后,多年从事科普创作,受到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的关心,并对叶永烈作了两次批示:“调查一下,如属实,应同上海商量如何改善叶永烈同志的工作条件。”(1979年1月6日)“我看要鼓励科普创作,这项工作在世界各国都很重视。”(1979年3月4日) 由于方毅同志的关心,1979年3月,文化部和中国科协联合举行隆重仪式,授予叶永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 
曾先后创作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700多万字。曾任中国科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上海市科协常委、上海市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电影《红绿灯下(任导演)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科教片奖,小灵通漫游未来》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作品一等奖,借尾巴》获全国优秀读物奖,根据叶永烈长篇科幻童话改编的6集动画电影《哭鼻子大王》获1996年“华表奖”(即政府奖)。
后来转向纪实文学创作。主要新著为作家出版社出版的6卷本《叶永烈自选集;此外,还有《毛泽东的秘书陈云全传、《叶永烈采访手记》、《星条旗下的中国人《我的家一半在美国《一九九七逼近香港、《商品房大战》、《何智丽风波等。
即将出版《叶水烈文集,共50卷,其中科普作品24卷。 
1989被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1998年获香港中华文学艺术家金龙奖”。

职业生涯编辑本段回目录

自11岁起发表诗作。现已出版180多部著作,是国内少有的勤奋高产的作家,著作等身(其实是超身了)。早年曾

叶永烈
叶永烈
是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的编导,业余科普作品为多,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他的科幻小说占了中国的半壁江山。

但真正圆了他“作家梦”的还是科普小品的创作。1959年,还在北大上学时,他写了一本科学小品集《碳的一家》,寄给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这家出版社并没计较作者的资历,出版了这本书。这也为叶永烈成为该社《十万个为什么》最早、最年轻的作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文笔活泼,叶永烈深受出版社的青睐。二十岁的叶永烈的一个个“为什么”,被比他只小几岁的读者广泛阅读、传诵。到新版,也即第五版《十万个为什么》问世,叶永烈共为该书写了500多篇科普小品。《十万个为什么》一次次修订再版,总印数超过一亿册。新版《十万个为什么》增写了许多新的“为什么”。最近,《叶永烈文集》正在分批出版之中。

一九七六年春,在化大革命尚未结束的年月里,时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编剧的叶永烈发表了十年动乱后期第一篇科幻小说《石油蛋白》,标志着中国科幻在大陆掀起第二次高潮。

在写了《十万个为什么》之后的第二年,完成了另一部新著——《小灵通漫游未来》。《小灵通漫游未来》虽然直到1978年才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但是一出版就印了300万册,也产生了广泛影响。小灵通”是该书中的形象。《小灵通漫游未来》完成于1961年秋,书中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世界,报道未来科学技术。《小灵通漫游未来》是我国“文革”后出版的第一本科幻小说,出版后立即引起轰动,一下子印了一百几十万册,成了当时的畅销书。后来,以展望新的技术革命的灿烂前景为主线,叶永烈又创作了《小灵通再游未来》, 于1984年出版。

随着年岁的增长,叶永烈转向纪实文学的创作,写出《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等数十部长篇。1984年后成为专业作家,以写知名人物、高层人物、历史传记为多,人称“旧闻记者”。主要新著为300万字的七卷本《叶永烈自选集》;120余万字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还写了150万字的长篇系列《“四人帮”传;还有《陈伯达传《陈云全传《胡乔木传《反右派始末《星条旗下的中国人《五七年的血泪、《毛泽东的衣食住行》、《马思聪传等大部头著作。作品曾获奖80 余次,作品曾在美、英、法、日、韩、德、意、泰、香港台湾出版或发表。1979年3月,文化部和中国科协授予叶永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1989年被收入美利坚合众国《世界名人录,并被美利坚合众国传记研究所聘为顾问。1994年受聘香港文学艺术家协会荣誉会员。

个人著作编辑本段回目录

叶永烈
叶永烈
著有长篇纪实文《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陈云之路、《叶永烈采访手记》、《星条旗下的中国人》、《胡乔木传》、《马思聪传》、《傅雷与傅聪》、《梁实秋的黄昏恋》,科普小说丛书《十万个为什么》(合作)、《小灵通漫游未来》、《中国福尔摩斯》,纪实文学集《叶永烈文集》(50卷)、《叶永烈自选集》(7卷)、《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和蒋介石》、《江青传》、《张春桥传》、《姚文元传》、《王洪文传》、《陈伯达传》、《反右派始末》、《追寻历史真相——我的写作生涯》、《行走美国》、《行走俄罗斯》、《行走中国》,中短篇小说集《爱的选择》,散文集《叶永烈笔下风情》,杂文集《人才成败纵横谈》,寓言集《侦探与小偷》,相声集《圆溜溜的圆》等,共出版文学著作150余部。

作品图集编辑本段回目录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个人荣誉编辑本段回目录

科普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获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文学创作一等奖,长篇童话《哭鼻子大王》(同名电影)获中国电影华表奖,电影《红绿灯下》(导演)获中国第三届电影百花奖,《借尾巴》获1982年全国优秀少儿读物奖,报告文学《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获1986年《北京文学》奖、《梁实秋的梦》获1988年中国潮报告文学奖、《傅雷之死》获第二届优秀报告文学奖,1998年获香港文学艺术中华金龙奖最佳传记文学奖等。

曾写过的文章选段编辑本段回目录

炸药工业之父──诺贝尔

研究炸药十分危险,因为炸药的脾气十分暴烈,研究者稍不留意,它就可能爆炸。有一个人却不怕这些,这个人就是诺贝尔。

诺贝尔1833年生于瑞典,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博物学家。在父母的影响下,青少年时代的诺贝尔就醉心于发明创造。他曾到法国学习化学,在美国和俄国的工厂工作,1859年26岁的诺贝尔回到祖国。他到各地去考察,发现许多采矿和筑路的地方还是用人力工作,工人们用铁镐吃力地一下一下刨着坚硬的岩石,累得汗流浃背,却只能刨下来一点点,既辛苦,进度又慢,根本无法完成巨大的工程。为什么不用炸药炸呢?诺贝尔认真地研究这个问题。原来,中国人发明的黑火药传到欧洲以后,17世纪开始用于开矿和修路,但是黑火药威力小,使用起来很不安全。诺贝尔决心要研制一种威力巨大又安全可靠的炸药,实现人们移山填海的梦想。

这是一项多么艰巨、多么危险的工作啊!当时,人们已经发现,治疗心脏病的药剂硝化甘油浓缩后可以发生猛烈爆炸,是一种烈性炸药,但是,人们很难把它控制住。已经有很多人进行过研究,都没有成功。有的人在实验中丧生了,有的人在爆炸的火光前望而却步了。诺贝尔却知难而进,跟烈性炸药打交道,几十次险些落入死神的魔掌。

1864年的一天,实验室里又发生了爆炸,五位实验人员牺牲了,其中包括诺贝尔的亲弟弟,他的父亲也受了重伤。失去亲人的痛苦和实验工作的多次失败,都没有能够动摇诺贝尔继续研究炸药的决心。

实验室连连爆炸,闹得四邻不安,邻居们纷纷要求诺贝尔离开这个地方。诺贝尔只得搬到一个湖边,在湖中心的一艘渡轮上继续开展他的研究工作。在四年多的时间里,他进行了四百多次试验,虽然还是连连受挫,但他毫不气馁。

有一次,一个装着硝化甘油的大坛子在搬运时破裂了,硝化甘油渗到了泥土中。诺贝尔拿了一把浸透了硝化甘油

叶永烈
叶永烈
的泥土去做实验,发现这种泥土在不引爆时很安全,不像纯硝化甘油那样受点震动就爆炸。

诺贝尔高兴极了。他收集了大量渗有硝化甘油的泥土进行引爆实验。没有想到,这一次爆炸异乎寻常地猛烈,只听得一声巨响,实验室里浓烟弥漫。人们都失声惊呼:“诺贝尔完了!”正当人们为诺贝尔的生命担心的时候,他从浓烟中冲了出来,满脸是血,一边跑,一边高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诺贝尔凭着不怕死的精神,凭着百折不挠的毅力,终于制服了硝化甘油,使这种炸药能够安全地保存、运输,在引爆后又能够猛烈爆炸,可以应用到生产中去。后来,他又研制出多种烈性炸药,一生拥有255项发明专利,被人们誉为“炸药工业之父”。

诺贝尔独自创办和与人合办的大工厂共有15家,专门从事炸药生产。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一柄双刃剑,诺贝尔发明的硝化甘油炸药用于采矿修路等方面,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但它也为制造杀伤力更大的炮弹提供了条件。1888年,他的哥哥去世。由于新闻记者的疏忽,诺贝尔读到的竟然是他本人的讣告。讣告中称他是“甘油炸药大王”,是靠制造毁灭性武器发大财的大实业家。诺贝尔看了心情更加沉重。把科学发明用于战争,这不是他的初衷,于是他立下了遗嘱,把自己财产中的920万美元作为基金,用这笔基金的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物(或医学)、文学、和平事业五项奖金,从他死后的第五年开始颁发,每年颁发一次,奖给在过去的一年中,对科学事业和世界和平进步事业作出最杰出贡献的人。这,就是著名的“诺贝尔奖”。诺贝尔奖金的设立向世人表明:诺贝尔研制炸药所追求的目标是为人类造福。

                                                                    水一样的空气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空气,是无色透明的液体。然而,在低温和高压下,空气竟然能变成水一样的液体——液态空气。

液态空气是蓝里透绿的透明液体。空气是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液态氧是浅蓝色的,液态氮是浅黄色的,两者相混便成了近乎绿色的液体了。不过,平常所得的液态空气总不是透明的,而是像泥水一样混浊。因为空气中总含有少量似的水和二氧化碳,在低温下,水不用说早成了冰,二氧化碳也“结冰”了——变成了干冰,这些细小的晶体,使液态空气变浊。不过,只消用普通滤纸像过滤泥水一样过滤液态空气,很容易使它变得透明。

液态空气的温度很低,在摄氏零下192度就会沸腾。因此,如果把液态空气在室温下打开或者倒在水里,它会立即狂沸起来。平常,它总是保存在像热水瓶一样的杜瓦瓶里。

正因为液态空气的温度很低,许多东西浸在液态空气中,会发生各种奇妙的变化。

如果在一根小玻璃管里装水银,把它插到液态空气中,水银立即凝固了,因为水银在摄氏零下29度便会变成固体。打破玻璃管,里头的水银柱可以箱钉子一样钉进木头里!

橡胶的管子或者皮球放在液态空气里,会变得非常脆,一敲便裂成许多小碎片。鲜花浸在液态空气里,变得像玻璃一样脆,并且一摇动,便叮当叮当响,而扔到地上便碎成粉末。细毡帽在液态空气里也会变得很脆,可以用铁锤像敲生铁的锅一样敲碎它!

液态空气能够改变许多金属的脾气。大家知道,如果一个铃铛用铅来做的话,摇起来像个闷葫芦。然而,用液态空气浸过以后,却居然会发出银铃般清脆的响声!生铁用液态空气处理以后,强度可以提高一倍。锡在液态空气中,却会碎成煤灰似的一团粉末——灰锡。唯一例外的金属是铜,它在液态空气中扔保持良好的韧性和机械强度,因此生产液态空气的设备,常常都是用铜做的。

叶永烈
叶永烈


更有趣的是,许多东西用液态空气浸过以后,都会发光,像个巨大的“萤火虫”。例如,鸡蛋在液态空气里浸过以后,会射出美丽的浅蓝色荧光,而石蜡会发出绿色荧光。撒上硫化锌粉末并且用液态空气浸过的棉花,会射出浅绿色柔和的荧光……

现在,制造液态空气成了庞大的工业。由于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液态氧是在摄氏零下183度沸腾,液态氮是在摄氏零下196度沸腾,在工业上,人们常利用这一点,把液态空气逐步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氧气和氮气

叶永烈经典科普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作者: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

ISBN:9787507212891
页数:全4册
定价:60.0
出版社:中国福利会
装帧:平装
出版年:2007-8-1

这本《科学掠影》记述了作者存科学王国漫步时的种种见闻。科学是瑰丽多彩的。作者涉猎科学的方方面面,写下了五花八门的文章,折射出科学的诱人的光芒,映照出科学的缤纷色彩。如果这本《科学掠影》使你对科学产牛了兴趣,作者将无限欣慰

叶永烈新作编辑本段回目录

□叶永烈新作:毛岸英和毛岸青的妻子是姐妹

□叶永烈新作:阿桂的非常经历

□叶永烈回音何智丽:尊重起码的事实

□何智丽气说叶永烈:我不是他的广告商

□叶永烈再说何智丽风波真相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从细节看新疆(组图)

□七月,叶永烈亲临平壤(组图)
——感受静静的平壤

□作家叶永烈的“档案情结

□叶永烈写新书追忆26年前在罗布泊失踪的彭加木

□一个作家的选择:叶永烈为何选择纪实文学

□滴血确认彭加木遗骸幕后——访彭加木好友夏训诚

□叶永烈在新浪、博客中国网开设博客,正集中力量改编出版长卷《“四人帮”兴亡》

□叶永烈——无所不能的“畅销书作家”

□陈望道·《太白》·科学小品

□夫妇西子湖畔坐茶楼

□叶永烈谈两代编辑情

□叶永烈提出:给孩子写的书一定要有童趣

□太阳抒怀:我独乐我爱中天丽日

□夫妇同游漓江水:我和桂林很有缘分

目击中国首富村

□叶永烈写高考作文:包容是可贵的美德

和妻子在台湾吃台菜

□叶永烈看奥运:"冷面杀手"的威力

□叶永烈的新伙伴:数码相机

□叶永烈谈与小灵通的不了缘

□叶永烈谈贴近时代写好畅销书

□叶永烈在上图演讲:傅雷一家的故事促使我反思文革

□1904——中国科幻小说闪光的起点

□域外见闻:细数越南怪闻趣事

□叶永烈用镜头写书  

□叶永烈在东方网谈纪实文学

叶永烈
叶永烈

□解放论坛:触目惊心读叶永烈

□孩子们需要幻想——叶永烈谈科幻作品  

□叶永烈:心中牵挂小读者  

□叶永烈——“小灵通”的爸爸

见到了小灵通之父

关于《小灵通漫游未来》

叶永烈:中国获准举办2008奥运会的时刻编辑本段回目录

七年前的今天,是历史性的日子:国际奥委会宣布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那时候,我正在莫斯科。当我离开俄罗斯的时候,莫斯科正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国际奥委会第一百十二次全体会议,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举行。莫斯科斯拉夫酒店聚集着世界各国的记者,他们急于要向世界报道:谁将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东道主?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为首的中国庞大的申奥代表团

叶永烈:中国科幻小说缺乏精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叶永烈
叶永烈
著名作家叶永烈昨天(2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书市上称,现在中国科幻小说创作数量虽多,但缺乏精品。

一九六一年就出版过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叶永烈说,目前新生代的科幻小说家中,虽有不少不错的作品,但缺乏有影响力的大家,科幻小说的号召力也在减弱,“过去一部科幻小说可以印几十万册,现在几万册就不得了。”

叶永烈认为,社会氛围的变化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因,人们追求科学知识的热情与现代生活的商业气息有此消彼涨之势。

面对目前正在兴起的玄幻小说,叶永烈更看好科幻小说。他说,科幻小说和玄幻小说不同,前者需要以科学为基础,“让读者对科学产生兴趣,对读者有好处。”

叶永烈说,现在中国文学界太过浮躁。作家无论是创作科幻小说还是其他文学作品,都需要经历时间的检验。“时间就像一面筛子,可筛去平庸,留下精华。”

夫唱妇随,笔耕不止编辑本段回目录

叶永烈写作快速高产。曾有人开玩笑说:"如果跟谁过不去,就叫谁把《叶永烈文集》抄一遍!"因为如果每天抄五千字的话,抄两千万字也得四千天--无假日、无双休日,整整抄十一年。虽是玩笑话,却包含了叶永烈半个世纪劳作的无限艰辛。毕竟再快速高产,也得一个字一个字地写(敲)出来。

叶永烈是国内较早使用电脑写作的作家之一。他家的书房里,除了书橱里的书外,占据大部分地盘的是电脑、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刻录机……无纸化设备一应俱全。而且电脑已增加到五部,平时需要什么资料或查阅自己的著作,只需打开电脑就可以调出来;稿子写完"伊妹儿"发送;外出开会或参加活动,只带两张光盘和一台手提电脑……叶永烈写作如此之"神速",电脑帮了不少忙。

叶永烈
叶永烈

夫人杨蕙芬也居功不小。她和叶永烈是同乡,也是温州人,原来在中学教书,退休后也没清闲下来。她协助叶永烈搜集、整理素材,参加人物采访活动,是叶永烈写作时的合作伙伴和亲密助手。

想起今年3月参加反盗版座谈会时的一个细节。那天,叶永烈夫人杨蕙芬也来了。我第一次见她,电话找叶永烈采访时恰巧几次都是她接的,便上前跟她打招呼。一旁的叶永烈听到我的招呼,不由自主轻拍了下妻子的头,表情自然而亲昵,而他的妻子则一脸灿烂的笑……

毫无疑问,这是一对恩爱有加、夫唱妇随的夫妻。

曾有人为国内几位"炙手可热"的作家算过一笔版税收入帐,认为他们是中国作家中的"千万富翁",如二月河、王朔、海岩、余秋雨……其中就包括叶永烈,认为"叶永烈的作品不仅大都是畅销书,而且还常被报纸杂志转载、广播电台播出,其收入过千万元,人们恐怕不应该感到意外……"

究竟是否真过千万元,我从未向叶永烈核实过。毕竟这属私人问题,叶永烈有权保持沉默。倒是生活中的叶永烈,一身寻常打扮,平平易易,朴朴实实,没有显阔的迹象。

虽届花甲,叶永烈丝毫没有"隐退"享天伦之意。他依然笔耕不止。2001年出版了洋洋八十余万字的纪实文学《追寻历史真相--我的写作生涯》。从来都是为别人写传记,《追寻历史真相》却是叶永烈第一次为自己写传记,他在书里回顾了自己近半个世纪的创作历程。2002年,叶永烈又一气推出了《行走中国》《行走俄罗斯》《行走美国》三部纪实新作。据他告知,最近他又在写一部《非常美国》……

看来,闲不住的叶永烈是要一路写下去了。

外出采访是休息编辑本段回目录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的纪实文学写作,是建立在大量采访的基础之上的。用他的话讲,纪实文学"七分跑,三分写。"他写一部长篇纪实文学,采访几十人、上百人是常事。他的妻子就常讲:"你去一趟北京,就像去一趟上海南京路似的!"叶永烈所写的中国当代重要政治人物,大多密集于北京,所以他必须一趟趟由上海往北京赶。

1992年他采访中国早期著名活动家罗章龙时,罗老已是百岁老人了。当历史老人们面对录音机回忆当年的政治风云时,叶永烈就觉得,他的采访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与历史交谈,是一种抢救史料的工作。

只是这份"抢救史料的工作",比不得写小说、散文来得自由随意。它要求作者必须掌握大量可靠的素材,然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将事件的原状和人物的原貌真实可信地展示出来。在写作时,叶永烈力图遵循"两确"的原则,即观点正确,史料准确。但是,要做到这两点实非易事。就拿史实准确这一点来说,当事人在回忆时,往往有一种护短的倾向,加上事隔多年,记忆往往有误。查档案的手续又极为麻烦,有的还有诸多限制。而叶永烈的很多作品,都涉及极为敏感的政治神经,一不小心就会踩着"地雷",轻则舆论批评,重则陷入官司。

即便如此,叶永烈仍对长篇纪实文学的写作乐此不疲。刚刚写完一部想歇口气,欠下的一大堆报刊"文债"得一一"偿还"。还未"还清",新的长篇纪实文学又要开始了。没有时间休息,外出采访就成了叶永烈的"休息"之机。

1987年写《马思聪传》时,叶永烈赶往马思聪的故乡--广东海丰县采访。他走访了马思聪的三位堂弟,在马思聪的故居拍了许多照片,又在县公安局、档案馆、文化局、地方志办公室……查阅了各种资料。叶永烈行色匆匆,他决定坐夜车赶回广州。可"录像大巴"还有一个多小时才开。站在南海之滨的广东海丰县汽车站,叶永烈又饥又累。经不起一旁葱香鱼味的诱惑,走到小吃摊前,买了碗当地特有的潮汕粥。

"你是建筑工人?脸晒得那么黑!"生意不忙,女摊主双手交叉在胸前,跟叶永烈闲聊起来。话刚出口,她又来了个自我否定,"不,不,你这副深度近视眼镜,又有点像大学教师……"

女摊主的搭讪,令叶永烈无言以答。喝完滚烫的潮汕粥,他伏在小桌上开始整理起采访笔记。

第二天凌晨4点,车子终于抵达广州。叶永烈赶到珠鹰大厦打了个盹,开始了新一轮的采访……

写纪实文学的叶永烈编辑本段回目录

很多读者都疑惑,叶永烈科普文学写得那么"红火",怎么就突然大转弯,从"天上"来到"地上",从幻想世界进入现实世界,写起了纪实文学?

叶永烈
叶永烈

原来叶永烈写科幻小说写出了"麻烦"。上世纪七十年代,叶永烈的科幻小说《奇异的化石蛋》印了50万册,《金明系列惊险科幻小说》四卷,每卷印数也在20万册……随着这些科幻小说的风靡,叶永烈成了一个有争议的人物,甚至他的高产也引起了非议……有人说叶永烈的科幻小说不是科学,也不是文学;也有人干脆将叶永烈的科幻小说斥之为"伪科学"。叶永烈遭到一次比一次猛烈的"批判",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他开始"转向",转到纯文学纪实文学的创作,几乎很少写科幻小说,也几乎不写科普作品。用体育界的行话来讲,叶永烈在科幻小说创作上"挂鞋"了。

叶永烈的纪实文学很快轰动一时。随着《傅雷一家》《雾中的花》《沉重的一九五七》以及《中国科学明星》《奇人奇事》《闪光的路》等报告文学选集的出版,科幻小说作家叶永烈"隐身",纪实文学作家叶永烈浮出海面。

叶永烈的纪实文学作品,"主人公"从科学家体坛明星,从音乐家、作家到影响中国历史的风云人物毛泽东、陈云、胡乔木……所涉领域广泛,门类繁多。那么他凭什么标准来选择笔下的传主?叶永烈说:有两个标准。第一是知名度高而透明度差;第二是没人写过。比如他写《陈云全传》,是因为他觉得邓小平和陈云都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政治人物,可是邓小平的传记有很多,而陈云的当时几乎没有。

叶永烈
叶永烈
叶永烈在纪实文学领域里自由驰骋。他的作品赢得了读者的多方关注,尤其是一系列重大政治题材的纪实作品,使他声名远播。1993年11月,他携妻飞抵美国洛杉矶,打算和两个在美工作的儿子相聚。人刚到机场,即被美国联邦影视集团电视台接去,接受一档"日日相伴"节目的采访。主持人在向观众介绍叶永烈时说:"叶先生1989年被美国列入《世界名人录》,是美国传记研究所的顾问。写了许多纪实文学作品和人物传记,其中很多是中国大陆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政治人物……"

这里的"历史事件和政治人物",指的是叶永烈讲述中国共产党斗争历程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和《国共风云--毛泽东与蒋介石》,还有反映"文革"和"四人帮"的系列人物长篇《江青传》《张春桥传》《王洪文传》《姚文元传》和《陈伯达传》。这几部作品一版再版,在社会上流传甚广。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叶永烈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