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4058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11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郑哲敏
郑哲敏
何祚庥
何祚庥
任咏华
任咏华
屠基达
屠基达
叶培大
叶培大
钱学森
钱学森
华罗庚
华罗庚
金怡濂
金怡濂
孙钟秀
孙钟秀
罗沛霖
罗沛霖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吴文俊
吴文俊
吴文俊 男,1919年5月12日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9年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1985-1987),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主任(1992-1994),全国政协委员、常委(1979-1998)。他在拓扑学自动推理、机器证明、代数几何、中国数学史、对策论等研究领域均有杰出的贡献,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他在拓扑学的示性类、示嵌类的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是拓扑学中的奠基性工作并有许多重要应用。他的“吴方法”在国际机器证明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有广泛重要的应用价值。当前国际流行的主要符号计算软件都实现了吴文俊教授的算法。曾获得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56)、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79)、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1990)、陈嘉庚数理科学奖(1993)、首届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4)、Herbrand自动推理杰出成就奖(1997)、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2000)、第三届邵逸夫数学奖(2006)。

目录

[显示全部]

简历编辑本段回目录

吴文俊
吴文俊
1936年8月—1940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学习毕业

1940年9月—1941年12月上海育英中学任教员

1942年9月—1945年12月上海培真中学任教员

1946年1月—1946年7月上海临时大学任助教

1946年8月—1947年6月上海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实习研究员

1947年11月—1951年7月法国留学,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1951年9月—1952年9月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

1952年10月—1979年9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1979年10月—1998年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1998年12月——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工作经历编辑本段回目录

吴文俊
吴文俊
1940-1945年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南洋模范女中,之江大学教书;期间曾失业半年
1946年年初到上海临时大学任郑太朴教授的助手,8月陈省身吸收吴文俊到数学所任助理研究员
1947-1949年攻读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1947年完成一项重要拓扑学研究,证明Whitney乘积公式和对偶定理,1948年在AnnalsofMath上发表
1948年1947年11月赴法留学在Strassbourg大学跟随C.Ehresmann学习
1948年开始参加CNRS研究工作初任Attachéderecherches,1951年升为ChangédeRecherches
1949年完成“论球丛空间结构的示性类”的博士论文,论文于1952年单行本发表
1949年去苏黎世访问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
1949年夏去巴黎,跟随H.Cartan继续研究拓扑学
1950年与Thom合作发表关于流形上Stiefel-Whitney示性类的论文,后通称为吴类与吴公式
1951年8月回到中国,在北京大学数学系任教授
1952年10月到新建数学研究所任研究员
1954年开始非同伦性拓扑不变量的研究,由此引入示嵌类并开展复合形嵌入、浸入与同胚的研究
1956年赴苏联参加全苏第三届数学家大会做Pontrjagin示性类报告,受到好评
1956年随同陈建功、程民德教授访问始同国外学术界恢复联系,陈省身等华裔数学罗马尼亚
1956年随同苏步青教授访问保加利亚
1957年去波兰、东德、法国访问
1958年在巴黎大学讲课系统介绍示嵌类的工作,对于Haefliger等人有很大影响。
1958年“理论联系实际”的运动中,拓扑学研究中断,开始对策论的研究
1959年为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一年级讲微积分
1960年9月担任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60级学生主教教师,讲授微积分
1962年开始对奇点理论进行研究。对中学生作科普讲座力学在几何中的一些应用,并由江嘉禾记录成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963年科大60级设立几何拓扑专业,首次在科大开出代数几何学专门化课程,并由岳景中讲授代数拓扑学
1965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示嵌类理论的英文版,书名Atheoryofimbedding,immersion,andisotopyofpolytopesinanEuclideanspace
1967年完成“示嵌类理论在布线问题上的应用”
1972年中国开家开始回国讲学。美国拓扑学家Browder,Peterson,Spencer等访华,获得他们与其他国外学者如Smale等赠送的资料,使拓扑研究重新开始
1973年数学所拓扑组开始关于有理同伦论的讨论班,吴文俊开始其I*函子理论的研究
1974年英文示嵌类理论的中文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书名为《可剖形在欧氏空间中的实现问题》,加上布线问题的一个附录
1974年开始对中国数学史感兴趣,进行一系列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并以顾[古]今用的笔名,写成“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一文,明确推出“近代数学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主要是靠中国[式]的数学,而非希腊[式]的数学,决定数学历史发展进程的主要是靠中国[式]的数学,而非希腊[式]的数学”,该文发表于数学学报1975年第18期。
1976年末开始定理机械化证明的研究,于次年春节期间取得成功
1977年首次发表定理的机械化证明的论文,由此开辟全新的方向。
1978年撰写“数学概况及其发展”一文,发表于科学出版社的《现代科学技术简介》一书,文中提出了脑力劳动机械化,但于刊印时被删去。
1978年发表微分几何定理的机械化证明,在全国自然辩证法讲习会上提出数学机械化问题
1979年应邀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访问,并访问Rockefeller大学,Columbia大学,JohnsHopkins大学,MIT,Philadelphia大学,Brandlis大学,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应邀去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参加陈省身退休庆祝会,会上作了I*函子报告。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9年去长春参加有关计算机与数学的学术会议
1979年10月关肇直创建系统科学研究所,吴文俊离数学所去系统所,任副所长
1979年秋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开设机器证明的专门化课程
1980年国内开始举办双微会议,在首次会议上做报告“初等几何和微分几何的定理机械化证明”。
1981年秋去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讲学
1982年秋~1983年初访问西德Max-Planck数学研究所,访问法国
1983年去美国Cororado大学,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Chicago大学,Illinois大学,Honston大学访问。
1984年由W.W.Bledsoe等编辑的《AutomatedTheoremProving:After25Years》出版,收入吴文俊的奠基性论文,吴文俊的机械化数学思想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传播。
1984年秋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开设机器证明理论课程
1985年第六届双微会议上报告。
1985年10月组织刘徽数学讨论班,由多位专家介绍数学某些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吕学礼合作撰写通俗著作《分角线相等的三角形》,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6年6月访问美国通用电气公司Xerox,Parc,HP实验室,7月访问美国纽约库朗研究所。访问Texas大学Austin分校计算机科学系。
1986年8月应邀在第20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RecentStudiesoftheHistoryofChineseMathematics”报告,访问Argonne国家实验室。
1986年通俗文选“吴文俊文集”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7年关于I*-函子的研究总结成Rationalhomotopytype,AconstructiveStudyviathetheoryoftheI*-measure一书,由Springer出版社出版
1987年5月访问东德,参加莱比锡Eurocal’87会议。
1987年7月访问意大利Catania大学,参加数学自动推理国际会议
1987年10月访问加拿大,参加国际符号与代数计算会议。
1988年7月参加美国Ithaca,AlgorithmicAspectofGeometryandAlgebra国际会议,作系统报告。
1988年7月巴黎国际数学和计算机模拟大会,被邀请为一专家小组的召集人,曾组织数人参加,吴文俊未成行。
1988年9月-10月参加巴黎Thom纪念会。并作报告:AConstructiveTheoryofAlgebraicDifferentialGeometryanditsApplication。邀请为一专家小组的召集人,曾组织数人参加,吴文俊未成行。到法国Strassbourg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西德Goettingen大学进行学术访问。
1988年12月1985年刘徽数学讨论班的部份报告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书名《现代数学的进展》。
1990年3月到加拿大Montreal大学学术访问。
1990年5月访问苏联,在Dubna参加“物理科学中的计算机代数”国际会议。
1990年8月在香港召开首届亚洲数学大会,做“方程求解与定理求证”报告。
1990年8月成立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并任中心主任。
1990年获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
1990年10月赴美国LosAngels微分几何暑期学校为陈省身教授祝寿
1991年1-2月到美国Maryland大学系统研究中心访问,并参加“几何与学习工作会议”。到Duke大学学术访问。
1991年1月-6月在南开数学所学术年由吴文俊与胡国定共同主持计算机数学的系列报告,报告由新加坡WorldScientific于1993年出版,书名为Computermathematics
1991年4月去Grenoble参加CDE会议。到巴黎对IHES、巴黎第VII大学、综合工科学校进行学术访问。
1992年赴科威特接受1990年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的颁奖
1992年7月与程民德教授共同主持在北京举行的数学机械化国际会议,会议录由InternationalAcademicPublishers出版。
1992年8月去奥地利参加AAGR,对RISC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
1993年3月随科学家代表团访问台湾。
1993年10月去南韩庆北大学几何拓扑研究所访问
1994年7月与石赫去威海研究生数学暑期学校主持数学机械化暑期讲习班。
1994年8月参加北京举行的ISSAC国际会议。
1994年9月去香港。王东明将《几何定理机器证明的基本原理(初等几何部分)》译成英文,由Springer出版,英文书名为MechanicalTheoremProvinginGeometries
1995年5月接受香港城市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1995年5月去美国Albuquesque参加计算机代数应用学术会议
1995年8月参加由中日联合举办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亚洲计算机数学研讨会。
1995年12月去新加坡参加第一届亚洲数学科技会议,作大会报告“几何问题求解及其现实意义”。
1996年5月随陈省身教授去贵阳讲学,三次通俗报告载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48卷3期
1996年“吴文俊文集”的增订本改名为“吴文俊论数学机械化”,仍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6年去香港参加天元基金领导小组扩大会议
1996年7月与石赫、刘卓军等在北大主持数学机械化的暑期讲习班。
1996年11月去意大利Trieste参加第三世界科学院大会
1996年12月去台湾参加数学年会
1997年6月去Berkeley参加北美青年数学家学术会议
1997年7月去澳大利亚Townsville参加CADE-14国际会议,并领取自动推理的最高奖Herbrand奖,访问Camberra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1998年8月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ADG(几何中的自动推理)国际会议
1998年8月参加由中日联合举办在兰洲举行的第三届亚洲计算机数学国际会议
1998年8月与林东岱、张文岭同赴新疆为天元基金作学术报告
1998年将1997年以来关于数学机械化的工作总结成书,书名为MathematicsMechanization:GeometryTheoremProving,GeometryProblem-SolvingandPolynomialEquation-Solving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1999年10月10-17日参加在成都举办的>
1999年10月21日访问武汉华中理工大学,被授予名誉教授并作了通俗报告>
1999年11月6日参加在广州举行的纪念关肇直先生八十诞辰的学术研讨会。
1999年12月15日-20日去德国访问,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
2000年1月10-14日参加在澳门举行的“数学及其在文明中的作用”国际会议上做题为“ATentativeComparativesStudyofMathematicsinAncientChinaandAncientGreece”的邀请报告。
2000年1月14日-18日参加在香港举行的“数学普及讲座及交流系列研讨会II”,做题为“中国传统数学的特色及其现代意义”的报告。
2000年7月18日至7月28日参加“计算微分代数暑期高级研讨班”并做报告。
2000年9月27-28日参加在瑞士苏伊士ETH举行的第三届“国际几何推理会议”(ADG‘2000),主讲opensession。
2000年9月28日-10月6日参加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学术交流会,做题为:GlobalOptimiztionanditsApplications的报告。
11月9日-15日参加在伊朗举办的“InternationalCongressonGhyathal-dinJamshidKashani-ICGK2000”国际会议,做题为:“PolynomialEquations-SolvinginAncientChinaanditsRoleinModernTimes”的邀请报告。
2000年12月18-21日参加在泰国清迈举行的第四届“亚洲计算机数学研讨会”(ASCM’2000)并在会上做报告。
2001年2月19日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江泽民总书记亲自向吴文俊院士与另一位获奖者袁隆平颁奖。
2001年2月访问德国Maxplanck数学研究所
2001年3月在合肥中国科大举办的“有效代数方法高级研讨班”上做报告。
2001年9月中国科协在长春举行2001年学术年会,吴作了大会报告,题为:脑力劳动机械化与科学技术现代化
2001年9月在上海现代数学国际会议上作了大会邀请报告,题为:OnAlgebraicDifferentialGeometryandAlgebraicDifferentialEquations
2001年10月访问香港城市大学
2001年10月在香港举行第九届国际中国科学史会上作了大会邀请报告,题为:OnSomeCharacteristicFeaturesofChineseMathematics
2001年10月在深圳高信技术论坛期间,于10月13至14日举行第一届院士论坛上和周光召同志担任主讲。主讲的题目为:数学机械化及其在高科技中的作用。
2001年10月吴文俊在天津南开大学数学所举行的“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数学”学术报告会上作报告,题目:21世纪的中国数学。
2001年英文著作>2001年荣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
2002年6月在清华为祝贺杨振宁80寿辰而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FrontiersofScience”上作“SomeReflectionsontheMechanizationofMentalLaborintheComputerAge”
2002年8月国际数学家大会公开演讲,“中国古算与实数系统”
2002年9月应香港凤凰电视台邀请,在清华大学作"计算机时代的中国数学"的演讲。
2003年1月10日在“数学机械化软件研讨会”上做报告:“计算机时代的脑力劳动机械化与数学机械化”的报告。
2003年11月17日在广东工业大学做报告:“拓扑学到机器证明”.
2003年11月19日在中国智能学会2003全国学术大会、可拓学创立20年庆祝大会、中韩智能系统学术研讨会上作“计算机时代脑力机械化与科学技术现代化”报告
2003年11月27日在The1stAsianSymposiumonProgrammingLanguageandSystems上作OnaMethodofGlobalOptimization报告。
2003年11月28日在中国科学人文论坛上做报告:“计算机时代的东方数学”。
2004年5月19-21日参加在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举办的“第六届国际数学机械化研讨会”(IWMM6)。
2004年5月24日在上海复旦大学做报告:“计算机时代的东方数学”
2004年11月8-9日参加数学机械化重点实验室在香山别墅举行的实验室战略发展学术研讨会,作会议总结。
2005年7月24日至27日参加在北京举行的ISSAC’2005,做邀请报告:FiniteKernelTheoremandApplications
2005年7月参加科学史国际会,做报告:OntheDevelopmentofRealNumberSysteminAncientChina
2005年9月26日被聘为中国石油大学(东营)荣誉教授。当天参观了石油大学校史陈列馆与展览馆、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压水射流研究中心和石大科技集团,并出席了“授予吴文俊院士荣誉教授仪式暨学术报告会”;次日接受了山东卫视的专访。
2006年4月25日至28日到安徽省马鞍山市和芜湖市进行了考察,参观了安徽工业大学、马钢第一钢轧总厂、安徽华东光电研究所、奇瑞公司等单位,并受聘为安徽工业大学荣誉教授。
2006年6月获得第三届邵逸夫奖数学奖。

社会活动编辑本段回目录

吴文俊
吴文俊
社会兼职

1978年12月-1983年2月,第五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委
1979年10月-1984年2月,中科院系统所副所长
1983年3月-1988年2月,第六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委
1984年2月起中科院系统所名誉所长
1984年-1987年中国数学会理事长
1988年3月-1993年2月,第七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委
1990年8月-1999年5月,中科院系统所数学机械化研究中心主任
1992年4月-1996年4月,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主任
1993年3月-1998年2月,第八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委
1996年任天元基金领导小组组长(接替原组长程民德教授)

重大项目兼职

1948年开始参加CNRS研究工作初任Attachéderecherches,1951年升为ChangédeRecherches
国家科委攀登项目“机器证明及其应用”,任项目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1992年)
国家科委攀登项目“数学机械化及其应用”,任专家委员会首席科学家(1996年)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数学机械化与自动推理平台”。专家委员会的首席科学家改由高小山担任,吴文俊退为专家委员会的学术指导,属顾问性质(1999年)

奖励情况编辑本段回目录

吴文俊
吴文俊
1956年因示性类及示嵌类的工作荣获国家第一届自然科学奖最高奖一等奖(其他两位一等奖获得者为华罗庚和钱学森)

1957年1月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8年邀请在1958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爱丁堡)做分组报告(未能成行)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得科学大会奖

1988年7月巴黎国际数学和计算机模拟大会,被邀请为专家小组的召集人,(未成行)。
1992年获得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

1993年度陈嘉庚数理科学奖

1994年荣获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


1997年获自动推理的最高奖Herbrand奖

香港城市大学名誉博士学位

200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6年邵逸夫数学奖

主要工作编辑本段回目录

吴文俊
吴文俊
吴文俊教授的数学研究活动,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涉及到好几个数学领域,在代数拓扑和机器证明两个领域有重大贡献,对数学研究影响深远。前期自1947年至70年代,以代数拓扑为主,他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

1.示性类研究

通过Grassmann流形对在30年代由瑞士Stiefel,美国Whitney,苏联Pontrjajin和陈省身通过不同途径引入的示性类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确定了名称,探讨了相应关系,并应用于流形的构造。他引入的上同调类,后来在文献中被称之为吴示性类,他提出的蕴含拓扑不变性和同伦不变性的两个公式,后来都被称之为吴公式。由于这些结果的根本重要性,在多种问题中被广泛应用,如50年代德国的Dold,60年代德国的Hirzebruch苏联的Novikov并因而获Fields奖,美国的Bott与Milnor等等。
2.示嵌类研究

他引入具有非同伦拓扑不变量的一种一般构造方法,并系统地用之于嵌入问题,引入了复合形示嵌类,并用同样方法研究浸入问题与同痕问题,引入类似的示浸类与示痕类。瑞士Haefiger由于在1958年听到了他关于上述示嵌类研究工作的讲学,于1961年将嵌入问题作了重要推广,因而成为瑞士主要拓扑专家。美国Smale应用他的工作于维数大于4的Poincare猜测,并因而获Fields奖。他后来应用关于示嵌类的成果于电路布线问题,给出线性图平面性的新的判定准则,与以往的判定准则在性质上完全不同,尤其是可计算。
应当注意的是他在1956年前完成的研究成果的重要性,在多年以后才显现出来,至今仍在国际上广泛引用。

 

后期始于1976年,从事机器征明与数学机械化的研究。

他提出的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方法,与常用的基于数理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显现了无比的优越性,改变了国际上自动推理研究的面貌,被称为自动推论领域的先驱性工作,并因此获得Herbrand自动推论杰出成就奖。以下是14届国际自动推论大会上对吴文俊工作的介绍与评价。
“吴文俊在自动推理界以他于1977年发明的(定理证明)方法著称。这一方法是几何定理自动证明领域的突破。”“几何定理自动证明首先由HerbertGerlenter于五十年代开始研究。虽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但在吴方法出现之前的二十年里这一领域进展甚微。在不多的自动推理领域中,这种被动局面是由一个人完全扭转的。吴文俊很明显是这样一个人。”“吴的工作将几何定理证明自动推理的一个不太成功的领域变为最成功的领域之一。在很少的领域中,我们可以将机器证明归于一个人的工作。几何定理证明就是这样的一个领域。”

他引入的求解非线性代数方程组的吴方法是求解代数方程组精确解最完整的方法之一,已经被成功地用于解决很多问题,并实现在当前流行的符号计算软件中。欧共体资助的POSSO计划(POlynomialSystemSOlving)中也有吴方法的专用软件包。吴方法还被用于若干高科技领域,得到一系列国际领先的成果。包括曲面造型,机器人机构的位置分析,智能CAD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机器人,图像压缩等。

八十年代末,他提出了偏微分代数方程组的整序方法,是目前处理偏微分代数方程组的完整的构造性方法。该方法已被应用于微分几何定理机器证明和偏微分方程组求解。

扩展了代数簇的通常局限无奇点情形的陈示性数于有任意奇点的陈类与陈数,且定义是可计算的,形成代数几何机械化的新篇章。他给出了多元多项式组的零点结构定理,这是构造性代数几何发展的重要标志。

编著书籍编辑本段回目录

吴文俊
吴文俊
Surlesespacesfibrésetlesvariétésfeuilletées,ActualitésSci.Ind.,No.1183=Publ.Inst.Math.Univ.Strasbourg11,Hermann&Cie,Paris(1952)


Someapplicationsofmechanicsingeometry,(inChinese),ChineseYouthPress,1962.


Atheoryofimbedding,immersion,andisotopyofpolytopesinaeuclideanspacd.SciencePress,Beijing(1965).ChineseversionwithanAppendix:Thelayoutproblemofprintedcircuitsandintegratedcircuits,SciencePress,Beijing,(1978).


``NineChaptersinArithmetic''andLiuHui,(inChinese,ed.),BeijingNormalUniversityPress,Beijing,1981.


Proceedingsofthe1980Beijingsymposiumondifferentialgeometryanddifferentialequations(co-editorwithS.S.Chern),SciencePress,Beijing,1982.


Basicprinciplesofmechanicaltheoremprovingingeometries(Partonelementarygeometries),(inChinese,ed.),SciencePress,Beijing(1984).EnglishtranslationbyD.M.Wangetal,Springer(1994).


Ontriangleswithtwoequalbisectors,(inChinese,ed.withX.L.Lü),People'sEducationPress,Beijing(1985).


SellectedworksofWuWen-tsün,(inChinese,ed.),ShandongscienceandTechnologyPress,Jinan,1987.


Rationalhomotopytype---AconstructivestudyviathetheoryoftheI*-measure,Lect.NotesinMath.,No.1264,SpringerVerlag,Berlin(1987).

Historicalstudieson``MathematicalTreatiseinNine-Chapters(Shu-Shu-Jiu-Zhang)''(inChinese,ed.),BeijingNormalUniversityPress,Beijing,1987.


Newdevelopmentsoftodaymathematics---acollectionofarticlesonLiuHuiseminarofmathematics(inChinese,ed.),AnhuiScienceandTechnologyPress,Hefei,1988.

ChineseMathematicsontothe21stCentury,(Ed.withChengMin-de),PekingUniversityPress,Beijing,1991.


ComputerMathematics,(Proc.SpecialProgramatNankaiInst.ofMath.inTianjin1991,Ed.withHuGuoding),WorldScientific,Singapore,1993.


Proc.1992InternationalWorkshoponMathematicsMechanizationinBeijing,(Ed.withChengMin-de),Intern.Acad.Publishers,Beijing,1992.


StudiesonLiuHui,(inChinese,ed.withBaiShangshu,LiDiandShenKangshen),ShanxiPeople'sEducationPressandNine-ChaptersPress,1993.


WuWentsünonMathematicsMechanization,(inChinese),ShangdongEducationPress,Shangdong,1996.


吴文俊,《数学机械化》,科学出版社,2003.

发表文章编辑本段回目录

吴文俊
吴文俊
Notesurlesproduitsessentielssymétriquesdesespacestopologiques.C.R.Acad.Sci.Paris224,1139-1141(1947).
Ontheproductofspherebundlesandthedualitytheoremmodulotwo.Ann.ofMath.(2)49,641-653(1948).
SurL'existenced'unchampd'élèmentsdecontactoud'unestructurecomplexesurunesphére.C.R.Acad.Sci.Paris226,2117-2119(1948).
Surlesclassescaractéristiquesd'unespacefibréensphéres.C.R.Acad.Sci.Paris227,582-584(1948).
Surlesecondobstacled'unchampd'élèmentsdecontactdansunestructurefibréesphérique.C.R.Acad.Sci.Paris227,815-817(1948).
Surlastructurepresquecomplexed'unevariétèdifférentiableréellededimension4.C.R.Acad.SciParis227,1076-1078(1948).
Surlastructurepresquecomplexed'unevariétèdifférentiableréelle.C.R.Acad.Sci.Paris228,972-973(1949).
Classescaractéristiqueseti-carrèsd'unevariétè.C.R.Acad.Sci.Paris230,508-511(1950).
Lesi-carrésdansunevariétègrassmanniénne.C.R.Acad.Sci.Paris230,918-920(1950).
SurlespuissancesdeSteenrod.ColloquedeTopologiedeStrasbourg.1951,no.IX,9pp.LaBibliothéqueNationaleetUniversitairedeStrasbourg,1952.
Topologicalinvariantsofnewtypeoffinitepolyhedrons.ActaMath.Sinica3,261-290(1953).(inChinese,Englishsummary).
OnPontrjaginclassesI.ActaMath.Sinica3,291-315(1953)(inChinese,Englishsummary)17-521.Sci.Sinica3,353-367(1954).Amer.Math.Soc.Translations,Ser.2,92(1970),49-62.
OnsquaresinGrassmannianmanifolds.ActaSci.Sinica2,91-115(1953).Amer.Math.Soc.Translations,Ser.2,38(1964),235-258.
OnsquaresinGrassmannmanifolds.J.ChineseMath.Soc.2(1953)205-230.(inChinese,Englishsummary)17-396.
ProofofacertainconjectureofH.Hopf,ActaMath.Sinica4(1954),491-500.
``OnPontrjaginclassesII'',ActaMath.Sinica4(1954).171-199(inChinese,Englishsummary).Amer.Math.Soc.Translations,Ser.2,92(1970),63-92.
OnPontrjaginclasses.III.ActaMath.Sinica4(1954),323-346.(inChinese,Englishsummary)18-225.AmericanMathematicalSocietyTranslations,Ser.2,Vol.II,pp.155-172,AmericanMathematicalSociety,ProvidenceRI.1959.
OnPontrjaginclasses.IV.ActaMath.Sinica5(1955),37-63.(inChinese,Englishsummary).Amer.Math.Soc.Translations,Ser.2,92,93-121.
OnPontrjaginclasses.V.ActaMath.Sinica5(1955),401-410.(inChinese,Englishsummary).Amer.Math.Soc.Translations,Ser.2,38(1964),259-268.
OntherealizationofcomplexeineuclideanspacesI.ActaMath.Sinica5(1955),505-552.(inChinese,Englishsummary).Amer.Math.Soc.Translations,Ser.2,78(1968),137-184.
OntheimbeddingofpolyhedronsinEuclideanspaces.Bull.Acad.Polon.Sci.C1.III.4(1956)573-577.
Ontherealizationofcomplexesineuclideanspaces.II.ActaMath.Sinica7(1957),79-101(inChinese,Englishsummary).Amer.Math.Soc.Translations,Ser.2,78(1968),185-208.
Onthe$Phi_p$-classesofatopologicalspace.Sci.Record(N.S.),1(1957),377-380.
OntherelationsbetweensmithoperationsandSteenrodpowers.(inChinese,Englishsummary)ActaMath.Sinica7(1957),235-241.Fund.Math.44(1957),262-269.Amer.Math.Soc.Translations,Ser.2,38(1964),269-276.
Ontherealizationofcomplexesineuclideanspaces.III.ActaMath.Sinica8(1958),79-94.(inChinese,Englishsummary).Sci.Sinica8(1959),133-150.
Onthereducedproductsandthereducedcyclicpowersofaspace.JberDeutsch.Math.Verein.61(1958),Abt.1,65-75.
Onthedimensionofanormalspacewithcountablebase.Sci.Record(N.S.)2(1958),65-69.
OntheisotopyofCr-manifoldsofdimension(n)inEuclidean(2n+1)-space.Sci.Record(N.S.)2(1958),271-275.
OntherealizationofcomplexesinEuclideanspaces.Sci.Sinica7(1958),365-387.
OntheisotopyofacomplexinaEuclideanspace.I.(inChinese.Englishsummary).ActaMath.Sinica9(1959),475-493.Sci.Sinica9(1960),21-46.
Topologiecombinatoireetinvariantscombinatoires.Colloq.Math.7(1959),1-8.
Oncertaininvariantsofcell-bundles.Sci.Record(N.S.)3(1959),137-142.
Aremarkonthefundamentaltheoreminthetheoryofgames.Sci.Record(N.S.)3(1959),229-233.
OntheisotopyofafinitecomplexinaEuclideanspace.I,II.Sci.Record(N.S.)3(1959),342-351.
Onnon-cooperativegameswithrestricteddomainsofactivities.ActaMath.Sinica11(1961),47-62(inChinese);translatedasChineseMath.2(1962),54-76.RussianversioninBeskonec.Anagonist.Igry,1963,459-488.
OnatheoremofLeray.ActaMath.Sinica11(1961),348-356(inChinese);ChineseMath.2(1962),398-410.Sci.Sinica10(1961),793-805.
Essentialequilibriumpointsof$n$-personnon-cooperativegames(withJiangJia-he),Sci.Sinica,12(1962)1307-1322.
Thecharacteristicclassesofcertainrealquadrics(withLiPei-hsin),ActaMath.Sinica,12(1962)203-215(inChinese).TranslatedinChineseMath.,3(1963)218-231.
OntheimbeddingoforientablemanifoldsinaEuclideanspace.Sci.Sinica
12(1963),25-33.
RotationsinEuclideanspace.(inChinese)ShuxueJinzhan6(1963),96-97.
Atheoremonimmersion.Sci.Sinica13(1964),160.
Ontheimmersionof$C^{infty}$-3-manifoldsinaEuclideanspace.Sci.Sinica13(1964),335-336.
Onthenotionofimbeddingclasses.Sci.Sinica13(1964),681-682.
OntheimbeddingofmanifoldsinaEuclideanspaceI.Sci.Sinica13(1964),682-683.
Oncomplexanalyticcyclesandtheirrealtraces.Sci.Sinica14(1965),831-839.
Oncriticalsectionsofconvexbodies.Sci.Sinica14(1965),1721-1728.
Algebraicvarietieswithdualrationaldissections.(inChinese)ShuxueJinzhan8(1965),402-409.
TheCherncharacteristicclassesonanalgebraicvariety.(inChinese)ShuxueJinzhan8(1965),395-401.
Amathematicalprobleminthedesignofintegratedcircuits,Math.inPracticeandTheory,(1973)20-40.(inChinese).
Planarimbeddingoflineargraphs,KexueTongbao,(1973)226-228.(inChinese).
HomologyclassesthatcontainsingularitiesoftypeSk(inChinese),ActaMath.Sinica,17(1974),28-37.
OnsingularitiesofSk-type,ActaMath.Sinica(1975)(inChinese).
Onuniversalinvariantforms,ActaMath.Sinica,18(1975),263-273(inChinese).
Anewfunctorinalgebraictopology,KexueTongbao,20(1975),311-312(inChinese).
TheoryofI*-functorinalgebraictopology-Realtopologyofhomogeneousspaces,ActaMath.Sinica18(1975),162-172(inChinese).
TheoryofI*-functorinalgebraictopology-Realtopologyoffibresquares,Sci.Sci.Sinica,18(1975),464-482.
TheoryofI*-functorinalgebraictopology-EffectivecalculationandaxiomatizationofI*-functoroncomplexes,Sci.Sinica,19(1976),647-664.
Thelayoutproblemofprintedcircuitsandintegratedcircuits,AppendixtoAtheoryofimbedding,immersionandisotopyofpolytopesinaEuclideanspace,(1977)213-261(inChinese).
Theout-incomplementaryprinciple,(inChinese),inAchievementsinScienceandTechnologyofAncientChina(1977),80-100.
Onthedecisionproblemandthemechanizationoftheorem-provinginelementarygeometry,ScientiaSinica21(1978)159-172.Re-publishedinAutomatedTheoremProving:After25Years(Eds.W.W.Bledsoe&D.W.Loveland),(1984)213-234.ChineseversioninSci.Sinica,20(1977),507-516.
TheoryofI*-functorinalgebraictopology-I*-functorofafiberspace(withWangQi-ming),Sci.Sinica,21(1978)1-18.
Mechanicaltheoremprovinginelementarydifferentialgeometry(inChinese),KexueTongbao,23(1978),523-524.
Layoutproblemsinprintedcircuitsandintergratedcircuits(inChinese),AppendixinChineseversionof[3],213-261.1979
Onthemechanizationoftheorem-provinginelementarydifferentialgeometry,ScientiaSinica,Math.Supplement(I),94-102(1979).(inChinese).
Onthemechanizationoftheoremprovinginelementarydifferentialgeometry(inChinese),Sci.Sinica,SpecialIssue(I)onMath.,94-102.1980.
OncalculabilityofI*-measurewithrespecttocomplex-unionandotherrelatedconstructions,KexueTongbao,25(1980)196-198(inChinese);KexueTongbao25(1980),185-188.
deRham-Sullivenmeasureofspacesanditscalculability,inProc.ChernSymposium,(1980),229-245.
Aconstructivetheoryofalgebraictopology-PartI.Notionsofmeasureandcalculability,J.SystemsScienceandMath.Science.1(1981),53-68.
InvestigationsontheOriginalProofsabout"Sea-IslandArithmetic",(inChinese),in``NineChaptersinArithmetic"andLiuHui,Ed.WuWen-tsün,BeijingNormalUniversityPress,Beijing,(1981)58-75.
Mechanicaltheoremprovinginelementarygeometryanddifferentialgeometry,inProc.1980BeijingDD-Symposium,Beijing,v.2,1073-1092(1982).
Onthedouble-differencetheoryinmeasurement-studiesofancientChinawithcriticismsaboutmethodologyinstudyofhistoryofmathematics,(inChinese),inMonographsonHistoryofScienceandTechnology,No.8,ShanghaiSciencePress,Shanghai,(1982)10-30.
Towardmechanizationofgeometry---SomecommentsonHilbert's"GrundlagenderGeometrie",ActaMath.Scientia,2(1982)125-138.Chineseversion126-136.
Someremarksonmechanicaltheorem-provinginelementarygeometry,ActaMath.Scientia3(1983)357-360.
Theout-incomplementaryprinciple,inAncientChina'sTechnologyandScience,ForeignLanguagesPress,Beijing(1983),66-89.
deRhamtheoremfromconstructivepointofview,inProc.1981ShanghaiSymposiumonDifferentialGeometryandDifferentialEquations,SciencePress,Beijing,(1984)497-528.
Chernclassesonalgebraicvarietieswitharbitrarysingularities,inSeveralComplexVariables,BirkhausserBoston,Mass.,(1984)247-249.
Somerecentadvanceinmechanicaltheorem-provingofgeometries,inAutomatedTheoremProving:After25Years(Eds.W.W.Bledsoe&D.W.Loveland),Contemp.Math.,AMS,29(1984)235-242.
Basicprinciplesofmechanicaltheorem-provinginelementarygeometries,J.Sys.Sci.&Math.Scis.,4(1984)207-235.Re-publishedinJ.AutomatedReasoning,2(1986)221-252.
AconstructivetheoryofdifferentialalgebraicgeometrybasedonworksofJ.F.Rittwithparticularapplicationstomechanicaltheorem-provingindifferentialgeometries.DifferentialGeometryandDifferentialEquations,Lect.NotesinMath.No.1255,Springer(1984)173-189.
Onzerosofalgebraicequations---anapplicationofRittprinciple,KexueTongbao31(1986)1-5.Chineseversion,30(1985),881-883.
OntheplanarimbeddingoflineargraphsI,J.Sys.Sci.&Math.Scis.,5(1985),290-302.
Therenaissanceofconstructivemathematics,(inChinese),Adv.inMath.,14(1985)334-339.
OntheplanarimbeddingoflineargraphsII,J.Sys.Sci.&Math.Scis.,6(1986),23-35.
AmechanizationmethodofgeometryanditsapplicationsI.Distances,areas,andvolumesineuclideanandnon-euclideangeometries,KuxueTongbao32(1986)436-440.
AmechanizationmethodofgeometryI.Elementarygeometry,ChineseQuart.J.Math.,1(1986)1-14,ErrataandAddenda,ibid,2(1987)20.
AmechanizationmethodofgeometryanditsapplicationsI.Distances,areas,andvolumes,J.Sys.Sci.&Math.Scis.,6(1986)204-216
AgeneraldescriptionoftheSOLVERpackagesystem,(inChinese),Math.inPracticeandTheory,(1986No.2),32-39.
ExamplesofapplicationsoftheSOLVERpackagesystem,(inChinese),Math.inPracticeandTheory,(1986No.3),1-11.
Someremarksonjet-transformations,Bull.Soc.Math.Belgique,38(1986)409-414.
RecenctstudiesofthehistoryofChinesemathematics,inProc.ICM1986,Amer.Math.Soc.,(1987)1657-1667.
OntheConstructiveandMechanicalcharactericticsofChinesetraditionalmathematicsinviewof"MathematicalTreatiseinNineChapters"ofQinJiu-shao,(inChinese),inQinJiu-shaoand"MathematicalTreatiseinNineChapters",Ed.WuWen-tsün,BeijingNormalUniversityPress,Beijing,(1987)73-88.
OnChernnumbersofalgebraicvarietieswitharbitrarysigularities,ActaMath.Sinica,NewSer.,3,(1987)227-238.
AmechanizationmethodofgeometryanditsapplicationsII.CurvepairsofBertrandtype,KuxueTongbao32(1987)585-588.Chineseversion1281-1284.
Onreducibilityprobleminmechanicaltheoremprovingofelementarygeometries,ChineseQuarterlyJ.ofMath.,2(1987)1-19,alsoinMM-Res.Preprints,No.2,(1987)18-36.
Azerostructuretheoremforpolynomial-equations-solvinganditsapplications,MM-Res.Preprints,No.1(1987)2-12.
MechanicalderivationofNewton'sGravitationalLawsfromKepler'sLaws,MM-Res.Preprints,No.1,(1987)53-61.
Onthespecialfeaturesofconstructivenessandmechanicalcharacterofchinesetraditionalmathematicsasviewedfrom``MathematicsinNineChapters'',(inChinese),In[10](1987),78-88.
AmechanizationmethodofgeometryanditsapplicationsIII.Mechanicalprovingofpolynomialinequalitiesandequations-solving,MM-Res.Preprints,No.2,(1987)1-17,alsoinSys.Sci.&Math.Scis.,1(1988)1-17.
AmechanizationmethodofgeometryanditsapplicationsIV.Sometheoremsinplanarkinematics,Sys.Sci.&Math.Scis.,2(1989)97-109.
Onthefoundationofalgebraicdifferentialgeometry,MM-Res.Preprints,No.3(1989)1-26,alsoinSys.Sci.&Math.Scis.,2(1989)289-312.
Someremarksoncharacteristic-setformation,MM-Res.Preprints,No.3(1989)27-29.
Areviewandprospectofmechanicaltheoremproving,(inChinese),inNewDevelopmentsofTodayMathematics--ACollectionofArticlesonLiu-huiSeminarofMathematics,(Ed.WuWen-tsün),AnhuiScienceandTechnologyPress,Hefei,(1989)181-188.
OnthegenericzeroandChowbasisofanirreducibleascendingset,MM-Res.Preprints,No.4(1989)1-21.
AmechanizationmethodofgeometriesanditsapplicationsV(withWuTianjiao).Solvingtranscendentalequationsbyalgebraicmethods,MM-Res.Preprints,No.3(1989)30-32.
AmechanizationmethodofgeometryanditsapplicationsVI.SolvinginversekinematicequationsofPUMA-typerobots,MM-Res.Preprints,N0.4(1989)49-54.
Onaprojectiontheoremofquasi-varietiesineliminationtheory,MM-Res.Preprints,No.4(1989)40-48.AlsoinChineseAnnalsofMath.,11B(1990)220-226.
Onthechemicalequilibriumproblemandequations-solving,MM-Res.Preprints,No.4(1989)1-21.AlsoinActaMath.Scientia,10(1990)361-374.
Decompostiontheoremsforthezero-setofanordinaryordifferentialpolynomialsetandtheirapplications,IVint.conf.onComputerAlgebrainPhysicalResearch1990,(Eds.D.V.Shirkovetal),(1991)198-205.
AutomationofTheorem-Proving,MM-Res.Preprints,N0.5(1990)1-4.AlsoinWorkshoponAdvancedComputersforArtificialIntelligence,Beijing(1990)11-15.
OntheconstructionofGroebnerbasisofapolynomialidealbasedonRiquier-Janettheory,MM-Res.Preprints,No.5(1990)5-22.AlsoinSys.Sci.&Math.Scis.,4(1991)193-207.
AsurveyofdevelopementsofmathematicsmechanizationinChina,inChineseMathematicsintothe21stCentury,(Ed.WuWen-tsün&ChengMin-de),PekingUniversityPress,Beijing(1991)15-40.
Mechanicaltheoremprovingofdifferentialgeometriesandsomeofitsapplicationsinmechanics,MM-Res.Preprints,No.6(1991)1-22.AlsoinJ.AutomatedReasoning,7(1991)171-191.
Onafinitenesstheoremaboutoptimizationproblems,MM-Res.Preprints,No.8(1992)1-18.
Areportonmechnicalgeometrytheoremproving,ProgressinNaturalScience,2(1992)1-17.
Onthechar-setmethodandthelinearequationsmethodofnon-linearpolynomialequations-solving,inProc.Intern.WorkshoponMath.Mechanization(1992),101-109.
Equations-solvingandtheorem-proving:Zero-setformulationandidealformulation,Proc.AsianMath.Conf.1992,1-10.
Amechanizationmethodofequations-solvingandtheorem-proving,Adv.inComp.Res.,6(1992),103-138.
Onproblemsinvolvinginequalities,MM-Res.Preprints,No.7(1992),1-13.
Onalinearequationmethodofnon-linearpolynomialequations-solving,MM-Res.Preprints,No.6(1991)23-36.Errata,loc.cit.No.7(1992).Sys.Sci.&Math.Sci.,6(1993)1-12.
OnthedevelopmentofpolynomialequationssolvinginChina,Proc.1991NankaiseminaronMathematicsMechanization,Singapore(1993)
Onahybridmethodofpolynomialequationssolving,MM-Res.Preprints,No.9(1993)1-10.
OnSurface-fittingprobleminCAGD,MM-Res.Preprints,No.10(1993)1-10.
Onafinitenesstheoremaboutproblemsinvolvinginequalities,Sys.Sci.&Math.Scis.,7(1994)
Onthealgebraicsurface-fittingprobleminCAGD,(inChinese,withWangDing-kang),Mathematicsinpracticeandtheory,No.3(1994),26-31.
SomeremarksonfactorizationandGCDofmultivariatepolynomials,MM-Res.Preprints,No.11(1994),1-14.
Char-setmethodofpolynomialequation-solvinganditsapplications,Proc.AsianSymposiumonComputerMathematics(1995),11-21.
Geometryproblem-solvinganditscontemporarysignificance,inProc.FirstAsianTech.Conf.,Assoc.ofMath.Educators,Singapore,(1995),67-62.
Centralconfigurationsinplanetmotionsandvotexmothions,MM-Res.Preprints,No.13(1995)1-14
Onconstructivealgebraicgeometry,MM-Res.Preprints,No.16(1998)1-3.
OptimizationProbleminTechnologyandEducation,Proc.OfATCM'99,pp.19-31,ATCMInc,1999.
MathematicsMechanization,SciencePress/KluwerPub.,2000
OnAlgebrico-DifferentialEquations-Solving,J.Sys.Sci.&Complexity,v.17,No.2,p.153-163。
On“Good”BasisofPolynomialIdeals,DESC2004SeminaronDiff.Eqs.withSymb.Computation2004/4,p.1-4。
混合计算,(>)。
解方程今与昔,(>2004,p.16-19)。
探索与实践-我的科学研究历程,(>2004,p.11-19)。
计算机时代的东方数学(>,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演讲录,路甬祥,郑必坚编,2004,p.181-194)。
计算机时代的脑力劳动机械化与科学技术现代化,(>第三版,2004,p.5-10)。
创新科研秉烛育人,民族复兴建立功勋(>2004-18,p.4)。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2004,p.140-143,科学技术出版社)
推动数学界人才成长,(>,2004,p.36)
>序(>,2004)
On"Good"BasesofAlgebraico-DifferentialIdeals,DifferentialEquationswithSymbolicComputation,343-350,2005
OntheConstructionofGroebnerBasisofaPolynomialIdealBasedonRiguien-JanetTheory,DifferentialEquationswithSymbolicComputation,351-368,2005
OnWintuer'sconjectureaboutcentralconfigunations,ComputerAlgebraandGeometricAlgebrawithApplications,1--4,2005,SCI
InoubliablessourenirsdeReneThom,Reuethom(1922-2002),139-141,2005
混合计算,21世纪100个交叉科学难题,656-657,2005
OnaFiniteKernelTheoremforPolynomial-TypeOptimizationProblemsandsomeofitsApplications,ISSAC'05,4,2005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1.http://www.mmrc.iss.ac.cn/~wtwu/
2.http://www.pep.com.cn/200406/ca474106.htm
3.http://math.jlu.edu.cn/show.php?ParentID=13&;SubID=50&id=123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吴文俊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