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9090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4-24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尼克·达洛伊西奥
尼克·达洛伊西奥
Elon Musk
Elon Musk
迈克·奥尔森
迈克·奥尔森
亚历克斯·卢詹克
亚历克斯·卢詹克
布莱恩·切斯基
布莱恩·切斯基
佩里·陈
佩里·陈
珍妮弗·海曼
珍妮弗·海曼
亚当·安吉洛
亚当·安吉洛
迈克·鲁宾
迈克·鲁宾
伊恩·罗杰斯
伊恩·罗杰斯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迈克尔·阿灵顿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图)迈克尔·阿灵顿迈克尔·阿灵顿

著名科技博客迈克尔·阿灵顿(Michael Arrington)在网络界一直都非常的知名,尤其是创办了TechCrunch之后。阿灵顿是律师、企业家、知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编辑,该网站报道了大量企业家、产品和服务。阿灵顿的影响力非常大,已经引起企业家的不满。阿灵顿日前宣布将暂停写博客1个月,静下心来考虑未来的工作、生活。

这不,福布斯2008年25位互联网名人评选结果一出来,自然少不了迈克尔·阿灵顿(Michael Arrington)这位网络名人。以下是迈克尔·阿灵顿(Michael Arrington)的简介:

姓名:迈克尔·阿灵顿(Michael Arrington)

年龄:38岁(生于1970年)

职业:科技博客

网址:http://www.techcrunch.com/

J. Michael Arrington (born March 13, 1970 in Orange, California)[1] is an entrepreneur and was the maintainer of TechCrunch, a blog covering the Silicon Valley technology start-up communities and the wider technology field in USA and elsewhere. Magazines such as Wired and Forbes have named Arrington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people on the internet.  In 2008, he was selected by TIME Magazine 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in the world.

Arrington grew up in California, USA and Surrey, England and graduated from Claremont McKenna College with a major in economics. He went on to Stanford Law School and graduated in 1995. Arrington was co-founder of Achex, an internet payments company, which was sold to First Data Corp for US$32 million and is now the back end of Western Union online. His other entrepreneurial endeavors include co-founding Zip.ca and Pool.com, acting as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for Razorgator, and founding Edgeio.

目录

TechCrunch挑战媒体格局 Web2.0先生遭到质疑编辑本段回目录

迈克尔·阿灵顿面对质疑导语:国外媒体2006年12月发表分析文章称,凭借著名IT博客TechCrunch,迈克尔·阿灵顿(Michael Arrington)成为了业界的风云人物,更被冠以“Web2.0先生”的美誉。当然,在成名的同时他也受到很多质疑。

阿灵顿今年36岁,是一位律师、广告客户、以及投资者,但真正让他出名的却是TechCrunch。TechCrunch是阿灵顿一手打造的博客,以在第一时间发布业界重大消息著称。推出TechCrunch之后的18个月里,阿灵顿迅速“窜红”为科技领域的重量级人物,并向传统的媒体格局发起挑战。得益于内部消息和全天候发布的优势,博客发布重大新闻时经常可以赶在传统媒体的前面,特别是后者还需要将新闻稿从硅谷传送到华盛顿。

虽然在很多时候都能同专业媒体分庭抗礼,但由于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很多博客并没有掌握新闻报道的技巧。事实上,阿灵顿也曾多次因此遭到批评。例如,《纽约时报》曾就新闻道德问题同他发生争论,也曾有人质疑他在报道新闻事件时涉嫌“徇私”,偏袒自己或朋友投资的公司。

(图)迈克尔·阿灵顿迈克尔·阿灵顿

对于业界的质疑,阿灵顿全部予以否认,并表示自己所做的工作与其它新闻记者没有区别。当然,他并不能完全确定是否可以将自己称为新闻记者。在快速窜红之后,阿灵顿也不知道下一步应当怎样做。他唯一确定的是自己需要好好休息,唯一要做的工作就是考虑自己未来将走向何方。

大概在下个月,阿灵顿将停止通宵达旦的工作,暂时褪下硅谷风云人物的光环。他将前往美国华盛顿州贝克山滑雪,这里距离他父母家不远。不过,阿灵顿此行并非只是为了休息,他暂时离开喧嚣的博客圈还有另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观察高速增长的本地公司。阿灵顿上月表示,他从TechCrunch的赞助商获得了18万美元。创建仅仅18个月,TechCrunch的帐上已经有了50万美元资金。 50万美元对于大媒体公司来说不值一提,但对于一个博客网站已经是不小的数字。

从某种程度上讲,互联网企业家永远无法完全脱离互联网,阿灵顿也是如此。他上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两个月内,我将只用一半的时间写博客,把更多时间用于考虑业务,包括新增加哪一类网站,以及网站内容的方向。”同原来的广告经理“分手”之后,阿灵顿还需要招聘一位总经理,主要工作是处理广告和赞助商关系。聘请总经理之后,TechCrunch可以像传统媒体那样将编辑与广告分离,阿灵顿认为这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迈出的一步。

在休假期间,阿灵顿将暂时离开自己在Atherton租住的房子,这是他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同时也是Web2.0精英的聚集地,很多风险投资者、勇往直前的企业家、以及来自硅谷巨头的高管都曾造访过这里。有趣的是,尽管这所房子位于富人聚居的Atherton,但却再平常不过,墙上没有悬挂任何艺术品,没有宜家的家具,桌子上堆满了技术设备,甚至供热系统不能保证室内温度。

不过,更有趣的是阿灵顿离开的时机。过去两个月里,阿灵顿接连不断地遭到批评,他在博客中将此称为“‘TechCrunch黑’兴风作浪”。例如,旧金山育儿网站Mothersclick一直质疑阿灵顿在写博客时涉嫌“徇私”,因为后者用很大篇幅介绍其竞争对手Maya's Mom,而完全忽视了该网站的存在。Mothersclick认为,阿灵顿这样做是因为Maya's Mom的创始人曾经与他共事。阿灵顿最初曾在博客中披露他与Maya's Mom创始人的关系,但后来又将这段注释文字去掉,因此招致了更多的批评。

(图)迈克尔·阿灵顿迈克尔·阿灵顿

一些“学院派”新闻记者对于阿灵顿的新闻道德提出了质疑。在今年10月举办的网络新闻协会会议上,阿灵顿甚至同《纽约时报》发生了直接争吵。他在会上指责《纽约时报》道德沦丧,但后来又收回了自己的话。著名博客、作家尼克·卡尔 (Nick Carr)表示,在介绍自己投资的公司时,阿灵顿通常不会隐瞒;但在介绍自己投资公司的竞争对手,特别是包含竞争对手的负面信息时,他有时并不披露自己同相关公司的投资关系。

科技八卦博客Valleywag几乎报道了有关阿灵顿的种种负面消息,并吸引了大量的读者。阿灵顿则在博客中予以反击,称企业家和投资者的身份帮助自己获得了很多内部信息。他说:“TechCrunch并非没有任何目的或利益冲突。”尽管阿灵顿也会对一些公司提出批评,但大多数时候他都是新技术的坚定支持者和鼓吹者。他曾经同微软董事会主席比尔·盖茨共进晚餐,曾经率先披露Google 收购YouTube的重大消息,他的博客也因此成为了硅谷企业家的每日必读。


迈克尔·阿灵顿GigaOm博客的创始人奥姆·马里克(Om Malik)表示:“阿灵顿非常具有影响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推动了博客的普及。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获得了‘Web2.0先生’的赞誉。”阿灵顿在博客中描述了硅谷的运作模式,以及这种模式给传统业务带来的巨大冲击。这是一种包含复杂关系网络的“部落”文化,风险投资者、天使投资者和企业家聚集在一起,在互相猜疑和算计中共同发展。

TechCrunch等博客给主流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近年来,随着读者和广告客户的减少,报纸的业绩持续下滑。与此同时,大量的广告预算转向了互联网媒体。虽然很多博客并没有受过专门培训,甚至不明白新闻规则,但仍然吸引力大量读者和广告客户的关注。在这样的环境下,阿灵顿脱颖而出也就不足为奇。凭借TechCrunch“大红大紫”之前,阿灵顿在硅谷已经小有名气,他曾经在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任职,并投资了多家新兴公司。

2004年,阿灵顿在南加州休息了一年,过着每天冲浪、看电影的悠闲日子。2005 年3月,他和以前的一位同事创建了一家名为“Edgeio”的公司,主要提供分类广告服务。当他通过互联网查询近年来涌现的新兴公司时,却发现没有覆盖这些内容的网站。因此,阿灵顿于2005年6月创建了TechCrunch。最初他只是将此当作一个业余爱好,但没想到TechCrunch迅速走红。

(图)迈克尔·阿灵顿迈克尔·阿灵顿

据阿灵顿称,TechCrunch每月的页面浏览次数已经超过200万,拥有超过 100万名唯一访问者和10万名注册用户。很多新兴公司都迫切希望自己的网站出现在TechCrunch上,因为这样可以为它们带来大量高端用户。 TechCrunch率先披露了很多重大业绩消息,其中包括Google以价值16.5亿美元的股票收购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与此同时,阿灵顿还不断扩大着TechCrunch的规模,例如加入了MobileCrunch和CrunchGear等网站。

互联网影响力分析公司Buzzlogic公布的数据显示,TechCrunch的影响力在所有博客中排名第二位,仅次于史蒂夫·拉贝尔(Steve Rubell)的博客MicroPersuasion。《华尔街日报》将阿灵顿称为“权力掮客”,但他本人表示:“这个标题的确很吸引人,但事实上,硅谷至少有1万个人关系圈远远超过我。”

随着TechCrunch获得成功,阿灵顿逐步退出了Edgeio的日常管理,但仍然是Edgeio的重要股东和董事会成员。阿灵顿在自己的网站上披露,他还是上市公司Foldera的董事会成员,纽约新兴公司Daylife和旧金山社交网站Dogster的投资者,以及以色列个人新闻跟踪服务提供商Spotback的顾问。

在遭到多方批评的同时,阿灵顿也有不少坚定的支持者。风险投资公司 Benchmark Capital的合伙人迈克尔·埃森伯格(Michael Eisenberg)就在自己的博客中称:“阿灵顿是所有博客的榜样,他总是在第一时间披露读者想了解的信息。”阿灵顿的朋友、天使投资者杰夫·克拉维尔 (Jeff Clavier)表示:“阿灵顿必须做到高度专业和正直,因为在博客圈里,一个小错误就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克拉维尔同时称,尽管同阿灵顿有着特殊的关系,但他并没有受到特殊照顾。他说:“我投资的多家公司都曾被阿灵顿公开批判,Feedster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但是,我仍然尊敬他。”克拉维尔还表示,阿灵顿的确应当好好休息一下。他说: “阿灵顿实在太疲倦了,他决定休息一段时间是一个好消息。

TechCrunch创始人表示曾遭死亡威胁编辑本段回目录

我昨天简单翻译了一篇博文,来自著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创始人Michael Arrington。这位Michael先生在国外Web 2.0圈内争议颇多:TechCrunch虽然号称关注来自全球的Web2.0创意,但对欧洲和亚洲地区的互联网氛围不太尊重,甚至在博客中常有主观讽刺、臆测。欧洲的许多创业者则为此十分不悦。终于,他们几天前在慕尼黑发生了摩擦。事后,Michael Arrington写下了这篇《我们需要一些改变》。

(图)迈克尔·阿灵顿迈克尔·阿灵顿

原文地址,译文如下:

昨天,在慕尼黑,我从DLD会场离开时,有一个陌生人走到我面前,“准备充足地”给了我一个耳光。当我还没反应过来时,他快速地跑开,消失在人群之中,只留下一个黑影。周围的人们稍有惊讶地盯着我,然后装作若无其事地,继续他们的交谈。

通常,在许多会议上,会有许多创业者来介绍他们的项目和创意。由于睡眠的缺乏和持续工作,我的态度和热情也不尽相同;有时我则会给一张名片他们,让他们改天再联系我。

昨天,我正在克服流感、时差和睡眠不足所带来的麻烦。而此前,我则不顾压力持续三天与创业者探讨他们的产品。这次活动之后,我回到旅馆,必须马上准备接下来在达沃斯的活动。因此,这次当我眼角余光看见这个人的时候,我立即转身,避免眼神交流。有时候这样做可以避免麻烦,但这次,它却让我遭受了这样的遭遇。

曾经,在各式各样的会议上,我也遭遇过一些推推搡搡难看的场面,但“扇耳光”这种事情,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是一个分界点。

TechCrunch是一个成功的创业项目,而且,我为同事和自己这数年的创作感到非常骄傲。我们竭尽全力地支持那些创业项目,为他们创建交流社区,尤其让那些因客观原因很难受到公众注意的项目有更多曝光机会崭露头角。我其实非常乐于参加各种行业聚会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很乐于与创业者和投资方们交流、探讨甚至辩论。

然而,我不得不承认我工作的乐趣到此为止了:

久而久之,那些并没有得到更多曝光机会的创业项目和于我们竞争的媒体、博客开始无端指责我们。一直以来,我们都没有打算正面回应这些指责和诬陷;我总是认为,只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就能说明一切问题、化解谣言。然而,随着我们的成长,伴随而来的流言蜚语和恶意攻击也逐渐增加。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稍集中精力,就能在Twitter、博客等各种网站上找到大量针对我们、我个人或者我的员工们的负面评论。其中少数批评的确说明了我们的不足之处,然而大多数评论则是恶语相向,有些言论素质之低,超过我的想象。

幸运地是,对于口头和文字上的攻击,我的忍耐能力也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加强。对于大多数攻击性言论,我逐渐可以坦然面对,我之后甚至还能在那些“所谓的朋友”拿我的负面新闻开玩笑时不动声色。

我相信这彻底改变了我:我开始无法轻易信任他人。在TechCrunch之前,我认为大多数人都是好人,除非有负面的证据,我不会轻易怀疑谁;今天,对我来说,这一切却截然相反。而如我所说,我在“扇耳光”这件事情上划了一道分界线。因为我觉得这距离更严重的暴力犯罪并不远了。

(图)TechCrunchTechCrunch

这里我想告诉大家一件罕有人之的事情:去年暑假,一个失控的家伙以死威胁我和我的家庭。他甚至都不是私下秘密行动 - 他直接拨打我们的办公室电话,给我发电子邮件甚至在他自己的博客上公开威胁我们。当然,我们很快也查明了对方的身份。经过刑侦专家的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威胁十分严重:此人曾经有过刑事犯罪记录,并且持有枪械。三个州的警察都参与了保护我们的工作,而我们甚至雇佣了一个专业保镖团队来保护我、我的家庭以及我的员工。

每天2000美元的保护费让我们无法继续支付下去;警察的确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在对方采取行动之前,我们无权去逮捕他。我们可以封锁对方在某一区域的活动,但这反而会暴露我们行踪。几乎有一周,我们躲了起来。对外宣称住在父母家,TechCrunch的办公室则空无一人。警察例行检查的时候,差点逮捕了一位回去取物件的同事。

看见自己的父母为自己的性命担忧而又不清楚他们的儿子究竟得罪了谁,我逐渐变得不再敢去相信别人。

在博客里,我只写与科技、创业项目和新闻有关的内容。这本因与“死亡威胁”和“扇耳光”毫无关联,也不会遭来如此多的责骂和诬陷。问题是,除了被一个该死的疯子威胁人身安全和被一个我们没有报导的欧洲创业者扇耳光之外,我热爱我所做的一切。

我决定,放松一下自己,重新思考一下我的生活应该如何安排。本周我会继续写一些关于Davos世界经济论坛的文章。接下来的整个二月份,我不会再写什么东西,我将远离我的iPhone和笔记本电脑,坐在某一处海边的沙滩上,决策我的未来。

我希望那些竞争对手能明白,巨大的竞争压力并不意味着他们有权去诬陷他人或者威胁他人的人身安全。我乐于与任何人竞争,但反感那些卑鄙低劣的手段;我更希望他们明白,各种各样的言论攻击可能让那些自行其是的罪犯进一步认为“暴力可以解决问题”。

我们关注科技领域和创业项目,这些事情非常非常重要。但我们自身和家人的生命更重要!

TechCrunch是为数不多地通过“认真刻苦撰写博客”发展起来的有盈利能力的商业新媒体。然而,像Michael Arrington同学这样写博客,实在是太累,这位老兄的确应该休息一下了!(阿瓦的家)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TechCrunch 迈克尔·阿灵顿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Michael Arrington,Arrington,阿灵顿,Mike Arrington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