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0244 次
  • 编辑次数: 3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5-02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凯文·凯利
凯文·凯利
约翰·佩里·巴洛
约翰·佩里·巴洛
泰德·纳尔逊
泰德·纳尔逊
霍华德·莱茵戈德
霍华德·莱茵戈德
克里斯·安德森
克里斯·安德森
斯图尔特·布兰德
斯图尔特·布兰德
汪丁丁
汪丁丁
段永朝
段永朝
胡泳
胡泳
郭良
郭良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亨利·詹金斯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个人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多年来致力于媒介融合与“粉丝”文化的研究。他是MIT比较媒体研究项目主任(MIT Comparative Media Studies Program)。

(图)Henry Jenkins照片Henry Jenkins照片

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比较研究计划的创办人和主任。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比较研究计画的创办人和主任。 曾经撰写和编辑过十多本关于媒体和流行文化的著作,议题十分广泛,包括媒体、性别和流行文化的政治等,如《文本的盗用者:电视的粉丝和参与式的文化》、《从芭比娃娃到真人快打:性别与计算机游戏》、《性别和计算机游戏》、《与流行文化共舞:流行文化的政治与乐趣》、《融合文化》 。曾经撰写和编辑过十多本关于媒体和流行文化的著作,议题十分广泛,包括媒体、性别和流行文化的政治等,如《文本的盗用者:电视的粉丝和参与式的文化》、《从芭比娃娃到真人快打:性别与电脑游戏》、《性别和电脑游戏》、《与流行文化共舞:流行文化的政治与乐趣》。 他曾在科罗拉多州科拜伦高中校园发生枪击事件后,于美国联邦参议院针对年轻人暴力问题听证会上出席作证。他曾在科罗拉多州科拜伦高中校园发生枪击事件后,于美国联邦参议院针对年轻人暴力问题听证会上出席作证。 詹金斯每个月也为《技术评论》和《计算机游戏杂志》撰写专栏。詹金斯每个月也为《技术评论》和《电脑游戏杂志》撰写专栏。 作者以其优异的研究荣获二○○七年「电影和媒体研究学会得奖人」奖项和「柯瓦斯书奖」(Katherine Singer Kovacs Book Award)。作者以其优异的研究荣获二○○七年「电影和媒体研究学会得奖人」奖项和「柯瓦斯书奖」(Katherine Singer Kovacs Book Award)。

其中2006年出版的著作,《融合文化》 (Convergence Culture: Where old and new media collide) (London: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2006),一书颇有几分畅销书之生动活泼。书中阐释的“融合文化”(convergence culture),也是近年风行于欧美新媒体学界与业界的概念。值得关心web2.0发展的人一读。

联系方式编辑本段回目录

14N-207, Comparative Media Studies

(图)Henry enkins的研究范围色彩缤纷Henry enkins的研究范围色彩缤纷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mbridge, MA 02139-4307
(617) 253-3068
henry3@mit.edu

个人官方博客:http://www.henryjenkins.org/

个人学术主页:http://web.mit.edu/cms/People/henry3/

主要著作一揽编辑本段回目录

Jenkins, Henry (1992). Textual Poachers: Television Fans & Participatory Culture. Studies in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New York: Routledge. p. 343. ISBN 0415905710. 
Jenkins, Henry (1995). Classical Hollywood Comedy. AFI film readers. New York: Routledge. p. 430. ISBN 0415906393. 
Jenkins, Henry (1998). From Barbie to Mortal Kombat: Gender and Computer Games.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p. 360. ISBN 0262032589. 
Jenkins, Henry (1998). The Children's Culture Reader.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p. 532. ISBN 0814742319. 
Jenkins, Henry (2003). Rethinking Media Change: The Aesthetics of Transition. Media in transition.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p. 404. ISBN 0262201461. 
Jenkins, Henry (ed. with David Thorburn) (2003). Democracy and New Media.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p. 385. ISBN 0262101017. 
Jenkins, Henry (2006). Convergence Culture: Where Old and New Media Collide.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p. 308. ISBN 0814742815. 
Jenkins, Henry (2006). Fans, Bloggers, and Gamers: Exploring Participatory Culture.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p. 279. ISBN 081474284X. 
Jenkins, Henry (2007). The Wow Climax: Tracing the Emotional Impact of Popular Culture.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p. 285. ISBN 0814742823. 

获得的荣誉和学术职务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4 Recipient. Chair for the Deflorz Professorship in the Humanities

2003 Recipient. Chair for the John E. Burchards Professorship in the Humanities

1998 Recipient. Chair for the Ann Fetter Friedlaender Professor of the Humanities.

1994 Recipient. Class of 1942 Research Chair.

1992 Recipient. Harold Edgerton Fellowship, M.I.T.

1988-89 Recipient,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Fellowship.

1982 Teaching Certificate, Secondary School Social Science,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1980 Who's Who in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亨利·詹金斯部分文章编辑本段回目录

不可轻视的“粉丝”力量

文:Henry Jenkins  来源:《东方企业家》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美国科幻迷之间悄悄流通着他们钟爱的动漫录像,即使这些影像是没有字幕的,他们也流连忘返。而他们的经常性集会给这些所谓的盗版录像带提供了更加宽广的流通渠道。这像极了同一时代的中国青年人,一本书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直到主人也不知书的去向。

(图)Henry Jenkins照片Henry Jenkins照片

而制作出这些美轮美奂作品的日本动漫公司对这样的现象却熟视无睹,他们没有向“粉丝”们收费,但他们很好奇,这种非主流的传播方式能否给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态度截然不同的是美国的媒体公司,他们毅然决然试图制止。而痴迷忘返的“粉丝”们则一身承担了日本动漫进入西方市场的风险,以及试销促销的各种成本。

实际上,早在60年代日本动漫就出口到了西方市场,当时《阿童木(Astro Boy)》、《铁人28号(Gigantor)》、《马赫5号(speed racer)》让美国很多城市万人空巷。不过,60年代末,民间组织ACT(Action for Children's Television)和其他团体曾利用童子军造势限制那些他们认为不适合美国儿童的内容。其结果是,日本卡通在美国的市场到70年代就明显萎缩甚至走向了枯竭。

录像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视听方式和存储手段,美国的动漫“粉丝”们把只在有线电视上播放的无字幕的日本动画片复制下来,跟朋友们分享。不久他们开始把美国制造的《星际迷航(Star Trek)》、《太空堡垒卡拉狄加(Battlestar Galactica)》送给日本的“粉丝”们,换来《三一万能侠(Getter Robo)》一类的日本节目。

80年代末,学生组织开始建设收藏广泛的图书馆,馆藏包括全部合法以及盗版内容。90年代初出现了“粉丝字幕”(fansubbing),即业余人士对日本动漫所做的翻译和字幕。到了互联网时代,各个动漫俱乐部开始用互联网协调活动,按剧集分工,并且和那些制作字幕的群体打成一片。

90年代之后,动漫“粉丝”团的地下活动风起云涌,大规模的动漫集会引来了日本的艺术家和代理商,他们惊讶地发现,曾经让他们几近绝望的美国市场上仍然滋生着日本文化的强大背影。

而随着DVD等新技术的冲击,美国动漫“粉丝”团体越来越职业化,他们从日本的媒体公司取得代理权。最初发布的作品,像《阿基拉(akira)》和《泡泡糖危机(Bubblegum Crisis)》等几部,拥有一批狂热“粉丝”的追随。粉丝俱乐部想让会员接触到日本市面上的所有内容,经常冒着商业代理不会遇到的风险,进入新体裁、新厂商、新剧集的市场里试水。商业公司踩着他们的足迹,只要发现热点就上。“粉丝”字幕往往放上一条建议,告诫用户“一经商业许可请立即停止传播”。俱乐部没有打算通过动漫中介赢利,只是在拓宽市场;一旦某部作品有了商业代理,就中止其流通。无论如何,商业版比起未授权录制版拥有更高的品质。

日本的媒体公司对这些行为的宽容与他们对国内粉丝群体的待遇相一致。“粉丝”创作的漫画,往往在很大程度上衍生自原来的商业产品,地下销售拥有很大规模,某些漫画市场每天吸引来15万参观者。厂商几乎从不采取法律行动,而是赞助此类活动,利用它们推广自己的发售、招募新鲜人才、观察受众口味的变动。他们坚信,一旦对这些根深蒂固的文化行为采取行动,会招致消费者的愤怒,而如果他们真的去追诉侵权者,日本的刑罚代价相对而言是很轻的。或许这也是盗版屡禁不绝的一个原因。

Henry Jenkins: 为什么学者应该Blog?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8/04/12 | 译者:maomy | 类别:学术, 新媒介
Henry Jenkins教授作为新媒体领域研究的先驱之一,在运用新媒体推进学术研究方面亦不乏探索。近日他在自己blog里发表了一篇名为“为什么学者应该BLOG”(Why Academics Should Blog…)的文章,颇值得从事学术研究者借鉴。中国的互联网发展繁荣,ICT技术并不落后,各高校、院系、研究团体也都有自己的网站。但是在应用ICT建构学术共同体、真正促进学术研究与公共利益的良性循环方面,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Oh My Media 能尝试着为中国的媒介与传播研究做些什么呢?这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图)Henry Jenkins教授Henry Jenkins教授

现将Jenkins教授文章粗略翻译如下,下文的“我”都是指代Jenkins教授:

继在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上发表文章后,我将和我blog的读者分享,如何应用新媒体技术来拓展我们的研究项目在公众中的影响,这些技术使我们有机会成为公共知识分子,也给研究带来诸多助益。

在“9·11”之后的一周,MIT比较媒介研究项目(comparative-media-studies program)的师生、员工、校友们共同创造了一个网站(re:constructions),初衷是促使公众思考媒体在塑造我们对全国性悲剧的反思中所扮演的角色。在一个紧张的周末,学生们拍电影短片,找引语,写文章,联系遍布世界的朋友与家人。网站上线时,我们有了超过100个条目,涵盖30多个国家的媒体对此袭击的报道。

re:constructions这个网站代表了我们的新的研究生项目的转折点,如果将我们所研究的新技术运用于开启关于媒介变迁的大规模公共对话,会发生什么呢?这个网站是个好榜样。今天,the comparative-media-studies的主页(http://cms.mit.edu/) 放置了七个不同blog的feeds,分别对应于某个研究团体或教师。我们的网站也定期提供在MIT举行的学术会议与讨论的podcast (如 Futures of Entertainment , Media in Transition)。我自己的blog, Confessions of an Aca-Fan, 每天吸引着几千名读者。最近我们也决定把硕士论文放到网上来( masters’ theses online )供全世界的研究者阅读。这些努力确实产生了效果,对于我们和他们的关系:在读学生、未来的学生、毕业生、教师、新闻媒体、公众、其他读者。

在读学生。我们的学生来自许多学科与职业背景,毕业后去向也形形色色。早先,几个学生开始开设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blog——既是为了促使他们经常写作,也是为了得到针对其观点的反馈。例如Ilya Vedrashko, 的blog,Future of Advertising, 很快就成为业内人士和记者的宠儿。该blog带来了可观的新的联系与资源,支持了他的研究。他也因此得到了一些公司的工作要约,甚至有个大公司还特别为他创造了一个职位。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后来的学生blogger身上。他们获益良多,从写作关于 “serious games”, hip hop culture, music distribution, data visualization, media policy的相关blog之中。他们的工作带来的是和重要的思想家和专家的联系。过去,学者们在成为其所在领域的高级专家后才渐渐拥有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声誉;如今越来越常见的是,年轻的研究者们使用blog作为建构声誉的资源,特别是在那些权威尚待树立的跨学科领域中。

当我自己开始写blog之后,我得以广泛展示学生们的写作,从而鼓励他们完善课堂作业,使之成为可与普通读者分享的东西。一些学生因此收到出版他们著作的邀约。很多教学项目会促使其学生致力于学术出版,但我们也看到了帮助学生培育其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技能、并设法将其观点转化为可以面向多元受众、跨领域传播的公众话语的价值所在。

当我的blog上线之际,有个读者拿它和MIT’s Open Courseware project来比较。后者将大学的课程材料向公众开放。Open Courseware允许公众访问MIT的教育内容,blog则提供了见证教育过程的机会。Blog上的日日进展,令人有机会一瞥研究文化,以及我们如何思考领域内当下的话题。

在主页上运行这些blog的feed,意味着无需项目管理者有意识地努力工作,站点也能持续更新。学生们将习惯于每日浏览我们的网站,也因此更容易看到我们张贴的通知,使得信息更通畅。

未来的学生。 我们招收的学生中,越来越多人将这些blog列为他们了解“比较媒介研究项目”的最主要途径。随之而来的新生更深刻地理解我们的项目,以及对于他们的兴趣如何与我们的研究相结合。这些blog提升了申请人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被录取的候选人的注册率。在新生九月份来校之前,他们已经更好地整合在我们的项目之中了。

毕业生。 当许多大学开始思考终生学习的价值之时,我们的毕业生已经持续地保持与在校师生的联系,即使已毕业多时。我们的这些blog会报道学生们的工作,日志文章也与毕业生们工作所在的产业的信息相关联。

教职员。 Blog的文章代表了所谓的”just-in-time scholarship”,对相关领域的当下发展提供了深入思考。因为它们是为大众而非专业读者所写,这些短文对本科教学非常有用。我们发现越来越多同事使用blog文章或podcast作为课堂讨论和其他教学活动的跳板。因为这些内容有了广泛固定的读者,得以用我们的blog展示来自全球的同事们的创新观点与研究成果。通过我的blog,我时常提供与其他触及我感兴趣领域的学者的访谈。这些学者中的一些人已经开始自己的blog生涯,并为通过我的网站得到的公众反响而欣喜。

去年夏天,我对在“迷研究”(fan studies,对于电视、电影、漫画、游戏的粉丝们的草根创造性表达的研究)领域持续不断的性别冲突作出了反应。我主持了一系列在此领域的男性和女性研究者之间成对进行的对话。 这样的“二重唱”运用了一些写作工具,例如Google Docs,来共同建构来自地球各个角落的会话。在六个月内,总共有超过30名学者对此论坛做出贡献。大多数人都因其blog对话,而在学术会议上呈递了panel讨论的计划,或者有了合作写书的计划。

(图)Henry Jenkins教授Henry Jenkins教授

新闻媒体。 我们的blog提供了一个平台,不仅将我们的研究发现和学术会议公诸于众,而且让新闻媒体也对我们认为应该注意和思考的议题产生了兴趣。学者曾经被置于被动地位,只是去回答记者的问题。但Blog行为把学者放在了更积极的地位上,围绕他们的研究主题更积极地参与流行的争论。

在一次访谈之后,追加一篇blog文章,可以让我们向感兴趣的读者提供更多信息或者纠正一些错误信息。如今一部分读者在媒体上看到来自某学者的有趣的引语时,会上网寻找更多的信息。

普通公众。 我们的社会正处于深远的媒介变迁之中,此变迁影响我们生活的每个方面。人们极其渴求对变化中的媒介图景的洞察。作为忠实的“信息经纪人”,学者们应当成为更为专业的对话的桥梁。我们的blog的读者,远远超出学术界的范围——试图培育新媒介素养(new-media literacy)的公立学校老师,试图理解消费者行为转变的媒介产业人士,寻找参与和聚集新模式的广告执行者,想要理解他们热爱的对象的粉丝和玩家们。因为我们的项目有许多blog,我们可以获得并保持多元的读者群体。

读者。 我开始自己的blog是在出版我的新书 Convergence Culture: Where Old and New Media Collide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2006)前的几个月。随时间推移,该blog成为那本书成功的关键。许多努力校订自己著作的作者们,常会因为有价值的细节最终被编辑砍掉而感到郁闷。拥有一个blog,让我可以发布那些正式出版的书中被拿掉的内容,那些本来很有趣但却有碍于辩论流畅的东西。对于以当代文化为写作题材的人,另一点让人丧气的是,世界变化太快,以至于一些细节在书出版前就已经过时了。拥有一个blog,允许我回溯一些案例的历史,解释这样那样的变化,处理最新的发展。我可以针对不同类型读者强调此书的不同方面,从而拓展了书的潜在市场。Blog可在全球范围内阅读的特点,也有助于提升那些翻译出版该书的兴趣。

你会怎么做?关键在于,运转一个blog是一项承诺和义务,应该被视为你职业的一大堆义务的一部分。当我最初以学者身份开始blog之时,曾向其他blogger寻求建议。他们强调的是,重要之处在于设置发表你blog的日程表并且坚持它。至于你到底是每周写一次还是每天写一次,这倒不要紧,重要的是你得坚持添加内容。否则,在任何一天不去写一篇blog文章都是非常容易的。然后经过一段时间,这种偷懒的诱惑的积累会让你最终远离blog。在你的“困难时期”,设置截止日期和有策略地生产内容非常重要,某种程度的“纪律”会让你一直保持动力。

作为一个学科的媒介研究,本就包含了作为分享我们学术研究的渠道的新媒体平台的潜在可能。我们领域内越来越多年轻和年长的教职员成为blogger。同时,媒介学者们也携手共建大的项目,像每周网络杂志 Flow, 它的内容相关于当代电视与数字文化,以及 In Media Res,每天提供一名媒介学者的短视频和评论。

相同的方法也可被运用到各种学科领域,学者们履行着更大的承诺和义务,将其发现更广泛地传播,并以深刻和及时的方式回应当下的议题。

来源:http://ohmymedia.com/2008/04/12/787/

其他一些相关内容编辑本段回目录

让我们的智慧,去验证Henry Jenkins的寓言.
虽然从很多地方看到过Henry Jenkins的名字,特别是在1990年代末美国国会针对电子游戏暴力召开的特别听证会上,他也有过出色的表现,但是直到今天,我才有幸品味他的睿智,并为之倾倒。
他的观点,估计会对我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研究工作产生影响。
而且,他好象还并不为中国的学界所熟悉。
其实我们很早就在实践着他的理论。“趣味小组”,从《Matrix》系列开始,延伸到《Lost》、《Break Prison》和《Heros》——我曾是《Matrix》的热心解读者——正在不同文化世界的网络上蔓延。这是一次全民性的猜谜活动,我们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搜集来的知识,尝试揭开一宗宗故事中铺设好的谜案,拼凑出那张指向结局的宝图。或许我们在这种自娱自乐之后并没有得到什么实际的珍宝,但是我们却用行动注解出Jenkins的寓言——一个Convergence的时代,我们被包裹在多重媒介所呈现出来的世界中,生存、消费。
技术和媒介在为我们提供着更为便捷的应用,从而改变了传统叙事所倾向的闭锁结构——开放的作品中,将不再有终极的创造者与消费者,因为我们创造着、消费着。

《变种群英》与变种的美剧

《变种群英》(Heroes)是2006年美国最火的电视剧之一,讲一个印度遗传学教授前往纽约,寻找人类基因变异的线索,却神秘死亡;几个普通人发现自己突然拥有了超能力,惶惶然不知如何面对;一个变态杀手连续行凶,手段残忍,他切开被害者的头颅,窃取超能力;纽约核爆炸的预言正一点点应验……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亨利·詹金斯(Henry Jenkins)多年来致力于媒介融合与“粉丝”文化的研究。他说,在竞争激烈的内容行业,争取“粉丝”的支持是一个关键性的策略,媒体公司必须懂得如何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为自己做事。在这一点上,《迷失》是有史以来所有电视剧中做得最成功的。他们一方面在剧情和角色设计上为“粉丝”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另一方面又利用论坛、博客、播客、在线杂志、《迷失》维基等种种渠道,以及大型的在线真实游戏《迷失体验》,极力“引诱”“粉丝”的参与。他们将“粉丝”们制作的地图直接用到了《迷失》剧中,而剧中故意安排胖子赫里读的一本书,在“粉丝”的追捧之下登上了《纽约时报》书评版的排行榜。《迷失》已经发展出来1000多个“粉丝”网站,一位加州大学的音乐理论教授每星期要花20个小时在网上收集关于《迷失》的各种理论,从存在主义、希腊神话、行为心理学,直到炼狱理论。去年《迷失》的一个编剧在采访中无意间透露,观众可以读一下40年代的一本英国小说《第三个警察》,也许可以解释岛上到底发生什么,结果这本小说在亚马逊上顷刻间卖到脱销。《迷失》之后,媒体精英们对“粉丝”文化彻底改观。他们知道,电视剧的“创造”从此不再是制作者一方的事情。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标签: Henry Jenkins 粉丝文化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Henry Jenkins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