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21059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4-19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下一个硅谷纽约
下一个硅谷纽约
芬兰IT创新基因解密
芬兰IT创新基因解密
美国硅谷和新兴世界
美国硅谷和新兴世界
伦敦科技城
伦敦科技城
中国将取代硅谷
中国将取代硅谷
创业地点大PK
创业地点大PK
从硅谷到纽约
从硅谷到纽约
瑞士硅谷梦
瑞士硅谷梦
全球高科技中心大PK
全球高科技中心大PK
俄罗斯的创新趋势
俄罗斯的创新趋势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新竹科技园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图)新竹观雾国家森林游乐区新竹观雾国家森林游乐区
(图)新竹六福村主题乐园新竹六福村主题乐园
目录

[显示全部]

新竹科学园区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新竹科学园区设立于1980年12月15日,成立至今约有380家高科技厂商进驻,占地十分广大,主要产业包括有半导体业、计算机业、通讯业、光电业、精密机械产业与生物技术产业;目前已开发新竹园区约632公顷与竹南园区约141公顷,新竹科学园区是全球半导体制造业最密集的地方之一。

(图)新竹科学园区管理局大门新竹科学园区管理局大门

新竹科学园区-北台湾科技中心
新竹科学园区逐渐成为北台湾的科技中心,并且按国家发展计划扩大基地,目前扩充计划包括苗栗铜锣园区、桃园龙潭园区、竹北生物医学园区以及宜兰园区;新竹科学园区在国内科技产业上,除整体表现卓越外,园区中部份厂商之企业形象与声誉已受到国内外高度肯定;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已成为世界上发展成功的科学园区之一,不仅吸引众多国内外贵宾及媒体来访,也成为经济学及城乡发展学者探讨的范例;新竹科学园区20余年来带动国内经济发展,并缔造了扬名世界的台湾经济奇迹。

新竹科学园区-静心湖
新竹科学园区除了是北台湾高科技产业的重镇,欧洲小区的优美景观环境也令她颇有看头,特别是静心湖一带;静心湖是新竹科学园区的一座大型景观花园,全域面积10公顷,包括湖城、外围景观和运动休憩设施,湖右的假日广场区,有黑白鹅卵石铺成石台,并置朱铭的巨形雕刻作品-太极;紧邻广场的庭园具有浓厚中国风味,有各式回廊及造型多样的门贯穿其间;民众可以利用假日时间来这边烤肉、散心,如果需要烤肉请先向科学工业园区管理局申请。

新竹高铁通
台湾高速铁路自2007年2月1起正式通车,便捷的交通网络形成,台湾高铁新竹站邻近新竹科学园区,不仅使住在外县市的竹科人不用长时间的通勤,民众也可利用高铁的便利度以及点与点之间的连结玩赏新竹县市,到风力活动公园、新竹都城隍庙、竹堑城迎曦门、渔港环保公园、青草湖、玻璃工艺博物馆、内湾老街、内湾车站、大埔水库、观雾森林游乐区、枋寮义民庙、马武督探索森林等等新竹著名的景点,参加元宵花灯节、枋寮义民节等等客家民俗节庆,品尝新竹杠丸、米粉、峨嵋乌龙茶、竹堑饼、香山荔枝、新埔柿饼等等名产,体验新竹风城的人文风情!

“台湾硅谷”编辑本段回目录

  台湾新竹科学园区于 1980年 12月 15日成立,至1999年底,园区引进厂商 292家,其中,上市公司有 47家,总资本额 6183亿元新台币,占台湾产业资本 8%;年营业额达 6510亿元新台币,年贸易总额 6952亿元新台币,占台湾对外贸易总额的 9%。被称作“台湾硅谷”。
  除整体表现卓越外,厂商的企业形象与声誉已受到业界的高度肯定。如宏?电脑去年被列入世界 1000大企业中,台湾积体电路公司被远东经济评论期刊评选为台湾十大优秀企业之首。
  1999年对园区而言,是极具挑战的一年,刚走出亚洲金融风暴,却又遭逢台湾百年来的“集集大地震”,但园区以最短的时间恢复正常运作,使全球业者对新竹科技园区刮目相看,也更具信心,园区厂商更具竞争力。为扩大管理触角,园区有 50余家厂商在海外设置据点,并积极发挥整合效应,构筑紧密的科技产业网络。此外,利用合资建厂或并购代替单打独头,跨越自发性成长门槛,积极转型为世界级企业。

(图)新竹景区新竹景区


  地理位置新竹科学园区对外交通以中山高速公路、北部第二高速公路及纵贯铁路为主。距台北约 70公里、台中约 80公里,至台北中正国际机场车程约 40分钟,对外交通十分便利。
  高校科研机构密集紧邻科学园区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台湾工研院及“国科会”在园区内所设置的六个实验室,包括太空图书室、同步辐射中心、精密仪器发展中心、晶片设计制造中心、高速电脑中心、交大内之毫微米元件实验室,一直是园区技术发展与人力资源的后盾,多年来与园区管理局及厂商形成产、官、学、研密切合作的架构。台湾清华大学现有学生 7, 295人、台湾交通大学 8, 935人,这二所以理工为主的大学提供了很好的科技人才,其所衍生的公司共 16家;工研院现有员工 6, 121人,截至 88年底止,由工研院技术团队衍生的园区厂商共 36家。
  服务与设施配套科学园区管理局现有员工 298人,负责园区基础设施之规划与建设、营运管理及提供厂商各项服务。
  为营造完善的工作与生活环境,科学工业园区管理局规划住宅区、学校、休闲设施,同时为提升服务品质,也引进银行、邮局、关税局、诊所及报关行等相关服务单位。科学工业园区实验高级中学于 1983年成立,提供园区及邻近学术研究机构员工及归国学人子女就读,设有高中部、国中部、国小部、幼稚园部及双语部,其中双语部以中、英双语教学为主,以利归国学子的子女衔接国内、外学制,现有学生 2, 968人。
  资讯网络园区网络除传统电讯外,建置有 ATM及有线视讯宽频网络, DSL网路;园区网络上服务项目包括通关自动化、电子收付款、公文电子邮递、水资源管理、视讯会议、远距教学、全球资讯网及科学园区管理局的行政资讯系统。同时,科学园区管理局于去年 7月28日与台湾 IBM公司签署长达五年半的资讯业务整体委外合作协议,以提供更专业的资讯服务。
  人力资源与员工至 88年底止,园区从业人员共计 82, 778人,较去年成长 14%,平均年龄约 31岁,专科以上学历的员工超过 60%,计含 1, 077位博士及 13, 476位硕士。
  其成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平均年龄31岁,近一半为大学程度以上;二,低成本生产——劳动力及设备等生产成本是美国的4/1;三,政策强力支持——租税减免等优惠措施,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四,便利的运输系统——园区接近机场和台北市区。

新竹:台湾高科技园区研究的摇篮编辑本段回目录

  新竹科技园于1976年开始筹建,1980年12月15日正式成立,是台湾第一科技园。园区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经过20多年的发展,新竹科技园现在的开发面积是6.32平方公里,成为孕育台湾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其IC产业更是台湾发展高技术产业成功的典范。
  近年来,新竹的GDP占台湾地区的10%左右。2004年,园区有384家企业,年销售收入323亿美元,从业人员11.3万人。

  园区坐落在新竹县市,距离新竹市约15分钟车程,距台北70公里,至桃园中正国际机场约50分钟,往北到基隆港,往南至台中港分别需约2小时车程。
  一、新竹科技园的经济地位

(图)2008新竹市茶花季会场2008新竹市茶花季会场


  台湾高新技术产业的“摇篮”和“龙头”、“台湾的硅谷”、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石之一。
  新竹科技园的发展目标已由最初的“突破台湾劳动密集产业发展瓶颈,促进本地区科技生根、产业升级”逐渐演变为“把地区的科技产业推向世界舞台,创造出独步全球的产业竞争力,在全球半导体和信息产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竹的诞生,带动了台湾经济的蓬勃发展,还使台湾许多科技产业名列世界前茅(仅次于美国、日本)。其中,电脑主板和图形芯片占据全球市场的80%左右、笔记本电脑占75%左右、微芯片占65%左右、扫描仪占95%左右,成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石之一。特别是台湾地区IC产业的制造,包括电路设计、集成电路等,也由该园区垄断了。由于它的存在,台湾地区已经成为全世界第四大半导体工业制造者,仅次于美国、日本和韩国。1995年5月,美国《商业周刊》称新竹为亚洲的硅谷。美国《site science》杂志还把它选为近年来全球发展最快的十大科技园区中的第一名,台湾已经成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石。
  带动台湾高新技术产业高速发展的引擎,促进了台湾经济整体发展
  新竹是台湾地区的科技产业中心,近几年,新竹的GDP占台湾地区的10%左右,园区电子产品,像网络卡、影像扫描器、终端机、电脑等产值均占全岛50%以上,IC产业处于台湾地区垄断地位。新竹高速发展带动台湾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发展,也是台湾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使台湾从传统制造加工基地成为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生产基地,促使台湾从一个低成本的制造中心成功转变成为全球创新经济的高附加值的制造中心,是世界上最杰出的集成芯片制造区。但是值得关注的是新竹发展深受美国硅谷和欧洲的影响,2001年的美国互联网产业泡沫破灭导致新竹经济下降了28%,从2003年才逐步复苏;同时深受大陆经济高速发展的影响,一方面新竹的企业往大陆迁移,另一方面,大陆巨大的市场也为新竹的企业带来新的市场增长点。

(图)新竹街景新竹街景


  二、新竹科技园的产业发展
  产业总量高速增长,经济效益逐年提高
  新竹园区内产品销售收入总量突破1万亿新台币,连续10年高速增长:2004年园区实现销售收入10859万新台币,连续10年保持年均增长速度15.4%。
  产业效益大幅提升,销售收入增长幅度是企业数量增长速度的8倍。2004年,企业总数为384家,同比增长3.8%;而销售为10859亿新台币,同比增长了30.9%,产业总体效益迅速提升。
  产业特色明显,主导产业结构以半导体产业为龙头,计算机、光电和通讯发展良好
  新竹集中生产制造的6种产品是: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和外部设备、无线电通信产品、光电子产品、精密仪器和生物技术。其中,集成电路是园区第一大产业,园区每年总产值的60%以上来自于集成电路生产企业。
  以营业额指标衡量新竹6大产业发展状况可以看出,集成电路产业仍然是园区的龙头产业,其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68.5%;电脑及周边设备(12.7%)、光电产业(12.1%)和通讯产业(5.6%);精密机器和材料以及生物技术产业仅占六大产业总营业额的0.9%和0.2%。
  2003年,新竹集成电路公司共计152家,营业额为5645亿台币,占园区总营业额的65.8%。其中IC设计、晶片制造产值分别较上年大幅增长29.9%和24%,两者占园区营业额比例分别为15.5%和43.7%;另外晶片制品及封装制造产值分别较上年增长16.9%和30.1%。
  重点产品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是全球重要的电子信息生产基地
  台湾紧跟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大潮,结合本岛的实际情况,在新竹园区成立之初,就为园区选定了极具战略意义和发展前景的电子信息产业。现在新竹在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中取得了一席之地,拥有全球80%的电脑主板、全球80%的图形芯片、全球70%的笔记本电脑、全球65%的微芯片、全球95%的扫描仪。
  实现了由代工为主的产业链低端不断向产业价值链高端的演进,半导体产业从“一无所有”逐步成长为全球产业龙头
  台湾当局设立新竹的目的是配合台湾经济发展,建立优良的投资和研究环境,以招揽国内外专门科技人才,吸引留学生回台创业,引进高技术,将国外的先进技术转化为本地的技术,带动传统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化,促进台湾高技术工业之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园区经历了一条从封装到制造,再到设计,从低端到高端的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过程,现在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新竹产业坚持将提高质量标准、降低生产成本作为第一生产原则,通过研发和大量投入,使园区产业从原始设备商(OEM)发展到模仿和开发商(C&D),再到原始装置制造商,并发展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生产商(IM)。
  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差距和世界水平快速缩短,并到达世界顶级水平。新竹科学工业园的创新力量急剧增强,并带动整个台湾岛的科技水平提升,新竹科学工业园的IC技术在扩展进程中飞速前进。
  三、新竹科技园的企业发展
  企业数量和年新增企业不多,企业规模较大、密集度高
  2004年,新竹园区企业数384家,平均雇员数达295人,是园区平均雇员数最多的园区。企业融资能力强,上市企业比例高,超过四分之一。截至2004年,新竹共有境内外上市企业97家,占全部企业的25.3%。

  新竹园区年新增企业不多,2004年净增企业为14家,企业数目增长了3.8%。从1995年至2004年,平均每年净增企业22家,企业年均增长率8.8%。
  企业密集度高,每平方公里容纳64家企业。2004年每平方公里容纳企业64家企业。受美国互联网影响,2000年曾出现企业数目减少,但是在2001年开始复苏。
  内资企业占主导,留学生创立企业占据重要地位
  内资企业居于主导地位,2004年共有内资企业335家,占全部企业的87.2%;外资企业49家,占12.8%。留学人员创业活动活跃,为园区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2004年留学人员创办企业116家,占全部企业的30.2%。
  跨国企业是当地企业最重要的采购商,并为新竹带来新的技术和管理模式
  新竹的半导体、计算机、无线通信设备、光电子产品产量占据世界重要地位,但是在早期均为跨国企业进行代工,生产产品纷纷供应给戴尔、惠普和康柏等世界知名企业。另外,跨国企业给新竹带来先进技术,例如台湾知名企业联合微电子公司最早的集成电路设备技术就是通过美国精英公司和美国集成硅公司转让得到的。国际公司还为新竹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特别日本的管理风格对新竹企业影响很大,将产品质量作为优先考虑的问题。此外,国际跨国公司也为当地培养大量的人才,部分本土专家从跨国公司走出来,衍生出许多新企业。
  四、新竹科技园的技术创新
  企业研发投入比重高,提升了产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新竹厂商作为技术商业化的重要力量,在研发经费方面的大量投入形成了其在该领域的优势地位。2003年,新竹园区厂商投入了589亿新台币(约17.5亿美元)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6.9%,远高于台湾制造业的一般厂商1.3%左右的研发投入比重。
  其中,集成电路产业投入了468亿新台币(约14亿美元)的研发费用,占到园区研发费用的79.4%。生物技术产业研发投入比例最高,高到24.1%,这与园区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未来重点发展产业密切相关。
  技术专利众多,是世界上专利最为集中和人均拥有专利最多的科技园区之一
  2003年,新竹拥有专利授权数3026个,同比增长12.6%。平均每家企业就有8个专利,每千人拥有专利数29.7件,每亿美元的研发投入的专利产出数173件,高于硅谷地区。其中集成电路产业被授予专利2426个,占到全部专利的78%。
  科研院所尤其是工业技术研究院对新竹技术创新作用显著
  在科研院所的协同和参与下,新竹的创新力量急剧增强,并带动整个台湾岛的科技水平提升。新竹区内有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和“国科会”精密仪器发展中心等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外部近邻中央大学、中山科学研究院、中正理工学院和“交通部”电信研究所等。这些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园区的厂商提供了必要的高级科技人才及培训,同时还参与高技术产品的开发。研究机构的另一作用是不断地辅导和衍生有竞争力的企业,如1983年衍生出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1984~1988年分别衍生出台湾光罩制造公司、华邦电子公司和华隆微电子公司。这些衍生方式产生的公司,在园区的发展历程上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研究机构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工业技术研究院。工业技术研究院成立于1973年,其建立的使命是承担应用研究,加速台湾地区的产业发展。工业技术研究院以台湾地区的产业利益为目标,扫描、跟踪全球科技发展的前沿,通过技术的联合开发或授权来进口技术,然后消化、吸收并在与园区企业的项目合作中利用这一新技术,最终通过产品、设备和技术诀窍来推动进一步的商业发展。
  台湾当局通过科技奖项和科技基金支持研发等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在研发方面大量投入,促使新竹成为全球创新最为集中的科技园区之一
  台湾当局设置了大量的科技奖项和科技基金激励园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产品创新。为了鼓励园区厂商进行研究开发新产品,园区管理局每年评选创新产品奖,并提供“科技园区创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奖”和“研究开发关键零组件及产品计划奖”。台湾当局每年对创新技术研发计划的资助占到计划总额的20%以上,2004年园区管理局总共资助园区36家企业的39个项目,资助总额达1.06亿新台币,占资助项目总成本的22.2%。创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奖成立10年来,已成为园区科技产品提升技术竞争力的重要资源。为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台湾当局结合交通银行等"国家银行"向企业提供低息贷款,并设立研究发展奖项。
  五、新竹科技园人力资源
  从业人数稳步增长,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比例高
  截至2004年底止,园区从业人员有115477人,从业人数是1995年的3倍左右,连续10年从业人数稳步增长,年均增长速度为11.8%。
  2004年,园区博士占从业人数的1.7%;硕士占从业人数的28.4%;本科学历占从业人员的36.1%,合计66.1%。
  重视本土人才的使用和培养,培养了大量的研发能力强的科技人员和技术过硬的高品质技术工人
  新竹拥有台湾电子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华工学院”等众多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附近地区还有“中央大学”、“中原大学”、中山科学研究院等。这些大学和研究机构是创新网络中的创新源和人才源,向科技园区提供先进的科研成果和优秀的技术人才。
  新竹科学园规定,企业雇佣台湾本地科技人员的人数必须占科技人员总数的50%以上,以保证把更多的台湾科技人员培养成高科技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按照园区计划,到2005年园区要培养出2万余人的科研队伍,其最高目标是培训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园区经常举办企业管理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介绍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以提高园区员工的技术、管理素质。新竹园还经常举办各种研讨会,以提高企业高层主管人员在制定和执行企业经营策略、竞争策略、市场开拓策略等方面的能力。
  台湾地区的许多企业都留15%到20%的股份,用于分配给员工。在资本市场顶峰时期,像联合微电子公司和台湾半导体制造公司等这种成功企业的职工得到了相当于他们每年工资两到四倍的股份。
  积极吸引岛内人才和海外人才,海归人员为园区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吸引优秀的海外人才回国创业是新竹人才的重要来源。新竹的外来企业有不少是由美国和西方回来的青年知识分子创办的。截至2004年,新竹共有海外人员 4000多名,创办企业116家。这些海外留学人员的回归带来了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方法,为台湾地区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制造业的腾飞奠定了人才和技术基础。
  新竹科学园规定允许科技人员用其专利权或专门技术作为股份投资。这一政策对激发科技人员尤其是台湾在海外的学子来园区创业的积极性具有重大意义。20世纪80年代,每年都有为数不少的科研人员从台湾流往海外,而新竹科学工业园设立以后,人才流失的趋势不但出现了一定的回落,而且每年都有海外学子迁入,且迁入科研人员的数字每年都以翻番的速度递增。

(图)新竹远景新竹远景


  六、新竹科技园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投入高技术产业比重高
  台湾创业投资事业始于1982年,由李国鼎先生首先从美国引进。从整个台湾地区来看,风险投资在高技术产业的比重高,占到总投资企业数的87%左右,占总投资资金的88%(美国2000年为81%)。投资阶段虽然偏于扩展期,约占投资资金的一半,但对早期阶段还是保持了一定的比例,约占1/4。
  创业投资公司培养了一大批明星企业,如半导体产业就有联华、台积电、华邦、旺宏、华茂等。目前,台湾地区共有200家民间风险投资公司,每家平均持有1600万美元的资金。
  政府通过各种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促进风险投资发展
  1983年,台湾颁布了《创业投资事业管理规划》。1984年,宏大风险基金的设立创建了台湾最早的创业投资公司。
  鼓励民间风险资本发展。为鼓励民间投资,台“行政院”于1985年和1990年先后从“开发基金”中划拨8亿元新台币(以下不指明币制的均为新台币)和16亿元设立种子基金,通过交通银行参与创业投资活动。 
  积极吸引国际风险投资。国际资金因看好台湾高技术产业而大量涌入,其数额达几百亿元。国际创业投资基金主要来自德国、日本、美国等地,它们通过台湾创业投资公司进行管理。
  扩大风险资本来源。为进一步扩大风险资金来源,台湾当局于1994年又开放了保险公司和民间银行的资金来开办创业投资公司(不过目前还未开放个人资金),从而使风险资金来源结构发生了变化。
  对风险资本的提供者实行税收优惠。1983年政府颁布了《风险资本条例》,对于风险投资机构营业所得税最高税率为20%,并退税20%。对于投资岛外并引进技术的风险投资公司,可享有1~4年的免税奖励。
  七、新竹科技园中介组织
  商业协会将台湾与世界紧密联系起来
  国际半导体设备及材料协会是半导体产业内最大的商业协会,有2600个来自世界各国的企业会员,定期举办贸易展览,是半导体产业最重要的活动,而国际半导体设备及材料协会台湾地区办事处成立于1996年1月,协会为台湾的半导体产业提供更多的商机,通过这个协会,台湾的半导体企业直接获得世界各国的交易机会,取得了自身发展和壮大。同时通过它在世界各国的设立的办事机构、商业活动和提供的服务帮助新竹的企业扩大它们的市场范围,使台湾企业不局限台湾岛屿内而延伸到世界各国,现在该展览会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工业博览会。
  形成一整套的中介机构,包括科技成果和技术咨询服务机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咨询机构、金融机构、各类评估机构和信息服务机构,以及提供法律、财务管理等服务的其他中介机构。
  八、新竹科技园基础设施
  园区地理位置好,交通十分方便,科技机构集中,公共设施完善,重视绿化和环保
  新竹距台北只有70公里,离桃园国际机场、基隆港、台中港都不远,而且岛上的纵贯铁路和南北高速公路都经过此地,交通十分方便。新竹有台湾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精密仪器发展中心等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附近还有许多机械、电子、石化等企业,可以与园内的工业相互配合。
  园区内分为工业区、住宅区、休闲区,建有国际水平的标准厂房、高级公寓、娱乐中心、实验学校等设施,还有诊所、邮局、海关、银行和车站,是一个较为完善的小社会。园区绿化用地一直保持较大的空间预留,绿化用地占园区总面积的比例大概在3.7%,从可比性看,新竹的绿化用地和日本具有花园式园区的筑波科学城水平相近,并有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
  九、政府对新竹科技园的支持
  政府在新竹工业科学园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新竹不同于硅谷,政府在新竹园区的建设中起到了巨大的支持作用。在税收和收费方面,园区规定①新办企业在9年内可任选连续5年免征所得税,5年后每年营业所得税不超过20%。②进口机电、设备和原材料免征进口税,5年后税率较其它企业低。③外商可以合资在园区建厂,若以技术投资作为股份最高可占总投资额的25%。④对有技术但缺资金的外商如经审定该技术是台湾急需引进的,银行可提供低息或无息短期贷款。⑤对符合条件的新办企业最高可提供49%的风险投资。
  资金方面,与硅谷不同,新竹主要依靠政府设立的多项科技资金帮助企业进行创新活动,风险资金的作用并不明显。如园区内星通电子公司,在创业期的前5年内,企业没有利润,主要靠政府对企业的资助生存,5年间,公司共获得政府的创新补助10件(每件为新台币100~500万),主导性创新补助4件(每件为新台币1000万~1亿),民间科技专案1件 (每件为新台币1000万~3亿),当然,每件申请的过程都要经过专家委员会的严格审查。园区对高科技企业大量无偿的投资是新竹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人才政策方面,新竹园区允许科技人员以高于一般比例的专利权或专利技术作为股份投资,其作价最高达总投资额的25%。同时,新竹园区也十分注重对本地区科技人员的培养,其规定:①入区企业雇佣台湾本地科技人员的总数必须占科技人员的50%以上,否则撤消当年免征营利事业税的奖励;②台湾当局出资在园区办理企业员工培训并邀请专家定期讲座;③推动园区厂商与当地学术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联系,奖励园区的科技人员在职进修。
  十、新竹科技园的管理体制

(图)新竹站中央大廳新竹站中央大廳


  良好的管理体制为园区发展提供了保障
  台湾当局对科学园实行了二级管理体制,并制订了较为完善的法规。在台湾“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国科会)”设立园区指导中心,该委员会由“经济”,“财政”等六部次长,若干专家以及“国科会”副立委等组成,“国科会”立委召集人,聘用一批科技专家当参谋,从宏观上对园区的发展方向进行把握。各个部门“次长”都包含在内,有助于各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同时指导中心又能积极听取专家学者的建议,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了保证;在新竹设园区管理局,隶属“行政院国科会”,负责办理园区日常事务。两级管理机构各司其职,同时也由于台湾岛面积不大,决策链条相对短暂,信息损失率低,决策有效性高,使管理能够顺利进行。
  此外,台湾当局十分重视科学园法规建设。园区选址未定,法规先修。早在1977年9月,“国科会”即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及律师成立园区法规工作组。以“优惠”,“便利”为原则,以增加岛内外人士来园区投资的吸引力为目的。经过多次酝酿,于1979年7月27日正式制定公布了《科学工业园区设置管理条例》,在此基础上又相继制订颁布了《科学工业园区外汇管理办法》、《科学工业园区贸易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重要规章条例。其中《园区设置管理条例》等经过多次修订,使园区管理真正作到了有法可依。
  十一、新竹科技园的文化
  极具民族特色的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
  台湾地区创业文化活跃,平均每18个人就有一个公司,是世界上最高的人均公司密度;传统的中国文化—“宁为鸡头,不为凤尾”成为一种坚韧的企业家独立创业精神;“数典思祖”、“不甘夷化”成为一种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大量国外的优秀和成功华人回归本土,积极投身于新竹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为新竹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成就了大批知名企业和企业家;奉献、勤劳、自律、自强的中国特色文化已经深入到每一家企业,使新竹产生了大量高素质的技术工人,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产品;中国独特的家族文化和关系网成就了台湾独特的社会融资关系和家族企业文化。

新竹科技园:硅谷的翻版 中关村的镜子编辑本段回目录

  是什么促使台湾成为全球第三大高科技产业地区?仿效硅谷模式创建的新竹科技工业园区功不可没。但是,过分倚重硬件制造,缺乏鼓励创新的商业文化,特别是小企业的成长空间受到挤压,是新竹科技园当前面临的最大困境,也为中关村园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硅谷模式的翻版

  美国电子协会今年早些时候公布了一项调查报告,认为90年代美国取得高科技的领先地位,有四个与教育体系无关的原因,即:鼓励冒险和允许失败的硅谷精神;创新得到足够的奖励;风险资本机制使高科技新公司得以脱颖而出;政府基本不干预,使企业家可以放开手脚。按照硅谷模式发展起来的台湾新竹科技工业园区,从硅谷学到和得到了不少东西,包括人才、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新竹科技园可以说是硅谷模式的一个翻版。70年代末,台湾谋求经济转型,改变以轻工业为主的结构,开始比较美国的硅谷、马塞诸塞州18国道以及日本的筑波等三个高科技区的发展模式,最终选定硅谷模式建立高科技园区。
  当时,斯坦福大学教授特曼(也是硅谷模式的创始人之一)建议,新竹科技园应该吸引移居美国的台湾工程师回去创业,就像硅谷曾经从东海岸吸引工程师一样。台湾接受了这个建议,随即邀请一批工程师和科学家回台湾参观,并为他们此行提供费用,同时出台了一个5年免税的优惠政策。
  这些做法相当成功,到1998年,新竹有40%的公司是由从美国回来的科技人员开办的。此外,新竹在吸引国外名牌大企业的同时,还大力发展自己的企业。为给新生企业提供资金,新竹一方面给未上市的公司股票提供灰色市场,同时又在80年代中期建立了风险基金。
  长期以来,新竹与硅谷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其中
最重要的纽带是在硅谷的台湾人。但是,新竹也和硅谷一样开始出现“繁荣综合征”,如园区内外交通拥挤,缺少停车场地;因土地稀缺,只能盖高层公寓;附近地价炒得很高,很难再扩展。另外,与地方关系也不够融洽,当地抱怨工业区没有给地方带来好处。
  文化与创新:致命的缺陷
  与硅谷不同的是,新竹缺少硅谷奖励创新胜于眼前利润的商业文化,这使新竹的产业结构不能跟上网络时代。目前,台湾当局已注意并开始改善这一局面。
  新竹的产业结构偏重芯片制造和电脑硬件,园内企业以及从台北到新竹之间的公司都是类似的硬件制造业,其中尤以芯片制造业为主。
  由于芯片制造需要相当大的投资,从80年代中期开始,国际许多半导体厂商不再自己生产芯片,只是负责设计和测试,交由合同制造厂商生产。台湾的芯片制造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商会——国际半导体设备和材料协会提供的最新数字,台湾制造的芯片约占全球产量的25%至30%。与此同时,台湾半导体设备资本投资也不断上升,从1990年的8000万美元增加到去年的32.8亿美元,今年将达到42亿美元,2000年可望达到52亿美元。
  这种以硬件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使新竹难以抓住发展软件的机会。新竹的一些企业抱怨说,当局过于注重半导体制造,对采备予以免税优惠,这对小型互联网公司的成长没有什么好处。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前校长田长霖说:“台湾面临下一步怎么走的问题。15年前他们开始了半导体和芯片制造,并且取得了成功。但是,现在这些行业已经没有太多的附加值,利润很少。”
  新竹科技区形成偏重硬件的产业结构,有三个主要原因,即:研究滞后;只注重眼前的利润;高校科研难以与市场相结合。台湾商业具有“实用主义”的传统,只顾先赚钱;而要赚钱,就只好搞硬件,搞产品。这使得新竹的企业不注重创新,因为创新需要研究与发展资金,会使眼前利润降低。同时,台湾人接受5%的利润率的生存之道,企业难以负担研究与发展的费用。
  对于这些问题,新竹眼下还没有现成答案。但是,当局将鼓励创新,更加注意与因特网有关的技术,发展电子商务和网上教育网络,并加快宽带网和无线通信的建设。到2000年,台湾研发经费占岛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从1997年的1.7%增加到2.5%(同一年美国将占国内生产总值2.75%,日本将占2.64%)。
  为了发展软件产业,台湾在台北南港开辟了一个软件园区,前后10年共投资9亿美元,设施的标准很高,但效果远不如新竹园区好。原因是软件在台湾起步太晚,到南港的基础设施建立起来的时候,房地产和设备都很贵,而从事软件开发的一般都是小公司,上市筹资又受到限制,所以很难在南港求得发展。美国的许多软件和网络小公司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美国股市为支持这些公司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台湾却没有这个条件。
  与硅谷相比,台湾也不太重视大专院校与产业间的关系。台湾的大专院校与产业的关系与不能和斯坦福大学与硅谷企业之间的关系相比。新竹周围的大学及台湾其他地方的大专院校里的研究人员只热衷于发表论文,而不注重如何应用他们的知识。这些大学的教授传统上就不注重应用并以赚钱为耻。
 在新竹创立风险基金的一位技术兼投资专家认为,台湾以商业为取向,大陆则比较重科研,如果两地联手,就有可能开辟互联网、软件和无线领域的创新局面(1999年《互联网周刊》)

新竹科学园区大事记 编辑本段回目录

  1980年 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正式开幕,联电成立。

  1987年 台积电、硅统科技成立。

  1989年 园区厂商突破100家,联电6吋芯片厂落成启用。

  1990年 联友光电设立首座TFT-LCD工厂,开发生产4吋模块产品。

  1992年 8吋芯片次微米实验室顺利产出第一批8吋晶圆。

  1993年 园区整体产业营业额突破250亿人民币。集成电路产业的厂商家数与营业额首次超过计算机及外围产业,成为园区第一大产业。

  1995年 台积电、联电、世界先进、德棋、力晶、华邦、茂硅等公司先后筹设8吋芯片厂。
  1998年 光电产业营业额超过通讯产业,成为园区第三大产业。

  1999年 台积电12吋芯片厂开工。

  2000年 联电合并联诚、联嘉、联瑞与合泰,台积电合并德棋及世大。

  半导体产业撑起新竹科技园区的半边天

(图)新竹美食‧十二寮5R咖啡馆新竹美食‧十二寮5R咖啡馆

  1999年上半年园区六大产业营业额:132亿美元

  通讯产业5.3%

  光电产业9.1%

  电脑及周边设备产业26%

  集成电路产业58.7%

  生物技术产业0.1%

  精密机械产业0.8%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标签: 新竹 新竹科技园 台湾硅谷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新竹科学园区,新竹工业园区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