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47517 次
  • 编辑次数: 3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7-04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Robert Cailliau
Robert Cailliau
乔纳森·弗莱切
乔纳森·弗莱切
迈克尔·哈特
迈克尔·哈特
V. A. Shiva Ayyadurai
V. A. Shiva Ayyadurai
Scott Fahlman
Scott Fahlman
Alan Emtage
Alan Emtage
互联网中年危机
互联网中年危机
Rick Adams
Rick Adams
Mark P. McCahill
Mark P. McCahill
Peter Scott
Peter Scott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Jon Postel -IANA(互联网编号分配机构)创始人。

(图)Jon PostelJon Postel

ICANN是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负责监管的职责。正如其名称暗示的那样,ICANN的任务是负责管理IP地址和域名的分配。还记得有人决定每个国家应该有一个由两个字母组成的顶级域名吗?做出这个决定的就是ICANN。日常监管分配IP地址的工作继续由IANA负责(一会我们会介绍IANA)。ICANN是一个管理机构,是接管美国政府的互连网管理权的一个非盈利组织。美国政府自愿放弃了这个管理权。

IANA是互联网编号分配机构(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这个组织是在ICANN于1998年创建之前建立的。IANA负责真正的IP地址和域名管理以及根级别的DNS业务。IANA是在组建ICANN之前由Jon Postel创建和管理的。Postel在创建这个机构之后不久就去世了。Postel毫无疑问是互联网之父。

1988年12月以Jon Postel为首的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IANA)成立。Postel多年来还是REC文件编辑和美国域名注册管理者。

个人主页:http://www.isi.edu/div7/people/postel.home/

目录

[显示全部]

个人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Jonathan Bruce Postel (pronounced /pəˈstɛl/; August 6, 1943 – October 16, 1998) made many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particularly in the area of standards. He is principally known for being the Editor of the Request for Comment (RFC) document series, and for administering the 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 until his death. The Internet Society's Postel Award is named in his honor, as is the Postel Center at Information Sciences Institute. His obituary was written by Vint Cerf and published as RFC 2468 in remembrance of Postel and his work.

Postel attended UCLA, where he earned both his B.S. (1966) and M.S. (1968) in engineering, and a Ph.D. in computer science in 1974.

(图)Jon PostelJon Postel

While at UCLA, he was involved in early work on the ARPANET; he later moved to the Information Sciences Institute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where he spent the rest of his career.

Postel was the RFC Editor from 1969 until his death, and wrote and edited many important RFCs, including RFCs 791-793, which define the basic protocols of the Internet protocol suite, and RFC 2223, Instructions to RFC Authors. He wrote or co-authored more than 200 RFCs.

Postel served on the 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 and its predecessors for many years. He was the Director of the names and number assignment clearinghouse, the 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 (IANA), from its inception. He was the first member of the Internet Society, and was on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Internet Society. He was the original and long-time .us Top-Level Domain administrator. He also managed the Los Nettos Network.

All of the above were part-time activities he assumed in conjunction with his primary position as Director of the Computer Networks Division ("Division 7") of the Information Sciences Institute at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On January 28, 1998, Postel, on his own authority, emailed eight of the twelve operators of Internet's regional root nameservers and instructed them to change the root zone server from then SAIC subsidiary Network Solutions (NSI)'s A.ROOT-SERVERS.NET. (198.41.0.4) to DNSROOT.IANA.ORG (198.32.1.98). The operators complied with Postel's instructions, thus splitting control of Internet naming between IANA and the four remaining U.S. Government roots at NASA, the .mil server, BRL and NSI. He soon received a telephone call from a furious Ira Magaziner, President Clinton's senior science advisor, who instructed him to undo this change - which he did. Within a week, the US NTIA issued its "Green Paper" asserting the US government's definitive authority over the Internet DNS root zone.

(图)纪念Jon Postel纪念Jon Postel

Death
Postel died of complications following heart valve replacement surgery in Los Angeles, on October 16, 1998, 9 months after the DNS Root Authority incident.

Legacy
The significance of Jon Postel's contributions to building the Internet, both technical and personal, were such that a memorial recollection of his life forms part of the core technical literature sequence of the Internet in the form of RFC 2468 "I Remember IANA", written by Vinton Cerf. (This is no trivial thing given that between 1969 and February 2002, only 3,240 RFCs were published.)

 Postel's Law
Perhaps his most famous legacy is from RFC 793, which includes a Robustness Principle which is often quoted as "Postel's Law": "be conservative in what you do, be liberal in what you accept from others" (often reworded as "be conservative in what you send, be liberal in what you receive").

主要发明编辑本段回目录

发明项目:SMTP(1982)、FTP(1985)和UDP(1980)。

发明人:Jon Postel

发明故事:协议发明大师Postel 1998年去世时只有55岁,他的工作在互联网早期就已经出了名。他发明了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已成为互联网上收发邮件的事实标准;FTP(文件传输协议)和SMTP类似,是互联网上交换信息(在此指文件)的标准协议。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则是TCP/IP协议中的一部分,可允许计算机彼此发送短消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互联网政策顾问Ira Magaziner在南加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著作中回忆说,Postel举止有些粗鲁、好穿怪异服饰,有一次在去白宫参加会议之前被当作间谍拘留了20分钟,直到弄清楚他的确是到白宫来开会之后才被释放。

Jon Postel的故事编辑本段回目录

   这两天在读<Who controls the Internet: illusions of a borderless world>(2006,Oxford),作者是Jack Goldsmith和Tim Wu,两位都是研究Internet Law的专家,Tim Wu是主张network neutrality的学者, 在Harvard Law School的时候曾经师从Lawrence Lessig。虽然是法学专家写的书,风格确相当的平易近人,甚至可以说,相当幽默。整本书回顾了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在管理层面上的困惑与纠葛,这个过程,我个人觉得就是两个字“幻灭”。部分早期的科学家和用户是怀着何等纯洁的心灵企盼这个叫做Internet的技术可以带来真正的乌托邦,可惜,科学家可能都没有学好马列主义,商业化和国家介入是难以避免的,只好在斗争中承认政府的作用。书中在讨论政府管理的时候,有一章就是China,通篇都是讲螃蟹的故事,就不拿来讲了,讲一个Jon Postel的故事好了。

(图)Jon PostelJon Postel

    Jon Postel,这位大侠长成这样:(照片来自他的homepage)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这句话对于实验室的人才大概尤为适用。这位Postel先生是发明互联网的功臣之一,在这本书里面被称作是“The God of the Internet”,因为他就是分配IP地址,掌控.com,.net,.edu域名的那个人,互联网地址指派机构(IANA)的掌门人。 简单来说,他参与设计的标准决定了128.99.09.999这样的数字组合称为一个对于互联网来说有意义的组合以及如何获得google.com等各类域名,这样的工作也被称为Root Authority,因为对互联网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在90年代中期,互联网开始逐渐商业化并且越来越受美国政府关心的时候,Postel等人觉得,他们最初坚持的一个平等的开放的互联网环境受到了威胁,例如美国政府支持的私人公司Network Solutions Inc开始了域名买卖的业务,他们遂展开了捍卫互联网反击战。
   第一步是起草了GenericTop-Level Domain Merorandum of Understanding,简称gTLD-MoU,借由NGO Internet Society之力反Network Solutions对于域名分配的垄断,然而由于草案本身的不完整性以及美国政府的坚持态度,草案并未实施。
   于是,Postel在1998年1月28日,发送了一封机密邮件,现在来看,是具有毁灭性威胁的email。
   当时,全球互联网是由12台name servers来控制,将aol.com这样的域名转为数字然后定向,其中四台由美国军方控制,八台由Postel所在的南加大Information Science Institue控制。这一封邮件,要求管理这八台机器的同志,将Postel的电脑认为主机。如果这些好同志照做了,也就是把互联网活生生劈开来,2/3的用户认定Postel在USC的电脑是主机,而1/3连接在NASA等server上面的用户还是认定美国政府的电脑是主机。把Internet扯成2张网,技术上来说是危险的,被美国政府察觉的话,后果很严重。但是,这八位操作员都是极度忠心于Postel的,他们真的照做了,其中有一位后来老实交待,他当时已经托人照顾家中妻小,抱着必死的决心来执行这个任务。于是,在这一天,one world 变成了two worlds,互联网的历史性时刻。

(图)Jon PostelJon Postel

    Postel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美国政府知道他们不可能成为互联网的绝对权威,这些专家们握有同样的权利并且要把这些权利与独立的个体在平等的环境中分享。
   美国政府很快就察觉了系统的问题,他们没有派CIA FBI去和Postel谈谈,而是立刻通知了克林顿政府在电信方面的专家Ira Magaziner去和Postel聊两句。Magziner提出的条件很简单,马上停止这项实验,否则美国政府就要起诉Postel以及USC,如果Postel马上停止,美国政府方面就认定这是一个实验,不予追究。出于种种考虑,一星期内,Postel停止了这项威胁性实验,美国政府的确没有起诉他,但是,立刻发表了Management of Internet Names and Addressses, 全全掌控root system。
   在这项挟持主机事件9个月后,1998年10月16日,Postel病逝于LA,享年55岁。
    又过了10年,他的事迹还是很有启发性。
    一方面是身为一个科学家对于互联网的信心和理想,一方面却是不可阻挡的外力。在众多个体的努力中,互联网还是带来希望的,百分之一也都好了。
     我承认我是一个披着阴暗蝎子外皮的techno-optimist。

互联网之父Vinton Cerf追忆IANA创始人Jonathan 编辑本段回目录

互联网的各项基本协议都由IETF专门以RFC的形式进行标准化,从而保证互联网设备的互联互通,例如RFC791定义了IP协议,RFC793定义了TCP协议等。因此,人们往往认为RFC都是那些乏味的二进制编码和协议交互方式的定义。事实上,RFC的类型包括Standards(标准)、 Draft Standards(草案标准)、 Proposed Standards(提案标准)、Experimental(实验性的)、Informational(知识性的)、Historic(历史性的)以及Early RFCs (在IETF标准化之前早期的),其中知识性的RFC不乏充满各种趣味和互联网历史的内容。

(图)互联网创始人互联网创始人

例如,IETF为了纪念著名的互联网先驱Jonathan B. Postel,1998年10月17日由互联网之父Vinton Cerf(TCP/IP协议的发明人之一,国际地址与域名机构ICANN主席)专门撰写了RFC2468。鉴于Jon Postel所创建的IANA在互联网发展史上的突出作用,RFC2468取题“追忆IANA”来表示对Jon Postel的敬意。此外,Jon Postel曾经工作过的地方ISI至今仍然维护着一个网站“Postel中心”(http://www.postel.org/)用以纪念Jon Postel对互联网作出的卓越贡献。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遥远的网络,伟大的尝试发生了!

关于通信、实验、实验设计、严格测试的新想法层出不穷,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从ARPANET网开始,网络就不停地改进,最终出现了Internet。这就要求有人掌握所有协议、标识符、网络和地址,以及网络中出现的所有东西的名称,并清楚所有信息,这些信息是随着30年来不停进步的创新和激烈的争辩爆发的。那就是Jonathan B. Postel(Jon),我们的朋友、工程师、知己、领导、偶像,现在是最早离开我们的巨人。

Jon,我们可敬的IANA离开了。即使我在陈述,仍不能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我们差点在之前的1991年失去他。其实我们知道他一直在危险中。但他一度是我们的依靠,就是有他,我们的网络搜索和邮件系统才能建立,争论才没有越演越烈,才能在我们的文件没有得到适当处理时得到提醒,很难的决定才能看起来轻易地做出,我们才能在需要仔细考虑的时候进行协商。我们将避免损失,并永远记住他。他给我们留下的不朽的遗产让每个互联网参与者深思。几十年来坚定地做出贡献,帮助大家解决困难,永远在布满技术、政治障碍的复杂的雷区找到正确的路线。

Jon和我来自同一所高校,坐落于洛杉矶北部San Fernando谷的Van Nuys大学。但我们在不同的班级,所以我之前完全不认识他。我们最早一次见面是在UCLA,那时我们正作为研究生在ARPANET网项目为Leonard Kleinrock教授工作。Steve Crocke是Van Nuys群体的另一成员并带领大家进行ARPANET网的第一个主机对主机的协议开发。当Steve在发现注释系列的请求,Jon成为了第一作者。当我们需要了解所有的主机和协议特征时,Jon自愿成为数据中心,后来在Internet中起关键作用的IANA。

(图)Jon PostelJon Postel

Jon是Internet架构委员会的成立者之一,并从它成立起工作至今。他是我知道的第一个Internet协会的个人成员,他和Steve Wolff比赛填写申请表,看谁最先获得报酬,而Jon赢了。他作为Internet协会的理事工作。他是.US域的管理者,Los Nettos Internet服务的创始人,并且同时进行USC 信息科学协会的网络部分研究的管理。

Jon酷爱户外运动。我知道他常常到Yosemite(美国的优胜美地国家公园)附近登山。留胡须、穿凉鞋,Jon是UCLA最年长的嬉皮。他很神秘却能适应充满光的环境、在好的工程争论中战斗在自己的岗位,而且他出乎意料的固执。我猜他有过竞赛结果明显却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情况。

Jon对待朋友和同事总是充满忠诚和热情。对于我,他着实演绎了“无私奉献”这个词。近30年来,Jon为我们大家付出了很多,而得到的回报却很少,甚至有时本该接受我们深切的感激、却受到了侮辱。值得高兴的是,在Geneva召开的最后一场Internet协会会议上他获得了国际电信联盟的银质奖章。这个荣誉通常用来奖励那些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但我相信他的贡献足以说明没有人比他更有资格获得这个奖项了。

看起来很难避免强烈的失落感,此时不明显的裂隙已经在网络领域存在,并且扩大,吞没我们的朋友,我必须让你知道,每当我想着Jon所做的一切都感到很欣慰。他编写了文献以诉说大家的Internet故事,不仅包括技术,同时还包括诗歌和怪谈。他建立了一批继续他的事业的协会,如IANA,并留下了不朽的遗产,使该协会能在那方面继续做贡献。他给人留下的回忆是富有的、动态的,并不会从我们大家的记忆中消退的。“Jon都做了哪些贡献?”,我们可以回忆,当我们面对多年来Jon轻松解决而我们却栽跟头的问题时。

(图)Jon PostelJon Postel

肯定还有很多回忆是关于Jon对Internet协会做出的不朽的贡献的。作为现任的Internet协会的主席,我承诺建立一个以Jon的名字命名的奖励,来奖励对协会有着长期贡献的人。Jonathan B. Postel贡献奖,将颁发给Jon作为他死后的第一个接受者。

如果Jon在这儿,我肯定他会让我们大家不要为他的去世哀伤,而是回顾他的一生以及他所做出的贡献。他会提醒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等着我们去完成,并且现在我们有这个机会和责任去完成我们各自的部分。我怀疑没有人能超越他,但他是一个标准,用以衡量个人对他知道、热爱的协会做出的惊人贡献。

>>> IANA简介
IANA作为互联网编号分配机构,是Jon Postel于1998年在ICANN创建之前建立的,而Jon Postel在创建这个机构之后不久就去世了。IANA通过向地区性互联网注册机构分配一组IP地址编号来管理IP地址授权。然后,这些地区性互联网注册机构从它们分配到的IP地址中把IP地址授权给大型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如美洲互联网号码注册管理机构ARIN和亚太网络信息中心APNIC等。IANA还负责监管域名的工作情况。IANA的作用就相当于根级别服务器运营商之间的联络员,以及顶级域名工作的联络员。IANA还负责处理http等各种协议,与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协商制定哪一些协议应该在整个互联网范围内使用的政策。

怎样纪念波斯特尔?编辑本段回目录

「因特网之父」猝逝的随想

在纪念「因特网之父」波斯特尔猝世的今天,我们除了在网络上刻意把网页的底色变成黑色或多写追悼文字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 

 「因特网之父」波斯特尔(Jon Postel)最近因心脏病去世,得年仅五十五岁。
波斯特尔穷毕生精力将网络普及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尤其在设定网址上居功最大;可以说没有波斯特尔,就没有今天的因特网。英国权威杂志《经济学家》说,如果网络真的有神,那便是波斯特尔。

既期待又困惑的时代

 因特网对现代社会与未来世界的影响是巨大到无法想象的。虽然还有不少人从未与网络结缘,但是网络在不久的未来将不再等着人们去造访,而将主动登门进驻每一个人的生活。这将是一个既让人期待,又叫人困惑的时代。

 据Business Week的统计,因特网最受欢迎的全球信息网(World Wide Web)去年的使用者从两千万跳增到四千万人,台湾上网人口已近两百万人;传播学者断言这是人类史上成长最快的传播媒体。在【未来英雄】这本书里,未来学家沙佛(Paul Saffo)说:「因特网最近三年的变化,相当等于人类走过印刷术的发明、个人计算机诞生、以及网络出现整个历程。」美国总统柯林顿最近提出一九九九年一亿一千万美元因特网计划预算,并提议在未来五年斥资五亿美元以上的「新世代因特网」计划,运作速度将比现行的因特网快一千倍,新网络部份系统包含实时的声音与影像使用。以台湾为例   最近也宣布即将进入数字信息时代!由行政院研考会规划的「政府凭证管理中心」在二月十七日启用。民众只要向中华电信申请核发「凭证磁盘」和密码后,即可取得合法的「网络身分证」,直接 透过网络申办政府相关业务,处理各项金融往来,或上网购物,不必出门,大小事都可以办好!

因特网在台湾已经逐渐变成全民运动。从八十六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始(八十七年二 月),台北市部分国中、小学生的家庭联络簿,将利用计算机因特网传送给学生及家长,扬弃过去传统式抄抄写写的联络方式。根据相关计划,三年内,全 北市将有七万名学生、十四万名家长、三千位国中、国小老师,总共有二十余万人,加入这项革命性的「家庭联络簿实验计划」。

对于想要把自己或团体的思想或产品推广出去的人来说,这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

不会计算机就活不下去吗?

过去,一个人想要拥有传播媒体,不论是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或仅仅是小小诗刊的同仁刊物都是非常不容易的,那需要庞大的资金与持续投注的人力。如今因为因特网的出现与发展,使得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向世界开启一扇窗;在有限的经费下,便可以把自己或团体的形象、思想理念、产品展现在同好的眼前,同时很方便地可以立即得到响应。

 然而,在数字革命如波涛骇浪而来的今日,一个无法拒绝、无处逃避的计算机以及因特网新世界,究竟是一个什么世界呢?我们难道非得跟计算机以及因特网如胶似漆否则就落伍而活不下去吗?

 今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奖的华裔学者崔琦教授最近发出惊人之语。他说他不会使用计算机。他指出,因为计算机发展太快了,他来不及学,因此干脆不学。他的所有研究成果都是用笔写出来、画出来的,他甚至连发一封电子信都不会,这个工作是由他的秘书来做的。

 在美国目前有五千万人口正在修习计算机课程的今日,崔琦教授的这一番话令人感到既新鲜又迷惑。大家都知道,要教会一个完全不懂计算机的人学好如何发一封电子信,只消不到十分钟的时间;而一个世界级顶尖的科学家居然连这十分钟都不认为必须投入。对于知识与真理追求,难道计算机真的这么可有可无吗?在面对计算机统治的时代,我们对这个超级媒体应该抱持什么对应的态度呢?

惊人的信息整合力量

 我还在大学读书的时候,第一次站在陈列整套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的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的图书室里时,这一屋子的经、史、子、集在我内心曾经发出强烈的震撼。但是当我在书海中游荡半天,左顾右盼却不知从哪一本翻起时,我突然发现,这一屋子的书对我而言大概不会发生太大的作用。后来,我虽然偶尔还是会到这间图书室里漫游,但是在心情上似乎不是去看书,而比较像去逛一间古董店,随手抓起一本书来只是为了把玩,欣赏那蝴蝶装祯以及毛笔写成的蝇头小字,遥想那乾隆年间多少才子毕生精力全耗费在这些抄写校勘上,不觉地兴起思古的哀愁。

 但是,无论如果,离开学校后,我就再也没有去拜访过这一大套没有新式标点的中国百科全书。直到二十年后的最近,我又忽然地发现,自己可能会跟《四库全书》在精神上又有联系。这次,真的不是我去拜访《四库全书》;而是《四库全书》来拜访我。从网络上得来消息,原来香港一家书商与大陆合作将《四库全书》以光盘发行,有图形版;也有经由中文辨识及大规模校对后数字化的文字文件。今后,这一屋子书可以预期地将与《大英百科全书》一样,透过因特网以及完整的搜寻功能提供给大众览阅。

 当然,《四库全书》的数字化及以光盘发行只不过是规模较大罢了。在此之前两岸三地的研究单位,乃至雅好文艺的个体户早就已经在默默进行以计算机「整理国故」的工作,如今网络上可以任意浏览上自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下至鲁迅的杂文<风筝>、钱锺书的长篇小说《围城》。

 我突然预想到,这一回我再跟《四库全书》谋面,光景自将与昔日迥异;这位光阴的老人返老还童了,无论读者身在天涯海角,它将展现着无穷地魅力,以诱人的目录及超强的搜寻引擎来吸引学子的亲炙。而这一切的转变,当然必须得感谢因特网,也要感谢波斯特尔。 

 因特网带给现代人的最大贡献是信息的整合能量。过去老学究为了查询某一个条目的数据,可能得要皓首穷经,也就是蔡元培先生所谓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资料」;如今,只要在网络上的搜寻引擎小框框里打几个关键词,就可以在几秒钟之内从几百万笔资料或几千万字论文中找到相关的条目。经由网络的协寻,许多原本遗落在各个角落的吉光片羽可以在瞬间集合在一起,人们藉此来整合思考,对于新体验新观念的发明于是有了更多的期待。与信息整合能量一起发挥作用的是速度的推进。由于计算机运算速度的增快,使得信息传递的速度与量度几乎天天都在成长。这种速度感的要求与适应于是变成现代人必须面对的挑战。

搜寻器关键词隐藏反智

 因特网的发展迄今几乎都是誉多于毁,上过网的人可谓人人称便,除了偶尔抱怨网络塞车之外,网络已经成为世界领导阶级最依赖的工具之一。至于因特网所提供的信息真的那么值得依赖与信任,大多数人在面对五光十色的网页,浩瀚如海的数据库,可能都已经被迷惑得只有歌颂得多,省思的少。

 其实,在我看来,即使最被称誉的网络搜寻器对于真理的追求能帮得上忙的地方可能不如大家想象的多。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NEC研究所最近研究指出,目前整个网络约包含三点二亿页的资料,现有热门的因特网搜寻引擎最高可以搜寻到所有数据的百分之三十四;最低也有百分之三。研究人员因此感慨地说,搜寻器「只能索引网络文件的一小部分」。在我看来这种研究结论的建设性意义实在很小;因为网络搜寻器目前最大的问题不在是否能搜集到更多笔数的信息,而是在于搜集到的信息到底有没有价值,阅听大众读不读得完的。我甚至愿意悲观地说目前因特网所提供的信息有大部分只在消磨查询者的体力与心智;更严肃地说,若干情况它所陈列的搜询结果极可能是反智与充满偏见的。

 搜寻器本身惯用以所谓「关键词」做为查询条件,就语意学而言就是十分荒谬的。学理探究难免枯燥,不妨举些例子看看。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诗人之忧生。「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这是诗人之忧世。这些词儿里处处是忧,但哪里找得到「忧」字?如果你要找这样的境界,在网络搜寻器上打个「忧」字,找上一百年也找不到这些绝妙好词。

 又比如古人说桃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用「章台」、「灞岸」等字,说书须用「银钩」等字,说泪用「玉箸」等字,说发用「绛云」等字,说簟须用「湘竹」等字,意欲避鄙俗。这样的遣词用字,在网络上的搜寻器无论做到多么精细恐怕都很难查得到。

 简单地说,就语意的丰富性而言,所谓的「全文检索」或是网络搜寻器的查询功能经常是帮忙不多有时还徒劳无功的。

 那么,我们可以从网络的搜寻引擎上找到些什么呢?

 如果现有的搜寻器无法在搜寻条件上多从语意学上进行改革,这个问题会越来越容易回答。现在,我们能找到的是那些别人刻意想让你找到的东西。比如我们假设有某类的情色网站具有人文探索的使命,它的网址不愿意用sex这个字来命名,那么网主怎么找也找不到那一群经常看辣女相片的群众,投其所好再给予机会教育;如果网主更不屑把自己的网页与一般的色情网站在黄页上注册在一起,那么普天之下,谁也不晓得有这个站。网站从站名的命名开始就必须让人一眼看穿,在创意上已经大打折扣了。换句话说,网络为了供人查寻的机械性要求,不得不把文字的质量降到只能做「说明」的工具性上。

 更严重地,对于一个真正想追求真理的人,不能主动追求而只能吸收别人想让你看的东西,是帮不上忙而且旷时无聊的。

全西方观点难免带来偏见

 网页数据库与搜寻器的扩充与建置,也深深地影响网络媒体未来对人文世界的影响。目前网海上几个重要的搜寻引擎,几乎都是西方的观点。今年刚设站的「中文雅虎」虽然尽力地搜罗中文文化圈的网站资源,但由于中文数据数字化仍然不成气候,因此网站内容也就贫乏得可怜。在举世每四个人就有一个中国人的今天,网络世界绝大多数的中文数据都还缺席是不可思议的,它将使网络魅力为之失色。但是大规模数据库的建立与扩充靠少数人是无法造成格局的,非得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全面地推动信息数字化,才能达到量大与更新的目标。在第三世界国家信息数字化尚在起步之时,以西方观点出发的网络搜寻引擎已逐渐在使用者心中建立起习惯与权威性,长久以往,其对网络使用者的思考模式与思考观点都将造成深刻的影响,其无形中流露的文化刻板印象、种族的傲慢与偏见等所带给阅听大众的伤害也将无法评估。

网友普遍有「不满足感」

 我承认这么说对于网络未来的发展似乎有点过于悲观,毕竟网络真正造成风潮还不到十年,对于一个才十岁的孩子,看他才开始在小学的才艺表演会上有些表现不佳,就断定他未来一定没大出息,未免言之过早。

 事实上,今天网络能够成长得如此迅速,主要是商业化的推波助澜所致。换句话说,因为大家都觉得网络是用来做广告、促销产品的利器,所以才投注心力去经营网站。既然是做广告,当然得让人容易找到,网络的搜寻引擎及数据库的建立就配合这样的需求来设计搜寻功能。未来各种信息为了要搭上这样的列车,也只好照着这种游戏规则自我量身打造。

 因特网商业化使得它的经营延续了传统媒体的模式,我们可以看到现有的超级网站,仍然以招揽广告做为经营网站的主要收入,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却辜负了网络发明者的美意。由于目前网络媒体的经营本质上仍然是商业的、是功利主义的,因此在信息的筛选与提供上无可避免地便要若干程度上与资本家挂钩,无法在公益与公义上做无条件的付出,这是我们今天在悠游于网络世界所普遍体验到的「不满足感」。商业网站从利己的立场考虑,使得其所提供的信息处处隐藏片面、不完整甚至不正义的诱饵,它的坏影响是难以评估的,也折磨了阅听大众的精力与时间。比如,我们从门口信箱取出信件,基本上不难分辨哪些是真正的信件?哪些是垃圾信件?但是我们在网络黄页上看到的目录、条目,根据字母及笔划顺序,几乎看不出哪些网站背后隐藏什么企图。经常疲于奔命而所获有限。如果网络媒体不在这一缺失上有断腕的兴革,总有一天将会让商业把自己淹没,使自己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垃圾王国。

网络是全新条件的新媒体

 我之所以对网络现况有些婉惜,是因为网络媒体是一种全新条件的媒体,它有绝对的条件可以做到接近理想,而不太需看资本家的脸色。传统媒体必须仰赖广告的收入才得以生存,于是媒体不走商业路线,几无立锥之地,其做为公器的理想性日趋沦落乃必然之理;过去有心以传播媒体来实践公义的人,都很难逃避理想与现实冲突的煎熬。

 但是如今,网络媒体则不然,它为提供服务所需要的设备已逐渐平民化了,国内外现有的网络规划及服务公司所具备的设备大致相差不远,一个专业而小规模的网页从建立到维护扩充数据库,乃至很方便地将它推出成为世界橱窗,几乎可以由一人做成,由一力贯彻,这是何等美事。当网络传播到达成熟精致的那一天,也正是「大众传播」这个名词正式进入历史的一刻;一个全新的「分众传播」时代已经逐渐在我们的社会形成,大众媒体大锅炒的报导已不再满足阅听大众的需求,人人都跑到为自己兴趣打造的网站萃取信息。

 对于希望以网络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如今更是真的人人可以美梦成真。俗称「穷人媒体」的网络媒体比起过去传播史上出现的各种大众传媒,其开销可谓少之又少,但是其传播效能却千万倍于昔。本质上一个网站等于一个24小时播放的新闻台,从网页规划、设计与编辑来看,它出现在荧光幕,但是内容中出现的文字篇幅却大大超过电视节目;目前的网站虽然以庞大的文字数据库及搜寻功能增添前所未有、立即互动的功能;而图画、动画及结合声光的多媒体介入网页的时代也已经到来,就等有线电视全面经营网络,这样高水平的超级新媒体就要以破竹之势进驻每一个家庭的客厅。

 可喜的是「分众传播」可以全心着力于传播内容的深度、尊重阅听人的个别差异、采取差阶式的传播型式诱导新客群等,与大众传播的原理差别甚大。当媒体不再为「广大群众」服务,而变成一个个以网页呈现的交互式新闻信(Newsletter)来只服务同好时,它就不再依赖庞大的资本,如果正好它也是一个非商业性的网站,它的独立性、理想性便大大地提高;而网主的「人格特质」也将鲜明地展现在网页的风格上。此时,网络媒体不再只是科技的革命,而更是思想自由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可使专家与同好相濡以沫,比如「在家自学」(home-schooling)家庭联谊网站;也可使「同病相怜」,比如特殊血型联谊会;当然也无可避免有坏的事情发生,它也可使偏见加深,比如美国的种族仇恨团体网站等。一切的传播规模都变得小小地,但是非常有效地进行。

期待多耕耘非商业领域网络

 可以预见的将来,非商业性的网站极有可能会与商业网站分家,为了促进学术网站的经营与信息传递的迅捷,美国早就计划斥资规划专属的高速线路。一般比较乐观地预估,在非商业领域的网络世界里,网络一定会变得比现在更成熟、对世人更有贡献,因为它全力支持有理想的人;即使是个体户也可以有声有色。

 在纪念「因特网之父」波斯特尔猝世的今天,我们实在不需要在网络上刻意把网页的底色变成黑色或多写追悼文字;而是应该在非商业领域的因特网上多加耕耘,多予阐扬,才不辜负这世纪末超强的伟大发明。

RFC编辑本段回目录

Request For Comments (RFC),是一系列以编号排定的文件。文件收集了有关网际网路相关资讯,以及UNIX和网际网路社群的软体文件。目前RFC文件是由Internet Society(ISOC)所赞助发行。基本的网际网路通讯协定都有在RFC文件内详细说明。RFC文件还额外加入许多的论题在标准内,例如对于网际网路新开发的协定及发展中所有的记录。因此几乎所有的网际网路标准都有收录在RFC文件之中。

RFC的历史

(图)Jon Postel等Jon Postel等

RFC文件格式最初作为ARPA网计划的基础起源于1969年。如今,它已经成为IETF、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 (IAB)还有其他一些主要的公共网络研究社区的正式出版物发布途径。最初的RFC作者使用打字机撰写文档,并在美国国防部国防前沿研究项目署(ARPA)研究成员之间传阅。1969年12月,他们开始通过ARPANET途径来发布新的RFC文档。第一份RFC文档由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UCLA)的Steve Crocker撰写,在1969年4月7日公开发表的RFC 1。当初Crocker为了避免打扰他的室友,是在浴室里完成这篇文档的。在1970年代,很多后来的RFC文档同样来自UCLA,这不仅得益于UCLA的学术质量,同时也因为UCLA是ARPANET第一批Interface Message Processors (IMPs)成员之一。由Douglas Engelbart领导的,位于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的Augmentation Research Center (ARC)是四个最初的ARPANET结点之一,也是最初的Network Information Centre,同时被社会学家Thierry Bardini记录为早期大量RFC文档的发源地。从1969年到1998年,Jon Postel一直担任RFC文档的编辑职务。随着美国政府赞助合同的到期,Internet Society(代表IETF),和南加州大学 (USC)Information Sciences Institute的网络部门合作,(在IAB领导下)负责RFT文档的起草和发布工作。Jon Postel继续担任RFC编辑直到去世。随后,由Bob Braden接任整个项目的领导职务,同时Joyce Reynolds继续在团队中的担任职务。庆祝RFC 30周年的RFC文件是RFC 2555。

RFC文件的架构
RFC文件只有新增,不会有取消或中途停止发行的情形。但是对于同一主题而言,新的RFC文件可以声明取代旧的RFC文件。RFC文件是纯ASCII文字档格式,可由电脑程式自动转档成其他档案格式。RFC文件有封面、目录及页首页尾和页码。RFC的章节是数字标示,但数字的小数点后不补零,例如4.9的顺序就在4.10前面,但9的前面并不补零。RFC1000这份文件就是RFC的指南。

RFC文件的产生
RFC文件是由Internet Society审核后给定编号并发行。虽然经过审核,但RFC也并非全部严肃而生硬的技术文件,偶有恶搞之作出现,尤其是4月1日愚人节所发行的,例如RFC2324的“超文字咖啡壶控制协定(Hyper Text Coffee Pot Control Protocol)」还乍有其事的写了HTCPCP这样看起来很专业的术语缩写字。以及如前面所提到纪念RFC 30周年庆的RFC文件。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标签: Jonathan Bruce Poste Jonathan Postel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Jonathan Postel ,Jonathan Bruce Postel,波斯特尔,John Postel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