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9072 次
  • 编辑次数: 12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12-27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互联网早期大事记
互联网早期大事记
HTML5历史
HTML5历史
AOL聊天室发展历史
AOL聊天室发展历史
网页设计全历史
网页设计全历史
Google Maps之父话当年
Google Maps之父话当年
重新索引互联网
重新索引互联网
过去15年网络浏览器的故事
过去15年网络浏览器的故事
互联网历史上15个划时代的“第一”
互联网历史上15个划时代的“第一”
互联网提速100倍
互联网提速100倍
CFIDO BBS回忆录
CFIDO BBS回忆录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互联网40年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以1969年美国“阿帕网”(ARPANET)为开端,互联网已经走了40年。
    互联网的前身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在冷战时期研制的“阿帕网”(ARPANET)。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局面。1962年爆发的古巴导弹危机,更是把人类推到了核大战的边缘。美国军方担心,一旦核战争爆发,由计算机中心控制的军队通讯网络就面临极大的威胁,因为一旦网络中心被破坏,整个网络就陷于瘫痪。为了解决在原子弹威胁下的军队通讯网络的运行安全,美国军方开始研究“如何在受到核战争袭击之后,保持军队中各个网络之间的联系”。这个项目在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信息处理办公室的领导下展开。
     1963年,在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工作的拉里·罗伯茨提出“分组交换”技术的设想,解决了抗摧毁性网络的难题,成为网络技术发展中第一个重要里程碑。1969年,美国国防部资助了一个有关广域网络的项目,开发出一个运用包交换(packet switch)技术的网络,称作ARPANET(阿帕网)。当年11月21日,运用这项技术把加州大学、犹他大学和斯坦福研究院的四台电子计算机顺利连通。这个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的实验性网络、由四个节点构成的“天下第一网”的诞生,宣告了网络时代的到来。
     到1972年,ARPANET已连接了40多个节点计算机。1973年,英国、挪威的计算机接入ARPANET。1976年,ARPANET上的节点计算机已发展到57个,连接各种不同的计算机100多台,网络用户2000多人。
     为了解决网络与网络、电脑与电脑间由于软硬件和型号不同造成的不兼容问题,使阿帕网真正成为“资源共享的电脑网络”,1974年“互联网之父”文顿瑟夫研究成功了TCP/ IP(传输控制协议/ 网络间协议)。1981年,在美国计算机网络上的消息栏首次使用,1982年,美国国防部宣布将TCP /IP协议作为标准,要求所有接入APANET的计算机网络必须采用这一协议。1983年,TCP/IP被许多计算机网络所接受,成为了网际互联网络上的标准通信协议。这是全球互联网络正式诞生的标志。
     同年,ARPANET分成两个网,与军事有关的部分称为MILNET,其余部分仍然叫做ARPANET,用于作进一步研究。它们之间仍然保持着互联状态,能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这种网际互联的网络最初被称为DARPA internet,但不久就改称Internet,因特网名称从此开始出现。
目录

[显示全部]

互联网40年:千里之行始于“宕机”编辑本段回目录

军用系统演化成联通工具,技术进步繁荣网络生活

  看,互联网这40年!

上世纪70年代科研人员使用的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图/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网站
上世纪70年代科研人员使用的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图/计算机历史博物馆网站
上世纪80年代初欧洲科学家使用的电脑和网络系统。
上世纪80年代初欧洲科学家使用的电脑和网络系统。
第一个网络摄像头由牛津大学的科研人员架设,目的是监测咖啡是否已经煮好。资料图片
第一个网络摄像头由牛津大学的科研人员架设,目的是监测咖啡是否已经煮好。资料图片

  你还记得第一次手握鼠标,生疏地移到屏幕中带蓝色超链接的文本上,“滴”点了一下吗?还记得第一次用电子邮件,用十个或者两个手指小心翼翼地打出自己想说的话吗?还记得你看到Google页面,却不明白它是做什么的吗?还记得一下子就占据了你全部生活的BBS、QQ、网游和博客吗?

  现在的我们每天在互联网上浏览,发言,自然而然地把互联网当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在互联网这个问题上,我们习惯性地往前看。但是,今年,我们应该回一下头,因为不管你信不信,我们的互联网大叔已经40岁了。

  1 千里之行始于“宕机”

  1969年夏天,美国刚把两个人送上了月球。这被认为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10月29日,另一个划时代的事件悄悄发生了,互联网历史地图上的最早两个节点被连接起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工程师们准备往600多千米之外的斯坦福研究所(SRI)发送数据,登录后者电脑上的科学数据系统,输入登录命令“LOGIN”(登录)这个词。每敲一个字母,他们就会给斯坦福打电话问是否有收到。

  年轻的研究生克令(Charley Kline)在电脑上敲了一个L,斯坦福收到了,他又敲了“O”,也收到了。不过,输入“G”的时候,斯坦福的电脑系统崩溃了。当晚他们再次试验,最后终于成功发送了口令。“LO”成了互联网上传送的第一个消息。

  这个试验,是“阿帕网”(ARPANET)的开始,这个美国制造的网络可以说是现在互联网的前身。如果从阿帕网的构思算起,互联网的历史远不止40年。早在1957年,美国国防部就成立了“高级项目研究署”(ARPA),其下一个研究项目就是信息处理,负责搭建阿帕网。

  上世纪60年代,人们用电脑,靠的是用纸带机和打卡机。“人们要算一道题,先把程序和数据用穿孔机打在一条纸带上,然后把它交给电脑操作员。操作员把纸带通过纸带机输入到电脑里,电脑算出结果,再用打卡机打到一叠纸卡上。”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徐志伟介绍。此时,阿帕网项目中的一名心理学家利克莱德认为,未来的电脑可以实时地处理用户的程序。他幻想未来世界中所有的电脑都联为一体。他把这种电脑网络称为“思维中心”,就像一个巨大的图书馆,但比图书馆的功能强得多。

  2 把小网连接成大网

  “互联网完全是按照‘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道理发展起来的。”徐志伟说。很多科学家推动了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最初,人们的通信方式是效率很低的“独占线路”法。人们在电话使用中习惯了这种方法,但是到电脑网络里,就没法支持多个用户的交互式计算了,而在“分组交换”理论中,信息如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被切成恰当小的单元,称为“包”。通信线路可以在一秒钟内传输很多来自不同用户的包,这就大大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

  很快,阿帕网在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建立起来,以太网、路由器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阿帕网的壮大。不过,阿帕网只是一个孤零零的网络。当时,各国科学家已经在世界各地出现了其他分组交换技术的网络如卫星网等,为了把网络与网络之间的空白环节连起来,科学家创造了TCP/IP协议。

  “这种思想中,网络的通信是分层次的,每个层次只实现一种特定的功能。”徐志伟介绍说。比如, 物理层的功能就是把通信内容从同一个物理网的一台电脑传到另一台电脑,IP层就是把一个“包”从一个物理网传到另一个物理网,每层之间用“信封”的方式把上一层的内容封起来,再加上一些本层的信息,叫作“包头”。用来告诉网络和目的地的电脑如何处理这个信息包。“这有点像邮局传递信件的过程,每份信件就是一个包,信包含的信息本身是内容,信封上的信息就是TCP/IP的包头。”

  小网变成了大网,阿帕网变成了互联网。互联网的世界地图上,网络节点密密麻麻地铺开。1969年10月实验时,阿帕网的节点只有两个。到了1974年,也只有几十个节点。不过,1986年时节点数增长到5000个。到1992年,互联网上已有超过100万个节点。

  3 历史从万维网开始

  在互联网迅速在全球铺开的同时,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技术也不断地出现。科学界很多人也开始使用BBS来讨论学术问题。

  开发了FTP程序的工程师汤姆林生在快完成FTP编程时想到,既然两台电脑可以传递文件,同样也应该可以传送电子邮件。于是,他尝试用@这个符号将用户名和域名区分开。电子邮件技术很快流行起来。“电子邮件的普及提示了因特网的一个重要规律:能改善人与人之间通信的技术(而不只是人与机器,或机器与机器之间的通信),就会得到普及。”徐志伟说。

  互联网虽然很快便遍布全球各大学和科研机构,但只局限于研究、教育和政府使用。广泛的应用还是从上世纪90年代之后的万维网开始的。它将互联网带入了普通人的身边。如同电子邮件一样,万维网是互联网的一个应用,只不过,如今以3个W为标志的万维网成了互联网中普及最广的一个应用。

  万维网的诞生离不开在欧洲核能研究所(CERN)工作的英国科学家李(Tim Berners- Lee)。李和他的同事们提出了超文本、通用资源定位(URL)、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超文本标识语言(HTML)的概念,令互联网上的任何一个文件都可以指向到另外一个文件或文件段落中。1989年,李在一篇文章中将自己的发明称作万维网(WORLD WIDE WEB)。很快,几乎所有国家都接入了这张全球“大网”。

  下面发生的一切,不说你也知道:演出开始了。

互联网四十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年危机威胁互联网未来
 
过去这周,互联网满四十岁了。像其他大多数已届中年的事物一样,互联网也在努力克服自己的中年危机。目前的问题在于,互联网是继续让众生万物平等接入,还是为了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必须演变为一个截然不同的玩意。
 lab
1969年9月2日,大约12位科学家聚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伦纳德·克莱瑞克实验室(下图),观察两台电脑通过一根长15英尺的电缆互传数据。他们绝不会理解上述争论。这个实验成功,预示着阿帕网启动,这种通信网计划连接一些遍布全美的研究者,他们都在为五角大楼的项目工作。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现称DARPA)构想与出资的阿帕网,毋庸置疑是最重要的“分组交换”网先驱,正是这种“分组交换”网最终催生了互联网。
 
分组交换将信息(不管是文本、图像、音频还是视频)分割成大小适当的数据块,好比邮包中的一系列信件。每封“信”前边有地址,后边有序列码,封装在内的是一大块数据。根据当时的资源可用情况,网络为每个分组分配一个路径,从而为其上传输的这些分组设定了与众不同的传输路线。
 
其目的是让网络中各种连接的有限能力实现最优化。此外,由于单个分组途经的路径多种多样,分组交换确保信息总能到达目的地——即使它不得不等待那些绕了远路的误包。这种冗余性让分组网络——不同于传统的电路交换网络——极为健壮。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演示进行数周后,位于湾区的斯坦福研究院加入了这个羽翼未丰的分组交换网,不久,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和犹他州大学也紧随其后入网。1969年12月前,阿帕网首批4个节点建成并运转。
 
阿帕网要成为现今众所周知的互联网,尚缺关键一环。还没法把它和其他分组交换网连接起来,尤其是那些基于X.25标准的网络,这一标准是由国际电信联盟开发(源自阿帕网)的,广泛应用于欧洲和其他各地。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的罗伯特·卡恩,与斯坦福大学(位于加州帕洛阿尔托)的文顿·瑟夫联手补上了这缺失的一环。要让那些传输数据方式各不相同的网络共同工作,他们的解决办法很简单,只是删除内置在网络、用来检测数据包是否确已转交的软件——而将这一职能改由运行在发收端电脑的软件完成。采用这种“网络互联技术”(术语“互联网”由此而来),各种网络都简化为传输数据的一段段线路。对蜂拥而至的数据包而言,这各式各样的网络看起来一样,工作方式也相同。
 
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为必要软件的开发买单,并公开源码免费提供,此举功德无量。结果,名为TCP/IP的一套网络互联协议(在首批标准化的两个协议——即传输控制层协议和互联网协议后)产生。卡恩/瑟夫方法如此有效,业内人士常戏谑说,TCP/IP甚至能工作在用一根绳子连接的一对锡罐上。(实际上,发烧友曾用鸽子来传输IP分组。)1983年,阿帕网转用TCIP/IP协议之际,现在为人熟知的互联网诞生了。
 
然而,互联网变得家喻户晓,已是十年后了。任何对早期联机服务如CompuServe或Prodigy还有印象的人,都会记得,仅为发封电邮或看看BBS而浏览的那些繁琐菜单,有多么单调乏味。
 
1991年,随着任职于日内瓦欧洲核研究中心的蒂姆·伯纳斯-李和罗伯特·卡里奥发明万维网协议,这一切都变了。一年之内,诸如Viola, Cello和Mosaic之类的软件包,让用户通过点击高亮显示嵌入网页的链接(这些信息可让用户重定向到其他网页,等等),使图形化网页浏览成为可能。其他的,正如他们所说,已成为历史了。
 
大概,全世界11亿网民原本想做的,只是搜索信息,在线购物和互发邮件。但今天,这类应用仅占互联网流量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带宽被其他应用挤占了,代之以下载交换音乐、电视节目和整部电影,或玩在线视频游戏等。
 
现在,YouTube三个月传输的数据,比全世界的电台加上有线电视和广播电视频道一年传输的数据,还多。这给了提供互联网接入的有线电视和电话公司足够理由,来限制网络带宽,额外收费,甚或完全封堵带宽使用大户——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供应商Comcast,几年前就因这样做被控违法。
 
“网络中立”支持者表明,电话和有线电视垄断者除了向网络带宽使用大户收费或限宽外,还妄想充当互联网守门人,决定哪个网站可快速载入,哪个完全不能载入。换句话说,他们想让内容提供商精疲力尽,以保证他们自己的数据发送速度,同时为其自有搜索引擎,互联网电话服务和视频流大开方便之门。哥伦比亚法学院的蒂姆·吴称之为“(注1)”。
 
本刊记者认为双方(网络中立支持者与网络运营商)都居心叵测。毫无疑问,若网络中立意味着互联网得一直沿袭其过去40年的方式,则其肯定会陷入停滞,并在全世界在线多媒体蓬勃需求重压下,最终崩溃。除需大量投资扩容外,互联网也亟需一场改造。
 
当心那些叫嚣网络中立的人:提供先到先得服务的中立网络仅仅维持了一种优势,这种优势,谷歌雅虎Skype和阿卡迈技术公司是靠牺牲小公司和创业者的利益为代价,才得以享受的。
 
但是,电话有线电视公司自己也阳奉阴违。其提供分级服务(即带宽使用大户掏更多钱)的理由,是基于确保时间敏感数据享有更高“服务质量”之需求,这些数据包括视频流或互联网电话,一旦丢包或延时,画面或声音就会停滞,叫人不爽。相比而言,无人关心电邮是否晚了几秒到达——因此可派之以较低的服务质量。
 
本刊记者认为,在一个处处充斥视频的世界里,某种针对时间敏感数据的优先级形式,至关重要。但他并不觉得,电话和有线电视公司理应对此收费,因为这种分级服务投资不多就能提供。此外,一种号称“过度供应”的技术,比现有任何一种吹捧服务质量的方式,花钱更少,但提供的带宽更多。你要不信,就去检验一下许多美国大学使用的互联网2代阿比林网络。
 
一项意图保证网络中立的法律草案正(第三次)递交国会审议。马萨诸塞州民主党代表伊德·马基前两次让网络中立写入法令全书的尝试,困难重重。不过,有白宫深富同情心的总统及联邦通讯委员会新任主席的支持,这项草案的政治命运看来一片光明。
 
对那些想在电脑或手机上看喜欢的电视节目的人来说,这项草案是否有用,完全是另一码事。迟早,这个千疮百孔的互联网势必焕然一新。
 
注1:Tony Soprano business model
《黑道家族》(The Sopranos)里的托尼-瑟普拉诺,其貌不扬,甚至有些胖得过分,托尼看似从事着废物处理的生意,事实上他是新泽西最大的犯罪集团的新任头目。人心不古,下属的能力日益退步,他虽为黑道老大,却没人可信任,黑道生活压力重重,家庭关系又总是东摇西晃,不断处于尴尬的位置与事件当中,以至托尼需要不断地求助于心理医生——他的神经过敏与无能为力在心理医生面前才能稍微显露端倪。托尼-瑟普拉诺(Tony Soprano)是个充分暴露自己的强悍与脆弱的角色,将人性的复杂人格的多面以及人的存在处境揭示得淋漓尽致。
这种商务模式以Tony Soprano命名,大概是指提供互联网接入的电话和有线电视公司做生意做得跟黑社会似的,强取豪夺,有贬抑和嘲讽的味道。(编译:zhanyisky)
互联网这40年30件大事

互联网这40年

我们要编撰一部互联网的历史,当然这也是通过互联网。想帮忙么?

Man holding up laptop displaying smiley face

Photograph:Microzoa/Getty Images

互联网今年40多岁了。但不是说,它已经变得同某些真实年龄大很多,但喜欢扮嫩的好莱坞明星一样。在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您将1969年10月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过Arpanet 建立网络作为起点,那么它将是互联网重要的生日。

为铭记这一时刻,我们想讲讲互联网的故事。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但我们想用互联网来讲互联网的故事—— 让用户来开口。

下列清单记录了40年来互联网30件大事——围绕着互联网的技术发展及其对文化、商业、政治和社会造成的冲击。一些文字可以博您一笑——人们对第一封垃圾邮件的反应(一美军少校卷入其中)或者是1982年的某一次谈话,导致:-)表情第一次使用。 

但大事件不只有这30个。这里没有YouTube,没有提奥巴马用网络募款——故意的,我们想知道您认为重要的东西。

在页底有一份表格,我们乐意看到您提名自己印象深刻的事件;不过一些事情我们或许已经知道,比如有关私人方面的,诸如您最早用的互联网,最初发的邮件。举例而言,我们的清单中所讲的,是光照社会媒体的大事,或者属于互联网标志性事件。或者当Geocities 出现时候人们的惊愕。 

或许您在互联网的早期干过一些开创性的工作,而且想谈谈。不管您经历过什么,我们都乐意听听。

工作将终止于何处?恩,这是一个行进中的工作。但我们将在秋天公布一份最新的清单,希望能给出一个由大众讲述的,让人印象深刻的互联网故事。

以下30大清单……

1969  Arpanet启动  加利福尼亚两研究机构通过Arpanet连接起了他们的计算机,这是互联网的先驱。

1971  @    Ray Tomlinson设计了 arpanet中的电子邮件。 用@分割用户的名字和他们计算机的名字

1971 古腾堡项目     Michael Hart开始一个将超过版权保护期的作品电子化的项目。最初的文字是美国《独立宣言》,现归档在gutenberg.org/etext/1

1971 扩张             网络联接23台主机(host)

1973 ARPAWOCKY Twas brillig(某种幻想中的动物), 和 协议(Protocols)间对话 / Did USER-SERVER in the wabe./   All mimsey was the FTP, / And the RJE outgrabe(按:这改编自卡罗尔的‘胡话派诗歌’)

1973 抵达欧洲       挪威通过美-挪网络Norsar接入Arpanet,来接收地震和核爆炸的信息。并从挪威连入伦敦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1974 TCP/IP        Vint Cerf和一些人提议建立一个类似Arpa构架的网络。它没有中心控制,主要围绕TCP/IP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1976皇家邮件       伊丽莎白女王在访问MoD科学研究中心时发出了她的第一份电子邮件

1978垃圾邮件       Gary Thuerk发出了第一封现在学名为未请求商业电子邮件。美国国防部通信局少校Raymond Czahor对Arpanet用户保证不会再发生类似事件。

1978公告栏          第一块公告栏的研发正值芝加哥经历一场暴雪。Ward Christensen的发明使计算机用户用调制解调器(modem)可以实现交谈,交换软件和数据。

1982:-)              Scott Fahlman的想出的是出自一场玩笑,他击败了包括%, * 还有{#} ——据说这个像‘两片嘴唇包着牙齿’

1983 互联网起锚?  时年1月1日是改变计算机发展方向的时刻,Cerf的传输控制协议(TCP)被采用。Cerf估计这将涵盖200-400台主机

1984更多接入     主机的数目突破1000,日本建立了Junet,英国开始使用Janet(the joint academic network联合学术网络),苏联接通Usenet。

1984The Well   一份卫报对The Well的联合创始人Stewart Brand简短采访称,“在Well中能找到数字世界中绝大多数的新发现。”

1985 .com       对很对人来说网络的代名词域名造了出来。最早注册的.com域名仍旧存在,它属于维吉尼亚州   的Symbolics。

1989网络的开端 Tim Bermers-Lee对他CERN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老板建议,在互联网上搞一个文档检索系统。他的在某个位置用超文本建立一个文件的理念,似乎就是通过一个窗口打开另一个

1990 Archie     这被认为是第一台互联网搜索引擎,Archie是加拿大大学学生Alan Emtage的发明。让用户通过文件名实现搜索(不是依据文件的内容搜索,那还要等到以后)

1990 互联网烤面包机   一台烤面包机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台接入互联网实现远程控制的机器。 一个简单的操控——开或者关——用来控制烤。还需要有人来塞面包

1991第一张公开的网页  网页对公众开放。 第一张页面解释了“广域超媒体信息检索的建立”

1991网络摄像头咖啡   剑桥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的一个咖啡壶,给第一台网络摄像头带来了灵感。它让大楼里其他地方的人避免走冤枉路——当咖啡壶空的时候。

1992L0pht            老巢在波士顿的黑客联盟成立

1994Yahoo!         Jerry和David的万维网指南(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 )问世。一段时间后改Yahoo! 

1995 Amazon.com  互联网书商上线。到2001年末季度它开始盈利——比计划中4-5年后盈利的计划慢了一点,但仍旧被认为是dotcom实践者当中的佼佼者。

1996google雏形   Larry Page 和Sergey Brin都是斯坦福大学博士生,开始研发BackRub, 一个根据网站拥有的链接接入数给网站排名的搜索引擎,。在1998年并入Google

1999’天国点唱机’  Shaun Fanning的Napster服务启动。它让每一个用户共享自己计算机上的音乐文件。

2001维基百科   它宣布自己是一部协作的百科全书。启动8年后现在是最流行的在线参考书

2001http://setiathome.ssl.berkeley.edu/ 一项旨在利用互联网上分散处理能力的项目,在44周内聚集了足够多的志愿者,并使之超越了当时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

2004 垃圾邮件之战  Bill Gates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称,2年之内将杜绝垃圾邮件。并非如此

2005 第一宗有罪垃圾邮件判决  Jeremy Jaynes被判入狱9年,他的姐妹,Jessica DeGroot罚款7500美元

2006 Twitter 140个单词的服务启动。很多人开始觉得它没有什么意义。到2009年,它起到了向外部世界传递伊朗抗议事件信息的关键作用 

您也许注意到Twitter的出现是清单的最后一项。这不是它让互联网达到了最终的完美(要记住这一点)

40岁互联网遭遇中年危机:开放性遭人为干预编辑本段回目录

 导读:国外媒体昨日撰文称,1969年9月2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始早期的网络数据传输试验。由此算起,互联网已将迎来40岁生日。从40年前的阿帕网(Arpanet)到今天的国际互联网,互联网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但由于种种原因,原本开放的互联网如今变得越来越封闭,这将威胁到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40年前,雷·克雷洛克(Len Kleinrock)及其团队在实验室中测试阿帕网时,根本没有想到40年后的互联网会变成什么样,网络视频、社交网站,以及各种应用都没有在他们的思考范围内。

  相反,这些研究人员当初的想法很单纯:就是要创建一个能够自由交换信息的开放网络。这种开放性刺激了创新,最终催生出YouTube和Facebook等炙手可热的社交网站。

  今天,互联网仍有巨大创新空间,但孕育它的开放性却遭遇危机。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发展速度的日益提升,人为障碍也在威胁互联网的发展。

  中年危机

  导致人为干预互联网的因素很多,垃圾邮件和黑客攻击让网络运营商架起了防火墙;出于商业竞争考虑,一些企业出台封杀竞争对手的政策,尤其是在iPhone这样的移动设备领域。

  哈佛大学伯克曼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联合创始人乔纳森·兹特瑞(Jonathan Zittrain)称:“对于网民而言,通过互联网娱乐、沟通和购物的自由度很大。但令人担忧的是,一些长期趋势可能让信息受到控制。”

  1969年9月2日,以克雷洛克为首的约20名研究人员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实验室内完成了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试验,即阿帕网。10月29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与坦福研究所实现首次网络连接。

  1974年,温顿·瑟夫(Vint Cerf)与鲍勃·卡恩(Bob Kahn)开发了TCP通讯协议,后演变为TCP/IP,1983年1月1日成为国际标准。1983年,域名系统(DNS)被提上日程。一年后,.com、.gov和.edu域名被启用。

  但此时,国际互联网还并不是家喻户晓,直至1990年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发明万维网(WWW),才使得互联网被人们所熟知。

  早期的模糊状态促进了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当时,互联网并未遭政府干预和商业利益的影响。资助互联网早期开发的美国政府将其视为一个军事项目,因此大部分时候任其自由发展。

  互联网的这种开放性催生出许多应用,如网上支付、网络视频和当前其他一些主流应用。克雷洛克曾表示:“开放性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

  开放性逐渐丧失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其开放性却遭到了人为干预,典型的例子就是近期发生在苹果与谷歌间的一场纷争。

  7月底,苹果全面封杀了谷歌的网络通讯软件Google Voice,不仅屏蔽了所有基于Google Voice的软件,而且连官方Google Voice程序也被删除,此举引发了用户的不满和质疑,并导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介入调查。

  在桌面市场,一些互联网接入服务商开始限制P2P文件共享用户的带宽。去年,Comcast因此而遭到联邦通信委员会的调查。最终,Comcast同意停止这种行为。

  即使互联网接入服务商不干扰流量,他们仍可通过设置包月数据上限阻碍用户的使用。当前,一些服务商正测试大幅调低包月上限,这意味着在网上观看DVD画质的电影可能要支付额外费用。被誉为“互联网之父”的温顿·瑟夫称:“没人想在月底接到一个令人吃惊的账单。”

  此外,防火墙的部署也影响了互联网的开放性。互联网先锋史蒂夫·克罗克(Steve Crocker)称,他们在开发企业协同应用时就遇到麻烦,因为企业的防火墙限制了进入流量。

  当然,由于垃圾邮件和黑客攻击等因素,也不能简单地关闭防火墙,这样可能会造成更大的问题。从历史经验判断,许多障碍最终都将消失。如果这些障碍继续阻碍创新,不知道在互联网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还将失去什么。(李明)

互联网40岁,它会走向何处?编辑本段回目录

专家们预测将是一个广泛的3D世界以及更多的协作。

计算机世界》——当互联网年满40,我们不难回顾它给世界所带来的变化。

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在线股票交易、实时观看外科手术。所有这些普遍的工作都要归功于互联网。这些改变简直是令人乍舌。

通过TwitterFacebook,企业得以与客户保持联系、CEO们在博客上写他们的公司和日常工作。不止如此,连总统候选人和体育明星也用上了这些工具,现在宇航员居然在外太空使用Twitter.

1969年的9月2日,互联网先驱、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计算机科学家伦纳德·克兰罗克(Leonard Kleinrock)第一次建立网络连接——将两台电脑连接起来。他说,虽然互联网年满40,但是它还未到中年。事实上,还远远未到。

“互联网还只是一个小青年,” 克兰罗克(Kleinrock)在本周《计算机世界》对其的一次采访中说。“它才刚刚开始小试牛刀。事实上,它刚走进黑暗一面——垃圾邮件、病毒和网络欺诈——这就是说它像一个难以管束的小青年。但是当它成熟的时候这些都会成为过去。”

“显然,我们并不是结束这个变革时期,” 恩德勒集团(Enderle Group)的分析师罗布·恩德勒(Rob Enderle)说。“它正在将世界和人类的脚步带向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我们确实还不知道这个方向在哪里。它可能会拯救我们,也可能会埋葬我们。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它会改变我们。”

计算机历史博物馆(Computer History Museum)互联网历史分馆(Internet History Program)的建立者、馆长马克·韦伯(Marc Weber)也同意克兰罗克(Kleinrock)的观点——互联网仍然还在婴儿期。随着互联网的成长,它不断地吞噬着其他媒体。

“它是一个吞噬其他大众媒体的媒体,”他表示。“我们通过网络打电话;我们有与传统邮件一样的电邮;我们在网上看电视。在某种程度上,它正在吞噬其他媒体。以前独立的东西,现在却被组合到一起。当你可以通过你的浏览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这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韦伯(Weber)还指出,互联网移动性的增强很可能会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引领它的增长。

“想象你旅行的时候,”韦伯说(Weber)。移动互联网“将会告诉你所在地方的事情;信息将会变得非常及时;显然,这对购物、联系你的亲朋好友以及获得你所在位置的信息尤为重要。将你的手机对准公告板,你会找到更多的信息。移动设备还会成为一个支付的移动形式。”

他补充道,预计还会看到更多的互联网协作,非常类似于维基百科(Wikipedia)收集信息的机制。这些带有在线百科全书特征的文章都是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协作完成。

韦伯表示,更多的站点和应用软件,哪怕它们是侧重于新闻和博客,也会因移动互联网更加多的协作而受益匪浅。

“维基百科(Wikipedia)运转地非常好。这个特殊领域被证明及其强大,”他提醒道。“博客也很好,但是只是一堆分散的博客——没有中心,而且没有互动。想象一下协作媒体的力量——每个人都在同一幅画作上面添加一点点。让新闻业变成大众工作的巨大协作场吧!”

而英特尔的技术传道者肖恩·凯尔(Sean Koehl)则认为未来的互联网会有更多的3D特征。

“当你把一个现代游戏中的视觉体验带进互联网时,会发生什么呢?”凯尔(Koehl)问道。“在互联网的初始阶段,它主要是基于文本的,会有一些图片和动画在网页上面。但是把栩栩如生的3D情景带入网络却只是刚刚开始。我们对2D网络向3D网络的转变感到非常兴奋。”

按凯尔的理解,所有的一切都是让你的在线生活更加像你的现实生活。举个例子,他预测某个时候在线购物者会通过扫描自己的身体来制作一个逼真的在线模型。这样一来,他们可以走进一个在线商店的3D试衣间,然后真正的去看衣服穿在他们身上是什么样子的。

他还表示,人们可以用他们自己的3D图片与家庭住宅或喜欢的餐馆的现实3D设施结合,来准备在线家庭聚会。

“一些事情已经在发生……尽管现在的技术能力还很有限,”凯尔说。“你需要能够共用一个分布式的环境。在未来的3到5年里,技术能力会好很多。你会开始拥有一个非常真实的3D世界。”

30件大事英文版内容

And here is the list of 30 ...

1969Arpanet startsComputers at two academic departments in California are linked by Arpanet, the predecessor of the internet
1971@Ray Tomlinson devises electronic mail for arpanet. He settles on @ to separate the name of the user from the name of their computer
1971Project GutenbergMichael Hart begins a project to make copyright-free works electronically available. The first text is the U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now archived as gutenberg.org/etext/1
1971ExpansionThe network is now connecting 23 hosts
1973ARPAWOCKYEarly network humour: Twas brillig, and the Protocols / Did USER-SERVER in the wabe./ All mimsey was the FTP, / And the RJE outgrabe
1973To EuropeNorway is connected to Arpanet via Norsar, a US-Norwegian network to relay information on earthquakes and nuclear explosions. From Norway, a connection goes to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1974TCP/IPVint Cerf and others publish a proposal to link up Arpa-like networks. It has no central control and is built around a protocol (TCP/IP) for the exchange of data
1976Royal emailQueen Elizabeth sends her first email on a visit to the MoD’s scientific research hub
1978SpamGary Thuerk sends what is now considered thefirst unsolicited commercial email. Major Raymond Czahor of the US defence communications agency assures Arpanet users it will not happen again
1978Bulletin boardsThe first bulletin board is developed during a particularly bad blizzard in Chicago. Ward Christensen's creation allows computer users with a modem to talk to each other and exchange software and data
1982:-)Scott Fahlman proposes the use of after a joke, beating off rivals including %, * and {#} - said to be 'like two lips with teeth showing between them'
1983Internet begins?1 January is the cut-off point for computers to use Cerf's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Cerf estimates this involved between 200-400 hosts
1984Lots more connectionsThe number of hosts breaks 1,000, Japan establishes Junet, the UK begins Janet (the joint academic network) and the Soviet Union connects to Usenet.
1984The WellIt calls itself 'the primordial ooze where the online community movement was born'. AGuardian profile of The Well's co-founder Stewart Brand said it was 'where most of the discoveries of cyberspace were first made'
1985.comThe domain name that for many defines the web is created. The oldest .com registration still in existence belongs to Virginia-based Symbolics
1989Start of the webTim Berners-Lee proposes to his bosses at Cern a document retrieval system to run on the internet. His mechanism will use hypertext to make a file in one location appear as if it is in a window on another
1990ArchieConsidered the first internet search engine, Archie is created by Canadian university student Alan Emtage. It allows users to match queries against file names (not the content of those files, that was still to come)
1990Internet toasterA toaster becomes the first remotely-operated machine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A single control - power on or power off - is used to control grilling. It still requires a human to insert the bread
1991First web page publishedThe web goes public. Its first page explains it is a 'wide-area hypermedia information retrieval initiative'
1991Webcam coffeeA coffee pot in a Cambridge University computer lab is the inspiration for the world's first webcam. It allows people in other parts of the building to avoid pointless trips when it is empty
1992L0phtThe Boston-based hacker collective is founded
1994Yahoo!Jerry and David's Guide to the World Wide Web is launched. In time it is renamed Yahoo!
1995Amazon.comThe internet bookseller goes online. By the final quarter of 2001 it turns a profit - a little behind its plan for profitability within four to five years, but is still considered an exceptional dotcom performer
1996Proto-GoogleLarry Page and Sergey Brin, PhD students at Stanford, begin work on BackRub, a search engine that ranks websites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links to them. It is incorporated as Google in 1998
1999'Celestial jukebox'Shaun Fanning's Napster application launches. It allows users share music files on each others' computers
1999MI6 names leakedThe uncontrollable nature of the internet is brought to attention when the names of more than 100 MI6 agents are leaked to a US website. Despite being taken down, the names spread across other sites
2001WikipediaIt proclaims itself a collaborative encyclopedia. Eight years after launch it is now the most popular reference work online
2001http://setiathome.ssl.berkeley.edu/A project to harness the distributed processing power of the internet gathers enough volunteers within four weeks to surpass the most powerful supercomputer of its time
2004The war on spamBill Gates tells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at Davos that spam will be erradicated within two years. It isn't
2005First spam convictionJeremy Jaynes sentenced to nine years in prison and his sister, Jessica DeGroot, fined $7,500
2006TwitterThe 140 character service launches. Many who initially try it think it pointless. By 2009 it is credited with transmitting news of Iranian protests to the outside world 

2004年文章:全球互联网诞生35周年编辑本段回目录

  35年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计算机科学家使用两台笨重的计算机用一条15英尺长的灰色电缆线连接起来试验在网络上交换数据的新方法。这个试验最终产生了互联网。35年过去了,这种试验还在继续。

  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试验提高网络容量和速度的方法。编程人员正在设法为网页注入更多的智能。重新设计网络以减少垃圾邮件和安全麻烦的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威胁一直是存在的。批评人士警告说,商业、法律和政治压力可能会阻碍创造出今天的互联网的技术创新。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两位研究生Stephen Crocker和Vinton Cerf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Len Kleinrock于1969年9月2日在一个工程实验室里完成了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试验。到次年1月份,这个网络中又增加了三个计算机节点。

  几年以后出现了电子邮件,70年代末出现了TCP/IP通信协议,80年代出现了网络域名,1990年出现了万维网。互联网从早期的军事和教育领域的应用扩大到了商业和全球的家庭。

  现在,Crocker还在从事互联网的研究工作,为网络协作设计更好的工具。作为互联网主要监管部门的安全主席,Crocker正在努力防止核心的地址系统不受外部的威胁。他承认,他帮助建设的互联网现在还远远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还要做出很多修改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多媒体的需求。

  Cerf目前在MCI公司任职。他说,他当时设计的互联网要是有内置的安全措施就好了。Cerf目前研究的项目包括下一代网络系统“IPv6”。Cerf现在还与美国航天局合作要把网络扩展到外层空间以便更好地与宇宙飞船进行通信。

  Cerf说,目前开发的许多网络功能在互联网诞生的时候是不可能开发出来的,因为当时的计算机速度很慢,网络的带宽很窄。

  National LambdaRail公司女董事长Tracy Futhey说,有些应用的数据量非常大,使用目前的互联网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家公司推出一项计划,为其成员提供一个专用的高速线路,这样数据就可以从A点传送的B点,而不必与其它的通信线路连接。LambdaRail公司最近完成了第一条光纤线路连接,把圣地亚哥、西雅图、匹茨堡和佛罗里达州的Jacksonville连接在了一起。该公司计划明年还建设其它的线路。

  海底探险家Robert Ballard使用名为“Internet2”的另一种网络用于学生和水族馆游客与他在1985年发现的“泰坦尼克号”沉船之间进行互动的演示和实时通信。

  Ballard介绍说,互联网的带宽只能传送有噪声的音频,不能看到窗户以外的东西。但是,使用Internet2,高清晰度调焦的的摄像机能够让人们连眼皮都能看清楚。

  Internet2的速度比目前家庭使用的普通宽带网的速度快100倍,目前仅限于在有选择的大学、公司和机构使用。但是,研究人员预计,任何技术上的突破都可能使这种技术最终过渡成为主流的互联网。

  互联网的进步面临着许多旧势力的抵抗,他们要保留他们现在做事的方式。企业要保持其价值,版权拥有者要保护他们的音乐和电影,政府要审查信息和监视公民等等。

  今年8月初,联邦通信委员会宣布,网络电话要同手机和地面线路电话一样可以被执法部门监听。着就意味着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设计的系统必须允许警察监听。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外部压力增加了互联网试验和创新的难度。

互联网9月2日迎来40岁生日编辑本段回目录

北京时间8月3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若按Arpanet(ARPA: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在1969年9月2日开始测试的那一天算起,为全球超过15亿网民服务的互联网即将迎来40岁生日。国外媒体在这一刻到来之际,总结了互联网发展阶段中的里程碑事件。

1969年:洛杉矶加州大学的两台电脑在9月2日测试了Arpanet。Arpanet是美国军方的一个网络实验项目,这次测试仅仅在两台电脑间传输了一些无用的数据。而两个网络间的连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同斯坦福研究所之间——开始于10月29日。该网络在“登录(logon)”一词的头两个字母传输后便告崩溃。之后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同犹他大学也加入了这一项目。

1970年:Arpanet在美国东海岸地区建立了首个网络节点

1972年:雷·汤姆林森将电子邮件功能加入网络。他选择了@符号标记电子邮件地址。

1973年:Arpanet建立了首个全球性节点,地点位于英格兰和挪威。

1974年:温顿·瑟夫与鲍勃·卡恩开发了TCP通讯协议。网络间可以通过该协议对话,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诞生。这一协议此后进化为TCP/IP协议,之后于1983年1月1日正式成为国际标准。

1983年:开设域名系统的想法被正式提上日程。“.com”,“.gov”和“.edu”此类域名在一年后正式启用。

1988年:首个互联网蠕虫病毒莫里斯,感染了数千台电脑。

1989年:量子计算机服务公司,即现在的AOL,开始为Macintosh和Apple II两种型号的电脑提供该公司的网络接入服务。到2002年,近2700万美国人使用该公司的网络服务

1990年:蒂姆·伯纳斯-李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开发了远程控制计算机的方法,创建了万维网(WWW)。

1993年:马克·安德森与伊利诺斯大学的同事制作了Mosaic浏览器。这是首个可以在一个页面同时显示图案与文本的浏览器。该软件的开发,使网络可以真正被大多人接受并使用。

1994年:安德森同Mosaic的团队成立了一家公司,开发首个商业化浏览器——网景浏览器(Netscape)。这一举动震动了微软公司与其他尝试互联网商业化的人。同年,两名移民律师为推广其绿卡抽奖服务,让世人了解了垃圾邮件。

1995年:亚马逊公司推出网站。

1996年:美国当局立法限制网络色情,之后其中的主要条款由于违宪被取消。但直到现在,该法律仍规范着美国互联网的发展。

1998年:谷歌公司从斯坦福大学的宿舍中诞生。美国政府将域名政策的监管权交予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美司法部与20个州起诉微软公司,指控其浏览器Windows操作系统绑定的行为有碍竞争。

1999年:Napster催生了音乐文件分享的热潮,此后无数效仿者出世,音乐产业因此而改变。这一年,全球互联网用户超过2.5亿。

2000年:90年代形成的互联网泡沫终于破裂,科技公司无一幸免。亚马逊eBay等大型网站遭受了首次拒绝服务攻击。

2002年:全球互联网用户超过5亿。

2004年:马克·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开始创建Facebook

2005年:YouTube视频分享网站上线。

2006年:全球互联网用户超过10亿。

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iPhone手机,上百万人由此使用无线互联网服务。

2008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超过15亿。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5亿,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互联网用户最多的国家。网景的开发人员宣布停止开发该浏览器,但其派生产品Firefox的成长不可小觑。大型航空公司开始推出飞行中上网服务。

2009年:西雅图邮报成为首个完全网络化的日报。谷歌表示将为互联网使用者开发一款免费的操作系统。

参考文献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标签: 互联网40年 互联网40岁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互联网40岁,互联网四十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