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计划建立背景编辑本段回目录
欧洲伽利略系统是欧洲计划建设的新一代民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预计2008年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营。按照规划,伽利
略计划将耗资约27亿美元,系统由30颗卫星组成,其中27颗卫星为工作卫星,3颗为候补卫星。卫星高度为24126公里,位于3个倾角为56度的轨道平面内。该系统除了30颗中高度圆轨道卫星外,还有2个地面控制中心。
伽利略系统将为欧盟成员国和中国的公路、铁路、空中和海洋运输甚至徒步旅行者有保障地提供精度为1米的定位导航服务。按计划,首批两枚实验卫星将于2005年末和2006年发射升空。
伽利略计划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上世纪90年代的局部战争中,美国的GPS出尽风头。利用GPS系统提供定位的导弹或战斗机可以对地面目标进行精确打击,这给欧洲国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欧洲国家为了减少对美国GPS系统的依赖,同时也为了在未来的卫星导航定位
市场上分一杯羹,决定发展自己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经过长达3年的论证,2002年3月,欧盟15国交通部长会议一致决定,启动“伽利略”导航卫星计划。
“伽利略”计划的总投资预计为36亿欧元,由分布在3个轨道上的30颗卫星组成。该系统与GPS类似,可以向全球任何地点提供精确定位信号。由于“伽利略”系统主要针对民用市场,因此在设计之初,设计人员就把为民用领域的客户提供高精度的定位放在了首要位置。与美国的GPS相比,“伽利略”系统可以为民用客户提供更为精确的定位,其定位精度可以达到1米,而GPS只能达到10米。
“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的最高精度比美国GPS高10倍,如果说GPS只能找到街道,伽利略系统则可找到车库门。”———欧洲航空航天局专家
按照计划,第一颗用于测试的卫星将于今年年底在白俄罗斯的拜科努尔基地发射升空,2006年“伽利略”系统即可进行正式部署,2008年整个系统完工,正式为客户提供商业服务。
伽俐略计划(Galileo)是欧盟实施的一项大型综合性卫星导航定位计划,其实施计划于2002年3月25日经欧盟交通部长理事会通过。
1.伽俐略计划的主要目的
伽俐略计划将发射30颗在轨卫星以覆盖地球的每一寸土地。它将使拥有卫星信号接收器的每一个人,比如将该接收器与手机连接后,便能通过接收卫星信号从而确定其时间和空间位置。
2.伽俐略计划的时间表:
——定义阶段:已经完成
——开发阶段:2002-2005年
——部署阶段:2006-2007年
——商业运作阶段:2008年起
3.伽俐略计划和GPS的关系
一是竞争关系。伽俐略将成为GPS垄断卫星定位市场的有力竞争者。现有的GPS(美国系统)和GLONASS(俄国系统)均是为军事目的而设计的系统。
伽俐略将为全球提供服务,其精度将高于今日之GPS,且更可靠。特别是其民用设计目的将适应于各种不同的用户如公用事业、商业服务、营救抢险等。
二是互补关系。协调互用基础设施将提供更高的精度和更可靠的安全保障。用户将同时接收GPS和伽俐略系统信号。
4.伽俐略计划在经济方面具可行性
——总花费并不昂贵:开发和部署阶段的开销为33亿欧元,仅相当于150公里半城区(semi-urban)快车道造价,或仅为里昂-都灵高速铁路主隧道单轨的花销。
——运营上经济可行:产出/投入比为:4.6(20年);创造就业机会10万个;创造市场价值(market created)为:90亿欧元/年。
——全社会都将受益:受益者并非只是计划的投资者。比如,改善航空交通将节省旅客时间、减少航空公司成本和降低飞机排放污染物等。
5.伽俐略计划的预算安排
伽俐略计划的总预算为33亿欧元。
——开发阶段(2002-2005):需11亿欧元,欧共体和欧空局已分别做好了5.5亿欧元的预算。
——部署阶段(2006-2007):需21亿欧元,欧盟将为此安排预算,参与该计划的私营部门将提供资金补助。
——运营阶段(2008年起):公共资金(public funding)将逐渐减少,到2015年,运营开销将由欧共体承担。在此商业运营阶段,公共资金将从系统的附加值服务和知识产权开发中获得回报。
6、伽俐略计划的执行机构:联合执行体
联合执行体是根据《欧盟条约》第171条之规定而首次成立的公司,从而使之成为伽俐略计划的公共和私人筹资以及有效管理的机构。
其职能包括:——成立管理机构,制定工作计划
——管理公共和私人资金
——发布标书
——通过欧空局发射第一批卫星
机构:——运营期限:2002-2005年
——地点:布鲁塞尔
——创立该机构的成员:欧共体和欧空局
——机构的组成成员:欧洲投资银行;稍后,任何一家投资超过500万欧元的企业(中小企业的投资额为25万欧元)均可成为成员。
伽利略计划应用范围编辑本段回目录
“伽利略”系统主要用于民用领域,而且面对的是GPS这个运行超过20年的市场垄断者,其市场开发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伽利略”计划采用开放合作的模式,通过吸收合作伙伴来扩大市场份额。中国经济近年来快速发展,中国庞大的潜在用户群对于确保“伽利略”系统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从一开始就进入了欧洲的视线。
2000年,“伽利略”计划提出不久,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德帕拉西奥在与当时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会晤时就表示希望中国参与“伽利略”计划,得到了中国的积极回应。随后,中国同欧盟签署协议,在北京成立了中欧卫星导航技术培训合作中心,加强国内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双边交流。而为了落实中方的责任与义务,中国成立了由多家公司参股的“伽利略”卫星导航有限公司。该公司作为国内的总承包商负责协调国内的相关单位和公司,完成中国在“伽利略”计划中所承担的任务。
中国加入“伽利略”计划,对双方都是好事。从欧洲方面看,欧洲希望成为未来世界独立的一极,在世界事务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通过与中国在空间技术上的合作,可以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形成一定的牵制,所以在“伽利略”计划的合作中欧洲表现得更主动。
而中国通过合作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中国将向“伽利略”计划投资2亿欧元,根据比例获取相应收益。同时中国在整个系统的开发运作过程中可以提升本国的技术,学习市场开发的经验,为本国开发独立的卫星导航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欧洲伽利略计划首颗卫星上天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5年12月28日,欧盟伽利略导航计划第一颗卫星“Giove-A”搭载俄罗斯“联盟”号运载火箭,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美联社评论说,这标志着欧盟在全球定位系统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测试阶段2008年完成
据欧洲航空航天局网站报道,北京时间28日下午13时19分,欧洲伽利略计划第一颗导航卫星“Giove-A”在哈萨克斯坦成功发射。经过8秒钟的垂直运行,搭载卫星的“联盟”号运载火箭划向了东方。8分41秒后,经过二层和三层阶段的剥离,只剩下“Giove-A”安插在火箭助推器“弗雷加特”顶部。直到下午17时左右,“Giove-A”才从助推器中脱离,被射入轨道,发射最终获得了成功。
“Giove-A”重600千克,由英国萨里卫星技术公司制造,从研究到完成历时两年多。在地球轨道上,该卫星将检测原子钟和导航信号,确保伽利略系统卫星的频率间隔。这颗卫星原定于26日发射,但本月中旬专家发现卫星服务系统的一个接点出现故障,因此,被迫推迟两天发射。
伽利略计划的第二颗卫星名为“Giove-B”,预计明年春天投入轨道,另外两颗卫星也将在2008年发射,从而完成整个测试阶段。欧洲航空航天局发言人弗朗科·伯纳西那表示,到了2008年,人们就可以购买“伽利略”的接收器,届时在“伽利略”和美国GPS之间调转,就像人们转换手机网络一样容易。
后备实验卫星待命
“Giove-A”的发射是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升空准备工作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英国《卫报》27日说,伽利略定位系统测试使用的通讯频率最后期限为明年7月。如果过了这一期限,实验卫星还未能在预定轨道上发送符合国际电信联盟标准的信号,欧洲航空航天局将不再拥有对这一通讯频率的使用权,预计总投资34亿欧元(约合41亿美元)的伽利略计划就会面临推倒重来的命运。考虑到这一严重后果,欧洲航空航天局已经准备了一颗技术更加先进的后备实验卫星。
伽利略计划的覆盖系统是美国GPS系统的两倍,精度是其10倍。汽车驾驶员、海员和制图师都可以享受伽利略计划的服务。伽利略计划将在高纬度地区提高覆盖范围,比如北欧地区。
欧洲航空航天局发言人伯纳西那表示,伽利略系统比美国的GPS系统更加精确,利用该系统,救护部门可以直接指挥在公路上行驶的救护车的去向,“除了可怕的紧急时刻以外,这一系统可以一直保证运作”。
《卫报》还评论说,随着“Giove-A”的发射升空,欧洲与美国间的空间竞赛正式开始,欧洲也将迈向“空间技术独立”。
媒体声音编辑本段回目录
●路透社:欧盟“伽利略”计划的第一颗卫星周三发射,向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发起了挑战。
●美联社:“Giove-A”卫星的成功发射,表明欧盟在全球定位系统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欧洲各国政府希望借此结束对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依赖。
●法新社:通过自己的庞大卫星导航系统,欧洲正在用38亿欧元做赌注,押宝就是该系统可以和美国GPS抗衡,并且将定位技术从军用转为民用。
●德国之声:美国人现在要为他们在全球定位领域的垄断地位操心了。本周三,一枚俄罗斯“联盟”号火箭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发射升空,携带了第一枚由欧洲航天局牵头的伽利略计划测试卫星。这个包括中国、印度等加入的项目的起飞,意义重大。
拯救“伽利略计划”新方案编辑本段回目录
欧盟委员会23日提出一项有关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简称伽利略计划)建设的新方案,计划通过确保项目竞标过程中的公平性消除有关方面疑虑,减少项目面临阻力。
当天晚些时候,欧盟财长就2008年财政预算案达成一致,同意从欧盟预算中再拨出24亿欧元资助伽利略计划。欧盟官员早些时候曾警告称,如果不能在年底前就公共资金接手伽利略计划问题上达成一致,那么欧盟将不得不放弃这一计划。
根据新方案,伽利略计划各个阶段涵盖的所有项目合同将被分成6大类,供欧盟公司竞标。
与此同时,方案还排除了任何一家公司成为超过2类合同主承包商的可能性。
委员会交通事务委员雅克·巴罗的发言人米歇尔·塞尔康介绍说,欧盟委员会希望通过此举确保项目竞标过程中的公平竞争和透明性,让所有欧盟企业都能够参与。
一名接近巴罗的消息人士告诉路透社记者,项目合同经过归类后将包括卫星制造、发射装置、地面基础设施、控制中心、系统软件和其他任务。其中,有关制造卫星的合同还可能被分成两部分竞标。
“竞标者必须拿出制造(总数30颗卫星中)26颗卫星的竞标条件,但我们会首先与它签订制造第一批卫星的合同,比如10颗,”这名消息人士说,“如果这批卫星制造的成本、时间和质量令人满意,那么它可以继续接手第二批卫星生产;如果未达标,我们会重新开始招标。”
此外,方案还将明确规定项目分包的最低要求。
消除关键阻力
根据原有方案,伽利略计划建设中只有三分之一资金由欧盟公共资金承担,其余资金由8家参与研发伽利略计划的欧洲企业巨头组成的集团承担。然而,这8家企业巨头难以在5月10日最后期限前达成关于组建统一管理伽利略计划的联合母公司协议,使计划一再延后。
此后,欧盟委员会提议从欧盟的农业补贴预算余款中支取24亿欧元填补上述资金空缺,但遭到作为欧盟财政资金最大来源国的德国坚决反对,认为“欧盟代替私有企业资助这样的计划开创了一个危险先例”。
路透社认为,德国方面对计划的担忧还归因于,即使资金问题得到解决,德国航天企业也可能被排除在项目招标之外。
巴罗的发言人塞尔康说,他们提出确保竞标中公平竞争的方案后,“目前还有没有成员国表示反对,我们确信各方能在这一框架内找到解决方案”。
同一天,德国运输部对欧盟新方案表示欢迎,称德国航天企业将因此受益。
路透社还援引外交人士的话说,考虑到德方顾虑,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准备下月发表一项声明,承诺以欧盟预算余款填补伽利略计划资金空缺的做法属于特例行为。
涉险度过难关
欧盟在2002年3月启动伽利略计划,计划发射总共30颗伽利略卫星,提供误差不到1米的精确全球定位服务,超越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欧盟希望,伽利略计划能在2013年前正式投入运行。但到目前为止,仅有一颗卫星在2005年12月升空。一些专家曾担心,如果不能尽早就资金问题达成协议,那么伽利略计划很可能面临夭折。
巴罗的发言人塞尔康说,欧盟领导人将在12月中旬举行的峰会上就伽利略计划资金问题作出最终决定。
“如果我们没有在今年年底前就伽利略建设资金问题达成一致意见的话,这将意味着我们这一努力的终结,意味着一切为时已晚,”塞尔康说。
不过,当天晚些时候举行的欧盟财长会议让这些担忧的欧盟官员颇感释怀。各国财长通过表决同意,从欧盟农业补贴预算余款中支取24亿欧元填补资金空缺。
中国加入伽利略计划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4年10月,中欧双方就中国参加伽利略计划开发阶段的行政和技术安排达成一致,签署协议。中欧伽利略计划合作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对外科技合作项目,为此将投资2亿欧元。中国是参与伽利略计划的第一个非欧盟成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