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2992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9-24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TX-0
TX-0
IBM大型机4KB内存
IBM大型机4KB内存
计算机晶体管时代
计算机晶体管时代
磁鼓存储器
磁鼓存储器
Simon
Simon
晶体管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
晶体管60年
晶体管60年
埃德蒙·伯克利
埃德蒙·伯克利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晶体管计算机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晶体管计算机
  1954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第一台使用晶体管线路的计算机,取名“催迪克”(TRADIC - Transistorized Airborne Digital Computer),装有800个晶体管。 
  这是第二代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第一代,计算机都采用电子管作元件。电子管元件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太多,可靠性较差,运算速度不快,价格昂贵,体积庞大,这些都使计算机发展受到限制。于是,晶体管开始被用来作计算机的元件。晶体管不仅能实现电子管的功能,又具有尺寸小、重量轻、寿命长、效率高、发热少、功耗低等优点。使用晶体管后,电子线路的结构大大改观,制造高速电子计算机就更容易实现了。
  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使用的是“定点运算制”,参与运算数的绝对值必须小于1;而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增加了浮点运算,使数据的绝对值可达2的几十次方或几百次方,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实现了一次飞跃。同时,用晶体管取代电子管,使得第二代计算机体积大大减小,寿命延长,价格降低,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 
  发展状况
  1955年,美国在阿塔拉斯洲际导弹上装备了以晶体管为主要元件的小型计算机。10年以后,在美国生产的同一种型号的导弹中,由于改用集成电路元件,重量只有原来的1/100,体积与功耗减少到原来的1/300。
  1958年,美国的IBM公司制成了第一台全部使用晶体管的计算机RCA501型。由于第二代计算机采用晶体管逻辑元件,及快速磁芯存储器,计算速度从每秒几千次提高到几十万次,主存储器的存贮量,从几千提高到10万以上。1959年,IBM公司又生产出全部晶体管化的电子计算机IBM7090。
  1958~1964年,晶体管电子计算机经历了大范围的发展过程。从印刷电路板到单元电路和随机存储器,从运算理论到程序设计语言,不断的革新使晶体管电子计算机日臻完善。
  1961年,世界上最大的晶体管电子计算机ATLAS安装完毕。
  1964年,中国制成了第一台全晶体管电子计算机441—B型。
  (注:配图为贝尔实验室使用800只晶体管组装的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
目录

康鹏和中国首台晶体管计算机编辑本段回目录

  哈军工的“441-B”是中国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也是中国首次自主创新且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的计算机,而“康鹏电路”是它的核心部分。

  2006年,中国计算机事业

起步的第50个年头。学界评出对我国计算机事业贡献最大的十位科学家,在九位两院院士的辉耀下,康鹏——这个位列第三的名字显得有些特别。

  他,只是国防科技大学一位普通的退休教授,但在终身创造的诸多成果中,却有着中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唯一的计算机发明——“康鹏电路”。

  1966年春天,康鹏还只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中尉衔助教。当他在408计算机研究室的一个角落里,为我国首台晶体管计算机“441-B”的继续研发而冥思苦想时,聂荣臻同志签发给他的“发明证书”已送到学院;当几级首长正准备隆重表彰他时,那场持续十年的浩劫开始了。这不仅阻止了“仪式”,也使证书至今无影无踪。

  荣誉,已消失在历史深处;耄耋老人仍在为计算机而忙碌,甚至很少回忆起那些关于“第一发明”的故事……

  “你有胆量,有才能,研发半导体计算机的任务交给你”

  2006年9月5日,“纪念中国计算机教育50周年”座谈会在清华大学举行,中国计算机界先驱10多人出席。清华、北大两校专家特别称赞上世纪60年代的哈军工“做出了441-B计算机的一流工作,比我们做得都好”。这些第一流工作自然离不开康鹏。

  哈军工的“441-B”是中国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也是中国首次自主创新且实现工业化批量生产的计算机,它应用在“两弹一星”、歼六、海军、空军、二炮,以及中国电信、大庆油田,以生产100余台的数量创造了当时的全国第一。而康鹏发明的“隔离阻塞-推拉触发器电路”是它的核心部分,后被称为“康鹏电路”。

  康鹏记得,这项工作开端于1961年底。哈军工三系副主任慈云桂教授约他单独谈话:“你有胆量,也有才能,研发半导体计算机的任务交给你”。康鹏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从此两人结下不解之缘。

  晶体管计算机的上马,对新中国意义重大。

  1958年,中国科学院向计算所下达了研制109乙晶体管计算机的任务,华北计算所于1962年也开始研制108甲晶体管计算机。用了两年时间安装好109机,一通电,几分钟就出一次故障,称为“跳动”、“抓鬼”(故障现象不重复)。这时,国外计算机界权威断言:中国5年之内做不出晶体管通用计算机。

  1961年9月,慈云桂随中国计算机代表团赴英参加学术会议,访问了剑桥、曼彻斯特、牛津等大学,深感全晶体管化就是计算机的未来。他立即写信回国建议停止列入计划的电子管机研制;在历时两个月的访问中,依靠夜间就地完成了晶体管计算机体系结构和基本逻辑电路方案。同年,国防科委决定安排哈军工参与晶体管计算机研制。

  “用参数不一致的晶体管,构建出一致的电路”

  慈云桂选中康鹏,不仅因为他在清华进修了一年“自动控制”,还因为他肯挑重担。

  1961年,在哈军工尚未毕业的康鹏就被留用担任助教,成功开讲新课《脉冲技术与数字电路》,从无到有地编写出40万字的讲义。一学期讲课120学时,每周6-8学时,期末累得吐血,一身重病住进医院。1977年,他已经在计算机、数字仿真、智能兵器、集成电路四个领域中留下了创新纪录。国防科技大学(时称长沙工学院,由哈军工主体南迁而成)当时只有两名教师晋升高级职称,他是其中之一,而且是从助教破格晋升副教授的。

  康鹏的拼搏,源于他的切身经历。他是苦出身,本来姓袁,爷爷、奶奶都饿死在逃荒路上,爸爸小时候得病被扔在村外,后来被救当了工人,落户唐山临西矿。1948年,康鹏要饭扒火车到徐州、南京、安徽流浪。1949年4月,解放军过江后,部队送他回山东,后来和妈妈一起到唐山与爸爸团聚。从此,他的生活完全改变了。

  1955年,康鹏从开封高中毕业。他回忆说,“高考报名时,我正在犹豫选择北大还是复旦,哈军工的招生组选中了我,400多人筛选后剩了20个。”就这样,康鹏参军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

  在慈云桂的领导下,1962年3月5日,晶体管计算机设计组成立,康鹏担任副组长。

  当时我国半导体器件还不能满足计算机技术的要求,能供计算机用的晶体管型号、产品寥寥无几,质量也不过关。冷风不断地吹过来:“人家专业院所技术人员多,加工、试验、资料、后勤条件俱备,120多人会战,都没有搞出来,你们10来个小年轻就在坦克仓库中,还能搞出来?”

  康鹏偏不信这个邪。在攻关中,晶体管的工作寿命短和不稳定是两大难关。电流小,状态就不稳定;加大电流,管子很快就烧毁。康鹏大胆提议:我们不是做管子的,内部微观的问题我们解决不了;把晶体管的电流进出特点搞清楚,把三个电极间的电流关系搞清楚,不让里面的问题影响使用,不就达到目的了吗?慈云桂同意了他的看法,让他放手安排。

  “用国产的参数不一致的晶体管,构建出一致的、波形宽度标准的电路”,是当年康鹏的目标,而他确实做到了。当年5月,25岁的康鹏就完成了第一项发明“隔离-阻塞振荡器”,解决了晶体管性能不稳的问题,初战告捷。

  国外解决“信号竞争”是靠逻辑方法,用四个逻辑门来实现隔离阻塞,一个触发器就要用20个晶体管;另一个方法是用延迟线,会影响计算速度。康鹏不选延迟线,也不多用晶体管,他另辟蹊径,利用晶体管自身的性能解决隔离阻塞。最后的结果是,国外用10个管子,康鹏用1个。

  康鹏邀请正在负责研制119型大型通用电子管计算机的中科院计算所吴几康先生和后来成为院士的高庆狮、沈绪榜二人前来参观。吴先生很欣赏康鹏,他对慈云桂说:“康鹏思路很敏捷,有很丰富的想像力。”他还要求康鹏做出40位的运算器,很快也成功了。

  罗沛霖院士这样评价:“我认为康鹏是一位极有科技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对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作出重要贡献的、多学科的突出的优秀专家。”他曾对康鹏说:“要是你用国产晶体管做出计算机,我就请你吃奶油蛋糕。”那时蛋糕是幸福生活的象征,一般人很难见到。40年后,康鹏还记得罗老的评价。“不过,许愿的蛋糕,我后来一直没有吃到。罗老还欠我一个奶油蛋糕呢。”

  “441—B是国家的自留地!我们多么希望多一点这样的自留地”

  上世纪60年代是学大庆、学解放军、全军学空军的日子。康鹏白天不能安心思考,做实验更难,只能依靠晚上。长期夫妻两地生活,他又不会照顾自己,钱和饭票经常丢失,身体瘦弱不堪,每天工作到深夜,睡在实验室的大工作台上还在思考电路。

  他面临的第二个问题就是要从原理上解决触发器“一触即发,谁触都翻”的问题。

  1963年六七月的一天半夜,“双边推拉”的思路全面“联通”。康鹏焦急地从工作台上一会儿起来、一会儿躺下地等候天亮。

  双边推拉,即一侧信号强行“推”,让双态电路一边的晶体管“关闭”;另一侧信号“拉”,使其对应边的晶体管“打开”。把触发信号设计成两个不同极性的脉冲,并同时到达电路两侧;相反,在电路两边入口同时得到不同极性的干扰信号的概率几乎为零,可靠性得以保证,工作电耗也大大下降。

  40年后,康鹏回忆说:双态电路的状态老实极了,开关电灯、电扇、电机,插拔烙铁,它都稳稳当当地待着。

  1964年11月,441-B整机终于在没有一点差错和返工的情况下宣告成功,样机连续工作268小时,直到一个电路板上的微型变压器被击穿才停机。两位国防科委的参谋日夜厮守,寸步不离,高兴地签字做出证明。他们说,谁想替换我们都被谢绝,整整坚守了11天啊!

  研制小组荣立集体一等功。1965年4月26日,经过332个小时25分连续考核,441-机通过了正式鉴定。

  据1985年《中国计算机工业概览》记载,“哈军工441-B机的稳定性很高,较之电子管机有很明显的优越性,在试运行期间,已经造成很大影响,对我国计算机进入第二代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高庆狮院士在计算机50年的《创业历程》中写道:“哈军工计算机系慈云桂教授领导的自行设计的晶体管计算机441-B(每秒8000次)1964年研制成功,骨干有康鹏等人。1965年,改进为每秒2万次。”

  1965年6月,中科院计算所完成了称为109乙的晶体管计算机,在《人民日报》刊登为首台晶体管计算机。当时主管研发的国防科委参谋唐遇鹤说,两个鉴定会我都参加了,当然是哈军工的441-B在先。

  1965年3月1日至4月17日,哈军工举办培训班,16个单位64人参加了441-B复制和推广集训。

  此时,有关康鹏“做计算机是种自留地”的风言风语逐渐响起。1965年9月4日,国防科委路扬秘书长带领工作组到哈军工参加院党委扩大会议,特别讲到康鹏和441-B的问题:“有人说,康鹏搞创造发明是搞自留地,什么是自留地呀?441—B计算机是咱们国家最急需的重点项目,要说是自留地,也是国家的自留地!我们多么希望多一点这样的自留地!”

  10天后,国防科委在北京召开441-B推广大会,路扬秘书长主持会议,康鹏跟着慈云桂教授到了会场,并意外地被路扬请上主席台,讲述在441-B中的发明。

  他的《推拉触发器可靠性分析》、《隔离阻塞推拉触发器电路系统》等5篇论文,在国防科委的评奖中皆获一等,哈军工的《工学》全文刊登,这份《工学》现存于中央档案馆。

  四年时间,慈云桂和康鹏等人,就把理想变成了现实,至少把中国计算机的进程提前了两三年。现在,晶体管早就离开了不断更新换代的计算机序列。但是他们的创新精神、科学态度,却不会被后辈遗忘。

  计算机50年,康鹏跻身整个发展链

  1965年,哈军工奉命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新仪器仪表展览。据回忆,在4台参展机器中,441-B是第一个正常工作的;在遭遇3月8日邢台地震时,也是展品中唯一不受影响的,稳定性荣居首位。

  1965年,国防科委决定全面公开441-B的电路和图纸资料,上海交大、成都电讯、西安交大等都仿制了441-B,第一批共生产11台。哈军工在天津电子仪器厂合作建成生产基地,达到了年产15台的生产能力,生产了约40—50台,还有一批C、D型号。上百台441型计算机遍及全国,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开发、应用人员,441-B占当时全国计算机数量的1/3以上。最“年长”的一台居然兢兢业业地工作到上世纪80年代,算题39000小时。

  441-B的推广,带来了对人才的需求。1966年4月1日,中国第一个计算机系在哈军工1号楼成立,慈云桂教授任系主任。

  康鹏和他的战友们继续探索441系列计算机的应用,又开创了中国的“数字仿真”,将441-C机用到高射炮指挥仪。1972年6月12日,在河北昌黎靶场进行人工智能实射机动飞机成功,将高射炮命中率从二战时的0.3%提升到66%,炮兵司令员孔从洲亲临验收,为康鹏的成功而欣喜。

  2006年,在《中国计算机事业50周年纪念特刊》中,“十大领军人物”有康鹏;“著名计算机型号”有康鹏参与的441—B;“典型计算机应用创新”中有康鹏的“人工智能高炮指挥仪”。自上世纪60年代至今,从电路、整机到创新应用、系统仿真、集成电路,康鹏跻身于整个计算机业发展链。他的“全面破击”,在今天的技术创新发展战略中,也仍然是一个耀眼的亮点。

  没入烟尘的“发明证书”

  为441—B机立下汗马功劳的“康鹏电路”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

  1964年4月10日,黑龙江省科委组织鉴定,第三方单位哈工大431教研室作出评价:“隔离—阻塞式它激间歇振荡器可靠性高,逻辑上灵活,对晶体管要求不高,在目前我国晶体管生产水平的条件下,可以在数字计算机线路中应用。同意列为发明。”

  1964年8月17日,电子工业部发文:康鹏电路“是一种具有良好整形特性,并且除能完成通常变压器二极管组成的‘与’、‘或’逻辑外,还有阻塞功能的单元电路。尚未见过具有类似功能和特点的电路,同意列为发明。”

  1965年10月10日,在国家科委“发明记录”中,肯定康鹏发明的隔离—阻塞式它激间歇振荡器“是国内、外文献中还未看到过的,既起逻辑作用,又起整形放大作用的脉冲数字电路”。

  1966年初,国防科委四局局长李庄告诉康鹏:“你对计算机发展立了一个大功,我们请示了聂老总,要给你三个鼓励———给你颁‘发明证书’;给你的发明命名‘康鹏电路’;给你发奖金。”不久,国家科委就下发了由聂荣臻副总理签署给康鹏的“发明证书”。据中央档案馆永久保存的资料表明,当时全国仅有100余个项目被确定为“发明项目”并颁发证书。

  但遗憾的是,3月18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和北京几乎同步开始了“批判‘三家村’”。441-B给哈军工和康鹏带来的喜悦转眼被“三九”天的寒流吹散。科研处领导“顺便”在上班的路上告诉康鹏有这么个事,庆功大会不可能再召开。“发明证书”先是悄悄锁到了学院科研处的保险柜中,最后竟然不知下落。连看都没看上一眼的大红证书,从此与康鹏无缘。国家科委也在“文革”中被彻底砸烂,只有残存的百多个发明项目的审查记录,静静地躺在档案柜的角落中,为当年的艰辛与光辉作证。

  发明证书一直没有下落,成为康鹏全家的“心病”。

  2003年7月2日,两位原哈军工的同志邵国材、宁钢通过单位写了证明:“记得大约1966年初,我们在处里的保险柜内见到过一份由国家科委主任聂荣臻元帅签发的‘发明证书’,比一般杂志稍大些,系红色硬壳封面,是发给当时军工学院六系六○一研究室的康鹏同志,以表彰他在研制我国首台使用国产晶体管的441—B计算机工作中,发明‘隔离阻塞推拉电路’所作出的贡献。”

  康鹏的发明,是上世纪60年代中国计算机的唯一发明。他的“发明证书”,是中国计算机史的重要内容,不应成为不解之谜。康鹏在期待这一天,参加过441-B开发应用的同志们在期待这一天。

晶体管计算机的发展编辑本段回目录

1947: Bell实验室的William B. Shockley、 John Bardeen和Walter H. Brattain.发明了晶体管,开辟了电子时代新纪元。
1950: 软磁盘由东京帝国大学的Yoshiro Nakamats发明。其销售权由IBM公司获得。开创存储时代新纪元。
1950: 英国数学家和计算机先驱Alan Turing说:计算机将会具有人的智慧,如果一个人和一台机器对话,对于提出和回答的问题,这个人不能区别到底对话的是机器还是人,那么这台机器就具有了人的智能。
1959: 1959年到1964年间设计的计算机一般被称为第二代计算机。大量采用了晶体管和印刷电路。计算机体积不断缩小,功能不断增强,可以运行FORTRAN和COBOL ,接收英文字符命令。出现大量应用软件。
1959: Grace Murray Hopper开始开发COBOL (COmmon Business-Orientated Language)语言,完成于1961年。
1960
: DEC发布PDB-8 小型计算机。
1965: 摩尔定律发表,处理器的性能每年提高一倍。后来其内容又发生了改变。
1965: Lofti Zadeh创立模糊逻辑,用来处理近似值问题。
: 第一块RAM芯片由INTEL推出,容量1K。
1970: Ken Thomson和Dennis Ritchie开始开发UNIX操作系统。
1970: Forth编程语言开发完成。
1970: Internet的雏形ARPAnet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 基本完成。开始向非军用部门开放,许多大学和商业部门: PASCAL语言开发完成。
1972: 1972年以后的计算机习惯上被称为第四代计算机。基于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后来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功能更强,体积更小。人们开始: Hewlett-Packard发明了第一个手持计算器。
 ,后来Atari 的创立者。
元,内存有256个字节。
美元,1万名雇员。其最大的突破性发展是在1981年为IBM 的PC机开发操作系统,从此后便开始了对计算机业的巨大影响。
1975: IBM 5100发布。
年6月8日: INTEL发布其16位微处理器8086。但因其非常昂贵,又推出8位的8088满足市场对低价处理器的需要,并被IBM的第一代PC机所采用。其可用的时钟频率为4.77、8、10MHz。大约有300条指令,集成了29000更晶体管。
1979: 街机游戏"太空入侵者"发布,引起轰动。很快便使得类似的游戏机大规模流行起来,其收入超过了美国电影业。
1979: Jean Ichbiah 开发完成Ada计算机语言。
: 发明了低密盘。
: 基于TCP/IP协议的INTERNET初具规模。
1982: 基于6502微处理器的计算机大受欢迎,特别是在学校大量普及。
1982 年1月: Commodore 64计算机发布,价格:595美元。
1982 年2月: 80286发布。时钟频率提高到20MHz,并增加了保护模式,可访问16M内存。支持1GB以上的虚拟内存。每秒执行270万条指令,集成了134000个晶体管。
1982: Compaq公司发布了其IBM-PC兼容机。
1982: 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标准制定年5月: IBM推出双面320K的软盘驱动器。
年10月: MS-DOS 2.25,包括支持其他字符设置,开辟东方市场。
: EGA标准推出。
1985年3月: MS-DOS 3.1、PC-DOS 3.1。这是第一个提供部分网络功能支持DOS版本。
1985年10月17日: 80386 DX推出。时钟频率到达33MHz,可寻址1GB内存。比286更多的指令。每秒6百万条指令,集成275000个晶体管。
1985年11月: Microsoft Windows发布。但在其3.0版本之全面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需要DOS的支持,类似苹果机的操作界面,以致被苹果控告。诉讼到1997年8月才终止。
: 英国数学家Michael F. Barnsley找到图形压缩的方法。
1987: Macintosh II发布,基于Motorola 68020处理器。时钟16MHz,每秒260万条指令。有一个SCSI适配器和一个彩色适配器。
1987年4月2日: IBM推出PS/2系统。最初基于8086处理器和老的XT总线。后来过渡到80386,开始使用3.5英寸1.44MB软盘驱动器。引进了微通道技术,这一系列机型取得了巨大成功。出货量达到200万台。
总线。但其他机器继续使用这一总线。
1988年10月: Macintosh Iix发布。基于Motorola 68030处理器。仍使用16 MHz主频、每秒390万条指令,支持128M RAM。
1988年11月: MS-DOS 4.01、PC-DOS 4.01发布。
1989: Tim Berners-Lee 创立World Wide Web雏形,他工作于欧洲物理粒子研究所。通过超文本链接,新手也可以轻松上网浏览。这大大促进了INTERNET的发展。
1989: Phillips和Sony发布CD-I标准。
1989年1月: Macintosh SE/30 发布。基于新型68030处理器。
: Windows NT发布,可寻址2G RAM。
1992年4月: Windows 3.1发布。
1992年6月: Sound Blaster 16 ASP发布。
1993: INTERNET开始商业化运行。
1993: 经典游戏Doom发布。
1993: Novell并购Digital Research, DR-DOS成为Novell DOS。
1993年3月22: Pentium发布。集成了300多万个晶体管。初期工作在60-66MHz。每秒钟执行1亿条指令。
1993年5月: MPC标准2发布。CD-ROM传输率要求300KB/sec。在320*240的窗口中每秒播放15帧图像。
年11月1日: Pentium Pro发布。主频可达200 MHz ,每秒钟完成4.4亿条指令,集成了550万个晶体管。
1995年12月: Netscape发布其.JavaScript。
1996: Quake、Civilization 2、Command& Conquer - Red Alert等一系列的著名游戏发布。
1996年1月: Netscape Navigator 2.0发布,第一个支持JavaScript的浏览器。
1996年1月4日: Intel发布150-166MHz的Pentium处理器,集成了330万个晶体管。
1996: Windows '95 OSR2发布,修复了部分BUG,扩充了部分功能。
1997: Gr和 Theft Auto、Quake 2、Blade Runner等著名游戏发布,3D年2月22日: AMD公司发布K6-III 400MHz。有测试说其性能超过Intel P-III 。集成2300万个晶体管、socket 7结构。
 

晶体管时代:1947——1958    编辑本段回目录

1947年:12月23号,贝尔实验室的肖克利(William B. Shockley),布拉顿(John Bardeen),巴丁(Walter H. Brattain)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半导体放大器件,他们将这种器件重新命名为“晶体管”
从上到下依次为:肖克利,布拉顿和巴丁



1948年:6月10日,香农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上连载发表了他影像深远的论文《通讯的数学原理》,并于次年在同一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另一著名论文《噪声下的通信》。在这两篇论文中,香 农阐明了通信的基本问题,给出了通信系统的模型,提出了信息量的数学表达式,并解决了信道容量、信源统计特性、信源编码、信道编码等一系列基本技术问题。 两篇论文成为了信息论的奠基性著作,此时尚不足三十岁的香农也成为了信息论的奠基人。

12月,ENAIC的两位缔造者共同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电脑公司“埃克特—莫契利计算机公司”(EMCC)。
从上到下依次为: 莫契利,埃克特


1949年:当时尚在美国哈佛大学计算机实验室的上海籍华人留学生王安向美国国家专利局申请了磁芯的专利。

贝尔实验室制造了M系列计算机的最后一个型号:M-6,并从此不在涉足计算机的研制与生产。贝尔实验室所研制的M系列继电器计算机,是从机械计算机过波到电子计算机的重要桥梁。

9月,“马克”3号计算机研制成功,“马克”3号也是霍德华.艾肯研制的第一台内存程序的大型计算机,他在这台计算机上首先使用了磁鼓作为数与指令的存储器,这是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改进,从此磁鼓成为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中广泛使用的存储器。
英国剑桥大学数学实验室的Wilkes和他的小组建成了一台存储程序的计算机EDSAC,输入输出设备仍是纸带。

1950年:东京帝国大学的Yoshiro Nakamats发明了软磁盘,从而开创了计算机存储的新纪元。


10月,阿兰.图灵发表自己另外一篇及其重要的论文《机器能思考吗》,从而为人工智能奠定了基础,图灵也获得了“人工智能之父”的美誉。甚至有人说在第一代电脑占统治地位的那个时代,这篇论文我们可以把它看作第五代,第六代电脑的宣言书。

1951年:6月14日,当时已在雷明顿—兰德(Remington-Rand)公司任职的莫契利和埃克特再次联袂制造的UNIVAC计算机正式移交美国人口普查局使用,从而使电脑走出了实验室,开始为人类社会服务,从此人类社会进入了计算机时代。

6月,王安创办了王安实验室,即王安电脑公司的前身,从此开始了王安电脑传奇般的历程。
有关王安的介绍请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91455.htm


1952年:1月,由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Von Neumann)设计的IAS电子计算机EDVAC问世。这台IAS计算机总共采用了2300个电子管,运算速度却比拥有18000个电子管的“埃尼阿 克”提高了10倍,冯.诺伊曼的设想在这台计算机上得到了圆满的体现。



1953年:4月7日,IBM正式对外发布自己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IBM701。并邀请了冯.诺依曼、肖克利和奥本海默等人共150名各界名人出席揭幕仪式,为自己的第一台计算机宣传。

8月,IBM发布了应用与会计行业的IBM702计算机。

1954年:6月8日,阿兰.图灵去世。

IBM推出了中型计算机IBM650,以低廉的价格和优异的性能在市场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至此,IBM在市场中确立了领导者的地位。

贝尔实验室使用800只晶体管组装了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

1956年:美国达特莫斯大学(Dartmouth)青年助教麦卡锡,哈佛大学明斯基、贝尔实验室香农(E.Shannon)和IBM公司信息研究中心罗 彻斯特(N. Lochester)共同在达特莫斯大学举办了一个沙龙式的学术会议,他们邀请了卡内基—梅隆大学纽厄尔和赫伯特.西蒙、麻省理工学院塞夫里奇(O. Selfridge)和索罗门夫(R.Solomamff),以及IBM公司塞缪尔(A.Samuel)和莫尔(T.More)。这就是著名的“达特莫 斯”会议。在经过充分的讨论后,他们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从而标志着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出现。

9月,IBM的一个工程小组向世界展示了第一台磁盘存储系统IBM 350 RAMAC(Random Access Method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

1957年:8月,“数字设备公司”(简称DEC)在美国波士顿成立。创立者是来自于麻省理工学院的肯.奥尔森(K.Olsen)。此后的数十年中,DEC公司依靠自己的PDP系列,开创了小型机时代。

10月,诺依斯(N. Noyce)、摩尔(R.Moore)、布兰克(J.Blank)、克莱尔(E.Kliner)、赫尔尼(J.Hoerni)、拉斯特(J.Last)、 罗伯茨(S.Boberts)和格里尼克(V.Grinich)共同从晶体管之父肖克利的实验室出走,创办了仙童(fairchild)公司,这就是历史 上著名的“八天才叛逆”,从此,才有了我们熟悉的intel, AMD,IDT等等一大批我们熟知的企业。
八天才叛逆的两个重要人物:诺里斯和摩尔。



1958年:11月,IBM推出了自己的IBM709大型计算机,这时IBM公司自IBM701以来性能最为优秀的电子管计算机,但同时它也是IBM最后一款电子管计算机。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baike.baidu.com/view/380256.htm?func=retitle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晶体管计算机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