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4033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9-24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中国计算机学会1985年会议合影
中国计算机学会1985年会议合影
李强
李强
张沈川
张沈川
涂作潮
涂作潮
陆钟祚
陆钟祚
第一台手摇计算机
第一台手摇计算机
钱基广——精心描绘计算机里程碑蓝图
钱基广——精心描绘计算机里程碑蓝图
记念王选先生逝世三周年
记念王选先生逝世三周年
走访万永源先生
走访万永源先生
国防科技战线一位老红军李庄的人生
国防科技战线一位老红军李庄的人生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第一台手摇计算机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第一台手摇计算机编辑本段回目录

  我国第一台手摇计算机。戚海燕摄

  昨天,上千名观众走进军博,观看刚开幕的“中国核事业50年成就展”。这是第一次系统、全面展示我国核事业50年来取得的成就。为我国原子弹研制工作立下大功的第一台手摇计算机也首次公开亮相。

  深灰色的手摇计算机摆在展桌上,乍一看像部老式按键电话。1961年初,原子弹研制工作到了计算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阶段。在邓稼先、周光召、彭桓武等带领下,用手摇计算机和半自动计算机,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和9次大规模试验,完成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

  第一次亮相的还有我国第一颗机载原子弹、氢弹和空投飞机模型,也摆在大圆台上,吸引了一拨又一拨观众细细端详。它们默默诉说着我国为打破核垄断,自行研制出“两弹一艇”(原子弹、氢弹、核潜艇)的艰难历程,张扬着“两弹一星”精神。

  展览还首次披露了北大、清华为国家输送上万名核事业人才的秘密。清华物理系和工程物理系以及核能研究院,三个反应堆及其它研究试验设施,先后培养了核技术方面的6800多名本科生,1200多名硕士、博士生。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功勋人员中,有14位是清华校友。邓稼先等3000多名核技术人才出自北大。

  展览还展示了我国核技术应用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目前,国内从事核技术应用研究和生产的单位约300家,年总产值约400亿元。包括放射性同位素和辐射技术在内的核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科研等领域。(记者戚海燕)

一台手摇计算机的前世今生
 

电脑,是人们对电子计算机的又一叫法。今天,电脑已落户寻常百姓家。浏览资讯、收发邮件、聊天购物、网上办公……很难想像还有什么工具比电脑更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寻找盐城的“老电脑”却很困难。如果说作为藏品,可在盐城,它的出现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世纪之内,历史不算悠久;如果说它价格曾经很昂贵,可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极快,新产品推出后,旧款式就如同废品(现在更是视旧电脑为电子垃圾),很难引起收藏的兴趣。幸运的是,记者得到热心人士的指点帮助,一群操作着不同时代、不同性能的计算机,为盐城的发展作出过和正在作着贡献的计算机行家走进记者视线。

“现代”牌:收藏三十年的“老爷机”

陈跃春收藏的一台手摇计算机,可能是盐城目前可以见到的最早使用过的计算机。这台破旧的“老爷机”有一个响亮的牌子:“现代”。

手摇计算机曾作为珠算与计算器之间的过渡,在历史的长河中存留过几十年的时间。近日,在52岁的陈跃春家里,记者看到,这台计算机底部边缘已出现轻微掉漆,手摇部位锈迹斑驳,其中一个手摇柄已脱落了,顶部写着“现代”牌字样。

30年前,单位“搬家”,一些废弃物纷纷被丢弃,陈跃春从一堆不用的物品里意外发现了这台仪器。像是有一种缘分,“第一次看见就知道是手摇计算机”,新鲜又好奇。“估计在上一辈人手上已经用了不少年代”,但喜欢机械仪器又素爱收藏的陈跃春还是舍不得见他被丢弃,硬是把它拾了回来。这种手摇计算机在盐城已经非常罕见了,“估计不会超过三台”。

由于材料为铸铁铁皮,这台仪器掂量起来分量很沉。陈跃春爱人朱芳翻出家里的一杆秤一称,足足十六斤重。“30年来一直用塑料袋套着,防止外面落灰尘,平时就摆放在床底下,逢年过节也会拿出来擦擦。”陈跃春在建兴建工集团长期从事过会计工作,对计算工具有着职业的敏感。他说,“计算工具,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很大。比如在我们建筑预算中,大量的数据运算直接影响到规划设计,它是建筑的基础,因此对运算仪器要求挺高的。”

这些年陈跃春一直在琢磨的是,“这样一台手摇计算机,到底是如何进行运算的?”记者通过观察发现,在这台仪器的右侧,加减乘除的标志还能清晰地分辨出,说明这台机器主要用于四则运算,功能仅限于计算。里面有齿轮、弹簧等部件,外形像一台“号码机”。而上面的几栏刻度尺则标志刻着从1到9十个阿拉伯数字,通过移动滑动坐标,可以读出不同数值,并且滑动的距离也可以定位。记者随意拨弄了一下,发现移动标尺其实还挺费力的。

 陈跃春笑着说,刚拾回来这“家伙”时,朋友来家里吃饭,三两好友总会拿出来研究一番。后来渐渐地发现,大家伙只能玩出个1+1之类的简单加法,摇动手柄时还会发出吱吱的声音,其它确实不知如何使用。

“前些天让南大读遥感专业的女儿找找相关资料,她告诉我,这种仪器在我国主要用于40年代至80年代之间,是算盘时代到现代计算机时代的过渡产物,它的优点是结果精确,不易出错,而且,由于体积大、份量重,还不会被偷。”女儿顺便告诉他,这种手摇计算机最广泛是用在军工上,当年我国当年研发原子弹时,就是使用的这种计算机,如今这种机器在网上也只能找到为数不多的几台,基本被人们所遗忘了。

 陈跃春认为,手摇计算机不应被遗忘,“事物的价值不能完全由使用时间长短去衡量吧。”他说,自己在电视看到介绍两弹一星的片子里,会出使用手摇计算机运算的场景,“看着觉得很壮观”。

“我收藏它三十年,就是因为觉得它很有意义,毕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运算历程。如果盐城有规模和档次比较高的展览,我愿意捐赠它,让更多市民认识这台‘老爷机’”。

“电脑通”:13岁见识第一台计算机

 “那台手摇计算机,最早由气象台使用。”市科技局科技馆副馆长曹迎春一听记者的描述,就说出了陈跃春收藏的“现代”牌计算机的典故。在新建的市科技馆四楼办公室里,曹迎春介绍了半个世纪来盐城使用过的计算机品种款式,以及他自己与计算机结缘的过程。

曹迎春自小对数学有着天生的悟性和爱好。“文革”爆发那年他刚满十岁,还在上小学,部队复员到盐城的父母被打成走资派,他在外面经常受红小兵、红卫兵们的教训。父亲告诫他:别在外面惹事,否则你不光在外面挨揍,回家我还要揍你!没想到的是,被“捂”在家中的曹迎春对数学兴趣更浓,演算难题颇有心得,成为大院里闻名的数学尖子。

“1969年秋天,我刚上初中,气象台里的叔叔说有台计算机,叫我去望望。”那就是当时全地区仅有的手摇计算机。它产于常州,深灰色,红色数码显像管,用于气象数值运算。曹迎春说,大数值的乘除运算比算盘快多了,可是它没有存储功能,没有逻辑判断功能,只相当于现在小学生使用的计算器。

计算机在盐城加快更新换代是在结束十年动乱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盐城计划和经济委员会成立计算机站,有了一台由南京大学研制的JS—24型电子计算机。“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主机有一米多高半米宽,还有一大堆辅助部件,大得很。”曹迎春边用手比试,边介绍,它与一台打孔机联接后,可以进行录入和输出,具备了计算和逻辑判断和存储功能,但它没有人机交互功能,其实相当于现在可编程的高档计算器。这时,曹迎春已成为全国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在南京度过四年读书岁月。

1981年,大学毕业后的曹迎春分配到盐城新能源研究所,开始运用计算机帮助设计解决太阳能灶的问题。这时,曹迎春开始接触到编程。1983年开始,全国性的普及使用电子计算机的高潮兴起。“当时主要使用Z80系列单板机,机内开始有了芯片,运算和存储功能增强,开始用于企业管理,特别是运用于对传统生产流程的改造,成效很大。”当时曹迎春还经常和市计算机站的宋文平一起到企事业单位进行计算机辅导培训活动,非常忙碌。

“电脑真正进入办公室是在1985年。”当时使用的是“苹果机”,许多企业用它进行购销存管理,技工学校也大量购买用于教学培训和研究。但这时的电脑不带硬盘,内存小,只有5.25寸软盘,运算速度较慢。

1987年前后,PC机出现,电脑开始有了彩色显示屏,而且有了硬盘,容量增加,运算速度加快,但内存还比较小。曹迎春记得当时盐城最好的一台电脑在市农科所,当时使用这种电脑开发的“大麦种质资源数据管理系统”课题,获得盐城市科技进步奖。而他帮助编制的财务管理程序,在盐城纺织厂使用后,原来3名会计花7天时间才能完成的财务核算报表,他只用两个小时就完成了,让厂长高兴极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个人电脑进入盐城,286、386机普遍进入企业,1995年后进入互联网时代,电脑成为推动盐城科技进步的强大动力。曹迎春编制程序,维修硬盘,维护网络,成为大忙人。“现在,我每天都要使用电脑4、5个小时,已离不开电脑啦。”54岁的曹迎春说,过去没想到过自己会与电脑结下这么深的缘分。

气象人:看老天脸色不再难

“陈跃春收藏到的那台手摇计算机,最早是在1959年由省里配发到盐城气象局的,用于建国10周年气候资料统计,就是这种型号的手摇计算机。”曾任盐城气象局局长、总工程师的朱汉苏给采访带来了一个惊喜:那台被收藏三十年的“现代”牌原来有着这样的“身世”。而曹迎春提到的另一台JS—24计算机,则开启了盐城气象台进行暴雨成因预报的先河。

对电脑的作用,老一代气象人深有体会。1991年6、7月间由连续暴雨引起的洪涝,气象部门运用电子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功能,就进行了长达半个月的成功预报。当时他任气象台预报科科长,每天都参加市防指会议。当年6月30日开会时,外面下着小雨,防指总指挥问他:“这雨会下大吗?”他回答:“小雨只是前奏,大雨在后面。”市领导根据预报部署抗灾,结果半月这内全市暴雨9次,由于气象部门及时提供准确预报,减少了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

气象与计算的关系其实非常密切。盐城市气象台张志刚台长介绍说。“云图就像一张地图,需要精确的计算分析。在平时的天气观测中,利用气象信息处理程序对各气象观测站采集的气象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分析,做成二维表,这个过程离不开计算;通过输入公式到计算机中进行运算,得出大量数据,进而整理记录历史资料,这也离不开计算。有时计算的数据达几万个,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值运算工程。”所以气象台计算机配备一直比较先进。

张志刚台长说:“在没有电脑的时代,气象工作非常繁琐,只能借助于人力。每隔十分钟就要把观测情况上报,再由邮政局分发到广播台,大家边听边记录下来,再填成地面图,仅这一个过程,半天时间就没了。八十年代还是延续的这样的模式,但九十年代基本就可借助现代计算机进行运作,而如今这一系列过程只要二十分钟左右就可完成。”

现在通过互联网,盐城与国内主要城市甚至世界各地在气象情况获知上已无大差别。“通过基础数据的上传,全球各种数据进行分解,再打包解包,达到了全球共享的目的,并且搜集快、效率高。‘看老天脸色’可以进行中长期预测了。”据介绍,如今国内可预报的最长时间间隔在10天左右。刚刚过去不久的8号台风“莫拉克”的路径虽然变化不断,但还是被提前3天预报可能从盐城南部一带出海。

“那些老计算机如果保存下来,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它让人们更直观地看到计算机在盐城经历过的变迁。”市统计局计算中心工程师宋文平回忆,曹迎春提到的1979年购进的那台曾为盐城气象预报作出重大贡献的JS—24型计算机,原安装在市计经委计算机站,于1989年转赠给市二中作教学仪器使用,遗憾的是,记者多方打听未找到其下落。其他单位使用的老式计算机基本在不断的搬迁过程中作为废品处理掉。如今,人们桌上的电脑大多已换成液晶显示屏。

陈跃春和他收藏的手摇计算机(顾善济摄)

宋文平现在操作的电脑已非往日可比

老气象高工朱汉苏退休后提到当年电子计算机的作用仍感叹不已

如今的气象预报大厅里,电子计算机是最重要的工具。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标签: 第一台手摇计算机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