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6898 次
  • 编辑次数: 3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12-14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chinalabs
chinalabs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IT业10月5日
IT业10月5日
IT业10月3日
IT业10月3日
IT业10月1日
IT业10月1日
IT业10月2日
IT业10月2日
IT业10月4日
IT业10月4日
IT业10月6日
IT业10月6日
IT业10月7日
IT业10月7日
IT业10月8日
IT业10月8日
IT业10月9日
IT业10月9日
IT业10月10日
IT业10月10日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IT业10月11日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IT业10月11日

目录

[显示全部]

早期历史编辑本段回目录

10月11日

   1887年10月11日,Comptometer发明人Dorr E. Felt获得专利。1886年,美国人Dorr E. Felt (1862-1930), 制造了第一台用按键操作的计算器。Dorr E. Felt was granted a patent for the Comptometer. He experimented with an adding device that he built in a "macaroni box." The comptometer, an adder, displayed a single register of results. Subtraction was carried out by nines-complement arithmetic, and multiplication by repeated addition. The comptometer was a commercial success for businesses, and "comptometer schools" were established early in the 1900s century to teach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is machine.

   1950
The U.S.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FCC) issues the first license to broadcast television in color to CBS after an ad hoc 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 is formed, the initials of which are applied to the system (NTSC). However, RCA will successfully dispute the license and block CBS from putting it into effect.

   1962,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IBM) introduces the IBM 1440 data processing system, featuring a major achievement in data storage technology, the IBM 1311 disk storage drive with disk packs. IBM proclaims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new products we have ever announced.” The 1311 is about the size and shape of a top-loading washing machine and stores two million characters on a removable IBM 1316 disk pack. Each disk pack is four inches high, weighs ten 10 pounds (4.5 kg), and contained six disks fourteen inches in diameter with ten recording surfaces.

   1988年10月11日,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数百台电脑组成网络第一次完成100位数字的分解

  1991年10月11日,苹果电脑公司与披头士乐队的苹果公司就标识诉讼一事达成和解

  1995年10月11日,Lotus公司CEO Jim Manzi在被IBM购并四个月后宣布辞职

近期历史

中国历史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0年10月11日 中国工程科技界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国际会议

2001年10月1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立

科技史上的今天编辑本段回目录

  1884年10月11日,德国化学家贝吉乌斯出生于奥耳登堡。他运用自己创导的高压化学作用理论,奇迹般的从石头中提炼出油,从煤里提炼出液体燃料,从木材里提炼出糖,从而开拓了化学工业发展的新境界。由于贝吉乌斯在高压化学方面的贡献,他荣获1931年诺贝尔化学奖

  1889年10月11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焦耳逝世。焦耳由于测定了热的功当量,为建立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作出了贡献,因此他的名字被用来作为功的标准单位。

 世界最大的望远镜在英国建成(TodayOnHistory.com)
    世界最大的望远镜

    1957年10月11日,世界上最大的无线电望远镜在英国约德雷尔河岸建成。它比原计划提前完成,用来跟踪前一星期发射的第一颗苏联卫星。

  1958年10月11日,美国第一支月球火箭“先锋-1号”在完成飞行距离一半时,即距地球13万公里处,因受地心引力而掉头转向,最后坠毁在大气层中。失败原因是火箭内电池在低温中未能点燃最后一节燃料,无足够的动力将其推达到月球。

  1967年10月11日,世界上最早的可变翼后掠角的实用型飞机—F-111战斗轰炸机正式交付美国空军使用。这种由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和格鲁门公司设计生产的双发动机的战斗轰炸机具有航程远、载弹量大、全天候攻击等特点。

1996年10月11日,华盛顿悼念艾滋病死难者

历史详解编辑本段回目录

第一批计数机 

打字机有助于信息文本化,而存档系统便利了信息的储存。计数机则有关信息的处理。在打字机发展之后,计数机的发展和成批生产经历了大约十几年的时间,而且许多其它产品随着打字机和计数机的发展而发展。 

第一台商用计数机是由法国阿尔萨斯地区的托玛斯.杜.寇莫( Thomas de Colmar) 在1820 年初研发的四则运算机(Arithmometer)。然而四则运算机从未大批生产,也许只以一个月一两台的数量手工制造。四则运算机不是一种非常可靠的机器,过了一代之后才真正大规模的生产(实际上直到1851年在伦敦举行的博览会上四则运算机才被人提起)。结实可靠的四则运算机在1880年代生产,但每年的产量不超过几十台。 

尽管四则运算机相当便宜,只有150 美元一台,但由于其运算速度对于办公室的日常计算来说太慢,所以需求量低下。这种四则运算机要用一只针尖拨动一组轮子上的数字操作和用一个手摇的曲柄启动。保险公司和工程计算需要四则运算机,因他们的计算必须要有七位数的精确度。但四则运算机不能代替普通的薄记员。 1880年代的薄记员被训练能准确无误地笔算四位数的数,而且他们可做的比四则运算机快得多。 

1880年代初设计办公室计数机的决定性挑战是数字打入的速度。当然一旦这个问题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又出现了: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需要先写下数字,然后将数字打入计数机,这样他们就有了资金转账的永久记录了。 

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道·费特( Dorr E. Felt) 和威廉 S. 伯露菲( William S. Burroughs) 两个典型的发明家兼企业家。他们发明的机器 —— the Comptometer 和 the Burroughs牌计数机主导了世界市场直到进入1950年代。然而只有伯露菲成立的公司成功地转型进入计算机时代。 

道E.费特开始他的计数机工作的时候只是芝加哥一名默默无闻的机械师。他在他的计数机上取得的技术突破是“键入”。与四则运算机的拨数法不同,或与其它必须费力设置的计数机上的控制杆不同,费特的计数机上有一组键,有点像打字机上的按键。键从零到九竖排。如果按下一排上的一个数字,如7,9,2,6,9键,数额$792.69就加入机器显示的总数中了。一个灵巧的操作者在一次动作中可以打入十个数字(即一个手指按一个数字)。费特为计数机所做的事情实际上就是肖勒为打字机所做的事。 

1887年费特二十七岁的时候与当地的一名制造商罗伯特.塔雷(Robert Tarrant)合伙成立了the Felt & Tarrant 制造公司建造他的计数机。像打字机一样,销售最初很慢,但到1900 年公司一年已可卖出一千台的机器。 

然而对费特的Comptometer 计数机的生意来说仅仅制造和出卖机器是不够的。像打字机一样,使用Comptometer计数机的技术不容易掌握。因此公司建立了Comptometer 训练学校。到一次大战时在美国的多数大城市和欧洲的几个中心都有这样的学校。在Comptometer学校高中毕业的年轻男女通过几个月的密集训练即可熟练使用机器。快速操作Comptometer计数机的情景令人印象深刻:在老电影片的档案中人们可以发现无声的电影片断显示Comptometer计数机的操作者可用比书字快得多的速度打入数据,甚至比影片拍的速度还快—— 他们的手指快得在影片中看不清。像学骑自行车一样,一旦掌握了技术就一直受用——直到1950年代Comptometer计数机才被淘汰。 

两次大战期间费特的公司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功,生产了几百万台的计数机。但是费特的公司从未进入计算机时代。这基本上是因为Felt & Tarrant公司在1930年代没有研发先进的电机产品。因此当真空管电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时候,公司对于朝计算机做技术性的跨跃没有准备。最后它像许多老的生产办公室用品的公司一样,在1960年代被兼并,成为过去。 

William S. Burroughs公司在办公室计数机的第二个决定性问题上做了第一个成功的事情:将计数结果印出来。伯露菲是圣路易市一个机械工的儿子,在银行做事,银行里长时间将大量的数字加起来的苦差事据说损坏了他的健康。他在二十四岁的时候因此决定辞去银行的工作,像他的父亲一样做一名机械工。银行工作和机械工的两种经验使伯露菲开始为银行研发一种计数机,它不仅可以像Comptometer 计数机那样快速地加数,而且可以将输入的数字印出来。 

1885年伯露菲申请了他的第一个专利,建立了the American Arithmometer Company (美国运算机公司) 。伯露菲的第一批推销对象是银行和现金兑现所,他的机器是为银行和兑现所特别设计的。经过十几年的改善和发展,到1895年公司已可一年卖出几百台的机器,一台机器的平均价格是220美元。伯露菲在1898年四十几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当时公司的规模仍然相当小,那年卖出不到一千台计数机。 

而在新世纪的最初几年,销售量非常快的上升。1904年公司一年制造了4500台机器,设在圣路易市的工厂已容纳不下,因而搬往底特略,公司更名为“Burroughs Adding Machine Company” (伯露菲计数机公司)。年产量上升到近8000台,有148名销售代表和几家培训学校。三年以后伯露菲一年可卖出13000台机器,它的广告上说有五十八种不同的机型:“One Built for Every Line of Business (一机多用)”。 

新世纪的头十年里,十几家其它的计算机器制造厂如Dalton(1902), Wales(1903), National(1904) 和Madas(1908) 加入了Felt & Tarrant 和伯露菲计数机公司。1903年新税法的公布对美国计数机业是一个重要的促进。新税法采用了进步的税率和从支付工资中预扣税额的方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公司税的扩大,文书份量进一步增加。 

在所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存在的美国计数机公司中,只有伯露菲公司成功地转型进入计算机时代。原因之一是伯露菲不仅生产计数机,也潜移默化地使计数机进入现有的商业机构,公司对商业运作非常熟知,在卖计数机的同时也卖商业系统。另一个因素是伯露菲不死守着一种产品,而是逐步顺应用户的需要扩大自己的产品范围。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伯露菲已走出计数机的单一产品,生产完整的会计机。商用会计系统的知识深深地包含在伯露菲的销售文化中,这使它较易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转向计算机工业。

1889年10月11日,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逝世

    焦耳生于1818年12月24日,是19世纪英国的物理学家。他从小没有上过学,年轻时就努力自学化学和物理,把时间全都花在学习和实验上。后来,焦耳有机会结识了当时的化学家道尔顿,于是他就拜道尔顿为师,虚心求教,收益很大。
    在焦耳年轻的时候,电动机刚发明不久,焦耳想用实验测定这新机器有多大效用,在经济上是否合算,这一思想导致了他后来的伟大发现。
    焦耳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中度过的。1840年,焦耳多次做过通电导体发热的实验。他把通电的电阻丝放入水中,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强度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的关系,这个规律就叫焦耳定律
    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焦耳继续探讨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能的数量和转换的关系。1843年,焦耳宣布:自然界的能是不能毁灭的,那里消耗了机械能,总能得到相当的热,热只是能的一种形式。这一宣布在当时立刻引起轰动。因为它打破了统治多年的所谓热质说的机械唯物论观念。
    1847年,焦耳做了迄今仍被认为是最好的实验:他在量热器里装了水,中间安上带有叶片的转轴,然后让下降的重物带动叶片旋转,由于叶片和水的摩擦,水和量热器都变热了。根据重物下落的高度,以及量热器内水的升高的温度,就可以计算出热功当量的值来。
    焦耳还用鲸鱼油代替水来作实验,测得了热功当量的平均值为428.9千克重米/千卡。接着又用水银来代替水,不断改进实验方法,直到1878年,这时距他开始进行这一工作将近40年了,他已前后用各种方法进行了400多次的实验。他在1849年用摩擦使水变热的方法所得的结果跟1878年的是相同的,即为423.9千克重米/千卡。一个重要的物理常数的测定,能保持30年而不作较大的更正,这在物理学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事。这个值当时被大家公认为热功当量J的值,它比现在的J的公认值:427千克重米/千卡约小0.7%。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做出这样精确的实验来,说明焦耳的实验技能十分高超。
    1847年在牛津召开的英国科学协会的会议上,焦耳再次宣传自己的理论,这位不屈不挠的实验家,面对怀疑和非难,坚定地声称各种形式的能可以定量地相互转化。1852年,焦耳和开尔文合作,发现了著名的汤姆孙(即开尔文)—焦耳效应。这是一个关于气体受压通过窄孔后膨胀降温的效应,它为近代低温工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降温办法。
    直到1850年,来自不同途径以不同方法获得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许多科学家都先后宣布了和焦耳相同的结论,焦耳所做的一切才得到了大家的公认。1850年焦耳成了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
    焦耳于1889年10月11日逝世,后人为了纪念他,在国际单位制中,把功和能的单位定为“焦耳”。

1996年10月11日,华盛顿悼念艾滋病死难者
华盛顿悼念艾滋病死难者(TodayOnHistory.com)

  华盛顿万人悼念艾滋病死难者

    从1996年10月11日起,为期3天的悼念艾滋病死难者活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开始举行。这次活动是由美国全国祭灵活动组织发起的,并得到了许多民间团体的支持。平日里游人如织的华盛顿市中心大草坪上,铺满了各式各样的彩色布块。这些长约2米宽约1米的布块上除了绣有艾滋病死难者的名字外,还绣有山水、花鸟等图案以及表达美好祝愿的话语。4万多条绣块,依照死难者去世时间的先后,TodayonHistory_com依次摆放在从华盛顿纪念碑到国会山之间约6公顷的草坪上。11日当天就有5万多名儿童参观了展示。活动组织者同时散发了一些宣传品,希望社会各界对艾滋病患者伸出援助之手。连日来,成千上万名艾滋病死难者的亲属、朋友和同事齐聚,悼念这些被“世纪之症”夺取生命的受害者。他们希望人们更加重视艾滋病,并呼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艾滋病的蔓延。
    据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计划署发表的一份公报说,1996年因患艾滋病而死亡的人数估计为150万,从而将使全世界艾滋病死亡人数增至640万。1996年新感染艾滋病毒者为3多万人,其中40%是儿童,而在新感染的成年人中,绝大部分是25岁以下的青年人,妇女约占其中的50%。
    而2000年国际艾滋病大会在南非的德班举行。会议透露,艾滋病已夺去了全球1900万人的生命,这几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人数的两倍。全世界目前还有3400万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将会在今后几年里离开这个世界。而这3400万人中,有2500万分布在非洲。 

2001年10月1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立

    2001年10月11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京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国务委员吴仪代表国务院对国家标准委的成立表示祝贺并作了重要讲话。她指出,要通过加强国家标准委的工作,更好地发挥标准化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技术基础作用,促进我国质量整体水平的提高。同时,积极面对加入WTO所带来的挑战,努力适应新环境,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吴仪指出,当前,我国部分产品存在着档次低、质量差、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质量水平低的关键之一是标准水平低。提高质量的前提首先是提高标准水平,没有高水平的标准,就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国家标准委要以改革的精神,努力解决国家标准标龄过长、修订不及时和水平偏低的问题。要加大推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力度,加快采标的步伐,对于那些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标准,要坚决等同等效地采用。同时,国家标准委要抓紧国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对于那些涉及健康、安全、环保,涉及国家重大利益,涉及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产品的强制性标准要进行清理,从维护人民利益、维护国家利益、促进产业发展的角度,该修订的要及时修订,使我们的技术标准起到保国安民的作用。

    吴仪强调,国家标准委要做好加入WTO的各项准备工作。分析研究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要加强国内标准化的统一管理,履行好我国在WTO/TBT等协议中有关标准方面的义务。要按照WTO/TBT等协议的要求,调整各级强制性标准的范围,增加标准化的透明度,使其更符合国际通行的做法。要通过积极改革标准化的工作,积极面对加入WTO带来的新挑战,努力适应新环境。

    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在会上作了讲话,对标准委成立后如何做好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大会由国家质检总局党组书记李传卿主持,国家标准委主任李忠海介绍了标准委今后的主要工作。会后举行了国家标准委揭牌仪式。

IBM大型机磐石风雨40年

 相信干IT这行的都知道被誉为“磐石”的IBM大型主机,但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许多今天司空见惯的技术和产品都是从大型主机上移植过来的,例如我们所熟知的数据库、CPU、PC、磁介质存储、RAM、液冷、并行计算、动态逻辑分区等都是在大型主机的基础上诞生,然后顺序下移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大型主机催生了如今的商用计算机产业。今年,恰逢IBM第一款大型主机System/360诞生40周年。我们不禁要问,在瞬息万变的IT产业中,大型主机这40年是如何走过来的,历经了哪些变化,未来将如何走下去?

  众所周知,第一台通用的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但一直到大型主机发布之前,计算机都只能在世界顶尖的实验室里看到,只用于国防或科学研究。而这情况得以有根本性的转变,源自IBM System/360的诞生。

  计算机史上的划时代之作

  被誉为“System/360之父”的Erich Bloch曾说,为了研制System/360,IBM在人力、物力上的投资是个天文数字。IBM为此招募了6万名新员工,扩建了5座新厂房,投入50亿美元的经费(换算为现今物价相当于300亿美元,而IBM在1960年的营收是32亿美元),研发过程中共取得了超过300项专利权。

  当然,IBM所冒的风险也能和修建金字塔相比,一旦失败,IBM肯定会倒闭。不过现在看来,IBM所冒的风险无疑是值得的,System/360上市后,全球的用户蜂拥而至,例如协助美国太空总署建立阿波罗11号数据库、完成航天员登陆月球计划、建立银行跨行交易系统(ATM)以及航空业最大在线票务系统等,甚至时至今日,几乎在全球所有关键商业领域还能看见大型主机的身影。

  IBM将“大型主机”定义为“大型的计算机,特别是指那些可连接其他计算机并为这些计算机提供共享设备的计算机(例如,PC可连接到一个System/360计算系统上,用以上传和下载程序和数据)。这一术语通常仅指硬件,也就是主存储设备、执行电路和外设单元。”今天看来,符合这一标准的硬件系统不少,但在当年,大型主机的这一定义无疑是领先的。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大型主机之前的计算机发展简况。

  早在1944年,IBM便与哈佛大学联合开发出一台装置自动顺序控制计算(Automatic Sequence Controlled Calculator,ASCC)。它能够在三分之一秒内完成加法运算,并能够在6秒钟之内完成乘法运算。在随后的14年中,IBM陆续推出了多款真空管计算机,IBM称其为选择指令顺序电子计算机(Selective Sequence Electronic Calculator,SSEC),如IBM 701、IBM 650等。

  在真空管计算机性能大幅改进的同时,IBM于1956年推出了IBM RAMAC 305(见图1),这一系统使用了由50个铝制磁盘(氧化铁镀膜)组成的纵向阵列。它允许在这些旋转的磁盘上以电磁方式对信息进行编码,并以完全随机的方式将信息输入到存储文件以及从存储文件中检索信息。RAMAC 305也是我们现在所使用硬盘的鼻祖。

  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晶体管开始在计算机中取代真空管。与真空管系统相比,晶体管系统体积更小、更可靠,而且散热量更小。1958年,IBM推出了使用晶体管的7070数据处理系统,随后几年中又陆续推出了1401、1620、1410、7030、1440、7094等机器,其中7000系列是为科学计算专门研制,如7094系统被广泛地应用于当时火热的航天领域。

  1964年4月7日发布的System/360(见图2),是首款指令集可兼容计算机,它使当时专为解决基础学科研究的计算机技术普及到商业领域,让实验室里的科技可以走入日常生活,而且今日所有高速CPU 的技术基础也都源自于System/360。

  从System/360开始,处理器电路开始在半平方英寸的陶瓷模块上被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利用固体逻辑技术(Solid Logical Technology,SLT),最早的System/360处理器每秒钟可完成33000次加法。SLT模块的平均无故障时间为3300万小时,这也是大型主机稳定性的物理基础。

  虽然SLT模块距离我们今日所看到的集成电路(所有核心组件,如编译器、寄存器、电容和二极管,都集成在一块硅片上)有很大差距,但由此而引发的单片集成电路技术从上世纪70年代得到了极快的发展,并指出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说,System/360的成功开创了集成电路时代,正如光子计算机或者量子计算机似乎也代表着未来计算机的研发方向一样。

  磐石源自创新

  大型主机能够在面世40年之后还能存在,最大的原因无疑是来自于不断创新,尤其是从System/360到System/390,以及从System/390到zSeries之间的两次大变化。从现有资料来看(见表1和表2),大型主机几乎每年都有关键性的创新。以去年发布的z990和今年4月初发布的z890为例,它们发布的时候都有4项以上的关键性创新技术。

  如IBM于去年5月推出的z990采用了Superscalar技术,首次让大型主机能在单个周期(Tick)内执行多个指令。40年前System/360连续运行一周的工作量,今天z990只要11秒就能够完成;而相当于System/360系统40年不停运行的工作量,z990可在6个半小时内即可完成。

  今年4月初刚在美国发布的z890则具备z系列此前的所有功能,与以前的IBM z系列相比,它的容量等级较低,提供更精确的扩展方式,IBM宣称可以为不同级别用户提供28种不同的配置方案(见表3)。例如可选的z系列应用协处理器(zAAP),首次在大型主机上提供了Java执行环境。

  此外,还有z890上采用的新技术有专门为灵活部署Linux负载提供的专用引擎(IFL),以及内置的Parallel Sysplex耦合器(ICF)。相对硬件平台的不断创新,大型主机在操作系统平台和应用软件方面的研发也不遗余力。以z890为例,目前z890可以在一台服务器上灵活管理多种操作系统,包括z/OS、OS/ 390、z/VM、VM/ESA、VSE/ESA、TPF、Linux for zSeries和Linux for S/390。不过需要说明的是,尽管z系列服务器需要同时支持多种操作系统,但大型主机要达到最好的性能,最好是在z/OS上运行该应用。

  大型主机目前最值得期待的创新也许是POWER芯片在大型主机上的应用。大型主机上采用POWER芯片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002年,IBM的POWER产品线技术总监Ravi Arimilli曾表示,IBM将在2004年推出的POWER5要成为大型主机的处理器已经走到“95%~97%”的程度,IBM的POWER芯片设计“体现了IBM大型主机的成就”。

  当然,由于大型主机大都按照客户需求定制的特性,使得大型主机的改变步调相对缓慢,例如把POWER处理器整合到zSeries中的复杂程度绝不是改写代码就可完成。因此,预计大型主机转到POWER架构不会很快实现──最大的可能是放在2006年POWER6处理器的计划里。

  直面挑战

  作为一个已有40年生命的产品,大型主机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些挑战。随着RISC服务器和IA服务器的快速兴起,越来越多的用户将目光转向了以前所谓的低端和中前端服务器,折射到产业链上,则集中表现在SunHP微软甲骨文等厂商的频频动作上。例如去年z990发布前夕,Sun和HP都表示,正在为各自2003年底前发布的高端Unix服务器新品进行部署,这些服务器系统都将采用新型双核处理器,提供两倍于原有系统的处理器数量;而今年z890发布前后,则有微软和Sun这对老冤家达成谅解,结成战略合作同盟,其目标所指则耐人寻味。

  让我们来看看大型主机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何方。

  Sun公司高端服务器产品线执行副总裁Clark Masters透露,Sun已在2003年底将UltraSPARC。用于其高端Unix服务器,并首先在最高端的Sun Fire 15K系列上装备。UltraSparc Ⅳ是采用双核技术的处理器,它的应用首先将意味着每一个服务器中处理器数量的成倍增长。而今年3月份发布的Sun Fire 20K和Sun Fire 25K也采用了同样的双核处理器。

  HP则表示,将先后在其PA-RISC和Itanium两条产品线中采用双核处理器技术。PA-RISC线中第一个采用双核处理器的型号是今年2月份发布的PA-8800芯片(代号为Mako),目前已经在128路Superdome服务器中采用;而在Itanium平台上,通过HP的一种叫做MX2(代号为Hondo)的封装技术,也可以在一个处理器插槽中插两颗Itanium处理器,采用Itanium处理器的128路Superdome也会很快发布。

  在软件方面,以前不重视后端应用的微软现在也开始广泛宣扬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加上IA服务器的解决方案。微软平台策略总经理Charles Fitzgerald说:“用户以前也设法换掉高成本的专属Unix系统。现在,我认为,换掉大型主机的时机已成熟。目前已经有航空公司的用户向我们询问替代大型主机的解决方案。”

  而Oracle公司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提供Unix服务器上数据库解决方案。作为替代IBM大型主机的一种选择,Oracle看见了IBM当时忽视的市场,得以快速崛起。现在,甲骨文公司又大力推动可以架设在便宜的IA服务器上的Oracle 10g(g代表Grid)数据库,执行效率据说可接近高档Unix系统甚至是大型主机。

  如此看来,大型主机所面临的对手和挑战着实不少,并因此得出一个悲观的结论。不过如果我们把眼光回溯到1991年,看看上一次大型主机遇到挑战后又是如何应对的,也许我们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早在1991年3月,一个分析师在《InfoWorld》中撰文表示,“我预测,最后一台大型主机将于1996年3月结束自己的使命。”

  实际上,System /360在面世25年之后的确面临着设备陈旧、技术老化、客户满意度降低等问题,而当时风头正盛的DEC等公司的小型机,如VAX机等,随时都有可能淘汰大型主机。但IBM相信,大型主机所代表的计算方式总会有需求存在,于是在很艰难的情况下仍然推出了System/390,并采用了多项关键性新技术,而此时是IBM历史上最困难的一段时期的前夜。从1991年到1993年,IBM连年亏损,1993年高损额达到80亿美元,大型机业务几乎瘫痪,直到1994年郭士纳担任董事长兼CEO后领导IBM进行多项改革,并提出“电子商务”等概念,才在1995年重新把IBM带回IT产业的王座。

  而同样是这位分析师,在2002年2月则说,“很明显,公司客户仍然喜欢那些中央控制、可预测性非常好、可靠的计算系统,而这正是IBM擅长的那类系统。”我们并没有资格嘲笑这位分析师,毕竟作为一个生活在信息快速膨胀社会中的个体,很容易就根据丰富的数据表单做出一个看似完全正确的结论。很多时候,我们也难免扮演这样的角色。而真正关系到大型主机命运的,除了用户的认同度,还在于IBM是否能够保持对大型主机技术的长期研发和不断更新。

  现在看来,这并非一个问题。正如IBM自己说的,“在过去的50年中,大型机一直是大规模计算的骨干。它不仅适应了各种新的要求,而且采用和开发了新的技术。今天,人们使用大型机的多种形式是IBM 701时代难以想象的。鉴于过去发生的一切仅仅是一个开始,所以对于大型机而言,应该说前面的路还很长。”


  图1 1956年IBM RAMAC 305 5MB磁盘


  图2 1964年IBM首次发布的System/360


表1 大型主机创新大事记


表2 基于CMOS技术的大型主机性能一览表


表3 最新的Z890提供28种不同配置

图说历史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IT业界资料来自互联网实验室(http://www.chinalabs.com/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IT业10月11日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