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4807 次
  • 编辑次数: 2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01-16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央视创业帮
央视创业帮
《纽约时报》推虚拟现实应用
《纽约时报》推虚拟现实应用
维亚康姆中年危机
维亚康姆中年危机
BBC全媒体战略
BBC全媒体战略
英法视听新媒体建设
英法视听新媒体建设
BBC媒体融合报告
BBC媒体融合报告
新型媒体集团
新型媒体集团
新闻客户端探索
新闻客户端探索
机器人编辑报纸
机器人编辑报纸
《新闻晚报》停刊
《新闻晚报》停刊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纽约时报》网站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纽约时报》网站:http://www.nytimes.com
1996年1月22日,《纽约时报》宣布正式推出网站。

 1995年,纽约时报公司建立了自己的报纸网站www.nytimes.com,提供《纽约时报》的在线阅读。1999年经过网络方面业务的全面整合,成立了独立核算的“数字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Digital)。“数字纽约时报”的旗舰网站nytimes.Com向全美即世界范围的读者提供纽约时报的完整内容、即时更新的消息报道以及来自美联社、CBS等合作伙伴的新闻,最近7天内的新闻内容的接入是免费的。2002年,纽约时报网站注册用户达到930万,2003年达到1210万。数字纽约时报在创办的第一年就已开始赢利,2003年数字纽约时报营业收入8804.6万美元,比2002年增长147.4%。目前,纽约时报网站已经成为美国网路报纸最大的品牌,在线业务正在以每年30%至40%的速度增长,成为纽约时报公司“旋转最快的引擎”。

    2005年2月17日,纽约时报公司与Primedia公司签定协议,协议规定纽约时报公司将以4.1亿美元现金收购Primedia旗下的About公司。About公司是通过About.com提供在线消费者信息的行业领先者。纽约时报集团试图通过此举来进一步在网络上推销自己。纽约时报公司首席执行官珍妮特(Janet Robinson) 说:“这项并购将强化我们的战略——以多种媒体产品向本地和全美读者发布新闻和信息。”

    在“数字纽约时报”的成功经验被多方引用的同时,其内部也遇到一些新问题。首先,广告收入是时报数字业务收入几乎惟一的来源,这是一种存在风险的情况,一旦出现经济低谷广告业务下滑,那么网站的盈利将化为泡影。再有,虽然目前数字纽约时报公司的在线业务增长快速,但其收入毕竟只占到纽约时报公司整体收入的3%。与其他报社相同,纽约时报也面临着大多数读者通过网络浏览报纸、报社收入90%主要依赖报纸发行的尴尬情况。纽约时报内部最近正在对是否要对nytimes.com的浏览进行收费争论不休,但是这又可能造成点击率的大幅下降。  

目录

[显示全部]

《纽约时报》的自救与网络转型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美国报业的大萧条中,《纽约时报》勇敢地站了出来。他们以API 的形式将自己的历史内容和最新头条献给开发者,允许第三方用自己的内容去制造新的网络传播形式。这一举措乍看只是无奈之举,但也有人称,《纽约时报》正在转型成为一个网络新闻平台。

  约翰·海伦(John Hellen)是互联网上知名的混搭(mashup)高手。与“平地起高楼”式的传统编程方法不一样,他和他的同伴们更喜欢和擅长将不同网站的特色功能和内容结合起来,创造出原有网站无法实现的功能和效果。4 月初,海伦用了几个通宵的时间,做出了一个名为“阅读雷达”(Reading Radar,http://readingradar.com)的新网站。界面简约的主页上列出了《纽约时报》当期畅销书的名单和简评,点击任何一本书的标题或封面后,则可以在专栏作者的评论下面看到读者的评论—这些简评来自亚马逊网站,如果你看上了其中的一本,它的封面上方就有亚马逊的购买链接。海伦没法通过这个网站赚钱。他动手前也无需与《纽约时报》和亚马逊沟通,网站中用到的内容全部来自这两家公司主动提供的API(应用程序接口)。越来越多大网站正在开放API,允许第三方程序员对自己的内容做些手脚。《纽约时报》是最近动作比较大的一家,也是传统媒体里的先锋。在美国报业一片腥风血雨中,这家传媒巨头开始主动出击,寻找出路。


走向开放
  哪怕网络媒体再神通广大,也不会有人怀疑传统媒体在生产内容方面的专业性。《纽约时报》的自救工程中,除了卖出自己大厦的一部分之外,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更好地运用网络的力量。去年年底,他们首先在自己的主页上增加了一些来自其他新闻网站和博客的热门文章链接。这一举动意味深长,以往纯粹的竞争格局正在被打破,巨头坦然面对自己的缺陷。负责数字运营项目的首席技术官马克·弗朗斯(Marc Frons)将之归纳为“内容网站害怕和其他网站联合起来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有幸被《纽约时报》放在主页上的热门文章根据时报公司旗下的新闻阅读器Blogrunner 的排名自动生成和更新。“新闻聚合”这种技术迅速崛起并对报业的存在产生了强烈的威胁,照目前的趋势来看,接受并与之融合无疑是比较聪明的做法。单是这一举动就证明了《纽约时报》在传统媒体中的先锋姿态,这几条不起眼的链接一下子跨过了两个意识上的障碍:对传统和技术的恐惧。
  与引入第三方内容和更早地取消付费用户相比,开放API 则是革命级的尝试。悲观一点来看,说它是拿出自己的全部身家进行赌博也不为过。在2 月开放的一个API 中,这家报纸对公众奉献出了自1981 年来的所有文章,文章数量达到280 万篇。文库每小时自动更新一次。任何人只要申请一个免费的使用资格,就可以在自己创建的网站上引用这些曾经必须付费才能查看的内容。更重要的是,绝大部分从来没有听说过API 这个名词的人,也多了很多机会通过搜索或浏览看到这些文章。
  通过开放API 获得知名度并扩展自己网站功能的最佳案例无疑是Twitter,这个连自己的服务器都很难支撑下去的小网站,在刚刚诞生的时候,就是因为千姿百态的第三方混搭网站而赚取了无数的关注度(比如将Tweet 即时显示在地图上的TwitterVision)。没有最初积累下来的这批用户的话,不要说成为新的社交方式,恐怕生存下来都很难。
  在面对免费和不专业的互联网对手时,《纽约时报》的姿态并非从一开始就那么开放。他们曾经推出过的一个名为“时报阅读器”的软件,大概很能代表那个犹豫的态度—下载和安装这个软件后,读者可以在电脑屏幕上阅读以报纸形态出现的最新文章,读文章时,他们看到的是原汁原味的报纸式排版,还能在上面做注释和标记。《纽约时报》了解到了不可逆转的网络化趋势,但他们希望自己仍是不同的,“看看我们的排版(顺便看看报纸上的广告)!”像日本报纸在网络化方面的努力一样,他们同样希望读者能被电子版本重新引回真实报纸上。然而,在新产品层出不穷的网络上,阅读器没能掀起什么风暴。不知这次不痛不痒的尝试,有没有成为时报公司在网络化上彻底改变的契机。


“重新开张”
  2 月23 日,《纽约时报》聚集了一些应用开发商,在总部召开了一次开源战略研讨会。会议的名字叫“TimesOpen”,既有“开源”的意思,也可以看作是“重新开张”。在透明的互联网上,只要通过参与者的Twitter、博客,以及官方的Flickr 页面,即使没能去到现场的人也可以了解到会议的大致情况,并体会现场的激动气氛。
  开发人员泰勒·巴斯托(TaylorBarstow)在自己的博客上总结道:“这场研讨会给了我们一个清晰的信号,那就是:《纽约时报》就这么转眼变成了一个提供开发及应用平台的公司。”《纽约时报》要转型了?这几乎是与会者的共同观点。巴斯托高度肯定了这次研讨会,他说:“《纽约时报》认识到互联网如何需要一个真正的新闻平台,并希望自己能够填补这一空白。他们的开发人员理解Web 2.0 的精髓—开放,并坚定地开放了自己的大量内容和资源。他们的目标,是一个以开源技术为中心的程序高手社区,并依靠来自社区的反馈来促进自己未来的创新。《纽约时报》的高层的确应该对公司内部这些高瞻远瞩的雇员说声‘谢谢’。”
  《纽约时报》对外开放到什么程度?除了新闻报道、电影和图书的评论、专栏文章之外,他们甚至把读者信息也当作信息对外提供。利用读者在网站上的档案信息、推荐、评论、打分,及其好友的相关信息,混搭高手要做一个高端版的豆瓣几乎易如反掌。
  不光有逐步增加的广泛开放的内容,在内容提供方式和深度上,《纽约时报》也有创举。2 月的战略研讨会上发布的一个名为Times NewsWire 的API,不仅能让开发者直接获得即时的头条新闻,还包含了每篇历史文章中涉及的国家、城市、公司和人物的信息,以及编辑团队提供的强大分类和标签。现在已经有程序设计师利用Times NewsWire做出了检索站点(http://moritz.stefaner.eu/projects/elastic-lists/NYT/),在那里,你可以方便地找到2007 年的《纽约时报》上所有关于布什在伊拉克的报道。而这只是第三方与API 的磨合之作,还有更多使用方法“在路上”。
  技术博客GIGAOM 的马修·英格曼(Mathew Ingram)认为,对历史信息的重新处理,揭示其中的规律和深层联系,不仅有利于提高现在的报道质量,甚至有可能带来意料之外的新报道。开放的API 和第三方应用既能够提升报纸及内容的价值,还产生了各种商业许可的可能性,创造新的合作伙伴关系。总而言之,《纽约时报》在自己的传媒身份之外,大大巩固了商业公司的平台地位。


“灰色贵妇”外衣下的《纽约时报》网络版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传统日报发行量出现下滑的今天,美国大报网站的访问量出现强劲增长。尼尔森互联网研究2005年6月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大约有五分之一的美国网络用户更倾向于阅读报纸的网络版,而不是传统的印刷版报纸。在被调查的在线版报纸中,《纽约时报》网络版NYTimes.com全美访问量最大,2005年10月份的访问数量为1140万。《纽约时报》最近表示,其收费站点推出两个月以来,订户数量已经达到了27万。

《纽约时报》网络版页面截图 (新华网配图)

《纽约时报》网络版页面截图 

    作为美国网上最大的报纸品牌, 《纽约时报》已经拥有1600万注册用户,并正在以每月50万的速度增长。   《纽约时报》网络版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彰显活力,除了《纽约时报》150余年创立的品牌影响力外,该报管理者的网络运营思路和网络版自身的特色也是网站取得骄人成绩的重要原因。

    小苏兹伯格和《纽约时报》的网络时代

    “网络是成功的平台”,现任纽约时报公司主席阿瑟·苏兹伯格(Arthur Sulzberger)正是秉承着上述理念,信心满怀地拉开了《纽约时报》网络时代的序幕。

    上世纪90年代,网络开始兴起,小苏兹伯格敏锐地察觉了网络变革可能带来的巨大影响。1996年1月,纽约时报公司建立了自己的报纸网站www.nytimes.com,提供《纽约时报》的在线阅读。1999年纽约时报公司整合了网络方面的业务,成立了独立核算的数字《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Digital)部门,负责《纽约时报》网站 (www.nytimes.com)和波士顿环球网(www.Boston.com)在内的40余个网站的业务,并设有各种类型的数据库以供读者查阅。也就是说,《纽约时报》和《波士顿环球报》网络版不再对其母体负责,而是拥有独立的管理层和采编队伍,可以按照网络新闻自身的规律运营。

    数字版的《纽约时报》在创办的第一年就已开始盈利,2003年数字版     《纽约时报》营业收入8804.6万美元,税后利润2043.1万美元,比2002年增长147.4%。《纽约时报》网站,2002年创造利润1600万美元,2004年上半年又赢利1730万美元。

    百年大报良好的信誉让《纽约时报》网站表现出了超强的竞争力,同时小苏兹伯格“鼠标加水泥”式的网络策略,让《纽约时报》网站逐渐成为了一个全球品牌。在美国报业协会的评选中,《纽约时报》网络版2004年和2005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美最佳报纸网络版,2005年其地产版块还获得了最佳地产版的殊荣。

    “灰色贵妇”的网络外衣

    打开《纽约时报》网络版的页面,其一贯秉承的“档案记录报”的严谨稳重风格便扑面而来,黑色的字体,深蓝色的标题,简约的网页设计结构,并不丰富的色彩,清晰的栏目导航和链接,让在线读者能够清晰阅读,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或有价值的文章,省去不必要的点击时间。

    版面设置简约 《纽约时报》印刷版历来以善用黑白色调见长,即使在彩色革命之后,《纽约时报》依然不靠色彩来吸引读者眼球。在网络版的版面着色方面,《纽约时报》依旧体现了其百年大报、严肃大报的诉求。除了文章标题采用深蓝色外,各页面主要采用白底黑色字,页面上唯一的红色字体用来标注每条新闻的更新时间,或者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其头条也会出现红色的“breakingenews”字样。这体现了其高度重视新闻时效性的特色。《纽约时报》网站的头条新闻和重要图片几乎每半个小时更新一次,这充分体现了《纽约时报》的新闻价值诉求。整个版面以蓝色为主色调,穿插有橙色、墨绿色等小色块作为补色,给人以大方明快之感。与其他美国大报网站相比较,其图片和广告量明显较少,色调的统一让读者不易分散注意力。

    在版面结构方面,目前的《纽约时报》网络版的主页自上而下分成三部分:上区横置,哥特式字体的“纽约时报”居于正中,报头上部是特色栏目链接和读者服务链接,链接虽少但特色分明;下部是日期和更新时间。值得一提的是,主页链接在网络版的各个版面均居于右上角,读者能够方便找到,并随时返回主页。

    中区为主体部分,自上而下又可以分为三大版块。第一个版块分五栏,左边栏是频道导航区,自上而下排列着世界、美国等12个大频道和博客、漫画、猜字谜、天气等小栏目;中间三栏是各频道的推荐文章和视频;正中一栏最上部是今日图片,也是网络版新闻中最大的亮点;左边栏上部放置商业信息、市场走势,下部安排了房地产、汽车、就业和分类广告等版块。第二个版块滚动播出艺术、旅游、时尚频道和一些付费专栏的推荐文章。第三个版块右边栏是广告区,中间三栏是各频道文章的介绍,统一列出该频道主页的头三篇文章,左边栏是“最受欢迎文章”和客服版块。经常阅读网络版的读者不难发现,第三个版块和第一个版块的大小和分栏数几乎相同,风格遥相呼应,而第二个版块在视觉上恰好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宛若报纸中缝。

    下区则是对中区右边栏频道导航的呼应,读者在阅读到最后时,不需回到首页便可链接到其他页面。

    《纽约时报》各个频道的主页和大多数页面统一分成三栏,上部均有频道导航,读者可直接进入任何一个页面。这一系列的页面设计简单清晰、层次分明、主次得当、排列有序,读者能很快熟悉它的版面式样,便于搜索和浏览。

    内容丰富权威

    在网页制作手段和制作元素多样化的今天,大量的报纸网络版出现了重表轻里的现象,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漂亮的网页制作上,而忽视了电子报纸作为传播媒体的基本职能。 《纽约时报》是“内容为王”的坚定推崇者,其内容的权威性、及时性和独特性才是网站创造高点击率的关键所在。笔者将《纽约时报》的内容特色简单地归纳为几个小点。

    首先,《纽约时报》栏目导航区的设置注重内容特色。过去美国大报的网络版上区会设置几大频道,各频道下设不同的栏目,形成频道导航区。页面左边又会重复这些栏目,形成栏目导航区。现在各大报纸已经改变了这种设计,只在上部和尾部设置频道导航区,比如《华盛顿邮报》。但是《纽约时报》网络版的首页选择保留左边的频道导航区,在上区的导航条放置了一些特色小栏目,包括主页、我的时报、今日报纸、视频、最受欢迎文章排行、时代话题,使得两个导航区没有重叠的内容。

    这几个小栏目可以说是《纽约时报》网络版区别于别的美国大报网络版的亮点。“我的时报”栏目相当于办一张自己喜欢的报纸,订阅的用户可以按照专题、特写、栏目等方式确定自己的阅读范围,确定之后,界面会按其选定范围显示改编过的电子互动版内容。“今日报纸”主要是告诉读者当天印刷版各版的文章有哪些,可以方便地链接。“视频”栏目汇集了最近播出的所有视频。“时代话题”是一个资料库的检索功能,汇集了从1981年以来《纽约时报》网络版的所有文章,并配有每周搜索最多的话题排行榜。“最受欢迎文章排行”栏目可以说是《纽约时报》网络版最近改版后的一个新特色,里面分E-mail推荐、博客引用、关键词三个指数。当网络媒体早就用点击数评价文章的时候,《纽约时报》网站一直是用“E-mail推荐数”来给文章打分的,因为他们深信有固定E-mail习惯的人属于这个社会的精英阶层。现在又添加了“博客引用数”这项新的指标。

    其次,《纽约时报》网站的各频道追求简洁化的风格。主页左边的频道导航区设有世界、美国、纽约、商业、技术、体育、健康、言论、艺术、风尚和旅游12个主要频道。与《华盛顿邮报》各频道下精细复杂的分类相比,《纽约时报》栏目分类要简单得多,读者不必花太多的时间考虑如何选择栏目。《纽约时报》历来注重国际报道,其“世界”频道也只是按区域划分为非洲、美洲、亚太、欧洲和中东五个栏目。《纽约时报》这种简单清晰的栏目划分风格体现在它每个频道的页面中。

    再次,首页图片集中,排除视觉干扰。网站的精美图片汇集在网页中部的滚动栏目中,好像一条彩色的中缝。栏目主题一般是艺术、电影、旅游和需要付费的专栏文章等。集中图片的好处就在于不会让读者眼花缭乱,与整版“油漆工厂”式的《今日美国》相比,《纽约时报》网络版以内容取胜的诉求也体现于此。

    最后,给读者自由的选择空间。打开《纽约时报》网络版的每个页面,你几乎都会发现两个固定的栏目,一个是“来自法新社和路透社的新闻”,一个是上文提到的“最受欢迎文章排行榜”。无论是阅读外国通讯社最新文章,还是选择最受网友推崇的文章,《纽约时报》网络版在每个页面都给读者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作者:徐倩 王利军/单位分别为中国传媒大学、济南大学 2006.6)

《纽约时报》的新媒体之路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许多西方人看来,美国《纽约时报》一直是西方主流媒体的成功范本。然而,在当前传统报业普遍受到新技术、新媒体挑战的情况下,《纽约时报》的发行量正呈现出下降趋势。据最近出版的《美国新闻评论》报道,截至2006年9月底,《纽约时报》平日版发行量是1,086,798份,周末版发行量是1,623,697份,这两个发行数字均比2005年同期下降了3.5%。另据报纸分析家、《美国新闻评论》专栏作家约翰·默顿的统计,《纽约时报》的利润率在2006年第三个季度里下降到3.5%,这是美国公开发行的报纸中最低的利润率。对比之下,《华盛顿邮报》同期的利润率是7.8%,而当时已步履维艰的论坛公司同期利润率是14.8%。

    2006年12月6日,在纽约举行的年度媒介工作会议上,纽约时报公司执行总裁罗宾森表示,对《纽约时报》来说,2006年是一个财政困顿的年度,而这种艰难的局面已经延续好几年了。目前面对来自新技术、新媒体的严峻挑战,整个公司一方面大力研究开发新技术,另外一方面积极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借此希望寻找到一条困境突围之路。

    大力研究开发新技术

    1. 成立研究开发中心,提高应变能力。

    为提高《纽约时报》的应变能力,公司执行总裁罗宾森于2006年专门设置了研究开发中心。按照该研究开发中心副总裁吉姆伯里斯特的说法,研发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研究读者的行为方式变化、新技术的变化趋向,同时还要考虑这些变化将会从哪些方面影响《纽约时报》向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信息和娱乐的总体目标。纽约时报公司创办研发中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公司提供一个远景创新战略,意在将未来的新想法和新视野纳入到公司的长远规划中。这个目标不仅包括组织转型,同时也包括数字化建设,以及最终如何将这些想法付诸实现。

    研究开发中心主要由六位成员组成,研究员们都向该中心副总裁吉姆伯里斯特负责。

    2. 研制时报阅读器,开发移动性信息接收设备。

    除了监测环境变化,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外,《纽约时报》研究开发中心还与微软公司合作,试图在计算机上创造出一种标注页码、表现形态类似报纸、特别适合于手提计算机阅读的媒介产品—时报阅读器(Times Reader)。这种产品将提供给读者阅读和体会纸质报纸的感受,同时也提供给读者记笔记和在页面上进行搜索的功能。2006年,这项实验又提供给使用者共享下载及进行信息反馈的机会。该项试验已经于2007年2月正式投入运营。在投入运营之前,该项实验给了《纽约时报》高层领导们重新考虑价格和商业运作模式的机会。那就是对一般性新闻实行免费,而对专栏作品和其他额外内容进行收费。

    在积极研制时报阅读器的同时,吉姆伯里斯特领导的研究开发中心还在研究开发移动技术。他们认为,移动性信息接收设备能够很好地补充纸质媒体,因为两者都能够在移动中阅读。2006年,纽约时报公司还为这些信息接收器创办了独立的网站。

    3. 积极拓展网络视频领域。

    《纽约时报》 研究开发中心将网络视频看成是具有重要发展潜力的领域, 目前正探索在新闻工作室不断增加视频产品时, 让公司各个部门共享视频更加容易的办法。 在接下来几年里, 《纽约时报》 将重点培训纸媒记者熟练使用摄像机。 通常情况下, 《纽约时报》 网站每周都会提供25个新的视频作品, 摄像爱好者的作品也会在《纽约时报》 网站被广泛采用。

    纽约时报公司在网络上的营业收入从2004年占总体收入的4%上升到2006年的8%。2007年,执行总裁罗宾森希望网站的营业收入能够上升至大约30%或者超过8千万美元,实现真正的有效增长。

    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

    1. 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积极向因特网进军。

    2005年3月,纽约时报公司用4亿1千万美元收购了About.com网站,这是该公司1993年从泰勒家族用11亿美元收购《波士顿环球报》后的最大一次收购。在About.com网站上,访问者们上传了各种不同的信息,这些信息提供了从烛台装饰到旅游计划,再到小儿科医生等林林总总的话题。访问者们也能够提交他们自己的问题。纽约时报公司正在试图提高网站上的信息质量,2007年该网站将再增加100个导读性栏目。

    在公司2006年第三个季度7.4亿美元的总体收入中,尽管About.com网站仅占有2.5%,但是公司高管们仍然为这种上扬趋势所激动。About.com网站在2006年1月至11月的广告收入已经比2005年同期上升了51%,其中9月份利润上升到38%。目前,雅虎已经将该网站列为仅次于MySpace网站之后第二个被成功收购的网站。

    2006年8月,纽约时报公司又用3千5百万美元收购了基础线影音系统(Base-line StudioSystems),这是一个服务于电影和电视产业、进行在线信息发布的数据库。同年9月份,该公司再用90万美元买下卡路里计算网站(Calorie-Count.com),该网站专门提供减肥工具信息和各种营养性食品信息。纽约时报公司希望通过对这些网站的收购,能够获取利润,同时也为品牌产品增添新的价值。

    《纽约时报》前副主席吉米·高德勒在公司对各个网站的第一轮收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认为,当初公司买下这些新网站时非常冒险,因为他们以前从来没有进行过类似操作。但是,决策是正确的,已经在网络上找到了新的收入来源。但是,摩根斯坦利公司报纸分析家利莎·蒙娜克则不是那么乐观,认为尽管About.com网站在《纽约时报》公司领导下表现良好,该公司在网站建设上也成绩斐然,但到目前为止,该公司的网络营业收入仍微不足道。所以,用增加网上收入来达到抵消纸媒收入减少的想法是否可行,现在还很难断言。

    2. 将数字工作室与报纸工作室融为一体,实现传统报纸的数字化生存。

    为了更好地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2005年8月,《纽约时报》就已经将数字工作室与报纸工作室融为一体。实践证明,这种空间上的融合变得越来越有意义。2007年4月开始,《纽约时报》公司整体搬入纽约时代广场西侧的新办公大楼里,这次大搬迁耗资6亿美元。在新的办公场所,网络制作人被安置在新闻工作室里的每一个办公区里,《纽约时报》总编辑比尔·凯勒计划将新闻工作室里的更多信息资源从纸媒转向网络,最终实现传统报纸的数字化生存。《纽约时报》公司旗下的姊妹报纸—《国际先驱论坛报》总编辑麦克·奥瑞斯克对此认为,《纽约时报》和《国际先驱论报》一样,在新媒体的挑战下,将成为一个全球化、24小时运转的媒介组织。现在,《纽约时报》正在物理空间上,积极寻求与新媒体的融合,目的就是希望新旧两种媒体能够更加稳妥地融为一体。

纽约时报网站如何在逆境中实现赢利编辑本段回目录

  当媒体纷纷报道网络广告下滑和新经济杂志倒闭之际,《纽约时报》网站在最近两个季度却出现了盈利。该网站在Jupiter Media Metrix十月访问量排名中仅名列第41,并非很抢眼。由于网络公司的经济形势近期更加严峻,而各家报纸的网上业务也继续严重亏损,这种业绩是难能可贵的。  

  《纽约时报》网站第三季度的收入为144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1%,这在《纽约时报》6.969亿美元收入中只占很小一部分。《纽约时报》网站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的利润为27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的亏损额为2300万美元。重要的是其毛利率达到19%,与《纽约时报》的毛利率持平。其中,向报纸购买内容、网站宣传等开支占了总收入的14%、占现金运营开支的17%。而MarketWatch.com等制作网上内容的网站这方面开支所占比例是其两倍。  

  《纽约时报》网站首席执行官马丁-尼森霍茨强调,尽管背靠《纽约时报》这棵大树,《纽约时报》网站扩展了报纸的品牌,而不仅是报纸的另一种传播形式。他说:“我们将自己看作是数字商人。我们希望尽可能多地收集高质量的内容,成为这方面的楷模。”他指出,人们关于收费还是免费的争论是在分散精力。“收费只是整个业务模式的一部分,广告也必须得到重视。”  

  例如,喜欢英语纵横字谜的用户只需每年花19.95美元、或每月3.95美元就能在该网站访问《纽约时报》的这一栏目。他们最近还将棒球的一些珍贵历史照片、文章和音像资料编辑成小档案,顾客每年花9.95美元就能访问。这种将报纸内容细拆出售的做法无疑也是互联网的优势之一。  

  尼森霍茨指出了《纽约时报》网站盈利的三个关键。首先,是为了实现盈利而尽早裁员。该网站在今年一月开始、并在四月完成裁员30%。而大多数网络公司在第二季度才开始大规模裁员。他指出,网站并没有制定裁员百分之几的计划,重要的是在不妨碍利润增长的前提下将开支稳定下来。他说:“在某种规模上实现盈利要比达到这一规模容易得多。”结果,该网站将重点从宣传和新产品开发转向保持现有观众的忠诚与改善广告格式方面。  

  《纽约时报》网站发现重要新闻事件比宣传更能使访问量增长。关键在于如何在新闻过时后仍然能保持访问量,因为广告商很重视稳定性和可预见性。“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访问该网站的唯一用户数从平时的每月六百万人增加到九月的九百万人。并在十月保持了这一访问量。这一数字相当于1995年以来该网站注册用户数的56%。  

  对网站内容不断进行小的改进、为内容增值有助于培养忠实的用户,从而保持访问量的稳定。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相关内容与专题。比如,配有解说的阿富汗战事照片专题就赢得了普遍赞扬。尽管其它网络公司不断削减在基础设施和网站运营方面的开支,《纽约时报》网站反倒进行了系统升级,以便支持新的内容和新的广告形式。  

  尼森霍茨说:“用户和广告商都很重视浏览的速度、可靠性和内容的及时更新。”在经济下滑时,新的广告形式有助于吸引广告商,所以该网站广告销售的下滑并不比报纸更严重。而用户注册则是为了培养忠实的用户,这将促进广告业务,也为对内容收费做准备。  

  当然,《纽约时报》网站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作为一家电子媒体,其劳动生产率还不够高。该网站第三季度人均创收49500美元,这要低于《纽约时报》的57300美元,要超过《纽约时报》,网站的广告收入就需要达到互联网鼎盛时期的水平。另外,《纽约时报》网站面临的问题还有:用户增长势头将放缓;对内容收费可能还需要很多年才能取得显著成效,等等。  

  虽然《纽约时报》网站还只是刚刚开始盈利,但是相对于那些为实现盈利而挣扎的网络公司而言,能更多地考虑有多少利润无疑是个很快乐的问题。(Unifytruth)

《纽约时报》网站正在考虑收费 旨在提升公司利润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9年7月:《纽约时报》网站正在考虑收费。为了解此举对报纸订阅情况的影响,纽约时报公司9日开始对订报用户展开调查。

公司在这份调查中说,《纽约时报》网站计划对普通用户每月收取5美元费用,而对《纽约时报》订阅者每月只收取2.5美元浏览费用。

根据设想,交费用户可浏览《纽约时报》网站文章、博客、多媒体报道等所有内容。

调查就收费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可选择的回答包括“坚决同意”、“同意”、“不同意”、“坚决不同意”等。

纽约时报公司这项举措旨在提升公司利润。公司发言人凯瑟琳·马西斯说,每月收取上网阅读费只是一系列开源节流方案之一。

这不是《纽约时报》网站首次尝试收费。2005年,网站曾对社论、观点等精选内容收费,但实施2年重新恢复免费浏览。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6-06/21/content_4726543_1.htm
http://www.zijin.net/news/overseasfax/2008-1-9/n081959HC37FC2163J10KG.shtml
http://www.zhuor.com/?action-viewnews-itemid-17880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纽约时报》网站 纽约时报网站 nytimes.com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纽约时报网站,《纽约时报》网络版,nytimes.com,纽约时报网络版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