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5300 次
  • 编辑次数: 2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04-24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马克·汤普森
马克·汤普森
扎克伯格与格雷厄姆
扎克伯格与格雷厄姆
高逸雅
高逸雅
戴安娜·弗里兰
戴安娜·弗里兰
克里斯蒂娜·诺曼
克里斯蒂娜·诺曼
鲍勃·古奇奥尼
鲍勃·古奇奥尼
西德尼·哈曼
西德尼·哈曼
《福布斯》三代掌门
《福布斯》三代掌门
鲍勃·波曼
鲍勃·波曼
詹姆斯·默多克
詹姆斯·默多克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王利芬,原央视著名主持人,199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博士学位。2005年及2008年先后创办了《赢在中国》、《我们》栏目,任总制片人兼主持人。2009年9月,辞去央视公职,开始创业,创办优米网——服务国家和知识群体的网络电视。2010年3月6日创办优米网。网站定位为“服务于国家和知识群体”的网络电视。3月17日优米网现已正式上线运营,而其中的一档名人栏目,将首先拍卖与史玉柱对话的时间,目前有创新、创业、职场三大板块。
目录

[显示全部]

个人简历编辑本段回目录

  王利芬王利芬,女,资深栏目制片人兼主持人,创新中国论坛创办人,现为优米网创始人、总编辑。先后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法学学士、文学评论专业硕士和文学博士。
  1982年至1989年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获法学学士和文学评论专业硕士。
  1989年至1991年曾在武汉大学中文系任教两年。
  199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1995年至1999年,在《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三个栏目中任记者。
  1996年出版专业书籍《变化中的恒定》。
  2000年任《对话》栏目制片人兼主持人。
  2003年恢复创办《经济信息联播》《全球资讯榜》《第一时间》,并担任上述三个栏目以及《经济半小时》的总制片人。
  2004年9月,赴美国耶鲁大学和布鲁金丝学会研究美国电视媒体,回国后出版了《对话美国电视》一书。
  2005年9月秋天,回国创办央视重点栏目《赢在中国》,任主持人兼总制片人,是其主题曲《在路上》的词作者。
  2005年,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全球青年领袖”并连续五年被邀请参加达沃斯年会。
  2007年及2009年,两次受美国哈佛大学的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邀请参加管理精英培训计划。
  2008年1月6日,《我们》栏目开播,王利芬任主持人和总制片人,是其主题曲《2008序曲》的词作者。
  2009年9月,辞去央视公职,开始创业,创办优米网——服务国家和知识群体的网络电视。优米网于2010年3月17日上线。

受命筹备《经济新闻联播》编辑本段回目录

  王利芬《经济信息联播》作为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旗舰栏目,是国内最具时效的直播综合类经济新闻栏目,第一时间真实、准确、时效、鲜活地报道国内外的重大经济新闻,当日新闻比例超过90%。
  王利芬在《经济信息联播》的直播流程的基础上,参与创办《第一时间》和《全球资讯榜》,2003年10月-至2004年8月,担任广经中心资讯节目工作室主任。

赴美研究美国电视媒体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4年9月开始,王利芬遍访了美国五大广播电视网NBC、ABC、CBS、PBS、CNN。她的采访对象既有在全世界享有盛名的节目主持人:汤姆·布罗考、蒂姆· 卢瑟特、彼得·詹宁斯、华莱士等,也有《60分钟》、《新闻时间》、CNN国际频道等著名栏目和机构中的总制片人、高级制片人、总编辑、高级撰稿人等幕后人员。

创办《赢在中国》编辑本段回目录

  《赢在中国》吸引了15万怀揣创业梦想的选手、3000万的风险投资、数十位像马云、史玉柱、牛根生、柳传志、这样的企业家作为评委。《赢在中国》总决赛创造了0.3的收视率(大约400万观众),而这个数字是同一时段播出的其他财经节目的350倍。 
  这时的王利芬,行动对她来说已经不再是个体的疯狂拼杀,更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她,少了些当初的犀利和坚硬,多了些温厚的内敛和圆融。现在她做事情非常明显地带着“王利芬式”的价值观和思考深度,有时候你会发现她不只是在做一个节目,她是一步步把你拉到那样的一种思维状态中。 
  王利芬不仅给了许多创业青年实现梦想的机会,也进一步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只有深度的思考才能做出深度的节目,王利芬就是这样一个成就别人、成就自己的人。 

创办《对话》编辑本段回目录

  《对话》栏目,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部2000年7月全新改版之后推出的一栏演播室谈话节目,每次时长60分钟,是中央电视台目前播出时间最长的严肃节目。每次节目由突发事件、热门人物、热门话题或某一经济现象导入,捕捉鲜活经济事件、探讨新潮理念、演绎故事冲突,着重突出思想的交锋与智慧的碰撞。所以,《对话》始终关注的是人,是在全球经济浪潮裹挟之下,在前沿阵地拚杀之中的那些兴衰沉浮、浴血奋战、焦虑惶恐、创新求异的中国人。
  全球化、互联网、WTO等等这样一些字眼在迅速地缩短各国之间的距离,然而它却不能填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落差,我曾经多次去发达国家采访,清楚地意识到“发展中”这三个字眼的含义,那就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仍然需要含辛茹苦的奋斗。所以即使我们所选取的对象是国外巨子,《对话》的出发点也永远是那些奋斗着的中国人。王利芬在担任《对话》栏目制片人的3年多时间里,采访了全世界各大集团公司企业的100多名CEO, 文化名人,商界领袖等。

辞职创业优米网编辑本段回目录

  王利芬于2010年3月6日创办优米网。网站定位为“服务于国家和知识群体”的网络电视。目前有创新、创业、职场三大板块。
  优米创新中国论坛第一期于2010年3月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楼举办。李开复出席了论坛。

经典主持人语编辑本段回目录

  让我折服的永远是精神和人格的魅力。 
  让我感动的从来都是做人的真诚。 
  让我佩服的一直是过人的智慧。 
  我相信,这些东西才真正是人类的精华所在,它当然是我在生命的雨季时的缕缕阳光。 
  我曾经在学校读了二十三年的书,然而每一本书都不如与一个智者的谈话精彩,这种谈话不仅可以开采出心灵的富矿,同时也可以尽情地阅读他(她)周身的空气,那种愉悦感真难以言传。 
  我是一个喜怒皆形于色,从面部表情可以长驱直入看到我心灵深处的人,不知暗暗发过多少誓要改掉这种一眼见底的现状,变得有成府变得深沉,但总不奏效,已过而立之年恐怕早已定型,再说许多看似有城府的人想什么我似乎也知道,所以也就变本加厉,索性直来直去也许这可能是许多人愿意与我谈话的原因吧。

我现在就是个乞丐编辑本段回目录

竞报:王利芬:我现在就是个乞丐

王利芬

  王利芬和她的优米网近日成为互联网上最火的词汇。当天凌晨,央视《赢在中国》原总制片人兼主持人王利芬首度在博客上证实,自己已经从央视辞职,并创办了国内首家以创业为主题的原创视频网站优米网。从主持创业节目到自己创业,王利芬立刻成为了无数年轻人的榜样和目标。

  “我常常在经意和不经意时,总能发现暗暗地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某种驱动力,也就是双脚不断前行的依据。在我心里也有这样一股力量,它来自北京大学的银杏树。”

  优米网是什么?王利芬给它的定义是“服务国家和知识群体的网络电视平台”。刚一上线,网站最吸引眼球的无疑是一档名为“拍卖名人时间”的栏目。王利芬创业的第一个项目,是把大名鼎鼎的史玉柱卖了。

  在优米网上,“与史玉柱对话三小时”的拍卖,截止到本周三已经被抬高到了12万多人民币。王利芬表示,这很像是中国版的“巴菲特慈善午餐拍卖”,并称目前考虑将拍卖的收入投向公益事业。

  很多人都质疑,名人时间拍卖只是王利芬炒作的一种方式。但不管怎样,她达到了宣传优米网的目的。对于为什么要成立这样一个网站,王利芬专门录制了一段视频,来讲述自己的“银杏树情结。”王利芬说,自己在很小的时候就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上北京大学。但由于各种原因,她的本科并没能如愿。1983年,大学二年级的王利芬随大学生夏令营来到北京,当她终于有机会看到北京大学的模样时,她首先看到的不是博雅塔,不是未名湖,而是在阳光下金光闪闪的银杏树。她觉得,自己上北大的梦想就像眼前那金色的银杏叶一样熠熠发光。

  八年后,王利芬终于考上北京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北大的银杏树就成了她最熟悉的朋友。“总有一种体内沉睡的东西被它一点点掀动,总有一种内心隐隐的渴望被它勾起,它让你总不能苟且、不能将就。”王利芬在短片里说,“其实在我们每一个人心里,都能找到这样一棵银杏树。”

  对于自己离开央视的原因,王利芬说原因只有四个字:我要创业。而实际上,在央视担任制片人期间,王利芬就已经经历过从《对话》到《赢在中国》的两次创业。

  王利芬作为一个成功的电视人为大家所熟悉,是2000年至2003年底担任《对话》栏目制片人兼主持人期间。不少观众被镜头前她那成熟稳重、智慧内敛的独特气质所打动,从而牢牢记住了她。在此之前,王利芬在《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3个栏目中当了四年的记者,之后她创办了《对话》。

  王利芬曾坦言,她十分喜欢《对话》,因为这是一个十分开放的平台。“《对话》始终关注的是人,是在全球经济浪潮裹挟之下,在前沿阵地拼杀之中的那些兴衰沉浮、浴血奋战、焦虑惶恐、创新求异的中国人。”王利芬这样说道。《对话》是她在央视的第一次创业,而随后创立《赢在中国》,则把她在央视的事业推上了高峰。

  2004年9月,王利芬赴美国耶鲁大学和布鲁金斯学会研究美国电视媒体。在美国,她关注到了当时一档叫《学徒》的电视节目,实际就是一场淘汰选拔商业人才的电视真人秀。敏感的王利芬马上想到,在中国也可以办一个类似的节目。带着这个设想,跃跃欲试的王利芬结束了一年的学习回到国内。

  此时,国内已经出现了类似的商务人才电视选拔节目,这使王利芬开始思索如何才能把节目办得更好。王利芬觉得,这档节目并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经理人的功能性筛选,而是希望用创业精神寻找创业人才,以此来作为贯穿整个节目的红线。此外,她还摒弃了《学徒》“一切向钱看”的主题。不久之后,《赢在中国》在央视二套隆重登场,并且迅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2006年,王利芬还因为《赢在中国》而当选为影响中国管理的十大女性之一。

  《赢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之后,2009年4月王利芬再一次赴美学习。这一次,她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就是做一个创业平台。然后她就想到了辞职。

  2009年4月,王利芬在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培训。这时候,她又产生了一个新的主意,是做一个类似于淘宝的C2C网站。不同之处在于,淘宝是淘东西,卖有形的物品,而王利芬要做的是淘人们脑子中的智慧和经验。比如说,王利芬本人有多年电视人的经验,一个广播学院毕业的学生特别想跟她聊半个小时,愿意付她50块钱,然后两个人就相互打开视频。王利芬想,自己可以做这样一个平台,让众多的人不用跑来跑去。

  王利芬觉得,这是一个很美妙的设想,因为全世界的智慧和知识交流不仅仅只是局限在朋友和熟人圈子中。从这时起,她就决定了要离开央视,自己创业。然而这个想法刚刚上线两个星期,就被王利芬自己掐死了。因为她虽然想得好,却没有做市场调研。实际的结果是,用户根本不愿意付费。“比如你跟我聊了半个小时,我觉得没有什么收益,这个时候你的时间也花了,可是我不愿意付钱。”王利芬说,“这样大量的产品无法定价,或者定价之后无法实施。”

  后来王利芬再做调查,发现网友希望有更多的专业人士、知名人士跟他们讲,这样他们才愿意来。王利芬想,以自己的人脉关系,把那些人请来并不是什么问题,但是这些人来多了,不就是网络电视吗?于是,她开始在新的方向上努力,最终成立了现在的优米网。

  “我现在应该是一个乞丐,但是我在乞讨什么?我在乞讨每一个网民的内心所思所想,完了之后我才慢慢从乞丐变成一个来实现我目标的人。”

  王利芬说,创业就是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但是她并不害怕。如果说创办优米网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她现在已经找到了石头。这石头,就是与网友的互动,广大的网友互动。因为网友是她服务的对象,所有互动能让她及时知道网友的意见和要求,甚至他们心里的愿望,这样就能及时把他们的愿望制作成他们所需要的文化产品。

  目前的优米网有两个拳头栏目:《在路上》和《创新中国》。《在路上》是每晚八点的网络直播节目,针对就业、职场、创业、情感、心理和教育等等,请专家与网友交流。《创新中国》则是分享尖端创意,传播锐意思想的高峰论坛。它邀请各领域有创新成果或独特成就的人作为演讲嘉宾,在论坛平台上展示成果、传递思想。

  谈到自己创业之初的体会,王利芬最常说的一个字就是累,她说现在的累比当时《赢在中国》还要累。上周六,王利芬主持的“创业门诊”栏目一口气录了两大场,前后录制的时间长达7个多小时。回到家里之后,她觉得自己已经累得快要垮掉了。随后,她在微博发了一条,说自己感觉很累,结果当时就有几十名网友鼓励她。在这其中,李开复对她评论说:“创业者不能怕累。有意义的事情都会很难,也会很累。美国肯尼迪总统曾经说过:‘我们下定决心登陆月球,不是因为那很简单,而是因为那很艰苦’。” 文/杨萌

原央视主持人王利芬谈辞职创业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王利芬从央视辞职,此后,她创办了以服务国家和知识分子群体为定位的网络电视“优米网”。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一个成功的制片人、一位让人艳羡的著名女主持人,为什么会在中年选择离开央视这个平台辞职创业?在王利芬创办的优米网正式上线运营后,网站又因拍卖与企业名人史玉柱的对话时间等举措而引发了网民的关注,甚至有网友将此举称为“炒作”。

本报记者日前在北京专访了王利芬,听她讲述辞职前后的故事、对于优米网的规划以及对一些批评言论的回应。

文/本报驻京记者 赵琳琳

为什么要辞职?

“我看到了电视行业的下滑”

王利芬在央视供职15年,在这15年当中她在央视多个名牌栏目做过记者、主持人、制片人等,从《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到《对话》、《赢在中国》、《我们》,王利芬逐渐成长为央视最著名的节目主持人之一。因此,她从央视离职的消息一传出,让不少人很吃惊。

“我在2005年从美国回来时就萌生了辞职创业的想法”

“其实,我在2005年从美国回来时就不太想回央视了,那时就已经萌生了辞职创业的想法,只是当时急于想把《赢在中国》做成,又不想找别的平台,就在央视一直做了下去。”王利芬对本报记者说,之所以想辞职创业,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基于对行业未来发展的前瞻性考虑。

“在美国,我已经看到了电视行业的下滑。”她说,2005年,美国排名前几位的电视台收视率、广告下滑得非常厉害,“从央视辞职一个主要的考虑就是对传媒发展趋势的认识。”

两次赴美读书及培训对王利芬影响巨大。

“第一次出国,错过了许多在国内发展的机会,但是现在越想越觉得值。”王利芬说,尽管从1996年至1997年,她曾多次作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记者随国家领导人出国采访,但是,2005年的这次出国学习对她来说意义非凡。

“当时,我身处的是布鲁金斯民主党阵营总部,而且这一次是出国读书,使我能较深入地接触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在美国,王利芬去了不少电视台观摩学习,“我看到了中国电视发展和美国电视发展的巨大差距,应该说对中国电视行业未来发展的认识还是比较深刻的,这种行业认识对我后来的选择影响非常大。”

王利芬说,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美国电视行业高度的市场竞争状况,这使得美国电视行业的职业化水准非常高,“在那里,不是用敬业来衡量一个人才的,在他们的理念中,你处在这样一个位置就自然要把事情做好;此外,人才与市场是一个无缝对接的过程,随时从市场上招一个人过来,可能只需要在这个位置上熟悉几天就可以做得很好。但是,国内的电视台则不是这样的,由于缺乏充分的市场竞争,人才还不是那么容易找到。”

“电视会一直存在,但观众的年龄会逐渐老化下去”

2007年,王利芬再度赴美参加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的管理精英培训。这一次,班里的同学都是来自各个国家的青年领袖,“这一次使我对世界的认识更加立体和生动。”

谈及对电视行业未来的发展的看法,王利芬说,“应该说电视会一直存在,但观众的年龄会逐渐老化下去,这会是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我认为互联网会无孔不入,互联网将变成一个工具而不是目的本身,你将很难再分别什么是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所有的产业都将在互联网上或都与互联网相关。”

谈创业

辞职时从未犹豫和斗争

谈到中年辞职创业,王利芬显得很轻松。她说,辞职时从未有过犹豫也没有过任何斗争。2009年4月,她在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的启发下,打算自己做一个基于Web 2.0概念的C2C网站。9月底,王利芬辞职,10月初正式办理离职手续离开央视。尽管C2C网站并不成功,但是这给了王利芬宝贵的互联网运营经验。

随后,优米网正式创办,并于今年3月上线运营。

“知识群体是我们服务的对象”

谈及为何将优米网定位于服务于“国家和知识分子群体”,王利芬说,“我觉得这是它的属性,因为这是个媒体平台,所以必须服务于国家,而服务是我们的姿态。”她说,目前,中国还没有一家媒体是以服务的姿态来运作,“我希望这么走一走,因为我觉得我们的受众是特别需要尊重的,这也是互联网精神,而知识群体是指最渴望拥有知识的以及已经拥有知识的人,这些人都是我们服务的对象。”王利芬说,所谓的服务精神就是对产品精益求精,“我们出售的都是思想,成功的经验。”

她强调说,和普通的网站不同的是,不是点击量的高低就能决定优米网的广告价值,优米网的一个优势是,受众群体定位非常精准,而且用户黏度很高。“从目前统计来看,我们的网站的用户量时间超过了目前所有的网站,甚至包括国内一些最大的门户网站,就是因为我们的选题精准、内容精良,而且正好契合了当下年轻人的需要。”

谈及优米网的未来,王利芬显得非常有信心。她说,根据最新统计,优米网用户量在国内网站中的排名已闯进前400位,而她的目标是,争取在今年下半年使优米网挺进前100位。

她告诉本报记者,之所以有这样的信心,是因为优米网有两大优势,其一是原创内容,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网站在做原创内容;其二,根据互联网人群特点量身定做节目。并且,优米网尽管是网络平台,却以电视质量予以呈现,同时,又不是把电视节目完全搬上网络,节目互动性非常强。

对话王利芬

拍卖史玉柱对话时间是炒作?

所有拍卖收入将捐给西南旱区

在优米网上线运营后,不少关注王利芬的网友们对于王利芬及优米网有颇多点评,有网友质疑拍卖和史玉柱的对话时间是炒作,还有网友称不看好王利芬创业成功。对此,王利芬又如何看待?本报记者和王利芬进行了对话。

广州日报记者:有网友在博客上评论说你创业有三大风险,一是方向不对,网络电视投资太大,风险高,不是适合个人创业的领域;另外,认为你违背了不熟不做的原则,缺乏相关背景经验;还说你有些急于求成,虽然名人资源丰富,却滥用核心资源。你如何看待?

王利芬:首先,我想说,我现在做的视频行业,是我非常熟悉的行业,而且我们拥有这么多年打造的电视和互联网团队。这位网友的意思可能是说我不熟悉互联网行业,其实,他不知道,我在《我们》栏目时曾做过一个叫红话筒的网站,另外,我此前还做过一个C2C网站,做这两个互联网网站使我熟悉了关于网站运作的相关步骤,积累了经验,所以不能说不熟悉。

另外,我想说,我的名人资源并没有滥用,到目前为止,关于名人资源除了史玉柱其他的都基本都还没怎么用。另外,我不太认同他所说的核心资源,我认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绝不在于我认识这样一些名人朋友,更重要的在于我们能比较好地倾听和发现年轻人所遇到的困难和愿望,同时迅速将其制作成各种文化产品,并放到他们所能看到的终端。如果仅仅靠名人资源,是不可以支持很长时间的。

另外,关于方向不对的问题,其实,可能这位网友不知道我们做的是个全媒体,是媒体的交叉平台,而不仅仅是互联网,在那个平台上,我们有移动终端、机顶盒、设备终端、传统电视,我们的节目将会在30家传统电视台播放,而且一套节目就可以供不同的电视台播放。另外,实际上,我们的视频网站投入并不大,因为我们所有的节目内容都是自己原创的。目前,优米网运营当中最大的支出是人力成本支出。此外,我们目前也在洽谈注资事宜。

广州日报记者:有网友质疑说,拍卖和史玉柱的对话时间有炒作之嫌。

王利芬:不是,实际上所有拍卖的钱都用于公益事业。拍卖和史玉柱对话的时间,最后收入会捐给西南旱区,我们自己不收取一分钱管理费,而且,这不是我们的赢利模式,也谈不上有炒作之嫌。我们的网站刚刚上线10多天就做了一场赈灾义演直播,网站刚开播,本来应该是顾不上这些事情的,但是我们还是觉得义不容辞,因为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我希望公司无论大小,都要对社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最困难是电视和网络团队的融合

广州日报记者:创办优米网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王利芬:最困难是电视团队和互联网团队的融合,这是两个不同文化的群体,要把他们变成一个团队要花一些心血。主要还是一种工作习惯和职业习惯的不同。做互联网行业以应变心态为主,而电视团队的工作习惯则是设定一个目标后就基本不变,这有思维方式的差别。

比如,要做一档节目,电视团队通常是先策划,策划之后就按照策划文案走,而互联网则需要不停调整,不停跟着网友的需求调整。所以,这样的状况对从业者的要求更多是应变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广州日报记者:对于创办优米网,你事前心里有底吗?还是会有很多人关心,如果万一创业失败了,你会怎么对待?

王利芬:创业不是个有底没底的事情,就要不断地尝试,这和有底没底没有关系。目前不会有太大可能会失败,因为我们的网站开销不大而且正在争取投资,目前广告前景也很好。即使真有什么,最后,就是我们做些节目拿到卫星频道上去播,还能饿死了?(笑)不是说会完全一败涂地。至于风险,首先我们的节目都是正向引导性的,不涉及政治风险,而经济风险也在我们可控范围内,所以风险不大。

广州日报记者:为什么这么多名人朋友愿意和你成为朋友,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件困难的事?

王利芬:我觉得很容易,其实,我没有刻意要成为他们的朋友就成了他们的朋友。首先,我想我和他们相处的过程中很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而且比较靠谱,至少说的事情都做了。

王利芬创业 “宁可暴死在未知的路上”编辑本段回目录

 作为知名创业选秀栏目《赢在中国》的创办者,王利芬如果留在央视,也许还能继续升职,但人到中年的她,显然不满足那种一眼看到尽头的生活。

王利芬

  2009年9月从央视辞职。她创办优米网并任总编辑,开始创业生涯。2005年和2008年先后创办《赢在中国》、《我们》栏目,任总制片人兼主持人。同年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全球青年领袖”。曾任《经济信息联播》、《全球资讯榜》、《第一时间》、《经济半小时》总制片人等,《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的记者。

  2008年8月3日,王利芬(左一)、史玉柱(左二)、马云(右二)和冯仑在第二届APEC工商咨询理事会亚太中小企业峰会上。像马云、柳传志、牛根生等企业大佬,曾经都是《赢在中国》的座上宾,他们也成为王利芬在央视积累下的商界人脉。

  在陌生领域,王利芬很快犯下了错误。

  第一个错误跟马云有点瓜葛。2009年4月,王利芬在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培训时,有了一个非常好的主意——做一个C2C网站。简单来说,朋友马云的C2C网站淘宝卖的是有形物品,而她想搭建一个平台来“淘”人们脑子中的智慧和经验。用户打开网站,付费后,就可以跟自己希望的人视频对话。

  王利芬觉得这个主意太好了。80多名员工也被她的精神鼓舞着、感召着。当年11月底,网站终于上线。但她迅速发现,自己被用户抛弃了。

  “这个愿望非常好,但是没有人愿意买单。我假想这个事情消费者是喜欢的,其实根本不是这样。”上线两周后,她关掉了这个理想中的完美网站。

  第二个错误是柳传志提醒了她。柳传志登录优米网后,跟她说,你的网站内容太多,最好要少而精,先重点突破,把一个战役打得特别漂亮,总结规律,再复制。王利芬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她开始收缩战线。

  “创业需要理性。”在最近的一次演讲中,王利芬如此感叹。

  不过,当初她选择从央视辞掉公职,却是因为一颗不安分的心,一种强烈的“创业的激情和要尝试新的生活的愿望”。人到中年,一种时间的紧迫感不允许她再思前想后、优柔寡断。2009年,她先后在七月和九月与央视新台长焦利深谈,终于成为自由人。

  在这之前,她已经是非常成功的职业媒体人。她在央视经历了三个“五年”:五年调查记者,五年负责《对话》及资讯等,最后一个五年任《赢在中国》和《我们》总制片人兼主持人。她不喜欢那种“一眼看到尽头”的人生,现在,带着不确定性,又一个五年开始了。

  最近,她被问过无数次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创业失败了怎么办?其实,所谓最大的失败无非是她的优米网无法盈利,她血本无归。而她的回答是:怎么样的“一败涂地”,我还想象不出来。

  她已有准备。在北京,无论多冷的清晨起来跑步,只要坚持20分钟,跑步者就会感到非常温暖。王利芬说,这是她克服困难的最深体验。

  每一步都要自己主宰

  前惠普公司中国区总裁孙振耀做客优米网时,讲了件小事。父亲曾对他说,如果拿了人家的薪水而没有把事情做好的话,无异于小偷。这影响了孙振耀的职业生涯。王利芬很喜欢这句话。

  显然,王利芬已经进入状态,开始习惯以一个公司掌舵者的视角来看问题。

  成为北大博士,一度是王利芬高中时的人生目标。但她的学士和硕士都未能在北大完成,研究生毕业后,她成为了武汉大学的一名教师。两年后,不安分的她终于成为北大教授谢冕的博士生。她告诉自己,“有些梦永远是不会死的”。

  如果不离开央视,她也许还能继续升职。她对这个早就想清楚了,自己的长项是做节目,而不是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进行沟通和勾兑。她的原则是:不是真话宁可不说,只要开口,就一定说自己想说的。

  她不谈央视的问题。但面对一家外台的业务流程,她曾经痛哭。“我们跟人家比差得太远,但中国又有一大批有业务追求的电视人,这点让人辛酸。”

  创业离不开钱,但她说,生平最讨厌的就是数钱。“可能是我从小到大没有受过钱的苦,我在央视工作十五年,先生工作也比较好,三口之家。我不过什么奢华的生活,也不怎么羡慕有钱的人。给我最大满足的,是当我追求一种东西的时候,能够按照我的意愿去做。”

  南都周刊:《赢在中国》栏目的主题歌《在路上》,歌词是你写的,有一句“不得已上路”,你这次创业算是不得已吗?

  王利芬:歌词更多是写的广大创业者。我的创业肯定不是为生存,也不仅仅是为证明自我,真的是希望能够搭建一个年轻人欢迎的平台,找到一个最佳的服务方式。

  南都周刊:从你的博客能看出,你内心的创业激情已经让你压抑不住了。

  王利芬:是的,我就是一定要主宰自己的命运,因为我觉得我都已经人到中年了。我可能是那种紧迫感比较强的人。我在央视混着也不坏,但这是不是我要的生活?什么东西是好是坏,一定是根据内心的需求。世界上好的东西不一定是你要去拥有它,一个东西我觉得不是我想要的,我应该放弃它。

  南都周刊:这是因为你能看到自己过几年是什么样子吗?

  王利芬:你猜的特别对,我特别不想过一看人生就到底的生活。我宁可在一条未知的路上暴死,也不愿意在那条已知的特别清清楚楚的路上去安逸。

  南都周刊: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

  王利芬:这很难概括。如果要提一个共通点,就是那些永远让自己成为命运主宰者的人适合创业;那些愿意服从他人指挥,或者习惯在某种一定的格式里做事情的人适合打工。

  南都周刊:你怎么看自己?

  王利芬:我属于前者。我走的任何一步都是自己主宰的,即使别人曾经主宰过我,我也把它翻过来。

  理想主义者创业

  王利芬说,决定创业的时候,并没有去征求那些企业界大腕的意见。倒是在创业后,才和李开复等人探讨过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在她看来,别人的意见都只能参考,真正要创业之前应该听自己内心的心声,这才是最真实的声音,“没有金科玉律”。

  优米网每晚8点直播的主打节目《在路上》,请来各行业的专家谈人的成长和发展各个阶段的问题,同另外两档节目《创新中国》和《创业门诊》构成“三驾马车”。

  这些内容,跟她之前创办的金牌栏目《赢在中国》很类似。王利芬会不会打造一个网络版的《赢在中国》?

  她的回答是:不会。她认为,《赢在中国》的使命已经完成,它的本质是鼓励年轻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去创业,热情已经足够了,现在要从激情回归到理性。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如何创业?这才是优米网要解决的问题。

  李书福有句“名言”:汽车有什么难的,不就是四个轮子和一个箱子加在一起?前两个月,王利芬问他,听说你买了沃尔沃?李书福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正在买。那感觉就像买棵白菜。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是王利芬从李书福身上得到的体会。而看她的优米网,在传播终端上的野心已不可小觑。

  南都周刊:选择互联网创业,有人说你违背了“不熟不做”的原则,你的成长背景,并不适合做以草根为主的互联网服务。

  王利芬:大家第一眼看到优米是一个网络,实际上它还有点“全传媒”的意思。我们每一套节目都是用电视标准在制作,又把它压缩成了各个不同的终端,网络只是其中一个。我们马上就要在iPhone上直播了,今年有30个地方电视台播我们的节目,接下来还会和CCTV移动终端合作,在机场和车站播放。有年轻人的地方,我们的终端都在。看到的是网络,实际本质上是在做电视。

  南都周刊:优米网的定位说,“服务国家和知识群体的网络电视”,这样是否不太亲民,过于权威和高端了?

  王利芬:应该这样来理解。首先,服务就是一个特别好的姿态,做媒体的有几个人在提服务?我恰恰认为我们这是一个很亲民的姿态,把自己变成服务行业。

  南都周刊:大家都问你失败了怎么办。我倒想问,做成什么样你才觉得自己成功了?

  王利芬:优米网如果能为十五岁到四十五岁的人,在他们求职、创业等转型过程中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这就是一个成功。我把这个事做成了,就是成功了,绝对不是我要去上市。

  上市门槛很低的,纳斯达克也只要800万人民币左右的利润就可以上。但要把我前面的任务完成,非常难。

  她的秘密武器

  截至4月13日,争议中的“史玉柱的三个小时聊天”拍卖,价格已经飙升到了70万元。

  有人评论说,王利芬创业失败的“概率很大”。其中一个原因是她急于求成,滥用核心资源。包括拍卖史玉柱时间、请思科的林正刚讲职业规划,这些都是巨大的资源浪费,典型的“牛刀杀鸡”。

  其实,这次拍卖,是史玉柱自己提出来的。“他想帮我,我都没有开口,我宁可那苦我自己吃了,也不愿意求人。我最关心的是在双方交往过程里面的尊严,一种平等性。”王利芬说。

  已经有更多的名人向王利芬表示愿意拍卖自己的时间,特别是企业界名人。不过,拍卖名人时间还不是优米网的常设栏目,“因为这也不是我们的主打”。这些企业界大腕都很买王利芬的面子。一个例子是,当年《赢在中国》创办初期,王利芬去采访柳传志,为了说得好些,柳传志甘愿一次次重复录制,最终花掉了两小时。

  王利芬天生有这种神秘的亲和力。有些人第一次跟她见面,就会把很多的隐私,连她们的丈夫或者最好的朋友都听不到的话,通通说给王利芬。有时候她会问对方:为什么这么相信我?对方回答:我看着你就有倾诉的欲望。王利芬心里说了句,嘿,看样子我挺适合做牧师的。

  南都周刊:你与《赢在中国》那些名人嘉宾之间的关系,大家可能非常感兴趣。你怎样描述你们的关系?

  王利芬:我跟他们关系都很好,就是相处得很好,他们非常信任我,愿意帮助我,但是我尽量少要他们的帮助,尽量。

  南都周刊:你们经常喝喝茶聚聚?

  王利芬:好像就是工作时才联系……也有喝茶的时候。但没事你找人聊天不是占用人家时间吗?他们的时间也是非常宝贵的。

  南都周刊:他们凭什么信任你,特别是你离开央视以后?

  王利芬:问得挺好。我的信任感不是由哪个机构带给我的,是因为我这个人。我一般说的事都办了,这就比较难做到。他们都有钱,我跟他们接触从来没有涉及钱的事,他们要给我什么好处我都是往外推。跟他们接触纯粹是相互欣赏,有很多人接触企业家,以为他们有钱,就把他们当成有钱人,这恰恰是对方非常反感的。

  南都周刊:有人说你现在做网站,是透支你积累的高端名人资源。

  王利芬:名人资源其实不是我的核心竞争力,我的核心竞争力是我能够比较好地倾听在变革中一大群年轻人的心声,以及他们面临的困难,同时把它转化成各种他们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放在他们比较喜欢的终端上。

  他们(名人)未必上我的网站,现在马云来了吗?没来。其他的那些哥们来了吗?也没来。没来我一样做,我估计半年内都不会去动马云,我干嘛非得他来才能活呢?当然他主动要来那没办法,呵呵。(张守刚 谢舒舒)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www.022net.com/2010/4-24/423828342580850.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王利芬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