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发布中国第一本青少年蓝皮书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中国社科院青年中心、中国社科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18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发布了国内第一本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互联网运用报告》。
![]() |
发布会现场(记者费磊 摄)
该蓝皮书是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国务院新闻办、教育部等单位指导下,在2009年度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系列调查的基础上,由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联合青少年及互联网等方面的专家共同编写的。从未成年人运用网络行为的状况、青少年网络社区发展状况、青少年网络政策法规发展、网络游戏及网吧发展现状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与分析。 蓝皮书显示,未成年人最常使用的网络功能为:查阅资料、聊天、下载音乐和图片、在线视听、下载软件及网络游戏,获取信息和休闲娱乐是未成年人最常使用的两种功能。近年来网络社区发展迅速,2007-2009年成立的网络社区比重高达73.5%。网络用户群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用户占全部社区用户的46.9%。
蓝皮书指出,目前网络社区虽然众多,但是未成年人专属社区很少,大多访问量小、影响不大。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0家网络社区更无一是以未成年人为主要对象的,在这样的现实下,网络社区难以充分发挥引导、教育和服务青少年的作用。
蓝皮书还显示,50%以上被调查中学生在聊天和玩游戏时遇到过不良内容或行为,远远高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校园暴力的比例。网络的“互动”交流模式使青少年之间形成新的较为固定的组群和虚拟组织,存在潜在的结社可能,这将为现实社会中成年人或校外团伙渗入学校提供新的渠道,特别是在互联网与手机整合后,将更加难以防范,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蓝皮书中还涉及了家长对孩子接触网络意向调查内容。42.6%的家长对孩子上网“比较反对”或“非常反对”,高于“比较支持”或“非常支持”的家长人数。家长最担心的问题是孩子因上网而耽误了学习(比例为78.4%);其次是担心在网络上结交不良朋友(比例为52.8%);再次是担心孩子接触网上的色情信息(比例为44.9%)。
与会专家表示,该蓝皮书揭示了未成年人目前所处互联网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及问题。对于为青少年创造健康的网络环境;不断健全网络法规、探索新形势下网络普法教育的特点规律等具有借鉴意义。蓝皮书的出版填补了我国蓝皮书在青少年领域的空白,也将为中国未成年人与互联网运用的长期研究跟踪和趋势分析提供平台。
《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在京发布我国第一本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09~2010)》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网民低龄化趋势明显,10岁以下的“小小网民”超过420万人,需要客观认识这些未成年人对于互联网的运用,以及加强正确引导。
蓝皮书主编、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李文革,中国社科出版社理论前沿研究中心主任沈杰教授等专家说,截至2009年底,全国10岁以下网民的比例已经达到1.1%,超过420万人,比2008年翻一番。特别是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一代成为年轻父母,其下一代接触互联网的年龄,以及“二代触网”,即父母和孩子均在未成年时期开始使用互联网将更普遍、更加提前。并且,这些“小小网民”触网年龄越小,年龄差异带来的行为差异就越显著。而大人们对于这些“小小网民”的互联网运用状况和行为特征却所知甚少。这一现象非常值得关注和亟待研究。
蓝皮书显示,42.6%的家长对孩子上网“比较反对”或“非常反对”,高于“比较支持”或“非常支持”的家长人数,后者所占比例为39.2%。另有15.7%的家长对孩子上网持无所谓的态度。家长们最担心的问题是孩子因上网而耽误了学习,比例为78.4%;其次是担心在网上结交不良朋友,比例为52.8%;再次是担心孩子接触网上的色情信息,比例为44.9%。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多数受调查家长对孩子的上网情况了解不多,特别是对孩子网上聊天的朋友列表、在网上的ID以及喜欢在网上玩什么样的游戏等方面的情况知晓不多。其中,对孩子网上聊天的朋友列表选择不知道的为41.0%,对孩子在网上的ID选择不知道的为60.2%,对孩子喜欢在网上玩什么样的游戏表示不知道的为30.7%。
此外,对于“正确引导孩子上网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家长回答“不是很懂上网方面的知识”比例最高,占32.8%;对于“您的孩子是否和您谈论上网情况”这一问题上,选择“从不”或“偶尔”的人数达到了55.2%。由此看来,家长对互联网的了解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已经成为家长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的关键。
专家们强调,互联网是一种工具和平台,更是一种文化。当代未成年人一出生就来到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伴随他们成长,他们对于互联网有着和别的年代的人不同的感情,他们也无法逃脱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在他们看来,这些影响是自然而然的,因为从他们记事时就如此。因此,需要客观认识这些未成年人对于互联网的运用和加强对他们的正确引导。
专家们提出,应建立未成年人上网的专有通道和网站。专家们进一步分析说,互联网需要人气的聚集,没有人气的网站,访问的人就会越来越少,而访问的人越少,就越没人气,越没人气就越没人访问。当前未成年人专门网站的建立需要有新思路,与其做几个没什么人气的小网站,不如集中人力和财力,下大力气建一个能聚集青少年人气的大网站。与其建新网站,不如在现有的适合未成年人的网站中选择一个,对其进行扩大和发展。原有网站的人气和影响能够继续保留。专门网站建设要符合未成年人的要求,要真正能为未成年人的学习和生活服务,不要只是一个信息发布的平台,而要与未成年人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建成生活服务、学习辅导、朋友交流、娱乐表达的全功能平台,成为未成年人的门户网。网站建成后,要下大力气在未成年人群体中进行宣传和推广,迅速聚集人气,并保证后续的维持和服务,让它成为未成年人自主选择的、进入互联网的第一道大门。
本蓝皮书是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国务院新闻办、教育部等单位指导下,在2009年度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系列调查基础上,由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联合青少年及互联网等方面相关专家共同编写的。书中从未成年人运用网络行为的状况、青少年网络社区发展、青少年网络政策法规、网络游戏及网吧发展现状及其对青少年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