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0632 次
  • 编辑次数: 3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09-17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蓝色森林
蓝色森林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重新定义公司
重新定义公司
学术自由的宪法基础
学术自由的宪法基础
TED中国化之路
TED中国化之路
智慧经济
智慧经济
学习方法论
学习方法论
山寨文化与社会解构运动
山寨文化与社会解构运动
互联网思维经济学逻辑
互联网思维经济学逻辑
互联网与资本主义
互联网与资本主义
集体智慧
集体智慧
可删除互联网
可删除互联网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世界末日的魅力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世界末日的永恒魅力编辑本段回目录

为什么我们如此执迷于人类的灭亡故事。科学美国人制作了一个探讨各种世界末日的特刊。这个是引言部分。

再一次,世界就要终结。最近这次世界末日的恐慌来源于古代玛雅人,他们的历法终止在2012,并被一小撮看见商业价值的机会主义作家和票房大片的导演发扬光大。不久前,3个独立的法律诉讼指控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会在日内瓦湖下引起一个可移动的黑洞。在这之前。业界巨头们砸出数十亿准备应付不计其数的电脑程序数据里的“千年虫”问题;这得单列出来,这个时钟滴答作响的问题确实会在根本上动摇现代文明。     

你也许会认为科学的发展,包括科学方法和科学事实的进步,能够让我们预防大部分的夸大其辞的世界末日的迷思。可是它并没做到。如果说科学的发展带了什么东西的话,那就是它让我们担心的问题更多了。  

那些最狂热最有说服力的末日论者中有一部分正是科学家。Sun Microsystems的前首席科学家和创始人之一Bill Joy,预言了失控的纳米机器人将吞噬掉地球上的所有东西。天文学家 Royal Martin Rees给出一个公开的赌注:他预言将会有一场生物学灾难-偶然事故或人为故意-到2020将会令至少一百万人丧生(迄今为止,无人接招)。许多气象学家为全球暖化可能的迅速到来拉响了警钟。他们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马尔萨斯在19世纪预测人口的增长将导致大规模的饥荒和灾难。他的预言从未发生。不过这并没阻止斯坦福生物学家Paul R.Ehrlich在他1968年出版的《人口炸弹》(The Pepulation Bomb)中再次作出同样的预言:在20年之内,全球性的饥荒必将到来。结果是灾难再次失约,是否它永远也不会到来?那也未必。但总之,人们还是常常不相称的担心那些看上去很难会发生的灾害。

Science may be a culprit, but it also offers some explanation for why we can be so fearful. Some researchers think that apocalyptic dread feeds off our collective anxiety about events that lie outside our individual control. The fear of nuclear war and environmental decay that gripped the nation in the 1960s was a big factor in the rise of the counterculture, says John R. Hall, a sociolog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and author of Apocalypse: From Antiquity to the Empire of Modernity. In this decade, civilization has suffered through even more fundamental threats. “After events like 9/11 and the Great Recession, as well as technological disasters like the BP oil spill, people begin to wonder—not just people who are fringe zealots or crazies—whether modern society is any longer capable of solving its problems,” Hall says. If the world appears to be going to hell, goes the thinking, perhaps that’s just what is happening.

科学也许是引发这种恐慌的肇事者之一,但是它也对我们为何会如此的惊恐提供了一些解释。 一些研究者认为我们对个人控制范围以外的事件的集体性焦虑给末日预言提供了养料。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经济学家,《世界末日:从古代到现代化帝国》 (Apocalypse: From Antiquity to the Empire of Modernity)一书的作者John R.Hall指出在六零年代弥漫全国的对核战和环境恶化的恐慌是反文化(counterculture)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最近十年,人类文明遭受了更为重大和根本性的威胁。“在发生了‘911’和全球性经济危机这样的事件之后,在加上一些类似BP公司石油泄漏的技术性灾难,人们开始怀疑-不仅仅是那些边缘化的狂热份子-现代社会是否还有能力解决它自己的问题。”Hall说道。如果世界看上去正走向毁灭,人们也会更多的去思考,也许正在发生的就是如此而已。  

这种冲动有部分来着我们的模式化思维的天性-我们终归只是来自非洲草原的生物,有计划的掩盖着自然界的发展趋势。我们有一种天性去从一堆复杂的数据中编造出一个简单的故事。(最近这些年这种趋势越来越被放大,新闻媒体极善于把复杂事件转变成卡通式危机。)人们喜欢把危害事件看作是人类文明的终结的预兆,这种渴望也扎根于人类的另外一个特征:自负。  

我们都喜欢相信我们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时间,甚至也许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关键的时刻。科技看来去给了我们超越原子基因和地球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有可能带来潜在的严重后果。这种态度大概主要来自于我们渴望相信自己是宇宙的中心。“相信现在这个时刻至关重要,或好或坏或是正迎来人类历史的最终尽头,这是我们种族的基础性的有限视野的一部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位心理学家Nicholas Christenfeld这样讲道。想象自己正处于世界的终结时刻让我们感觉自己颇为特殊。

Our fears of the apocalypse may in the end mirror the most fundamental fear of all: fear of our own mortality. It is all of a piece—death, the dissolution of our people, the extinction of our species. Regardless of how we feel about it, flux is the nature of the world, and endings are an inescapable—and often overlooked—part of life. That is why we chose to devote the lion’s share of this issue of Scientific American to the theme of endings. We look at the chance that civilization will fall to pandemic or asteroid, to the loss of indigenous knowledge spread among the cultures of the world, to the declining resources that our planet will struggle to provide.

对世界末日的恐惧归根结底也许反映了我们所有的恐惧的根源:对死亡的恐惧。个人的死亡、我们人民的消亡、我们种族的灭绝,这些在本质上都同是一种恐惧。无论我们感觉如何,时光流转事物变换是这个世界的天性,终点是人生无法逃避的的一部分(虽然经常被忽略)。这便是为什么我们要付出这么大的力量和篇幅制作《科学美国人》的关于世界末日的特刊。我们探讨了人类文明陷入各种灾难的机会,全球流行病、小行星撞击、世界文化传播中本土文化的消亡、我们的地球难以供应的资源的紧缺。

Some of these endings are more probable than others. Some, such as the end of time, are downright paradoxical. We start our journey, though, with a look at the inevitable—the private end that we will all have to face and our efforts to forestall it.

有些世界末日比其他的更有可能性,有些比如像”时间的尽头”则是彻头彻尾的自相矛盾。在我们旅途的一开始,我们将讨论必将发生的我们个人的终点,我们所有的人都必须面对和我们为避免它作出的的各种努力。

  • 标题:【科学美国人】Eternal Fascinations with the End: Why We're Suckers for Stories of Our Own Demise
  • 来源: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cfm?id=eternal-fascinations
  • 2012世界末日?科学迷信众说纷纭编辑本段回目录

    探索关于2012年的神话,玛雅预言,地磁逆转,长历法,意识转变,创造之神,银河系对齐,昼夜岁差,Nibiru流氓行星,太阳风暴,地极变化,时间波零,羽蛇神转世,世界末日2012年12月21日。

    如果看不清楚,点击看大图


    点击看大图

    来源:informationisbeautiful

    编译:MazingTech

    世界末日后的景象编辑本段回目录

    网上流传着多种世界何时以何种方式毁灭的说法。你想象过世界灭亡后的景象吗?在一场核战之后,莫斯科和纽约将会变成什么样?极具天分的俄罗斯艺术家Vladimir Manyuhin aka mvn78在他的彩绘中为人们描述了这一场景。

    Life After the Apocalypse

    There are a lot of versions in internet about when and how will be the end of the world. Have you ever thought about how our world will look after? What could happen with Moscow and New York after a nuclear war? Talanted Russian artist Vladimir Manyuhin aka mvn78 was able to convey to us his view of such world in his matte paintings. All illustrations were created using various graphic programs such as Photoshop and 3DMax. Looks very interesting.

    网上流传着多种世界何时以何种方式毁灭的说法。你想象过世界灭亡后的景象吗?在一场核战之后,莫斯科和纽约将会变成什么样?极具天分的俄罗斯艺术家Vladimir Manyuhin aka mvn78在他的彩绘中为人们描述了这一场景。所有的图片都是用各种绘图软件做的,像是Photoshop和3DMax。它们看起来确实很有意思。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27388/127451
    http://article.yeeyan.org/view/59868/135576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世界末日的魅力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