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54376 次
  • 编辑次数: 4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3-11-21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蓝色森林
蓝色森林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2020年的电脑
2020年的电脑
眼球跟踪技术
眼球跟踪技术
马永安:马氏万有平衡定律
马永安:马氏万有平衡定律
电影中的未来交互
电影中的未来交互
脑机接口
脑机接口
未来10年十大主流新兴技术
未来10年十大主流新兴技术
2020年的世界
2020年的世界
艾尔博特
艾尔博特
十大IT新颖技术
十大IT新颖技术
互联网虚拟大脑
互联网虚拟大脑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2020年的电脑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2020年的电脑 编辑本段回目录

传统电脑正在消失;人类本身正在经历信息强化。电脑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生的最奇妙的变化是什么?你也许认为只是“更小、更好、更快”,但事实上电脑正改变着我们作为人类和人类社会的本质,其程度令人惊叹。

多亏了技术奇迹,对我们中的很多人来说,同时经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不算什么稀罕事。我们已经拥有了第一人生——我们的肉体存在,我们直至死亡才能逃脱的这种生活。但是,在今天我们中的很多人同时也接纳了第二人生。长久以来,我们有机会通过媒介(历史上主要通过写作)来创造新的自我,然而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第一人生始终占据主要地位。

但是在今天,第二人生已经更深入、更广泛地融入了生活,要和我们的第一人生一较高下。通过各种各样的数字手段——Facebook、电邮、短信、Twitter、即时通讯以及其他种种数字媒介,我们和一些实际上和我们本无关系的人联系在一起。我们可以在数字世界中刻意塑造一个独一无二的自我。

不可忽视的是,这个新自我的重要性和真实性可能会被高估。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数字世界中与从未谋面之人相识,却有一见如故、心有灵犀的感觉。当科技提供着日益丰富的第二人生体验时,第一人生和第二人生之间的平衡也在迅速改变。

第二人生不断增长的重要性使得电脑对我们来说越来越不可或缺。电脑不再只是“书房里的PC机”,而是成为我们自身的密切外延物——没了它就像没穿衣服一样。这种现象源于人机交互界面的根本性转变。我们和电脑的互动方式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始终如一,但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将发生深刻的变革。触摸屏技术的突破性进展引发了这种趋势。千万年来,人类通过触摸和各种实物互动,而触摸屏让我们有可能通过同样的方式和电脑互动。这是最原初的界面。不幸的是,现在使用电脑意味着掌握和接受电脑的自身界面;我们必须学会在滚动条、控件、按钮、鼠标和键盘组成的电脑世界中行动。

但是我们并非生活在电脑里。我们生活在一个三维世界里。让电脑走进我们的世界,岂不比我们进入电脑的世界更好?问题在于,今日的电脑业还缺少不了计算机。即使手拿界面美妙的iPhone,我们还是在它的世界之内、按照它的规则行动。

计算机在本质上如同盲人。计算机存储着海量信息,但它们缺乏对于物质空间的最基本认知。计算机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不知道谁坐在自己面前,也不知道任何与周围环境相关的基本信息。展望将来,我们将教会计算机如何在我们的世界中理解我们、和我们互动。

在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执导的电影《2001年:太空漫游》中,他借用智能计算机HAL给我们介绍了这一观念。片中的太空旅行者们并非坐在工作站之前和HAL互动,而是与HAL共处一室即可。先把电脑接管世界的担心抛在一边,在今日HAL仍是一个真正激动人心的创意:计算机具备自我意识,而且对在我们所生活的3D空间中和它互动的人也能感知。

微软公司的新项目Natal是这个创意的强大实例。凭借一个面向你的起居室的摄像头,这项技术让玩家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控制游戏,而不必抓握任何硬件。这样,我们能与电脑对话,开启移动计算能力的新观念:不只要更小型的设备,最好是没有设备。那才真正地实现了移动性。

如果说这种技术变革的意义就像当初因特网的诞生一样意义重大,是否言过其实?因特网提供了无穷量的信息和可接入性。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我们如何获取和使用信息,这就涉及到特定环境中的计算能力,在这个环境中我们与电脑互动时身处我们熟悉的物理空间,使用我们熟悉的人类语言——即我们花了6,000万年的时间来完善的所有口头言语、身体姿态和情感。

这引出了一种看法:人类身体正在变成网虫们所说的“节点”(node),即计算世界中的活跃参与者。我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将自己的物理位置显示在网上,所有人都可以看到——显然反映了人们潜在的“节点”特性。将这种特性应用于医疗领域则会出现戏剧性的效果。

有一些大众市场产品作为例证,例如AirStrip(这是我们Frog Design公司协助推出的一款产品)可远程监控医院中的病人,并将重要信息直接传到医生或护士的智能手机上。这反映了一个成长中的市场:为监测目的而附着于人体上的设备,让你能够将自己的健康信息传输给医生或者某个网站。在十年之内,发布和监控你的身体状况将变得轻而易举,就像今天你和全世界分析你的Facebook信息一样。

“认识”某物或某人的内涵意义正在改变。想象一下这样的世界吧:我们能在瞬息之间获取因特网上关于某人的所有信息,但并不仅限于从电脑屏幕上所得,通过类似于平视显示系统(heads-up display)的设备,在我们通常的视野上附加上这些信息。这种显示系统长久以来都是飞行员和“终结者”机器人所独享的,但不难想象,总有一天这种信息强化的视野将融入日常生活。

最近,我们的一个员工从纽约调到奥斯丁的办公室去工作,要寻找新的寓所。就像大部分人一样,他不仅想找到舒适的房子,还要求邻里和善,所在的街区良好。放在过去,我们会钻进汽车,去各个地点转悠一番。不过,这个员工却通过谷歌地图来找房子——用卫星图像和街道信息来看照片,在虚拟的城市空间飞掠而过,在街上来回走动,以获取对这个区域的感知。

实质上,他在通过卫星来找房子。在未来,我们不必端坐于电脑之前,而是通过我们的双眼来使用卫星进行观察,就像体育解说员在比赛中选择不同的摄像角度一样选择不同的画面,这一切还要多久才实现?

总的来说,这些创新不仅代表了计算能力的变革,还反映了我们自身的变化——我们关于人之所以为人的理解。当计算与我们的认知、思想、决策过程、身体以至我们的意识深度融合时,我们被永远地改变了。我们变成了信息强化版人类,我们的第一和第二人生将永远交缠在一起。

(Mark Rolston是位于旧金山的全球性设计和创新公司Frog Design的创意总监。)译Ramie

2020年家用电脑将兼并电视机编辑本段回目录

  昨天下午,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院士走进省科协“高端科技报告会”,用科普语言向市民诠释“科技创新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性。他预计,今后每10年超级计算机的速度将提升1000倍,2020年家用电脑有可能与电视合而为一,成为一个“信息中心”,控制所有的家电。

  电脑可能“兼并”电视机

  科技创新不仅可以化解金融危机,还可以改变居民生活的方式。在昨天的“高端科技报告会”上,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院士说,在20世纪,美国、 日本、韩国等世界经济大国也曾发生经济危机,但他们通过自主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反败为胜,再次引领21世纪的产业经济发展。因此,依靠科技创新是摆脱危机的重要手段。

  白春礼院士认为,未来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五大科技领域:一是信息,二是生物,三是能源,四是纳米技术,五是交叉科学。通过提升这些领域的科技竞争力,不仅可以积极应对经济危机,还可以改变未来居民生活的方式。他说,进入21世纪后,随着计算机、微电子和通信技术等快速发展,社会信息化发展加速,但是,当今的信息化并未达到高峰,反而孕育了新突破。

  “个人计算机普及应用后,电脑成为家用电器的重要一员,甚至不可或缺。科学家预计,2020年,家用电脑不仅可以实现网上办公应用,还有可能‘兼并’掉电视机,电脑、电视合而为一,组成一个‘家庭信息中心’,指挥家里的所有数字、信息和电子产品。这样,人们工作和家庭生活方式必然会发生不小的改变。”白春礼称。

  运算速度10年提升1000倍

  白春礼还说,目前超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经达到每秒千亿次,预计今后超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每10年提升1000倍。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加快了,人们就可以用电脑模拟微观世界和复杂的生命科学。科学家预计,2020年,人类可以进行核聚变、蛋白质构造模拟,2030年可以 进行地球和生命科学的模拟,2050年可以进行更为复杂的脑科学模拟,这样,人类对于自身的构造和居住的地球了解加深,就可以逐步应对复杂的疾病和自然灾害。

  “量子计算机和量子通讯在未来应用以后,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等都将得到保障,因为从理论上说,量子通讯是无法监听的。此外,量子计算机的超速运行可以保障密码安全。比如,现在的通用密码,用普通计算机解码需要10万年,但用量子计算机只需要几分钟;反过来说,如果用量子计算机来设密码的话,任何计算机也都无法破解了。” 许小溯

英特尔预计2020年可直接用人脑控制电脑编辑本段回目录

据国外媒体今日报道,英特尔的科学家正在开发一种技术,通过读取人的脑电波来控制电脑、电视机或手机。预计到2020年,无需通过键盘和鼠标,只需要利用脑电波即可控制电脑。  

英特尔表示,要实现这种技术需要在人脑中植入一种芯片,从而借助脑电波来控制电脑,为用户提供更多自由。

英特尔研究副总裁兼英特尔实验室未来技术研究总监钱安达说:“我认为人类的适应性非常强。如果你20年前告诉某人,他今后会随时随地携带电脑,他肯定会说:‘我不想那样,我不需要那样!’但现在,这已经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虽然首先要做许多事情,但我认为将芯片植入人脑完全在可以预见的范围之内。”

英特尔的一位科学家迪恩·鲍默劳(Dean Pomerleau)认为,用户很快就会厌倦电脑界面和使用方式。他还预计,用户会厌倦用手指输入指令的界面,未来的用户可以通过脑电波来输入指令。

鲍默劳说:“我们希望证明,用户可以利用脑电波来做一些有趣的事情。最终,人们或许会更加依赖于移植到人脑中的芯片。想像一下用‘脑子’在网上冲浪的感觉吧。”

为了实现这一技术,鲍默劳及其团队成员正在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以及匹兹堡大学的研究人员一同合作,破解人脑的活动指令。

鲍默劳表示,他的团队正在使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器来研究,在思考特定词汇和图片时,人脑特定区域的血液流动变化。他补充道,不同人在思考类似内容时,脑电波基本一致。例如,如果两个人都在思考熊的图画,或者听到了“熊”这个单词甚至听到了熊的嚎叫时,这两个人会呈现出相似的脑电波。从本质上讲,不同的词汇或图片会对应着不同的标准脑电波形态。

鲍默劳表示,研究人员已经基本能够将脑感应技术植入到头盔中,从而用于操作电脑。接下来便是开发一种微型的感应器,以便将其植入到人脑中。

除了英特尔和上述两家大学外,还有其他一些机构也在开展类似的研究。

大约两年前,美国和日本科学家宣布,他们可以利用猴脑来控制机械手臂。当时的项目由美国杜克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米格尔·尼科尔利斯(Miguel Nicolelis)领导,他希望这一研究成果能够帮助瘫痪病人重新下地行走。

在此之前的一个月,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已经成功地搭建了一款机器人,使之能够按照飞蛾的大脑和眼睛的指引来行走。该校副教授查尔斯·希金斯(Charles Higgins)预计,人类可以在未来10至15年的时间内用上一种由技术和活体有机组织“混合”的电脑。

如今,英特尔的鲍默劳则表示,已经有很多科研机构正在开发相应的技术来感应人脑的各种活动。他补充道:“如果我们能够探测到特定的单词,便可以用‘脑子’输入文字。”

鲍默劳还指出,参与相关研究的科学家越多,就越能够帮助他们设计出更好的微处理器。他说:“如果我们能够了解人脑的处理过程,也就能够创建更为智能的电脑。”

把电脑“穿”在身上?2020年即可实现!编辑本段回目录

SONY概念电脑

  你一定想象过若干年后,这个世界的科技将会发展到什么地步吧。这款SONY电脑不会只是个畅想,他们将要在10年后完成这个炫丽的任务。这台类似于手镯的电脑采用OLED触摸屏,显示效果就像我们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那样,利用投影在空中浮现出屏幕,可抽式键盘将提供更多关于互联网社区的扩展控制,可能以后包括微博、社区式网站等都会与这些实物产品之间合作更密切的应用。 

可抽式键盘

利用投影在空中浮现出屏幕

OLED触摸屏

绚丽颜色

可戴在手腕上

小巧、轻便,真正做到随身携带

时间显示

展开就是显示屏

细节 

2020年未来互联网展望:网络安全是重点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正在重新思索从IP地址到DNS、路由表等关于互联网的所有事情。想象一下,没有延时、没有垃圾邮件、没有网络钓鱼,整个社会充满诚信。想象一下所有的人都能够在线。这一乌托邦式的网络架构正是如今互联网工程师们所梦想的。

在对2020年互联网的展望中,计算机学家们已经在开始着手重新研究,重新考虑每一件事:从IP地址到DNS,再到路由表单和互联网安全的所有事情。他们正在思索着,在没有目前ISP和企业网络所具有的一些最基础特征的情况下,未来互联网将如何工作。

他们的目标极具创新精神,那就是创建一个没有那么多安全漏洞,具有更高的信任度,内建身体管理的互联网。

随着美国联邦政府开始大力资助一小部分能够研究项目,以让这些构想能够走出实验室,能够进行测试,这种高风险、大规模的互联网研究在2010年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实际上,美国政府在建立包括14所大学,两个全国骨干网络在内的世界最大的虚拟网络实验室,这样一来他们可以让数千或许是数百万终端用户加入到实验中。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网络技术与系统(NeTS)项目总监Darleen Fisher称:“我们试图推动这一研究已经20年了。我的任务是让人员创新出一种高风险,但是同时具有高回报的互联网架构。他们需要考虑他们的设想如何被实践,如果被付诸实践,他们的设想又将如何影响人们的观念和经济。”

目前互联网的风险很高,一些专家担心随着网络攻击的规模和严重性不断增加,对多媒体内容的需求与日俱增,以及对新移动应用的需求的出现,互联网将会崩溃。除非研发出新的网络架构。

目前对互联网的研究正处于关键时刻,但是由于全球经济正处于衰退期,这对研究不避免的产生了冲击。随着越来越多的重要基础设施,如银行系统、智能电网和上至政府下至市民的通信等都纷纷转向互联网,如今大家已经取得了一个共识,那就是现在的互联网需要彻底检修。

所有研究的中心就是要让互联网更安全。

NSF将促进研究

由于在2010年未来互联网研究将从理论进入测试阶段,因此未来互联网研究也将到达一个重大的里程碑。

NSF计划从4个大型研究项目中两个研究项目进行资助,为每个未来互联网架构测试提供900万美元的资金。招标工作将在2010年第一季度举行,并将在当年6月份提供资金。

Fisher称:“我们希望看到涵盖范围广泛的、全尺寸的网络架构。招标的方式能够给那些规模小,但是能对目前互联网带来深刻变革的项目一个相对公平的机会。”

如今,NSF正在鼓励研究人员提出一个比目前互联网更加安全、更加方便的未来互联网概念。他们要求研究人员利用新兴的无线和光学技术找到一个更为有效的方法以用来传播信息和管理用户的身份。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必须考虑到改变互联网架构带来的社会影响。

Fisher 称,NSF希望投标者考虑到“未来互联网架构的经济可行性并展示出其所蕴含的深刻社会价值。从这些方面出发,这些研究人员不仅仅是技术人员。他们必须考虑到他们的设计有意识或无意识引起的后果。”

对于这些参与投标的项目,其重点是如何解决互联网的安全问题。NSF表示,他们不希望今天互联网设计中存在的安全失误在未来互联网架构中继续存在,而是能够在设计之初就将这些失误解决掉。

最新的NSF资助计划是NSF未来互联网设计(FIND)项目的一个后续行动,其要求研究人员从零开始设计新互联网架构。NSF的FIND项目在2006年启动,该项目已经资助了大约50个研究项目。每一个研究项目在三至四年的时间里都会收到50万至100万美元不等的资助。目前,NSF已经将这50个研究项目的数量缩减到了只有几个领先项目。

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实验室

被选中的互联网研究项目将在美国BBN科技公司建造的虚拟网络实验室内运行。实验室被称为GENI,即全球网络创新环境的首字母缩写。

GENI项目有研发试验性网络基础设施。这一基础设施目前已经被安装在美国的大学内,其允许研究人员平行的用当今互联网每天传输的信息对新互联网架构进行大规模实验,但是这些新架构与当今我们使用的互联网是隔离的。

GENI项目总监Chip Elliott称:“GENI关键目标之一就是让研究人员更深层次的规划网络。当我们使用今天的互联网时,你和我都可以购买任何我们想运行的应用程序。相比之下,GENI将这个理念又向前推进了几个层次,它允许你在网络的任何地方安装你想要安装的软件。你可以对交换机和路由器进行编程。”

在2007年,BBN被选为领导GENI项目,并从NSF接受了4500万美元资金进行建设。在今年10月份,该公司还收到了1150万美元的资助以在14所美国大学校园内和两个骨干研究网络中安装GENI项目平台。这两个骨干研究网分别是:Internet 2和NLR网络。安装工作将持续至2010年10月份。

解决路由表单增长问题

将在GENI基础设施上运行的互联网架构是罗切斯特技术学院的研究项目。该项目被称之为“浮云分层互联网架构”(RIT),其试图解决路由表单的增长问题。RIT项目是为数不多的受到NSF资助的未来互联网研究项目中的一个。

RIT的浮云概念被设计用来解决路由扩展性问题。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多运营商来支持他们的网络基础设施,其所生产的问题是已经多达30万个路由表项还在持续增加。随着路由表单的增长,互联网的核心路由器需要更多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

通过浮云解决方法,ISP将不再需要持续购买更大的路由器以解决不断增长的路由表单问题。取而代之的是,ISP将使用新技术在他们自己的网络云中转发信息包。

RIT被设计为一个灵活对等的结构,可以在互联网中被叠加。架构通过在网络云进行转发技术,这些云将与有数值的层相联。当数据包被跨云发送,他们的层值被用于转发,这将消除在一个云中对全球路由的需求。

RIT 项目网络安全与系统管理专家Nirmala Shenoy称:“路由器将不再包含整个路由表单。路由表单将被分配在云中。对于跨云转发信息,你只需要使用层值,然后转发即可。”

浮云解决方案是基于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Shenoy指出,其已经在一个特殊的云中彻底的绕开了目前的路由协议,这也就她为什么将其称为2.5层的原因。目前,RIT已经在12个Linux系统中的一个实验平台中运行其浮云软件。

对于即将通过Internet 2在GENI平台上测试该软件,Shenoy感到十分兴奋。她称:“12个系统并不是互联网。我们与GENI项目人员谈论的测试将更为贴合实际。”

移动无线网络

华盛顿霍华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希望在GENI平台上测试新型移动无线网络。该大学的研究人员致力于对非全时连接网络的研究,非全时连接网络也被称为机会型网络,其采用的是间歇式网络连接。

霍华德大学系统与计算机科学系统副教授Jiang Li解释称:“在这种机会型网络中,有时候你会离开信号覆盖区,这时你就无法与互联网相连,也无法与其它移动设备联系。例如你驱车在偏远地区的高速公路行驶时。”

如果无法使用网络,机会型网络将使用点对点通信以传输通信。比如,当车行驶至没有网络接入的地方,而这时你想从发一封电子邮件。通过机会型无线网络,你的PDA可能会在将信息发给路过你汽车旁的设备上,当路过汽车行驶至附近的蜂窝通信塔时,邮件将会被发送。

Li认为这种类型的机会型网络架构对数据传输很有用处,能够对蜂窝网络进行补充。

Facebook型互联网

另一个将在GENI平台上运行的研究是截维斯社交链接(Davis Social Links,DSL),该连接为由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所研发的基于社交网络的架构。

DSL使用的是Facebook的模式来扩大在互联网上的连接,即一种基于朋友的连接涟漪效应。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计算机科学系教授S. Felix Wu表示,其难度在于如何在基于信任和真实身份的基础上创建连接。

Wu称:“如果有人向你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对于判断这封邮件的价值,你所拥有的唯一信息就是看一下发信人,然后再看内容,而发信人是可以补伪造的。如果你能够提供收信人与发信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那么这将有助于收信人建立起一个关于邮件优先等级的策略。”

戴维斯社交链接在互联网架构中创建了一个额外层:在网络控制层最顶端,其创建了一个社交控制层,该层可以解释发信与收信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Wu解释称:“我们的社交网络代表着我们与其它方的信任与利益。这些信息将与我们彼此发送的信息结合在一起。”

虽然戴维斯社交链接目前已经在Facebook上运行,不过研究人员正在将其移植到GENI平台上。

尽管其基于流行的Facebook应用,但是戴维斯社交链接代表着当今互联网的一个变革。目前互联网的建立是基于用户全球编址的概念上。戴维斯社交链接将用社交替代这一概念,而不再是网络连接。

内容中心网络(content-centric networking)

另一个将改变互联网架构的重要设计是内容中心网络,该设计由PARC研发。该研究的目的是解决互联网上内容冗长的问题,即日益增加的多媒体。

替代使用IP地址来识别存储内容的电脑,内容中心网使用的是文件名和URL识别内容本身。基本原理是知道内容用户希望访问的内容比知道存储内容电脑的位置更为重要。

Jacobson解释称:“IP不是为内容而设计的。我们试图让电脑与电脑之间的对话变得不再重要。移动内容还是真正重要的,点对点网络、内容分发网络、虚拟服务器和存储都将围绕这一问题。”

Jacobson表示,诸如电影、文件或电子邮件等内容将收到结构名称以方便用户能够搜索和检索。数据有名称,但是不有位置,所以用户能够找到最近的一份拷贝。

在这种模式下,信任来自数据自身,而不再来自存储数据的电脑。Jacobson称,这种解决方案更为安全,因为终端用户决定他们希望收到的内容,而不再收到一堆他们不想要的内容和垃圾邮件。

2020年的互联网:比较靠谱的10大预测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被发明40年后的今天,互联网正在网络攻击、多媒体内容和新的移动应用的重重包围下学着应变。美国的电脑科学家们正在重新思考互联网架构的方方面面:从 IP地址到路由表再到整体互联网安全。有关修复互联网架构的缺陷问题,存在着很多的观点,对于未来的全新互联网也存在着很多普遍一直的看法。我们在这里列 出的是肯定不会有太大失误的10大预测,能够看到10年后的互联网会是什么样。 




1. 互联网的用户将会大增

根据Internet World Stats的统计,今天的互联网有17亿用户。而目前的全球人口为67亿,所以到2020年毫无疑问会有更多的人使用互联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预计,到 那时互联网的用户数量将接近50亿。这样的规模扩张对于未来任何一种互联网架构来说都是一个巨大挑战。



3. 互联网将成为物联网,而不是计算机网络

当有更多的关键性基础设施挂到互联网上时,互联网预计将成为一个设备网络而不再只是一个计算机网络。根据CIA World Factbook 2009的统计,今天的互联网拥有大约5.75亿台主机电脑。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则预计未来会有数十亿个传感器连接到互联网,用于电力和安全监控。到 2020年,连接互联网的传感器数量将会比用户数量大好几个数量级。



4. 互联网的数据流量将达到艾字节或者皆字节(zettabyte,1012GB)

研究人员已经杜撰出了术语“数字洪水”(exaflood)来描绘互联网上迅猛增长的数据流量(尤其是高清图像和高清视频流量)。思科预计,到 2012年,互联网每个月的流量将会增加44艾字节(exabyte,109GB),仅这个每月的增量就是今天互联网流量的一倍多。这些迅猛增加的流量不 是像传统的Tier 1等ISP所产生的,而是像Google这样的内容提供商所产生的。这种转移,激发了人们将互联网重新设计为内容网络而不是传输网络的兴趣。



5. 互联网将成为无线网络

根据Informa公司的统计,2009年第二季度,全球移动宽带的用户数已突破2.57亿。这表示3G、WiMAX和其他更高速的数据网络技术 的年增长率在85%左右。近年来,亚洲是无线宽带用户数最多的地区,而拉美是用户数增长最快的地区。Informa估计,到2014年,全球将有25亿人 会成为移动宽带的用户。



6. 更多服务将进入云中

专家们一致同意,会有更多的计算服务成为云服务。电信趋势国际协会最新的预测表明,到2015年,云计算将会产生超过455亿美元的收入。所以美 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积极鼓励研究人员研究更好的办法,将用户和应用映射到云计算基础架构中去。它还鼓励研究人员思考云服务中关于时延和性能等指标的衡量尺度 问题。



7. 互联网更绿色

今天,互联网的运营消耗了太多的能源。根据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计算,在2000年到2006年间,互联网所消耗的能量翻了一番。专家们一致 认为,未来的互联网架构需要更注重能源效率。然而,当网络技术变得越来越节能时,互联网的能量密集度的增长却落后于数据流量的增长。因此,当能源价格越来 越高的时候,互联网向更为绿色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将会加速。



8. 网络管理更加自动化

除了安全性的弱点之外,今天的互联网的最大弱点就是缺乏内置的网络管理技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正在启动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准备研发新的网络管 理工具。已经在考虑中的概念有系统重启、自诊断协议、颗粒度更细的数据收集和更好的事件追踪等的自动化。所有这些概念都将提供更多的关于网阿罗健康状况的 信息。



9. 互联网将不再依靠永远在线的连接

未来,会有更多的用户在远程场所办公,更多的用户将依靠无线上网,所以互联网的底层架构就不可能再假定用户是永远在线的。相反地,研究人员需要寻 找一些通信技巧,尤其对移动应用来说,能够容忍延迟,或者以一种机会主义的方式进行转发。有一些研究项目甚至在研究跨星际的互联网协议,这类协议会给容忍 延迟的网络带来全新的意义。



10. 互联网将吸引更多黑客

2020年,会有更多的黑客攻击互联网,因为会有更多的关键性基础设施,例如智能电网等将上线。互联网可以说已经遭遇十月围城,犯罪分子针对终端 用户所访问的各个著名网站所发起的攻击次数日益增多。2008年,赛门铁克探测到的新的恶意代码攻击就达160万次,是2007年60万次的两倍多。专家 们称,这些攻击在未来只会更有针对性、更为复杂,传播得更广。



而正在重新设计互联网的电脑专家们力图使其变得更安全。专家们一致认为,安全不是新的互联网的一个附加部分,而是说新的互联网必须从基础开始就建 构在一个安全的通信平台之上。研究人员尤其要利用新的方法确保2020年的互联网具有机密、完整、隐私和强大的认证机制。(波波编译)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www.forbeschina.com/review/201005/0001108.shtml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101474.htm
http://www.hxsd.com/news/industrial-design/20100526/26611_3.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3

标签: 2020年的电脑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