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2166 次
  • 编辑次数: 2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10-02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央视创业帮
央视创业帮
《纽约时报》推虚拟现实应用
《纽约时报》推虚拟现实应用
维亚康姆中年危机
维亚康姆中年危机
BBC全媒体战略
BBC全媒体战略
英法视听新媒体建设
英法视听新媒体建设
BBC媒体融合报告
BBC媒体融合报告
新型媒体集团
新型媒体集团
新闻客户端探索
新闻客户端探索
机器人编辑报纸
机器人编辑报纸
《新闻晚报》停刊
《新闻晚报》停刊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纽约时报》停印背后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纽约时报》停印背后编辑本段回目录

  《纽约时报》“停印” 背后的故事

  美国传统报刊纷纷转型,寻求与网络、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等媒介结合

  《环球人物》杂志驻美国特约记者  沈红 罗昶  周哲

  “我们最终将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停止《纽约时报》的印刷,日期待定。”9月8日,在伦敦出席一个会议时,《纽约时报》集团主席阿瑟·苏兹伯格做出这番表述。对许多美国人来说,这句话无异于晴天霹雳。华尔街一位年岁较长的高级投资顾问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我不愿相信这是真的。每天早晨花2美元买一份《纽约时报》,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头号大报”的辉煌与困惑

  19世纪初,纽约的报纸上充斥着花边新闻和哗众取宠的评论,公众的价值取向受到严重“污染”。这引起了一些有新闻理想和社会责任感人士的强烈不满。亨利·J·雷蒙德和乔治·琼斯就是这样的人。他们决定出版一份比较严肃的报纸,来打破花边新闻“统治”美国的现状。1851年9月18日,《纽约每日时报》终于与纽约的读者见面。后来,二人觉得这份报纸应该有一个更大气的名字,于是在1857年将其更名为《纽约时报》。

  然而,在浮躁的纽约,办一份严肃的报纸并不容易。直到1896年,《纽约时报》的发行量也只有9000份左右。而且,当时它已负债30万美元,每周都要亏损2500多美元。危急时刻,一位名叫奥克斯的犹太富豪出现了。他“接管”了《纽约时报》,要求为纽约的精英阶层出版“一份严肃、庄重、富有教养的报纸”。那个时候,包括精英阶层在内的很多纽约人,都喜欢看着报纸吃早饭。奥克斯针对这一点,提出了一个反对“黄色新闻”的响亮口号:“报纸不该弄脏人们早餐桌上的餐巾!”随后,减价、增出“星期日杂志版”、取消“小说”栏目、增加“国际新闻”……经过一系列的改革,《纽约时报》的发行量扶摇直上,只用四五年的时间,就突破了10万份的大关。在它的冲击下,纽约的其他报纸纷纷破产。

  1935年,奥克斯因病去世。他的女婿苏兹伯格随即出任《纽约时报》的发行人兼社长。从那时起,该报一直被苏兹伯格家族掌管。

  自创刊以来,《纽约时报》一直以报道政府的重要文件和重要人物的言论为主,因而被称为“档案记录报”。1912年,对“泰坦尼克号”客轮遇难事件进行权威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独家全文刊载《凡尔赛和约》;1945年,详细向读者介绍美国向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的内情……几乎所有的国际大事,《纽约时报》都没有遗漏过。

  1918年,因“全面而准确地”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纽约时报》获得了普利策金质奖章。截至目前,该报已104次摘取普利策奖,将全球其他媒体都远远抛在身后。

  目前,《纽约时报》每份一般为100版(星期日出版200版),日发行量超过100万份。从发行量上看,它是仅次于《华尔街日报》和《今日美国》的美国第三大报纸。但从影响力上看,它以覆盖全世界的实力,牢牢占据着“美国头号大报”的位置。

  然而,近年来,《纽约时报》遇到了麻烦。该报副总裁凯莱·安德森在接受采访时说,自2001年以来,《纽约时报》的广告和发行都在下降。他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开发新的广告门类、推出新的订阅模式、限制新进员工的人数、不断推出新产品等,但也只能使广告和发行不出现大的波动。

  读者和广告都到哪里去了?《纽约时报》很早就发现,他们流失的读者和广告,差不多都是被网络、手机等吸引走的。早在5年前,该报就开始尝试从网络上赚钱。2005年9月,它启动了一项名为“时报精选”的订阅服务,对许多以往在网上免费提供的内容进行收费。然而,这一措施遭到了读者和专栏作家的一致反对。2007年9月17日,《纽约时报》不得不停止对部分上网的内容收费。但其网络化的步伐并未因此停下。该报的一位资深编辑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他们的掌门人苏兹伯格坚持认为,“时报精选”的“流产”并不意味着失败,对上网的内容收费是大势所趋。这位编辑还透露,目前,《纽约时报》新闻编辑部每年的预算是1亿美元,而实际花销约为2亿美元。如果收费项目取得成功,就有可能弥补1亿美元的亏空。

  据悉,2010年年初,《纽约时报》将和谷歌合作推出一个新的付费阅读项目——“初次点击免费”。该项目允许读者免费读到一些特别的文章,但超过限量后就须付费。苏兹伯格表示:“对我们来说,开辟付费模式是向正确方向迈进。”

  “黄金期”宣告结束

  1741年,以《英国殖民地政治状况每月评论》杂志的出版为标志,美国报刊业开始了270年的历史。而200年前,美国报刊业又进入了持续至今的商业化时代。随着美国社会的政治民主化、市场经济的扩张、市民阶层的崛起,报刊开始正视普通人,写出了让他们读得懂、有兴趣,甚至是以他们为报道对象的新闻。其具体表现是:情感上取悦大众,内容上迎合大众,售价上接近大众,版面设计、编辑方式、图片取向都呈现出活泼、生动、通俗易懂的风格。靠这些改变,美国报刊业迅速繁荣起来。到1820年,美国在册的出版物已超过5万种;报纸全面进入煽情、色情、暴力报道充斥版面的“黄色新闻”时期。

  19世纪中期,《纽约论坛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精英化大报,在“社会责任论”理念的影响下先后诞生。不过,它们最初仍处于“弱势”地位。

  一战后,美国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民众日益关注国家大事。家庭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女权运动、禁酒运动兴起,经济大萧条发生,城市犯罪率上升……所有这些,都为报刊业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发展契机。正是在这一时期,《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先后创办。1948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正式出版,使美国新闻类周刊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之后的几十年间,三大新闻类周刊与众多报纸一起,见证、影响了美国和世界的风云变幻。

  后来,随着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美国报刊业纷纷实行集团化管理,组建起多个复杂的商业机构。纽约市中心寸土寸金的曼哈顿岛,成为众多传媒集团、报社的“神经中枢”。尽管《纽约时报》已于2009年3月以2.2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其位于曼哈顿的总部大楼的部分楼层,但纽约市中心最繁华的那个广场,仍然被叫做“时报广场”。

  然而,盛极必衰。美国报刊的“黄金期”结束了。

  与15年前互联网刚进入大众生活时相比,美国零售日报的总发行量目前已从6200万份降至4900万份。而各大报纸电子版的读者,却从零激增至7500万人。美国发行量稽查局2010年4月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从去年10月至今年3月,美国主要报纸的日均发行量,同比减少了8.7%。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报告则显示,2009年,美国报业的广告收入同比下降了26%。与此相反,在2009年全美广告总支出减少6.7%的情况下,视频游戏广告、移动广告及互联网广告分别同比增长20%、15%和2.7%。

  在这一背景下,2009年3月18日,具有146年历史的美国《西雅图邮报》停止出版印刷版,改为网络版;同年8月17日,美国发行量最大的《读者文摘》申请破产保护;2010年8月3日,在全球190多个国家出版的《新闻周刊》被以1美元贱卖……这都折射出整个美国传统报刊业的衰落。有人因此说,那些花花绿绿的报亭、叫卖声清脆的报童、在地铁里举着报纸偷看对面女生的镜头,将来都可能成为“爷爷讲给孙子听、无法再效仿的轶事”。

  《华尔街日报》的启示

  面对报刊业的生存困境,有人高喊:“难道是读者都死了吗?”当然不是。读者只是看网络、智能手机和电子阅读器去了。

  互联网、智能手机和电子阅读器等新媒介,大多都提供“免费午餐”。这对收费的传统报刊的冲击已越来越明显。有“免费午餐”可吃时,谁还愿意掏“饭钱”?!

  报刊业人士若想继续生存,就必须拿出更好吃、不花钱就吃不到的“午餐”。另外,如果失去了传统媒体所提供的覆盖范围广、品质有保证、分类明确的内容,网络媒体很难真正满足受众的需求。因此,对上网的内容收费,似乎成了美国报刊业绝地求生的唯一选项。

  传媒大亨默多克旗下的《华尔街日报》,目前的付费网络用户稳定在100万以上。这给了其他美国报刊极大的启示。

  2007年,默多克在收购《华尔街日报》时,曾打算取消网络订阅费,以增加该报网站的访问量,进而吸引网络广告。但在完成收购后不久,他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他看到了“通过免费内容提高点击量、吸引广告商”这一传统盈利模式的缺陷;同时,他也清楚地意识到了《华尔街日报》在内容上不可替代的优势。该报从诞生之日起,就致力于向读者提供“专业财经与金融信息服务”。今天,分布在全球各地的1600多名采编人员,每天都能为《华尔街日报》的报纸和网站提供1000多篇专业、独特、差异性大、紧跟市场动态的各类报道。在版面有限的印刷版上,《华尔街日报》的内容往往都被处理成简讯或导读的形式,更丰富、全面、深入的报道则都在网上——印刷版提供网址链接。此外,《华尔街日报》也很重视与其他新媒介的合作。2010年4月,苹果公司的平板电脑iPad在美国上市后短短一个月内,通过iPad阅读《华尔街日报》的用户就达到了64万。对各种移动新媒介的重视和利用,让《华尔街日报》获得了极大的收益。该报给同行的一大启示,毫无疑问是:网络、电子阅读器、智能手机等层出不穷的新媒介,都应该是报刊业的新阵地。

  那么,美国报刊业的现状,对中国媒体人来说有什么警示意义呢?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0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的报纸、杂志、图书、互联网中,报纸虽以73.8%的阅读率高居榜首,但网络阅读则以17.1%的增长率位居第一。有数据显示,30岁以下的中国年轻人中,阅读报纸的人数正在逐年下降。

  不过,与美国相比,中国的报刊业还有一个难得的缓冲期。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强有力的经济刺激计划,有效缓解了传媒业所遭受的影响,使其广告量和发行量的下降幅度相对较小;另一方面,中国尚未经历美国报刊业当年为追求发行量而形成的“降价风”,也没有以高昂稿费聘请知名主笔、评论家的传统,因而发行成本相对低廉。即便如此,对于中国报刊业来说,借数字技术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和数字化转型、由纸质报刊向数字化报刊转变,仍然是发展大势。

纸质《纽约时报》将终结 已处停印倒计时编辑本段回目录

纸质《纽约时报》将终结 已处停印倒计时

纽约时报将停止印刷版 靠网络付费扩大营收(资料图)

《纽约时报》是在美国发行量位居第三的一份报纸,并且曾赢得了104次普利策奖。对于许多美国人来说,每天早晨在上班前,从地铁站花2美元买一份《纽约时报》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在不久的将来,《纽约时报》却将告别纸质印刷的时代。

《纽约时报》停止印刷纸质版时间未确定

就在前不久,《纽约时报》的董事长苏兹伯格在一次探讨报业未来的会议中说,他们最终将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停止《纽约时报》的印刷,但是日期待定。”记者采访了驻美国的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韩曙,她说,这个时间应该不会很快来到,因为她昨晚还接到《纽约时报》的征订广告,广告上写每年要几十美元的征订费。起码不会在一年内来到。

但时间是个小问题,重要的是,它向人们的阅读习惯发出了一个信号,比如,拥有140余年历史的美国《西雅图邮报》已宣布终止印刷版报纸的发行,而转为完全的网络版。同样,在美国知识分子中间享有声誉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10年也停止印刷版报纸的发行,取而代之以及时更新的网络版报纸和印刷版的周刊。

《纽约时报》停止印刷纸质版广受争议

这在学界和业界都是一个广受争议的话题。有着多年出版经验的《出版人》杂志执行主编冯威说,从阅读内容的角度来看,会把以前混在一起的内容逐渐分层化,也就是分成浅阅读和深阅读。

浅阅读就是纯信息的,还有纯消遣为主的,不需要思考,也没有留存的价值。这部分要逐渐转成通过手持阅读器来电子阅读.但是对于深层阅读而言,还是要以文字印刷为主,它需要做批注需要深度思考,而目前电子书的技术还达不到这种亲和力,这也是纸制书生存的一个空间。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教授艾红红认为,有着159年发行历史的《纽约时报》如果真取消印刷版,将是传统媒体被电子媒体取代的信号,但这样的全面取代需要过程。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环球人物杂志:http://news.sina.com.cn/m/2010-09-28/110721186412.shtml
http://hb.qq.com/a/20100913/001739.htm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纽约时报》停印背后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