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7838 次
  • 编辑次数: 2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12-05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蒸汽朋克年代
蒸汽朋克年代
盘点蒸汽朋克小说
盘点蒸汽朋克小说
Crazy4Cult展览
Crazy4Cult展览
蒸汽朋克电影全面详解
蒸汽朋克电影全面详解
欧洲机器美学的缘起
欧洲机器美学的缘起
蒸汽朋克游戏文化
蒸汽朋克游戏文化
蒸汽朋克电影与机器美学
蒸汽朋克电影与机器美学
草根网络制片人的逆袭
草根网络制片人的逆袭
教育朋克
教育朋克
蒸汽朋克摄影与插画
蒸汽朋克摄影与插画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PUNK风格大致来说包括音乐和服饰两个方面。PUNK在中国大陆译作“朋克”,在台湾译作“庞克”, 香港则叫作“崩”。发泄怨恨、进行控诉,这种称之为朋克的反摇滚音乐力量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从朋克音乐诞生的那一刻起,朋克风格就变成了另类时尚的标志。早期朋克的典型装扮是用发胶胶起头发,穿一条窄身牛仔裤,加上一件不扣钮的白衬衣,再戴上一个耳机连着别在腰间的walkman,耳朵里听着朋克音乐。美国歌坛大姐大麦当娜就是朋克时装潮的代表人物,她曾将英国著名的朋克时装品牌PauricSweeney其中一季的秋冬系列服饰全部买下。 
  朋克风格为各大设计品牌所重构吸收始于VivianWesterwood。她被称为“朋克之母”,是20世纪后期国际上最重要的设计师之一。许多人将VivianWesterwood对时装界的贡献总结为:将地下和街头时尚变成大众流行风潮。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时装界出现了后朋克风潮,它的主要指标是鲜艳、破烂、简洁、金属、街头。
  我们常常在街头看到朋克青年的另类身影:穿上磨出窟窿、画满骷髅和美女的牛仔装;男人们梳起鸡冠头,女人则把头发统统剃光,露出青色的头皮;鼻子上穿洞挂环;身上涂满靛蓝的荧光粉,似乎非得让人对他们侧目而视才满意。其实他们什么也不为,只是要以此表现他们的与众不同,表现他们的叛逆。

   流行趋势及搭配Tips: 
  在09年的服装界,服装设计师们敏锐地察觉到,打破常规、颠覆、突破常规将成为一大流行趋势,而这些元素在朋克音乐中都能找到灵感。在设计师看来,朋克音乐质朴狂野,弥漫着金属的气息,所以本季朋克风格就非常注意金属元素的利用。牛仔裤上、衬衫口袋,都加上了金属撞钉,以粗犷的设计,塑造男人“MAN”的一面。
  太空银的短裙富有时尚感,耀眼夺目的银色金色打底裤,背心款式的上衣添加如金属的条纹,都是本季的热门单品,高跟鞋、休闲鞋……十分百搭,又恰到好处地展现独到时尚见解。

目录

朋克风格解密编辑本段回目录

密码疑云-解读朋克风格

 

  PUNK的精髓在于破坏,彻底的破坏与彻底的重建就是所谓真正的PUNK精神。 

  Punkpunk起源

  PUNK INTERIOR

  PUNK, 是兴起于1970年代的一种反摇滚的音乐力量。 PUNK在中国大陆译作"朋克"; 在台湾译作"庞克", 香港则叫作"崩"。 在西方, PUNK在字典里的解释是(俚语)小流氓、废物、妓女、娈童、低劣的等意思 (虽然现在它的意思有了一定的改变)。 从最早由Leg McNeil于1975年创立《PUNK》杂志,之后由Sex Pistols将此音乐形成潮流距今已有25年历史了。 要了解PUNK对世界及对室内空间的影响, 必先了解PUNK的意义及发展。 

  中国朋克

  【什么是中国朋克?】

  中国朋克 - 英文翻译即 CnPunk.

  中国朋克即中式朋克。传入中国后,加入许多中国文化而演变成的一种朋克新形式。

  由于中国人相对来说比较含蓄,没有国外那么直接。所以朋克传入中国后,那些血腥、暴力、自残等非主流的“朋克”,自然就得不到宣扬。也正是因为中国人的含蓄,把朋克的自信、精神、优良的朋克摇滚、简单的皮革服饰等充分的发挥,结合中国人的性格张扬及对朋克精神的无比向往等诸多因素,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朋克力量。就是中国朋克! 

  【中国朋克的体现】

  打扮:与大众不同,比如女穿男装,穿着皮革,佩带着带铆钉的饰品,全身穿得破破烂烂等等。

  发型:染发采用蓝色白色等颜色,或者做夸张的造型等。

  音乐:中国朋克摇滚

  生活:自我思想严重,不人云亦云,不追求大众化,有创造力。

  个性:无所不在的抗议,抗议任何不满的事情。 

       1970年代的英国

       PUNK这一词是被英国人叫唤起来的, 当时战后的英国, 经济萧条, 失业率高, 而当时美国那边厢的荷里活电影发展得蓬勃刺热, 间接导致英国的电影业一落千丈; 在音乐事业方面, 英国亦是处于低迷状态, 美国正流行着progressive (激进的`前卫的。即激进摇滚)诗篇式的摇滚乐, 十多分钟的solo(,独奏(曲)的;独唱(曲)的), 音乐十分注重技巧化的表达, 而当年的掘摇滚乐逐渐商业化起来, 成为主流的地面商品, 那时候progressive rock 的表演者有YES, GENESIS, KING CRIMSON…。其实自60年代起, 摇滚乐逐渐步入了一种可悲的境地, 为了商业利益, 乐队及乐手越来越缺乏摇滚乐所应具有的敏感性(sensitive)及抗争性(complaint)。 

       PUNK的演变

       尽管PUNK是那麼的负面, 那麼的极端, 但它总算在世界艺术史上写下重要的一页。PUNK的出现, 不只在于音乐世界, 还影响了时装、平面图像、视像及室内装潢。一名作家Malcolm Mclarer说过"If punk was just about music this thing would have died years ago" "punk is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 in post-war Britain." PUNK亦可能给予意义含糊的新浪漫(POST- MODERNISM )一点诠释。

  PUNK的演变之广, 我们可能没有察觉, 它已经变身成一种行为艺术, 一种思想, 甚至一种人生。 在平面设计方面, 由SEX PISTOLS的唱片封面引发起一种"并贴"的热潮, 当年的海报, 杂志等都以这种方式排版, 对往后的设计业影响巨大。

  在时装设计方面, 大家一向可能误解那些PUNK头的人是PUNK友, 那是十分错! 其实PUNK的潮流, 在八十年代的青年人一定经历过, 当年梅艳芳的一身打扮都是受PUNK LOOK影响, 人们还以为梅小姐带领潮流, 其实她也是跟潮流! PUNK LOOK 往往是一种反叛型态, 80年代的男生gel起头发, 一条窄身牛裤, 加上一件不扣钮的白恤衫, 再戴上一个headphone连着腰间的walkman, 已经是一种PUNK LOOK。(可惜香港人只是学齐了人家的outlook,, 但headphone却听着中文流行曲!!) 

       原始朋克(Proto—Punk)

  原始朋克是一群同60年代晚期和70年代初期的主流摇滚圈子格格不入的艺术家们组成的松散联盟.从地下丝绒(The Vel-vet Underground),的声音实验和假装文雅的民谣摇滚,到狂野,热衷于性内容的纽约妞(The New York Dolls),以及音乐诗人Patti smith,原始朋克涵盖了一大批不同的声音和风格,但他们都被一条共同的纽带联系到一起,那就是一种躁动,附庸风雅的力图颠覆,无视甚至改写摇滚乐现有规范的尝试.在这一过程中,这些艺术家的精神——有时候反倒不总是音乐——为日后70年代晚期的朋克革命拨下了种子。

  现在有不少人总是将原始朋克和70年代中晚期出现的英美朋克混为一谈,认为他们是一种类型的音乐,都简单地一语蔽之曰"朋克",这种观点是有些欠妥的.尽管从音乐的表面看他们之间的确有不少相似之处,而且的确彼此之间也存在深厚的联系,再说这种联系只能使他们可以归入同一系统,而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成了一种风格.这两者之间联系是有的,可差别也不小.且如上文所言,原始朋克和朋克之间的这种联系首先是一种精神气质上的,其次才是音乐形式上的.从精神气质上讲,对比原始朋克和后来的朋克音乐作品我们会清楚地看到在前者的身上更多的倾向于一种带有玩世不恭色彩的技术家气质,甚至是诗人气质;而后者身上更多表现出的则是一种充满碰撞性,破坏性,毁灭性和造反意识的反问化精神,有时甚至表现为嚣张的"流氓气焰"(尤其是The Sex Pistols).音乐上,前者带有更多实验性,先锋色彩,即兴的成分非常多;而后者则是回归早期摇滚乐本源的同时又毁灭它,音乐结构上也显得简单和直接得多.当然,朋克的重要性也正在于音乐从来没有这么简单和直接过,这也是它对传统摇滚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与震撼.因此这两者之间的文化价值取向和音乐审美取向是存在不小差异的。 

密码疑云-解读朋克风格

  

密码疑云-解读朋克风格

 

密码疑云-解读朋克风格

薇薇安·韦斯特伍德

 

密码疑云-解读朋克风格

麦克昆

 

密码疑云-解读朋克风格

三宅一生

 

密码疑云-解读朋克风格

桑德拉·罗德斯

 

       解读朋克风格流行服装密码

       追溯流行可以发现,近代以前,服装的流行主要是由上层王室和贵族阶级所引领,他们的穿着决定着当时的时尚;随着民主日益深入人心,大众消费和成衣业的兴起,传统意义上的流行方式发生了改变,而朋克风格就是从下到上流行方式的一个典型代表。
  二战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在经济不景气和特殊的社会政治背景下的英国社会下层的青年人中间,产生了由失业者和辍学的学生组成的反传统主义的“工人阶级亚文化”群体———朋克集团(Punk)。他们用自己特立独行的装束风格彰显自己,表明其与主流文化及其他的青年亚文化圈的不同。他们拒绝权威,提倡消除阶级,崇尚“性和颠覆”,其影响的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更是一种对时尚和时髦的抗拒和反叛,由此产生了一种服装的流行风格———朋克风格(PunkStyle)。
  他们主张DIY(doityourself),把廉价服装和布料进行再造加工,使服装呈现出一种新的粗糙的风格。他们喜欢用狗链做装饰品,穿着开线或故意撕破弄脏的带着特大号安全别针的衣服,磨损的衣边、印有粗俗的字眼、暴力的图案、鱼网似的长统丝袜、马丁博士靴(DocMartensfootwear)……发型也是朋克造型的焦点之一,他们把头发尽可能地弄成很高,染着各式各样的颜色,像莫希干人(北美印第安人的一个分支)的发型。涂黑眼圈,画猫眼妆,烟熏妆,暗色调的的口红,在耳朵、鼻子、脸颊和嘴唇等部位用安全别针和撞钉穿孔,在身上绘制文身,表现得十分另类,用种种方式来反对传统社会。这些在我们今天的流行时尚中看似正常的装束在那时却显得十分反常。
  朋克一族发展到后来开始流行穿鼻钉、舌钉等,穿黑色T恤或黑色有风帽的运动衫、牛仔裤、廉价的平底鞋等,并流行小装饰,服装上有印有不同图案和文字的各式各样的logo,以此来表达他们的内心感受,从不被大众时尚潮流所左右。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一种混合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新的朋克样式出现了,身着Converse、All-Stars等牌子的鞋子,格子花呢的裤子、紧身T恤、镶有撞钉的皮带、有弹性的露指手套、颜色鲜艳的运动夹克……所有的一切都被大众借鉴和模仿而成为流行,从而影响至今。
  朋克作为一种服装风格,真正的成功是在维维安·维斯特伍德(VivienneWestwood)那里,她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创新精神的设计师之一,她的创作手法丰富多变,在设计中常引入亚文化和朋克的一些元素,而被公认为“朋克之母”。通过设计,她向时装界的传统服饰挑战,冲击传统服装美学;而恰恰就是这种对传统时装和传统美的藐视和摒弃,却使这种反时髦反时尚的样式成为一种新的风格和时尚,由此朋克服装风格得以声名远扬,成为一种风格。时至今日,其魅力依旧不减。
  同时代还有一名叫赞德拉·罗德斯(ZandraRhodes)的英国女性服装设计师对朋克服装进行了改良,并吸取了朋克风格的一些元素运用在她的服装设计中,通过运用一些明亮的颜色,使朋克风格呈现出精致而且优雅的风格,更多地得到富人和名人的接受与认同,而朋克最初具有冲击力的风格少了很多。她用金制的安全别针和金链子连接和装饰服装的边缘和一些小的部位和故意撕裂的破洞,再在这些精心撕裂的破洞边缘用金线缝制,装饰上精美的刺绣。
  早期的朋克风格经过后期的取舍加工从而成为时尚流行中的一种元素,范思哲(Versace)品牌也在女装中使用了大号安全别针做装饰。如影星莉兹·赫莉(LizHurley)在影片《四个人的婚礼和一个人的葬礼》中,就穿着系有金制安全别针的一套棉质薄纱和卢勒克司织物(Lurex)制成的范思哲(Versace)黑色紧身晚礼服。
  朋克风格的出现在当时本是反时尚和反保守的,而今朋克独有的风格和式样已经汇入主流的设计理念中,变得如此平常。朋克风格甚至成为高级时装的设计灵感源,主流时尚和街头风格之间相互影响,时装设计师们把朋克服装的不同元素运用于设计中,为服饰潮流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在2001年法国巴黎春夏时装周上,JohnGalliano为ChristianDior设计的春夏系列运用迷彩图案,并与塑胶、皮革、牛仔布或印花丝绸、传统格花呢等对比组合,将朋克风格和街头元素结合。同样在2003年法国巴黎秋冬时装周上,加里亚诺也在服饰里加入了punk及一些街头风格。在维维安·维斯特伍德的发布会上经常运用涂鸦、错位等大量元素也是对朋克精神的诠释。
  现在一些时尚的年轻人染发、画着各式各样的烟熏妆,身上文身,做着各种头型,比如贝克汉姆般的“莫希干”头,或穿几个甚至一排耳洞,穿上金属小环,手腕上套着粗粗细细的金属手镯、骷髅等各种怪模怪样的戒指,脖子上围着金属项圈,穿着黑色的背心……其实这些都是朋克文化的一部分;还有的自己在服装上缝坠一些饰物,对服装进行再加工,这也是受到朋克DIY主张的影响。
  在21世纪,带有独特风格的青年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时尚的源头之一。Punk和Hip-Hop以及另外一些亚文化风格相互融合,被越来越多的当代年轻人所接纳和吸收,朋克的形象已经广泛流通于全世界,当代青年的着装风格中多多少少流露着punk风格的影响。

无处不在的赛博朋克潮编辑本段回目录

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有一千个试图理解cyberpunk的人,就有一千种不尽相同的cyberpunk定义。

当我脑海浮现这个奇妙词语,我仿佛看见一群气质阴郁目光迷离的畸零之士,冷冷行在充满强权、污染、平庸的世界的边缘与尽头,他们拥有惊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在数字、信息、网络、艺术甚至迷幻剂中寻觅花开不败欣快无尽的仙境。真正的赛博朋克永远只是少数人,然而他们如舵手般的无尽追寻和秉承自朋克的反叛精神,却影响着整个地球的转动。

“cyber”一词来自希腊语 “kubernetes”,意为“舵手”,反映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中的独立和怀疑精神。译成拉丁语就成了“gubernetes”,罗马语中的本意表示的是“控制”,以实施君主统治,规范限制掌握民众。而“控制论”(cybernetics)这个词是1984年由维纳杜撰的。

“cyber”一词在今天已经被重新定义为“对电子、机械和生物系统的控制过程的理论性研究,特别是对这些系统中的信息流动的研究。”——由最初的“舵手”变成了后来的“指导者”和“统治者”,由“驾驭航向”转变为“控制别人”。诚如福柯所言,那些在语言和图象中,在自定义和相互作用的定义中表现出来的意识是由被认可的某些现实的判定原则所构成的场景。它的存在毫无疑问约束了人们对自身被奴役的现实的意识。

而当cyber遇上punk,再度从朋克音乐中借用许多反叛精神,像人所熟知的Sex Pistols、Nirvana那样反对主流文化、努力用现代技术来对抗其自身。从中是否可以看到某种意识的回归?

你还记得在千僖年风靡全球的电影《黑客帝国》中那些令人难忘的镜头吗?基努·里维斯跃起半空,突然停滞,而后一记完美的旋风腿扫向敌手;子弹在他面前飞行得像蜗牛一般缓慢,于是可以从容潇洒地后仰避过……相比视觉上的震撼和冲击,影片给我们心灵上的追问其实更为悠长:什么是虚拟,什么是真实,创造和技术带来的是人的幸福还是异化,有意识的机器是生命吗?人类在进化链上处于哪一环?物质和精神可以这样剥离吗?在地狱般惨烈的现实和天堂般甜美的虚幻面前,你会选择吞下蓝色还是红色的药片?To be or not to be……你是否也想过这些问题?如果答案是YES,bingo~你脑海里已经种下了cyberpunk的种子。

其实科幻小说迷们看到《黑客帝国》时一定会想起威廉·吉布森的经典之作《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相似的网络虚拟世界,相似的神游赛博空间的叛逆者,甚至连主宰一切的电脑系统的名字都一样叫Matrix——母体?矩阵?子宫?名称的含混多义揭示的是混沌复杂的时空形态。这部1984年出版的科幻小说是世界上第一部赢得科幻小说奖三大桂冠——Hugo奖、星云奖和Philip.K.Dick奖的作品,并和吉布森的另两部小说《计零》(Count Zero)和《过载的蒙娜丽莎》(Mona Lisa Overdrive)合称“赛博朋克三部曲”。一个沉溺于毒品的流浪者和电脑天才凯斯,住在巨大地球村边缘的一个邋遢城市,一个颇有棱角的美女杀手莫莉,眼窝里安装着反光镜,手指尖植入了可伸缩的剃刀。他们被一个神秘人物雇佣,雇主能够一次又一次地为凯斯修理他被破坏的神经系统,使之可以重新进入赛博空间。很快,他们就发现实际上是在为名叫“冬之沉默”的人工智能服务,它正在努力推行图灵规则,突破对计算机的限制……

“赛博空间”(cyberspace)这个流行全球的词语就是在本书中第一次被创造性使用的。他在1984年描绘道:“赛博空间,一个由亿万合法操作员每天体验到的共享幻觉。一个从人类系统的每一台计算机中抽象出来的数据组成的图形表象。”由吉布森虚构的这个由人脑神经和电子网络共同构成的空间,成为了人类科技努力的方向。“一排排的灯光排列在意识的虚拟空间内,那就是不计其数的数据,它们宛若都市里那阑珊的灯火一样渐渐散去。”我们读到了渴望与狂热。

赛博朋克最早的涌动就是这股席卷欧美的文学潮流,源头可以上溯到80年代初,其后是爆炸式的发展。吉布森自然是其中最杰出的作家之一。类似的作品还有《大雪崩》(Snow Crash),《玩脑者》(Mindplayers)等。

如何“cyber”?——控制着绝大多数普通人的“系统”,例如集权和铁腕的政府、巨大跨国公司,或者宗教;这些系统依赖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来增强力量和控制内部;充斥着大脑植入物、人造肢体、器官克隆等人体组件,人类成为“大机器”的部分。

如何“punk”?——罪犯、流浪者、梦想家、追求兴趣和自由的“边缘”人。他们的反抗和斗争。共同特征还包括——大都市背景,情绪黑暗且悲观厌世,概念被扔给读者而不加解释,恰如那些费解而来势汹汹的新技术被扔进我们每日的生活。主角们为颠覆“系统”或仅仅为生存而战,并未被塑造为“英雄”或“正义者”。

受赛博朋克文学启发,80年代中期的某些人群开始自称赛博朋克,因为他们清醒认识到那些虚构的“技术体系”在当下社会中的萌芽,并且对小说中的边缘人产生了认同。善于捕风捉影的大众传媒很快也将某些人群和团体贴上了“赛博朋克”的标签,典型者包括:黑客(Hacker),解密高手(Cracker)和盗用电话线路者(Phreaks),密码朋克(Cypherpunk),锐舞者(Ravers)。随着互联网与电子技术渗入每个人的生活,赛博朋克越来越成为席卷世界的大潮。

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便提出的“电子民主”与“地球村”理念,在约翰·佩里·巴娄那儿更上一层楼。巴娄和电脑巨头之一莲花公司的创始人米奇·卡伯一同创建了“电子边疆基地”,并发表了赫赫有名的“赛博空间独立宣言”。其间洋溢的正是赛博朋克伦理的精要:

信息对于每个人都应该也必须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驾驭信息。

在著名的《赛博文化读本》里,盗火者普罗米修斯,发现者哥伦布,驾驶单人飞机突破封锁降落红场的19岁德国青年,都被称作“赛博朋克”——或许是因为他们的追求信息平等、开拓、抵抗权威、为兴趣生存。而更为典型的代表是美国超级黑客米特尼克,他的故事简直像小说一样传奇。从1980年起在互联网上纵横驰骋自由来去,进出政府和各大公司的系统。 FBI追捕他3年多才在1995年将其捕获,被联邦法院以非法窃取电话密码、盗用他人信用证号码和闯入他人网络等25宗罪名起诉。在审判之前,他就被关押了4年半,并且不得保释,随后是近5年的徒刑,获释后仍须遵守那个史无前例的条件:不准触摸计算机、手机以及其它任何可以上网的装置。米特尼克说:“我干这个是因为好奇和对知识的兴趣,但最主要的还是智力上的挑战,就像攀登珠穆朗玛峰。我从来没有为了利益或危害别人而发动攻击……黑客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你觉得自己在演《星球大战》。”他身上闪烁着赛博朋克的光芒。

赛博朋克像流感病毒般迅速在年轻一代中蔓延,从外貌装束、文身到对迷幻药、摇滚乐的喜爱,到对计算机和其它高科技的疯狂迷恋,到玩世不恭、追求自由平等、质疑权威和反抗强权。播种机还包括一些著名的杂志,它们就如滚石杂志在摇滚乐世界中的地位一般。例如《连线》(Wired)和《梦都2000》(MONDO2000),涉及的话题从人工生命到虚拟性爱,从通感、迷幻药到锐舞派对。

从另一个角度看赛博朋克,它可以被称作科学和艺术的重叠之处,现在与未来的交会之点。著名摇滚乐手比利·爱多在1993年发行了名为“cyberpunk”的专辑,他对技术的热情无法遏制,不但在音乐和生活中大量使用技术元素,而且在唱片开篇如是说道:“所有的信息都应该是可以自由使用的,但是,现在我们却没能做到这一点,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信息被某些人当作权利和金钱来利用。赛博朋克鄙视那些所谓的权威,他们是真正的反抗者,相信赛博文化一定会冲破现实世界的‘监视’来到我们身边。”他的专辑并没有叫好又叫座,但看看今天的流行音乐,techno、rave和industrial大行其道,电子音乐从Timbaland到 Radiohead,从Bj�rk到Moby,对技术的依赖和控制成为了真正的潮流。

而自《银翼杀手》(Blade Runner)和《机械战警》(Robocop)开始的一波赛博朋克电影浪潮也是历经20余年不衰。哈里森·福特担纲的《银翼杀手》是关于人和复制人之间斗争、机器人的情感的经典电影,英文片名直译是“刀锋上的奔跑者”,而原著名则是“机器人梦见电子羊”,什么是生命?人类能扮演上帝吗?狂热追求技术的人类实际在刀锋行走。而在家喻户晓的《终结者》中,施瓦辛格扮演的超酷机器人令人难忘,却仍依稀有几分昔日机械战警墨菲的影子。《第六日》继续了对克隆带来的社会、伦理、身份认同问题的追问,《黑客帝国》把存在与虚无的哲学命题演绎成中国功夫和神游网络,斯皮尔博格一部《人工智能》换取了多少眼泪,在遥远的未来,机器比人更懂得什么是爱?那么究竟谁更人性化?

赛博朋克不仅流动在欧美。日本也不乏世界性的经典之作。两部卡通漫画:《攻壳机动队》(Ghosts in the shell)和《新世纪福音战士EVA》。前者涉及了机器/生命的进化,意识/肉体的剥离等关乎人本体存在本质的命题,后者则充斥了末世、浩劫、进化和浓郁的宗教情结。其艺术上的造诣也都令人叹为观止。触动我们心灵的还包括其中弥漫的悲观色彩和忧郁感伤。《攻壳机动队》的女主角,以自己的机械身体,执意去做一些会使身体零件损坏的“人类”运动──例如潜水,在海的最深处潜望的意象多么富于寓意;因为没有水分,所以仰望下雨的天空代替流泪的感觉。不会醉也拼命喝酒,想知道悲伤究竟能否藉酒精挥发;那些一再出现的第一人称视角仰望天空和飞速下坠的镜头,击中我们灵魂深处……在赛博朋克全金属外壳的冰冷阴郁下,潜藏着的却是最敏感忧郁的心灵和最深切的人文关怀和悲悯啊。

赛博朋克是什么?是文化、是艺术形式、是一群人,是一种世界观。它深信应当控制技术否则便会被技术控制;它认为信息面前人人平等;它希望以DIY精神让强权败给自由,让乌托邦散落为参差多态的幸福;它延续着苏格拉底的追问:我们是谁,我们从何而来,去往何方?

寂静的夜里我常会想起《终结者2》的结尾,漫漫无尽的道路在轮下延伸,前方一片黑暗,唯有车灯照亮眼前的小块地面,单调节奏的轰鸣声撞击着耳膜和心房,仿佛世界尽头——未来将会怎样?好在还有那只缓缓沉入沸腾钢水的机器手臂。它最后缓缓竖起的大拇指,消融在一片火海却永远铭刻于心,宛如茫茫黑夜中一座灯塔,告知我们:仙境总在某处,只要人类还有理性,还有爱,未来就仍有希望。

Tips:

Cyberpunk世界观:

1.未来已经对现在发起了挑战,没有可见的核战争,也没有具体的财产的损失,新的战场是建立在人们的内心世界的。

2.巨型的计算机公司就是将来的政府。

3.世界应该被分成无数的子文化系统和教派,各个系统和教派都应该有自己的语言、代码和生活方式。

4.计算机产生的信息区域将成为未来的国家。

5.我们可以通过化学过上更好的生活。

6.小团体甚至象“网络牛仔”这样的个人可以向政府或公司等施加巨大的压力。

7.人们用个人独特的对计算机音乐、艺术、虚拟社区、黑客/网络游侠子文化系统等的理解来表达计算机文化。计算机将成为人类重要的新生事物,成为人类的工具和朋友。

8.我们将逐步变成生物机器人。我们的技术将越变越小,越来越靠近我们,最终它将与我们融合。

9.还包括如下基本价值观:

信息应是自由的;

访问计算机和其他任何可以让你了解怎样能使世界上的事物不受到限制,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的东西;

一切事物都服从于命令;

怀疑权威;

促进社会多样化的发展,促进权利的分散;

自己动手;

与强权对抗;

将不同的意见反馈回系统中;

在技术的浪尖冲浪。

摘自:国际先驱导报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www.teeta.com/article/08/1211/192139.s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标签: 朋克风格 赛博朋克潮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PUNK风格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