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8424 次
  • 编辑次数: 8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2-08-06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zhanghongmei
zhanghongmei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艾米丽·怀特
艾米丽·怀特
黎和生
黎和生
童家威
童家威
李国庆
李国庆
吴波
吴波
陈年
陈年
刘强东
刘强东
张静君
张静君
詹宏志
詹宏志
田健
田健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张亚勤
张亚勤
1966年出生于山西太原,12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3岁获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曾就读哈佛大学高级主管商业专业。

他是数字影像视频技术多媒体通讯Internet方面的世界级专家。 

个人履历

1997年,年仅31岁的张亚勤被授予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院士(Fellow of IEEE)称号,成为该协会100年历史上获得这一荣誉的最年轻的科学家。他拥有60项美国专利,其中多项专利已成为ISO和ITU的国际标准。

1999年,张亚勤回到中国,加盟当时的微软中国研究院,致力于数据压缩、视频、多媒体及Internet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他是全球20所大学的客座或名誉教授。

张亚勤于1999年1月加盟微软亚洲研究院(原微软中国研究院)后,出任副院长兼首席科学家。2000年8月,他接下李开复手中的接力棒,出任研究院院长。在他的带领下,微软中国研究院于2001年11月升级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并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基础科研机构。该机构目前汇集了国内外170位优秀的科研人员,在世界权威学术会议和刊物上发表论文700余篇,有70多项技术转移到微软的核心产品当中,其中包括微软下一代操作系统Longhorn

2004年1月7日微软公司宣布,原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博士将升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至此,38岁的张亚勤成为继李开复之后进入微软核心层的又一位华人。


参与活动

张亚勤,是“博客十年,影响中国百名博客评选”科技类博客候选人。http://top100.blogchina.com/
“影响中国百名博客评选”活动是以博客进入中国十年为契机,2012年6月由博客中国门户网站以及互联网实验室等机构共同主办,组委会由“博客之父”方兴东担任主任,高级研究员吴稼祥、北大教授张颐武、著名网络作家王小山、著名导演欧阳奋强、著名文化学者朱大可、著名小说家伊沙等各界著名人士倾情加盟。候选博客均是社会各界有重大影响力的博客,阵容空前盛大。博客在中国已有十年的发展,对于中国各领域的发展成就,博客的力量功不可没,其意义和影响甚为深远。

简介
张亚勤
张亚勤

1997年,年仅31岁的张亚勤被授予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院士(Fellow of IEEE)称号,成为该协会100年历史上获得这一荣誉的最年轻的科学家。他拥有60项美国专利,其中多项专利已成为ISOITU的国际标准。

1999年,张亚勤回到中国,加盟当时的微软中国研究院,致力于数据压缩、视频多媒体Internet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他是全球20所大学的客座或名誉教授。

张亚勤于1999年1月加盟微软亚洲研究院(原微软中国研究院)后,出任副院长兼首席科学家。2000年8月,他接下李开复手中的接力棒,出任研究院院长。在他的带领下,微软中国研究院于2001年11月升级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并逐步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基础科研机构。该机构目前汇集了国内外170位优秀的科研人员,在世界权威学术会议和刊物上发表论文700余篇,有70多项技术转移到微软的核心产品当中,其中包括微软下一代操作系统Longhorn

张亚勤
张亚勤
2004年1月7日微软公司宣布,原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博士将升任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至此,38岁的张亚勤成为继李开复之后进入微软核心层的又一位华人。

2007年9月19日,微软中国宣布,微软大中华区CEO陈永正卸任,公司已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物色其继任者。在此期间,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出任微软大中华区代理CEO

张亚勤博士原先担任微软公司副总裁,执掌微软移动通信及嵌入式系统部门,主要负责PocketPC和智能手机平台WindowsMobile软件和Windows嵌入式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CE的开发。张亚勤和他所管理的团队希望通过手机及嵌入式平台为个人用户和企业提供无处不在的计算及通信的新体验。

张亚勤于1999年1月加入微软,当时他在卫星通信、网络、数字媒体以及多媒体技术方面已经颇有建树。目前张亚勤已经成为一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和研究员,他在美国拥有70多项专利,编写过十数本书籍并撰写了300余篇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和期刊论文。

张亚勤
张亚勤
在担任副总裁之前,张亚勤的身份是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微软亚洲研究院目前有200多名研究员,是微软最为著名的研发机构之一。在张亚勤的领导下,微软亚洲研究院成为该公司核心技术的主要来源之一,期间共有70多项新技术被应用于公司的主打产品之中,包括下一代Windows桌面操作系统vista

在加盟微软之前,张亚勤在美国普林斯顿的桑纳福多媒体实验室担任实验室主任。任职期间,张亚勤主要负责几项重要的数字视频编码和通信技术的研发。到桑纳福多媒体实验室工作之前,他还曾经在GTE实验室和Contel公司担任高级研究员。

张亚勤是多家科技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同时他还参与了多项国际标准的制定。1997年,年仅31岁的张亚勤当选为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院士,他因此成为IEEE100年历史上最年轻的院士。同时,他还担任了IEEE期刊和出版物的主编。张亚勤是很多国际技术标准委员会的成员,以及多所世界著名大学的长期客座教授,同时他也是包括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很多中美政府机构的顾问。

由于贡献突出,张亚勤在美国获得了诸多专业奖项,包括1998年美国电子工程师荣誉学会授予的“杰出青年电子工程师奖”,1997年由中新泽西工程委员会授予的“年度最佳研究工程师奖”,以及最近由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颁发的“行业先锋奖”。

张亚勤拥有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以及中国科技大学电气工程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

目前张亚勤将调任微软中国担任副董事长,负责微软在中国的科研及产品开发的整体布局和研发战略。据悉,他将与微软大中华区CEO、微软中国董事长陈永正一起,负责微软中国领导小组。

IT新趋势
张亚勤
张亚勤
比特网2008年6月18日报道,第六届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召开前夕,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高层论坛在大连举行,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做了相关演讲。以下是其演讲内容:

谢谢张琪司长友好的介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十分高兴再来到大连,来到这座美丽的城市,刚才一下飞机就感到清新的空气和每次我到微软总部西雅图有同样的感受,大连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对做软件,特别是软件的外包业务,微软在大连有很多的投入,包括战略投资,人才的培训,产业的合作以及外包的服务,今天我想跟大家谈谈IT产业的一些新趋势,我想生命一下,我所谈的谨代表个人观点,微软有很多新的技术,我今天讲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很小的部分。

首先在IT产业,特别是在计算,在软件,现在经历了一个很大的转型,我觉得有五个重大的趋势,第一点是从PC作为中心,走向以互联网为中心,这个并不是PC不重要了,PC这个产业在继续的成长,但是PC的定义,功能和范围大大增长,首先PC走向PC+。

张亚勤
张亚勤
另外,PC也变成PC五3就是我过去几年常讲的概念,不仅仅是计算的工具,也是通讯,也是控制和娱乐的一个平台。第三点,从计算的架构来讲,我们从最早期的集中式的运算,到了PC,更分部式的,现在走向云运算模式,大家可能听到很多关于计算的不同的观点,的确不同的企业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定义,我们认为云运算是更好的平衡,是计算,是通讯各种资源在网络,在终端动态的职能的一种平衡,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是互联网的大的存储,很重要的分步式的计算,另外一点是端,更加透明的,更加强大的,包括PC、TV,只有这两个世界互相的融合,互相的促进才会看到更多,更好的应用。

第四点,就是在业务模式方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很大的转型,就是从软件走向软件+服务,我们并不认为软件作为一个产品将会消失,相反这也是不断成长的业务,软件作为一种服务确实是新的模式,改变人们生活的方式。

大家可能有一些同仁记得,微软在10年前提出了.NET的战略,还是就是网络就是一种服务,我们后面认识到,我们需要更好的平衡,软件也是产品,也是服务,我们希望给我们的客户、合作伙伴更多的选择,最后一点就是计算的信息的范围正在扩大,过去的30年,信息产业很大的发展,在改变着我们经营的方式和生活的方式,但是,基本上还是在影响到五分之一的全球的人口。下面的五年、十年中,计算变得更加的便宜,更加的深入。中国讲信息化是一个十分科学的概念,信息不仅仅是技术,不仅仅是产业,其实是推动了、融入到整个的工业,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另外,过去的30年,美国可能是信息技术和产业的中心,在下面的五年十年三十年,中国的运动会成为新的中心,我比较中庸,并不认为美国会在地球上消失,事件会更加多极,大家可以合作,可以共赢

张亚勤
张亚勤
在产业发展的背后,有很多技术的突破和技术的趋势,看一下互联网,不仅仅是搜索,不仅仅是上网,其实有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个是整个通信的基本设施的架构,需要网络,需要无线通讯,现在讲3G,4G。第二个层次是平台,是不同的运算的储存的平台,可以在云层里面,也可以在终端,包括PC,各种不同的服务器还有中心,第三个层次是应用,应用包括搜索,包括我们现在的上网、游戏、娱乐,如果没有架构,没有平台,我们应用本身是没有办法成立的,产业本身相对大的产业链并不是哪个公司搜索代表了整个互联网产业,这里面最重要的其实是软件,是软件的创新,刚才有同仁讲了,其实现在在通讯业,PC在互联网里面也都是软件,这里面包括平台软件,包括中间件,包括开发工具软件,包括应用软件,也包括很多新的用户的界面,下面我给大家展示一个视频,这是我们最近在中国研发机构所做的新的用户的更自然、更人性化的界面,不仅仅是用声音,这个是用触摸的技术,这个技术已经做了将近10年了,现在已经成为产品,在美国、欧洲开始推出。

这个是一个比较新的一种用户和界面或者交付的一种技术,可能大家会问微软最近在互联网在云端计算方面有哪些新的战略,大家都很熟悉MSI,十年前推出的时候,有了很多的平台开发工具还有合作伙伴,到了06年,两年前推出一个叫LIVE战略,LIVE并不是替代品,是不同阶段的可以说是新的发展,LIVE产品技术可能看了很多,我简单总结一下其实是三个中心,第一点是以数据为中心,怎么样去获取、存储、管理、搜索海量的数据,怎么样使数据变得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结构化,第二点,是以用户或以人为中心,现在的信息是围着个人,服务是围着个人,我的网站、我的朋友、我的音乐、我的内容、我的图片、我的视频、我的日程、我的邮件,第三点很重要是以服务为中心,特别是建立在以广告、以收缩为新的业务模式的服务,服务也可以是网游,也可以是各种各样用户需要的个性化的服务。LIVE微软有不少产品出现,有些比较成功,有些还在继续的改进,最近我们刚刚推出一个,这个是完全以服务作为中心的新的MESH,这个目前还是内部的版本,希望年底可以变成大家都可以使用的产品和服务,这个包括各种不同的MESH,包括不同的搜索MESH,可以把信息存在任何地方,存在云层端,用PC、手机用各种平台去管理。

张亚勤
张亚勤
最重要的是平台,平台是开放式的,所有开发者都可以在不同地方,包括存储,包括客户端,包括服务器端都可以开发和应用,这个会改变目前我们产品发布的方式,这个真的是把两个计算存储和通讯结合在一起,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说了。

刚才所演示的是很小的部分,不管是用户界面也好,我们也很多团队,有很多的产品服务,微软来讲,不断的调整否定自己的战略,不断的创新,甚至包括不断的否定自己的战略,这个是我们公司文化的DNA,这个也是微软这么多年发展密切相关的,用微软的话,不是一个PC的公司,微软是一个软件公司,在PC时代是PC的软件公司,在互联网时代是互联网软件公司,现在越来越多元化的产品,五个产品线包括WIN和非WINDOWS,手机、电视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投入,另外走向云加端,走向软件服务并重,更加重要的是微软已经成为一个真正全球化的公司,我加入微软的时候,我开玩笑,十年前,我说微软不是美国公司,是一个西雅图公司,整个的决策都是在西雅图外面的一个小城市所决策的,现在我们60%的收入,70%的员工是在美国之外,中国已经是全球美国之外最大的,也是机构最完全的这么一个公司,现在有5000多名员工,张琪司长可能十分清楚,她亲自见证了我们在中国的发展,从小小的销售代表处几个人,到现在成为全球的创新的中心,我们过去的两年,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就招聘了2000多名可以说世界一流的工程师和软件开发人员,在国内更多的合作,在大连也会有更多的合作,谢谢大家。

 张亚勤:比尔•盖茨最器重的中国门生

张亚勤人称“神童”,12 岁考进中科大少年班。他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最器重的学生之一,也是唯一受邀参加盖茨告别晚会的华人。在微软中国11 年,他和唐骏、陈永正等前后6 任微软中国CEO 都成了好朋友。谈到导师比尔•盖茨:“他是个很完美的人,好奇心很强、特别聪明,同时又很单纯、很善良。”

“能把我拍得瘦一点吗?”说话间隙,他不自觉地用手托住了下巴,“这样就能挡住我的双下巴了。瘦一点看上去会比较睿智,大愚若智。”

镜头前的这个人叫张亚勤,人称“神童”,12 岁就考进了中科大少年班,38岁成为微软全球副总裁。他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最器重的学生,也是唯一受邀参加盖茨告别晚会的华人。2006 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家访”比尔•盖茨的湖边私人豪宅时,作为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掌门人,张亚勤帮盖茨一起精心策划,并被盖茨安排向胡主席演示两项最新的技术。如今,44 岁的他的身份是微软全资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

一边拍照,他一边和记者聊起微软中国的那些明星CEO 们。“我和唐骏是很好的朋友,每次我来上海,我们都会聚聚,一起吃饭。”至于陈永正,“每次,他都会送我NBA 的VIP 包厢票。” 说到这些,他禁不住爽朗地大笑。

他还讲起了一个段子。有一次比尔•盖茨来中国,陈永正要向盖茨汇报工作,那是他第一次向盖茨汇报。“他非常紧张,因为之前他和比尔接触得不多,于是打电话问我:‘你和比尔比较熟,你告诉我要怎么准备?要注意些什么?’我就告诉他很多注意事项,比如不要先把一叠厚厚的Powerpoint文档给比尔看,如果先给他,他就会直接翻到后面几页,然后不停地提问……后来,汇报完毕,他打电话告诉我,‘挺好,谢谢。’”

曾经的合作伙伴、后来的竞争对手李开复,“除了他和微软打官司那段时间不方便联系,他在谷歌中国的那几年,我们周一到周五是竞争对手,周末是朋友。在周末,我们经常一起聚聚,但不谈工作。”

“他(李开复)和微软的官司结束后,我记得第一次见到他,发现他瘦了好多,就询问他减肥的良方。他开玩笑说道:‘要不你也打一场官司?’”

来来往往中,从最早的杜家浜到如今的梁念坚,微软中国已经换了7 任CEO,其中的一位还是他自己:2007 年陈永正离开后,张亚勤曾兼任了一年多CEO 的角色。

“那么多人离开了,为什么你能坚持到现在?这与你和盖茨的私交很好有关系吗?”记者问。

他喝了口水,想了想,和记者打起了太极。“微软中国CEO 主要负责的是业务,销售和市场。每个人兴趣不一样,我自己还是希望做一些全球化的、创新型的工作,我并不想局限在一个区域性的销售上。”他说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商业头脑的科学家和有科学头脑的企业家”。

“我和微软有种奇怪的缘分”

1998 年的一天, 张亚勤在整理Email 时,突然发现一封写有“Microsoft”的邮件。“我记得当时是八九月份,”那时,32 岁的张亚勤已是桑纳福多媒体研究室的总监,这也是华人当时在美国多媒体研究领域做到的最高职位。

此前,从中科大少年班毕业的张亚勤,23 岁时以华盛顿大学历史上唯一一个满分的博士论文毕业;31 岁时,他荣膺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院士,成为百年来获得这项荣誉的最年轻的科学家。

“当时其实很多人在找我,但很多Email 都删掉的。很奇怪的是, 那封Email 我没有删。我和微软好像有种奇怪的缘分。”

从那时起,张亚勤就养成一个习惯,每天下午固定有3 个小时,不开会,自己看一些东西。“Email 平时也不看的,只有在那3 个小时,我会处理、回复邮件。”“当时,我正准备删除的时候,忽然看到Microsoft, 看到中国, 我对Microsoft 一直特别的敬佩,所以就打开看了。”

但张亚勤并不认识李开复。“我就上网去搜,当时的搜索没这么方便,但还是可以查到的。查了之后我才发现,啊,原来是这么牛的一个人(他大笑起来)。然后我就挺期待他给我打电话的,我当时想哪怕不去,认识个朋友也挺好的。”很快,他等到了李开复打来的电话,已经13 年没回中国的张亚勤决定回国看看。在李开复的自传《世界因你不同》里,他如此写道:“1998 年9月,一个年轻人出现在香江花园的大堂,他冲我微笑,满脸诚恳,像老朋友那样跟我打招呼,‘嗨,开复。’”

接下来的故事众所周知,1999 年初,张亚勤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此时,研究院的员工还不足10人。但一开始,张亚勤并未决定长时间留在中国。“我当时和开复说,先呆2年看看;但开复告诉我,他要呆5 年。”后来的事实反过来了:第一次,张亚勤在中国呆了5 年,李开复呆了2 年就离开了。2000 年,李开复调回微软美国总部;张亚勤顺利接班,出任院长,直到2004 年调回微软总部。

“盖茨是个完美的人”

2000 年6 月底的一天,美国华盛顿州雷德蒙市,微软公司总部二楼的董事长办公室,张亚勤首次独立向老板盖茨汇报研究院一年来的成绩:50 多人的研发团队贡献了80 余篇论文、40 项美国专利、60 项新技术……这些数字让比尔•盖茨惊呆了,原定1 个小时的汇报被延迟了40 分钟。最后,这位微软创始人给出了少有的超高评价:“你们做了令人难以置信和惊异的工作。”

从那之后,每隔两三个月,张亚勤就要率领中国同仁们向他汇报一次工作。每一次,他在数字影像和视频技术、通信和多媒体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都令盖茨叹服。

2003 年11 月, 微软CEO 史蒂夫•鲍尔默造访中国。这一次,他的行程中重要的一项是会见温家宝总理。作为微软在中国的大将,张亚勤一路陪同鲍尔默。在前往会见温总理的路上,鲍尔默和张亚勤聊起了他的新想法——进入移动领域,并表示比尔•盖茨和他都觉得,张亚勤是领导这个团队的最佳人选。最后,鲍尔默问他:“你有兴趣吗?”

此时的张亚勤,已经努力把微软中国研究院升级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工程院也已在筹备中。“我当时很矛盾,研究院发展势头正猛,而我也刚把家搬回国内。”他倾向于在国内再呆几年,但内心又想去尝试一下这个新的领域。早在3 年前,张亚勤就在微软中国研究院设立了一个新的研究小组,研究无线网络,并尝试做这方面的产品转化工作。

两个星期后,张亚勤回到雷德蒙市,与盖茨会面。会谈中,盖茨再次表达了他的想法:“手机会成为移动技术很重要的平台,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很多人第一次接触计算终端,不是个人电脑而是手机,所以,我需要你来做这件事情。”2004 年1 月,张亚勤答应了盖茨的邀请,调回总部出任微软全球副总裁,负责微软移动通信及嵌入式系统在全球的开发业务。按照微软的“导师制文化”,“回到总部,我就需要一个mentor(导师),我找到盖茨,说希望他能做我的导师。他答应了。”

“那段时间,除了日常工作,我们每个月都会有单独的会面。”谈到导师盖茨,张亚勤很兴奋:“他是个很完美的人,好奇心很强、特别聪明,同时又很单纯、很善良。”

财经作家凌志军如此描绘在微软的张亚勤:他的外表浑圆忠厚,憨态可掬,开口时轻声慢语,举大体不论细节,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总是能够一语中的。唐骏说“张亚勤是微软的软实力”,张亚勤却说,这是他从导师盖茨身上学到的:“比尔看问题很深刻,他总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和他聊完天,你会感觉整个人很清澈,思路很清晰。”

“我不做CEO,我的兴趣仍然是研发”

2005 年7 月4 日, 美国国庆日。这一天,张亚勤受邀去休假归来的李开复家中小叙。闲聊中,李开复告诉张亚勤,第二天他将去微软辞职,加盟Google。

那时,张亚勤主管的移动嵌入式业务已经初有成效。通过与摩托罗拉、HTC等手机生产厂商的合作,微软的手机操作系统杀入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市场份额也从最初的不足1% 扩大到20% 多。那时,张亚勤习惯见到别人就问: “你用什么手机?”一次碰到巴菲特,张亚勤照样好奇地问:“你用的是什么手机?”结果,巴菲特从西装口袋里掏出一个老式的手机,上面连日程表都没有。张亚勤禁不住追问:“你的日程安排在哪里?”“他从口袋拿出一个小小的老式日程本,上面稀稀拉拉地记着会议/ 活动。原来想象他管理那么大的基金,旗下众多公司,日程一定满满的。看来成功并不一定很忙。”

张亚勤没有想到,好友李开复的离职会影响到他正全力以赴开拓的新事业。在李开复递交辞职信不久,老板比尔•盖茨、史蒂夫•鲍尔默都找他谈话。“他们都希望我回来,当时比尔希望我同时兼做两件事:领导中国的研发和总部的移动业务,但在和比尔、史蒂夫深谈之后,我还是决定回来。”

那是个特殊的时间段,李开复离开微软,到谷歌寻找另一个春天。“当时我觉得,(回中国)这件事不能找别人,只能我来做;而另外一件事——移动嵌入式业务,我可以找别人做。尤其当时在中国,要和开复一起竞争(大笑),还是需要(我非常尽力的)。虽然是健康的竞争,但还是有这种因素在。”

而在张亚勤调回总部的两年,微软中国的研发汇报系统也出了些问题。李开复在自传《世界因你不同》中如此写道:“在张亚勤调回总部后,微软的研发汇报系统完全紊乱了,所有在中国的研发部门都要分别汇报给总部的18 个部门。”

回国前,张亚勤没有忘记先向总部要资源:“当时,我就定下战略目标:要在中国建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并要在中国投资盖楼,所以回来前,我和比尔、史蒂夫、公司CFO、董事会都做了很充分的沟通。”

“一开始,我们的战略需要得到公司高层、董事会的长期承诺,包括比尔、史蒂夫,这一点相当重要。第二,我们还是要找一些champains(冠军),在微软这么多的产品部门,总有一些是对中国不了解的,还有一些是反感中国的,但总有一些很支持中国,所以要先把这些(支持中国)的人找到,找到之后,和他们先拿到项目。比如工程院刚开始成立时,第一个项目是李开复给的,是做语音识别方面的;另外一个项目是张亚勤给的,是做移动的。另外,要和公司的CFO 搞好关系,我们要在北京、上海建园区,就需要CFO 支持。”

2006 年1月,张亚勤回国,他开始忙于将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工程院这些机构以及一些产品研发部门整合成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张亚勤出任集团主席,这也是微软除美国之外最大的研发基地。

不久,张亚勤还把公司的CFO 请到了中国,“我把他带到上海、北京,看地块,告诉他未来我们将在这里建造微软中国的研发基地。看完后他表态说支持我。”

2008 年5 月,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总部在北京中关村破土动工,仅园区建设投资就超过20 亿元人民币。这也是微软第一次在中国置地盖楼。

一个月后,在美国西雅图,作为唯一的华人,张亚勤参加了比尔•盖茨的告别晚会。“我代表微软中国的全体同仁和自己向比尔送了两件礼物:一本《比尔在中国》的影集,记录了从1991 年起比尔十多次中国之行的精彩瞬间。我自己则送给比尔中国古代乐器埙篪各一件,取意诗经“伯氏吹埙, 仲氏吹篪”,埙篪相和,如兄弟之睦,如君子之交。”

今年1 月,鲍尔默在美国宣布,总部设在北京的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更名为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包括日本、澳州在内的地区研发机构都向北京汇报(印度除外)。鲍尔默还表示:未来三年,将在中国投入10 亿美元的研发资金,主要用于人力资源和硬件配套设施。两个月后,微软中国上海科技园区一期工程竣工并正式启用,该园区总投资近7 亿人民币,全部建设完毕可容纳7000 多人。

陈永正离开后,张亚勤曾担任过一年多时间的代理CEO,其间有数次直接接手的机会,但他都拒绝了。如今,身兼数职的张亚勤仍表示,研发还是他的兴趣所在,“现在中国研发集团占微软全球的研发比例大概是10%,我希望通过我和团队的共同努力,把这一比例进一步扩大。” 

目录

比尔·盖茨最器重的中国门生编辑本段回目录

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

张亚勤人称“神童”,12 岁考进中科大少年班。他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最器重的学生之一,也是唯一受邀参加盖茨告别晚会的华人。在微软中国11 年,他和唐骏、陈永正等前后6 任微软中国CEO 都成了好朋友。谈到导师比尔·盖茨:“他是个很完美的人,好奇心很强、特别聪明,同时又很单纯、很善良。”

  “能把我拍得瘦一点吗?”说话间隙,他不自觉地用手托住了下巴,“这样就能挡住我的双下巴了。瘦一点看上去会比较睿智,大愚若智。”
  镜头前的这个人叫张亚勤,人称“神童”,12 岁就考进了中科大少年班,38岁成为微软全球副总裁。他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最器重的学生,也是唯一受邀参加盖茨告别晚会的华人。2006 年,国家主席胡锦涛“家访”比尔·盖茨的湖边私人豪宅时,作为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掌门人,张亚勤帮盖茨一起精心策划,并被盖茨安排向胡主席演示两项最新的技术。如今,44 岁的他的身份是微软全资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
  一边拍照,他一边和记者聊起微软中国的那些明星CEO 们。“我和唐骏是很好的朋友,每次我来上海,我们都会聚聚,一起吃饭。”至于陈永正,“每次,他都会送我NBA 的VIP 包厢票。” 说到这些,他禁不住爽朗地大笑。
  他还讲起了一个段子。有一次比尔·盖茨来中国,陈永正要向盖茨汇报工作,那是他第一次向盖茨汇报。“他非常紧张,因为之前他和比尔接触得不多,于是打电话问我:‘你和比尔比较熟,你告诉我要怎么准备?要注意些什么?’我就告诉他很多注意事项,比如不要先把一叠厚厚的Powerpoint文档给比尔看,如果先给他,他就会直接翻到后面几页,然后不停地提问……后来,汇报完毕,他打电话告诉我,‘挺好,谢谢。’”
  曾经的合作伙伴、后来的竞争对手李开复,“除了他和微软打官司那段时间不方便联系,他在谷歌中国的那几年,我们周一到周五是竞争对手,周末是朋友。在周末,我们经常一起聚聚,但不谈工作。”
  “他(李开复)和微软的官司结束后,我记得第一次见到他,发现他瘦了好多,就询问他减肥的良方。他开玩笑说道:‘要不你也打一场官司?’”
  来来往往中,从最早的杜家浜到如今的梁念坚,微软中国已经换了7 任CEO,其中的一位还是他自己:2007 年陈永正离开后,张亚勤曾兼任了一年多CEO 的角色。
  “那么多人离开了,为什么你能坚持到现在?这与你和盖茨的私交很好有关系吗?”记者问。
  他喝了口水,想了想,和记者打起了太极。“微软中国CEO 主要负责的是业务,销售和市场。每个人兴趣不一样,我自己还是希望做一些全球化的、创新型的工作,我并不想局限在一个区域性的销售上。”他说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商业头脑的科学家和有科学头脑的企业家”。


“我和微软有种奇怪的缘分”
  1998 年的一天, 张亚勤在整理Email 时,突然发现一封写有“Microsoft”的邮件。“我记得当时是八九月份,”那时,32 岁的张亚勤已是桑纳福多媒体研究室的总监,这也是华人当时在美国多媒体研究领域做到的最高职位。
  此前,从中科大少年班毕业的张亚勤,23 岁时以华盛顿大学历史上唯一一个满分的博士论文毕业;31 岁时,他荣膺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院士,成为百年来获得这项荣誉的最年轻的科学家。
  “当时其实很多人在找我,但很多Email 都删掉的。很奇怪的是, 那封Email 我没有删。我和微软好像有种奇怪的缘分。”
  从那时起,张亚勤就养成一个习惯,每天下午固定有3 个小时,不开会,自己看一些东西。“Email 平时也不看的,只有在那3 个小时,我会处理、回复邮件。”“当时,我正准备删除的时候,忽然看到Microsoft, 看到中国, 我对Microsoft 一直特别的敬佩,所以就打开看了。”
  但张亚勤并不认识李开复。“我就上网去搜,当时的搜索没这么方便,但还是可以查到的。查了之后我才发现,啊,原来是这么牛的一个人(他大笑起来)。然后我就挺期待他给我打电话的,我当时想哪怕不去,认识个朋友也挺好的。”很快,他等到了李开复打来的电话,已经13 年没回中国的张亚勤决定回国看看。在李开复的自传《世界因你不同》里,他如此写道:“1998 年9月,一个年轻人出现在香江花园的大堂,他冲我微笑,满脸诚恳,像老朋友那样跟我打招呼,‘嗨,开复。’”
  接下来的故事众所周知,1999 年初,张亚勤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此时,研究院的员工还不足10人。但一开始,张亚勤并未决定长时间留在中国。“我当时和开复说,先呆2年看看;但开复告诉我,他要呆5 年。”后来的事实反过来了:第一次,张亚勤在中国呆了5 年,李开复呆了2 年就离开了。2000 年,李开复调回微软美国总部;张亚勤顺利接班,出任院长,直到2004 年调回微软总部。


“盖茨是个完美的人”
  2000 年6 月底的一天,美国华盛顿州雷德蒙市,微软公司总部二楼的董事长办公室,张亚勤首次独立向老板盖茨汇报研究院一年来的成绩:50 多人的研发团队贡献了80 余篇论文、40 项美国专利、60 项新技术……这些数字让比尔·盖茨惊呆了,原定1 个小时的汇报被延迟了40 分钟。最后,这位微软创始人给出了少有的超高评价:“你们做了令人难以置信和惊异的工作。”
  从那之后,每隔两三个月,张亚勤就要率领中国同仁们向他汇报一次工作。每一次,他在数字影像和视频技术、通信和多媒体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都令盖茨叹服。
  2003 年11 月, 微软CEO 史蒂夫·鲍尔默造访中国。这一次,他的行程中重要的一项是会见温家宝总理。作为微软在中国的大将,张亚勤一路陪同鲍尔默。在前往会见温总理的路上,鲍尔默和张亚勤聊起了他的新想法——进入移动领域,并表示比尔·盖茨和他都觉得,张亚勤是领导这个团队的最佳人选。最后,鲍尔默问他:“你有兴趣吗?”
  此时的张亚勤,已经努力把微软中国研究院升级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工程院也已在筹备中。“我当时很矛盾,研究院发展势头正猛,而我也刚把家搬回国内。”他倾向于在国内再呆几年,但内心又想去尝试一下这个新的领域。早在3 年前,张亚勤就在微软中国研究院设立了一个新的研究小组,研究无线网络,并尝试做这方面的产品转化工作。
  两个星期后,张亚勤回到雷德蒙市,与盖茨会面。会谈中,盖茨再次表达了他的想法:“手机会成为移动技术很重要的平台,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很多人第一次接触计算终端,不是个人电脑而是手机,所以,我需要你来做这件事情。”2004 年1 月,张亚勤答应了盖茨的邀请,调回总部出任微软全球副总裁,负责微软移动通信及嵌入式系统在全球的开发业务。按照微软的“导师制文化”,“回到总部,我就需要一个mentor(导师),我找到盖茨,说希望他能做我的导师。他答应了。”
  “那段时间,除了日常工作,我们每个月都会有单独的会面。”谈到导师盖茨,张亚勤很兴奋:“他是个很完美的人,好奇心很强、特别聪明,同时又很单纯、很善良。”
  财经作家凌志军如此描绘在微软的张亚勤:他的外表浑圆忠厚,憨态可掬,开口时轻声慢语,举大体不论细节,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总是能够一语中的。唐骏说“张亚勤是微软的软实力”,张亚勤却说,这是他从导师盖茨身上学到的:“比尔看问题很深刻,他总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和他聊完天,你会感觉整个人很清澈,思路很清晰。”


“我不做CEO,我的兴趣仍然是研发”

  2005 年7 月4 日, 美国国庆日。这一天,张亚勤受邀去休假归来的李开复家中小叙。闲聊中,李开复告诉张亚勤,第二天他将去微软辞张亚勤(右)和他的导师比尔·盖茨职,加盟Google。
  那时,张亚勤主管的移动嵌入式业务已经初有成效。通过与摩托罗拉、HTC等手机生产厂商的合作,微软的手机操作系统杀入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市场份额也从最初的不足1% 扩大到20% 多。那时,张亚勤习惯见到别人就问: “你用什么手机?”一次碰到巴菲特,张亚勤照样好奇地问:“你用的是什么手机?”结果,巴菲特从西装口袋里掏出一个老式的手机,上面连日程表都没有。张亚勤禁不住追问:“你的日程安排在哪里?”“他从口袋拿出一个小小的老式日程本,上面稀稀拉拉地记着会议/ 活动。原来想象他管理那么大的基金,旗下众多公司,日程一定满满的。看来成功并不一定很忙。”
  张亚勤没有想到,好友李开复的离职会影响到他正全力以赴开拓的新事业。在李开复递交辞职信不久,老板比尔·盖茨、史蒂夫·鲍尔默都找他谈话。“他们都希望我回来,当时比尔希望我同时兼做两件事:领导中国的研发和总部的移动业务,但在和比尔、史蒂夫深谈之后,我还是决定回来。”
  那是个特殊的时间段,李开复离开微软,到谷歌寻找另一个春天。“当时我觉得,(回中国)这件事不能找别人,只能我来做;而另外一件事——移动嵌入式业务,我可以找别人做。尤其当时在中国,要和开复一起竞争(大笑),还是需要(我非常尽力的)。虽然是健康的竞争,但还是有这种因素在。”
  而在张亚勤调回总部的两年,微软中国的研发汇报系统也出了些问题。李开复在自传《世界因你不同》中如此写道:“在张亚勤调回总部后,微软的研发汇报系统完全紊乱了,所有在中国的研发部门都要分别汇报给总部的18 个部门。”
  回国前,张亚勤没有忘记先向总部要资源:“当时,我就定下战略目标:要在中国建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并要在中国投资盖楼,所以回来前,我和比尔、史蒂夫、公司CFO、董事会都做了很充分的沟通。”
  “一开始,我们的战略需要得到公司高层、董事会的长期承诺,包括比尔、史蒂夫,这一点相当重要。第二,我们还是要找一些champains(冠军),在微软这么多的产品部门,总有一些是对中国不了解的,还有一些是反感中国的,但总有一些很支持中国,所以要先把这些(支持中国)的人找到,找到之后,和他们先拿到项目。比如工程院刚开始成立时,第一个项目是李开复给的,是做语音识别方面的;另外一个项目是张亚勤给的,是做移动的。另外,要和公司的CFO 搞好关系,我们要在北京、上海建园区,就需要CFO 支持。”
  2006 年1月,张亚勤回国,他开始忙于将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工程院这些机构以及一些产品研发部门整合成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张亚勤出任集团主席,这也是微软除美国之外最大的研发基地。
  不久,张亚勤还把公司的CFO 请到了中国,“我把他带到上海、北京,看地块,告诉他未来我们将在这里建造微软中国的研发基地。看完后他表态说支持我。”
  2008 年5 月,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总部在北京中关村破土动工,仅园区建设投资就超过20 亿元人民币。这也是微软第一次在中国置地盖楼。
  一个月后,在美国西雅图,作为唯一的华人,张亚勤参加了比尔·盖茨的告别晚会。“我代表微软中国的全体同仁和自己向比尔送了两件礼物:一本《比尔在中国》的影集,记录了从1991 年起比尔十多次中国之行的精彩瞬间。我自己则送给比尔中国古代乐器埙篪各一件,取意诗经“伯氏吹埙, 仲氏吹篪”,埙篪相和,如兄弟之睦,如君子之交。”
  今年1 月,鲍尔默在美国宣布,总部设在北京的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更名为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包括日本、澳州在内的地区研发机构都向北京汇报(印度除外)。鲍尔默还表示:未来三年,将在中国投入10 亿美元的研发资金,主要用于人力资源和硬件配套设施。两个月后,微软中国上海科技园区一期工程竣工并正式启用,该园区总投资近7 亿人民币,全部建设完毕可容纳7000 多人。
  陈永正离开后,张亚勤曾担任过一年多时间的代理CEO,其间有数次直接接手的机会,但他都拒绝了。如今,身兼数职的张亚勤仍表示,研发还是他的兴趣所在,“现在中国研发集团占微软全球的研发比例大概是10%,我希望通过我和团队的共同努力,把这一比例进一步扩大。”

参考资料

IT世界网:http://www.it.com.cn/
中国IT实验室:http://www.chinaitlab.com/
IT商网:http://www.it365.com/
和讯IT:http://it.hexun.com/

相关词条

道格?恩格尔巴特     马云    乔治?斯蒂比兹    特德?霍夫     王树彤     王志东     吴士宏

相关链接

1.  http://tech.sina.com.cn/other/2004-12-29/2052489448.shtml
2.  http://tech.sina.com.cn/roll/2008-06-18/2336699035.shtml
http://www.bundpic.com/link.php?linkid=11421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张亚勤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