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3619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1-06-05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微博著作权
微博著作权
微博直播庭审
微博直播庭审
微博上市
微博上市
微博衰落
微博衰落
网络大V
网络大V
全球微博3D地图
全球微博3D地图
微信商业化亮剑
微信商业化亮剑
微博编辑苦与乐
微博编辑苦与乐
梵蒂冈教皇微博
梵蒂冈教皇微博
国家元首与Twitter
国家元首与Twitter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社会学家眼中的Twitter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社会学家眼中的Twitter编辑本段回目录

 导语:科技博客GigaOM周六刊文称,新用户往往无法弄清,Twitter究竟是一款与朋友聊天的会话工具,还是一款类似网络论坛的写作工具。Twitter在这一方面很难被明确定义,因为Twitter同时具备这两方面的特点。

  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社会学家泽内普·图费克奇(Zeynep Tufekci)是首先对Twitter这种特性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她近期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社交媒体工具推动了早期的“口头文化”的回归。图费克奇认为,Twitter等服务帮助人们实时地与他人进行会话,或做出回应。这类似于谈话,而不是信息发布。这与欧美的基于印刷的文化也有着很大不同。

  图费克奇指出,东欧或非洲裔美国人通常对口头文化更加熟悉,因此他们会更习惯于社交媒体的各种特性,例如无法阻止他人发布信息,以及信息不停变化等。在与他人进行交谈时,我们很习惯这种方式,但当我们通过计算机输入文字时,通常会认为这是一种类似于印刷的信息发布。

  图费克奇并不是唯一一名将在线行为与口头文化联系在一起的学者。例如,一名名为沃尔特·翁(Walter Ong)的学曾针对媒体提出“第二口头(secondary orality)”的概念。而一名名为南希·巴伊姆(Nancy Baym)的社会学专家也表示,在这一方面已经有一些研究。此外,人类学家也开始研究人们如何使用Facebook,并使用与口头文化和群体相关的理论来理解人们使用Facebook的方式。

  从行为学角度来看,Twitter不同寻常的一点在于,该服务是“不对称”的。用户可以在不认识某人的情况下关注他。而Facebook是一个完全不同的网络,因为在加为好友之前,你需要得到对方的批准。这使得Twitter略显混乱,因为用户可以与任何人交谈,并且更加类似在酒吧或其他公共场合与一群人进行交谈。

  Twitter另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在Twitter上没有任何规则。一些会话往往会以“@”和回复的方式突然出现。这也带来了一些混乱。如果用户以“@”符号和他人用户名为开头发起会话,那么只有同时关注两人的其他用户才能看到这一会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些用户在消息开头加入其他字符,使所有其他用户都能看到消息。然而不幸的是,这打破了许多Twitter客户端的会话模式,导致用户无法在一个对话流中点击查看此前的消息。

  这是印刷文化和口头文化冲突的一个典型例子。此外,在博客中援引他人的Twitter消息或许会引起不满,他们或许会认为这只是一次对话,因此不应当出现在印刷内容之中。不过,如果你发表的言论被数千人查看,而这些人大多并不相识,那么情况将发生明显变化。

  这种混乱还延伸至其他领域。一些人会抱怨,他所关注的用户进行了太多的转发,这导致消息流中出现太多的“噪音”。如果将Twitter视作一种对话工具,那么消息转发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并不希望身边的人不断复述他人已经说过的内容。不过,如果将Twitter视作一种信息网络,那么转发有趣的消息将是一种自然的行为。

  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转发Twitter消息是否意味着他支持其中的观点。回答这一问题需要视具体情况。一些人进行转发只是因为对此感兴趣,另一些人则是对此表示赞同。一些人还喜欢在转发消息时加入自己的看法。近期,“MT”一词越来越多的出现,这是“修改后Twitter消息(modified tweet)”的缩写,表明用户对原始消息进行了修改。不同用户对于这种行为的看法不一。

  总而言之,Twitter并不是单纯的会话或写作工具,而是两者的混合体。使用Twitter时,用户通过计算机键盘进行会话,这一会话是面向数千人的,而其中一些人并不相识。在这一过程中,用户自己制定规则。(邱越)

Twitter和社会学编辑本段回目录

还是要说说twitter,这两日忽然起来的一个古怪念头。

在Blog世界,有BSP提供的Blog和自己独立架设的Blog两种。前者又分为门户类、IM类、独立BSP类和空间类,后者则使用不同的开源程序,例如WP、MT,不一而足。有一点虽然没有实证数据支持,但逻辑上应该是成立的:大多数使用独立Blog的,都是对新媒体或网络媒体比较热衷的人。我不知道全世界有多少独立Blog,但我以为,不会是一个很小的数字。

架设独立blog的动机何在,我很久以前曾经写过一篇东西,文中提到了四个初始动机。这四个初始动机合起来就是一句话:装扮自己。我在另外三篇霍夫曼剧场理论的blog解读中也提到了“装扮”的问题(上、中、下)。大致上讲,blog就是一个装扮自己的东西,以自己为核心的印象整饰。

近来相当火爆的twitter,有称之为微博(micro-blog)的,也有称之为迷你博客(mini-blog)的,但好像至今没有什么人开发一个架设独立微博的程序,或者说,即使有人做过这件事,也没有被大范围的应用。我虽然比较宅了一些,但这种东西,应该不会没有看到的。(UPDATE:有网友在底下告诉我,有这方面的程序。一个是Laconi.ca,我倒以为这个更像是康盛做的那些程序平台,并不能算是独立架设程序。可以供一些网站拿来使用。另外一个是pagecookery.com,我跑去一看原来是个开发者社区,倒是这里面提到的http://tripbeta.com,那就是标准的独立微博了,不晓得和twitter啦hellotxt啦通不通,通的话,我倒是很有兴趣也搞一个,蛮有意思的。)

为什么很多网络新锐人士会应用独立blog,而独立微博,却无人问津呢?

我的答案是:微博不是一个装扮自己的东西。或者说,blog的重心在blogger自身,而微博的重心,却不在微博作者自己身上。

我以keso为例(呵呵,不好意思,我其实是想以自己为例的),我的确不太发现keso会在别人的blog下留言,虽然有很多教程告诉你如何成为一个名博的方法之一就是多多去人家blog上留言。我更发现这是很多成名blogger的共同特征:除非ta实在有话要说,一般情况下,你只能发现ta在自己的地盘(blog)上指点江山。但我同时又注意到,keso并不是一个不爱和别人说话的人,在5GSNS里,在他的keso’s view里,在他的twitter里,他还是相当活泛的一个人,这一点,许多名博,同样具有这个特征。

独立blog程序最大化地满足了“装扮自己”(这个装扮包括了自己去长篇大论地写一篇自己认为不错的东西),虽然配备有trackback或者pingback的机能,但重点不在互动之上。方兴东说blog是大教堂向大集市的转变,在微博没有出现之前,我以为然。但微博出现之后,我赫然发现,blog,只是大教堂变成了若干个小教堂罢了。而真正的集市,应该是以twitter为代表的微博:嘈杂但又互相依存。

所以,严格说来,blog的社会化程度比微博来得低。一个重心在社会化上的东西,做独立架站程序,应该是没什么前途的罢。技术问题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有需求,总会有人想出各种ideas来解决。但关系问题,却不是技术能够解决的。

不可否认的是,blog有很明显的信息孤岛特征,独立blog更甚。好在blog一般都文字比较多,借助搜索引擎,还能招来一点访问。但一旦微博也独立了,那可真就成信息孤岛了。一个人在那里成天叽歪磨叽而无人呼应,想必也无趣得紧。

把twitter称之为社会化媒体我觉得是不太恰当的,因为“媒体”这两个字和“关系”距离很远——媒体属于新闻传播的范畴,而无论是新闻学还是传播学,理论涉猎是不太讲关系的,除了“人际传播”是个例外(不过人际传播和媒体既离得远又不为人重视,更多的只是一些在术层面上的阐述,比如面试经之类)——似乎换为“社会化平台”更贴切一些。

twitter以及sns的兴旺证实了我早些时候的一个观点: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媒体,更是一个社会。运营互联网的人,大部分学业出身于技术类或新闻传播类,但甚少真正学习过社会学。新闻传播的理论已经无法解释互联网的社会化倾向,建立于大众传播基础上的广告营销法则,更与社会化格格不入。因为从谱系上讲,前者属于宏观社会学的一部分,后者则是微观社会学。

可惜的是,社会学,被大多数人认为是:没用的学科。

BTW,推荐一本书:《人际传播-社会交换论》,鉴于已经很难买到,且年代久远,所以给个电子版下载好了:这里。(udpate:唉,难得推荐一次大米盘,居然今儿那么不争气,挂了?深更半夜的,好像又好了)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tech.sina.com.cn/i/2011-06-05/10255613251.shtml
http://weiwuhui.com/2407.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社会学家眼中的Twitter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