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6966 次
  • 编辑次数: 3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1-10-06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大卫·维因兰德
大卫·维因兰德
塞尔日·阿罗什
塞尔日·阿罗什
亚当·里斯
亚当·里斯
布莱恩·施密特
布莱恩·施密特
索尔·珀尔马特
索尔·珀尔马特
威拉德·博伊尔
威拉德·博伊尔
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
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
安德烈·盖姆
安德烈·盖姆
高锟
高锟
乔治·E·史密斯
乔治·E·史密斯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亚当·里斯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亚当-黎斯

   亚当-黎斯出生于1969年,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物理学与天文学系教授,也是太空望远镜科学协会成员之一,其重要研究是使用超新星作为“宇宙探测器”。

亚当·盖伊·里斯(1969年12月生于华盛顿)是任职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的一位天体物理学家,以用超新星作宇宙探测而知名。他是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

里斯1992年自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在那儿他是Phi Delta Theta联谊会成员。1996年他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里斯的博士论文由Robert Kirshner指导,得出的成果是二十多个新的Ia型超新星的测量以及一种用纠正干预尘埃和内在的不均匀性让Ia型超新星成为精确的距离指标的方法。

亚当-黎斯 

里斯曾是伯克利加州大学的米勒研究员,后于1999年调至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2005年起他任职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1998年里斯为高红移超新星搜寻队领导了一项研究,该小队最早发现了宇宙膨胀速度增加的证据。1998年《科学杂志》将该发现称为“年度突破”。

目录

[显示全部]

3名美国科学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编辑本段回目录

  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美国的科学家索尔珀尔玛特(Saul Perlmutter)和 亚当利斯(Adam Riess)以及美国—澳大利亚籍科学家布莱恩思密特(Brian Schmidt)获得2011诺贝尔物理学奖,贡献在于对超新星的观测发现宇宙日益加速膨胀。

  获奖理由为,他们观察超新星发现宇宙加速膨胀,这三位科学家通过观察遥远超新星,发现了宇宙加速膨胀。 一半奖金归属索尔-普尔玛特(Saul Perlmutter) ,另外一半奖金由布莱恩-斯密特(Brian P. Schmidt) 和 亚当-赖斯(Adam G. Riess)平分。

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Adam Guy Riess (born December 1969, Washington, D.C.) is an astrophysicist a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and the Space Telescope Science Institute and is widely known for his research in using supernovae as Cosmological Probes. Riess shared both the 2006 Shaw Prize in Astronomy and the 2011 Nobel Prize in Physics with Saul Perlmutter and Brian P. Schmidt for providing evidence that the expansion of the universe is accelerating.

EducationRiess graduated from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1992 where he was a member of the Phi Delta Theta fraternity. He received his PhD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in 1996. Riess' PhD thesis was supervised by Robert Kirshner and resulted in measurements of over twenty new type Ia supernovae and a method to make Type Ia supernovae into accurate distance indicators by correcting for intervening dust and intrinsic inhomogeneities.

WorkRiess was a Miller Fellow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before moving on to the Space Telescope Science Institute in 1999. He took up his current position at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in 2005.

Riess led the study in 1998 for the High-z Supernova Search Team which first reported evidence that the Universe's expansion rate is now accelerating. This result was also found by the Supernova Cosmology Project. The discovery of the accelerating universe was named 'Breakthrough of the Year' by Science Magazine in 1998.

Riess leads the Higher-Z SN Search program which uses the Hubble Space Telescope to discover the most distant supernovae yet uncovered by human kind. His team has traced the Universe's expansion back more than 10 billion light years. The key finding has been the detection of an early phase of decelerating expansion causing the most distant supernovae to look relatively brighter and thus disfavoring significant astrophysical dimming of supernovae. This result thus confirms the dark energy-dark matter model as perceived from supernovae.

亚当-黎斯出生于1969年,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物理学与天文学系教授,也是太空望远镜科学协会成员之一。   

亚当-黎斯出生于1969年,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物理学与天文学系教授,也是太空望远镜科学协会成员之一。

Awards 

Saul Perlmutter, Riess, and Brian P. Schmidt being awarded the 2006 Shaw Prize in Astronomy. The trio would later be awarded the 2011 Nobel Prize in Physics.Riess received the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the Pacific's Trumpler Award in 1999 and Harvard University's Bok Prize in 2001. He won the 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s Helen B. Warner Prize in 2003 and the Raymond and Beverly Sackler Prize in 2004 for the discovery of cosmic acceleration.

In 2006, he shared the $1 million Shaw Prize in Astronomy with Saul Perlmutter and Brian P. Schmidt for contributions to the discovery of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universe.

Schmidt and all the members of the High-Z Team (as defined by the co-authors of Riess et al. 1998) shared the 2007 Gruber Cosmology Prize, a $500,000 award, with the Supernova Cosmology Project (the set defined by the co-authors of Perlmutter et al. 1999) for their discovery of the accelerating expansion of the universe. Riess was the winner of MacArthur "Genius" Grant in 2008. Also in 2009, he was elected to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Along with Perlmutter and Schmidt, he was awarded the 2011 Nobel Prize in Physics for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discovery of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universe.

诺贝尔物理奖花落超新星研究:宇宙加速扩张编辑本段回目录

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体物理学家萨尔•波尔马特、美国/澳大利亚布莱恩•施密特以及美国科学家亚当•里斯。   
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体物理学家萨尔•波尔马特、美国/澳大利亚布莱恩•施密特以及美国科学家亚当•里斯。

From left, Adam Riess, Saul Perlmutter and Brian Schmidt shared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awarded Tuesday. 

  中新网10月4日电 据外媒4日报道,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体物理学家萨尔·波尔马特、美国/澳大利亚布莱恩·施密特以及美国科学家亚当·里斯获得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旨在表彰他们对超新星研究和对宇宙加速扩张研究的贡献。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三人将均分诺贝尔奖金1000万克朗(约146万美元)。瑞典皇家科学院称他们的研究“帮助我们解开了宇宙扩张的面纱”。委员会说:“他们研究了数十个超新星,并发现宇宙正加速扩张。”据悉,这项研究在1998年公布,当时波尔马特、施密特和里斯分别领导的团队得出了惊人一致的结论。“这一结论表明了如果宇宙扩张加速,最后整个宇宙将变为冰。”委员会说。

  其中,获奖者波尔马特今年52岁,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主要研究宇宙超新星项目。44岁的布莱恩•施密特就职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42岁的亚当•里斯在美国巴蒂摩尔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及空间望远镜研究所研究天文物理。

加速的宇宙编辑本段回目录

   通过对高红移超新星的观测,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上述这种宇宙加速膨胀的效果。这些超新星爆发的光芒比预期的要暗,说明其距离也更加遥远,因此意味着宇宙在早些时候的膨胀速度要慢一些。这一结果说明宇宙是在不断加速的。
    近期发表的其他一些对超新星的观测,为宇宙膨胀历史绘制了一幅更精细的图像。宇宙并不是在持续加速的。事实上,由于星系只能在周围充满物质的情况下才能成形,因此星系能够存在这一事实就足以说明,即使暗能量真的在今天的宇宙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在以前某个时候,物质一定是宇宙的主要组分。一旦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更远的超新星,去探索更早期的宇宙,就应该能发现宇宙减速膨胀的证据,从而证明物质主导时期的存在。
    通过深入地观察和分析,天文学家们最终确定了宇宙由减速变为加速的转折点。2006年11月,亚当·里斯(Adam Riess)作为高红移超新星计划的最初领导者之一,和他的合作者一起公布了他们对70亿光年以外23颗超新星的观测结果。这些数据显示,在宇宙演化的早些时候,的确存在一个由物质占主要组分的时期。在最初的大爆炸之后,由于物质之间的万有引力和辐射能量的阻滞作用,宇宙的膨胀速度逐渐变慢。直到大约50亿年之前的某个时候,暗能量才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使宇宙开始加速膨胀。
    2006年发表的这些新结果,也同时否定了另一种试图解释超新星比预想昏暗的理论。事实上,单纯的观测远方超新星的视觉亮度,并不能排除宇宙间的某种灰尘挡住星光的可能性。灰尘确实会使光源看起来昏暗一些,但一般来讲,灰尘对光线的吸收和释放会改变光源的颜色。而由于远方超新星的颜色和附近的超新星基本一致,我们只能假设存在某种未被发现的“灰色”灰尘,这些灰尘将无差别地削弱所有颜色的光。即使这些灰尘真的存在,由于从远方而来的光要经过更长的距离,这段空间中会弥散着更多的灰尘,因此最遥远的超新星应该会显得越发昏暗。事实上,实验所看到的离我们最遥远的超新星,其变暗的程度反而比近一点的超新星少一些。这一结果和宇宙先减速后加速的图像恰好一致。

[2011诺贝尔物理奖]超新星与暗能量的发现编辑本段回目录

作者:陈学雷(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从事宇宙学研究)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了三位在发现宇宙加速膨胀的研究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Perlmutter, Schmidt和Riess. 应该说,由于这项工作无可争辩的巨大重要性,几年来他们一直是获奖的热门人选。但是,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量是什么仍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而相关的许多理论和观测还处在研究的前沿,存在许多疑问和争论,诺贝尔奖评委会素有稳重、保守的传统,所以我原以为他们还要再过若干年才会获奖。因此,作为一名宇宙学研究者,我为他们今年获得这项殊荣感到非常高兴。

Perlmutter, Schmidt 和 Riess 是因为对超新星的研究而获奖的。超新星的概念是1934年由茨维基和巴德提出的。他们猜测当一些恒星寿命结束时将会塌缩,然后发生爆炸,其亮度可达到十亿甚至百亿个太阳的亮度,巴德和茨维基也观测到了一些超新星。后来发现,其实有两种不同的超新星, 一种是茨维基最早提出的核塌缩超新星,另一种其爆炸机理不同,现在一般认为是白矮星(质量比较低的恒星比如太阳在燃尽核燃料后就会变成白矮星)从其伴星中吸积物质,到一定程度后发生核爆炸。有趣的是,茨维基和巴德最早观测到的超新星都是后面这种他们所未曾想到过的类型,被称为Ia型超新星。

[图1:超新星遗迹Cas A.]

由于超新星很亮,可以在宇宙中很远的地方看到,因此可用来研究宇宙学。特别是,白矮星有一个质量上限,称为钱德拉塞卡质量,大约是1.4个太阳质量,白矮星发生超新星爆炸时大多都比较接近这个质量。既然这时白矮星的质量都差不多,就有理由认为,其爆炸时的亮度可能也差不多。这样,Ia型超新星就有可能作为“标准烛光”来使用:假定所有超新星的“绝对亮度”也就是本身的亮度相等,那么根据观测到的一颗Ia超新星的视亮度,就可以推测它到我们的距离。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观测到这些超新星的光谱,从中测出超新星的“红移”。比如,一条原来在615纳米的谱线,经过红移后变为1230纳米,那么我们就说这个超新星的红移z=1,因为观测到的谱线长度是原来的(1+z)倍。如果我们把测到的超新星的红移和距离一一对应起来,我们就可以画出所谓哈勃图,不同的宇宙学模型的哈勃图是不一样的,因此用这种办法,可以测出宇宙到底是什么样的。

[图2:这是Perlmutter 等人1998年发表的超新星哈勃图,横坐标是红移,上面一图的纵坐标是星等(越暗星等越大),几条曲线是不同宇宙学理论的预言。下面图则是与理论的偏离。]

尽管上面叙述的这种办法原则上讲很简单,但实际做起来并不容易。首先是要发现超新星。尽管我们上面说超新星非常亮,但放在浩瀚的宇宙之中,也只是微弱的一点。下面的图演示了一个超新星的发现图像:你可以看到,它非常微弱而不起眼,经过两次放大之后也并不容易在图像上看出来。发现它的办法是,把两个同一天区但在不同时刻拍摄的照片叠放在一起,用后一张减去前一张,从二者之差发现可能变亮的候选目标。这样找到的候选者还不都是超新星,还有一些别的东西,比如星系中心的活动星系核有时会变亮,太阳系中的小行星有时会正好飞到这里,等等。在进一步观测排除这些其它东西后,才能找到超新星。这进一步的观测包括用多次不同时刻的观测得到超新星亮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光变曲线),以及拍摄超新星的光谱以测定红移。光谱观测比照相观测更难,往往需要更大的望远镜,而且需要在超新星最终变暗以前进行。

[图3:SCP组演示如何通过比较法找超新星的图]

1980年代中期,一些丹麦的天文学家开始试图寻找这些宇宙中的遥远超新星,经过长达2年的搜索,他们才找到了第1颗超新星,后来他们又发现了一颗,但终因发现的过少而放弃了。由于很难发现超新星,再加上对超新星是否真是“标准烛光”持怀疑态度,许多天文学家当时对这类研究抱悲观态度。

也是在这一时期,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LBL)的一组物理学家开始对搜寻超新星产生了兴趣。这一小组的传奇的创始人Luis Alvarez兴趣广泛。他本人因为高能物理实验(气泡室)方面的工作获得诺贝尔奖,但他更为公众所知是因为提出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理论。这一小组中的Carl Pennypacker 和Rich Muller开始进行超新星研究,发展了一套在图像中自动搜索超新星候选者的软件。他们利用澳大利亚的3.9米望远镜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搜寻,但是一开始他们失败了,并未找到任何超新星。后来,Pennypacker 转而从事科普,而Rich Muller 本人受Alvarez关于恐龙灭绝研究的影响,转向研究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问题——其实他关于超新星搜寻的工作也是与寻找“复仇之星”(Nemesis)相结合的。古生物学家发现历史上的生物大规模灭绝存在周期性,Muller 认为可能是由于太阳有一颗红矮星或褐矮星伴星即复仇之星,当它沿周期轨道接近太阳时,其对小行星轨道的扰动就容易导致小行星撞击地球。 Muller 的弟子Perlmutter的研究一开始就是寻找这颗复仇之星。后来,Perlmutter接掌了超新星项目。有趣的是,尽管Rich Muller本人在宇宙学领域工作的时间不长就离开了,但他有两个弟子后来因为宇宙学研究得到了诺贝尔奖:研究CMB的George Smoot 2006年获奖,Perlmutter今年获奖。

Perlmutter 接掌这项工作正是在项目最困难的时期:他们未取得任何成果,连一颗超新星都没能发现,而与澳大利亚人的合作也到期结束了。这一项目是否还能进行下去?伯克利以及美国的资助机构在认真的评估后决定继续予以资助。Perlmutter工作专注,被认为是可以挽救这一项目的人选。他们还是得到了经费,造了一台CCD相机安放在西班牙加纳利群岛的一台望远镜上,作为交换他们可以使用这一望远镜进行超新星搜索。Perlmutter也很努力,为了对发现的候选超新星进行后续观测,Perlmutter 会给全世界各处天文台的望远镜打电话,恳求正在使用望远镜的人帮助他进行观测。

早期超新星研究的一大困难在于如何保证找到超新星并拍摄到其光谱。这里除了技术上的困难外,还有获得望远镜观测时间的困难。现代的天文望远镜都是由许多天文学家共用的。一位或一组天文学家要用望远镜,需要写一份建议书,说明自己的科学目标和观测方法,经过同行评议后,由望远镜时间分配委员会根据评议结果决定分配多少时间。这样,大型望远镜的观测时间表一般早就提前一年或半年定下来了。而在发现超新星之前,人们很难预先申请到这些观测时间,发现超新星后往往只好临时借用别人的观测时间进行后续观测,这很难保证获得大量数据。Perlmutter 发展了一套“批处理”的方法:他们每隔一个月,用观测条件最好的无月夜拍摄大片的星空,并立即与以往的观测进行比较,找出可能的超新星候选者,这样第2天他们就可以获得一批超新星候选者样本,然后再用Keck 10米望远镜等大望远镜进行后续光谱观测。恰好超新星的光变周期是几个月,因此这一方法非常有效。由于一次可以得到多个超新星候选者,也就可以申请到大望远镜的观测时间。用这种办法,Perlmutter领导的研究小组(称为超新星宇宙学计划Supernova Cosmology Project, SCP)开始发现大量的超新星。

伯克利的SCP小组由物理学家组成,他们一开始对于超新星天文学中的许多困难并不完全了解,“无知者无畏”可能是他们在大多数天文学家对超新星观测感到悲观时勇于进行这项研究的部分原因。然而,随着他们逐渐接近成功,天文学家们也开始看到希望并准备参加竞争。哈佛大学的Bob Kirshner (Adam Riess的导师)等人也想进行超新星观测,但问题是,SCP小组曾花费几年时间才研制出自动化超新星搜寻软件,别人能否在短期内研制出这样的软件呢?如果没有,要进行竞争是困难的。Brian Schmidt 只用了一个月就开发出了这样一套软件,他没有象SCP小组那样完全新写一套软件,而是通过组合一些现成的天文软件而实现了这一目标。这样,由Kirshner, Schmidt, Riess, Suntzeff, Filippenko 等人组成的High-z 小组以出人意料的高速加入了竞争的行列。

现在找超新星的问题解决了,但Ia型超新星是否真是标准烛光呢?遗憾的是,并非完全如此。渐渐地人们发现Ia型彼此并非完全相同,有的超新星光度的变化速度更快一些,有些则更慢一些。不过,Mark Philips 通过研究发现,那些绝对亮度更大的超新星,其变化速度也往往更慢。因此利用光变曲线可以修正超新星绝对亮度的变化。

此外,对于实际观测的超新星,还需要考虑好几个其它问题。星际空间存在着尘埃,这些尘埃会吸收光子,使超新星变暗。好在这一效应还是可以修正补偿的。尘埃吸收除了使目标变暗外,还会更多吸收蓝光而导致目标变红,因此根据其变红的程度进行修正。问题是,每颗超新星其本身的颜色其实也并不完全相同。最后,即使本身光谱完全相同的超新星,当它位于不同红移时,用给定波长的滤光片组进行观测时,得到的颜色也是不一样的,还需要对这一效应进行改正。好在这几个效应虽然复杂,但有规律可循。哈佛大学的研究生Adam Riess 发展了一套数学方法,他发现,利用多个滤光片拍摄的光变曲线数据,经过改正后,Ia型超新星还是可以作为近似的标准烛光的,因此用Ia型超新星进行宇宙学研究是有希望的。实际上,即使到了今天,人们也还是不完全理解为什么Ia型超新星经过修正后可以作为这么好的标准烛光。人们很容易想到各种因素,使得Ia型超新星偏离标准烛光,这也是一开始很多天文学家对超新星宇宙学感到悲观的原因。然而数据显示Ia型超新星经过修正后确实还是不错的标准烛光,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个惊喜。当然,研究者们仍在探究这其中的原因。

SCP和High-z这两个小组的竞争非常激烈。到了1997年下半年,他们开始发现,高红移的超新星比他们原来预期的要暗。根据哈勃图,这表明宇宙的膨胀在加速而不是减速。这是否是由于观测或数据处理上的错误造成的呢?或者,尘埃吸收等因素考虑得不够周全?经过反复检查,1998年1月,两个小组几乎同时公布了自己的观测结果,SCP组有42颗超新星数据,High-z 组只有16颗超新星数据,但每颗的误差要小一些。总之,他们一致的结论是宇宙的膨胀在加速。这一结果轰动了世界。

按照广义相对论理论,如果宇宙由一般的“物质”(包括所谓“暗物质”)组成,其膨胀会逐渐减速,这是万有引力的作用。那么如何解释观测到的宇宙膨胀加速呢?目前主流的解释是引入“暗能量”的概念。暗能量(dark energy)一词是美国宇宙学家Mike Turner 引入的。它实际上也是物质的一种形式,但具有很奇特的性质。比如,它的有效“压强”小于0,这些压强项使时空的弯曲与一般物质造成的时空弯曲相反,因此可以理解成是与万有引力相对的“斥力”,可以导致宇宙加速膨胀。根据现在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超新星等实验数据的拟合表明,宇宙中大约百分之七十五左右是暗能量,此外还有百分之二十一左右是不发光的暗物质,而我们熟悉的普通物质仅占百分之四多一点。

[图4:宇宙的组分]

也有人认为不需要引入新的物质形式“暗能量”,而是万有引力的规律与我们一般所假定的广义相对论理论有所不同造成。不过,这种修改引力理论往往比暗能量理论更为复杂。广义地说,这也可以算暗能量模型。

还有少数学者怀疑超新星的观测或数据分析有错误,宇宙并未加速膨胀。但是,13年来人们又观测了许多超新星,目前总数有几百颗,对其分析也更加深入,虽然还存在很多疑点(比如Ia型超新星爆炸的机理到底是什么?),但数据本身经过许多不同的天文学家用不同方法的分析,迄今并未发现大问题。其次,有人曾提出Ia型超新星的光在传播中会由于与一种被称为“轴子”的假想粒子的相互作用而变暗,导致其被误认为是宇宙加速膨胀。但是,这种假设与观测的拟合并不好。特别是,有的高红移超新星测量结果表明,宇宙的膨胀并非一直加速,而是先减速再加速,这用上述假说不容易解释,而却正是暗能量理论的预言。

暗能量的存在也有一些其它方面的证据。例如,早在SCP和High-z 小组公布他们的超新星观测之前,有一些科学家(例如Turner & Krauss, Ostriker & Steinhardt等)根据宇宙年龄、物质密度和功率谱等因素考虑,就认为宇宙可能含有暗能量。此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重子声波振荡等其它观测也支持宇宙中存在暗能量的理论。目前,也有少部分观测,例如强引力透镜的数量,与根据暗能量理论做出的预言符合得不好,但这些观测目前其可靠性本身是比较低的,因此暗能量是为大多数人所接收的模型。

宇宙的加速膨胀是一个惊人的重大发现,因此其发现者获得诺贝尔奖也是意料之中的。但是,暗能量的本质仍是一个还未解决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很可能是未来基础物理学发展的突破口。国外有许多计划中的实验项目,而我国目前除了提出多种暗能量的理论模型外,一些天文学家也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一些未来的暗能量实验观测计划。例如,在南极冰穹A(那里的观测条件好)建造大型光学望远镜,在我国天宫空间站上装设光学望远镜,在南美建造大型的光谱巡天望远镜等,以及参与一些国外重大实验项目的合作。笔者本人目前也正在推动开展“天籁计划”研究,这是一项在国内地面进行的实验,研制专用射电望远镜阵列进行巡天观测,利用宇宙大尺度结构中的重子声波振荡特征精密研究暗能量的性质。希望未来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中也能做出重大的发现。

从今年获诺贝尔物理奖的研究工作中,我们能受到什么启发呢?我觉得,Schmidt 和 Riess 等人能够凭借自己的研究积累,抓住战机,在激烈的竞争中一举冲入研究的最前沿,其能力和敏锐令人钦佩。但更值得思索和借鉴的是Perlmutter等人的顽强坚持。作为研究者,要有信心和勇气在困难时坚持下去,正是这种信心和勇气,使Perlmutter等人在人们大多对超新星宇宙学感到悲观时能够坚持下去。而美国的资助机构能够宽容失败,看出这一项目的科学价值和团队人员的能力,保持对这一项目的资助,也是非常有眼光的。有重大创新的科研常常有很大的风险,很难保证完全实现计划的成果。这时应该怎么办?我国现在口头上也常常说支持探索、宽容失败,但实际上有风险的研究计划很难得到支持,更不用提对失败的理解和宽容了。这恐怕是我们所应该深思的。

本文授权转载自陈老师博文

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编辑本段回目录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has decided to award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for 2011 with one half to Saul Perlmutter, and the other half jointly to Brian P. Schmidt and Adam G. Riess, for the discovery of the accelerating expansion of the Universe through observations of distant supernovae.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授予萨尔·波尔马特,另一半授予布莱恩·施密特和亚当·里斯,以表彰他们通过观测遥远超新星发现宇宙的膨胀速度正在加快。
"Some say the world will end in fire, some say in ice..."
有人说世界将终于火海,有人说世界将终于冰川……
What will be the final destiny of the Universe? Probably it will end in ice, if we are to believe this year's Nobel Laureates in Physics. They have studied several dozen exploding stars, called supernovae, and discovered that the Universe is expanding at an ever-accelerating rate. The discovery came as a complete surprise even to the Laureates themselves.
宇宙最终的命运究竟会何去何从?如果我们相信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住的研究结果,那么宇宙恐怕会终于冰川。他们研究了几十颗爆炸星(也被称为超新星)发现,宇宙的膨胀速度正在不断加快。这个发现让获奖者自己都大为惊讶。
In 1998, cosmology was shaken at its foundations as two research teams presented their findings. Headed by Saul Perlmutter, one of the teams had set to work in 1988. Brian Schmidt headed another team, launched at the end of 1994, where Adam Riess was to play a crucial role.
1998年,两只研究小队所展示的成果让宇宙学的根基发生了动摇。其中一支队伍由萨尔·波尔马特领衔,从1988年开始研究工作;另一支由布莱恩·施密特领衔,从1994年年底开始工作,亚当·里斯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The research teams raced to map the Universe by locating the most distant supernovae. More sophisticated telescopes on the ground and in space, as well as more powerful computers and new digital imaging sensors (CCD, Nobel Prize in Physics in 2009), opened the possibility in the 1990s to add more pieces to the cosmological puzzle.
研究队伍用定位距离地球最远的超新星的办法来绘制宇宙地图。到了20世纪90年代,更精密的陆地和太空望眼镜装置、更强大的计算机系统以及全新的数字成像传感器(CCD, 2009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人类拼制宇宙这副拼图提供了可能性。
The teams used a particular kind of supernova, called type Ia supernova. It is an explosion of an old compact star that is as heavy as the Sun but as small as the Earth. A single such supernova can emit as much light as a whole galaxy. All in all, the two research teams found over 50 distant supernovae whose light was weaker than expected - this was a sign that the expansion of the Universe was accelerating. The potential pitfalls had been numerous, and the scientists found reassurance in the fact that both groups had reached the same astonishing conclusion.
研究队伍用一种Ia型超新星做研究。Ia型超新星是由像太阳一样重却像地球一样小的致密星爆炸而成,这样一颗超新星所发射出的光和整个银河系一样多。总而言之,两支队伍发现了超过50颗遥远超新星,它们所发射出的光不如预计的那么明亮,这就意味着宇宙的膨胀速度正在加快。研究过程中存在很多潜在的缺陷,但是两支队伍得出了同样惊人的结论,这让科学家们对自己的研究结果比较放心。
For almost a century, the Universe has been known to be expanding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Big Bang about 14 billion years ago. However, the discovery that this expansion is accelerating is astounding. If the expansion will continue to speed up the Universe will end in ice.
近一个世纪以来,人类知道宇宙因为140亿年左右前的那次大爆炸而在膨胀。然后,宇宙膨胀速度正在加快的发现让世人震惊。如果膨胀速度持续加快,那么宇宙将会终结于冰川。
The acceleration is thought to be driven by dark energy, but what that dark energy is remains an enigma - perhaps the greatest in physics today. What is known is that dark energy constitutes about three quarters of the Universe. Therefore the findings of the 2011 Nobel Laureates in Physics have helped to unveil a Universe that to a large extent is unknown to science. And everything is possible again.
研究者们认为是暗能量推动宇宙膨胀速度加快,但是暗能量究竟是什么仍然是个未知数——也许这是当今物理学界的最大难题。我们唯一知道的是宇宙的四分之三由暗能量所组成。所以说,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研究结果最大程度上揭示了一个科学界所不知道的宇宙。而今,一切又皆有可能。

亚当•里斯获2011年爱因斯坦奖章 编辑本段回目录

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STScI)的天文学家,物理学教授亚当·里斯被授予2011年爱因斯坦奖章,公认他领导的高红移超新星搜寻小组于1998年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真是兴奋呀!亚当·里斯!亚当·里斯!!我最崇拜的偶像,正是有了您领导的小组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才有我,一个土生土长的普通中国人依据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的观测现象发现了周坚红移定律,正是有了1998年您的伟大发现,才有我,2009年3月8日完成的解析宇宙学,正是有了您的卓有成就,才有我,从2010年1月1日开始撰写“周坚每日解读一天文图”的系列博文一直坚持到现在。为此,在得知您获得2011年爱因斯坦奖章之际,我,作为解析宇宙学的创始人,一名土生土长的普通中国人,在地球的另一边向您表示最真诚的发自肺腑的衷心祝贺!

相关链接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en.wikipedia.org/wiki/Adam_Riess
http://lz.book.sohu.com/chapter-21857-117868698.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亚当·里斯 Adam Guy Riess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Adam G. Riess,Adam Guy Riess,Adam Riess,亚当·盖伊·里斯,亚当-黎斯,亚当·黎斯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