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140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1-12-11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电子游戏价值
电子游戏价值
独立游戏革命兴起
独立游戏革命兴起
游戏影响未来生活
游戏影响未来生活
六大游戏设计资源
六大游戏设计资源
全球游戏市场投资及并购
全球游戏市场投资及并购
休闲与硬核体验准则
休闲与硬核体验准则
设计电子游戏7个建议
设计电子游戏7个建议
10亿美元游戏
10亿美元游戏
2013年独立游戏
2013年独立游戏
独立游戏7个真实神话
独立游戏7个真实神话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购买虚拟商品的真正原因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购买虚拟商品的真正原因编辑本段回目录

我曾不止一次听说了人们对虚拟商品和花钱买乐趣的一些误解,“喜欢玩免费游戏的用户就会买虚拟商品,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于花钱获得娱乐体验,而虚拟商品正是我们提供的乐趣所在。”

但事实并非如此。

用户并不会因为自己喜欢玩游戏,然后就为其中的虚拟商品付费。假如你执拗于前面那种想法,那就很难利用病毒传播功能和强迫循环,设计出极具盈利性的游戏。

虚拟商品仅在社交背景下,例如在线游戏、虚拟世界、社交环境这些领域才能发挥作用。而促使人们在游戏中购买虚拟商品的动机,则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购买真实物品的原因并无二致,主要包括:

1.为了与众不同;

2.为了走在时尚前沿;

3.为了获得集体认同感;

4.为了卖弄风情。

了解这一点后,你就会知道传统AAA游戏设计与成功的虚拟商品项目设计之间的第一个原则性的区别。

我常向客户提出这个问题:

“你在家中一人独处,身边没有他人时,一般会怎么着装?”

a)穿上最体面的衣服;

b)随便套一件旧T恤和运动裤之类的衣服。

很显然没有人会选择a答案。

然后我就会指出在线游戏中的道理也同样如此,假如没人看到你的衣着,你又何必在打扮上花那些冤枉钱?

horse_armor(from extraguy.com)

horse_armor(from extraguy.com)

这也正是《Oblivion》这款游戏中的马鞍惨遭滑铁卢的根本原因。

许多设计师会说“可是我们在单人游戏的奖励框架中也植入了这些配饰,到了在线世界怎么就行不通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奖励”和“购买”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对一个玩家来说,如果他觉得有什么必要购买某件东西,那一定是他认为该物品可以让自己获得一种别样的感觉、体验和社交益处。他们需要的是:

·感觉自己变得更强大(游戏邦注:例如获得更精良的武器,更快升级)

·赶上潮流(例如在2007年圣诞节前《跑跑卡丁车》中有百万玩家购买了圣诞帽)

·与众不同(例如为自己的虚拟形象购置一套独特的行头)

·融入集体(例如某公会所有成员都会以清一色的着装示人,以便人们了解他们来自哪个帮派)

玩家不会为了获得虚拟商品而购买虚拟商品,他们也并非为了娱乐价值而掏钱。

他们是为了展现自我,为了彰显身份等原因(就像你买名牌衣服一样)才购买虚拟商品。

认清这一点有助于你打造一个成功的虚拟商品项目,如果仍然执迷不悟,那就有可能遭遇虚拟商品无人问津的尴尬。(本文为游戏邦/gamerboom.com编译,作者:Nicholas Lovell)

Why People Pay For Virtual Goods

by Nicholas Lovell

[This blog post originally appeared on GAMESbrief]

I was at the Games Gone Wild event in London yesterday (good attendees, format needs work).

I heard a fundamental misconception about virtual goods and entertainment purchases repeated a couple of times.

“Consumers who enjoy playing free to play games will purchase virtual goods because they are used to paying for entertainment. And that’s what we offer them.”
This is not true.

Consumers do not play a game, decide that they are enjoying it and therefore decide to buy a virtual good. And if that’s what you think, you are going to struggle to design games with viral mechanics and compulsion loops that monetise well.

It’s not a big secret

Virtual goods only work in social settings: online games, virtual worlds, social games. And the compulsion that makes a player purchase a virtual good are the same as the compulsions that make us buy goods in the real world:

We want to stand out.

We want to get ahead

We want to belong

We want to flirt

Understand this, and you have got the first principle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traditional AAA game design and the designs needed to make a successful virtual goods business.

Dress up, or look scruffy

I often ask clients this question:

“When you are at home, with no-one watching you, do you:
a) dress up in your best trendy clothes; or

b) hang out in an old T-shirt and a tracksuit (or whatever your equivalent is)

No-one has ever answered (a).

I then point out that the same is true online. If no-one else can see what you are wearing, why will you spend money on it?

This, in essence, is why Oblivion’s horse armour flopped so badly.

Many designers say “but we’ve always included wearables in our reward structure for single player games. Why don’t they work in online worlds?”

The answer lies 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rewards” and “purchases”. For a player to feel the need to purchase something, they have to get a feeling, an experience, a social benefit from it. They need:

to feel more powerful (i.e. have better weapons, level up faster)

to fit in (like the one million people who bought a Santa Hat in Kart Rider in the run up to Christmas 2007)

to stand out (like anyone buying a unique set of clothes for their avatar)

or a combination (like a guild all kitting themselves out in purple clothes so everyone recognises them).

(see Free to play gamers will pay for power-ups and self-expression, but not for new content for more on this topic).

Players do not buy virtual goods for the goods themselves. They don’t buy them for entertainment value.

They buy them for self-expression. For status. For all the same reasons that you buy branded clothes in the shops.

Harness this, and you will have a massively successful business. Fail to understand this, and you will be creating horse armour until doomsday. (source:gamasutra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购买虚拟商品的真正原因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