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4644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1-12-24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中国互联网接入历程
中国互联网接入历程
互联网的缘起
互联网的缘起
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
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
中国互联网早期工作回顾
中国互联网早期工作回顾
CFIDO往事
CFIDO往事
新语丝
新语丝
清华铊中毒女生
清华铊中毒女生
钱华林忆早期中国互联网
钱华林忆早期中国互联网
第一个网上中国论坛
第一个网上中国论坛
CFIDO
CFIDO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新语丝(NewThreads)早期主要指《新语丝》月刊,后来主要指新语丝网站。两者皆主要由方舟子等海外华人所创办,主要内容为文学和科普。有时也指方舟子在美国注册的非盈利社团新语丝社。 This site is partially sponsored by PSI 这家网站收到留学生服务公司提供一部分资助。

目录

 详解编辑本段回目录

《新语丝》月刊

《新语丝》月刊是一份由方舟子等海外中国学人在19942月创办的一份电子文化性综合刊物。「新语丝」这个名称源自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由鲁迅、周作人等人在北京创办的同人刊物《语丝》。方舟子在发刊词中以蜘蛛自喻,「吐语成丝,编织为网」,赋于「语丝」一词新的涵义。据方舟子1995年的一篇回忆文章,这个灵感来自于ACT时代网络名人图雅(涂鸦)。 

《新语丝》月刊开设有「牛肆」、「丝露集」、「网里乾坤」 和「网萃」四个固定栏目。每期又有「卷首诗」,从1996年起又增设「网讯」一栏,评论网上时事。《新语丝》内容包含随笔、评论、诗歌、散文、小说、文史哲以及科普小品等。每月定时发行正刊,并不定时发行专题增刊。《新语丝》回避政治,专注于文学,极少错字,其质量在同时期的中文电子刊物中可算上乘。同时期的非商业性质中文电子刊物不少,能十数年不变的却是屈指可数。 

《新语丝》月刊在创刊之初通过ACT(中文Usenet新闻群组alt.chinese.text)发行。1996年新语丝网站建立以后则主要通过网站发行。该刊物也通过邮件列表等其它方式在网上发行。 

新语丝社

《新语丝》月刊设有编辑部,并从开始就计划在美国注册一个非盈利社团. 

新语丝网站

新语丝网站由方舟子等海外华人于1996年创办,由方舟子和其它一些自愿者管理。网站上设有「新到数据」、「电子文库」、「鲁迅家页」、「立此存照」等主要栏目,并设有「读书论坛」和「科技论坛」供网人讨论。目前新语丝主网站被中国大陆方面屏蔽(参见条目防火长城)。中国大陆用户不能直接访问,但可以访问新语丝在中国大陆的镜像网站。 

新语丝上除了有丰富的文史资料,还登载很多关于科学普及,揭批学术腐败,反伪科学,揭露不实新闻,批判中医、邪教及基督教的文章。目前,在新语丝上新发表的所有文章大部分来自读者投稿,也有一些摘自网人博客和其它媒体。这些文章都由方舟子选择及更新,有时还在转载的文章前加上自己的按语,所以网站极具个人特色。方舟子并不讳言新语丝的倾向性,但自认为还算是比较公正,并曾解释说只要符合一定原则的文章一般也会刊出,但宣扬或同情「种族主义、法西斯主义、恐怖主义、沙文主义、民族歧视、性别歧视、宗教迷信、反科学、反理性、反民主、反人道、反人权」的内容都不登 

新到数据

新语丝上新加入的文章除了收入相应的栏目或文库以外,也同时列在其主页的「新到数据」一栏。方舟子自己的科普和评论文章、《新语丝》月刊等也以「新到数据」的方式发布。「新到数据」里的所有文章也通过邮件列表、RSS Feed等方式发布。 

文史数据

19956月,方舟子在友人帮助下建立「新语丝电子文库」,收藏新语丝杂志、中国经典书籍文章、现代书籍、以及网络作品等等。之后又建立电子图库,主要收集书法、绘画、照片等等。 

新语丝的文史资料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于鲁迅家页,其中收集鲁迅各类作品、照片、传记,以及其它人对他的评论等等。这些数据大都由志愿者们手工输入、校对。 

新语丝上曾收录由网人输入的金庸小说。后来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版权问题,新语丝主动将其从网站上移除。 

科学普及

新语丝上关于科学普及的数据包括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参见方舟子): 

立此存照

批不实新闻

批基督教

批法轮功

批中医

批伪科学

批伪环保

科普作品

新语丝之友

新语丝之友是1996年方舟子等海外中国学人的一个电子邮件通讯网,用于讨论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等话题。成员之间通过电子邮件列表交流。由于有了更有效的通讯方式(网站、论坛等),这个通讯网几年之后停用了。

社会评价

新语丝网站收集的文史数据和科普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在非商业性质网站中可算是一流。从2000年开始的「打假」引起人们极大关注,但由于触动了很多既得利益者引来了多场官司。 201111月,方舟子指出李开复的自传中有虚假、夸大和拔高的成分,主要针对以下2点: 1. Assistant Professor翻译成「副教授」,而不是「助理教授」是否合适。 2. 李开复到底是26岁(1988年)还是28岁(1990年)获得助理教授职称。李开复在自传中说是26岁获得此职称,是该校「最年轻的副教授」。而方舟子则一直请李开复向公众出示聘书以证明这一点。 

在数次与方舟子交锋后,李开复在新浪微博中承认,获得AP职称(实际是offer,因为并未正式上任,所以并没有发聘书)的年限是1990年,但几个月后李开复就去了苹果。 而方舟子也并未就此做深入的穷追猛打,似乎给了李开复一个台阶下。李开复是继唐骏之后,第二个被方舟子「打假」的曾经在微软工作过的高管。 此事在新浪微博引发热烈讨论和转发,一些人认为,方舟子打假的精神可嘉,中国目前需要这样的追求真理的人士。也有另外一些人认为,像李开复这样的已经取得了相当成就的人士,打假并无意义。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方舟子只会打名人的假,不会打官员的假,而方舟子则在微博上反驳,声称他早已在他主持的新语丝网站上打过了。 

新语丝主页的PageRank(参见Google)在20072月为6/10。做为比较,同时期的新浪网主页的PageRank同样为6/10,中文维基主页为7/10

风雨纵横新语丝 编辑本段回目录

作者:方舟子  2004-7-16 13:13:19  
博客中国(Blogchina.com)  b37330c  
  
(这是为即将出版的《中国文化网站档案·新语丝卷》一书写的导言)

  2000年8月上旬,我曾应国内一家报纸的约请,写了一篇介绍新语丝的文章
《风雨纵横“新语丝”》。我当时完全没有料到,该文墨迹未干,新语丝的走向
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就在那个月的下旬,由于揭露“基因皇后”事件,新语丝成
了打击中国学术腐败的一面旗帜,从著名的文史网站逐渐演变成了著名的学术打
假网站。但是,这几年来,虽然新语丝的表象有了改变,其内涵却始终如一,至
于历史,更是已经写就。所以2000年一文的主要内容并没有过时,下面所述,即
是在该文的基础上修改、补充而成。

一、创刊

  谈起新语丝的历史,不能不先从互联网上第一个中文论坛——新闻组
alt.chinese.text(简称ACT)谈起。在起初的几年内,《新语丝》一直被视为
是ACT的刊物。我是在1993年8月开始在ACT上张贴的,当时有好几万中国留学生
阅读这个新闻组,那里的张贴跟其他新闻组一样,绝大部分是垃圾,但偶尔也可
见到好文章。经常在那里活动的网人中,有一些文笔也相当不错,可以说把当时
留学生中的文章好手都囊括了进去。图雅在1993年10月为文摘性的电子刊物《华
夏文摘》编了一期“留学生文学专辑”增刊,就都是向当时的ACT活跃分子约的
稿。在图雅向我约稿时,我向他建议,不如以后就每个月定期出一期文学副刊。
图雅对这个设想很赞成,并向《华夏文摘》推荐我担任这个副刊的编辑。不料恰
好在这时,我批评《华夏文摘》上的一篇文章违背历史事实,在ACT上引发了一
场争论,持续到年底,其结果是:《华夏文摘》拒绝刊登我的批评文章,图雅退
出《华夏文摘》,《华夏文摘》也否决了定期出版文学副刊的提议。我便决定自
己干,于1994年年初在ACT贴出了出版中文网杂志的建议。贴出后却如石沉大
海,没有什么反响,问了几个网友,都说没见到。请网络高手追查,才发现原来
是《华夏文摘》的人从中作梗,用伪造的办法取消我的张贴。这件事被揭露出来
后,一时ACT上群情激昂。我请了大约50名活跃分子参与刊物的筹备,通过讨
论、投票确定了刊名和办刊方针,选定了9名编辑,在1994年2月10日春节这一
天,出版了创刊号。

二、刊名

  我在ACT上贴出征集刊名启事后,共收到了近百个应征的名称。既然是网络
刊物,这些名称也就都在“网”字上打转。我自己想到的是“天网”,有气派,
但容易让人误会是法制刊物。图雅建议用“促织”,有点韵味,却又未免太女
气。他又说:“语丝”本来也不错,可惜历史上已有过这个名称的刊物。我一见
“语丝”之名,顿觉得来全不费功夫。《语丝》这份同人刊物,可以做为筹备中
的刊物的榜样,“语丝”这两个字,本来没有特殊的意思(据说是找一本书翻开
随机点中的两个字),但对于在网上“吐语成丝”的网络文学,却有了新的意
义,加上一个“新”字,既有别于以前的《语丝》,也表示这是网络时代的新型
刊物。于是我就改为支持“新语丝”之名了。我挑了十个赞成者较多的名称在筹
备组投票,投了三轮,“新语丝”才战胜“网萃”当选。“网萃”和其他几个落
选的名称(“牛肆”、“丝露集”、“网里乾坤”)后来就成了《新语丝》的固
定栏目的名称。

  经常有人问,新语丝网站上那三字漂亮的“新语丝”是谁写的?那是我从鲁
迅手稿中选出来的:从《为了忘却的纪念》摘了“新”、“丝”,从《门外文谈》
摘了“语”,放在一起,居然还浑然一体,就象鲁迅生前已给《新语丝》题好了
词一般。

三、文库

  《新语丝》杂志每个月才固定出一期,吸引大家每天访问新语丝网站的,主
要是基本上每天更新的电子文库,新加入的文章称为“新到资料”,简称“新到”。
这个文库创建于1995年6月。当时在ACT上时不时有人张贴自己输入的中文经典作
品,为避免散失和便于查找,我提议建一个公共存档处。最初的计划只是收藏最
有价值的古典文学作品和鲁迅著作,后来才慢慢扩大了收藏范围。它一开始是一
个存档点,供下载离线阅读或打印。1996年10月,才建立了新语丝网站,不过主
要文件仍然是纯文本,即是存档时代的残余。这个文库起初是我个人的资料库,
后来虽然叫做“新语丝电子文库”,但与《新语丝》杂志不同,仍然是由我一个
人管理。事实上,除了1998年9-10月我回国探亲期间由杏儿代劳,从建立到现在,
电子文库的每一篇收藏都是经我过目后亲手加入的。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了质
量的一致性。坏处当然是由于个人精力有限,无法大批加入新资料,一开始时每
次更新只加入一、二篇文章,以后每次加入的篇数逐渐增加,到现在控制在每次
十篇左右。

  新语丝电子文库以前以资料齐全出名,曾经发起、组织“鲁迅著作电子化工
程”、“宋词电子化工程”、“唐诗电子化工程”。国内后起的电子文库、电子
书屋在其草创时,都是拿新语丝电子文库的收藏垫底的。新语丝文库做为最早的
中文电子文库之一,如何处理作品的版权问题,备受关注。为了避免版权纠纷,
更为了表明我们支持作者维护版权的诚意,为各中文电子文库带个好头,从1999
年1月1日起,只有在获得作者本人授权后,我们才会新加入当代作家的书籍。据
我所知,即使是中文商业网站,也没有象新语丝这样注意版权问题。新语丝电子
文库现在在数量上已无法跟商业的网站相比,改以文章的质量取胜。从1999年5
月份新语丝率先在网上批判法轮功开始,新语丝“新到资料”大量地刊登网人撰
写的评论文章,其“文库”色彩越来越淡,演变成了一个发表时评的平台。

四、论坛

  自1995年年底起,过度自由的ACT已败像丛生、逐渐走向衰亡,一些中文网
老网人开始另找有所管理的交流园地。1996年2月,以邮件列表方式进行交流
“新语丝之友”通讯网成立,为新语丝的编辑、作者和热心读者提供了一个直接
的交流渠道,也标志着《新语丝》要与ACT脱离关系。在最初的几年,这个通讯
网非常繁荣,讨论话题也相当有深度,其内容经常被《新语丝》杂志的“网萃”
栏目采用。但是邮件列表并不是一种适合多人同时讨论的方式,特别是在垃圾邮
件越来越令人头疼之后,没有足够信息量的邮件就更令人生厌,而且难以控制。
现在“新语丝之友”已没有了往日的风采。

  网站论坛是一种更为合适的交流工具。1999年7月,新语丝网站开通读者论
坛,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为直接、隐蔽、方便的交流平台。在新语丝成为学术打
假网站以后,读者论坛成了举报、讨论、核实的一个重要场所。

五、机构

  新语丝原来是一个非正式的同人组织。第一届编辑部是我个人邀请成立的。
以后因种种原因,有人退出,就需要补充新成员。我们对新成员的选择较严格,
先要由某个编辑推荐,在编辑部投票,如果有半数以上赞成,而又无人反对,再
由我向候选人发函邀请,如果候选人接受邀请,就成了新编辑。

  新语丝成立之时,已定好了不设主编,而是轮流执政,每人轮流担任一个月
的责任编辑。一开始有位编辑自荐担任固定校对,后来发现该名校对把自己当成
了主编,不尊重责任编辑的意见,于是连固定校对也取消了,也开始轮流,由下
一任责任编辑担任校对。当然,做为一个组织,即使是非正式的,也是要有个代
表人跟外界联系的,于是从创刊号开始,就注明我是新语丝的“联系人”。

  1996年年底,加州的一家网络公司试图收编海外中文电子刊物,与我们联系,
说是想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可以为新语丝提供技术支持。对此我们不能不抱着
戒心,做为一个非正式的组织,没有法律地位,很容易被悄悄地瓦解、侵吞。于
是我们开始计划将新语丝正式登记注册。1997年年初,与这家网络公司的初次合
作演变成了一场凶恶的权益争夺战,这家公司想要吞并新语丝的企图暴露无余,
并且已事先拉拢了几名新语丝的编辑。那几名编辑对我的攻击、谩骂与网上痞子
的口吻一模一样,多年的同事之谊毁于一旦。我当时正准备从纽约州搬到加州,
本来是想到了加州再注册新语丝的,一看不能再拖下去了,就在2月份提前在纽
约州将新语丝登记成了非营利性组织,正式名称为“新语丝中国文化社”。4月
份古平、阿飞和我做为建社理事在古平家开了建社会议,我由“联系人”变成了
名正言顺的“社长”,古平为副社长兼司库,阿飞为秘书长,三个人分摊了法律
规定必备的“官员”。那几名被拉拢的编辑便退出新语丝去为那家网络公司办了
一份新杂志。

六、成员

  新语丝的核心成员,是《新语丝》编辑部的编辑,十年来有出有进,人数维
持在十名左右。新语丝的首批编辑现在只剩了我和古平两人,现任还有(按加入
顺序)虎子、亦歌、唐郎、一华、笨狸、应帆、肖毛、太簇。除了虎子出生台湾,
其他人都在中国大陆出生。唐郎、一华、笨狸、肖毛人在国内,其他人都在美国。
编辑只负责编辑、校对《新语丝》杂志,并不涉及新语丝网站的其他项目。东风
不败、时空和李晓峰一起为新语丝提供技术支持,保证服务器的正常运转。东风
不败和时空是中文网最老的一批网人,当年我在ACT上的战友;李晓峰是国内IT
业的专业人士。

  新语丝在非正式时期,其成员之间是朋友关系。但是,如在新语丝以及其他
网络刊物历史上已发生过的,一度很亲密的朋友是可以因种种原因而反目成仇的。
在目前的新语丝成员之间,是较为单纯的、公事公办的同事关系,没有小团体意
识,也不夹杂个人感情,我想这是一个机构成熟的标志。当然,趣味相投的同事
也可以成为朋友。

  新语丝的成员都是不领报酬的义务人员。在互联网已完全商业化的今天,这
种从互联网非商业化时代遗留下来的、不抱经济动机的网站已越来越少。维持新
语丝网站运行的服务器、联网等费用,靠捐款和刊登广告支付。

  有一些作者长期为新语丝撰稿,甚至在网上只为新语丝一家撰稿,比如图雅、
百合、阿待、司静等人。在我的心目中,也以新语丝的成员待之。

七、文风

  “不谈政治”是《新语丝》创办时就定下的办刊方针。这倒不是担心因为谈
政治会带来麻烦,当时还根本没想到以后《新语丝》会到国内发展。原因是我觉
得谈政治太无趣,谁都可以高谈阔论,而且因为各位编辑的政治观点不同,不容
易协调。因此我们给《新语丝》杂志的定位是“文化刊物”。

  《新语丝》杂志的校对、排版质量完全可以跟专业文学杂志媲美,这在以错
字连篇、格式错乱出名的网络刊物中是极其罕见的。每一期《新语丝》的出版,
都经过了三轮的校对:由责任编辑初校,校对再校,在送上网之前我又给校一次。
《新语丝》创办十年以来,每一期正刊都按时出版,从未拖延,这在网络刊物中
也是少见的。

  每一种文学刊物,都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新语丝》创刊时决定不设主
编,而轮流担任责任编辑,其用意,是想使风格多样化。我们不以传统的卫道士
自居,也不标榜自己的先锋性,重内容甚于形式,但是这样一来,却无形中形成
了一种清新自然、言之有物的文风。

八、演变

  在新语丝草创之初,互联网还未连到中国,新语丝是做为为海外中国留学生
提供交流和信息服务的园地出现的。国内读者的比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逐渐增
加,目前大约占了一半。新语丝在海外的读者,以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人员为主,
特别是从事理工方面的工作的。在国内的读者,最初以文史界人士为主,在新语
丝网站因学术打假而名声大震之后,则成了以科教界人士为主。

  在新语丝还是个纯粹的留学生刊物、网站的时候,其影响自然只局限于海外
华人小圈子。新语丝网站首次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始于1999年5月份在网上率
先批判法轮功。这个举动并不让人惊讶,因为在此之前新语丝网站虽然以文史为
主,对在海外华人中流行的神创论、原教旨基督教的批判,却是向来不遗余力
的。2000年国内报刊纷纷上网,把国内科教界、新闻界的浮夸虚假暴露在海外人
士的面前,我由于痛感中国学术腐败的泛滥,而在新语丝网站下新创“立此存
照”网页,从“基因皇后”、“核酸营养品”骗局到众多弄虚作假的院士被曝
光,迄今300多个事例已揭示出学术腐败的冰山一角,打击学术腐败成为新语丝
网站最引人注目的内容,国内主流媒体(包括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
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对新语丝网站的报道,也是因此而发。
新语丝的文学渊源只在《新语丝》杂志和一年一度的“PSI-新语丝网络文学
奖”中还可一见。

  当初创办新语丝,只是兴之所致,偶一为之,若能有三、两年的寿命,便算
大功告成,绝不会想到过了十年,她还存在并发展壮大,更未想到我现在还参与
其中。但看现在的趋势,新语丝是会长期生存下去的,而在一说办网站就会被人
当成是在淘金的今天,这个从互联网的非功利时期遗留下来的理想主义色彩浓厚
的独特刊物和网站,在经历了十年的风风雨雨之后,自还有其存在的价值。

九、说明

  十年来新语丝网站首发的文章数以万计,这个文集收录的不及其百分之一。
由于篇幅限制,只能重点收录那些有代表性的、有影响的而且较为简短的文章,
篇幅过长的佳作只好割爱。我不可能把十年来新语丝网站发表的文章全部再读一
遍,基本上凭记忆进行初选,虽然新语丝网站的文章都经我过目才登出,但我的
记忆并非十分可靠,若有该入选的佳作遗漏,只能表示遗憾。入选文章最初都由
作者交给新语丝网站首次发表,按出版惯例,即已授权新语丝可以以文集的方式
重新发表其文章。本书所得报酬将根据字数多少在作者中平分。有些作者已无法
联系上,这部分报酬将存入新语丝帐户,暂时做为新语丝经费使用。

2004.7.8.

方舟子与新语丝——关于方舟子现象的反思与断想编辑本段回目录

野鹤声明  

一. 恩格斯说:“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为;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P579)毛泽东则说:“必须善于识别干部。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是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二卷,P515)我正是依据这些原则,认真阅读了方舟子的数百篇文章和观察了他的种种表演之后,才得出他是别有用心、欺世盗名的江湖骗子的结论来的。同样,要辩明野鹤的立场与观点,也应该认真审阅野鹤的全部文章,而不能仅仅限于《关于方舟子现象的反思与断想》系列文章的前三篇。  

二. 任何一位认真读过我这九篇文章的人,大约都会看出:文章的主旨在于:全面解剖方舟子及方舟子现象,并对这位别有用心、欺世盗名的“反腐英雄”进行“二阶打假”。对此,方舟子辈(特别是身兼“师爷”和“打手”双重身份的那位为老不尊的陶世龙)自然不敢也无力应战,只好施展“围魏救赵”、“暗渡陈仓”一类的诡计,竭力将公众的视线从这一主题上引开:一方面,拼命制造野鹤“有强大的官方靠山”,是中国腐败势力(特别是被方舟子被揭露的那些腐败分子)的代言人的谣言,试图将舆论集中到要不要反腐打假的问题上来,宣扬批方舟子就是反对反腐打假的谬论,并以打官司要挟《探索与争鸣》腰斩了野鹤的系列文章;另一方面则通过国内的靠山打政治牌:一面派人到中宣部告野鹤的黑状,试图靠官方势力来封住野鹤的嘴;一面以反腐英雄的身份在新华网上露脸,力图制造“反腐英雄”不容否定的假象。随着野鹤的“方舟子现象”系列文章陆续在网上发表,并引起越来越多的正派知识分子和学者的关注,感到岌岌可危的方舟子辈,终于破釜沉舟地将打官司的要挟付诸实行,试图用是否损害方舟子名誉的官司,继续转移公众视线。无非是想用“恶人先告状”——骗子告揭露骗子的人损害了骗子的名誉——的流氓手段,将野鹤这个“打旗儿”的封杀出局,真可谓用心良苦。然而,就是真的将“打旗儿”的轰下台去了,正戏就开不了场了?聚集在台下的观众就一哄而散了?从此骗子、痞子、流氓就铁定是“英雄”了?中华大地就可以听凭你们这伙欺世盗名的家伙随心所欲地自由驰骋了?做梦去吧。  

三. 方舟子辈说我是“有强大的官方靠山”的“打手”和“看家狗”,自然是造谣诽谤。但我也确有“靠山”,我的“靠山”就是中国人、中国知识分子和中国学界的良知,以及“邪不压正”的古训。即或方舟子能打赢这场官司,大约也不会动摇我对于我的靠山的信念,因为,邪能压正于一时,古来有之;但邪能摇身变成正,在人类历史上却绝无先例。  

四. 中国人历来相信:邪不压正;多行不义必自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一类的古训。愿与方舟子辈及其背后别有用心的支持者和怂恿者共勉。  

2003年12月4日  

   
如何评价方舟子与新语丝?或者说方舟子是何许人?新语丝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网站?  

新语丝网友刘某的看法大约具有很大的代表性,他说:“方舟子虽然嘴巴刻薄点,但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却是站得住的,在人格上是不亏的”,“一个人只要大节上不含糊”,其他的毛病“都是可以原谅的”。所以,尽管他“不是方舟子迷,毋宁说对其亦颇有微辞”,虽然有一万个理由不站出来表态,但“为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终于还是站了出来,并且在方舟子别有用心的诱导下,将野鹤说成是“有强大的官方靠山”的“打手”和“看家狗”(刘某:《也来为方舟子摇旗呐喊》,新语丝2003.6.19)。如果这位“刘某”确有其人的话,到不失为一个正人君子,却也是位善良而又糊涂的“东郭先生”。那么,咱们就来看看方舟子的“大节”究竟是否“站得住”?具体地说,就是:方舟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反腐英雄”?新语丝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网站?  

以“反腐”为名,行抹黑之实  

正如对于一个医生,究竟是旨在治病救人还是谋财害命,是个根本的大节问题一样,一个“反腐英雄”究竟是旨在振兴中华还是给中华抹黑,才是真正的大节问题。换言之,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还值不值得信任?如果值得信任,相信他们不但有决心和信心,而且有魄力和能力将反腐斗争进行到底,就该依靠他们或与他们合作,抱着治病救人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去开展反腐斗争。若认定他们不值得信任,那就不仅仅是揭露,而是联合起来将他们推翻的问题了。方舟子如果真的像其追随者所宣称的那样,是个爱国爱民,口含“中国国策和民心”的“天宪”的真英雄,就应该属于前者。然而,正如我在《关于方舟子现象的反思与断想》之六中所指出的那样:  
    我们便惊讶地“发现”,原来“中国官场已这么腐败,再建一个官僚机构,也难免不腐败”;“中国社会科学界早已烂透了”;“看到了中国学术界这么多黑暗,我感不感到绝望呢?我从来不抱希望,所以也不感到绝望”;“学术腐败在每一个社会、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无法避免,但是像在当今的中国这样如此猖獗,却是罕见的”;“中国的新闻界在政治和商业双重控制之下,不仅普遍丧失了揭露学术腐败的良知和勇气,有的甚至还为虎作伥,为学术腐败推波助澜”;“从科学院领导、院士、教授,都存在学术腐败,可见学术腐败在中国已泛滥到了什么程度”;“现在北大教授更容易当,只要懂英语就行”;“北大已成为一所为中国培养下一代剽窃人才的学校”;哲学家都是“靠三寸不烂之舌,蒙倒一个算一个”的骗子;“百分之八十的中国人”都是“幸灾乐祸者”,而“幸灾乐祸者即使有中国人的血缘,也不是中国人”;中国翻译家的译著,竟是“错误百出”,“无句不错”……  

这究竟是旨在振兴中华还是在给中华抹黑?而且还要跑到美国的大学中去对中国留学生和在网上对华裔中国人大肆宣扬,不是抹黑又是什么?  

一味横扫,不改初衷  

我在《关于方舟子现象的反思与断想》之一中曾告诫方舟子及其追随者:  
    如果确是为了振兴中华,那么就应该像大夫一样,首先对病症和病人作出正确判断——是一般的伤风感冒?是疑难重症?还是不治之症?病人的体质和心理状况如何?有无其他病史?是遗传还是传染?家庭条件和环境如何?……然后再对症下药——是采取保守疗法并向病人推荐其他病人痊愈的经验教训?是动大手术?还是让家人准备后事?  

在《关于方舟子现象的反思与断想》之六中,我又专写了“官本位”一节,举出至少六种不同性质的腐败,并指出:  
    无论是官本位腐败还是官品质腐败,或其他所有与官有关的政策性腐败、体制性腐败……皆也有民众不可推卸的一份责任。因此,仅仅强调“上行下效”是不够的,还应该正视“水落石出”——民的素质降低,官的腐败便彰显。或“水涨船高”——民众素质提高了,便能促进官僚素质的提高。所以,单是揭露和惩治腐败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提高官与民的素质。而官与民素质的提高,却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建设过程,不但急不得,还得逐渐摸索出一套既符合中国国情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谈何容易?特别是之于我们这样一个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大国。  

那么,对于方舟子辈吹毛求疵、一味揭露的“英雄业绩”,是不是应该重新估价了呢?  

从而论证了反腐斗争的复杂性与长期性,明确地反对方舟子辈“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棍子抡过去”的做法。  

“三闲博士”指出:方舟子对于母国光院士的“打假”,也是冤假错案。而方舟子却既不追究原告人的责任,也不向母国光院士道歉(而且依然将这一冤假错案收入新语丝的“立此存照”,作为他的反腐业绩招摇惑众)。方舟子将新语丝变成审判中国海内外学者的公堂,自己包办和客串警察、检察官和法官三大职责,其实是以一种腐败的方式来反对其他的腐败。(三闲博士:《白眼看方舟子》,转引自http://www.csc.pku.edu.cn/forum/档案馆)  

网友黄蓉则指出:方舟子“颇不客气地让人们向他提供批判的素材,好像他就是中国教育界和科学界的中纪委。方公堂判案结果是把被判人的‘骗子’、‘造假’之类罪名高挂在他的网站。他可以狡辩这是舆论而不是公堂。而中国读书人和外国知识分子都知道,名誉对于学者的至关重要性。一个优秀学者的名誉,是个人才能和有时不止一个人的汗水的结果。而方公堂在网上大张旗鼓地宣布对人的判决,就是极大的处罚。可是方,是不应该有这样的权力的……”(黄蓉:《方舟子现象之研究(提纲)》,http://www.raindowplan.org/cgi-bin/edu/mainpage.pl)  

网友“南海之子”也指出:新语丝的文章有真有假,常有谣言和谎言,对当事人造成重大身心伤害。明明打错了人冤枉了别人却从来不肯承认错误,还受害者清白,反而死撑脸面,继续损害当事人的名誉。例如,科大的郭教授、姚教授;复旦的贺教授;北大的周教授等。(参见南海之子:《新闻自由和人权观念——谈科大BBS封杀XYS》)  

其他许多网友(甚至包括不少支持方舟子的好心人),也以不同方式指出方舟子的反腐活动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诸如:手伸得太长、反腐扩大化,口含天宪、主观武断、指鹿为马,简单粗暴、一棍子打死,死不认错,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等等。  

如果方舟子确乎是位严肃认真的反腐英雄,就该虚心采纳大家的意见或建议,不断地改进其反腐的方式,提高其反腐的水平,将其反腐事业推向新的高度。然而,从新语丝网上看,方舟子不但丝毫没有听取大家的意见或建议,依然顽固地坚持他既定的立场和方针;而且,直到最近他在新华网上的那场表演,仍然死死抱住他的既定立场、方针及其“业绩”不放,咬定学术腐败“现在普遍的表现形式就是剽窃,抄袭论文,剽窃别人的成果,弄虚作假的行为……危害最大的是以自己的学术界的身份替伪劣假冒产品作广告,利用科学家的威望来欺骗消费者”(新华网:海外学人方舟子谈“学术腐败”,2003年7月2日)。所有那些“冤假错案”依然原封不动地张贴在“立此存照”上。可见,这位“反腐英雄”的“醉翁之意”并非中国的反腐大业,而在于欺世盗名以满足他那畸形的伟人欲。  

如蝇逐臭,涣散人心  

正如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不会整天用放大镜去揭露爱人的缺陷或疮疥一样,任何一个正派的、有良知和良心的中国人,也都不会只盯着国家和社会的阴暗面而对光明面视而不见。唯有别有用心或心理变态的人,才会如蝇逐臭地专盯着痈疽而无视其他。而方舟子和新语丝恰恰就是这样做的。  

例如,对待中国的翻译界。众所周知,形形色色的译著,不仅是中国人了解和认识世界的窗口,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有点中国近代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中国现代化的起步,在很大程度上就应该归功于从梁廷枬、王韬到严复、林纾等一批著名的翻译家,以及从同文馆、京师大学堂编译局到商务印书馆所吸纳的众多不那么有名、乃至无名的翻译工作者。中国现代化的步伐乃至方向也与翻译界的积极性、导向和水平息息相关。没有他们的辛勤劳作、无私奉献,中国人就会成为固步自封的井底之蛙,或者陷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尴尬境地。即或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翻译的举足轻重作用,依然没有降低。因为,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仍不懂外语;懂得外语的人也未必都能阅读外国的原版书;便是能够直接阅读原版书的人,由于隔行如隔山,也很难读懂自己专业之外的原版书。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依然要靠翻译这个窗口来看世界。而翻译界的甘苦却很少为人所知,所以我们不但应对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还应对他们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关怀和保护。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翻译界比起林纾等人的意译、鲁迅先生的硬译,以及曾遭到过鲁迅先生批评的赵景深先生的“顺译”……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尽管由于从反右到文革的历史灾变所造成的文化断代,步履艰难的中国翻译事业仍有不少不尽人意之处。但我们对翻译界不但应该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宽容,而且更应该给予积极的支持、鼓励和爱护,而绝不该吹毛求疵、冷嘲热讽、恶意摧残。而方舟子大约从今年(2003)二月份开始,却在新语丝网上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地掀起了一股主要针对中国科学翻译界的“打假”活动。矛头所向,从专业的翻译家(如田洺先生等)到业余的翻译者(如刘兵教授等),乃至对他们的翻译“打假”活动表示了些不同意见的网友(如自称“良家妇女”的agent of change等)……无一幸免。  

与此同时,方舟子不仅对于改革开放以来科普翻译界的辛勤劳动和骄人成就视而不见(单是我的书架上,便有第一推动丛书、科学大师佳作系列、科学与人译丛、哲人石丛书、广义进化研究丛书、科学人文、科学争鸣系列、支点丛书、世界科普名著精选、新视角书系、观照生命书系、万川科学人文书系——以及其他科普著作二百多本),而且按照他自定的标准(如“神创论”、非“国际学术界共识”之类),抓住几本所谓的伪科学译著(如《许靖华先生的《大灭绝》就根本不是伪科学),或译著中的某些问题,便以超级翻译权威或翻译警察自居,将中国的科普翻译事业说得一无是处,甚至还发表《科普著作的翻译还有救吗?》一文(《书评周刊》2003年6月),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地将中国的科普事业和中国科普翻译界贬得一钱不值。自诩“述而不著”的方舟子,自己不从事科普翻译工作,却又要居心叵测地贬低和否定中国翻译界,无论其动机是什么,其后果都只能是动摇和涣散国人对于科普翻译界的信任,封闭或堵塞中国人认识世界的窗口。  

又如,这次抗击“非典”的斗争,无论是新任党政最高领导层的果断、军队将士的雷厉风行、医务工作者的献身精神,还是广大群众的积极配合,都无不令人感到振奋并受到所有正派中国人的一致好评。毋庸讳言,这场突如其来的疫灾,也的确暴露出我们政治、经济、医疗、文化、传媒……等各个方面的种种问题,对此,也应该正视和揭露,但揭露的目的应该是疗救和建设,而不是相反。可是方舟子和新语丝却对全国上下齐心合力抗击“非典”的大好形势不感兴趣,抱着某种幸灾乐祸乃至唯恐天下不乱的态度,吹毛求疵,横挑鼻子竖挑眼。据不完全统计,从4月9日至7月25日的三个半月时间里,新语丝先后发表了约240多篇关于“非典”的文章(平均每天1.33篇以上,在“抗非”斗争最紧张的时期,每天多达3-7篇),其中也不乏好的或较好的(粗略统计约占10%左右),但大多都是幸灾乐祸,如蝇逐臭,趁火打劫,借题发挥,往中国政府和中国人身上抹黑的文章。大抵有这样几类:  

(1)2003年4月26日,中国新任最高领导人采取了果断措施,任命吴仪兼任卫生部部长,迅速扭转封锁疫情的官场陋习,使“抗非”斗争走上正规之后,方舟子和新语丝仍然不依不饶地反复刊登抨击中国当局封锁消息,宣扬隐瞒疫情是中国政府欺骗愚弄民众的一贯传统的文章。如,《中国27省市SARS传播源头追踪》(XYS20030519)、《非典是“突如其来”的吗?》(XYS20030523)、《从李鸿章隐瞒疫情说起》(XYS20030722)等。  

(2)抨击中国“抗非”斗争中的隔离扩大化,攻击中国无视人权。如《从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看中国萨斯隔离扩大化》(方舟子,XYS20030505)、《华中科大现在就像一个囚禁学生的大监狱》(XYS20030510)《西北工业大学封校点滴》(XYS20030516)等。  

(3)渲染民众的迷信和愚昧,抨击中华民族素质普遍低下。如《愚昧的中国人——写在“非典”流行的时代》(XYS20030505)、《喝中药——非典时期大笑话》(XYS20030511)、《“非典”•谣言•无知》(XYS20030526)等。  

(4)抓住网上一二条消息便大做文章,攻击和嘲笑中国人盲目反美。如《中国新闻网公然用改变日期方式炮制美国“非典”谣言》(XYS20030424)、《萨斯病毒与美国阴谋论》(方舟子,XYS20030429)、《“萨斯病毒与美国阴谋论”补记》(方舟子,XYS20030521)等。  

(5)按照方舟子和新语丝一贯的立场和宗旨,继续攻击和否定中医和中药,散布民族虚无主义。如《对中医药治疗SARS的疑惑》(XYS20030607)、《非典时期为虎作伥的中医》(XYS20030519)、《骗人的中草药和愚昧的中国人》(XYS20030522)、《作为巫医的中医》(XYS20030718)等。  

(6)借题发挥,抨击乃至谩骂中国政治体制是一贯如此,不可救药。如《一贯如此,绝非典型》(XYS20030426)、《由非典所想到的》(XYS20030501)、《我在那个“非典型”星期的经历》(XYS20030520)等。特别是《照照“SARS”这面镜》(XYS20030522),说中国官员是“屁股指挥脑袋”,指责政府实行的是“损不足以富有余”的政策,声称对“颟顸和冷酷”的中国“精英”抱有希望,“似乎早已被视为愚不可及”。  

(7)小题大做,横挑鼻子竖挑眼。如《今日出台新的“冠状病毒”》(XYS20030509),挑动对于高校招生优先录取正在从事SARS病治疗的医护人员子女政策的不满,借题发挥,煽动“弱势群体”对政府的对立情绪。《一个非常可笑的“非典”谣言》(XYS20030527),借民众的愚昧、盲目和浪费之题,讥嘲政府手忙脚乱、小题大做而事倍功半。尤其恶劣的是《西安交通大学关于给予仰恒光等11名学生违纪处分的决定》(XYS20030521)和《西安交大处分续篇》(XYS20030522)、《方舟子评西安交大学生处重要公告》(XYS20030522)等,方舟子不做任何调查,便将这一“处分”贴在新语丝网上,并抓住“处分”中以“用电脑放《国际歌》”作为处分理由一事大做文章,不但在“方舟子按”中说:这“简直算得上是小幽默”,而且在《续篇》中将《国际歌》的词曲作者鲍迪埃、狄盖特,《国际歌》的中译者瞿秋白以及西安电脑经销商、比尔•盖茨……等人皆拉来作为交大的处分对象。貌似搞笑,实则是唯恐天下不乱地对大学生与校方的矛盾和对立推波助澜。  

(8)对中国的院士和专家进行攻击和全盘否定。如《从SARS研究看中国的院士》(XYS20030427),将中国的院士说成是“顺手牵羊”的“无赖”和“趁火打劫”的“流氓”,声言:“首先就要废除中国的院士制度。中国有句古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对中国的学术界来说,也同样:院士不废,学生无望。”《调查钟南山》(XYS20030626)、《洪涛为什么不也来掺和呀?——读〈调查钟南山〉有感》(XYS20030629)等,则抓住钟南山和闻玉梅院士急于研制抗非典疫苗过程中的某些问题大做文章,无论动机何在,其客观效果则是丑化“抗非”第一线的科学家的形象,与“抗非”斗争唱反调。  

(9)公然嘲弄“抗非”斗争,对国家最高领导人进行人身攻击。如《非典,费惦,肺玷,诽点,匪店……沸点!》(XYS20030427),不但对“抗非”斗争竭尽嬉笑嘲骂之能事,还借一个“美容师”之口,公然对国家最高领导人进行人身攻击:“整一个现行反革命!郎个姓‘瘟’嘛?还要家宝,还要总理!”、“江,还要泽民?长江嫩江牡丹江能不泛滥吗?朱,不就是火红色吗?还要熔基!大小兴安岭能不天火烧吗?”《我在那个“非典型”星期的经历》(XYS20030520)一文的结尾,则借“一个朋友”的话,宣称“完了完了,全崩溃了,这个国家用不着战争。”公然涣散人心。  

正如一些睿智的网友所指出的,新语丝的主要对象是一些30岁以下文化层次较低的学生和“愤青”。前者单纯,敏感,缺乏社会阅历,容易被某种观念所左右;后者虽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却大多是思想浅薄或动机复杂,往往幻想一蹴而就或只图口舌之快,因而,他们是社会上最活跃然而也往往是最浮躁的一群。同样是学生出身而又自以为怀才不遇的方舟子,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和领袖;而唯恐天下不乱的新语丝,也正是主要针对他们的。如果将他们比作中国社会的一个火药桶,那么新语丝便大抵就是这火药桶的引信。  

我在《关于方舟子现象的反思与断想之六》的结尾曾指出:  
    在方博士啖饭之道的背后,似乎比其他回国来捞世界的洋博士多了点什么——其他的洋博士充其量不过是捞了些名利,而方博士除了捞名利外,还将中国的现实描绘得污七八糟,令人产生怀疑和沮丧。特别是读了他的200多篇(现以将近600篇——野鹤注)作品之后,最突出的感觉就是:他似乎怀着某种阴暗的心理看待自己的祖国,毫无与人为善,治病救人之心,如蝇逐臭般地盯着中国和中国人的伤口或脓疮,不遗余力地暴露、扩大、张扬……客观上便只能是打击、摧毁和扼杀中国人的自信心与求知欲,令人觉得自己与现实皆一无是处,除了自惭形秽地匍匐在他和他背后的超级科技大国的脚下,甘当科学霸权主义的驯服工具外,似乎再无其他出路。  

李敖说:“毛泽东的精神是立国之本,是我们的财富,没有了毛泽东精神,不用敌人来攻(如CIA《搞垮中国的十戒》),我们自己就会垮掉——早晚的事!”“毛泽东精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李敖:《毛泽东精神就是民族复兴的光辉道路》,《神州思想文化网》20030305)方舟子辈的矛头所向,恰恰正是我们的这个“立国之本”。  

也就是说,方舟子,为了满足自己的伟人欲或圆其霸主梦,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打着不问政治的旗号,偷贩亲美反华的私货  

方舟子一再标榜“‘不谈政治’是《新语丝》创办时就定下的办刊方针”(方舟子:《风雨纵横“新语丝”》,《中国青年报•数字青年》2000年9月4日)。然而,“9.11”事件发生后,方舟子不但毫无根据地武断:“中国人中百分之八十为发生在美国的恐怖主义行动叫好”(方舟子:《多少中国人在幸灾乐祸?》,新语丝2001﹒9﹒14),咬牙切齿地诬陷:“中国社会弥漫着一股反美情绪……这种仇恨所指向的,不仅是美国政府、军队、社会‘而且是指向全体美国人,乃至于在美国生活、工作、旅游的外国人,要而言之,一切在美国土地上的人都该死。”(方舟子:《比世贸中心的倒塌更可怕的》,新语丝2001﹒9﹒12)如丧考妣地咒骂:“幸灾乐祸者即使有中国人的血统,也不是中国人”(方舟子:《“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评乔新生〈其实,这是一场早已开始的美国人的战争〉》,新语丝2001﹒9﹒13)。而且,一方面宣布“我有倾向性”、“原则性问题……没有讨论的余地”,拒绝刊登所有“不同的声音”(方舟子:《一点声明:我的人文主义原则》,新语丝2001﹒9﹒14);另一方面,则连篇累牍地刊登形形色色亲美反华的文章(不算“读者来信”便有140余篇,见【新语丝电子文库】)。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新语丝从2003年3月2日-4月24日,50多天中便刊登了近60篇竭力为美国无视联合国的决议一意孤行的侵略行径辩解的文章,大肆攻击中国的立场并对央视及其记者和军事评论员嘉宾,极尽嬉怒嘲骂之能事。  

这也属于学术反腐打假的范畴?揭露方舟子辈打着不问政治的旗号,偷贩亲美反华的私货的虚伪面孔、丑恶嘴脸,就是所谓的“打政治牌”?(注一)  

宣扬强科学主义,竭力诋毁人文学界  

所谓“强科学主义”,就是科学万能主义,亦即科学霸权主义。说白了,就是主张树立科学的绝对权威,让科学家君临天下,主宰一切。其目的或社会效果,无非就是张扬世界第一科技强国的霸主地位,并趁机狐假虎威地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  

具有超常伟人欲却又质薄学朽,因而被网友们称为学术“扔货”的方舟子,自然不敢到科学界或学术界去称王称霸,却在超常伟人欲的支配下,避实就虚地高张生化博士的旗号,在媒体上以科学卫道士自居,将人文学界当成他立威扬名的靶子。其暴戾恣睢、狂妄嚣张、大言欺人、不可一世的恶劣表演,即或不是史无前例,至少也是当世仅有,确已达到人神共愤的地步。且看方舟子的“自供”:  
按我的读史法,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读完二十四史……心里装着这么一大堆破烂到异国他乡去,是多么滑稽。我有时真痛恨自己为何仍对这些糟粕恋恋不舍。”(方舟子:《凄风苦雨学彷徨——1989-1990书信摘录》,【新语丝•方舟子作品】)  
我也一向认为文史哲的专业性在目前来说远不如科学领域。文史哲看得懂的文献资料我都看得懂,就是专业性不强的表现。(《方舟子答刘兵的“就此别过”》,新语丝2001﹒12﹒26)  
本专业为沉积地质学、被排斥在生物学界之外的许靖华的邪说,只是在反进化论的中国人文学界才找到了知音……不识货本来也没什么,如果能够虚心一点,向识货者请教,在编辑时问问生物学的专业人士,也不至于把垃圾当成宝贝。当然,对中国的人文学界人士,这个要求实在是太高了,他们在面对自己一无所知的科学问题时,往往表现出一种莫名其妙的狂妄态度。他们愿意抱着这种态度把精神毒药当精神食粮……(方舟子:《不要用伪科学毒害中学生——评〈新语文读本〉》,《中华读书报》2003年1月23日)。(注二)  
总有哲学家、伦理学家恋恋不舍“科学导师”的地位……“哪里有科学哪里就有我”,什么问题都敢扯,什么话都敢掰,靠三寸不烂之舌,蒙倒一个算一个”……对基因工程没有深入的了解,就敢大谈对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生命技术的忧虑,恐怕只有中国哲学家才有这样的勇气,靠的是什么?还不是“哲学的高度”!如果没有“哲学”这个万金油,能对什么事不管了解不了解都去涂抹一把吗?(方舟子:《哲学家也不能胡说科学——评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卢风的生命技术观》,新语丝2002﹒11﹒14)  
文科妄人易犯什么错误?未像理工科科学家们那样受过严密思维的训练,或天生智力就不足。(方舟子:《反科学的文科妄人的绝好写照——评贾保华〈“现代化时间表”与科学的反思〉》,新语丝2001﹒7﹒6)  

…………  

这等质薄学朽的斗箕之徒,居然还要一再宣扬他那句篡改爱因斯坦名言的“名言”:“没有人文的科学是跛脚的,没有科学的人文是盲目的”,真真是卑鄙龌龊,无耻之尤。  

不仅如此,为了掩饰他们的强科学主义实质和枭獍用心,方舟子辈不仅竭力混淆科学精神和科学主义的界限,竟还要宣扬一种反科学主义=反科学的荒诞逻辑:  
根据我阅读文献后得来的印象,在美国攻击“科学主义”的主要是两种人:一种是原教旨基督徒……另一种人,则是宣扬特异现象的伪科学者……至于国内某些人动辄说人是科学主义,则可能还属于第三种情形,即对科学了解甚少甚至极度无知,由无知而产生恐惧。(方舟子:《也说“科学主义”》,《中华读书报》2000年7月26日)  

正是凭借这一逻辑,他们才揪住吴国盛、江晓原等所谓科学文化人不放,蛮横地给他们扣上“反科学”的帽子,打着科学卫道士的旗号与之死死纠缠。究其真正用心,无非是冠冕堂皇地偷贩强科学主义的私货而已。  

在方舟子一伙中最浅薄然而却也最可爱的赵南元教授,常常好心办坏事地泄方舟子的老底,例如,他就敢公然在《中华读书报》发表批驳杨叔子院士关于科学与人文和而不同的文章《科学人文势同水火》,宣称“科学不许胡说,人文允许(甚至鼓励)胡说,这就是科学与人文的根本分歧,也是科学与人文之间不可调和的根本原因。任何想在科学与人文之间‘共生互动’的努力,都会面对这一分歧的挑战”(《中华读书报》2002年6月26日),甚至公然要政府《给科学以自由》(《科学时报》2002年9月22日),狂妄地宣扬除了实证科学外,民主、伦理、宗教以及其它人文学科皆不可靠的科学唯我独尊观。如此赤膊上阵,不仅是亮了方舟子的底牌,无形中也在方舟子那副貌似“一身正气”的虚伪面孔上,扇了一记“漂亮的耳光”。  

张扬痞子习气,鼓动浮躁之风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中国政府及其领导人也一再强调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号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因此,即或是方舟子的支持者,也大多反感他的那种武断霸道,尖酸刻薄,动辄伤人,人身攻击的文风——诸如“反科学”、“反人类”、“伪科学”、“神创论”、“极毒教”……一类的大帽子满天飞,什么“鼠辈”、“弱智”、“白痴”、“傻妞”、“妄人”、“狂人”、“骗子”、“万金油”、“野狗们”、“候补汉奸”、“民主斗兽”、“民猪”……之类的尖酸刻薄之辞到处泛滥;动不动便将中国的学者说成是“一无所知”、“不学无术”、“信口开河”、“连最简单的英语句子都读不懂”……并用给他们“布置作业”、“改作业”等轻蔑用语对他们进行人格侮辱,以及打着反腐的旗号,用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手段,到处制造冤假错案等等。在方舟子的带动和怂恿下,一批追随者便随着方舟子的指挥棒如法炮制,涎皮赖脸地到处张扬这种痞子习气和浮躁之风,什么“叫兽”、“叫叟”、“看家狗”、“猪狗圈”、“洋奴有什么关系,我就是要当洋奴,你能怎么样?”、“狗尿台长在金銮殿上”、“中国人都阳痿了”、“如果不出国学习的话,这帮人这辈子就是这假大空的水平了,没救!”、“待我学成,实在愿意和各位一起鲜血淋漓”、“按照那时的标准,恐怕野鹤先生也是十足的‘洋奴相’,也会‘放洋屁’了”……  

在新语丝这个“第一个中文网站”的带动下,甚至是那些反对方舟子的网友,也近墨者黑地染上了这种“痞子”和“浮躁”的病毒,不但将什么“方肘子”、“方怨妇”、“方婊子”、“方狗子”……一类的谩骂当成了口头语,而且将网上的对骂当成一件乐此不疲的开心事,无形中便着了方舟子的道——将全面反思和质疑“反腐英雄”这一思想和文化上的严肃斗争,化为嬉笑嘲骂的消闲活动。  

当然,无论是痞子习气还是浮躁之风,都是中国社会、特别是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原有的陋习,并非方舟子所发明。但方舟子和新语丝,不仅对这一消解中国人的精神文明和败坏中国学术风气的陋习,起到了很大的推波助澜作用;而且还在弘扬科学精神和反对腐败的旗号下,使之合法化、普及化,以致在以青年学子和中小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一大批年轻网民中间,养成(或加重了)一种不思进取,不求甚解,不愿深思,甚至是意气用事,不问是非,一味发泄的痞子习气和浮躁之风。反过来,这种陋习又成为方舟子之类欺世盗名的江湖骗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温床。  

要而言之  

尽管以上种种,都足以证明方舟子这位“反腐英雄”,不仅是一个欺世盗名的江湖骗子,而且还是个心怀叵测的野心家,但究其实质,不过是个具有超常伟人欲而又质薄学朽的偏执狂;一个自以为是“千面人”却又演谁不像谁的三流演员;一个妄想称王称霸而又缺少霸才的模仿秀。概括地说,就是质薄学朽的学术痞子、寡廉鲜耻的江湖骗子加掎挈伺诈的文化流氓。至于他所把持的新语丝网站,用代表虹桥科教论坛“部分老同志观点”的微结构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方舟子以‘学术打假’之名,或是利用国内学人之间的矛盾,或是依附某些不便亲自出马的势力,或是网罗愤青和反社会分子,私设公堂,把新语丝网站办成对国内学人随意攻击诬蔑的‘裁判所’。久而久之,新语丝那里也就主要聚集的是满眼PEGATIVE(反面的、消极的、否定的。野鹤注),干着DESTRUCTIVE(毁灭性的、破坏性的。野鹤注)的玩意。”(虹桥科教论坛2003﹒11﹒17)概括地说,新语丝则是一个挂着许多冠冕唐皇的幌子的排污口、一个打着“反腐打假”的旗号专给中国抹黑的黑网站、一个以科学的名义助纣为虐推销科学霸权主义的桥头堡。  

当然,究竟如何评判方舟子和新语丝?还得由大家和时间来鉴定。  

我在《野鹤答〈科学时报〉记者问》(参见杨虚杰,熊卫民:《学术打假起争议,“反腐英雄”遭质疑》,《科学时报》,2003年7月11日)中曾说过:我不过是只“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野鹤”,只“适于打旗先上地站出来抛砖引玉”。我的“方舟子现象”系列文章已经写了九篇,这块“砖”大抵已对方舟子与新语丝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解剖,下面该轮到学术界中的正“角儿”们上场了(其实,他们也早已上场,只不过尚未布成阵罢了)。  

总而言之,是联合起来对这位“反腐英雄”进行质疑和打假的时候啦!  

2003年8月13日初稿 2003年8月16日二稿 2003年8月21日定稿  2003年12月8日最后定稿  

(注一) 方舟子辈抓住“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个词,不遗余力地攻击上海社科联打政治牌。这不过是他们偷换概念,胡搅蛮缠,断章取义,牵强附会的诡辩故伎。众所周知,所谓打政治牌,就是歪曲事实甚至无中生有用地用政治帽子代替实事求是地摆事实,讲道理,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地靠政治权势置人于死地。例如方舟子及其背后的支持者和怂恿者,无力摆事实,讲道理地写文章正面反驳野鹤的文章,只好歪曲事实甚至无中生有用地诬陷野鹤“鼓吹自由化”,并到中宣部去告野鹤的黑状。又如,在《就野鹤诽谤一案答〈探索与争鸣〉编辑部》中,说什么:“野鹤那样的公然为腐败、伪科学和邪教教主辩护的文章是否属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企图靠意识形态的主管部门将野鹤置于死地。这才是不折不扣地打政治牌。而任何一位认真读过野鹤文章的正派人,都清楚:野鹤的文章无一处不是根据方舟子的文章,无一篇不是在摆事实,讲道理。据我所知,发表并支持野鹤文章的上海社科联和《探索与争鸣》的负责人,也并非只听野鹤的一面之词,同样是在下载并认真审阅了方舟子的数百篇文章的基础上才写出答辩状的。方舟子辈除了抓住片言只语,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地诡辩外,至今也拿不出而且也不可能拿出一篇像样的、摆事实,讲道理的反驳文章。不过是一群质薄学朽的斗箕之徒罢了。方舟子背后的支持者和怂恿者,无论基于什么样的动机和目的,我看都是白长了眼、油蒙了心、算错了帐。  

(注二) 那时许靖华先生远在瑞士,并在《古海荒漠》一书的“中文版序”中宣布:“在《古海荒漠》之后,我写了另一本科普书籍——《大灭绝》(The Great Dying)这也是一本很成功的书,可是我的同行已开始责怪我,说我不应该沉迷于‘媒体科学’上,于是,我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使命,并打算从此不再从事非专业的写作了。”那时还侨居美国的方舟子,大约算准了许靖华先生不会关注和在意“媒体”上的动静,便肆无忌惮地对许靖华先生和《大灭绝》大泼脏水。现在,许靖华先生来到北京,不但对记者说:那些指责他的《大灭绝》是宣扬“伪科学”的人“是很肤浅的”,基本上都是学生物学“出身”的,“不了解进化论的科学依据不应该从遗传学上找,而应该从古生物方面开始研究”,因为进化问题是整个地球生物的历史。(见于彤:《科学家圆文学梦》,《科学时报2003﹒9﹒25》)而且许靖华先生居然还声言:“我发现学科学的人多半是骗子,骗老百姓的钱。”(所思、贾婷:《“另类”科学家许靖华》,《扬子晚报》,2003﹒10﹒2)而一向以科学卫道士自居的方大英雄也正在北京,不知何以竟色厉内荏地成了缩头乌龟。真真是造化弄人,竟让“孙大圣”与“白骨精”同聚北京城。  

最近方少侠终于扬言:“近来许靖华又到国内活动,我会再写篇批评文章。”(方舟子:《反学术打假也切忌无知和野蛮》,新语丝2003﹒11﹒18)我相信此话是一定会兑现的,只不过什九是在许靖华先生回瑞士之后。这叫做“好汉不吃眼前亏”,距离越远越显“英雄”本色。例如位梦华院士远在“北极的一间孤零零的小木屋里”,少侠才敢于破口大骂他“信口开河,哪有半点科学态度可言?”(方舟子:《达尔文何错有之》,新语丝2003﹒11﹒21)  

学术批评网(www.acriticism.com)转发 2006年2月24日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8%AF%AD%E4%B8%9D
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7733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新语丝 新语丝网站 方舟子与新语丝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新语丝网站,方舟子与新语丝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