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3549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1-12-24
土土
土土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在线社交网络研究分析
在线社交网络研究分析
嵌入性
嵌入性
企业网络理论
企业网络理论
蚂蚁网络
蚂蚁网络
蚁网
蚁网
线上关系影响真实人际关系
线上关系影响真实人际关系
社交网络蒸发冷却效应
社交网络蒸发冷却效应
社交计算面面观
社交计算面面观
148人定律
148人定律
顿巴数
顿巴数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目录

社交技能编辑本段回目录

城市之所以成为我们最伟大的发明,不是因为其基础设施的规模,也不是因为其靠近重要贸易路线的位置,而是因为它们能让人类以新的方式组合或重组自己的才能与思想。


    图解

    地图中的条状物代表三种类型的工作技能——分析能力、社交能力和体能。(本文作者及其同事依据美国劳动统计局统计有关800多种职业的详细数据做了分类。)条状物的高度代表对特定城市劳动力三种技能的平均衡量——条状物越高,说明那座城市的技能等级越高。

    圆圈内是每座城市平均收入的估量值。

    人类进步的历史与城市发展的历史密切相关。《吉尔伽美什史诗》(The Epic of Gilgamesh)是已知最古老的文学作品,其结尾描述的乌鲁克城墙令人惊叹。柏拉图共和国(Plato’s Republic)设想了一个理想之城,是尘世之城雅典成熟文化知识的产物,也是对其政治的大肆抨击。但丁(Dante)、彼特拉克(Petrarch)、薄伽丘(Boccaccio)、布鲁内列斯基(Brunelleschi)、达芬奇(da Vinci)、和米开朗吉罗(Michelangelo)都出生在佛罗伦萨城内或其附近。那些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和企业家(我称他们为创意阶层)很少有人出自无名之地。他们聚集在社交和文化最具激励性的地方、茁壮成长。

    在更遥远的过去,人口逐渐汇集成更大、更密集的群体,不再与世隔绝,可能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早已注意到那些能够证明约4000年前欧洲艺术和材料创造力兴旺的证据,反映在各个方面:从洞穴壁画、雕刻工艺品和珠宝,到允许我们的祖先积极动手改造自然的复杂工具。有些科学家认为,这只是认知和记忆的进化飞跃,而最近的研究把社区而不是基因置于进化转折点的中心。

    由伦敦大学学院的史蒂芬·深南(Stephen Shennan)、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罗伯特·博伊德(Robert Boyd)及其他研究人员进行的研究指出,人口统计资料的变化是人类发展早期飞跃的重要目标。深南的研究发现,数万年前非洲与中东发生了与欧洲类似的艺术和技术飞跃,表明所有这些飞跃的共同点在于当地人口密度的增长超过了某个临界点。(深南注意到,后来人口减少,其中许多精华文化衰退了。)博伊德的研究显示了工具制造技术提高与人口规模增大之间的密切关系。随着人口聚集为更大的群体,彼此间的联系更频繁,分享知识、保存知识、发展知识也更容易。从现代人类史的最初阶段开始,文化建设和技术发展一直与人口密度的提高密切相关。

    如今,依然如此。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拥有经济优势,其基本象征是上个世纪的爆炸性增长,而且增长依然在迅速发展。十九世纪中期,美国那些最大的城市都只不过有几十万人口,到世纪末,都超过了100万。二十世纪中期,纽约市的居民人口猛增超过1000万,如今,大纽约容纳了2000多万人。

    如今,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和大都市地区,预计,到本世纪中期,其所占比例将增至70%以上。最近几十年,城市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有130座城市拥有百万或超百万人口,其中包括上海(人口为1900万)和北京(人口为1750万)。东京大都市区人口超过3500万,每年经济产出近1.2万亿美元,大致与澳大利亚相同。

    圣塔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的研究人员已经确定,支持城市成长和发展的机制加快了“城市新陈代谢”的速度。城市的新陈代谢与生物物种不同。生物物种的新陈代谢速度随着成长而减慢,而成功城市的新陈代谢速度随着成长而越来越快——研究人员称这种现象为“超线性”缩放。他们写道,“几乎从各方面来说,城市人口的规模越大,每个人的创新与财富创造力就越大”。至今,人口更密集与发展更快之间的关系似乎仍然没有限度。

    几个世纪以来,城市的特殊地理优势更易于掩盖其潜在的社会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是农业时,城市就在肥沃的土地附近成长。而在工业时代,重要的是靠近原材料和港口,还要拥有经营大工厂所需要的足够劳动力。而当那些因素都不那么重要时,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一直都最重要的是什么。

    城市之所以成为我们最伟大的发明,不是因为其基础设施的规模,也不是因为其靠近重要贸易路线的位置,而是因为它们能让人类以新的方式组合或重组自己的才能与思想。随着技能、密集社交网络以及互动物理空间的扩展,大城市和大都市区促使人们相互配合,从而增加彼此之间的动能。

    因为高技能人才都集中在这些地方,所以创新的速度加快,新业务得到开发,最终,生产力——工资——得以增长。通常,工资随着城市规模的增长而增长,因为专业化和互动的机会在成倍增加。例如,当社区人口的增长超过12万人,生产工人的工资往往会高过国民平均工资。我和同事查洛塔·麦兰德(Charlotta Mellander)查看了美国各城市的工作分配后发现,知识型工作者的工资明显高过劳动力市场人口为百万或百万以上地区的平均工资。换句话说,知识型工作的关键质量高过生产型工作:知识经济在更大规模上茁壮成长。
    美国劳动统计局提供了800多种工作的详细信息,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随着城市的日益扩大,经济的日益发展,不同技能所失去或需要的价值。我和马丁繁荣研究所(Martin Prosperity Institute)的三名同事梅兰德(Mellander)、艾德里安·罗斯(Adrienne Ross)和凯文·斯托拉里克(Kevin Stolarick)将这些技能划分为三个类别:分析能力、社交能力和体能。

    即使粗略地看看这些技能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能确定工业时代之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深度。分析和社交技能大大提高了工资和薪金:依据完成各种工作所需技能的类别为这些职业排名之后,我们发现,根据所需分析能力来衡量,排在前三分之一的职业比排在后三分之一的职业工资多25,600美元,根据所需社交能力衡量,排在前三分之一的职业比排在后三分之一的职业工资多34,600美元。但是,依据所需体能衡量,排名前三分之一的职业比需要最少体能的职业(非稀少知识型的工作)工资少13,600美元。这并不是说,某个建筑工人的技术更熟练时,收入会更少——恰恰相反。总的来说,工人们选择了体能占优势的工作,就避开了更具活力和更高工资的经济角色。

    也许更能说明这个数据的是这些技能在全国的分布方式。需要体能的工作集中在中小型都市区——对工厂而言土地相对便宜的工业中心。突出分析能力的工作在那些地方很少见,主要集中在较大的都市区——这表明大量受过良好教育、智商高的人密切合作提高了利润。需要最高水平社交能力的工作大都集中在最大的都市区——在那里,他们融合广泛存在的分析能力,加快了创新和发展的速度。

    高度发达的社交技能与单纯的社交能力不同。它们包含坚定的信念、社交洞察力、把合适的人选安排进同一个项目的能力、帮助培养他人的能力,以及强烈的同理心。这些都是创新、调动资源、建立有效组织,启动新公司所需的领导能力精华。它们与分析能力高度互补——确实,最高薪的工作(以及最具活力的经济)往往需要这两方面的超常能力。尽管如此,随着地方经济日益发展,更加复杂,社交能力的发展似乎也越来越重要。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城市好比大脑:它们的成长与发展需要越来越密集的突触连接网络的成长与发展。

    大城市社交能力的集中具有明显的讽刺意味。不久前,许多人哀叹,城市是肮脏而危险的地方,那里的居民竭尽全力避开陌生人。城市居民被视为冷漠、玩世不恭,不友好之人。而实际上,高度发达的社交能力是大城市的品质证明——正因为如此,城市在蓬勃发展。

    人类连通性日益增强的重要性对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考虑帮助城市地区平稳而高效运转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关注交通和其他确保人口流动设施的改进——确实,对成功的大城市而言,人员和货物的有效循环至关重要。同样重要的是,要找到将城市与都市区保持在人类尺度内的方式,即使城市发展了更多的人口,也能激励人们轻松互动。例如,攀升的建筑使其密度更高,但是过高的摩天大厦面临成为垂直郊区的风险,其居民和占有者不大可能频繁而广泛地参与喧嚣的城市生活。最终,在城市中轻松、频繁而广泛的互动就成了真正重要的东西。

    无论其布局和交通系统如何,城市都不可能像创新的引擎那样运转,除非那里有能够有效传播、整理并支持新思想的人。我们的经济对社交能力的需求在上升,但是令人好奇的是,我们为培育社交能力而投入的教育资源却那么少。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美国学校教不好数学、科学和技术,可是社交智能同样重要,而我们需要更系统地培养这种智能。十九世纪,公立学校兴起,其部分原因是需要教会越来越多移民劳动力基本的读、写、算技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那几年,大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侧重于培养技术和管理干部,使他们能够经营国家日益复杂的工厂。今天的学生需要更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坚定的信念和企业家精神;人文科学与科学素养更好地整合;强调创新合作和领导力的社交智能。

    数千年来,社交能力一直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展望未来,我们需要找到磨砺和加强社交能力的方法,保持必将能够促进新创新的至关重要的互动。

    理查德·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a)是《大西洋月刊》的资深编辑,多伦多大学马丁繁荣研究所主任。

    人性决定社交网络的走向 编辑本段回目录

    商业社会只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很多事是我们发自本心想干的,它不是商业,但它有商业价值。

      Q=《全球商业经典》
      A=  王煜全

     王煜全:资深电信市场营销和战略咨询专家,是业务创新、现代化运营管理、电信业务模式研究等理念的引进者和倡导者。近两年,他对社交网络有着深入观察与研究。

      文/杨小薇
      插画/晁春彬



      在国内社交网络圈,王煜全特别活跃。身为Frost & Sullivan(北京)咨询公司的首席顾问,王煜全这两年的精力几乎不在公司主营的行业咨询业务上,而是转向专攻社交网络研究。"我对社交网络的研究是微博兴起后,但我大学时就比较喜欢社会生物学。"王煜全大学读的是生物学,他一直喜欢研读社会学和人的天性,这两个视角让他对社交网络的社会属性有着深入的观察。

      11月9日,新浪宣布其微博用户达到2.5亿。从数据上看,国内的社交网络、社交媒体可谓发展迅速,不过王煜全觉得今天的社交网络只是初步搭起了台子,接下来戏该怎么唱,要看如何设计细节。决定社交网络走向的细节与IT关系不大,"而在对人性的理解上,社会学最终将决定社交网络往哪里走"。


      Q:网上社区和现实社会肯定不是简单地一对一照搬关系,那么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A:线上和线下。从本质来讲,有很多相同的部分,例如人性是一致的,但也有很多差异,比如线上因为大家不见面,把同情心这部分去掉了,有些冷冰冰的。但线上也有优势,它可以有大量定量化的数据,人进化后有一个缺陷-定量能力非常弱。

      不过,从本质来说,线下社区和线上社区,是一回事!比如购物,不管线上实现的,还是线下实现的,如果是一个价格敏感型的买家,线上线下都是价格型的,很难剥离开。

      Q:社交网络还原了人性、社会性,那么它会不会反过来促进现实社会?

      A:如今,整个西方社会的人性正处于回归过程,从亚当·斯密、达尔文认为的人是自私的,回归到人的互利天性上来。其实,合作是人类的天性,人类发展到今天,之所以能超越其他物种,是因为我们的合作和社会化水平超越了其他物种。人类的聚群能力是自然界中最强的,分化、分工能力也是最强的,分化背后的机制就是合作、利他,人可以为一个完全不相识的人去做贡献,所以利他、互惠、同情心一直存在于人类社会,这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现在,一方面网络使得人们大规模的互动成为可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产生互惠和利他,而且很多时候,互惠和利他在网络上会被削弱,因为同情心是互惠利他的成因,但在网络上由于你感知不到他人的痛苦,会削弱你的利他天性。例如大家在网上骂一个人,即使把他骂死了,你也不会感到内疚,所以网上不少人说话比现实中尖刻。

      另一方面,互联网确实又给人回归利他的天性带来了机会。如何将传统社会的互惠利他真正带到互联网上,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只是搭一个IT系统就能把这些带到网上,技术只是工具,而且技术越来越不重要,更重要的是人性,社会伦理都是构建在人性基础上的。虚拟社会跟现实社会一样,人们是带着自己的属性来的。

      Q:你上面谈到的是社交网络的通性,具体到中国比较缺少公共空间的现状,通过社交网络能不能拓展我们的公共空间?

      A:可以。社会稳定必须要有大家都共同遵守的规则,人们最容易认可和遵守的规则就是天性!

      通常而言,社会规则有三重体系:最低一层体系是法律,一般社会成员都不触及这层,而是靠上一层的规则-道德来约束;最高的社会规则是每个人的内心,即使有时你违反道德,可能别人也没有看见,但是你瞒不了内心。如果在社会道德之上,能大力发展内心的东西,就会塑造出一个伟大的社会。但是这个社会,现实里很难看到,因为现实中有很多既得利益;此外在现实社会中做好事的成本有时太高,而在社交网络上做好事的成本可能会很低,比如你随手转发一条微博,某公司就会捐出1元,尽管是别人捐的,但你会觉得是你做的、你参与了,你得到快乐、看到结果。这种事情多了,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就有可能提高。

      这些事情,是社交网络真正需要研究的。

      Q:你觉得社交网络天生适合建立起好的制度?

      A:不是。它也天生适合偏激群体,就看怎么引导。善能在人类社会存在下去的一个根本原因,好人喜欢聚群与合作。那么如何让好人更好地聚群?答案是高度分化。以前,人们是通过地理位置实现分化,你在这个村,我住那个村,现在形成职业、喜好等各种分化,分化和小团体是善一直能够存在的原因,因为我们能够在小团体中形成互助。

      Q:这几年,国内社交网络的兴起,对小团体形成有什么作用?

      A:现在,国内社交网络上所有的小团体都有一个本质错误-小团体用单一条件归因是无法形成的,比如咱们是一个单位的,但并不等于咱们能成为朋友或守望相助、无私支持。只有用两个条件以上才能归因成为小团体,比如咱们是一个单位的,此外咱们还都喜欢看电影。条件越多就越容易成为好友,但现在国内所有社交网络对小团体的归因条件都是单一的。

      Q:无数的小团体会对社会带来什么?

      A:我非常关注社交网络如何从大网的混乱状态成为小众的紧密合作群体,社交网络最终一定要往这个方向走。但是一旦走到这个地步,又会有新的问题出现:小众群体多了之后,容易形成极端群体。小众的封闭群体可以是特别中庸公允的,但是出现偏激的可能性非常大。所以我在研究如何通过量化分析,测出你会不会成为极端小众群体的一员或进入人际孤岛。让每个人看到自己极性的可能性,总会好一些。现代社会是生态社会,想灭绝极端小团体一定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把它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然后让社会整体向良性方向去走,这是有可能的。

      Q:社交网络和小团体聚集能推动创新吗?

      A:创新是社交网络的另一个层面。当人群聚集的时候,创新才有条件,因为有了竞争,也有交流。网络造成人群密集度增加,大家都在网上,同时网络又加速了信息的传播,还有就是网络造成了同样兴趣人的聚集。创新的互相激励不是广泛的激励,往往是同行之间的激励,创新是社交网络出现的必然后果。

      Q:你理想中的社交网络是什么样的?

      A:最好的社交网络是通过技术给我们更大的帮助。下一代的社交网络,一定会把所有社交权利回归给每个人,它会更自由、更民主。

      Q:你怎么看待"我们的饭馆"和"很多人的咖啡馆"这些网络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的商业或社会实验?

      A:这是社交网络兴起后,一个阶段性的现象。这种模式能不能成立,需要带着问号,因为股东人数多了以后,除非有一个非常好的"议政"制度,成功不是凭热情,真正做事需要依靠制度。

      商业社会只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很多事是我们发自本心想干的,它不是商业,但它有商业价值。那么,如何将大家出于本心就愿意做的事组织成为有巨大价值的?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社交技能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