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0698 次
  • 编辑次数: 2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1-12-31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李安科
李安科
李庄
李庄
瞿优远
瞿优远
休·海夫纳
休·海夫纳
艾斯特·戴森
艾斯特·戴森
凡尼弗·布什
凡尼弗·布什
范敬宜
范敬宜
邵忠
邵忠
哈罗德·麦格劳
哈罗德·麦格劳
胡舒立
胡舒立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图)瞿优远
瞿优远
瞿优远,男,现任《体坛周报》社社长。1965年生于湖南浏阳市,17岁开始即从业于体育报纸,1988年《体坛周报》创刊即作为编辑部负责人。随着他从编辑部副主任、主任到副总编、总编辑而升迁至社长兼总编辑,《体坛周报》也从一份期发5千的湖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的机关报发展成为全中国发行量最大的体育报纸。具有拓展的眼光的瞿优远,吸纳了全中国最优秀的体育记者为其效力,并在世界体育发达城市有最权威的特约记者专门提供体育咨讯。让体育爱好者获得来自世界各地最新、最快的体育动态。

基本资料
姓名:瞿优远
出生日期:1965年
出生地点:湖南浏阳市
经历:17岁开始即从业于体育报纸,1988年《体坛周报》创刊即作为编辑部负责人。
目录

[显示全部]

个人经历编辑本段回目录

瞿优远(图)体坛周报
体坛周报
瞿优远在17岁开始即从业于体育报纸,1988年《体坛周报》创刊即作为编辑部负责人。随着他从编辑部副主任、主任到副总编、总编辑而升迁至社长兼总编辑,《体坛周报》也从一份期发5千的湖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的机关报发展成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体育报纸。

旗下的《足球周刊》业已成为期发量最大的全彩体育杂志;《全体育》等杂志也已在读者中获得良好赞誉;除了从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划转来《现代消费报》,还被湖南省有关部门列为正在进行的报刊整顿中有资格接受被划转报刊的6家媒体之一,“体坛系”传媒集团正逐步浮出水面。

瞿优远自身不仅是报刊采、编、摄、美各个环节的全才,更以其率先大胆让体坛周报面向市场而大获成功,尤其是第一个在大陆体育媒体中策动记者编辑高价“转会”(如众所周知的李响转会事件),为体育媒体完全市场化作出示范。与法国《队报》、西班牙《马卡报》等世界知名体育媒体的全面合作,为体坛周报与世界体育同步奠定了基础,7月底8月初皇家马德里俱乐部来华期间,体坛周报连续12天的皇马队报充分展示了这种优势。

具有拓展的眼光的瞿优远,吸纳了中国最优秀的体育记者为其效力,并在世界体育发达城市有最权威的特约记者专门提供体育咨讯。让体育爱好者获得来自世界各地最新、最快的体育动态

个人爱好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瞿优远在出席某活动
瞿优远在出席某活动

瞿优远不下棋,他爱运动,在运动上也极具天赋,网球、羽毛球、高尔夫、乒乓球样样拿手,甚至一学就会,一会就精,曾赢得过国内新闻界网球单打冠军。

瞿优远不下棋,但他对围棋的见地却相当超前。早在1996年,他就开始将围棋版单列,提出围棋可读性要与专业性相结合的办报思路,时至今日,这仍旧是体坛周报围棋版的不变宗旨。

瞿优远当时设想,一个版面绝大部分内容是报道比赛的,还有一个部分是要讲解棋局的,为那些比较专业的棋迷准备。当时体坛周报两个围棋作者应运而生,一个是上海的费胜昔,另一个是中国棋院外事部的王谊。费胜昔以优美流畅的文笔见长,王谊则以大量的独家棋院轶事占优,两人相得益彰,使得围棋版面生动有趣,别具一格,这也为后来的围棋版面在体坛周报中的地位确立基础。

喜欢吃辣的瞿优远胆魄过人,他对看准了的事情或者人才,从来不惜代价。在这点上,与其说是体坛周报的地位树立了瞿优远的“老大气派”,还不如说是他的“老大气派”打造了今日的体坛周报。

瞿优远为人低调,但喜结朋友,人缘不错,在他的众多朋友中,棋迷不少,对他们的了解也是瞿优远了解围棋媒体的过程,棋迷们对围棋的执着,对围棋的感情,这些都让瞿优远不无感触,可以说,棋迷们对体坛周报围棋版面的感情很大程度上也打动瞿优远,使得他要坚持做围棋版面的信念。传统虽久远,弥足珍贵,但出于大局的现实考虑也使得瞿优远坚定了将围棋继续到底的决心。

工作历程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瞿优远在与客户签约
瞿优远在与客户签约
瞿优远不是一个名人,知道他的人并不很多。但是提起《体坛周报》,在中国这个体育爱好者众多的国度,恐怕也可以算得上家喻户晓了。足球创造了市场,财神又利用了足球,在中国队冲进世界杯的第二天,《体坛周报》发行突破了300万。

瞿优远是《体坛周报》的社长兼总编辑,是中国体育媒体风风雨雨不断壮大的见证人,是把一份期发量5000份的地方小报做到年利润5000万的奇迹的缔造者。

每一期报纸,他会亲自落实所有的策划和选题,并参与实施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每一期的头版和最后一版,他都要亲自做;因为新做了一本杂志《足球周刊》,总部设在北京,而《体坛周报》的总部仍在长沙,他每周必须在北京和长沙两地奔波,一处呆几天;对于新创的《足球周刊》,他更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从选题的策划、图片的取舍、文章质量的把关,甚至版式设计,他都无不事必躬亲。

不过说起这些,瞿优远更多的却是略带骄傲的得意:“我现在依然是报社里做版最快的!”当然这并不是事无巨细亲历亲为的真正理由,真正的理由是:“我愿意这样做,不仅是因为自己喜欢,更重要的是,我怕一旦停下来,有一天会找不到办报的感觉。”至于辛苦劳累,以及时常挂在脸上的疲惫,他倒很不以为然:“现在已经好多了。要说累,走过来的路,那才叫累呢!”

在1988年,湖南省体委下属的《体坛周报》(前身为《体育周报》)复刊,23岁的瞿优远以编辑部副主任的身份开始了他艰难而辉煌的创业之旅。在那个只有5个人的单位里,这个挂名副主任的实际领导要干的事多得超出了我们的想像,甚至包括上街卖报。时至今日,瞿优远仍对当时卖报纸卖不过街边报摊的小老板而耿耿于怀:“当时的心态不对,总觉得自己是国家干部,要面子,不敢吆喝着叫卖。”

1990年,时逢万众瞩目的意大利世界杯足球赛,瞿优远认定这是报社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他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道此次大赛,瞿优远和他的《体坛周报》也迎来了事业上的第一个高峰:报纸的发行量从当年的9万份涨到了第二年的16万份。接下来的两年,发行量的数字都是很有趣的平方:1992年25万,1993年36万。再往后,上升幅度就更大了,到1998年,期发量已经超过了100万,而现在,则一举突破150万大关了。

有一件事情最能体现他的工作与生活状态:2008年春天,他的父亲60大寿,身在北京的瞿优远因为忙于新创刊的《足球周刊》的工作,无法回老家祝寿,只好派人在父亲生日那天把父母一起从湖南浏阳接来北京。没想到父母的飞机还没落地,他就接到了长沙的一个电话,《体坛周报》总部有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必须他尽快回去,于是他只好立即赶回长沙,以至于当天连父母的面都没见着。忙碌的瞿优远对自己的工作有很强的责任心和热爱。

成功之道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瞿优远
瞿优远
一.价格策略

打破报纸廉价理论的常规,而采用高定价策略。瞿优远自己解释说,这是因为他们考虑到长沙是内陆城市,广告资源有限,只能采取这种依靠发行本身赢利的模式。为了让更多的读者来买他们这份“高价”的报纸,他们不惜把报纸上的字印得很小,以使有限的版面容纳更多的信息。所以在《体坛周报》上很少有大照片和大标题,这在强调“视觉冲击力”的报界似乎是有些落伍,但事实却证明这是成功的策略。

二.人才策略

身处长沙这一内地办报,人才自然成为瓶颈。为了突破这一瓶颈,瞿优远采取了大手笔的挖人策略。马德周文渊苏群等目前《体坛周报》的所谓“大腕”,都是他从别处挖来的。最经典的一起“挖人”事件就是从其竞争对手那儿“釜底抽薪”,引起圈内外轩然大波的李响天价“转会”。

三.报道策略

“深度报道+狗仔队”策略实际上是许多体育媒体的共同做法。在中国,正是体育记者把“带有中国特色的‘无冕之王’变成国际定位的‘跑腿的’(新闻记者在英文俚语中叫running leg)”(新华社体育“名记”杨明语)。

同样是“深度报道+狗仔队”的手法,但《体坛周报》做得更彻底,更高明。换句话说,《体坛周报》比别人更“深度”一些,也更“狗仔”一些。靠着这一手法,《体坛周报》打败了它的报纸同行们,也使它在与电视的竞争中不落下风。

《体坛周报》的成功,也许能唤起资本对传媒这块诱人的“蛋糕”垂涎欲滴的“口水”,但如果以为简单地“克隆”《体坛周报》就能“克隆”它的成功,那“口水”恐怕就要变成泪水了。现在的媒体环境与几年前相比,已经面目全非了。当年《体坛周报》发家伊始,瞿优远是没有钱可“烧”的,完全是靠自己的资金积累,滚动发展的。但如今,进入传媒业的门槛已经被抬得很高。比如体育传媒领域,《体坛周报》在自己滚动发展的同时,已经迅速地把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抬高。

荣誉编辑本段回目录

《体坛周报》荣获“200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荣誉称号,成为全中国惟一获此殊荣的专业报。

从传媒老大到囚徒 瞿优远的罪与罚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本刊记者 梁辰图/本刊记者 梁辰

  这是个有点悖论的传奇故事。在传奇的一面,他是皇帝,独断、杀伐、威权,几乎凭借一己之力,缔造了Titan(“体坛”的拼音,又谐“巨人”的英文之意)王国,拥有全国单期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在传奇的另一面,他只是个处级干部,而那份荣耀的报纸,只是湖南省体委的一份机关报。

  “国家干部”与体坛“老大”

  从体坛周报社的社长到被“委派”至合资企业担任职务,再到体坛员工私人合资成立的公司,改制,让瞿优远一下拥有了三重身份

  2011年11月24日,长沙市人民法院第二法庭。

  这里只有三四十个座席,没有任何无关的旁听者。瞿优远穿夹克、仔裤,平常发型,腰杆笔直地站在被告席上,身旁没有法警看护。“表情平静”地,终于等来了判决。

  “被告人瞿优远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50万元;犯挪用公款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6个月;犯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1年6个月,剥夺政治权利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50万元。”刑期从2009年8月16日起算。

  在排版的电脑前,他坐拥天下。只要他在,他就是《体坛周报》头版说一不二的大编辑,下半夜两三点时,头版的版式、标题、图片甚至字体、字号都在等他来决定。执行主编张敦南会谦恭地站在一旁看着,干一些跑腿的活儿。

  但当这个报纸的精神导师放下报样,穿过印机,走出通宵明亮、焦虑与兴奋混杂的编辑部时,问题出现了。

  “国家干部”

  1983年快要从湖南广播电视学校新闻班毕业的时候,农家孩子瞿优远对自己是否能留在省城未敢抱有太大幻想。依他想象,大概可以分配到家乡浏阳广播站工作。一天,湖南省体委机关报《湖南体育报》的总编辑吴午如来学校挑人,看上了这个实话实说、英语不及格的农村孩子。瞿优远踏入省直机关的大门,做过这份机关小报业务链上所有的活计。报纸几经更迭,直到1988年,体坛周报社成立。

  创刊号(7月1日)这一期,《体坛周报》头版头条刊发的是时任湖南体委主任李茂勋的文章《请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体育》。最初的《体坛周报》也不时需要刊登领导讲话和体委工作动态,虽然内容不多,但隐约还是一副机关报的模样。

  那时的瞿优远也有着与之匹配的、对体制内身份的认同。1993年,中国国家足球队首位外籍教练施拉普纳来中国,瞿优远和同伴们到街上卖特刊,刚好碰上市容大检查,城管人员将他们从长沙市黄兴路赶到东塘,又从东塘赶到火车站,狼狈不堪,卖报业绩比不过街边的小老板。

  “当时的心态不对,总觉得自己是国家干部,要面子,不敢吆喝着卖。”多年后瞿优远曾这样回忆。

  “国家干部”的身份,似确定,也模糊。1993年起,省体委宣布把《体坛周报》从机关分离出去,《体坛周报》要自负盈亏(此前的财政拨款也不过是一年5万元)。从此,体坛周报社员工的工资和福利与体委无关。

  “报社员工不能参加体委的集资建房,要求自立工会,不再参加机关工会组织的活动等等。”在瞿优远案发后,《湖南省体育局关于对瞿优远企业责任人身份认定的请示》(以下简称“请示”)中有这样的表述。

  湖南省体育局、湖南体育总会对报社的管理奉行“政企分开”,按当时的说法叫作“事业单位,企业管理”。

  这种放任事业单位自生自灭的管理方式被形象地称为“放水养鱼”,描述出机关报这种不受待见的事业单位的尴尬。

  “1998年,省体委曾任命当时的工会主席担任体坛周报社长,但他不愿意离开机关而没有到职。”“请示”说。

  几任社长因为报社职务与公务员身份不能兼备的规定而断然选择回到局里当处长。瞿优远这个资历尚浅的年轻人,作为最忠诚的、业务最优秀的编辑,不得不浮出水面。

  湖南省体委湘体人字【1998】29号文件,是当年瞿优远被任命为体坛周报社社长的“干部任免审批表”,里面写有“1998年5月29日,瞿优远被湖南省体委任命为体坛周报社社长(正处级)”。

  从这一刻起,瞿优远带着正处级干部的身份,领导这份从队伍不足5人的报纸成长为一个销售额过亿的行业大报,而报社与体委之前的关系也由互不要求、互不干涉转化为报纸盈利后,对体委给予资金回报,即“省体育局党组确定利润分配的‘三三制’原则,即上缴国家税费、报社自身发展和为湖南体育事业做贡献各占三分之一”。

  “二十多年来,报社不仅没有吃过财政一分钱,而且累计上缴国家各类税费近4亿元。被评为‘纳税百强企业’……”“请示”说。“因此,报社尽管同时拥有事业和企业的双重身份,但一直坚持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是一家名副其实的文化企业。”

  法庭认定,2002年,根据湖南省体育局对体坛周报社改制问题的批复,同年4月23日,先由管理者团队与创业者出资成立了北京体坛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1000万元,瞿优远持股61%,担任该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

  2002年9月13日,再由《体坛周报》社出资人民币1020万元(占51%股份)、北京体坛公司出资人民币980万元(占49%股份)成立了湖南体坛公司,同月16日,瞿优远被体坛周报社委派至该公司担任董事长,系公司法定代表人。

  从体坛周报社的社长到被“委派”至合资担任职务,再到《体坛》员工私人合资成立的公司,瞿优远一下拥有了三重身份。“请示”的解释,并未扭转法庭的认定。瞿终因“国家工作人员”身份,被量刑。

  “老大”

  1965年出生于湖南浏阳的瞿优远,5岁进小学,12岁考上高中。由于年幼,他经常成为同学欺负和嘲笑的对象;老师也不喜欢这个孩子,他常因上课研究修锁、在课本上画画而被批评。在意外获得吴午如的垂青后,这个自卑而叛逆的年轻人看起来走上了正轨。

  那时的《体坛周报》发行量仅5000份左右,都是本系统内部强制订阅,刊发的基本都是行业动态。年轻的瞿优远想改变这一切,他的理念很朴素,只是办读者爱看的报纸。他极不赞同吴午如政治家办报的理念,相比机关腐败、兴奋剂疑云、人事纷争,瞿优远更看重体育资讯和赛事本身,倡导“体育迷”办报。不赶仕途、不沾政治、不事纠纷让瞿优远只专心在办报一门学问。

  他几进几出北京,终于说动体育情报研究所把国外的体育资讯出让给他。同时,他深感长沙内陆资源匮乏,于是早早动手发掘体育写手。

  1992年,瞿优远请社科院文学所的金汕在他家外边的小饭馆吃了一顿饭,花了十几块钱。金汕是瞿优远看上的作者之一。1992至1998年间,瞿优远经常用这样的方式去北京拜访作者,请他们吃顿饭,然后向他们约稿。

  作为《体坛周报》早期的作者,金汕一直记得瞿优远请他吃完饭后说的一句话:“现在报社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再过几年,情况会好起来,不会再请您吃这样的东西了。”

  没人知道,这样的说辞是一种权宜的许诺还是野心的表露。

  他有自信的资本。采访、写稿、摄影、编辑、排版、运送铅字、发行,每一个环节他都是行家。他能像专门分发报纸的邮局职员那样,10秒内数出100份报纸。他也能像排版工人一样,快速删减和增添铅版上需要修改的文字,熟练识别反写的铅字。

  他自称是编辑部最能熬夜的人,精力旺盛,以社为家。2001年十强赛期间,下半夜三四点做完版,他会拉上司机和编辑们一同去看日出;在首都机场转机的间隙,他干脆把下属叫到机场,安排工作。

  报社很少分发福利,有些杂志出刊的当晚会是例外。瞿优远曾给每个通宵做版的编辑配发一盒西洋参,提神。而他自己,则不需要外物,本身就像一部永动机。他事无巨细地参与管理、经营与办报,报纸上哪怕是一行小字用错字号也逃不过他的眼睛;直到他被“双规”前,如无特殊情况,头版编辑的位置还一直为他保留着。他始终保持着做版的习惯,因为他不想某一天,不知道编辑们说的是什么了。

  他的身体也像部永动机。极具运动天赋的他曾骑着一辆土里土气的二八自行车,获得过湖南省体委系统的自行车赛冠军,蝉联过全国新闻界网球单打冠军,在乒乓球(微博)、台球、高尔夫等项目上都是高手。

  业务水平和全情投入造就了瞿在社内的权威气场。《体坛周报》的员工和体育传媒圈的人在背后称,其“老大”的做法基本跟《体坛》的报史一样长。他自己似乎也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

  很多“体坛人”都同意,《体坛》就像瞿优远一手带大的孩子,他当仁不让地成为这份报纸业务上的导师。对于编辑,瞿优远近乎手把手地教授,他所确定的版面样式和编辑风格无可动摇。

  “这份报纸的气质就是他的个人气质。”曾经在《体坛》工作过的人这样评价。即使是重金挖来的业务能力出色的美编,在做版时,瞿优远也不客气,经常说一句“你靠边”,就开始亲自挑选图片,设计版面。

  绝大多数编辑在《体坛》都有过挨骂的经历。瞿优远的责骂完全是业务上的,但极其强硬和严厉,通常他脸色微红,双目圆睁,不甚标准的普通话加上极快的语速,让人在一场强风暴中不知所措。只要瞿优远在,编采人员大多觉得在业务上“毫无尊严和自信”。

  2001年世界杯预选赛时经常会发生这样一幕:瞿优远坐在电脑前制作头版,其他所有的编辑都站在瞿优远身后,等待他分配任务。

  在《体坛》,瞿优远渐渐拥有了绝对权威,人们大多对他的判断深信不疑。1999年,瞿优远想把《体坛周报》由一周一期改为一周两期,以增强新闻性和市场竞争力,遭编委会集体反对,瞿优远却态度坚决:如果失败,我就辞职。

  一周两期很快大获成功,单期发行量突破百万。2001年10月8日,中国队世界杯出线第二天,《体坛周报》正刊和纪念刊一共卖出5078471份;就整个世界杯预选赛期间的销量来说,也多有单期超过200万份的成绩,对手被远远抛下。

  一个个类似战例的累积,让瞿优远的权力边界不断扩大。后来,《体坛》成了湖南省媒体改革的标杆。而一路狂飙突进的瞿优远的说法是,自己只工作到45岁,然后就去摄影、旅游、打球,享受生活。

  私下里,《体坛》员工对此表示怀疑:“老大”怎么可能闲得住?另一面,他们也忧虑,《体坛》要是没有“老大”会是什么样?事实是,45岁的瞿老大的确停了下来,他进了牢房。

  罪与罚

  瞿优远案已尘埃落定。11年半的刑期,“受贿”、“挪用公款”、“职务侵占”三项罪名,用在中国最大体育媒体集团创始人身上时,别有一番味道

  在瞿优远传出因“经济问题”落马后,外界普遍讶异,因为在认识他的人看来,他热心之事,不外办报和打球两件,对灯红酒绿的奢华生活,这位报界大佬并未表现出超出常人的喜爱和追逐。

  “他是一个商人,没有任何文人的迂腐和理想化。但他又不仅仅是商人,商人的爱好是赚钱,但对他来说,钱只是用来交换的,他对工作不节省、舍得投入;他没有比我们这些普通拿工薪的人更爱钱;除了高尔夫他没有其他奢侈的爱好。”曾为《体坛周报》撰写专著而熟悉瞿优远的欧阳觅剑说。

  在法庭认定的瞿优远的受贿罪行中,最后一笔仅3万元,事由是“打高尔夫球用”。“他的生活方式,如果放在普通市民来看,还是奢华的;但是放在他这个层次,坐拥上亿资产的人,他的生活方式就显得很平淡。”接近检方的人士这样评价,“他对钱吧,没有很强烈的欲望。”

  社长权力

  1997年秋,大连金州的眼泪祭奠着中国足球的苦楚,而远在长沙的《体坛周报》却在复杂的心情中庆贺自己的新纪元。这一年,被媒体形容为“这一张堆满文字且印刷粗糙的体育报纸”,实现了超过100万份的发行量。

  这一年,32岁的总编辑瞿优远豪情万丈,他告诉报社的每一个人,不要再提“少花钱多办事”,因为“我们已经有了钱,钱不投进去就没什么意义”。

  《体坛周报》震惊了市场,但多少年来,它都被看作是将读者定位在学生,甚至是中学生的低端报纸,它固执地靠发行赚钱,它密密麻麻的文字满足着人们对信息的饥渴,但也总是在满足之余沾得读者一手油墨。

  1994到1998年间,它的广告很不上档次——大多是致富信息、魔术麻将之类的“科技信息”或者本地商店促销广告,广告额也低,1998年仅为400万。瞿优远认为广告“质量和数量都与《体坛》发展不匹配”。

  他开始寻找合适的广告代理商。有一天,一个叫郭惠发的人打来电话自荐。

  郭惠发是广州凌视广告公司的总经理,凌视是一家成立不久、规模不大的公司。见面后,瞿对郭的印象是“坦诚,不讨厌”。凌视虽小,但瞿觉得小店认真,全心全意为《体坛》打理广告,所以决定让凌视先代理《体坛周报》1999年6月到2000年6月一年的广告。

  凌视签下《体坛》,第一年广告代理费880万元。从此以后8年半的时光里,郭惠发是瞿优远某种意义上“最亲近”的人。

  2000年10月25日的《体坛周报o采编周讯》上,瞿优远明确表态,欣赏对手《足球》报的记者李响:“她千真万确地弄来了一些独家……衡量一个记者应该看她的报道水平,而不是她的采访方式。必须承认,李响首先是一个记者,一个有事业心的记者,而她的报道正沿着质与量的双轨道向前滑行。”

  瞿优远此话本是想“警示报社同仁”,不应看低李响“不懂足球”以及她因与时任中国国家足球队主教练米卢(微博)关系密切而获得独家报道机会。精明的郭惠发却从这段话里嗅出了瞿优远的意图。

  “广州凌视广告公司的一位朋友看了这段文字后多了一个心眼。11月中旬,这位朋友给采访亚洲杯归来的李响去了电话,李响听到《体坛》试探性的邀约有些兴奋,毕竟这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她被同行承认了。”瞿优远在这篇文章里说。郭惠发牵线搭桥,瞿优远与李响会面,并最终成就了体育传媒界轰动一时的“记者百万元转会”。此事经媒体广泛报道,《体坛周报》知名度前所未有地扩展,郭也因此而博得了瞿的好感。

  在双方第一年合同行将期满时,郭来京找瞿,并在送瞿去机场的路上,将10万元放进瞿的旅行包中。事后瞿打电话给郭说“这样不好”,但还是收下了。这是法庭认定的瞿优远第一笔受贿款。

  此后,瞿同意为凌视减免该年广告代理费60万元,并许后者继续代理《体坛》广告直至2000年底。减免和接续代理的广告事宜,双方并没有重新签订合同。类似比较随意、完全凭照瞿个人意愿决定的广告代理情况在以后的日子里时有发生。

  2003年,一心想着改出日报的瞿优远,开始寻找实力更强大的广告代理商,因为一旦改为日报,发行量必然会下降,对广告赚钱的依赖程度就会加大。瞿优远看上了上海东视广告公司。他打电话告知郭惠发,打算中断合作关系。电话里,郭沉默许久。

  此后不久,有一天郭惠发突然致电瞿优远,说自己到了长沙,要求见面。见面时,郭塞给瞿一包钱,“估计有70-80万”。瞿优远被激怒了,“很不友好地拒绝了”。离开时,他看见了郭惠发失望的眼神。

  “这时在我的头脑里,让东视做的想法占了上风。而且郭来长沙没有事先通知,感觉很突兀,有点看低我了。”瞿优远这样解释拒绝的理由。

  后来经过凌视与东视的竞标,郭惠发的超高报价还是打动了瞿。瞿承认,除了担心东视后台硬,一旦拖欠代理费可能不好讨要之外,就是顾及郭的情面、他对《体坛》的贡献以及他给自己的“好处”。

  “从公正的角度说,(如果我不收取郭惠发给予的‘好处’)《体坛周报》可能得到更多的增刊广告代理费。”案卷中记录着瞿优远这样的供述。

  一个插曲是,当办案人员问及01-02广告代理费收取情况时,瞿说自己记不清了,办案人问,不清楚你怎么不问呢?瞿答:我当时的精力没放在广告这一方面。

  2001至2002年,是中国足球队(微博)第一次打进世界杯决赛圈。这个中国足球史上罕见的荣光,也让《体坛》借力一跃,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单期峰值发行量超过200万份,将竞争对手们远远抛在身后。这对于报人瞿优远来说,或许是比广告赚了多少钱更为重要的人生时刻。

  8年半来,郭惠发一直是瞿优远身边隐秘而又众所周知的“好友”,也是极少数熟知这位报业枭雄除工作以外另一面生活的人。两人常常半夜共饮,商讨未来。在瞿优远需要用钱的时候,无论是“借”还是“给”,郭惠发都会第一时间出现。他回馈给郭的便是在广告代理上的便利,以及一些小的体育纪念品。

  但瞿说,两人并无“人情往来”。一个例证是,瞿父过世时,郭惠发并没有到场,“也没打人情钱”。在《体坛》收购凌视中的《体坛》广告团队后,瞿优远与郭惠发再无生意往来,逐渐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触礁来由

  当年,欧阳觅剑曾问瞿优远,为什么座驾要买A6。瞿优远的解释是:既够档次又不太张扬,适合接待。

  体育传媒圈的一位同行的说法是,“他是想进入上层社会的,这从他所喜爱运动项目的变化就能看出来,从台球到网球,再到高尔夫(据说后来又迷上了冰壶),档次不断递进;另外座驾也在不断升级,从奥迪A6到了Q7。”

  也有现实的原因。据说,瞿优远有次开了一辆普通轿车去私立学校接女儿,女儿躲起来不见他,瞿优远马上回家开来了A6,这才接到女儿。

  一个出身卑微的农家子弟,渴望奢华容易想见,而对于仕途和政治,瞿优远的态度是敬而远之。“他私下里和我说,当官有什么意思啊,哪像我现在这么自由。”一位跟随瞿优远多年的下属如此回忆。

  欧阳觅剑说,他们相处的过程中,瞿优远与他谈的“都是做报纸,根本不谈与体育局有关的事情”。对于体育局的活动,瞿优远几乎从不参加;即使参加也是“只赞助,不评论”。

  “他没有仕途上的打算,争权夺利的事情他不会掺和。对待官员,他也会遵守官场的规则,客气招待。”在欧阳觅剑看来,瞿优远“出事”是他从来没想到过的:“他很务实,不惹事,外圆内方,很会处理人际关系。”

  刻意与“政治”保持距离,“但也不能说他排斥权贵和政治。”一位曾在《体坛》工作的“老部下”这样评价瞿优远与政治的关系。

  “他搬迁到北京一定程度上也是向权贵靠拢,虽然不感兴趣,但他也相当清楚,游戏规则是必须遵守的。”

  2001年,时任湖南省体育局局长傅国良的儿子傅晔向瞿提出借40万在北京开餐馆,瞿从北京体坛公司借了20万,“借公款太多不合适”,又跟郭惠发要了20万,“是代表报社要的,是公款”,郭惠发表示不用归还。

  瞿优远认为:“傅晔是原体育局局长傅国良的儿子,《体坛周报》是湖南省体育局下属单位,而且还算是个有钱的单位,我作为《体坛周报》的社长是傅国良一手提拔上来,有知遇之恩,关系也很好,所以傅晔在北京找我借钱也很正常的。”他将这笔钱定位为“一笔公关费用”,但跟以往一样,“借钱”的决定是他一个人做出的,“未告知其他社领导”。

  2008年底已经退休的傅国良被“双规”,圈里知晓傅与瞿关系的人都认为,这样一来,瞿失去了政治庇护。2010年4月27日,傅国良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瞿优远被带走后,他的一位亲属去找江湖术士算命,得到的答复是“他命里该有这一劫,2007年躲过去了,2008年也躲过去了……”。实情是,从2004年开始,就有湖南体育局的人告瞿优远的状,认为《体坛》改制(瞿优远曾推行内部股份制,后又获得南非财团的风险投资)存在经济问题。

  但瞿优远对自己的“安全”一直很有信心。傅国良出事后,瞿的大舅哥曾问过他,是否会受牵连。瞿的回答是“没事”。

  事实并非如此。

  2004年,瞿优远决定在北京买一栋楼,作为体坛周报社在北京的办公场所。他看中了崇文区东花市北里西区22号西段,并以体坛周报社的名义与地产商签订了合同。但随即想起,“新闻出版署禁止异地办报的,八几年的文件,2004年我们还被告过”。

  在房地产商建议以北京体坛名义买、然后出租给体坛周报社,坐收租金的背景下,瞿优远安排人,重新与地产商签订合同,以北京体坛公司的名义买入了现在体坛周报社的办公大楼,耗资两千多万。

  让一个空壳的北京体坛一下拿出两千多万元,几乎不可能。

  最终,法院认定,“未经体坛周报社社委会集体研究,在被告人彭金枝(体坛周报社副社长,分管财务)的安排下,2004年6月22日,以预付第一年房租、租赁押金的名义从体坛周报社转账人民币494万元至北京体坛;同年6月29日,以预付第一年房租、租赁押金的名义从体坛传播公司转账人民币767万元到北京体坛;同日以借款的方式从体坛周报社支出人民币1300万元给北京体坛。以上3笔共计人民币2561万元,全部用于北京体坛购买办公楼。”

  2006年,湖南省审计厅202号审计报告指出,“纵观《体坛周报》整个改制及实际运营过程,在处理国有资本及管理团队利益关系方面,有过多考虑管理团队利益、忽视国有资本利益的现象。建议主管部门省体育局切实履行监管责任。”

  湖南省体育局主要领导的说法是,“按相关规定,体坛有重大投资和借款,应向湖南省体育局党组汇报,瞿优远没有汇报过。”于是,2007年,受到警告的瞿优远,将大楼转让给湖南体坛,但挪用公款,依然成为他挥之不去的梦魇,直至案发。

  制度之殇

  在瞿优远的主辩律师周金虎看来,瞿的最大失误,就是行职业经理人之实而无其名。

  “瞿优远到底是老总,还是公务员?他还有自然人股东身份。”周金虎说,瞿优远身兼三职,身份纠结是本案最核心的问题。

  “越是边缘化的人,越容易(犯事),如果他就是一个国家公务员,那他会老老实实,但他是两个圈的交集状态,有时左点,有时右点,说不清楚。”

  在周看来,中国民营企业家碰到的问题在瞿优远这个国企掌舵人身上都有体现。比如对财务制度管理不谨慎,“一言堂”,董事会、股东会和监事会形同虚设,觉得钱是自己赚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周认为,与许多中国民营企业类似,瞿优远在企业中的角色,更像一个专权的“皇帝”,而非一个分权的“总统”。“这样的做法在投资领域可能成功,但在程序上是违法的,这就埋下了一个裂纹,刑事底线一旦突破,不管投资领域的结果好坏,如遇有震动,裂纹就会加大。”

  与周的理性分析和追问不同,作为公诉方的代表,龙原(化名)感觉更为复杂一些——见到读书时代的媒体大佬瞿优远,竟然是在看守所,而且是代表检察院,来问询这个经济案件的嫌疑犯。

  “我是看《体坛周报》长大的。”龙先表达了一下个人情感。

  “很惭愧,以这样的方式见面。”瞿说。

  “如果不是以这种方式的话,我永远也不会见到你。因为我们两个的轨迹是不同的嘛,而且即便是我想作为一个粉丝去追你,想要见一面也很难的。”龙说。

  苦笑,瞿优远苦笑。

  “人显然苍老多了,精神不太好,那股傲气还在”,龙原说,看守所的生活已经把他这股傲气“磨得差不多了”。

  对这位报业枭雄的调查开始后,公诉员发现,瞿优远“智商是很高”,但“法商太低了”,“他连受贿10万要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都不知道。”

  该人士将这种“盲”归罪于瞿“没学过什么MBA”,“公司法也没学过”——“市场营销他是无师自通,如何把一个企业做强做大他确实很强,但是如何使企业依法做大做强,他的法律意识还很淡薄。”

  “他最大的财富是什么?最大的财富是他有个团队,他有知识和专业,这些东西是他自己的,不是公家的,那当初(改制的时候)为什么不把这些明确,哪怕是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出现?体制上虽然没有改脱掉(国家的性质),但人是可以改脱掉的……大不了跟国家形成一种承包关系。……为什么大家不用这种方法解决呢?”周金虎律师说。

  在办报之外,瞿优远一下子没了权威感。不管是对法律,还是对人情——出事后,瞿的财产遭冻结。《体坛》内部曾为家属组织过募捐,但报社领导们都不是很乐意。一位社领导对友人感叹:看他(瞿优远)做人差到什么份儿上了。

  这样出乎意料的“人情”让人讶异。我们至今无法知道,那些跟着瞿一起走来的《体坛》元老们,对这位昔日老大有着何等的复杂心情。整个《体坛》上下对瞿讳莫如深。魏寒枫曾说瞿优远,在巨大的杀伐之气以外,极少让人看到他柔软的一面。

  一名患有抑郁症的男子离家出走,妻子苦寻不到。绝望之下她想到,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丈夫都会雷打不动看《体坛周报》。她找到《体坛》,《体坛》免费登了寻人启事。后来那男子果然打电话回家,报了平安,并让妻子不要再找他。

  《南方都市报》前总经理喻华峰入狱后,其妻儿相依为命。有一次喻的儿子通过关系找到《体坛周报》,希望能得到某年全年的《足球周刊》。后来遂愿,他从体坛周报社抱走了一箱杂志。

  魏寒枫说,“这些隐藏的荣光,外界从来不曾知道”,瞿“只做了个悄悄的‘雷锋’”,“因为他觉得这是体育之外的事情,不需要让读者知道。”

  这样一个强人,对外无法表现出无助。至少在案发之前是这样的。

  2007年5月31日,瞿优远作客黄健翔的电视节目《天天运动会》。节目结束的时候,黄问:“如果现在你遇到了大的传媒集团的同行,……会是怎样的一种感觉?说实话,作为一个局外人(来看),你真的是打败了他们。”

  瞿优远语气平缓,眼神飘忽,不自觉地望向天花板:“在2002年世界杯之前,大家见了面可能关系上面还是有点紧张。……我想在2002年之后,大家在这方面都比较理性、比较宽容了。……实际上平面媒体面对的对手应该是新媒体,或者我们怎么来做新媒体这样一个课题。内部的竞争已经没那么激烈了。”

  黄理解了他的意思:“这里的竞争已经结束了,已经被你一统天下了。”(本刊记者张蕾发自北京、长沙)

相关词条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瞿优远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1条)查看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