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0069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2-04-30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万物商店》
《万物商店》
《新数字时代》
《新数字时代》
《孵化Twitter》
《孵化Twitter》
《2033年的生活》
《2033年的生活》
《现实已被打破》
《现实已被打破》
《Cypherpunks》
《Cypherpunks》
《急切的乐观主义者》
《急切的乐观主义者》
《网络智慧》
《网络智慧》
《从反主流文化到网络文化》
《从反主流文化到网络文化》
《全民书写运动》
《全民书写运动》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一点通》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美国著名记者理查德·勃兰特(Richard L. Brandt)日前在他的新书《一点通:杰夫·贝佐斯和亚马逊崛起》(One Click: Jeff Bezos and the Rise of Amazon.com)中,回顾了亚马逊在贝佐斯带领下走向辉煌的点点滴滴,揭示了贝佐斯成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目录

[显示全部]

基本信息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点通:杰夫·贝佐斯和亚马逊崛起》
One Click: Jeff Bezos and the Rise of Amazon.com [Hardcover] 
Richard L. Brandt (Author) 
List Price: $25.95 
  • Reading level: Ages 18 and up
  • Hardcover: 224 pages
  • Publisher: Portfolio Hardcover (October 27, 2011)
  • Language: English
  • ISBN-10: 1591843758
  • ISBN-13: 978-1591843757
  • Product Dimensions: 7.1 x 5.2 x 0.7 inches 

内容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Amazon's business model is deceptively simple: Make online shopping so easy and convenient that customers won't think twice. It can almost be summed up by the button on every page: "Buy now with one click."

Why has Amazon been so successful? Much of it has to do with Jeff Bezos, the CEO and founder, whose unique combination of character traits and business strategy have driven Amazon to the top of the online retail world.

Richard Brandt charts Bezos's rise from computer nerd to world- changing entrepreneur. His success can be credited to his forward-looking insights and ruthless business sense. Brandt explains:

  • Why Bezos decided to allow negative product reviews, correctly guessing that the earned trust would outweigh possible lost sales.
  • Why Amazon zealously guards some patents yet freely shares others.
  • Why Bezos called becoming profitable the "dumbest" thing they could do in 1997.
  • How Amazon.com became one of the only dotcoms to survive the bust of the early 2000s.
  • Where the company is headed next.

    Through interviews with Amazon employees, competitors, and observers, Brandt has deciphered how Bezos makes decisions. The story of Amazon's ongoing evolution is a case study in how to reinvent an entire industry, and one that anyone in business today ignores at their peril.

作者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国硅谷名记、作家理查德·勃兰特(Richard L. Brandt)

作者自传编辑本段回目录

Biography

I have over 20 years' experience writing about science,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currently a freelance journalist and book author. My most recent book is "One Click: Jeff Bezos and the Rise of Amazon.com (Portfolio/Penguin, October 27, 2011.) It's the story of how Jeff Bezos got started, his impact on retailers, and what he's like as an entrepreneur and a manager (tough!) I'm also author of "Inside Larry and Sergey's Brain" (Portfolio/Penguin, 2009) which was released in paperback as "The Google Guys: Inside the Brilliant Minds of Larry Page and Sergey Brin." (Do you know how few people recognize the names "Larry and Sergey" without additional info? We found out.) I'm also co-author of "Capital Instincts: Life as an Entrepreneur, Financier and Athlete" (John Wiley & Sons, 2003.)

Having written two books in which the subjects would not give me interviews (interesting that the founder of a book-selling site does not give interviews for books) and one book in which the subject had too much control over the manuscript, my next book will be one in which I have direct access to the subject AND complete control over the content.

Not that it's impossible to write a biography without the cooperation of the subject -- it just takes a lot of research and interviews with people who know him or her well -- but I want to be able to really dig into the psyche of the subject. I'd like to ask Jeff Bezos, for example, why he never gives interviews any more unless he hits the talk shows with a product to sell, like a movie star hawking his new picture. I'd like to draw Larry and Sergey into a thoughtful discussion of privacy issues, their deep thoughts on the importance of Web search engines with honest results and how they maintain it.

Executives at public companies whose policies create controversy should get out into the world and explain themselves. They shape our society and affect our lives. I mean, come on! I've interviewed Bill Gates, Andy Grove, Michael Dell, Larry Ellison, scientists and top academics extensively over the years, and I don't do hatchet jobs.

Still, the book of which I'm most proud is "The Google Guys." I spent four years on it, off and on, most often on. One blogger claimed it was a hagiography, but that's just because I refuse to attack Larry and Sergey simply because that's a popular thing to do these days. I stand behind everything in the book. Most of the reviews were terrific.

Before the internet (temporarily) destroyed the business of journalism, I was editor-in-chief and columnist for technology/business magazine Upside from 1995 to 2001. From 1981 to 1995 I was a technology correspondent for Business Week Magazine. My freelance articles have appeared in CNBC.com, L'Express, Science magazine, Technology Review, Science/Business magazine, Stanford magazine and Working Woma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did an excerpt of "One Click."

My awards include a National Magazine Award, Deadline Club Award; Washington Monthly Award; Atlantic Monthly Award; Computer Press Association Award; Acer/Boston Computer Museum Awards; I was a Knigh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ism Fellow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1991, and a Science Journalism Fellow from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in 1981. I've been a speaker on programs for BBC, CNN, NPR and industry events.

I studied engineering and journalism at the University of Delaware, received a BA in biology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and studied mathematics at Harvey Mudd college.

I live in San Francisco with my wife and daughter, dog and two cats. My hobbies include carpentry, ocean kayaking, scuba diving, gardening and running. I re-roofed my own house.

书评编辑本段回目录

可能是亚马逊太低调了,关于公司和贝索斯本人的书为数不多。最引人关注的可能是今年10月27日即将出版的《One Click: Jeff Bezos and the Rise of amazon.com》。作者是硅谷名记、作家Richard Brandt。即便如此,他也未能逃脱《Amazon.com: Get Big Fast》作者Robert Spector当年面临的境遇:贝索斯拒绝接受采访。至今,Brandt还在其个人网页上呼吁大家帮他说服老贝接受采访。

早期关于亚马逊的书,《Amazon.com: Get Big Fast》较受关注。该书出版于2000年。作者Robert Spector曾为USA Today记者。如葛鑫所说,这本书写在亚马逊盈利之前,所以有不少关于亚马逊商业模式的探讨。书里每章之后都有”Takeaway“部分,适合商科学生或创业者学习电子商务和亚马逊早期历史。

近期出版的关于亚马逊的书,除了葛鑫提到的《 Amazon.com Business Profile 》之外,还有一本书 - 《Inside the Giant Machine - An Amazon.com Story》 - 也不错。此书出版于2010年。作者Kalpanik S. 是印度移民,曾为亚马逊技术人员。他从员工的角度,描述了亚马逊的公司文化和成长过程。作者虽是工程师出身,但语言相当幽默诙谐。我在看到他调侃自己母语非英语时的书序时,就爱上了这本书:"Some facts were injured in the telling of this story. The truth, however, remains unharmed.”

以上提到的这些书基本上都有Kindle版本。还有一本关于贝索斯的书目前只有Kindle版本:《Jeff Bezos: Amazon and the eBook Revolution (Titans of Fortune)》。

关于亚马逊的博客,郑军同学推荐了亚马逊CTO Werner Vogels的博客:(allthingsdistributed.com/...),上面的确有很多关于公司的最新信息。另外,Vogels在Twitter上的发布也被翻译成中文,同步到他在新浪围脖的账户上:http://weibo.com/wernervogels

原文链接

亚马逊CEO贝佐斯:从创业公司到电商帝国编辑本段回目录

贝佐斯凭借层出不穷的创意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创造了一个电商帝国

美国著名记者理查德·勃兰特(Richard L. Brandt)日前在他的新书《一点通:杰夫·贝佐斯和亚马逊崛起》(One Click: Jeff Bezos and the Rise of Amazon.com)中,回顾了亚马逊在贝佐斯带领下走向辉煌的点点滴滴,揭示了贝佐斯成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学会自力更生

贝佐斯四岁时第一次来到外祖父在得克萨斯州小镇康德拉(Cotulla)的农场。这座农场占地面积2.5万英亩,地处得克萨斯州西南部,堪称一个世外桃源,到处长满了豆科灌木和橡树,白尾鹿、野火鸡、白鸽、野猪和野羊等野生动物时不时蹿出来。

贝佐斯的外祖父名叫劳伦斯·佩雷斯顿·吉斯(Lawrence Preston Gise),曾经是一位火箭专家,当时已退休回乡,享受简单、惬意的田园生活,他想与孙子一起分享这种快乐生活。在度过16岁生日以前,贝佐斯每年夏天都会在外祖父的农场度过。

在农场,贝佐斯学会了一些农活,比如打扫牛圈,安装水管等。一天,外祖父弄来一台旧推土机,履带已经脱落,修理起来十分困难:要将500磅(约合226公斤)重的齿轮从引擎上卸下。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贝佐斯的帮助下,外祖父自己动手,造了台小型起重机。

贝佐斯说:“在农村你要学会的一件事就是如何自力更生。一切事情都要自己动手做。这种自立是你可以学习的东西,外祖父是我的榜样:如果有东西坏了,就要自己动手修好。要做成一些你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事情,那么就必须顽强和专注,顽强和专注到别人或许认为不合情理的地步。”

创建亚马逊

1994年夏天,贝佐斯辞去了金融服务公司D.E副总裁的工作,与妻子麦凯奇(Mackenzie)来到西雅图,抓住互联网爆炸式增长的机遇,创立了亚马逊。亚马逊最初叫Cadabra,由于与“cadaver”(英文“尸体”的意思)谐音,让不少人总是会错意,于是贝佐斯将公司更名为亚马逊。

亚马逊的第一处办公地位于贝尔维尤郊外,共有三个卧室,月租890美元。贝佐斯之所以选择在那里办公,部分原因是它有一个车库。这样,他就可以对外宣传说,亚马逊将像惠普等硅谷传奇企业一样,从车库开始一步步走向成功。实际上,车库后来被改造成娱乐室,而贝佐斯或许认为它可以“功成身退”了。

1995年7月16日,亚马逊网站正式上线,虽然当时无数创业者涌入互联网淘金,但竞争对手尚未创建强大的商务网站。后来,贝佐斯将公司办公地搬到某个工业区,那个地方有一个针具交换项目和一个已经关门的当铺。亚马逊的办公地共计1100平方英尺,位于二层,还有400平方英尺的地下室用作仓库。

办公桌是用木门锯开后制作的,仓库则可以临时存放数百本书。由于折扣高达10%至30%,亚马逊网站刚一上线,便开始接到订单。最初,每天订单数大约只有六个。一位程序设计人员给电脑上设了个程序,每次一接到定单钟就会响。一开始员工还觉得挺新鲜,但不久便厌烦了,于是将程序关掉。

订单量飙升

在亚马逊网站上线三天后,贝佐斯收到了雅虎联合创始人杨致远(Jerry Yang)发来的一封电子邮件。贝佐斯后来回忆,“杨致远写道:‘我们觉得你的网站创意非常棒,你们希望我们将它放在推荐(What’s Cool)页面中吗?’我们考虑了一下,虽然感觉就像从消防水龙带里喝水一样,但我们仍决定接受他的提议。”

雅虎将亚马逊放到其推荐名单中,随后亚马逊收到的订单开始飙升。到一周结束时,亚马逊获得了价值1.2万美元的订单。此时,亚马逊团队处理订单的速度已很难跟上订单增长速度,那一周,亚马逊仅仅出货价值846美元的图书。接下来的一周,订单量升至1.5万美元,而出货的图书价值7000美元。

在刚刚上线之时,亚马逊网站的建设尚未真正完成。贝佐斯的哲学是迅速进入市场,以获得竞争优势,然后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网站质量。贝佐斯在谈到亚马逊创立之初遇到的问题时说:“我们发现,客户可能会订一些无货的图书,我们会确认用户的信用卡和价格,然后等着准备出货。”

创立的最初几周,亚马逊员工都要加班到第二天凌晨2点至3点,将图书打包、写上地址并发货。贝佐斯一度忘了订购包装台,员工只好跪在冰冷的水泥地上给书打包装。贝佐斯后来在一次演讲中回忆,在员工们一连几小时跪在地上打包装后,他对一个名叫尼古拉斯·洛夫乔伊(Nicholas Lovejoy)的员工说,他们应该绑上护膝。

贝佐斯说:“他看了看我,好像我是火星人。”洛夫乔伊的表情分明是在说,去买些台子吧。贝佐斯称:“我当时想这是我有生以来听到的最明智的建议。”尽管由于外行,走了许多弯路,但亚马逊业务增长迅速。到那一年的10月份,亚马逊每日订单量达到100本书。不到一年时间,就实现了每小时订单量100本书的目标。

别出心裁激励员工

这一成绩是在亚马逊未作任何商业广告的情况下完成的:亚马逊上线第一年几乎没打任何广告,完全依赖于顾客的口口相传。但有一个例外:贝佐斯曾经租用了几块环绕巴诺(Barnes & Noble)连锁书店的移动广告牌,上面写着:“不能找到你想要购买的书吗?”问题下面列出了亚马逊网址。

虽然亚马逊客服中心后来被贝佐斯称为是“亚马逊的基石”,但起步阶段曾遭遇不少挑战,第一封顾客来信就是由贝佐斯亲自回复的。到1999年,亚马逊客服部门人员总数达到500人,他们挤在狭小的办公空间,解答顾客提出的各种问题。

亚马逊客服代表普遍学历高但待遇低,在图书销售上没有任何经验。仅有少数属于专业人士,他们个个饱览群书,可以在大量主题中找到顾客需要的图书。他们每小时的薪酬介于10美元至13美元之间,但有可能得到升职,获得公司股票期权。在他们当中,最好的客服代表每分钟可以回复十多封电子邮件,而每分钟回复邮件速度低于7封的客服代表往往被解雇。

据一位客服经理回忆,有一次,一名客服代表十天内处理邮件速度低于标准,贝佐斯打电话过问此事。这名员工告诉贝佐斯,她已经发挥了自己的最大潜力了,于是,贝佐斯想出了一个办法:客服代表在某个周末的两天时间内进行比赛,看一看哪个人处理的顾客邮件数量最多。

在48小时内,除了正常工作时间之外,每个人还至少工作了10个小时。每回复1000条信息,就可以获得200美元现金奖励。最终,亚马逊客服部门通过这种方式处理完此前积压的客户信息。

全新团队概念

在亚马逊创立初期,贝佐斯还让员工每周挑选出20本最奇怪的书目,并提供奖励。这些书目包括:《怎么用训练海豚的技术来训练金鱼》(Training Goldfish Using Dolphin Training Techniques)、《如何建设自己的国家》(How to Start Your Own Country)、《没有朋友的人生》(Life Without Friends)。

贝佐斯在早期做出的另一个颇具争议的决定是,允许用户在亚马逊网站上发表书评,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竞争对手则无法理解一家图书经销商为何要这样做。贝佐斯说,在亚马逊上线几周后,“我收到了一些好心人的来信,他们说我可能不懂自己的业务。你卖东西赚钱,为何要让负面的评论出现在你自己的网站上呢?但我们认为,如果我们能帮助用户做出正确的选择,那么就能卖出更多的东西。”

随着时间的推移,贝佐斯独具特色的管理方式开始形成。贝佐斯并非总是一个“好CEO”:他既能激励和说服员工,也能因达不到他的要求痛斥员工一顿,令他们心里不舒服;他既能从大处着眼,也会因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分心;他性格古怪、挑剔,但为人睿智。

据一位亚马逊前高管回忆,有一次,几位部门经理说员工彼此之间应该加强沟通,但贝佐斯马上站起身来,大声说:“不行,加强交流是件可怕的事情。”贝佐斯希望建立一家管理松散、甚至于无组织的企业,让独立的创意在与集体智慧的较量中占得上风。他还提出了“两个比萨团队”(two-pizza team)概念,意思是说:任何团队都应足够小,两个比萨就能吃饱。

专利发明人

贝佐斯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亚马逊产品的实用性。亚马逊推出的新功能往往简单易用,如颇富争议的“一键购买”(1-Click)。一家法律期刊曾将“一键购买”称为是“非独创性软件专利中最值得纪念的例证”。它禁止其他网络零售商使用“一键购买”选项,除非向亚马逊支付版税。

有一次,一位老太太曾给亚马逊发了一封邮件,说她非常喜欢从亚马逊网站上买书,但由于书的包装太难打开,每次都要让侄子帮她打开包装。于是,贝佐斯对图书包装进行了重新设计,令其更容易打开。

贝佐斯还在不断改进网站的质量。2008年6月,亚马逊申请了一项名为“动作输入识别机制”的专利,利用这项技术,客户只需在计算机、Kindle或手机前点点头就能实现自动购买产品。业内人士戏称它为“一点头即购买”(1-Nod)专利。

去年12月,业界传言亚马逊申请了一项新技术专利,该技术可帮助用户在使用购物网站时,拒绝接收不想要的礼物。亚马逊举例说,如果“米尔德里德姨妈”(Aunt Mildred)有给人送不喜欢礼物的习惯,那么用户可以利用新技术,将不想要的礼物转换成其它物品。

这样,当一些好心的亲戚要寄礼物过来时,用户便可以进行追踪,如果找到更合意的,可以在出货前改变订单。这不只对礼物收件人有好处,也对亚马逊有利,可以给其节省数百万美元的费用。而贝佐斯就是这项专利的发明者。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bbs.ifanr.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204
http://www.amazon.com/One-Click-Jeff-Bezos-Amazon-com/dp/1591843758/ref=sr_1_6?s=books&ie=UTF8&qid=1335756663&sr=1-6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一点通》 One Click 一点通:杰夫·贝佐斯和亚马逊崛起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一点通:杰夫·贝佐斯和亚马逊崛起》,一点通:杰夫·贝佐斯和亚马逊崛起,One Click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