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2462 次
  • 编辑次数: 2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2-06-27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纳德拉带领微软中兴
纳德拉带领微软中兴
12张图看微软40年
12张图看微软40年
微软40周年
微软40周年
盖茨全家度假
盖茨全家度假
微软财报解读
微软财报解读
塞亚·纳德拉
塞亚·纳德拉
微软市场份额
微软市场份额
鲍尔默退休
鲍尔默退休
鲍尔默九大失误
鲍尔默九大失误
后鲍尔默时代
后鲍尔默时代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微软收购Yammer背后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微软收购Yammer背后 编辑本段回目录

编者注:微软最近刚刚以12亿美元收购了企业端的Facebook—企业协作/社交网络工具商Yammer。这桩收购的背后意味着什么,财富杂志的撰稿人Ryan Holmes写了一篇文章进行剖析。我们编译如下:

文章一开始就提出,这桩交易预示着全球最大型公司使用和选择软件的方式正在发生转变。

华尔街日报曾指出,对Yammer的收购显示微软可能在试图填补Office软件的黑洞。但Ryan Holmes认为事情远不止于此,企业软件正处于史无前例的重生之中。而Andreessen Horowitz 的Peter Levine也认为企业软件正在全面复苏。

其证据是仅仅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企业软件巨头Oracle、Salesforce和微软等一掷千金,在Vitrue、 Buddy Media和Yammer这些社交软件商身上共投入了 22.5亿美元。这反映出企业软件正在快速演变,而技术巨头则试图跟上形势。

文章称由微软、Oracle和SAP等炮制出来的笨重的付费商业产品正在节节败退,而由年轻且具有颠覆性的公司(如DropboxAsana、Yammer等)所创建的基于云、带有社会化组件的SaaS型直观应用则大行其道。但这并不是说企业软件已经日落西山,据Gartner的数据,全球企业软件市场的价值约达2800亿美元,大抵相当于希腊的GDP。

企业软件的革命正在悄无声息地进行,这波新浪潮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企业软件消费化

用着Facebook这样直观、多媒体式的网络而成长出来的一代人进入工作岗位意味着什么?培训不需要了。相比之下,传统的企业软件显得陈旧迂腐不合时宜。现在的企业用户对软件的期待是迷人、易用。而下一代的商业软件,如Dropbox、Yammer、Box等则愈发的咄咄逼人,这些软件的安全和合规性(传统上为企业所需)也不断得到改善。

2)软件成为基于云的服务而非产品

微软、Oracle、Adobe等企业软件巨头的帝国是靠销售授权软件给企业而造就的。这套把软件当做想电视机、沙发那样的产品来卖的体系对于这些巨头来说运转得很好。但是却给企业用户造成巨大的负担—包括沉重的预付开支和维护昂贵的本地服务器之需。

而SaaS(软件即服务)则把软件当做现收现付式的订购, 这跟跟有线电视或电话服务类似。软硬件均由提供商在基于云的服务器上集中管理,升级、备份和安全都是集中进行。对于企业来说SaaS解决方案(Salesforce、Google App、Hubspot等)要比授权软件成本更低也更省事。

3)CIO决策众包化

在过去CIO握有软件产品决定的生杀大权,但是其风险也很高,选错产品会导致公司运营低效且浪费巨额开支。

而现在企业的软件决策则更多是自底向上式的。像Dropbox和LastPass之类的免费SaaS解决方案被员工随意引入,在工作场所逐步渗透进来。一旦这些应用在底层的流行引起了CIO的注意,就有可能将免费版的服务升级到高级版、企业版(借助免费增值定价模式)。

4)企业软件社会化

社交网络也许是作为一种消费侧现象而发端的,但是显然在企业侧也应用很广。在企业内部,类似于Yammer之类的网络频繁地被用于员工之间进行沟通协作。扁平化、跨组织的协作方式是传统的Web 1.0渠道无法胜任的。

而现在,新一代的企业软件更是在各项功能中吸纳了社交特性:从任务管理(Asana)到文档创建(Google Docs)等,不一而足。这种方式恰恰跟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完成项目的方式无异—实际上,我们大部分的项目都不是由个体的员工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团队成员协作完成的。协作性的项目执行代表了新一代企业软件其中一个影响最为深远的优势,这一点往往为人所忽视。

5)企业计算移动化

SAP的CIO最近给自己的员工购买了4万台iPad,这反映了平板电脑正在越来越多地被用到工作场所。为什么企业的计算能力就应该被束缚在桌面上呢?为什么不能让企业数据掌握在企业员工手中,随时随地可见呢?

移动化的趋势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企业IT的革命方向。移动设备可以随处访问运行跑在云端的软件。并要求应用具备简洁易用的界面。BYOD(员工自带设备)现象使得因加载臃肿的传统企业软件的PC成为昨日黄花。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社会化咄咄逼人。微软发布新的Surface平板电脑很大程度上就是针对企业侧的这股需求。

尽管Facebook IPO引发了大家对IT投资退潮的担忧,尽管这个夏天消费型社交媒体热有可能冷却,但企业市场却是另一番天地。正如Inc的Erik Sherman所言,“有用总是比酷好”—企业软件市场代表的就是有用的一方,也是更有利可图的。每年在上一代企业计算(本地软件、数据中核心和PC)的开销为6000亿美元,随着陈旧的遗留系统淡出,基于云的、SaaS式的企业解决方案必然会在移动时代填补其空缺,企业软件的前景一片美好。

Yammer身价12亿美元的背后:小工具变身大公司编辑本段回目录

今天,微软正式宣布以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企业内部社交网络Yammer。和很多创业公司一样,Yammer创立之初并没有太大的雄心壮志,也没有想到自己能取得如今的成绩。

起初,Yammer甚至没有打算将自己做成一家公司。它最初只是一个供创业公司Geni使用的内部交流协同工具。不过Geni的联合创始人David Sacks慢慢发现他们开发出的这个工具对很多其它企业也是非常有用的。因此,Yammer应运而生成为一个独立的公司,Sacks本人亲自掌管Yammer。

Yammer于2008年的9月在TC50(现在的Techcrunch Disrupt)上正式推出,而负责第一次上台展示Yammer的正是David Sacks。Sacks当时这样说道:“在过去的6个月中,我们公司内部一直在使用Yammer进行交流协同工作,效果非常好,因此我们决定将其做成一家独立的公司,其它公司也都能使用Yammer的服务。”

Yammer推出后受到了外界的一致好评,公司也因此获得了那一年TC50的最高奖。下面是当时TC对Yammer的报道:

和早期的Facebook差不多,Facebook需要用户使用大学邮箱注册,Yammer则需要用企业邮箱注册使用。和Twiiter不同的是,Yammer一开始就有清晰的商业模式。任何拥有企业邮箱地址的人都可以免费使用Yammer,企业在为每名员工每月支付1美元的费用后就可以成为Yammer的会员。之后,企业便可以获得更多的安全控制权限以及员工如何使用Yammer等。

微软CEO Steve Ballmer表示,Yammer的这种“病毒式采用模式”(viral adoption model)是微软决定收购Yammer的主要原因。他还表示,Yammer的价值不仅仅限于它的产品、客户和技术,相比之下,这种病毒式采用模式更为重要。微软表示会将这种营销模式应用到Office等产品的推广上面。在收购完成后,Yammer的这种模式也将保持不变。

来自36氪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微软收购Yammer背后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