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掉入财务欺诈陷阱编辑本段回目录
据国外媒体报道,受惠普周二宣布因与收购软件公司Autonomy相关的“重大会计处理不适当,”导致公司在2012财年财报中计入88亿美元资产减损支出的影响,惠普股价当日在纽交所常规交易中大跌11.95%。
惠普股价周二在纽交所常规交易中下跌1.59美元,跌幅为11.95%,报收于11.71美元。惠普股价当日盘中一度下探至11.35美元,创出自2002年10月以来的最低股价。虽然惠普第四财季中披露的折损支出大致符合市场预期,但是由于该公司对本财季的业绩展望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导致公司股价出现了暴跌。
惠普披露进行资产减损之时,正值这家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的科技巨头,正面临着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以及核心市场特别是PC市场遭受巨变之时。
惠普指责Autonomy欺诈 因收购损失超50亿美元编辑本段回目录
本周二,惠普对去年收购的软件公司Autonomy发出严重指控,它将对这宗收购减记88亿美元,惠普认为Autonomy管理层在公司业绩上存在虚假陈述,为的是完成收购交易。惠普还说欺诈导致公司损失超50亿美元。在减记的88亿美元中,有50亿美元是因为错误的会计行为引起的。
惠普对Autonomy进行巨额资产减记。Autonomy是一家软件公司,惠普去年花了100亿美元收购它,惠普认为:在收购公司之前,Autonomy 存在“严重的会计错误、披露不透明、夸大陈述”。惠普称非现金减记达88亿美元,当中考虑了Autonomy股价最近的下跌。
惠普的指责来得有点晚,Autonomy营收有15%来自亏损的、低端硬件销售,惠普认为Autonomy在为这部分营收定性时出错。另外,Autonomy还将自己与增值分销商的授权交易算作营收,在销售时却没有终端客户存在。
惠普声明称:“这显然是为了一些前Autonomy员工利益,故意夸大企业基本财务指标,以误导投资者和潜在买家。这些虚假陈述、披露不透明,在交易时严重影响了惠普管理层对Autonomy的公平估值。”
惠普CEO惠特曼称公司已经通知SEC,还有英国的严重欺诈办公室。她说:“我们已经要求两大机构对事件进行刑事和民事调查。惠普打算要求各方回到民事法庭,为股东谋求补偿。”
截止10月31日止的四财季,惠普亏损69亿美元,每股亏损3.49美元,一年前同期净利2.39亿美元,每股收益12美分。在一年前的四财季,惠普因为放弃webOS设备业务,计入了8.85亿美元的费用。
如果不计一次性项目的影响,四财季每股收益由一年前同的1.17美元降到今年的1.16美元。
四财季营收同比降6.5%,经汇率调整同比降4%,达300亿美元。分析师曾预期为304.3亿美元。这是惠普连续第五个季度销售下滑。一年前四季度,惠普运营利润率为2.5%,今年降到了-21.7%。总成本和费用同比增长16%。
从部门来看,个人系统部门营收同比降14%,因为商务营收同比降13%,消费营收同比降16%。来自惠普服务部的营收同比降6%,企业、服务器、存储、网络部营收同比降9%。打印业务营收同比降5%。只有软件业务较出色,营收同比升14%。
由于营收没有达到预期,财报公布之后,惠普股价下跌9.3%,达12.06美元。
Autonomy是英国最大的软件公司,在欧洲只落后于SAP。它的客户包括情报机构、大企业、银行和法律公司。Autonomy的软件可以搜索非结构性信息,比如电子邮件、即时信息、电话录音、视频图像。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再一次被不情愿地关注。惠普指责Autonomy欺诈,使德勤面临质疑。惠普指责Autonomy高管夸大财务指标,使之看起来更有价值。在交易之前,德勤英国公司是Autonomy的外部审计员,它给了公司一份干净而健康的意见。
惠普没有指责德勤行为有错。德勤则在声明中说,会配合惠普指控的任何调查,但因客户保密拒绝进一步置评。
2010年,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英国子公司Deloitte LLP给了Autonomy一个审计意见,称其财务声明真实且客观反应它的业务,声明也符合会计标准。意见由德勤合伙人奈杰尔·默瑟(Nigel Mercer)代表公司签名。
除了审计,德勤还参与Autonomy收购审计工作及尽职调查,一般来说,企业不会将一般顾问工作交给德勤。Autonomy开给公司执行董事的报酬,德勤也提供意见,它提供市场数据、市场操守及企业治理建议、业绩分析、计划设计和业绩评估建议。
惠普巨亏69亿美元,只是“欺诈”的错?编辑本段回目录

惠普昨天晚上公布了2012财年第四季度财报,由于受到Autonomy业务相关的88亿美元的非现金商誉和无形资产减值费用的影响,第四财季净亏损69亿美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2亿美元。
惠普在一份声明中表示:“Autonomy的某些前员工蓄意夸大该公司的财务业绩,从而误导投资者和潜在收购者。这样的错误信息,以及信息披露的匮乏严重影响了交易发生时惠普管理层对Autonomy真实价值的判断能力。”
惠普去年以10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Autonomy。而惠普最新发布的声明意味着,惠普管理层承认当初不但“买贵了”,而且“被骗了”。
那么,现在重新审视这桩收购,惠普当初买贵的责任难道只在Autonomy“夸大”业绩吗?包括惠特曼在内的惠普管理层实际上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Autonomy是谁?
Autonomy软件公司的总部位于英国剑桥,成立时间是1996年,主要研究用于搜索非结构化数据,如电子邮件、电话和微博消息等不适合传统数据库数据的软件。简单来说,它的工作原理类似一款企业内部或者站内的搜索引擎。
2003年3月,Autonomy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客户主要集中在电信和政府市场,中国移动是其客户之一。
在被惠普收购前,Autonomy在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代号AU。或AU.L)。Autonomy在其官方网站上表示,“每个季度都严格按照IFRS(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提交报告。”
Autonomy创始人是剑桥大学的麦克•林奇(Mike Lynch)教授。随着惠普收购Autonomy,林奇加盟惠普,在惠普软件部门担任领导岗位。
今年5月,林奇从惠普离职,有报道称他在伦敦建立了针对科技公司的投资基金。据统计,在出售Autonomy的交易中,林奇拿到了8亿美元。
高价收购:一个愿买,一个愿卖
先来梳理一下交易的前后经过。
2011年8月,时任惠普CEO李艾科(Léo Apotheker)宣布收购Autonomy。2011年10月,惠普正式宣布收购Autonomy交易完成。期间惠普完成了CEO的更换,李艾科下台,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上台。
事实上,宣布之初,本次收购就充满了反对声。反对的的主要原因是惠普给的估值太高。
首先,惠普100多亿美元的收购价格,较宣布收购前Autonomy收盘价溢价64%,这大大超出软件行业并购的标准。
其次,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公开表示曾拒绝Autonomy 60亿美元出价,更是加剧了投资者的焦虑情况。(埃里森的言论还引来了与林奇的一场口水战。)
最后,实际上在惠普内部,也认为收购价格太高。据《财富》杂志报道,惠普首席财务官Cathie Lesjak曾在董事会上当着其他董事面的告诉李艾科,100多亿美元收购Autonomy并不妥,“对方要价太高”。
不过,李艾科未采纳Cathie Lesjak的建议,执意进行收购。李艾科曾希望借此交易带领惠普完成从硬件到软件的转型,但是收购交易还未完成,李艾科就被惠普董事会踢出局。
在李艾科下台之后,惠普应该有机会停止这桩交易,但出人意料的是,惠特曼和惠普执行董事长雷•莱恩(Ray Lane)都确认其支持收购Autonomy的战略。
林奇从惠普离职前,曾低调访问中国。新浪科技曾与他有过面对面的沟通,对于估值过高的质疑,他有过回应:“Autonomy是一家上市企业,具有市场价格,很多软件企业都曾竞购过Autonomy,而惠普的收购价格是由市场决定的。”
市场交易的规则很简单,买方愿意买,卖方愿意卖。
“被骗了”,谁的错?惠特曼也洗脱不了干系
事实上,纳入惠普体系的Autonomy表现并不出色。今年5月,惠普公布的2012年第二财季业绩显示,Autonomy业务收入大幅下降,惠特曼评价Autonomy产品表现“令人失望”。
在公司的会议上,惠特曼对分析师说,“这不是产品的问题,也不是需求的问题,也不是对手太强,而是企业的问题。”她表明,Autonomy没有和其他部门融合好,比如能帮助它的销售部门。
看到这儿,一个很自然的想法是,为什么今年5月惠普没有发现Autonomy的问题,而只是把问题归咎于整合不佳呢?
在企业并购时,通常会对被并购对象进行详尽的尽职调查。惠普历史上进行过多次并购,收购之后也进行过较大数额的资产和商誉减记,但跳出来说被骗了,买贵了,应该是头一次。
2008年,惠普曾斥资139亿美元收购IT技术服务公司EDS,但在2012财年的第三季度,惠普曾一次性计入与EDS业务相关的108亿美元资产减记。相比之下,惠普对Autonomy的减记与之不相上下。
收购Autonomy的时候,惠普内部曾有人提出来出价过高的问题,但执意按照原价收购导致今天“被骗”的责任该算在谁头上呢?如果说李艾科拍板并购Autonomy应该为惠普“被骗”负主要责任的话,但他下台之后,惠特曼和惠普执行董事长莱恩支持并购进行,同样也洗脱不了干系。
这次,真的是在伦敦上市10年的Autonomy有“出格”行为吗?88亿美元减记背后,是一个混乱的惠普,没有人愿意为它的明天负责。
(罗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