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29998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3-02-18
土土
土土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重新定义公司
重新定义公司
学术自由的宪法基础
学术自由的宪法基础
TED中国化之路
TED中国化之路
智慧经济
智慧经济
学习方法论
学习方法论
山寨文化与社会解构运动
山寨文化与社会解构运动
互联网思维经济学逻辑
互联网思维经济学逻辑
互联网与资本主义
互联网与资本主义
集体智慧
集体智慧
可删除互联网
可删除互联网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科技滥用灾难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科技滥用灾难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似乎陶醉在科技所带来的进步之中。然而每当我们解锁出一种新的技术,也就会给世界带来更多潜在的风险。日前,《福布斯》网站撰文,分析了科技行业鲜为人知的阴暗面,而可怕的恶魔似乎随时可能挣脱关住自己的瓶子。

在最初写给股东的公开信中,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信誓旦旦地表示,“创建Facebook的初衷,并非是要打造一家公司,而是为了完成一个重要的社交使命——让世界变的更开放互联”。

英雄所见略同,我想很多高科技企业家,都有着与扎克伯格相仿的想法。他们想要做的不仅仅是赚钱,更是希望为世界带来更好的改变。不过,这些神圣初衷似乎走不了太远,而技术所带来的影响却更为深远。

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曾经明确指出,技术实际上是一个发掘的过程,没有任何人真的拥有它。不过,一旦它被释放出,我们也许会因为带来的无数可能性而感到兴奋,但是也必须清楚地意识到,究竟解锁了什么。

一次点击所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我喜欢网络。我想它最令我欣喜的地方,是可以让你即时访问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东西。无论何时你遇到一些争论,或是遇到一些基本的分歧,都可以通过谷歌(微博)搜索快速解决。不可否认,现在我们指尖轻触所能获得的信息,可能比十年前大型机构存储的还要多。

然而,在我们探索世界的同时,世界同样也在注视着我们。随便进入一个网页,或者点击任意一条链接,你就会以近乎于光速的速度,在整个网络生态系统中,掀起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连锁反应。

网络生态系统分析图(腾讯科技配图)
网络生态系统分析图(腾讯科技配图)

在Luma Partner提供的分析图中,大部分内容可能和你猜测的相差无几。图片左侧是营销人员以及他们的广告机构,而右侧则是发行商和他们的销售代理。而被这些信息埋在中间的,是数据集成商和供应商。这些机构、公司会追踪用户的在线行为,并把这些信息,整合到一个统一的个人资料之中。这些资料将会时刻伴随着你,也会提示销售人员,你有可能购买哪些产品。

而通过智能手机,他们还能轻松获得你的位置数据,而通过随机游走模型Levy flight建模,甚至可以预测出你在任意时间的地点,并且非常精准。而这一切,甚至手机关闭的时候也是一样的。

而这些预测,可以通过你在Facebook的个人资料图片进行验证——在这个星球的任意一个地方,你都会被找到,而这还要得益于马路上无数的监控摄像头,以及出色地人脸识别软件。

不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总的来说市场营销商,都在努力对你的数据负责。在实践中,他们也并没有把你本人,和你的网上身份进行关联。不过他们已经拥有这样的能力,小恶魔可能随时会逃脱束缚。

你是谁?

我们可能都已经习惯听到这样一句话,“为了保证我们的服务质量,此次通话过程可能将被记录(或监听)”。而这样的声明,或多或少会让人感到一丝安慰——我们的“命运”,终究没有完全交给那些拿着最低工资的呼叫中心接线人员。“有人可能在监听”似乎并不是什么坏事,而且还能够确保事情可以得到妥善的处置。

不过,设想,如果监听对话的并不是人,而是一台机器呢?如果它可以分析我们的人格,并且归类到到六大分类中的一个,并试图确定我们对待不同方法的反应呢?如果同样的技术,被用来检测我们的电子邮件,预测什么时候会发生争论呢?

Mattersight将这称为“预测行为路由”(predictive behavioral routing)。《福布斯》网站此前曾报道,他们的技术已经获得了不少大公司的青睐,并且部署在了至少30000个呼叫中心的坐席中。这也就意味着,你可能已经被Mattersight的算法分析过,甚至很有可能不止一次。

在世界的某一个地方,有一台电脑认识你。而且不仅仅是你的名字、工作地址,还有你的商业活动、以及个性中重要的方面。

扫描身体密码

现在频繁的外出、旅游、出差,似乎已经让人们习以为常。机场的安全扫瞄,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熟悉的一部分。由于希望机场安全能够得到保证,我们往往只是觉得这样轻微的入侵可以接受。不过在未来,也许他们的扫描范围,就不仅仅只是武器和爆炸物了。

同样的技术,还被用于医疗成像,可以检查我们身体内特定的分子,并诊断出我们未来可能会有的情况,或是判断我们过去一些行为的影响。

然而这还不是全部。随着基因测序的成本大幅下降,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做一次完整的基因档案检测,价格不会高于简单的血液测试。这意味着,全部的遗传信息,不仅仅是我们的健康状况,还包括我们的智慧能力,以及人格等其他方面信息,只需要50美元和一根面签,就能被其他人轻松获取。

而除了我们的DNA,科学家们还能分析基因所产生的分子的信息。这样的ENCODE项目,可以分析DNA如何影响身体的化学性质,并有可能解锁那些最棘手的疾病的秘密,特别是癌症。

然而,凭借同样的方法,别有用心之人,也可以攻击有特定基因型的人群。未来那些“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者,甚至可以研发病原体,攻击那些有镰状细胞基因的非洲后裔;而伊斯兰的恐怖分子,也可以针对犹太血统的Tay-Sach基因进行攻击。

无休无止的军备竞争

1945年7月16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轰然炸响,撼动了整个新墨西哥(New Mexico)平原。而原子弹之父J.罗伯特·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引用了《博伽梵歌》(Bhagavad Gita)的话迷茫地忏悔,“现在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而某种意义上讲,他真的成了死神,世界在那之后就不再相同,不过是变得更好了。

现在,人们变得更长寿、更幸福、也更健康,很少有人会再因为暴力致死,或是由于自己的宗教、信仰、肤色、性别面临迫害。由于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所带来的技术进步,我们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安全,也更自由。

不过仅仅验证等式的一边,可能很容易陷入某种阴谋论。事实上,每一项措施都会有所利弊,只是技术的积极因素远大于消极。

然而,巨大的能量仍然困扰着奥本海默,也让无数相关科学家感到担忧。我心中的一个观点一直无法动摇,那就是,今天,当我们发掘出了更强大的技术,却失去了心中一些原本的敬畏。技术开辟出了一片新世界,它也关闭了旧时代的门。我们应该三思而后行。

在科技圈我注意到了一件事,那就是“慎重”的缺失,这也是奥本海默和他的同事犯下的突出错误。每一个人都行动的太快了,他们似乎没有时间去反思,这些看似伟大的进步,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收益必然存在,而成本与代价也难以避免,而有些影响不可忽视。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科技滥用灾难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