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28626 次
  • 编辑次数: 14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4-04-06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
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
沙菲·戈德瓦塞尔
沙菲·戈德瓦塞尔
希尔维奥·米卡利
希尔维奥·米卡利
Judea Pearl
Judea Pearl
詹姆斯·威尔金森
詹姆斯·威尔金森
约翰·麦卡锡
约翰·麦卡锡
丹尼斯·里奇
丹尼斯·里奇
莱斯利·瓦伦特
莱斯利·瓦伦特
曼纽尔·布卢姆
曼纽尔·布卢姆
弗雷德里克·布鲁克斯
弗雷德里克·布鲁克斯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Dr. Douglas C. Engelbart,1925年1月30日-2013年7月2日),美国发明家,瑞典人和挪威人后裔。他在恩格尔巴特在斯坦福研究院(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也就是今天的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SRI International)任职期间,共获得了21项专利发明。最著名的就是鼠标的专利。另外他的小组是人机交互的先锋,开发了超文本系统、网络计算机,以及图形用户界面的先驱;并致力于倡导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来协同解决世界上日益增长的紧急而又复杂的问题。他被冠为“鼠标之父”。

Douglas Engelbart

目录

[显示全部]

个人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1925年1月30日,恩格尔巴特(Douglas Engelbart)生于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1942年,他自波特兰的富兰克林高中毕业。

(图)Douglas EngelbartDouglas Engelbart

二战期间,恩格尔巴特在菲律宾当一名海军无线电技术员,他从万尼瓦尔·布什的文章As We May Think中,获得了启发。战后的1948年,他从俄勒冈州大学(那时是俄勒冈州学院)获得了电子工程的学士学位;1952年,在伯克利加州大学获得工程学士学位;1955年,获得伯克利加州大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EECS)的哲学博士学位。在俄勒冈州期间,恩格尔巴特是Sigma Phi Epsilon兄弟会的成员。

在伯克利的时候,他作为学生参与了CALDIC的构建。恩格尔巴特花了一年多时间来筹建Digital Techniques公司,试图将博士生时存储设备的研究,进行商业化,尽管没有成功,后来他和Hewitt Crane合作,在斯坦福研究院,致力于磁性逻辑设备的研究,后来这个机构总部搬到了门洛帕克,但仍是斯坦福大学的成员。

科学史学家Thierry Bardini认为,恩格尔巴特复杂的个人哲学(乃个人研究的动力),及其对技术的应用,正是共同演化概念的现代实例。

Bardini认为Benjamin Lee Whorf的语言相对论对恩格尔巴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4]Whorf推论认为人的语言决定人的思维,恩格尔巴特由此推演认为,当前的科技决定我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反过来决定我们开发改进新技术的能力。因此他致力于开发基于计算机的技术,以对信息直接进行处理,同时提高个人以及组织的处理能力。恩格尔巴特的哲学以及研究计划,在他1962年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有清楚而直接的阐述,他将这篇名为Augmenting Human Intellect: A Conceptual Framework的报告,称为自己的“圣经”。网络智能的概念,归功于恩格尔巴特的开创性工作。

美联社2013年7月3日报道称,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芒廷维尤的计算机历史博物馆7月3日表示,恩格尔巴特的女儿克里斯蒂娜通过电子邮件向其告知了恩格尔巴特去世的消息。恩格尔巴特曾工作过的斯坦福研究所也证实了这一消息,恩格尔巴特享年88岁,死因是肾脏疾病。


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鼠标器的发明人和超文本研究的先驱编辑本段回目录

    1998年5月10日,ACM在美国华盛顿特区召开的Policy’98会议期间,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将1997年度的图灵奖授予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Douglas Engelbart)。当年的图灵奖奖金25 000美元由朗讯公司提供。

(图)Douglas EngelbartDouglas Engelbart

    恩格尔巴特是计算机界的资深学者,但中国人对他可能并不熟悉。实际上,成千上万中国人天天在操作计算机时所用的鼠标器就是恩格尔巴特在他年轻时(1964年)发明的,只是多数人并不知道而已。

    恩格尔巴特1925年1月30日生于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Portland)。1948年在俄勒冈州立大学取得学士学位,1956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电气工程/计算机博土学位。完成学业以后,进入著名的斯坦福研究所SRI工作,一干就是20年。他离开SRI以后,先后在Tymshare公司和McDonnell Douglas公司任高级研究员。1989年,他和女儿克里斯蒂娜·恩格尔巴特(Christina Engelbart)一起在硅谷Palo Alto创建Bootstrap研究所,并领导该所的研究工作至今。

(图)Douglas EngelbartDouglas Engelbart

    从历史上看,恩格尔巴特是最早认识到基于计算机和通信的工作环境对于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极大重要性的少数先知先觉的学者之一。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他就发表了一篇名为“放大人类智力”(Augmenting the Human Intellect)的论文,提出了计算机是人类智力的“放大器”的观点。为此,他认为必须改善人机交互方式,发展交互式计算技术。1964年,他发明鼠标器成为代替键盘操纵计算机的方便工具,为交互式计算奠定了基础,因此被IEEE列为计算机诞生50年来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实际上,鼠标器只是恩格尔巴特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标准化的编辑器NLS(oNLine System)系统的一部分。NLS是一个完善的多媒体编辑工具,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写作环境。它支持各种文本结构,并具有层次性,用户可以方便地浏览文本中的信息,对文本进行各种操作。在1968年秋季的联合计算机会议(1968 Fall Joint Computer Conference)上,NIS首次向公众作了90min的演示,引起轰动。这次演示也是鼠标器、多媒体、视屏远程会议的首次登台亮相。由于NLS本身的巨大成功以及它对后来出现的编辑软件的影响(我们曾经提到,1992年图灵奖获得者兰普森正是在NLS的基础上开发出Bravo,成为“所见即所得”系统的雏形的),ACM把1990年的软件系统奖授予了NLS,恩格尔巴特是第一获奖人,第二和第三获奖人分别是英格利希(William K.English)和罗利弗逊(Juff Rulifson)。

(图)Douglas Engelbart的发明Douglas Engelbart的发明

    尼葛洛庞帝在他的《数字化生存》里写道:“当初道格拉斯·思格尔巴特发明鼠标是为了指点文件,而不是为了在电脑上绘画,但是,这个发明却流传了下来,而且在今天随处可见”。

    恩格尔巴特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只鼠标器,其外壳是用木头精心雕刻而成的,整个鼠标器只有一个按键,不像现在的鼠标器那样有2个按键。最初的鼠标器在底部安装有金属滚轮,用以控制光标的移动。

    1967年6月21日,恩格尔巴特将他的鼠标用"X-Y定位器”的名称申请了专利,并于1970年获得了专利,从此,小小的“老鼠”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972年,施乐公司帕洛阿托研究中心(PARC)研制成功具有图形界面的Alto微电脑,在该中心的科学家当中,有一些曾师从恩格尔巴特,他们将他发明的鼠标器配置在这台微电脑上,使这台微电脑的操作显得异常方便和快捷。1983年,苹果电脑公司也仿效PARC的做法,把经过改进的鼠标器装设在Lisa微电脑上,从而使鼠标器在计算机业界名声大振,开始像键盘一样成为一种电脑中必备的输入装置,成为电脑迷们人见人爱的“宠物”。

    20世纪90年代以来,“老鼠”随着网络热在全球范围内的升温而走向世界。尤其是Internet这一全球最热门的信息资源网,把全世界220多个国家的1.44亿电脑用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无论是上网的或者是还没有上网的电脑用户,在使用电脑时,都离不开这只小小的“老鼠”了。

(图)Douglas EngelbartDouglas Engelbart

实际上,恩格尔巴特对Internet的贡献远不限于这只小小的“老鼠”。因为在SRI期间,恩格尔巴特积极推动和参与了美国国防部的ARPAnet计划。SRI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力口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和犹他大学UU是第一批接人ARPAnet的四个站点,恩格尔巴特本人是联网初期该计划的13个主要研究人员之一。恩格尔巴特虽然没有参加ARPAnet计划中关键的斯诺波特会议(Snowbird是犹他州的一个城市,1969年夏,ARPA在这里召集上述4家联网单位的代表为网络进行设计与定义术语。SRI的代表是恩格尔巴特的亲密合作者罗利弗逊),但在整个计划实施中起了积极作用。ARPAnet初步建成后建立了三个运行和管理中心:网管中心NCC、网络测量中心NMC和网络信息中心NIC。其中NIC就是在恩格尔巴特的建议下成立的,它设在SRI,恩格尔巴特任该中心主任直至1977年。现在风靡全球的Internet就是在ARPAn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图)Douglas EngelbartDouglas Engelbart

    至于恩格尔巴特父女10年前创建的Bootstrap研究所,其宗旨和方向很奇特,主要研究如何通过从战略上改进基础设施以提高整个组织机构的“集体智商”(Collective IQ)。研究所的名称Bootstrap的本意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这也是计算机接通电源后首先要执行的“自举”程序或称“引导”程序的名称。实际上,这也是恩格尔巴特在20世纪60年代初在“放大人类智力”论文中就提出的概念框架CoDIAK(Concnl Tent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即对知识进行合作开发、集成和应用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在这一宗旨下,恩格尔巴特及其研究所近10年来有一系列的发明和创意,其中包括屏幕多窗口、互连超媒体、远程会议、在线出版等。

(图)Douglas EngelbartDouglas Engelbart

    在概念框架CoDIAK之下,恩格尔巴特推出的核心技术叫“开放的超文档系统”OHS(Open Hyperdocument SYstem),这是一个集成的、无缝的、多厂商的体系结构,在其中人们可以在共享屏幕上共享由各种多媒体文件组成的超文档。

OHS的商品化形式是在NLS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叫AUGMENT,由联成网络的20多台主机服务器组成,分布在美国各地。恩格尔巴特在这方面的概念、发明创造和产品对当前颇受重视的所谓CSCW研究,即“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超文本方面,虽然这个名词(hypertem)是由纳尔逊(T.Nelson)于1965年发明的,并开发出了第一个超文本系统“仙都”[Xanadu,这是英国诗人柯尔律治的长诗“忽必律汗”中的一个地名,指忽必律在热河(承德)的行宫],但恩格尔巴特在超文本技术的研究上有许多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ACM的超文本会议以他的名字命名其最佳论文奖,即The ACM Hypertext Conference Engelbart Best Paper Promoting Hypermedia Research。

    最近,比尔·盖茨在一次演说中提出了“知识工人”的概念,引起媒体的极大重视,纷纷报道和评论。实际上,恩格尔巴特在其论文和研究报告中早就一再使用了“知识工人”这个词汇。就笔者所见,最早的一次是18年前,即1982年,在旧金山举行的AFIPS办公自动化会议上,恩格尔巴特发表的一篇论文题目就是Toward High-performance Knowledge Workers,有兴趣的读者可查阅该会议的论文集。在1995年的一篇论文:Toward Augmenting The Human Intellect and Boosting Our Collective IQ(COMM。ACM,38(8):30—33页)中,恩格尔巴特也多处用了Knowledge Worker这个词。由此可见,恩格尔巴特不愧是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先驱。

    由于恩格尔巴特的思想总是超前(有人说他的思想超前他的时代20年——20yearsahead of his time),他常常不被人理解,不受到重视,甚至被人嘲笑,但恩格尔巴特始终保持乐观。他性格开朗,喜欢运动、徒步旅行、野营、航海、跳舞和骑自行车,在家里养鸭、养蜂、养蚯蚓,给子孙们讲滑稽故事。他有4个子女,8个孙子、孙女,在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的同时,享受着天伦之乐。

鼠标之父:Douglas Carl Engelbart(恩格尔巴特)编辑本段回目录

Engelbart Mouse

原著: 翻译:王茜

Douglas Carl Engelbart于大萧条时期出生在靠近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一个小农场。1942年,高中毕业后,他在俄勒冈州立大学学习电气工程。二战期间,他中断了学业去参军,在Phillipines作为一名电子雷达兵服了两年兵役。1948年,拿到电气工程学士学位后,他如愿地留在旧金山半岛NACA Ames 实验室(NASA美国国家航天局的前身)做一名电子工程师。

(图)当年照片当年照片

增加框架(A Framework for Augmentation)
到1959年,Douglas Carl Engelbart的地位终于足够他来进行自己的研究工作。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他研究用公式来表示一个新的框架,这项工作为他在1962年的一项有创意的工作:“增强人的智力:一个概念框架”做了引导。该工作是为美国航空办公室科学研究所完成的。

像Engelbart所提出的增强人类智力、改进基础设施这样的概念,在之后的二十年才被应用发展。促动这个框架概念形成的是,而且仍然是复杂性、不断急速地呈指数增长以及这两者的集合很快将向我们的组织挑战的设想。私人或是公开的,今后,它们的改变不是通过一步步的,而是通过连续的、高效的、战略原则实现的。因此,除了强烈期望他们的核心任务(是否创建更好的窗口小部件,或是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日益迅速并更具创造力之外,组织还需要同时考虑如何使“怎样保持不断的改善和提高”方面也迅速、有创意的问题。Engelbart组织的核心任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普通的核心性能,即他所说的压缩在人类智力中的。后来,在阅读了 Peter Drucker 著作后,他便开始思考使用这个知识,再后来,Engelbart目的性更明确地指向了更大、更有意义的概念“集体智商(Collective IQ)”。

Engelbar的思想敦促了对基础设施能力的估定,支持组织操作团体的有目的性的人群,赋予提供他们个人和集体可使用的成效的能力。无数的科技、非科技元素加入其中,例如:工具、媒体、语言、风俗、知识、技能、过程等等。他认为这些元素已经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进化,但是随着数码技术爆炸性的出现,这些科技元素将倒在非科技元素之前,并且引起一种宁可不增加人们的活动而去使凡事自动化的趋向。这将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要握那些曾经促进进化过程的元素,并有目的的集中在那些能够提高人们集体能力的社会基本设施上。

由此,“bootstrapping”(本意:依靠自己的力量,“步步为营法”)的基础的概念便产生了。即研究如何通过从战略上改进基础设施以提高整个组织机构的“集体智商”。简而言之,我们越好的运用我们的集体智商,我们就会越好的提高我们集体智商。

早期的编程目标是创造先进的、能够超越目前活动领域的向导“outposts(前哨)”,outposts由非常有能力的工作者和学科专家拿到实验中去,并探索其未来的工作方式。在这个bootstrapping策略的精神实质中,Engelbart提出,这些工作者的早期目标应该被给予更多组织改进活动结构上的支持,尤其是通过提高设计者等能力的方法。

增智研究中心(Augmentation Research Center)
那是在1963年,Engelbart开始由他自己的研究实验室获得资金,这个实验室后来被他取名为“Augmentation Research Center(增智研究中心)”。他的实验室在之后十五年中的发展都是遵从这个策略,并且,这个策略延伸了对不平常、创造性工具和文字处理的记录,反映了一个被记录下的事实的重要程度:每个人都用新的方法工作,这其中包括了程序设计人员、设计者、工程管理者、应用程序工作人员以及一支活跃的、通过ARPA网(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从1974年起一直到80年代末获得其支持的相当庞大的队伍。

由于Engelbart1963年出版发行的框架和在当时提出的事物对于他来说过多了,来自哈佛大学的Dr. Joseph C. R. Licklinder不顾他的一些同事的疑惧(之前的喋喋不休在几年后一次鸡尾酒会上公开),开始驾驭那些资金。“没有东西是你个人的,你应该明白。”这就是Palo Alto的方法,这儿没有计算机和程序设计方面的天才来证明投入大笔资金在这上是正确的。在那年之前,一个向政府资金代理处提出的提议除了还被说成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提议”外,几乎就是被这些话回绝的。

ARPA头两年的支持是相对没有收益的,问题在于定位于bootstrapping概念的实际工作上,而事实上由于占上风的经营范例,工程及计算机程序设计,这个定位并没有被接受和理解。在这时,很幸运地,一小笔由NASA的一位叫Bob Taylor(后来,Taylor加入了ARPA并成为了ARPA网实现的重要因素)的心理学家寄出的资金到达了。这笔资金使得工程可以启动,实验并评估各种不同种类的可利用的“屏幕选择”安装设备驱动程序——指向——来决定哪一种最能被计算机在线干扰所接受。Engelbart提出了这个研究计划,并被列为Principle Investigator,但事实上,是他的朋友Bill English,一个极有影响的工程师和组织者,把这些测试和分析结果综合在一起,提出了有效的结果。Engelbart在几年前就开始考虑计算机鼠标的基本想法,他通过几张简单的略图建议建立并测试这种装置有可能在实验中起到帮助作用。于是,Bill便构造它,当然还有一小部分设计者、程序设计员、machinist、测试者中的几个不为人所知的人——没有人记得是谁——开始把它称为鼠标。而Douglas Carl Engelbart正是“鼠标之父”。鼠标的出现恰巧帮助了测试的实现,于是该项目中的人们便在接下来的十五年中开始建造并应用它。

增智研究中心的研究内容是Engelbart认为的那种既能用于增强人类智力,同时又支持bootstrapping/Augment过程的科技。六十至七十年代间,实验室推出了一套名为NLS(“联机系统”oN-Line System)的复杂的超媒体组件系统,在被完全整合后,自七十年代早期起就被用于每天的计算机操作应用上。

(图)鼠标之父:Douglas Carl Engelbart鼠标之父:Douglas Carl Engelbart

ARPA网和1968年的展示
1967年的春天,包括增智研究中心在内的由13ARPA发起成立的计算机研究实验室,宣布将联网工作以促进资源共享。这令Engelbart非常激动。ARC成为了ARPA网的第二个主人,而Engelbart正认为ARC能够很好的把他的NLS发展至一个超越ARC范围的合作。他还认为NLS能支持在线资源指导,因此,他提议由ARPA来支持网络信息中心(NIC)。

在1968年旧金山举行的美国秋季计算机会议上,ARC实验室把一些视频连接到了会议的站点上,利用租来的电视线路展示了会议电视功能,在电视摄像机上看到了实验室中的同事。它展示了直观展现事实画面的协作计算的效果,能够清楚的把动态影象投影到一个20寸的屏幕上,这能够供额外1000名与会者可读的NLS屏幕。Engelbart在会议的特别时段里,演示了通过家庭中的调制解调器来操作NLS,Engelbart用NLS简要地用图等向观众说明了他的想法。一阵极为热烈的掌声证明了这次鼠标、超媒体、以及远程会议的首次公开展示是非常成功的是。这个斯坦福研究所(SRI)展示会至今仍被成为“展示之母”。

增强框架工作需要心理学与集合了这些优点的计算机技术组织发展的有效结合。Engelbart坚信人类自然能力的发展和那些人工制品应该建立在严峻的被广泛用于真实世界的应用软件的探索基础上。因此,在七十年代中期,他通过ARPA网建立了一个用户社区,这些“知识工人”由于实验和未来的需求在一起合作。

一开始,Engelbart通过使用NLS,为协作软件工程师、调动科技以及社区支持应用了一个bootstrapping策略。不仅仅是他的“知识工人”用NLS,整个R&D操作也用它。这个系统通过NLS被更深一步开发和维持,以创建结构超文本文件,这种文件能够连接来源代码、图案文件、载明、bug报告、更换请求、内幕新闻报道、评论、基本原理、顾客记录等等。在其鼎盛时期,Engelbart的ARC实验室(包括网络信息中心)的人数达到了47人。

一个时代的结束
McDonnell Douglas 公司在1989年终止了Engelbart的实验室,该公司的执行者很不看中实验室所完成的工作。事实上,Engelbart的工作甚至是被他们嘲笑的。之后,Engelbart和其他ARC的大约18名工作人员和NLS一起进入了商业/工业世界,13ARC工作人员以Xerox PARC 告终,只剩下一小部分人继续在NIC工作。

而Engelbart并没有轻易地放弃理想。在他被误解的那些年里,人们说他是彻底错误的、嘲笑挖苦他、或者是对他不理不睬……似乎他的想法比他所在的时代超前了20年。但是随着每次计算机革命的呈现(例如办公自动化、个人电脑、组件、超文本),人们的视角在不断接近Engelbart的,他们现在会说:“好,现在我明白他想要做什么了。”问题是,当他已经继续把研究指向未来时,人们还在盯着他过去的成就呢。

(图)鼠标之父:Douglas Carl Engelbart鼠标之父:Douglas Carl Engelbart

幸运的时间选择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数以千计的工业和政府知识分子从NLS和其后的Augment独一无二的支持性能中获益。还曾掀起了一阵关于计算机合作工作、组件和超媒体之间相互联系主题的兴趣和探索。现在,人们意识到,当时Engelbart在SRI强调的协作工作和联合系统开发的重点,不仅清楚地预料到这一主要的趋向,而且NLS/Augment的成果仍是被用于大范围合作的系统。

近几年来,Engelbart被“总体品质、重新设计商业过程、彻底改造重新使用组织”的活动、以及同时所发生的工程学、组件、超媒体、万维网、和遍及全世界的所有给人印象深刻的等等改进活动所鼓舞。他希望在这些活动中能够有足够的协同配合来引起,以点燃一个严肃、兴旺的“bootstrapping”活动——一个合作改善社区,实现用我们的组织中巨大的改进来促进人类“集体智商”上升到一个想象不到的高度的目标。

新的开始:bootstrapping
1989年,在他和他的团队被McDconnell Douglas公司逐出之后,Engelbart和他的女儿Christina创建了Bootstrap研究所作为加利福尼亚的一家公司。事实上,它更像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组织,主要研究如何通过从战略上改进基础设施以提高整个组织机构的“集体智商”。他们觉得当时的时机已经足够成熟,让他们把“bootstrapping organizations”的思想带入21世纪。

Engelbart的工作重点仍继续放在通过培养bootstrapping社区、调查研究和开发可能的技术来创建高性能组织,研究在一个不断改进的基础上开发和布置这些能力的最好的实践方法和特别的策略,这需要来自政府、工厂和社会的赌金保管者的积极参与。Engelbart现在的时间被用来做:R&D(研究与开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查阅、出版、主持学术讲座和带领一个富有热情的研究典型超文本系统(OHS)的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

充实的生活
Doug Engelbart已经出版了25部著作,拥有20项专利,其中包括鼠标的专利。他曾被授予多项荣誉,其中包括1997年的Lemelson-MIT Prize,该奖项还使他获得了$500,000的支票;2000年12月1日,美国总统克林顿亲自为他颁发了美国在科学成就方面的最高奖项:国家科技勋章.

Engelbart的办公室设在Logitech的操作总部,那里是世界最大的计算机鼠标供应商,在那里,他得到了他的合作者,也是Bootstrap研究的志愿者,Mary Coppernoll的帮助。他和Coppernoll小姐被在Windows里实现增加仿真联系起来。目前,他非常高兴的得知,他在SRI International有了一个办公室,而且已经有许多他的朋友在那里工作了。

现年75岁的Engelbart目前在旧金山湾区过着非常充实的生活,和他的四个孩子、九个孙子女在一起。相伴四十余年的妻子Ballard于三年前逝世。生活中的Engelbart平时喜欢做锻炼、长途徒步旅行、野营、航海、读书、跳舞、骑自行车,他还养鸭子、蚯蚓和蜜蜂,给孩子们写科幻小说,他家庭的聚会也时常由他召集、组织。

传奇时刻编辑本段回目录

推动计算机发展的是一批由DARPAIPTO小组资助的实验项目,其中许多项目原本打算建立联网系统——这些模块化计算机项目的目标是设计出能够“飞快地结合”在一起的机器和想通过计算机增加入类智能的程序。该项目来自斯坦福研究院,一个位于大学附近的智囊中心。它使用的一些先进的微机设备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家很小的新公司,伯克利计算机系统公司(Berkeley Computer Systems)生产的。管理项目的是一个头脑清晰的人,对计算机的明天有独特的洞察力。他的名字叫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

恩格尔巴特是在俄勒冈长大的,1948年来到旧金山湾地区,在属于政府机构的一个部门下的航空研究室工作。该部门即后来的NASA(国家航空和宇航局)。50年代初,他成了伯克利的一名电气工程学研究生,研究通用数字计算机。因此,他接触了范内华·布什的一些思想,特别是使用缩微胶卷集合国会图书馆的大量信息的方式。恩格尔巴特因此想到按照多维而不仅仅是层次来管理信息。从他1953年开始系统地阐述自己的想法起,对他的项目的资助一直时断时续,因为大家普遍认为他的想法很荒诞。这些设想中包括计划约束计算机的计算能力,然后让它按照个人的要求工作而不是让它牵着人的鼻子走。他还计划采用新的方式预订、管理和查看信息;创建各个单元之间的链接;以及把复杂性隐藏起来。他称之为人机界面。

有好几年,恩格尔巴特的资金问题一直在一个国防部门到另一个部门之间踢皮球。有人叫他疯子,所以他不得不努力让别人理解他,让他的提议有个说法。最终他在加州旧金山南40英里处的门罗帕克找到了家。在那里,斯坦福研究院(SRI)从母校脱离后,已经成为国防部一个主要的智囊中心。为了帮助将军们和国家、国防部和中央情报局的分析员们了解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微观世界内在的可能性,军方需要有反常规思想的思考者。还有比西岸更好的地方吗?

从此,在SRI校园深处那蛛网般的建筑群中间,恩格尔巴特把设备和才干集中起来,然后编写、重写并笼络其他人来重写能使他的人机界面工作的程序代码。

1968128日,他终于站在数百位同僚的面前,准备向他们展示一直在研究的东西。他确信他们最终会理解他的想法是多么重要。到目前为止,所有计算机都基于程序,即几行代码和神秘的命令。除了最早的“旋风计划”时,少数社会科学家曾尝试帮助让系统更易于人类操作者使用外,这么长时间极少有人再考虑人机界面的问题。

Douglas Engelbart (Дуглас Энгельбарт)

在恩格尔巴特演讲后,美国生活中两股显著的潮流汇聚到一个完美地适合它的环境里。旧金山是“花的力量”(意即爱的力量,是常戴花象征爱的一种嬉皮士“花孩”的口号。——译者注)的中心。而海湾地区因为集中了伯克利和斯坦福的学术以及洛克希德和费尔柴尔德的电子(后来将被称为硅谷),所以也是数字革命的心脏,它正在向美国经济大量输送金钱。

当年128日,计算行业的同人们在旧金山的布鲁克斯大楼召开了计算机机械协会冬季会议(Association for Computer Machinery Winter Conference)。与会者代表了由美国人领导的新工程学科——电气工程学中的顶尖人物。而处于这一学科前沿的就是计算。美国的力量集中在了计算上,而这些人就是掌握钥匙的人。

布鲁克斯大楼的大礼堂看起来更像十九世纪伦敦古老的外科手术示教室,而不是一个会议中心。在礼堂中央是一块场地,周围是成排的高椅子。这里一度是当地职业篮球队的主场,它对于一个大型会议来说太小了,但挺适合研讨会的。沿着地板摆着一排排的折叠椅。讲坛在屋子前部伸出来,靠边上是演讲用的小台架,它的前面放着架高的幻灯机。这些东西的后面是一个大电影屏幕。

那天早晨,按钮按下后,知识分子们络绎入座,他们将面对计算机研讨会中不相称的一幕。几台摄像机已经安放在前面的三脚架上,正对准放在下面靠银幕右边的一张古怪的桌子。讲台上,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来回奔忙,安排他的演讲中最后的一些道具。他颇有贵族风度,身材修长,衣饰整洁,是一个话语不多的人。他头戴一套送受话器,外加耳机和麦克风——一种通扩音器的小管子。当他坐进桌子后面的椅子里时,一个技术人员为他接通PA系统,然后他把一张旋转桌拉到面前。这些设备有点像带电视托架的躺椅。

在架子的左边是一台奇怪的设备,它有五个键,每个形状都像压舌板并分别用铰链连着。一根电线从中引到桌面中央一台打字机形状的键盘上。右边是一小块木头,也用电线连接到中央键盘上。这个巴掌大小的长方体顶部有三个圆形按钮伸出来,活像龙虾的眼睛。这块“看东西的眼睛”(原文seeing-eye还有一个意思是“给瞎子带路的狗”。——译者注)靠轮子移动。

思格尔巴特一站到新发明的后面,他上方的银幕就亮起来,出现一幅计算机监视器的图像。它看上去与观众当时看过的许多计算机监视器一样:上面也是一行打字机形式的字母从左向右走,填满左上象限。它是黑白的——实际上是浅灰色和深灰色,因为电视投影设备不够清晰。毕竟这才是1968年。

Douglas Engelbart (Дуглас Энгельбарт)


光线暗下来,聚光灯照在演说者身上。他的声音安详而松弛,近乎耳语。听众尽力把身子往前探。“我的名字叫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他开始说了,“我要讲的研究计划一直在斯坦福研究院迸行着。虽然你们看到现在只有我一个人在这里,实际我的背后有一批人员正在工作着,不仅这里的后台有,在门罗帕克也有,你们即将看到的所有计算实际上正在那里进行着。”

这番开场白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力。其实恩格尔巴特远离他的计算机有40英里之遥。他要做什么呢?他们即将目睹远程计算的第一次公开演示。恩格尔巴特继续道:“我希望你们与我一起先幻想片刻,以便分享我即将向你们介绍的体验。假设在你们的办公室里,给您一台计算机显示器,您整天都可以使用它,它对您的响应丝毫没有延迟,而且只对您一个人做出响应,那么您能够从中得到多大的价值呢?”

Engelbart on the set of the NLS demo  (Image: SRI International)

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思想。计算机是庞大的机器,不可能出现在办公室里。甚至很少有雇员靠近过计算机。大多数人是把卡片交给值班员,然后值班员就带着这些卡片不见了,整夜执行他们的任务,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在一天之内返回结果。当然,有些微型计算机可以把计算带到工作组或实验室层次上,但是这些机器也要价值数万美元,而且它们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编程序和维持其运转。没有人在办公室里有自己的计算机。

听众开始窃窃私语了。恩格尔巴特的话击中了要害:正是计算机的隐私性才是吸引与会者的真正原因——他们从五十年代、还是少年时起就盼望哪一年圣诞树下出现电器元件和焊接工具箱就好了。他们这里曾经是二进制数学、维恩图(Venn Diagram)和基2数学的中心,这些都曾在六十年代风靡全美国的教育界。让机器完全按照人们希望的那样去做是有可能的,这种可能性迷住了坐在这个从前的篮球场的上千名技术人员并使他们激动不已。当恩格尔巴特讲到计算机响应的隐私性时,他们完全明白他的意思。

The ARC team rehearsing for the 1968 demo (Image: SRI International)

恩格尔巴特牢牢地吸引了听众。他继续道:“这基本上描述了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追求的东西,在SRI我们称之为‘增强人类智能研究计划’。我们正在尝试用机器,用计算机增强人的智能。我们将向你们展示,而不是仅仅告诉你们这一切。可以指望它会一切正常的,不过如果我们在展示过程中遇到一点麻烦的话请大家多多包涵……我的办公室里有一台同样的终端。我们那有12台这种终端。实际上我们研究的东西叫做‘人机界面’——即如果您有一台可以全权控制的计算机的话,怎样才能安排和管理信息;以及这样做可能需要的工具……”

这绝对是新颖而有趣的事情。在场的每个人都对实现计算机的人性化,创建巨型大脑、人工智能的想法着迷了。如果机器能够做包括会计、订单登记、生成通信名单以及排版等活动,那么,让机器更具有人性、而不是让人更像机器会那么牵强附会吗?

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正在展示有“思想”的机器最早的模糊概念。这是第一次有人考虑设备的能力并把它们提到人类的高度。从巨兽般的大型机演化出的这种计算机,有可能变成个人化、亲密和迅速响应人的东西。

这一思想基本上是美国式的,就像世纪初汽车的大批量生产一样,它切合美国人对个人主义、不必依赖铁路时刻表或者轨道的位置到处开车的能力的需要。这种思想击中了美国精神的精髓。当恩格尔巴特展示出对有关人机界面如何构架的想法时,无疑他飞翔到了一个未知的世界。

恩格尔巴特继续说道:“我们一直在重新定义使用信息的可能方式。比如,这里有一份对我来说很重要的文件,它是我夫人制订的购物清单。”在他头上方的银幕上,一份细目表显示着:苹果、香蕉、胡萝卜、莴苣、面包、豌豆汤、西红柿汤、手纸、阿司匹林、面条、筷子、牛奶等等。“我们一直在研究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视图,”他解释道,“即您希望如何查看信息的方式。比如,我另外已经按买这些物品所在的商店来组织这份清单。”随着他在那个五键的台子上敲敲打打一阵,这份清单被按照商店的名称重新排列:食品杂货、修鞋店、五金、艺术品、药等等。

The NLS keyboard console with the chord set on the left and the mouse on the right  (Image...

恩格尔巴特还没结束。他说道:“现在,我既可以扩展也可以压缩我的清单。”另一组命令使一系列项目显示在每个商店下。恩格尔巴特解释说:“比如我想按照观察者的需要展示尽可能多或者尽可能少的细节,并且要立即做到。你们将注意到在我展示命令时,会出现一系列代码然后又消失。出现这些东西只是因为我想你们作为听众可能会觉得它们很有趣。对于朴素的用户它们完全可以隐藏起来。”说完这些,他把一个小指针滑过屏幕,它是由他右手里的木块产生的。

“当信息与计算机联系起来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从一个视图跳到另一个视图的能力,从而探究事实与设想之间的新关系。”恩格尔巴特补充道。随着在台子上又一阵轻敲,屏幕被重新绘制成一张粗糙的地图,上面排列着一些商店的名字,还有一根线把它们连起来。他说,“我脑子有点走神,所以我们编了一张路线图,以便指示我怎样找到家门。在每个位置下面是一份我需要买或注意的物品清单。例如,让我们看看图书馆这一项。”又敲击了几下后,在“图书馆”词条下的地图上显示出一张物品清单。

观众看得入了迷。恩格尔巴特不仅仅展示了带有嵌入信息的可压缩的视图,实际上他把信息的图形化表示——地图——与嵌入的信息联系起来了。他还没有结束。“如果我突然渴望要新鲜水果——比如说一根剥了皮的香蕉怎么办呢。我能把它添加到我的购物单里吗?”

The ARC team in Menlo Park preparing for the demo  (Image: SRI International)

一会儿,物品清单扩大了,一根剥了皮的香蕉被插进来。然后他说:“我想我希望清单按照字母顺序排列。”屏幕一闪,列表再次出现时,已经按字母顺序排列了。

大厅里静悄悄的。太多了,简直记不住——又是视图,又是链接,又是地图。对于这些日常世界充满了穿孔卡片的工程师、程序员和设计师来说,坐在控制台的前面实时操纵数据这一想法几乎无法想像。它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在那里,用户即操纵机器的人控制着一切。它与大型机的操作概念完全相背,在那里,机器以及使用机器的人都以近乎仪式主义的语言工作。

从本质上说,恩格尔巴特展现了计算世界的另一种景象。他表达的概念在精神上是人类的,而在一切方面都实现了计算机化。这些思想不亚于一场革命,完全像1968年大街上的抗议者一样向现状发起攻击。

但恩格尔巴特知道自己尚未完全说服听众,所以他继续鼓动:“为了能够使视图的变更和跳跃生效,我们必须改变在屏幕上操作的方式。对在座诸位来说,输入一行代码命令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全世界的普通人,那些我们希望领进计算世界的成千上万的人,是一定不会赞成这样做的。”

“所以我们提出了极为不同的东西。你们会看到,随着我移动(这块木头)到这里,屏幕上也有一个指针或小虫子跟着移动。我们希望可以不用任何字母或箭头就走遍屏幕。这台设备是我们能够想出的最好的解决方案。我们已经开始叫它‘鼠标’,我们觉得它真的不可或缺。”

他一边在屏幕上来回移动指针,一边解释道:“如果我把指针放在这行文字上的这儿,然后命令系统复制这行文字……将出现一模一样的另一行。”屋子里的嗡嗡声越来越大。他接着说:“我可以选定一块文字……然后复制它。”一份拷贝出现了,完全一样。没有使用传统的键盘就完成了这一切,指针定住了,五键台上发出美妙的乐声。

一些观众再也按捺不住了。他们走到礼堂的前面,爬上讲台,盯着恩格尔巴特的控制台,想看看到底他在用桌子上的仪器做什么。

The NLS featured Herman-Miller-designed consoles and office environment (Image: SRI International)

“不过,正如我在演讲开始时说的,”恩格尔巴特接着道,“靠我后面的一大帮伙计才实现的这些。计算机在门罗帕克,而我通过电话线连到那台机器。我在这边移动事物,信号被传送到那边我正在操作的监视器上,有一个电视摄像头对准它。你们在我上方看到的实际上是那台监视器的屏幕,在门罗帕克。我的一个同事正坐在另一台终端前。我们能在窗口里调出比尔吗?”短暂的停顿。屏幕上充满几行看起来像电传打字机字母一样的复制字体。然后,突然在监视器图象的左上象限出现了另一幅图象。一个穿着传统工程师服的男子——白衬衫,不打领带——坐在另一台监视器旁。

“这是比尔·英吉利,”恩格尔巴特介绍,“他是帮我把这些拼拢起来的主要人物。这显然像一幅电视直播图象,但我们设想你们(将能够)有许许多多不同的数据视图,或者甚至来自执行不同操作指令的数据,而每一个都可以处于自己的空间里:我们称之为视窗。”

这是绝大多数听众第一次看见屏幕上的“窗口”。到这时,观众已被彻底征服了。当然,曾经有过原始的在屏绘图程序,但它们完全不能相提并论。这是一系列思想的集合,它们在一起像一个智能整体一样运转。一切都合情合理,而且它是那么有人性,在机器与用户之间不存在任何鸿沟。它彻底地让人无可挑剔。

The ARC NLS demo included live video links and multi-window displays (Image: SRI International)

“既然我已经让你们经历了所有这一切,”恩格尔巴特说,“我们最终能够证明此项目的目的何在。我们的努力一直集中在增加入类的智能,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更好地合作。所以说,我们建立的是一种方式,它使我们可以从不同的终端共同研究同一个问题。”最开始他把计算机描述成个人工具,并展示了它们可以怎样亲密地响应用户。接下来他又演示了指针和键台以及鼠标,把屏幕上的移动变得非常轻松。然后他在屏幕上打开不同数据和图片的窗口。现在他又谈论起连接终端,让相隔数英里的人们实时地合作。而且他们真的这样做了。有几分钟,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和比尔·英吉利在屏幕上互相追逐,一个人追着另一个人的指针。一个人写几个字,另一个人完成句子。观众发出轻轻的赞叹,然后一阵沉寂。

最后,缓缓的,从洞穴似的大厅各个角落传出热烈的掌声——如春雷骤至。

火花已经点燃了。现在轮到技术自己必须迎头赶上,还必须有人盘算出怎样把这一切变成一种生意。

2008年鼠标40岁:鼠标之父没发财编辑本段回目录

The first computer mouse was made of wood and featured two wheels to control X and Y movem...

鼠标2008年40岁

鼠标之父没发财

  1968年12月9日,鼠标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面世。2008年12月9日,它迎来了40岁生日。

  现年83岁的鼠标之父道格·恩格勒巴特参与了世界第一个鼠标的研究,本月9日他将回到加州庆祝鼠标40岁生日。

  虽然鼠标行销全球,但是这项发明并没有给恩格勒巴特带来大笔财富,因为他拥有的专利权时间较短暂,鼠标商业化生产前不久,他在鼠标上拥有的专利已失效。然而,恩格勒巴特的功劳未被埋没。1998年,时任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授予恩格勒巴特国家技术奖章,以表彰他为计算机应用作出的贡献。

  诞生 不知谁取名

  绝大多数人或许会有这样的错觉,认为日常用惯的鼠标的出现也不过是近10年的事,但事实却是,这个小东西在这个月迎来了它的40岁生日。

  1968年12月9日,鼠标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市面世。当年,加州斯坦福研究所的道格·恩格勒巴特和同事们致力于研究一种能更加简捷操作电脑的方法,正是在这一研究过程中鼠标诞生。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日报道,恩格勒巴特回忆说:“我们设计各项实验,鼠标的测试结果均胜过其他方式。鼠标操作速度更快,人们出错几率更小。”

  因拖着长长的连线,整个外形像一只老鼠,这个新产品得到“鼠标”这个名字。恩格勒巴特说:“我们五六个人参与过当年实验,但没有人能记起谁给它取名‘鼠标’。这一名字能流传至今令人惊讶。我们曾认为鼠标面世时应该有更动听的名字,但事实并非如此。”

  成长 风靡20多年

  世界第一个鼠标形状与现在有所不同,它外面有一层木板,拖着一条连接线,下面装有滚轮,看起来像个玩具小拖车。

  上世纪70年代:美国施乐公司将鼠标进一步升级。1981年:“施乐之星”电脑操作系统诞生,第一只商业化鼠标面世。1984年,苹果公司推出的“麦金托什”电脑开创了个人电脑时代的重要里程碑,这一机型充分发挥了鼠标的功能。

  此后20多年:鼠标成为绝大多数电脑的必备部件,风靡全球。

  命运 走进博物馆

  鼠标发展到今天,已经面临例如“手势控制”和触摸屏技术等激烈挑战,可以不使用鼠标操作的笔记本电脑越来越受人们青睐。

  惠普电脑公司已经着手打造一种新型电脑,这种电脑将通过利用触摸敏感监控器操作取代鼠标。微软公司也开始试验新产品,微软公司推出的新品“平面计算机”,从外表看酷似一块安装触摸屏的平板,能对人们的手势、触摸等作出反应。

  说不定有一天,为人类服务的鼠标最终会走进博物馆,成为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和回忆。 

鼠标之父迎来85岁生日:硅谷精英排队致敬编辑本段回目录

当地时间1月30日,计算机“鼠标之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来到位于硅谷的科技博物馆与亲朋好友和科技界人士,一起度过85华诞。 中新社发 陈钢 摄
当地时间1月30日,计算机“鼠标之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来到位于硅谷的科技博物馆与亲朋好友和科技界人士,一起度过85华诞。 中新社发 陈钢 摄
当地时间1月30日,计算机“鼠标之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来到位于硅谷的科技博物馆与亲朋好友和科技界人士,一起度过85华诞。这位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毕业的美国发明家生于1925年,最广为人知的是他发明了计算机鼠标。1997年,由于他对互动计算领域的贡献获得美国计算机协会颁发的图灵奖(Turing Award)。 中新社发 陈钢 摄
当地时间1月30日,计算机“鼠标之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来到位于硅谷的科技博物馆与亲朋好友和科技界人士,一起度过85华诞。这位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毕业的美国发明家生于1925年,最广为人知的是他发明了计算机鼠标。1997年,由于他对互动计算领域的贡献获得美国计算机协会颁发的图灵奖(Turing Award)。 中新社发 陈钢 摄

  如果没有他,很有可能就没有现在的苹果iPod,iPhone和iPad。

  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就被称为网络发明家、预言家和电脑奇才。他发明的鼠标、视窗、超文本系统、多媒体、在线呼叫和远程视频会议等等,通过微软、苹果等被广泛运用,革命性地改变了人类生活。

  今天,当八十五岁的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走进美国硅谷圣荷西科技博物馆,等候多时的二百多位科技界人士向他欢呼“生日快乐”。苹果电脑共同创办人斯蒂夫·沃兹尼亚克说:“这里有许多领袖和奇才,唯有您是我的英雄”。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企业家和科技中心学者伯恩特·维尔带来一只包装精美的盒子,里面是一九五五年恩格尔巴特从该校毕业时的博士论文,“我从学校借出来的,为您的生日准备一个特别惊喜”。

  Winvivo生物科技公司创办人陈晓英和夫婿周杰夫挑选了一条金黄色的中国丝巾做礼物,“金黄色象征富贵和长寿,祝您健康。”

  人们排着队向他问候致敬,亲朋好友环绕,香槟和生日蛋糕,一遍遍吟唱的生日歌,始终笑眯眯的恩格尔巴特不禁落泪, “谢谢你们!”

  CIM工程公司总裁严秉熙告诉记者,“六十年代的计算机还只是停留在处理数字的初级阶段,恩格尔巴特的伟大在于他提出了计算机要为人类服务。他的所有前瞻性预测和发明都在以后四十多年内不断成为现实。”

  恩格尔巴特对人类的贡献还不仅于此。他的合作伙伴冯美玲对记者表示,“他的思想对他人的启发和激励,成就了斯蒂夫·乔布斯这样的天才”。

  与恩格尔巴特合作撰写《恩格尔巴特猜想》的作家维拉瑞·兰道过去五年多一直与他近距离接触,对恩格尔巴特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伟大,他的谦逊”。(中新社记者 刘丹)

“鼠标之父”恩格尔巴特因病逝世 享年88岁编辑本段回目录

Engelbart Mouse

  被誉为“鼠标之父”的美国发明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

  北京时间7月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被誉为“鼠标之父”的美国发明家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Douglas Engelbart),周三在位于加利福尼亚阿瑟顿的家中因肾衰竭不幸逝世,享年88岁。

  恩格尔巴特在斯坦福研究院(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也就是今天的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SRI International)任职期间,共获得了21项专利发明。其中的最后一项,申请于1967年、颁发于1970年的编号为3,541,541的专利,也就是今天的计算机鼠标。此专利的定义为:“通过手控制显示系统X-Y位置指示器在任何表面的移动,从而移动在阴极射线管显示器上的光标;指示器控制产生的信号表明其位置,让光标在显示屏相应的位置得以显现。”

  恩格尔巴特在1963年设计出一款手掌大小、以轮子为基础的设备。此设备也就是鼠标的原型。恩格尔巴特1987年在接受采访时曾回忆到,在设计鼠标之初,他曾想到了测面仪(planimeter)这款设备。测面仪同样是一款以轮子为基础的设备,技术人员可用它来测量不规则的几何图形的面积。

  恩格尔巴特的同僚威廉·英戈利奇(William English),也就是当年斯坦福研究院的总工程师,负责了对光标控制器的修补和测试。英戈利奇在1964年推出了首款鼠标的原型。这款鼠标由一个木盒子组成,表面仅有一个按钮。木盒下面有两个小轮子,它们分别与电位计相连接:一个负责寻找X座标位置,另一个负责Y座标位置。

  历史性的展示

  如果要为个人计算定义一个诞生之日,那一定是1968年12月9日。这一天,恩格尔巴特走上旧金山布鲁克斯大厅的讲台,向世人展示了他与斯坦福大学同僚用10年时间取得的研究成果:NLS系统。

  在90分钟的时间里,恩格尔巴特先后演示了鼠标、所见即所得的文字编辑器、超链接、文本图形混排等,还谈到了阿帕网(ARPANet,互联网的前身)以及科技进步的未来。恩格尔巴特相信,借助网络与科技的发展,不久他就可以在全国任何地方进行NLS系统的演示活动。其实,当时他就已经能与30英里外门洛帕克的同事举行视频会议了。在旧金山布鲁克斯大厅的活动也因此被冠以“演示之母”的美名。

  恩格尔巴特在当天的演示中向观众表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把这么一款设备称为‘鼠标’。有时我会对此感到抱歉。它起初就用了这个名称,我们也从未改动过这个名称。”

  恩格尔巴特在后来的其它访谈中也曾表示,鼠标这一名称的基本原理非常简单:这款设备类似于啮齿类动物,线就像是尾巴一样。恩格尔巴特表示,他的团队中没有人能够回忆起究竟是谁第一个使用到了“鼠标”一词。

  初次亮相

  业界普遍认为,1973年施乐帕罗奥多研究中心(Xerox PARC)推出的Alto电脑首先使用了鼠标。但是直到上世纪80年代苹果和IBM的计算机把鼠标作为计算机组成部分对外出售时,计算机鼠标才真正被公众所熟知。

  在随后的30年时间里,鼠标不断推陈出新,拥有了众多的款式和花样:无线鼠标、光学鼠标、左手鼠标、人体工程学鼠标都应运而生。全球最大的鼠标制造商罗技,在1985年推出了首款用于零售的鼠标。2003年,罗技销售出第5亿个鼠标;2008年,这家公司又销售出第10亿个鼠标。

  对于鼠标持续性的普及,恩格尔巴特在2004年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曾表示,“它确实令人不可思议。我首先的想法,便是有人现在可能为它想出了一个更加尊贵的名称。”

  技术革命

  恩格尔巴特并未因鼠标这一发明获得专利费。1997年,他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颁发的价值50万美元的莱梅尔逊奖(Lemelson-MIT Prize)。2000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向他颁发了美国国家科技创新奖章(National Medal of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克林顿在颁奖时曾表示,“在计算机革命中,恩格尔巴特要比其他人创造出了更重要的个人计算机组成部分。”

  恩格尔巴特1925年1月30日生于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是广播维修与销售从业者卡尔·恩格尔巴特(Carl Engelbart)的第二个孩子。在攻读了2年大学之后,恩格尔巴特1944年至1946年曾在美国海军服役。恩格尔巴特1948年在俄勒冈州立大学取得学士学位,1956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取得电气工程/计算机博士学位。

  完成学业以后,恩格尔巴特进入著名的斯坦福研究院。事实上,恩格尔巴特对互联网的贡献远不限于鼠标。在斯坦福研究院期间,恩格尔巴特积极推动和参与了美国国防部的阿帕网计划。斯坦福研究院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和犹他大学是第一批接入阿帕网的四个站点,思格尔巴特本人是联网初期该计划的13个主要研究人员之一。恩格尔巴特虽然没有参加阿帕网计划中关键的斯诺波特会议,但在整个计划实施中起了积极作用。如今的互联网就是在阿帕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离开斯坦福研究院以后,他先后在Tymshare公司和McDonnell Dougllas公司任高级研究员。1989年,恩格尔巴特和女儿克里斯蒂娜·恩格尔巴特(Christina Engelbart)一起在硅谷帕洛阿尔托创建Bootstrap研究所,并领导该所的研究工作。

道格·恩格尔巴特:未完的革命编辑本段回目录

道格·恩格尔巴特知道,他的讣告会称颂他为“鼠标之父”。我能看到他对这种称颂报以惋惜而又讽刺的笑容。鼠标,就是恩格尔巴特所有创造中的一小部分。

当今世界,人们在屏幕上编辑文档,通过鼠标移动和点击向电脑发布命令,通过音视频与屏幕共享和人交流,运用超链接在知识中畅游,所有这些想法,都是恩格尔巴特在20世纪60年代时在斯坦福研究中心(SRI)创造出来的。但是,当恩格尔巴特想要向更大的方面发展研究时,他却失去了支持与资助,即便是几十年后,他的成果得到肯定,他也没有得到任何帮助。2008年斯坦福大学为恩格尔巴特举行为期两天的研讨会时,这场会议被称为“未完的革命”。

对于恩格尔巴特来说,计算机,界面和网络都是通向更加重要目的的方法,即在我们创造的世界中扩大人类的智慧来帮助我们生存下来。在1962年,他的一篇叫做《增强人类智能》(Augmenting Human Intellect)的文章中,他列出了最终目的,这些目的都是用来推进被他称为的“集体智商“(Collective IQ)。这些最终目的包括“更迅速的理解......更好的解决方案以及找到之前不可解决的问题的解决方案的可能性。”如果你想知道今天的信息科技从何而来,又将走向何处,那这篇文章无疑值得一看。

恩格尔巴特这个通过电子计算机可实现的目的,是在1945年形成的,那时他读了《大西洋月刊》的一篇文章,叫做《如我们所想》(As We May Think),这篇文章的作者范尼瓦尔•布什就是《大西洋月刊》的创办者以及战时研究所的指挥,文中他写道:“人类经验的总和正以令人吃惊的速度急速扩张着,而我们用来穿越接下来的重重迷雾到达暂时的重要节点的方法,和我们用在方帆帆船上的方法如出一辙。”

当时恩格尔巴特只是一名年轻的电子工程师,布什的话激励了他,使他冒出使人们通过屏幕和计算机共同解决问题的想法。他将他的余生都奉献给了这个想法,尽管他被当时学术界和计算机领域的专家警告了一遍又一遍,说任何用于非科学计算和非商业数据处理的计算机用途都是“疯狂的”及“科学幻想”而已。

恩格尔巴特从一开始就坚信自己是对的。屏幕,输入设备,硬件,软件都允许必要的协同问题解决方案只作为一个体系中的一部分,这个体系涵盖了认知,社会及制度的变化。然而他发现,对于他整个想法的关键来说,引入一种新的人机合作方式要比改变人机交互的方式更加高效,同样也更加困难。

我第一次见到恩格尔巴特是在1983年,那是在他库比蒂诺的一个办公室里,这个办公室所在的建筑几乎被苹果公司的大厦围个水泄不通。Tymshare,一家已经不存在的公司,当时购买了恩格尔巴特的实验室并且雇用了他,在那之前,斯坦福研究中心停止了对恩格尔巴特研究的支持,因为国防部没有再投入资金。

恩格尔巴特十分沮丧地注意到,尽管个人电脑的换代非常快,但是他计划当中的其他部分却发展的比较慢。当时个人电脑还不能互相联网——它只能作为大型计算机的终端使用——并且个人电脑还缺少鼠标或类似鼠标的交互应用。

恩格尔巴特在与我第一次的谈话中告诉我,我相信他也告诉过很多人,计算机和鼠标仅仅是一个体系中的“人工产品”,这个体系的重点放在“人,语言运用,人工产品,研究方法以及培训。”

在80年代后期,恩格尔巴特自费建立了“Bootstrap Institue”,他想尝试使他创造的人工产品的验收更加有效。他研究出了分析人在组织中的举止的方法,以及他声称能够推进“集体智商”的详细技术。从被称为“CODIAK”开始的一整套研究方法论的详细展示。“集体智商就是一群人能如何有效地共同产生,集合与应用他们的知识到任务上的方法。”

鼠标生产商罗技科技(Logitech)向他提供了办公室,但是Bootstrap Institute,这家只有恩格尔巴特和他女儿克里斯蒂娜两个人的研究中心却没有将引导程序(bootstrapping),集体智商,或是CODIAK卖给任何投资者,大公司或是政府部门。

恩格尔巴特目标中非有形部分的发展失败源于某种环境。他打心底里是个工程师,工程师乌托邦式的解决方案并不总能解释人类社会制度的复杂性。他在实验室关闭之前,仅仅雇了一名社会科学家。

而且,恩格尔巴特在科技和组织行为上联系式的跳跃对于80年代的公司经理来说,听起来太疯狂了,一如60年代讨论人类智慧与机器时的情形一样。最后,硅谷的公司的成果彻底改变了人类近几十年的生活,他们不是通过像恩格尔巴特所想的那样建立公司然后经历内部改变达到的,而是彻底被取代后重新开始创业才达到的。

我在新世纪开始的头十年中期与他再次聊起时,他十分惊讶,因为人们现在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能量要比60年代他整个实验室加起来的计算机能量大数百万倍,但是他的体系中的非有形部分却并没有想象中进化的快。

就像蒂姆•伯纳斯-李一样,恩格尔巴特从未尝试拥有他给予这个世界探索的能力。但是他到最后也十分受挫,因为许多人接受,发展并从他所帮助创造的数字媒体中获得利益,却在建立数字媒体的初衷上没有发展的更加长远。

霍华德•莱茵戈德(Howard Rheingold),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从80年代早期开始写作关于计算机和网络创新是如何改变人类思想的书籍。他在1985年的《Tools for Thought》一书和最近的《网络素养:数字公民、集体智慧和联网的力量》中对道格·恩格尔巴特的工作进行了整理与概述。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5

标签: 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Douglas Engelbart,Douglas Carl Engelbart,Engelbart,Douglas C. Engelbart,恩格尔巴特,鼠标之父,恩杰尔巴特,道格拉斯·恩杰尔巴特,Doug Engelbart,道格·恩格尔巴特,道格拉斯·恩格巴特,恩格巴特,道格·恩格巴特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