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3303 次
  • 编辑次数: 9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1-03-01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蓝色森林
蓝色森林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薛蛮子
薛蛮子
项俊波
项俊波
姚明
姚明
熊晓鸽
熊晓鸽
王峻涛
王峻涛
蒋涛
蒋涛
李昕晢
李昕晢
李颖
李颖
Mac OS X十年之后
Mac OS X十年之后
阿特·莱文森
阿特·莱文森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马克·安德森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Netscape联合创始人,目前是Ning公司的创始人。 

  在短短的一千多字的文章里要详细介绍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的网络传奇故事,是远远不够的。在下面的文章里,我着重描述马克·安德森创造马赛克和导航者浏览器的故事,还有他的创业奇迹。

  人物素描:安德森出生在威斯康星州一个小镇普通家庭,父亲是个种子销售商,母亲是农产品售货员。他从9岁就开始接触计算机,在图书馆自学了Basic语言。成年后身高1.93米的安德森还是长着一张娃娃脸。运动衫、牛仔裤和笨重的皮靴,以及满面的笑容是他比较标准的配置。说到发财的那天,他是这样形容自己的:“前一天晚上我干得很晚,一直干到凌晨3点。所以睡到11点才起床。起床后打开电脑,查阅纽约股市行情,一看就有点……”他做了一个惊讶的鬼脸。“然后,我接着又回去睡觉了。”发财之后的安德森买了奔驰代替野马,买了两条狗,一套高级音响,一个微波炉,一台新计算机,几百盘唱片,几打Polo衬衣。有了这些新衬衣,Marc笑着说,他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参加同学的聚会了。

  浏览神话:在Mosaic出现以前,至少还存在着五种不同的浏览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难以安装和使用,最糟糕的是图像和文字分别显示在不同的窗口。对这一点,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安德森有深刻的体会。于是安德森联合同学艾里克·彼纳,经过6个星期的辛苦工作,连续工作三四天,躺一天,再接着干,终于在1993年1月有了成果:Unix版的Mosaic浏览器。Mosaic的出现无疑是互联网历史上的一次革命。与早期浏览器的最大不同是它可以将图像和文字同时展现在一个窗口中,每一个页面看起来都像制作精美的印刷品。

  创业奇迹:刚刚大学毕业的安德森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工作,于是就和几个志同道合地朋友一起写Internet浏览软件,才出炉的Internet浏览软件,才出炉的Mosaic游览器就像新生的婴儿,虽然还很幼稚、默默无闻但却已经表现出旺盛的活力。1994年3月的一天,安德森像往常一样坐到自己的电脑前,打开邮箱忽然发现了一封来自一个陌生老头的邮件--在这封邮件里,一位老资格的硅谷风险投资家吉姆-克拉克邀请他一起合作,开发关于Internet浏览、通讯软件的新事业。对马克-安德森来说能同克拉克这样的硅谷前辈合作,简直是梦寐以求的机会。1994年4月两人联手创立了Mosaic通讯公司(即著名的网络浏览器Netscape的前身),克拉克投资了400万美元,把安德森和他的伙伴们都拉到硅谷,集中全力开发网络浏览器。不到两个月,安德森就带领他的工作组开发成功Mosaic新版本,并把它命名为"Navigator"(领航员),随后新浏览器的销售在Internet上如"凯歌般地行进",一下就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

  1995年8月9日是世界电脑和网络界都不会忘怀的日子,成立还不到16个月、从未赢利过的Netscape公司在纽约上市。投资银行事先估计每股仅能卖14美元左右,然而开盘后股价一路飙升,最高时竟达到让全美纪经人都目瞪口呆的71美元,2个小时内500万股被抢购一空,当夜幕降临时以每股58.25美元收盘。好似一个新天方夜谭,这家创始资金只有400万美元的小公司一夜之间便成为20亿美元的巨人。年仅24岁的安德森也仿佛神话般地从一文不名到拥有5800万美元身价的"Internet富翁"。1997年7月的美国《旗帜》周刊更把安德森们称为"无限制资本家",他们正从根本上重塑着美国社会,推动着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过渡。

  其他:1994年时代杂志40周年时,安德森被选为计算机行业最重要的50人之一,被《MicroTimes》评为“年度风云人物”。1995年,被《computerworld》授予领导杰出奖,安德森被媒体称为“新盖茨”,成为继甘地之后第二个光着脚出现在时代杂志封面的人物。

目录

[显示全部]

网景:因特网点火人安德森编辑本段回目录

  众所周知,因特网所以在近几年火爆起来,是因为出现了万维网和浏览器软件。最初开发浏览器软件的是当时还没有毕业的大学生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因此安德森被誉为因特网的点火人。
  安德森出生在威斯康星州一个小镇的普通家庭,父亲是种子销售商,母亲是农产品销售员,从9岁开始接触计算机,在图书馆自学Basic语言。他在伊利诺斯大学学习时,在学校里的国家超级计算中心(NCSA)工作,使他有机会熟悉因特网。当时因特网只用于学术用途,虽然信息资源非常丰富,但使用起来很复杂。1990年出现了万维网,但早期的万维网只有文本,没有图像、声音,也没有色彩和类似于Windows的界面。
  1992年下半年安德森已经熟悉因特网,他觉得在万维网上加上图形更有意思。那时因特网用的软件都是免费的,开发它的人或者出于自己兴趣,或者由人资助。安德森属于前者但也使用了大学提供的资金,他同比拉一起苦干6星期,终于在1993年开发出UNIX版的浏览器Mosaic(莫扎克)。
  Mosaic给万维网以极大活力,人们发现它使万维网成为发布和交换信息最方便的地方。使用Mosaic的人都很满意,但也有人担心在万维网上加上图形会带来麻烦。因为图形比文字要求更高的传输速度,人们提心这会导致网络堵塞。
  这时SGI(硅图像)公司的创始人克拉克正离开SGI准备重新创业。人们把安德森介绍给他,安德森为他演示了Mosaic。他看了很满意,但不知道怎么用Mosaic来赚钱,因为那时候因特网使用的软件都是免费的。经过反复思考,安德森认为因特网有它自己的商业模式:给各种公司发使用许可,只要用户多了准能找出赚钱的办法。就像第一部电话没有多大用,电话多了才有用一样。于是Mosaic通信公司开张了。
  安德森担任技术副总裁。他领着一班人全面重写Mosaic的代码。因为原先的Mosaic是用大学的资金和设备开发的,著作权属于大学,而且已有公司从那里购买使用许可。在重写中安德森出了许多好点子。这次开发同原先开发不一样。那时还是学生,只是为了兴趣而并不关心质量,而现在为了商业目的,要把性能和稳定性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
  Mosaic的工程师开足马力工作,Mac、PC、UNIX等所有平台的浏览器都在同时开发。这时候公司的名字被改为“网景”(Netscape),浏览器的名字也被改为Navigator领航员)。Navigator没有一行代码来自Mosaic。1994年10月13日Navigator在网上发布,不到1小时就下载了数以千计的拷贝。Navigator比Mosaic快10倍,而且增加了许多特性,提高了安全保密性。
  1995年万维网有更大的进步,图像语音性能都有重大的提高。5月Sun又发表了Java,极大地推动了因特网发展。这时Navigator也推出版本2.0。新版增加了两个关键功能。一是支持Java语言,二是提供插件应用接口。第一个插件便是用来支持Navigator显示三维模型,插件极大丰富了Navigator的功能。另外还允许用户开发程序以扩充Navigator的功能。
  1995年发表Navigator2.0时,Netscape已有几百名员工和超过1000万用户,而且产品的品种也在迅速增多。当年的收入达到8000万美元,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软件公司。要知道这样业绩是在像教师和学生都可免费使用Navigator,而且正在测试的版本或还在开发的新版都可免费从网上下载取得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需要花钱买网景的软件,而网景的主要收入,就是靠这一部分非免费浏览器的销售。
  1995年8月9日网景的股票上市,开盘是28.5美元,收盘便达58.5美元。华尔街日报评论说,通用动力公司花了43年才使市值达到27亿美元,而网景只花了1分钟。
  网景的成功给微软极大威胁,微软开发它自己的浏览器Internet ExplororIE),通过免费使用和捆绑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出售的方式,逐渐挤占了Navigator的市场,现在已经到了平分秋色的地步,而且仍仗微软强大的综合实力,正使网景招架不住。固然微软想挤垮网景的做法,引发了司法部对微软的指控,但这无疑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网景能否在这么长时间里顶住值得怀疑。
  就在这个时候,世界最大的因特网服务提供商AOL美国在线)以42亿美元于1998年11月24日收购了网景,但网景的品牌及其开发队伍仍保持不变,而且还要扩大其市场份额。
  这次收购将使AOL、网景和Sun结成联盟,Sun将成为AOL的主要内容提供商,通过Sun的智能,AOL的用户将可通过任何方式获得网上服务。这将给微软构成巨大威胁。
  网景虽被收购了,但安德森开发浏览器使因特网火爆起来的功绩永不可没。

马克·安德森:一夜成亿万富翁编辑本段回目录

    新里斯本是美国中西部大草原上一个典型的小镇--局促、友好,但节奏平缓,时间的流逝仿佛不是以季节来衡量,而是以全镇人们支持的橄榄球队每赛季的成绩来做标准。然而就在这个小镇上,却诞生了一位改变Internet历史的青年--马克·安德森,在1995年他还只有24岁。 
  刚刚大学毕业的安德森还没有找到更好的工作,于是就和几个志同道合地朋友一起写Internet浏览软件,才出炉的Internet浏览软件,才出炉的Mosaic游览器就像新生的婴儿,虽然还很幼稚、默默无闻但却已经表现出旺盛的活力。1994年3月的一天,安德森像往常一样坐到自己的电脑前,打开邮箱忽然发现了一封来自一个陌生老头的邮件--在这封邮件里,一位老资格的硅谷风险投资家吉姆·克拉克邀请他一起合作,开发关于Internet浏览、通讯软件的新事业。对马克·安德森来说能同克拉克这样的硅谷前辈合作,简直是梦寐以求的机会。1994年4月两人联手创立了Mosaic通讯公司(即著名的网络浏览器Netscape的前身),克拉克投资了400万美元,把安德森和他的伙伴们都拉到硅谷,集中全力开发网络浏览器。不到两个月,安德森就带领他的工作组开发成功Mosaic新版本,并把它命名为"Navigator"(领航员),随后新浏览器的销售在Internet上如"凯歌般地行进",一下就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
  1995年8月9日是世界电脑和网络界都不会忘怀的日子,成立还不到16个月、从未赢利过的Netscape公司在纽约上市。投资银行事先估计每股仅能卖14美元左右,然而开盘后股价一路飙升,最高时竟达到让全美纪经人都目瞪口呆的71美元,2个小时内500万股被抢购一空,当夜幕降临时以每股58.25美元收盘。好似一个新天方夜谭,这家创始资金只有400万美元的小公司一夜之间便成为20亿美元的巨人。年仅24岁的安德森也仿佛神话般地从一文不名到拥有5800万美元身价的"Internet富翁"。1997年7月的美国《旗帜》周刊更把安德森们称为"无限制资本家",他们正从根本上重塑着美国社会,推动着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过渡。 
   吉姆·克拉克,这位出身斯坦福大学的电子工程教授,早在80年代初就因创办硅谷图形公司(SGI)开发三维图像技术而大获成功,声誉鹊起;而进入90年代,当克拉克的同行们还在热烈地争论信息高速公路是什么的时候,他已敏锐地感觉到Internet的伟大潜力,同时也发现了安德森这个小毛孩的价值,于是他马上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冒险创业,其结果是在Netscape上市第二天克拉克身价达到5.65亿美元。1996年6月《时代》周刊评选的25位全美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中,身为Netscape董事长的吉姆·克拉克名列第一。 
   

Marc Andreessen:天使投资变VC编辑本段回目录

       全球金融危机让创业投资产业出现低迷势态,然而这并没有吓倒所有人。2009年2月19日,Netscape共同创始人,社会网络服务商Ning的主席Marc ·Andreessen(安德森)在 Charlie Rose Show 访谈节目中, 宣布他正在创立一个新的基金,同时,他向 peHUB 确认,这将是一个创投基金。在互联网产业领域,安德森为浏览器开发商网景(Netscape)公司联合创始人,虽然后来网景败于微软IE浏览器手下,但却为安德森赢得了“浏览器之父”称号。
        此前,Andreessen就已经是一个积极的投资者,投资过诸如Facebook、 Digg、 Twitter等企业。2007年以来,Andreessen还跟Opsware 前执行官 Ben ·Horowitz(本·霍罗维茨)一起运营着一笔天使基金。Andreessen 在 Charlie Rose Show 中表示,他的创投基金将按天使投资的模式运作,但会有所突破。每一笔投资额在20万到100万美元之间,单一投资的典型规模将是50万美元。
      “我们目前面对的是不太需要太多资金启动的新一代创业公司。”Andreessen 说,“云计算就是一个例子,还有移动应用,那些 iPhone 开发者也并不需要太多启动资金。”
       HOWVC.COM上有 Andreessen 在 Charlie Rose Show 上的完整访谈记录。Andreessen 在访谈中还表示,如果 Facebook 肯投放大幅广告的话会赚很多钱,但他们并没那样做。Charlie Rose Show 是 PBS (美国公共电视台)的一档午夜访谈节目,主持人 Charlie Rose 以独立尖锐著称。
      安德森目前担任美国网络拍卖商eBay和社交网站Facebook的董事会成员。过去3年中,安德森同霍罗维茨一共投资了36家美国创业公司。

马克·安德森用行动证明自己编辑本段回目录

   这个原先的网络天才少年如今是 Twitter、Facebook 等公司的顾问。现在,他成立了新的风投基金。他将资助下一个网景公司吗?

    作者:Kevin Maney

    当本·霍罗维茨(Ben Horowitz)打开老板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给他发来的一封措辞严厉的电子邮件时,他还是在网景通信公司(Netscape Communications)默默无闻拼命工作的产品战略师。那是 1996 年的冬天,网景公司几个月前的公开募股掀起了网络公司狂潮,公司共同创始人安德森此前刚刚出现在《时代》杂志(Time)封面上,他赤脚坐在一个国王宝座上——这张照片也是这位骄傲的 24 岁技术神童的真实写照。

    但是,让霍罗维茨恼火的是,他发现安德森把他的团队一直在开发的一个软件即将问世的消息透露给了一个行业出版物。于是,霍罗维茨给网景公司的这位共同创始人写了张便条,上面只有一句话:“我猜我们等不到 3 月 7 号了”——这正是计划中的发布日期。

    安德森回击道:“我们正在遭到微软(Microsoft)的屠戮!你毁了公司的价值,而且这完全是服务器产品管理层的错误。我只是想帮帮忙而已。下一次,你他妈的自己去接受采访吧。去你的吧。马克。”

    十几年之后,在 6 月的一个闷热的日子里,安德森和霍罗维茨在曼哈顿见面,他们一边喝冰茶,大声谈笑,一边又讲起了这个故事。“这正是我为什么不应该管理公司的原因。”安德森插话说。两人笑得更起劲了。

    他们两人上演了一出肝胆相照的男儿戏。起初,这两个家伙都受不了对方,但后来又结成了最佳拍档——这与电影《午夜狂奔》(Midnight Run)中的情节非常相似,只是其中的场景由枪和火车变为了计算机和格子间。安德森后来与霍罗维茨共同创建了自己的第二家公司 Loudcloud,并且委任他为 CEO。从那以后,安德森用自己的钱投资了——通常是与霍罗维茨一起,有时也会单独投资——数十家技术公司,其中包括硅谷的当红明星 Twitter。如今,霍罗维茨和安德森用别人的资金把自己的兴趣爱好转变为正式的工作:7 月 6 日,二人凭借 3 亿美元资金,正式宣布成立新的风险投资公司,目标是彻底改造硅谷的资金分配方式,以此来体现两位创始人执的网络中心世界观。这家公司起名为安德森-霍罗维茨(Andreessen Horowitz)。“我们用了几个月的时间,耗费了数十万美元咨询费,才想出了这个名称。”安德森在基金公司成立之前接受独家专访时开玩笑说。

Facebook的朱克伯格向安德森讨教。(摄影:David Yellen)

    公司名称并不仅仅是依照字母顺序排列。近两年来,安德森已经成为硅谷人脉最广、料事如神,同时还享尽了天时地利的人物。除了投资 Twitter 以外,安德森还是 Facebook 董事会的成员,并且为这两家公司的 CEO 提供咨询。他是 Ning 公司的共同创始人兼董事长,该公司提供帮人们创建自己的小型社交网的服务,如歌星 50 Cent 的 ThisIsFifty.com。Ning 公司 [另一位创始人兼 CEO 是吉娜·比安奇尼(Gina Bianchini)] 在一个月内就新增了 250 万新成员。安德森还持有 Digg、LinkedIn 和威尔·法瑞尔(Will Ferrell)的 Funny or Die 喜剧网站的股份。前不久,他进入了 eBay 的董事会,帮助该公司转型,此外他还是一个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博客的作者,该博客在 2008 年 8 月中断。在本文即将定稿之时,他承诺这个博客将以新的设计重新面世。

    企业家和投资人纷纷向他讨教,希望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因为他经历过硅谷的黄金期,尤其是还经历过衰退期。网景被微软彻底击垮。作为一把很早就扎入所谓的云计算服务的匕首,Loudcloud 不得不削减经费,并且裁员 5/6,之后公司用了新的名称 Opsware 并且逐渐实现平稳发展。就在几年前,安德森的形象还是头脑聪明、待人和蔼、身家上亿的花花公子,虽然涉足技术圈,却无果而终。他更像保罗·艾伦(Paul Allen),而不是比尔·盖茨(Bill Gates)。“马克像一位摇滚明星,他的第一张专辑非常畅销,但接下来的作品再也无法重现当初的辉煌。”史蒂夫·凯斯(Steve Case)说。1999 年美国在线(AOL)收购网景公司时,凯斯是美国在线的负责人,他任命安德森为美国在线的首席技术官。“他坚持不懈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敬重。他经历多次转变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安德森能最终成为下一个伟大的技术投资人吗?当然,他正在实现飞跃:用自己口袋里的零钱投资新兴公司与投入巨额机构资本这二者之间,有天壤之别。人们对安德森的风投公司的期望也许特别高。风投资本家一直在寻找“下一个网景”——一个可以改变行业格局并且为最初的投资人创造丰厚经济回报的公司;现在可以想象一下这位原先的网景公司共同创始人所面临的压力。诚然,安德森最近风头正劲,但他能让自己挑选的新兴公司不断取得成功吗?如果是这样,安德森就可以在 38 岁这个事业有成的年龄(按照硅谷的标准)再次向世人证明,他仍然既有技术智慧,又有金融和管理头脑。

    安德森是互联网革命的先驱,因此他对网络的力量充满信心并不让人太过惊讶。但安德森是个网络绝对论者。“不投资干净的技术,不投资火箭飞行器,不投资电动汽车。也不投资中国或印度。”他在解释安德森-霍罗维茨公司的投资战略时说,它与许多老牌的风投基金不同,后者到处逐利。安德森坚持认为,互联网很快就将占据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服务不仅仅是弥补收看电视、阅读报纸的不足,而且还将取代所有这些活动。亚马逊(Amazon)的 Kindle 电子书不错,但如果它能上网那就更好了。

    某种程度上,安德森已经开始采取实际行动了。他投资 LinkedIn 的一个原因就是,他认为求职者不会通过招聘目录和简历找到工作,而是借助无数的关系实现就业。他建立 Ning 的原因是,他感到人们将把社交生活中的一部分转移至网络上,从而在网上为特定的人群如小猎犬的主人组建团队。

    他告诉我,Facebook 的“规模将超过苹果公司(Apple)”。他还宣称,这家社交网络公司将成为通向网络的大众市场窗口,与谷歌(Google)在过去六七年里所发挥的作用差不多。Twitter(截至目前,它因为没有找到真正赚钱的方法而备受诟病)将要求广告客户为接触受众而付费,因为它们传播了关于这位赞助商的产品的信息。

    他把对全面网络化的世界的憧憬延伸至商业领域;他认为,大多数应用程序都将通过互联网传递。Salesforce.com、NetSuite 等公司已经开始“以服务的方式提供软件”,但安德森认为目前应用程序上网才刚刚开始;甚至连核心的商业工具也将向所谓的“互联网云”发展。他本人投资了 AppNexus 公司和 Good Data 公司,前者的目标是通过网络提供整个数据中心的运算能力,后者是提供数据分析服务。

    最重要的是,他对硅谷持乐观态度,他认为笼罩在这里的衰退迷雾正在消散。他的新基金公司仍然有机会在价值不高的时候投资。更令人欣慰的是,因互联网泡沫破裂而受创的一代企业家正在被根本不记得互联网公司崩溃的一代所取代。前不久,Facebook 公司 CEO 马克·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问安德森,网景公司究竟是做什么的,随后他不得不提醒假装非常恼怒的安德森,当时他还在上初中。安德森对我说,硅谷的大无畏精神又回来了。

    而且,他确实敬仰少年天才。他谈到技术进步如何日新月异,以至于只有年轻人才能了解最新事物的功用。“因此,从斯坦福大学毕业的 24 岁的大学生对技术的看法,是 29 岁的人——就在 5 年前还是 24 岁——想都想不到的。”安德森兴奋地笑说。“我们喜欢这样。”

    安德森的基金能够在硅谷掀起轩然大波是有原因的。其中一个原因与这笔资金及它所带来的希望有关。根据全美风险资本协会(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统计,2009 年第一季度风险投资创下了 1997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安德森-霍罗维茨公司还募集了 3 亿美元,的确了不起。这个数字虽然还不及黄金时期规模最大的风险基金的 1/3,但已经比安德森-霍罗维茨公司原先的筹集目标多了 5,000 万美元。虽然其他老牌公司在今年也会筹集到资金,但安德森的公司可能是 2009 年新成立的唯一一家大型基金。

    安德森创建该基金,是因为他发现新兴公司环境的变化有可以利用的机会。正如他解释的那样,与 20 年前现代风险资本结构形成时相比,技术和软件工具已经把创建技术公司的成本降低了 100 多倍。上世纪 80 年代末,公司开发出产品需要 2,000 万美元,而现在只需 20 万美元。如果今天的大部分时髦新兴技术公司需要 6 位数左右的投资,那么传统的风险基金就无法参与。它们的管理规定只允许它们对费用庞大、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公司或者已经发展至后期的公司投入更多资金,通常为数百万美元。

   安德森-霍罗维茨公司的解决方案是:它最少可以只为某家公司投入 5 万美元,最高可以达到 5,000 万美元。安德森承诺,该基金将做一些种子投资——譬如 60 至 80 个——同时保留 75% 至 80% 的资金供后期投资使用。其他公司正纷纷采取战略,留意规模更小的交易,但安德森和霍罗维茨说,他们将满怀热情地追逐新崛起的公司。“我们会有交易日,会在一天之内考察 5 至 10 家公司。”霍罗维茨说。“大部分风投公司不做太多的交易。而这是我们两个人都喜欢做的事。”它还让这家新公司获得了战略优势。这对合伙人将逐一了解硅谷的疯狂点子,这有助于他们勾画出事物的发展方向,以及谁有可能成功。

    企业家肯定会被安德森吸引,他对创始人表现出的亲密关系远胜于他的金融同行。[有一篇题为《关于风险资本家的真相》(The truth about venture capitalists)的博文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风投资本家是冷酷无情、贪婪成性的资本家,还是慷慨大方的慈善家?”] “马克和本的一个根本特点是,现实生活中他们曾经在繁荣期、衰退期及平稳的环境下遥遥领先。”风投公司 Accel Partners 的吉姆·布雷尔(Jim Breyer)说。“我发现这套本领很有吸引力,它预示长期的成功。”

    Facebook 公司创始人兼 CEO、25 岁的马克·朱克伯格在许多方面都与安德森明显不同。朱克伯格是个沉默寡言、性格孤僻、意志坚定的人,他撑瘦小的身体小心翼翼地向前走,似乎不愿留下任何痕迹。安德森却占满了整间屋子。他身材高大——身高 1.96 米—— 闪亮的光头让他很难被忽视。他健谈、风趣、语调尖锐,说起话来语速飞快,能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般讲述奇怪的新技术、流行文化、过世的经济学家,以及全球发展趋势,其间还会插入一两句生花妙语。他承认,他信奉的座右铭是“宁错勿疑”。

    然而,二人有个共同点,这是非常独特的经历:二人刚刚大学毕业就受命管理备受媒体和公众关注的快速发展的公司。如果 Facebook 避免重蹈网景的覆辙——也就是说,快速崛起,随后又骤然衰落——安德森所发挥的作用将远远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

    安德森的从商之路刚开始时还是非常令人羡慕的,后来才有了惨痛的教训。他在衣阿华州和威斯康星州的小镇长大,在伊利诺伊大学厄本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攻读计算机科学。他和他的计算机玩家朋友一开始是在刚刚兴起的万维网上消磨时间,并且开发出第一个被广泛使用的浏览器 Mosaic。大学毕业后,安德森来到硅谷,并且遇到了超人企业家吉姆·克拉克(Jim Clark),在着名的风投基金 Kleiner Perkins 的资助下,二人共同创建了网景公司。网景几乎立刻就成了商业和文化的试金石,而且它在 1995 年 8 月的首次公募——股票开盘价为 28 美元,交易日结束时报收于每股 75 美元——成了标志网络公司黄金时代开始的信号。当时 24 岁的安德森会一边开会,一边抱盒子吃 Honeycomb 谷物食品。

    后来,微软公司意识到了网景的威胁,并且开始手消灭这家年轻的公司。这场激烈而又情绪化的战斗粉碎了网景公司。1999 年,仍处于上升势头的美国在线以 96 亿美元的公司股票收购了网景,当然结果证明这个价钱含有极高的泡沫成分。[收购了《财富》杂志的母公司时代华纳Time Warner)之后,美国在线瘫倒在地。] 安德森在美国在线公司做了一年多的战略企划工作,但没有任何直接的职责,于是他离开了。

    当时,安德森已经与霍罗维茨成为密友,而且二人均预见到云计算将会普及开来,这样用户就可以利用存储在数据中心而不是个人电脑中的软件和服务。Loudcloud 和许多公司很快发现,全世界还没有做好迎接云计算的准备,而网络公司的衰败也几乎让技术行业陷入停滞。“如果我们继续留在该行业,我们就可能破产。”霍罗维茨说。霍罗维茨和安德森并未因此而放弃,2001 年他们裁员 5/6,把 Loudcloud 转变为软件公司,并且更名为 Opsware。6 年后,也就是 2007 年,惠普(Hewlett-Packard)出价 16 亿美元收购了 Opsware。

    那时,安德森看上去一点也不像技术行业的英雄人物。他开始一点一点地恢复自己的声誉,创建 Ning,从事天使投资,并且撰写取悦新一代的博客。朱克伯格就是众多忠实的追随者之一。“2004 年我搬到了硅谷,2005 年 Facebook 的支持者彼得·泰尔(Peter Thiel) 向我介绍了马克。”朱克伯格说。“他成了管理问题及如何打造强大技术公司的咨询顾问。他对这一切有深刻见解,而且帮我形成了自己的观点。”

    他们二人开始每个季度会面一次,而且几乎一直都是在 Creamery,这是帕洛阿尔托的一个类似于餐厅的公共场所。安德森住在帕洛阿尔托,而且希望永远住在这里。奇怪的是,一个社交如此广泛的家伙,竟然称自己是个宁可不与外人打交道的宅男。自从安德森 2006 年娶了着名的硅谷社交名媛、房地产亿万富翁约翰·阿里拉加(John Arrillaga)的女儿劳拉·阿里拉加(Laura Arrillaga)之后,这个偏好就更难实现了。她让他去参加斯坦福的篮球比赛,但他还是会在比赛间隙用 iPhone 浏览博客。(“再说,”他说,“我和体育馆里最漂亮的女人在一起,所以就这么吧。”)在汲取知识方面,他几乎对每件事都感兴趣,他涉猎的内容包括历史书籍、科学论文、商业新闻等。他是斯坦福医院(Stanford Hospital)董事会成员,而且还帮助 eBay 的前 CEO 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竞选加州州长。除此而外,他几乎没有任何商业以外的活动。

    尽管安德森身家几十亿美元,但他依然很简朴。他开会的地点要么选在 Creamery,要么就是当地的另一家传统三明治餐厅 Hobee's。他通常穿 T 恤衫、短裤和人字拖鞋。“对那里的熟悉已经到了我们来到 Creamery 之后根本不用点餐的程度。他们自然会端上吃的。”朱克伯格说。“马克喜欢油炸食品。”

    安德森成为朱克伯格的好友和导师,而且还在去年加入了 Facebook 的董事会。他并没有为朱克伯格的日常工作出谋划策,只是帮助他成为 CEO。“大多数时候,他只是帮我站在更高的位置上思考问题。”朱克伯格说。“马克关注的是重要的问题。这让我很解放。他一直在帮我不要过多考虑不重要的问题。”

    现在,安德森正在网络新宠 Twitter 扮演类似的角色。公司 CEO 伊万·威廉斯(Evan Williams)今年 37 岁,几乎与安德森同龄。但是,威廉斯却没有任何掌控脱轨列车的经验。“我当然不会开火车。”今年年初威廉斯对我说。“我只是想设法了解火车要开往何处。”安德森于 2007 年获知 Twitter,他意识到这是个非常棒的点子,但对它的创办人却一个也不认识。他在没打招呼的前提下给对方打了电话,并且说自己希望投资,他称这个策略为“投鱼叉”。最近,安德森与威廉会面时谈论的大多是如何迅速扩大规模,以满足需求的爆炸式增长,这正是网景公司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必须解决的问题。

    这就是安德森的工作方式,而且也是他之所以在技术圈内变得炙手可热的原因。他总结各种经验,并且愿意把它们传授给企业家。虽然网景和 Loudcloud 公司最艰难的岁月也许让人尝尽了苦头,但安德森表示他从不后悔——而且还骄傲地点明了这两次经历的结果。一年多以前,当我问他有关东山再起的事情时,他立刻指出,他已经创造了两家价值 10 亿美元的公司,因此他不知道我说的东山再起是什么意思。

    我在曼哈顿采访安德森和霍罗维茨时,我请霍罗维茨描述一下他的商业合作伙伴。他们就坐在一起,二人都穿衬衫和休闲裤,霍罗维茨戴一块很厚重的手表,而且是一块积家(Jaeger-LeCoultre)的 Master Compressor Extreme World Chronograph 系列手表,比安德森的大了一倍。霍罗维茨说,安德森拼命汲取信息和思想。“他与硅谷其他人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他不仅知道整个技术行业发生的事情,而且还知道其他各个行业的情况,如媒体、金融、色情……”说到这一点,安德森大笑。“你随便问,他会明白技术满足了市场的哪些需求。”

    软弱?盲点?当然,这些缺点安德森都有。问问与安德森共事过的人吧,他们会告诉你他是个糟糕的经理——安德森也会这样告诉你。而且他也不太会看人。所以,跟霍罗维茨搭档就非常重要。硅谷有一个共识,霍罗维茨是个杰出的经理及 CEO 教练,而且知人善任。

    安德森-霍罗维茨公司投资各种新兴公司的战略可能会带来危险。“如果我是那些经营困难的公司中的一员,(安德森和霍罗维茨)会来帮我吗?或者说他们有时间帮我吗?”硅谷风投公司 Foundation Capital 的普通合伙人保罗·霍兰德(Paul Holland)问。“当你的投资多达六七十项时,痛苦随之而来。跟踪所有这些投资是件有趣的日常工作。”另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而且也不愿冒险疏远安德森的投资人补充说:“马克非常优秀,而且善于游说,他应该挑选 6 家公司,然后集中精力。”

    这种战略也会引发冲突。而且这样的情况已经出现过。当安德森投资 Twitter 时,大家都认为它不可能成为 Facebook 的竞争对手。然而,竞争正逐渐成为现实,而且安德森正设法同时驾驭这两家公司。允许组织机构创建自己的迷你 Facebook 的 Ning,显然有可能逐渐崛起,与 Facebook 和 Twitter 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安德森说,只要他公开他面临的问题,并且保护机密信息,他就不会遇到麻烦。

    安德森变得越来越直言不讳,好像不再需要更多朋友似的。“当我们开会时,我不会听到惹人讨厌的空谈。”Room to Read 的负责人约翰·伍德(John Wood)说,Room to Read 是一家在发展中国家修建学校和图书馆的慈善机构。安德森一直是该组织的董事,直到今年。安德森在他的博客上开辟了一个被他戏称为“《纽约时报》临终关怀”的栏目,这个举动很难让他获得《纽约时报》管理层的好感。接受安德森-霍罗维茨公司资助的企业家也有可能获得同样的对待。这正是霍罗维茨 1996 年接到安德森措辞严厉的电子邮件的经历可以发挥作用的时候。“大家找到我说,‘伙计,马克今天对我大叫大嚷。’”霍罗维茨说。“而我说,‘让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译者:钱志清

 

    安德森在想什么

    安德森用个人资金投资了 36 家公司,并且创建了社交网络公司 Ning。以下是一些他感兴趣的领域

    通信

    著名的风投公司 Sequoia 已经共同投资了这 4 家公司。

    网上视频

    威尔·法瑞尔 2007 年的视频《地主》(The Landlord)仍然是该网站收看频率最高的视频片段,浏览量超过了 6,200 万人次。

    社交网络

    同时也是 Facebook 的董事。这些不同的商业利益会产生冲突吗?

    商业服务

    以服务的方式提供软件只是开始。基本的办公应用程序也将移师网上。

    消费者互联网

    是首批支持的公司;Digg 和 Delicious 的交易签订于 2005 年。

从浏览器之父到点金之手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Facebook在全球的关注度不可能更热的时候,人们或许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幕后角色的存在。

  在进入Facebook的董事会之前,马克·安德森(MarcAndreessen)长期被一个光环笼罩着:网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这间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的问世,被认作拉开了互联网时代的序幕——那款著名的马赛克浏览器一度占据了市场上90%以上的份额。网景公司令安德森一役成名,他登上了这一年《时代》周刊的封面。

  尽管随后,在和微软旷日持久的“浏览器大战”中,网景最终败下阵来,但他并没有就此成为一个悲剧性人物。再次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安德森不仅没有停歇创业的脚步,更转身成为一个出色的风险投资家,善于在众多明星项目的幼年时期将其捕获。

  或许经历过失利的磨砺,安德森更能懂得新创公司中那些年轻、经验不足、只会大呼小叫的创业者,在这个残酷的商业世界里,将会面临哪些未知的挑战。Facebook的COOSherylSandberg曾谈论过安德森之所以能够成为扎克伯格的导师,因为“他不仅经历过互联网的黄金期和衰退期,而且因为创办过网景的特殊经历,他非常懂得如何对付一个更大、更强的竞争对手。这对于Facebook尤为重要”。

  如今,除了进入Facebook的董事会之外,安德森还拥有互联网领域最受追捧的Twitter、Skype、eBay、惠普等一系列公司的董事会席位。

  在硅谷最杰出的投资人名单中,约翰·杜尔(JohnDoerr)投资了Intuit和亚马逊,如今专注于绿色投资;迈克尔·莫瑞茨 (MikeMoritz)则作为Google和Yahoo的强力背书者;维诺德·科斯拉(VinodKhosla),升阳微系统联合创始人,曾掀起了硅谷的清洁能源浪潮……这一次,轮到安德森上场了,这位曾经创立网景公司的人渴望资助下一个网景。

  2009年,安德森和他的老搭档、44岁的本·霍洛维茨(BenHorowitz),共同成立了风险投资公司安德森-霍罗维茨(AndreessenHorowitz)。尽管基金成立时,整个经济依然处于危机的阴霾之下,但依然募集到3亿美金,一跃成为了硅谷著名的沙丘路(SandHillRoad)上最新鲜热门的风投公司。

  正像他对外所解释的,创立投资公司的机会更重要的来源于时局的变化:与20年前现代风险资本结构形成时相比,技术和软件的革命性变化,已将创立公司的成本降低了100多倍。也就是说,上世纪 80年代末,公司开发出产品需要 2000万美元,而现在只需 20万美元。

  网景时期的同事,后来多数成为这间投资公司的核心力量。仅仅一年间,安德森的基金已经先后投资了超过28个项目,其中包括将2000万美金投向硅谷现在最热门的公司之一Foursquare(目前估值1亿美金),可谓名副其实的 “超级投手”。2009年11月,安德森和霍洛维茨又宣布完成了第二轮融资,高达6.5亿万。

  他会成为下一个优秀的技术投资者吗?eBay的CEO 约翰·唐纳荷(JohnDonahoe)曾称赞他是个“极好的倾听者”,而且“拥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能推进大公司更快进行创新”。即便是一贯对媒体沉默的银行家FrankQuattrone也坦承,“没有一个VC或PE的投资人,能像安德森这样,拥有着这般从内部人观察问题的多元视角”。

  2008年,安德森曾公开谈论,相比当年,互联网行业内的IPO实在太少了。他认为,当越来越少的公司公开募集资本,而采取并购或回购股票的策略时,普通投资者为公司成长下注的机会,就会相应减少。现在来看,安德森成立投资公司,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正是竭力推动硅谷重返1990年代的沸腾岁月——让资本自由流动,令硅谷的创业者们实现梦想。

  投资法则

  在面向斯坦福大学学生的一段演讲中,安德森分享了他的投资法则。他认为,首先要选择一个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行业,同时拥有一个10倍优秀于普通解决方案的产品,以及一个杰出的团队。“即使产品这点能打折扣,其他两条腿必须站得足够坚实,才能做好迎接各种机会的心理准备”。

  在接受《连线》杂志的访问时,安德森也曾表示,他不会投自己不懂的那些领域,甚至更直接地声称,“不投资清洁技术,不投火箭飞行器,不投电动汽车,也不投资中国或印度”。

  这一连串的否定并非意味着他是个傲慢的角色。恰恰相反,身高1.96米、长着一张娃娃脸的安德森热爱与人沟通,而且风趣、健谈,一贯是个滔滔不绝的演讲者。

  Twitter是安德森在2007年无意中得知的项目,直觉告诉他这将成为互联网的下一个大事件。安德森没打招呼,直接拨通了创始人伊万·威廉斯的电话,表示了强烈的投资意愿。“投资Twitter是选对了时机,无论早两年还是晚两年,这都会是个失败的项目”。

  这似乎就是他从15年前创立网景中所学到的,“不断捕捉最恰当的时机,在一个又一个的两年中,进行新的下一轮投资”。

  但他也观察到,2000年互联网泡沫结束之后,诞生了一批新的创业者,他们更加无惧。当扎克伯格毫不掩饰地向他询问 “网景公司究竟是做什么的”的时候,安德森并没有恼怒,他意识到,互联网的大无畏精神又回来了。

  “这么多年,我热衷于在硅谷所做的一切,我喜欢建立公司,喜欢创业,喜欢技术型企业,喜欢新技术,我喜欢创造的整个过程,我是创业者、发明产品的人、投资家和董事会成员,这么多的身份,我想从中得到的结果也会非常丰厚”,安德森说道。

  某种程度上缘于他的直言与坦率,他所撰写的博客Blog.pmarca.com,成为技术领域内的人必读的博客之一。扎克伯格正是其中的热心读者之一,俩人在Facebook搬到硅谷后结识,并相约每季度会面一次,安德森由此成为了扎克伯格的好友和导师。

  他从未怀疑,Facebook将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间公司,“它拥有传统意义上的硅谷公司的一切特质,甚至看上去有些过时,它专注于提供最好的技术和产品,非常具有创新性,而且坚定地为大多数人服务。如果Facebook肯投放大幅广告的话会赚很多钱,但他们并没那样做”。

  网景往事

  对一些人而言,安德森这个名字如同网络热潮时的英雄。这个简单易用的浏览器,颠覆了整个信息产业,让任何一个拥有电脑和调制解调器的普通人,可以顺利进入互联网空间,激起了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第一轮热潮,并且创造了美国商业史上成长最为迅速的公司之一——网景。

  1971年,安德森出生在美国爱荷华州的一个遍布雪松的小乡村。在他成长的地方,足球是当地最受欢迎的运动,但安德森则对此毫无兴趣。他把心思都花在了计算机上面,八岁的时候,就从图书馆借来一本关于basic编程语言的书自学。等到读六年级的时候,他已经研发了一套程序来完成数学作业。

  他被人们认作是计算机神童。传说他对数字的记忆力极佳,像照相机一样过目不忘。尽管如此,在进入伊利诺伊大学之后,安德森并没有打算以此为业,“事实上,我觉得我应该去学电力工程,当时在整个工程领域,这个行业的平均待遇最高。当然,我最终还是拿到计算机科学的学位,只是因为这个专业的功课最轻松”。

  的确,在大部分的校园生活中,安德森表现得懒惰十足,一切努力只为了能刚刚过线。“我是个热衷逃避工作的人”,他在接受《滚石》杂志的采访时说道。但就在他大二那一年,一切都改变了。1992年,他得到一个为NCSA(美国国家计算应用软件中心)工作的机会,每小时能挣6.85美元。在这里,他接触到了互联网,尽管当时的网络界面简单、粗陋,而且不具备太多有价值的信息,安德森依然非常兴奋,“我梦想借此成为一个可以接触到任何信息、无所不能的科学家”。

  安德森很快就觉察到,一个简单易用的浏览器将拥有潜在的庞大市场。在1993年的一个无眠的夜晚,他终于研发出一个雏形,并向自己的天才黑客朋友EricBina展示了这项成果。仅仅六个月的时间内,安德森和NCSA的其他同事就将其升级为具有完备功能的浏览器——马赛克(Mosa-ic)。不出一年,就有200万人下载了这一软件。

  毕业之后,安德森被硅谷的一间小公司IntegrationTechnologies所雇佣,如果安德森的余生仅仅满足于设计一些网上交易的安全软件的话,这个故事也就此结束了,但命运再一次扭转了方向。就在沿着101公路几英里之外,SGI的创始人吉米·克拉克正在筹划建立一项新事业。他询问自己的工程师,有没有什么有潜力、聪明的年轻人推荐,对方只给出了一个名字——马克·安德森。

  克拉克立即给安德森写了封邮件,希望能约他出来聊聊。对安德森来讲,这似乎是个无法拒绝的邀约。克拉克最初希望研发一款应用于交互电视上的软件,但安德森另有想法,在他将互联网计划托盘之后,克拉克同意集中精力打造一款在互联网上应用的浏览器。

  1994年,这对搭档耗资400万美金,建立了马赛克互动公司。随即因伊利诺伊大学坚称拥有“马赛克”名字的知识产权,公司遂改名为网景。安德森招募来了在NCSA时的旧友EricBi-na和其他同事。到了年底,这支“梦之队”研发出了更高版本的浏览器,并将其命名为“网景航海者”。这款浏览器随即垄断了整个网络,高峰时期占据了市场上九成以上的份额。

  次年,这间最初拥有3个员工的公司迅速扩张为200个员工的集合体。为了更好管理,克拉克和安德森引入了FedEX的高管JimBarksdale,公司的产品线也拓展为商用的各类尖端软件。

  三个月后,公司拥有了1660万美元的营业额,在尚无赢利迹象时,网景开始了上市之旅。1995年8月9日,发行价28美元的网景,当天股价就达71美元。打到承销商摩根斯坦利的电话多如潮水。收盘那一刻,年仅23岁的安德森身价已达5800万美元,到了年底,这个数字更攀升至1.74亿美元。

  网景改变了技术公司需要多年才能赢利的传统印象,引发了投资者押注互联网的热情。当时的一种说法是,“网景是互联网上的微软,而人人都想投资第二个微软”。安德森成了媒体明星,正像网景的公关经理RosaanneSiino所说的,这里有激动人心的故事的一切要素——22岁编织的美国梦,亿万富翁的重新创业,Internet高科技等等。

  当然,巨人微软不可能无视网景的崛起。在网景诞生之初,微软就已经着力研发自己的浏览器,史蒂夫·鲍尔默更按捺不住地叫喊着要 “消灭网景”。1995年底,微软推出了首款IE,并不断推陈出新,一场喧嚣的浏览器之战打响了。

  最初,网景依然可以保持统治地位,但微软通过捆绑windows系统,最终结束了网景的绝对优势。随着网景丧失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安德森在公司内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作为CEO的Barksdale才是真正的掌权者,他随即将网景以42亿美金的价格卖给了美国在线。在交易条款中,安德森被任命为美国在线的CTO,但在公司的具体事务中,职责并不明确,看上去,他无非是个可有可无的傀儡。

  当他辞退美国在线的职位之后,对《连线》杂志说,“我希望在制定一个五年或十年计划时,在回顾它的时候,它依然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东西。美国在线显然未能合乎这种要求。”

  “我非常认同电影《教父》中的一句话——这是生意,而不是个人情感。网景对我来讲是一种非同寻常的体验,但在那之后,我一直在寻找下一个机会”。

  不久之后,他和霍洛维茨成立了另一个百万美元公司Loudcloud。霍洛维茨也是个精明的合作者,正是依赖于他,Loudcloud得以重新包装为一家软件开发公司Opsware,逃过了互联网泡沫的世纪之劫,并以16亿美金卖给了惠普。

  2004年,安德森又成立了一间名为Ning的社交网络服务公司,人人可以在上面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与此同时,他已经开始向一些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发放天使资金。

  以CAA为榜样

  好莱坞最有权力的人物之一、著名经纪公司CAA联合创始人迈克尔·奥维茨(MichaelOvitz)曾经回忆,和安德森的友谊是 “他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一段私人关系”。安德森则对此回应,“我希望我的投资公司能够像CAA一样成功,目前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以迈克在CAA提出的理论为参照”。

  作为投资领域的新兵,安德森希望能够成立一间全方位一体化的VC服务机构,为新创公司提供“从招聘到公关”的各式服务,帮助其生存下来,并得以接触到有利于成长为大公司的广泛的社会网络。“就像CAA为电影明星和导演所能做的一切,满足其职业生涯中方方面面的需求”。

  当然,他并非仅仅是在硅谷打造一个全新的风险投资公司,更是在重塑自身——从一个有远见的创业者、小打小闹的天使投资人,转变为出色的风险投资家,以及最终像他的朋友奥维茨那样,成为有权力的经纪人,能够为大公司、大型交易和具备潜力的高端企业家服务。“我接触过很多了不起的VC,他们的工作内容对我而言并不新鲜,只不过是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这也是我希望加入这个游戏的原因”。

  相比而言,其他投资公司和投资对象的关系,更像是松散的独立经纪人。“这些人们通常所说的 GP(GeneralPartners),就像枪手一样,处处寻找机遇,获得投资机会,随后让这些投资对象自生自灭”。

  安德森非常清楚,这种说法或许会招致一些充满争议的评价,“奥维茨正是因为收取高达15%的佣金而树敌,但他给客户带来了非同一般的价值,他几乎掌控了好莱坞最知名的编剧、导演和演员,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但硅谷毕竟不是好莱坞,享有奥维茨这样的地位并不容易。安德森也并没打算将所有交易收入囊中,而恰恰希望拿到其中最有价值的份额。“如果选对了的话,每一年差不多有15个企业是真正值得投资的,我们期待成为这些公司中的主要投资者”。比起竞争更为激烈的好莱坞,在硅谷,无论是作为投资对象的科技公司,包括风险投资公司本身,可能会在一个项目上合作,在下一个项目上成为竞争对手,这也让彼此有更大的对话空间。

  在安德森—霍洛维茨投资公司内,大多数员工被称作“合作伙伴”,这同样受到CAA的启发。就像CAA会将不同部门聚在一起,来帮助演员拿下下一部电影的合约一样,这些人会共同关注投资组合中的公司,提供不同支持。比如,基金内的COO,斯考特·库柏(ScottKupor),在运营公司的日常事务之外,着重负责新创公司在融资方面的种种细节,其他成员则负责招聘、公关和商务活动等不同方面。

  不仅如此,安德森和霍洛维茨正在筹建一个数据库,其间囊括了硅谷最优秀的设计师、程序员和管理者的信息。这张精心编织的关系网,能够为被投资公司寻找到最合适的人选。

  董事会席位——这是风险投资公司对于创业型公司施加影响的主要渠道——这或许会给安德森和霍洛维茨带来另一种影响。沙丘路上的传统智慧是,无论何时,顶级投资者应该稳坐在8到12个公司的董事会中——安德森目前是8个,霍洛维茨是5个。在热潮涌动的下一轮投资开始之后,这个数字会持续增加。

  在这方面,KPCB的约翰·杜尔以及AccelPartners的吉姆·布莱耶可谓是典范。他们分别坐在Google和沃尔玛的董事会当中,这使得他们得以了解从全球经济走向到未来技术趋势方方面面的信息。“作为一个创业者,如果能将风险投资和董事会联络起来,是非常有价值的,这样就可以在必要时将合适的人安插在公司的某些岗位”,霍洛维茨说道。

  尽管安德森戏称,自己可能会坐在至少15间公司的董事会中,在这些被投资公司的决策中发挥功用,但他也对此表示担忧,“无论对于我们,还是其他风险投资公司,这都是最核心的挑战,很大程度上,你将被时间而不是资本所制约”。安德森表示,公司将在未来几年中增加3个GP,但问题在于,那些新创公司是否会乐意,董事会名单上出现一些没什么名气的人物。

  无论如何,一个经历过繁荣、衰退、平庸各个时期的创业者,似乎是对新创公司最有说服力的背书。就连BillCampbell,乔布斯和施密特的幕后管理顾问,也承认安德森在新创企业中有着令人艳羡的欢迎度,“他很快爬上了‘沙丘’食物链的顶端”。随着Skype的上市,安德森或将初步在硅谷的投资界扎稳脚跟。但这仅仅是开始,一旦估值500亿美金的Facebook最早能于2012年上市,或许才可以说,当年的沸腾岁月真正回来了,人们将为马克·安德森重新加冕。

马克·安德森:从硅谷“金童”到“超级投手”编辑本段回目录

他24岁时创立的网景公司,被认作是拉开了互联网时代序幕。如今,他是“硅谷最火的风险投资人”,是Facebook、Twitter两家明星公司的总顾问。作为互联网革命的先驱,马克·安德森在创建自己的风险投资公司时,把目标定在“彻底改造硅谷的资金分配方式上”,以此来体现自己的“网络中心”世界观。

马克·安德森是如今“硅谷最火的风险投资人”,身为Facebook、Twitter两家明星公司的总顾问

  今年春节,李开复去美国见到了“硅谷最火的风险投资人”马克·安德森。
  作为Facebook、Twitter两家明星公司的总顾问,身高 1.96 米的安德森在任何时候都能立刻成为焦点。他健谈、风趣,说起话来语速飞快。“你问他什么都行,”好友兼搭档本·霍罗维茨说:“安德森所知甚多,无论是新技术、流行文化还是全球的发展趋势,他都颇为精通。”
  2009年,安德森与霍罗维茨成立了风投基金安德森·霍罗维茨。他不仅投资了大名鼎鼎的Facebook和Twitter,还持有 Digg、LinkedIn 及好莱坞著名喜剧演员威尔·法瑞尔的Funny or Die 喜剧网站的股份。短短一年内,安德森先后投资超过28个项目,其中包括2000万美元投向硅谷如今最热门的公司之一Foursquare,可谓名副其实的“超级投手”。
  事实上,这是安德森第二次进入公共视野。在做风投之前,他曾长期被另一个光环笼罩着——网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这家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的问世,被认作是拉开了互联网时代的序幕。那款著名的马赛克浏览器,一度曾占据市场90%以上的份额。
  网景公司令安德森一役成名。在当年《时代》杂志的一期封面上,安德森赤脚坐在一个国王宝座上。这张照片是骄傲的24岁技术神童的真实写照。如今,38岁的安德森不会再抱着爆米花,和股东们在会议室里讨论股价了。从与微软的“浏览器大战”中败下阵来之后,他转身成为了“华尔街上的金手指”。


马克·扎克伯格的创业导师
  2005年,马克·扎克伯格在硅谷的一间餐厅里,第一次见到了安德森。一开始,他对安德森过去的辉煌所知甚少,甚至悠悠地问了一句:“网景公司究竟是做什么的?”后者假装恼怒,于是扎克伯格不得不提醒他:“当时我还在上初中呢。”
  事后,安德森却表示非常满意。在扎克伯格身上,他看到“硅谷的大无畏精神,又回来了” 。
  安德森一向敬仰少年天才。“技术进步日新月异,只有年轻人才能了解最新事物的功用,”他说道,“一个24 岁大学生对技术的看法,是 29 岁的人想都想不到的。”另一方面,安德森所写的技术博客也很吸引年轻一代。对硅谷充满乐观的他,判定“目前应用程序上网,才刚刚开始;将来,甚至连核心的商业工具,也将向云计算的方向发展”。
  扎克伯格正是安德森众多忠实的追随者之一。2004年,扎克伯格搬到了硅谷。一年后,Facebook 的支持者彼得·泰尔向他介绍了安德森。“他成了我的咨询顾问。对于管理和技术,他都有深刻见解,而且帮我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扎克伯格说。
  两人开始每个季度会面一次。安德森成了扎克伯格的好友兼导师,并很快加入了 Facebook 董事会。在外人看来,安德森与扎克伯格的一拍即合,是因为他们有太多的相同点:两人都在大学毕业后便立即担任了大型公司的管理者;尽管身价过亿,两人都爱简朴人生——都喜欢穿T 恤衫、短裤和人字拖鞋。
  但Facebook的COO雪丽指出,最重要的是“安德森不仅经历过互联网的黄金期和衰退期,而且因为创办过网景的特殊经历,他非常懂得如何对付一个更大、更强的竞争对手。这对于Facebook尤为重要”。
  在这一点上,安德森在Twitter 起着几乎完全相似的作用。李开复发现,作为网景创始人,安德森在技术和战略嗅觉上的优势,是其他风险投资人无可比拟的。2007年,安德森听说Twitter之后,便直接给Twitter的CEO 伊万·威廉斯打了电话,表示愿意投资。
  在硅谷的风投界,安德森已经掀起一阵“标新立异”之风。以往,风投都会约定俗成地向所投公司收取高额管理费,但安德森却打造了一个新的模式。“他不仅不收管理费,还把钱花在建立招聘、销售、商务团队辅助创业者,形成差异化,”李开复在微博中表示:“他的基金可投早中晚期,但以早期著名。”
  安德森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机遇:与 20 年前现代风险资本结构形成时相比,技术和软件工具已经把创建技术公司的成本降低了 100 多倍。上世纪 80 年代末,公司开发出产品需要 2000 万美元,现在却只需 20 万美元。如果现在大部分新兴技术公司需要 6 位数左右的投资,那么传统的风险基金便无法参与。它们的管理规定,只允许它们对费用庞大、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公司或者已经发展至后期的公司投入更多资金,通常为数百万美元。
  安德森的公司却无比灵活。它最少可以只为某家公司投入 5 万美元,最高可以达到 5000 万美元。安德森和搭档霍罗维茨,对于种子投资尤其充满热情。一旦发现一个很棒的点子,两个人都会立即冲过去。“我们会给这样的新公司勾画出一幅战略蓝图。”安德森说。


创立网景的硅谷金童
  李彦宏刚到硅谷的时候,便把家安在了网景公司的对面。那正是安德森叱咤风云的时候。
  “先来看看硅谷是什么样子吧,”李彦宏在《硅谷商战》中如此描述道,“坐落在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之间的,是巨型的商业园区和简陋的三卧两浴的平房住宅,其间最高的建筑是变电站的铁塔和架着电话线的水泥杆子。真正的工作是员工们在简陋的、用屏风隔开的小办公室里,眼睛盯着电脑屏幕静静完成的。每个人都试图做一些前人没有做过的东西。”
  而安德森正是在此地创造了奇迹,把网景从一家400万美元的小公司,一夜变成一个20亿美元的巨人。马克·安德森24岁时创立的网景公司,被认作是拉开了互联网时代的序幕
  出生于新里斯本的安德森,童年时起便把心思都花在了计算机上。九岁时,他从图书馆借来一本关于basic编程语言的书自学。等到读六年级时,他已经研发了一套程序,来完成数学作业。
  被视为科技神童的安德森,大学毕业后却并没有找到太好的工作。于是,他便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写Internet浏览软件。才出炉的Mosaic浏览器就像新生婴儿,虽然还很幼稚,默默无闻,却已经表现出旺盛的活力。
  1994年3月的一天,安德森像往常一样坐到自己的电脑前。当他检查邮箱时,突然发现了一封来自一个陌生老头的邮件。在这封邮件里,硅谷最著名的风险投资家吉姆·克拉克邀请他一起合作,开发关于Internet浏览、通讯软件的新事业。
  对马克·安德森来说,能同克拉克这样的硅谷前辈合作,简直是梦寐以求的机会。1994年4月,两人联手创立了Mosaic通讯公司(即网景公司的前身)。克拉克投资400万美元,把安德森和他的伙伴们都拉到硅谷,集中全力开发网络浏览器。不到两个月,安德森便带领他的工作组成功开发出新版本的Mosaic,并把它命名为Navigator(领航员)。
  Navigator问世前,安德森就提出了一个惊人的未来销售战略——向大众免费发放该浏览器。 靠着免费发放最流行的浏览器软件,网景公司迅速成长起来。1994年4月,全公司只有3个人,一年后便发展到了220人。随后,新浏览器的销售在Internet上如“凯歌般地行进”,一下就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  
  1995年8月9日,是电脑和网络界都不会忘怀的日子。成立还不到16个月、从未赢利过的网景公司在纽约上市。投资银行事先估计它每股仅能卖14美元左右,然而开盘后,其股价一路飙升,最高时竟达到让全美纪经人都目瞪口呆的71美元。两小时内,500万股被抢购一空,那天夜幕降临时,网景以每股58.25美元收盘。安德森这位硅谷金童,一夜之间成了照耀华尔街的一颗新星。 
  安德森现象,其实就是一个孩子一夜暴富的简单故事,但与他交往较多的人,却越来越感到安德森的不简单。他不像一般纯技术人员那样把自己局限在技术圈内,他想的是商战策略,包括市场宣传、定位以及寻找网景制胜的最好途径。 
  网景的成功,惊动了微软公司。在网景诞生之初,微软便已经开始着力研发自己的浏览器,史蒂夫·鲍尔默更按捺不住地叫喊着要“消灭网景”。1995年底,微软推出了首款IE,并不断推陈出新,一场旷日持久的浏览器之战打响了。谁控制网上浏览信息的通行方法,将最终决定网景公司的成败,甚至决定因特网的未来之路。 
  最初,网景依然可以保持统治地位,但微软通过捆绑windows系统,最终结束了网景的绝对优势。随着网景丧失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安德森在公司内也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作为CEO的巴科赛随即将网景以42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美国在线。在交易条款中,安德森被任命为美国在线的首席技术官,但在公司的具体事务中,职责并不明确。
  于是,安德森离开了。“我非常认同电影《教父》中的一句话——这是生意,而不是个人情感。网景对我来说是一种非同寻常的体验,但在那之后,我一直在寻找下一个机会”。他对《连线》杂志说。


“Facebook 的规模将超过苹果公司”
  此后,安德森决定涉足硅谷的风险投资。 “在硅谷,成功之路的第一步应该是获得风险投资。” 李彦宏说道。
  在美国,近一半风险投资公司都将总部设在硅谷,其中最集中的地方要属门罗公园市的“沙岭路”,如今它已成为美国风险投资的代名词。在硅谷,不仅资本充足,其他配套设施也异常完善——从懂得软件专利的律师到电子器件商店,应有尽有。一个没有经验的企业家在硅谷可以找到所需要的所有服务。
  不过,当安德森投身风险投资之时,大多数人还都心存疑虑。2009年,日益凋敝的美国经济导致投资萎缩,其第一季度的风险投资创下了 1997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在这样的环境下,安德森依然募集到3亿美元,一跃成为硅谷“沙岭路”上最新鲜热门的风投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安德森创业的沸腾岁月里,硅谷到处流动着自由资本和创业者的梦想。曾经有两个在一家公司供职的工程师,去找硅谷著名的投资家史蒂夫·朱维森。这位资深风险投资家对他们提出的网上数据库系统并不感兴趣,他问:“你们还有其他主意吗?”
  其中一个叫比尔·巴迪亚的工程师就说,他还想通过因特网来提供免费的电子邮件账户,从网上广告来获取收入。10天之后,朱维森连商业计划都没要,便掏出30万美元帮助他们成立了hotmail公司。这在当时看来也许有些离谱,但hotmail两年之内发展了900万用户,后来被微软所吞并。
  而这样的日子,恰好是安德森最热爱的。“这么多年来,我热衷于在硅谷所做的一切。我喜欢建立公司,喜欢创业,喜欢技术型企业,喜欢新技术,我喜欢创造的整个过程。我是创业者、发明产品的人、投资家和董事会成员。这么多的身份,我想从中得到的回报也会非常丰厚。”安德森说道。
  在创建自己的风险投资公司时,安德森把目标定在“彻底改造硅谷的资金分配方式上”,以此来体现自己的“网络中心”世界观。除了挑战硅谷高额的管理费用之外,安德森最热心于“创新”。李开复认为,“安德森的风险投资公司,最接近创新工厂的模式”。他承诺将做一些种子投资,同时保留 75% 至 80% 的资金,供后期投资使用。
  作为互联网革命的先驱,安德森对于网络充满了无比信心。他看起来更像一个网络绝对论者。“我不投资干净技术,不投资火箭飞行器,不投资电动汽车,也不投资中国或印度。”安德森说道。
  对于未来,安德森的预测是“Facebook 的规模将超过苹果公司”。他还宣称,这家社交网络公司将成为通向网络的大众市场窗口,与谷歌在过去六七年里所发挥的作用差不多。而Twitter则将要求广告客户为接触受众而付费,因为它们传播了产品信息。在接受《财富》采访时,安德森坚持认为:“互联网很快将占据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服务不仅仅是弥补收看电视、阅读报纸的不足,而且还将取代所有这些活动。”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www.fortunechina.com/magazine/content/2009-12/11/content_27949.htm
http://tech.sina.com.cn/i/2011-01-08/00105071943_2.shtml
http://www.bundpic.com/link.php?linkid=13657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马克·安德森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Marc Andreessen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