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13日,关于朝核问题的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阶段会议通过了一份对推进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有
![]() |
去功能化 |
含义编辑本段回目录
“去功能化”是六方会谈专门针对朝鲜核问题创造出的一个新短语,因此现有任何一部词典对其都无直接解释。
![]() |
核设施 |
对象编辑本段回目录
尽管“2.13共同文件”明确规定了“去功能化”的对象是“包括石墨慢化反应堆及后处理厂在内的一切现有核
![]() |
去功能化 |
意义编辑本段回目录
1994年朝鲜共向国际原子能机构申报了四个核反应堆,其中宁边50兆瓦石墨反应堆和泰川200兆瓦石墨反应堆尚未建成,宁边IRT-2000反应堆是研究型反应堆,不能生产武器级核材料。朝鲜的武器级钚材料主要来自于宁边5兆瓦石墨反应堆。西方媒体推测,朝鲜曾于1989~1990年间、2002年、2003年共三次对5兆瓦反应堆产生的核燃料棒进行了后处理,共提取了大约50千克钚材料。2006年月10月,朝鲜利用从5兆瓦反应堆中提取的钚材料制成的核装置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宁边5兆瓦反应堆是朝鲜核能力的主要来源。1994年美朝就核问题达成“框架协议”后,5兆瓦反应堆被关闭,并被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控之下,第一次核危机得到控制。2002年第二次核危机爆发后,朝鲜驱逐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人员,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重新启动了5兆瓦反应堆,并最终进行了地下核试验。这表明,仅仅关闭反应堆并不能彻底解决朝鲜半岛的无核化问题,必须采取进一步措施,使之“去功能化”,而且还要让其无法随时启动。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去功能化”本身还不等于完全废弃核设施,但这是起步阶段“以最终废弃”为目标的、重要且具实质性的步骤之一,因而对于朝鲜半岛的无核化进程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与“不可逆转”的关系编辑本段回目录
“去功能化”是“关闭”和“拆除”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去功能化”的最低标准高于“关闭”,最高标准应
![]() |
核设施卫星图片 |
尽管目前朝鲜核设施的“去功能化”方案尚未最终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现阶段实施的“去功能化”方案还不是“不可逆转”的方案。据韩国《朝鲜日报》2007年10月26日报道,10月11日~18日访朝的美国核专家小组已与朝方就核设施“去功能化”问题达成协议,朝方同意对宁边5兆瓦反应堆、后处理厂及核燃料元件制造厂等各采取3~4项措施落实“去功能”化。报道还称,“实施这些措施后,重新启动这些设施分别需要6~12个月的时间”。
与无核化的关系 编辑本段回目录
尽管“去功能化”对于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两者之间却存在本质差异,绝不能将其混淆。就朝核问题而言,实现半岛无核化至少需要彻底解决朝鲜的核设施、核计划、核材料、核装置(或核武器)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去功能化”只是最终废弃宁边5兆瓦反应堆及其后处理设施的第一步,尚不能实现不可逆转,也未涉及朝鲜1994年申报的另外三个反应堆的处理,更未涉及核计划、核材料、核装置等更加复杂的问题。另外,在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中,朝鲜对驻韩美军核问题、韩国核问题等持有的疑虑也未全部消除。
仅以朝鲜核问题为例,根据目前达成的协议,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朝鲜核设施的核查范围还没有包括丰溪里核试验场,朝鲜承诺申报的核计划中也未包括朝鲜已经拥有的核材料和核装置,美国所关注的高浓缩铀计划问题也还没有解决。也就是说,即使朝鲜核设施实现了“去功能化”,也还仅仅是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的开始,远不是无核化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