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历史版本3:沃尔特·莫斯伯格 返回词条

沃尔特·莫斯伯格(Walt Mossberg):《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专栏作家的最高理想是什么?想不清楚,那也不要紧,看看Mossberg就可以明白了。1991年就在《华尔街日报》的《个人技术》版开设专栏,凭借媒体平台和个人渊博知识,几乎每年都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IT专栏作家。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亲自品尝最新产品,以实践经验来支撑文章。每周两篇专栏,一篇深度的分析评论,一篇机智幽默地回答读者提问。《华尔街日报》是收费网站,但是Mossberg的专栏却可以免费进入,固然是个“特殊”人物。

目录

[显示全部]

个人简介回目录

Walter S. Mossberg (born March 27, 1947) is an American journalist who is the principal technology columnist f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图)Walt MossbergWalt Mossberg

Mossberg has been a reporter and editor at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since 1970. He is based in the Journal's Washington, D.C., office, where he spent 18 years covering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before turning his attention to technology. His Personal Technology column has appeared every Thursday since 1991. He also edits the Mossberg Solution column each Wednesday (authored by his colleague, Katherine Boehret), and writes the Mossberg's Mailbox column on Thursdays. He appears weekly on the Fox Business Network, and in web video reports.

In 1999, Mossberg became the only technology writer to receive the Loeb award for Commentary. In 2001, he won the World Technology Award for Media and Journalism and received an honorary Doctorate of Law from the 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1] Mossberg is wide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writers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2004, in a lengthy profile, Wired called him "The Kingmaker", saying "[f]ew reviewers have held so much power to shape an industry's successes and failures." He is also reported to be the highest paid journalist at the Journal.

In partnership with his fellow Journal columnist Kara Swisher, Mossberg created, produces and hosts the Journal's annual D: All Things Digital conference in Carlsbad, CA, in which top technology leaders, such as Bill Gates and Steve Jobs, appear on stage without prepared remarks, or slides, and are interviewed by the two columnists. Mossberg and Swisher also co-edit the All Things Digital web site, which includes his columns, her blog and other posts. The site is at allthingsd.com  .

官方个人简介回目录

Walt Mossberg is the author and creator of the weekly Personal Technology column in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which has appeared every Thursday since 1991.

He is also the co-creator and co-producer of the technology industry's most prestigious annual conference, D: All Things Digital, and is the co-executive editor of the technology web site, allthingsd.com, which extends the experience of the D Conference to the Web. In both ventures, he partners with the prominent blogger and author, Kara Swisher.

(图)和盖茨、乔布斯等牛人一起和盖茨、乔布斯等牛人一起

In addition to Personal Technology, Mr. Mossberg also writes the Mossberg's Mailbox column in the Journal, and edits the Mossberg Solution column, which is authored by his colleague Katherine Boehret.

He appears regularly on television and Internet video as a commentator on technology issues. He is a weekly contributor to the Fox Business Network, and has been interviewed repeatedly on programs like Charlie Rose and The News Hour, as well as on National Public Radio.

The Washington Post has declared Mr. Mossberg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men in the high-tech world" and "a one-man media empire whose prose can launch a new product." And the New York Times calls him a "protean critic of the new economy's tools and toys."

In a major profile of Mr. Mossberg, entitled "The Kingmaker," Wired Magazine declared: "Few reviewers have held so much power to shape an industry's successes and failures…Chances are he has influenced the look, feel and performance of your laptop, mobile phone, and MP3 player."

In 2007, The New Yorker magazine profiled him in an article entitled: "Everyone listens to Walter Mossberg." In 2008, Vanity Fair magazine listed him as a member of its "New Establishment" list of the 100 top leaders of the Information Age.

Mr. Mossberg was awarded the Loeb award for Commentary, the only technology writer to be so honored. He has also won the National Headliner Award, the World Technology Award for Media and Journalism, and has been inducted into the ranks of the Business News Luminaries, the hall of fame for business journalists.

He is a trustee of Brandeis University and holds an honorary doctorat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Mr. Mossberg is based in the Journal's Washington, D.C., office, where he spent 18 years covering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affairs before turning his attention to technology. A native of Warwick, Rhode Island, he holds degrees from Brandeis and the Columbia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Journalism.

“个人技术”专栏回目录

(图)Walt MossbergWalt Mossberg

《华尔街日报》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报道范围不断扩大、报道模式不断创新的过程。最初的《华尔街日报》仅有四个版,售价2美分。1980年以后,报纸增加第二部分“货币与投资”(Money & Investment),主要是国际资本市场的深度报道和分析。1988年,原来的第二部分改为第三部分,新加的第二部分名为“市场地”(Marketplace),包括健康、技术、媒体和销售行业的公司新闻。

1991年,著名专栏作家沃尔特·莫斯博格(Walt Mossberg)在《华尔街日报》开设“个人技术”专栏,依靠作者渊博的知识和《华尔街日报》网站的互动,从消费者品尝新型产品的角度发表深度分析评论。因此,作者几乎每年都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IT专栏作家,该专栏在全美报刊排行也一直位列前茅。

2002年,它又加上“个人日报” (Personal Journal)部分。该部分提供消息、分析、个人金融透视、健康和家庭、旅行、电子和汽车。近期,“货币与投资”部分改版,增加数字追踪、街道侦探和天气观察。天气预报版还为商业旅行者提供四色的天气图。现在,每星期五该报还刊登商业读者感兴趣的房地产和体育报道。如今的《华尔街日报》除了经济领域的专业报道之外,对中小企业、高新科技乃至民生民意同样关怀备至。这些专栏为《华尔街日报》增加受众、赢得喝彩平添了亮色。在《华尔街日报》看来,市民经济是真正的大经济,上述这些都是商业新闻的报道领域。财经报纸一定要关注这些题材,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帮助读者和公司理解和应对变化,贴近读者生活。

瓦尔特•莫斯伯格(Walt Mossberg):IT第一专栏作家回目录

作者:方兴东,发表于2002年

我在前两篇文章《失语症泛滥,国内IT评论全面沦陷》和《未来最具影响力的IT评论家是产品评论》中,初步论述了目前中国IT评论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未来突围的方向。本文继续这个话题,以具体人物和文章为案例,更深入地分析产品评论的成功核心。

(图)Walt MossbergWalt Mossberg

最好的案例当然是“IT第一专栏作家”——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瓦尔特•莫斯伯格(Walt Mossberg),人称莫博士。他的“个人技术”(PERSONAL TECHNOLOGY)专栏已经开设有11年之久,主要是围绕市场上最新出现的创新技术与产品,通过自己的亲手使用测试,以及丰富的产业技术背景,作深入细致、客观中立的评述。不同于刻板的实验室评测,也不同于各种玄妙数据的卖弄,而是真正从消费者角度出发,体现人性化、个性化。

莫博士今年55岁,比起国内多是20出头的IT作者来说,实在是IT的老古董了。但是,在IT评论方面,却不像搞技术,不是一个吃青春饭的领域。目前,美国最著名的前几位IT专栏作家,几乎年龄都在50岁以上,都有着几十年的业界经验和写作经验,是业界的“老狐狸”,各大公司、各大人物的底细和历史都了如指掌,有着广泛而高层次的业界关系。因此,在IT评论方面,“积累”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只要勤于学习,有着“愈陈愈香”的规律。当然,这与美国IT业的成熟有关,中国IT业处于欣欣向荣的发展时期,许多方面还是空白。因此,机会颇多,一个有实力、有信心并有志于IT评论的人,完全应该扎扎实实入手,把IT评论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绝对是不错的选择。而不应该急功近利,早早把自己的文字和人格提前、廉价“兑换”成金钱。

莫博士出生于罗德岛州,该州北邻麻州,南接康乃迪格州,西靠纽约州。本科毕业于布兰戴斯大学(Brandeis),硕士是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本人并没有技术背景,而是典型的新闻专业出生。1970年,开始担任《华尔街日报》的编辑与记者。在接下来的18年中,主要报道国际与国内新闻。随后,如火如荼的IT业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1991年10月17日,莫斯伯格开设了每周一篇的专栏“Personal Technology”,在他首次亮相的专栏里,他这样开场:“个人计算机用起来太难了,这并不是你的错。”这句话使文章定下了读者所期望的,却是产品行销人员畏惧的直率的谈话语调。也成为他随后十多年如一日的基调。在每周四,他准时露面。在当时大多数计算机新闻出版界虔诚地对硅谷、对信息技术顶礼膜拜时,莫斯伯格另辟蹊径,从业界的无名小辈开始,声誉日隆,很快跃居最具影响力的IT专栏作家之列。

(图)Walt MossbergWalt Mossberg

《新闻周刊》称他为“当今计算机世界中,消费者体验方面最具影响力的仲裁者(the most powerful arbiter)”。《时代》周刊称他为“最具影响力的计算机记者(the most influential computer journalist)。《滚石》(Rolling Stone)称他为最具影响力的科技专栏作家(the most powerful columnist in technology)。《华盛顿邮报》称他为“高科技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men in the high-tech world)”,并说“他是一个人的媒体帝国,他的文章能够发布一个新产品。《纽约时报》称他为“新经济工具和玩具方面变化多端的批评家”。1999年他被授予“罗伯评论奖”(Loeb award for Commentary),是获此殊荣的唯一科技作家。在《技术营销》(Technology Marketing)杂志的年度影响力排行榜中,从1995年-2001年,他连续7年名列最具影响力的计算机记者。

不过,众多的荣誉不能掩饰一个缺憾:缺一个博士头衔。你看他的文章,无论是技术、产品还是产业知识,都非常渊博;再看他的外表,架一副儒雅的眼镜,花白的胡子,光秃秃的脑门,除了花白头发装点边缘的几乎一毛不拔的脑袋,怎么看都是教授的模样,更不用说博士。这个缺憾终于得到弥补。2001年5月,他被罗德岛大学授予法律荣誉博士学位,才堂而皇之地可以被人称为“莫博士”了。同一个月,他获得了“National Headliner Award”。但是,收之桑榆,失之东隅,2002年,在《技术营销》的年度排行榜上,却不幸被《商业周刊》专栏作家挤下头把交椅,可能是他占据这个位置实在太久,连主办者也觉得应该有所变化。

(图)Walt MossbergWalt Mossberg

双刃剑:以笔为刀的产品评论

再也没有一个产业会比IT业有着更多的神话、骗局和假象。作为专栏作家,必须能够代表消费者的利益,而不是厂商的利益。除了与厂商的功利作“斗争”,还同时需要与高科技的迷雾周旋,引领消费者,走出迷局。

大牌专栏作家的影响力可能直接决定一些产品的命运。一支笔就可以产品抬到天上,也有能力把产品一举拉下马。据说,曾经有专栏作家赞扬一件寄发电邮的小电脑,自此,那件产品竟卖出60万件,并获多项风险基金主动投资。当然,站在消费者角度的专栏作家更多会给不成熟的产品和投机的厂商带来噩梦。他批评开价过高的数字相机,他赞扬苹果公司新的iMac机,他建议消费者使用可以替代Netscape和微软的其他浏览器。

一次,惠普为了让莫斯伯格不要发表一篇新产品评论文章,动用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最终也没有能够“阻拦”成功。但是,这并不妨碍莫斯伯格就HP OmniBook 500发表赞美:“需要扩充的基础信息非常清晰地在HP OmniBook 500的扩展坞中得以体现,且十分牢固,比同类机型更加轻便易用,即使在关机的情况下也可以收听CD;此外它最大的优势还在于有两个模块插槽,一个可连接CD-ROM,一个可连接软驱、DVD、CD-RW或者是电池,实际上也就是说能够同时使用三块电池,而普通机型只能使用一块。虽然选择购买笔记本电脑都不失为明智,但我从心底里却更加倾向于HP OmniBook 500。”

2000年,微软Windows Me推出,莫斯伯格在第一时间使用,在充分品尝了软件升级所遇到的问题之后,他在文章中下结论说:“Windows Me的益处是微弱的……微软欠它的家庭用户更多了。这是一家拥有大群高智商雇员的、惊人富有的公司,他们能做得比这应该好很多。”针对Windows XP中收集用户信息的“护照”功能,莫斯伯格抨击道,微软把Windows XP变成了专门推销自己服务的“特洛伊木马”。他打了个比方,这就象一个人在开了好几辆破车之后,终于买了一部外观豪华、性能可靠的新车,然而却发现这辆车藏有“猫匿”,使你永远也离不开制造商的广告跟踪,最终把你带到制造商拥有的收费公路上去。

面对英特尔不断鼓吹CPU速度的广告宣传,莫斯伯格建议消费者不要付出较多的金钱,去买一个很快速的处理器,除非你在做一个大制作的电视编辑或游戏。作为一般的使用,包括上网和收电子邮件,够用就行。他指出,这时需要的不是速度的问题,高速的不一定比慢的做得更好。

除了《个人技术》专栏,莫博士还在报纸上开设了另外两个每周专栏:一个是《莫博士信箱》(Mossberg's Mailbox),专门回答读者各式各样的提问,一个是《莫博士方案》(Mossberg Solution),主要是比较和评价各种消费类电子产品。除此之外,他还为Smart Money月刊撰写一个专栏:《莫博士报告》(Mossberg Report)。同时,与其他著名专栏作家一样,还主持几档电视节目。他的所有文章都集中在他的个人网站,大家可以方便地读到四个最新的专栏文章,以及最近半年内的“库存”。

(图)Walt MossbergWalt Mossberg

一个优秀专栏作家的成功要素

莫斯伯格的例子告诉我们,优秀的专栏作家不需要多高深的技术背景,许多技术背景的专栏作家往往成为技术的俘虏,只要对技术有着深刻的理解力;也不需要多少年的IT从业经验,无须“实践出真理”,更多的需要代表消费者角度的理解力和表达力。也就是说,优秀专栏作家并不需要什么“特异功能”。但是分析莫博士的成功背景,我们还是可以归纳出几个重要的方面:

1、人格独立:文如其人,专栏作家作为一名公正的批评者,尤其如此。人格独立,是一个人成为优秀专栏作家的第一前提。这个看似难度不高的前提,几乎就是国内IT作者不可逾越的第一“天敌”。e21times记者蔡右玫在文章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由于台湾和大陆的公司在国内通常可以透过关系、举办大型的产品或公司发表会邀请记者到场,和赠送精美礼品等来取得媒体曝光,因此也理所当然地以为同样的模式可以套用在美国,结果就不免要大失所望。e21的资深AE Jennifer Cheek便举例说:“我们的一名客户一直有着只要送份精美礼品给报社、杂志的编辑就可以得到报导的想法,也因此他们一直想不通,他们已经陆续送了许多礼物给华尔街日报著名的IT专栏评论家Walter Mossberg,为什么还没见到Mossberg写篇有关他们的报导!”原因在于,美国的主流媒体不会因为礼物或私人关系而为某家公司作特别报导。他们报导与否,完全视公司所提供的讯息或产品对于读者以及消费者是否有充份的价值。

2、以消费者为中心:注重消费行为重于技术深度,重视消费体验甚于新闻追逐。“为什么PC不能像冰箱和面包机一样工作”,莫斯伯格如此反问道。不摆高深状,不摆权威状,不故弄玄虚,不哗众取宠,业内的行话、术语和概念,都不能生吞活剥,而应该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使得不懂产业、不懂技术的普通消费者也能读得津津有味。“我是‘计算机神学(computer theology)的敌人,我们有着不同阶级之间的冲突。那些技术精英们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他的语言语言平淡朴实,但是富有智慧与幽默。《时代》杂志将莫斯伯格评选为50位数字精英之一,其中的评价是:“他的实事求是、平铺直叙的文体不会赢得任何风格奖,但是文章的可读性赢得了金牌。”

(图)Walt MossbergWalt Mossberg

3、以新技术新产品为导向:万变不离其宗,高产的莫博士,其所有的文章都坚持一贯的取向:追踪最新的产品技术,从消费者体验出发的产品评论!正如他在9月26日《个人技术》专栏的开篇说言:“每当我对产品发表评论之前,我都会试著先将这种产品优缺点列举出来,并在测试产品时参考这些笔记。”一个优秀的专栏作家,必须具有极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学习能力,始终把握最新趋势,与技术进步和产业变革保持最敏感的接触。“Mossberg的权力不是来自任何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而是他拒绝降低自己的标准,他的批评帮助了计算机工业制造出更加便于使用的产品。不少精明的投资者在从钱包里拿出钱对新产品或有前途的公司进行投资前,往往会认真听取Mossberg的意见。”

4、以最好的平台为基础。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优秀的专栏作家需要一个很好的媒体平台,双方互相成就对方。莫博士几乎就是《华尔街日报》科技板块的代表,他就是唯一的核心,许多读者就是为了看他的文章才订阅的。其知名度和待遇比总编还大还高,难以想象,没有莫博士,《华尔街日报》科技板块还有多少份量?但是,反过来,再也找不到一个媒体比《华尔街日报》更好的平台,也难以想象,当年莫博士如果落脚在一个普通媒体,今天还有谁会知道他的大名?

针对莫博士具体的文章风格,我就不多做评论。下面,我们附录莫博士最近的2篇专栏文章:《帮你组织思维的可视化软件》,《IBM新款ThinkPad X30电池性能卓越》。这些文章的内容、风格都值得大家好好参考、揣摩和学习。还是让读者自己去评判、去体会吧。

Walt Mossberg惊语:对Ubuntu没啥好感回目录

我们敬爱的Mossberg,Wall Street Journal Bridge的作家以及AllThingsD的主办人之一,今天针对红透半边天的Ubuntu发表了一点点意见。根据他的评论,他认为尽管Ubuntu运作起来「相对」顺畅(我猜是跟Vista比),但实在是有点复杂,调整起来也很麻烦,对于一个只想要「用」而不是「装」或「搞」计算机的人来说不太好用(这个我猜是跟OS X比)

经过他在Dell电脑上的试用以后,他还举出了很多一般人会搞到快发疯的缺点,像是缺少一些codec(我猜是.mov不会播)、连接iPod有问题(啊哈!原来主因是这个),以及没办法调整触摸板的设定等。他的结论是「一般人只会想要弄台马上可以动、不需要调整什么鬼设定就可以用的操作系统,所以他们会选择Windows或Mac OS X,而不是这个还需要敲敲打打才能搞定的Ubuntu。」看来Canonical必须要调整一下策略啰!

嘿!大家有什么意见啊?

D:All Things Digital大会回目录

D:All Things Digital大会

Walt Mossberg是Wall street journal的技术专栏撰稿人,他的column的影响力号称超过PC Magazine。D代表Digital,是Walt Mossberg和WSJ对数字世界大腕的年度专访,该活动采用邀请制。上面这段话就是Walt被问到为什么会邀请Jeff出席今年会议的时候,Walt的回答。

(图)现场现场

今年出席D的人有:

Bill Gates | Chairman, Microsoft
Steve Jobs | CEO, Apple
Steve Ballmer | CEO, Microsoft
George Lucas (乔治卢卡斯)| Film director and producer
Eric Schmidt | Chairman and CEO, Google
Steve Case | Chairman and CEO, Revolution(http://www.revolutionhealth.com/
John Chambers | Chairman and CEO, Cisco Systems
Les Moonves | President and CEO, 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Ann Moore | Chairman and CEO, Time Inc.(时代杂志)
Peter Chernin | President and COO, News Corp. (这个公司构成太复杂了,此人也是Fox Group的总裁,包括好莱坞的20世纪福克斯)
Jeff Hawkins | Founder of Palm Computing
Chad Hurley and Steve Chen | Founders of YouTube
Philippe Dauman | President and CEO, Viacom(前Viacom现在分拆成了Viacom和CBS)
Senator John McCain | United States Senator from Arizona(议员)

在这个14个人的列表中,除了一个美国议员可能是个点缀之外,美国四大传媒集团Fox, Viacom, CBS和NBC的总裁来了三个,还有时代杂志的CEO。五个业界顶级公司的领袖,两个来自微软,一个来自苹果,一个来自Google,一个来自Cisco。剩下的4个席位还给了卢卡斯一个,最后剩下三个席位给“小”人物。分别是来自Revelution的Steve case,来自Palm的Jeff Hawkins,和You Tube的两个创始人。

你觉得这个场面怎么样?如果Jeff是个骗子,那这个骗子要花多少钱买通Walt请这些人来呢?这些人是来听Jeff说“我们即将把PalmOS从5.4.9升级到5.4.10”么?

科技造福全人类——关注2008 D All Things Digital大会 回目录

作者:李月玮 

在2008年5月底刚结束的D:All Things Digital大会上,微软主席Bill Gates和CEO Steve Ballmer、Facebook创始人和CEO Mark Zuckberg、索尼主席兼CEO Howard stringer、亚马逊主席兼CEO Jeff Bezos等重磅人物到场发言。由华尔街日报的两位名牌专栏作者Walt MossbergKara Swisher创办的D:All Things Digital会议一直被认为是科技界顶级盛会之一。在大会上,Walt和Kara与到场的CEO探讨了新科技、新的商业模式。

(图)牛人都得买Walt Mossberg的面子牛人都得买Walt Mossberg的面子

开发中的假肢

在本次大会中,最引人关注的一项科技来自赛格威滑板车的发明者Dean Kamen。他和他的DEKA研究所一直在研究一种能够帮助失去手臂的残疾人的智能假肢,而这项研究的目标则是制造出一种轻巧的假肢,并使用它轻轻地捏起一粒葡萄。

在介绍的过程中,Dean Kamen为大家播放了几段病人试用Luke Arm(鲁克手臂,假肢雏形产品)的视频。其中一段视频的主角是一位已经失去手臂长达13年的中年男子Chuck,他戴上了鲁克手臂之后可以自由握住一把叉子然后将食物送进嘴里。此时台下一片欢呼,大会到场观众对Dean Kamen的这项研究非常感兴趣。

Dean Kamen解释说,人类的大脑真的很神奇,鲁克手臂可以通过断臂上的神经与人类的大脑连接。

在另外一段视频中,两个同样失去手臂多年的人都佩戴了鲁克手臂,一人拿着杯子,而另一个人正拿着一瓶水往杯子里倒。两个人在进行测试的同时都面带微笑,Dean Kamen称鲁克手臂完成的这些动作其实都是由大脑支配的,并不费力。不仅如此,Dean Kamen还向大家介绍了由他举办的美国高中生机械大赛,他希望用实际行动告诉现在的年轻人科学研究的真谛。

(图)两位主持人两位主持人

TiVo正在看着你

TiVo的科技可能已经改变我们看电视的方式。更惊人的是,TiVo的主席兼CEO Tom Rogers在本次D大会上指出,TiVo的科技不仅改变了我们看电视的方式,它还改变了“电视看我们”的方式。

据介绍,TiVo带给我们的新功能包括对电视节目中广告的过滤功能,而这个功能已经使得很多电台和广告公司惊慌失措。但 Tom Rogers指出,其实这些功能带给这些广告产业的并不是威胁,而是更多的商机。

(图)盖茨鲍尔默08年捧场盖茨鲍尔默08年捧场

研发这一功能的基础是源于对公司收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对每个使用TiVo的用户都进行了监控,监控精确到了每秒钟的级别。我们可以随时了解到他们在看什么节目。”Tom Rogers表示。同时,通过对这些监控数据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其实最受欢迎的广告与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相比,收视率还差得很远。

目前TiVo已经开始对电视台和广告公司销售这些有用的数据,不仅如此,TiVo还会以其他形式来体现广告的价值。用户对广告的快进已经成为现实而且无法改变,而广告产业必须要面对事实,所以广告产业必须要改变理念。

TiVo的一些新理念也许值得借鉴。例如,TiVo的用户可以任意选择观看电影预告片,如果对电影内容感兴趣便可以直接在Fandango定购电影票;再比如,TiVo可以选择在暂停电视节目时播放广告。这样一来,消费者便拥有选择广告的权利,就好比消费者手中的遥控器给予了他们选择电视节目的权力一样。

尽管TiVo在美国家喻户晓,但还是要面对来自多方面的挑战。很多和TiVo功能相近的产品在市场中也很受欢迎,而很多还直接由电视信号供应商免费提供给消费者。所以Tom Rogers承认,要想在数字电视机顶盒产业发展得更好,TiVo要做的还很多。

(图)他的发言都得倾听他的发言都得倾听

宽带连接并不差

Walt在本次大会结束前,曾试图将一些人们关注的问题摆上桌面,他请到了FCC(美国通信委员会)主席Kevin Martin,并一针见血地提出了关于在美国某些地区的用户对宽带服务的抱怨。

“我们不仅对现在的宽带服务不太满意,而且美国的用户还要花比其他国家用户更多的钱来购买这些服务。作为FCC的头儿,你怎么会让这类事情发生呢?”Walt问道。

(图)D7D7

这个问题相当尖锐,而Kevin Martin也只能生硬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谈到了人口统计、人口密度以及和其他国家相比在地理方面的区别。他认为,尽管困难重重,但美国的个别地区(例如新泽西州)与一些高科技国家(例如日本)相比,其实做得并不差。而且真正能促进宽带发展的是美国政府,政府可以增加对电信运营商的津贴,使宽带服务铺向乡村。

在这之后,Verizon Wireless CEO Lowell McAdam也加入了对这个话题的讨论当中。他指出,Verizon正在努力地试图改变目前电信产业的运营模式,Verizon甚至已经开始对非Verizon设备提供无线网络的服务。而且,Verizon还按一定比例减少了手机用户提前终止服务的手续费。这些都是Kevin Martin在FCC提出的建议。

McAdam告诉大家目前在Verizon的实验室里有几台设备正在测试当中,预计将会在年底上市,而这些产品虽然不会由Verizon来销售,但只要实验表明这些产品不会影响网络质量,那么购买并使用这些产品的消费者保证可以享受到Verizon那样的服务。而对这些产品的测试将在两周内结束。

McAdam还表示,Verizon将不再享受政府对无线掌上设备的津贴,虽然这会导致在市场上出现更多昂贵的手机,但是这些手机的使用限制肯定也会变得越来越少。

参考文献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标签: Walt Mossberg 沃尔特·莫斯伯格 瓦尔特• 莫斯伯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