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历史版本1:麦可·乔伊思 返回词条

麦可·乔伊思,被誉为“超文本小说的祖师爷”

乔伊思的《下午,一则故事》(afternoon, a story)称得上是早期超文本小说经典。八七年在计算器协会的第一届超文本会议(ACM Hypertext)正式发表,磁盘版于九0年由东门系统公司(Eastgate Systems)进行商业发行。当时网络阅读正萌芽,超文本概念的应用也大都限于一般信息文件之间的切换,尝试将超文本提升为小说创作的一种新形式在当时算是相当前卫的作法。小说名家库佛(Robert Coover)九二年曾在《纽约时报》书评专栏撰文,以耸动的〈书之终结〉(“The End of Books”)为标题,赞誉这部作品是「超文本小说的祖师爷」(Coover 1992)。

目录

个人简介回目录

Michael Joyce (born 1945) is a professor of English at Vassar College, NY, USA. He is also an important author and critic of electronic literature.

Joyce's afternoon: a story, 1987, was among the first literary hypertexts to present itself as undeniably serious literature, and experimented with the short-story form in novel ways. It was created with the then-new Storyspace software, deployed the ambiguity and dubious narrator characteristic of high modernism, along with some suspense and romance elements, in a story whose meaning could change dramatically depending on the path taken through its lexias on each reading. (For instance, a hard-to-find series of lexias presented a new set of facts about the narrator's actions which dramatically affected the reader's judgment of him.) His Twilight, a symphony: a hyperfiction (1996) was a second hypertext story.

Joyce's books include War outside Ireland: a novel (1982), Of two minds: hypertext pedagogy and poetics (1995), Othermindedness: the emergence of network culture (2000), and Moral tales and meditations: technological parables and refractions (2001). He is a graduate of the Iowa Writers Workshop.

Joyce has collaborated for the last six years with Los Angeles-based visual artist Alexandra Grant. The work Grant has made based on his texts ("The Ladder Quartet" and the "Six Portals") has been exhibited at the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Los Angeles (MOCA) and Honor Fraser Gallery (Los Angeles).

超文本小说经典:《下午,一则故事》回目录

美国小说家迈克尔·乔伊斯(M.Joyce)1990年推出的超文本小说《下午》(Afternoon,a story)13(注:Gaggi,Silvio,From Text to Hypertext:Decentering the Subject in Fiction,Film,the Visual Arts and Electronic Media,Philadelphia,Pennsylvania,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Press,1998.该小说可以从下面网站中找到:http://www.easregate.com/catalog/fiction.html.),共设计了951个技术链接,使作品组成了539个文本板块,读者可以选择不同的链接方式,形成不同的阅读路径,得到不同的叙事文本和故事情节。小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想说,我可能已经见到我儿子在今天早上死去。”(I want to say have seen my son die this morning)。读者点击这个句子中的不同词语,如“儿子”、“死”等,就会被导向完全不同的故事中去。这在原理上类似于传统的注释、回文诗、意识流小说叙事(如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和后现代主义的“一因多果”和“丫式情节小说”(注:有关这类小说叙事结构的特点可参见胡全生《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叙述结构研究》第12章对美国小说家罗伯特·库弗(Robert Coover)的小说《保姆》的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超文本小说经典:《Afternoon,a story》

http://www.thecore.nus.edu.sg/cpace/111/MDWeb/agifjpeg/Astsc.gif

作者:李顺兴

  读者对超文本(hypertext)理论若稍有涉猎,《下午,一则故事》(afternoon, a story)该是书单上不可漏列的一部超文本小说。这部作品称得上是早期超文本经典,作者麦可·乔伊思(Michael Joyce)乃理论先驱之一,也是创作者。  

  一九八七年,《下午》的磁盘版由东门系统公司(Eastgate Systems)进行商业发行,当时网络阅读正萌芽,超文本概念的应用也大都限于一般信息文件之间的切换,尝试将超文本提升为小说创作的一种新形式在当时算是相当前卫的作法。小说名家罗伯特·库佛(Robert Coover)曾在纽约时报的书评专栏撰文,赞誉这是“一部典雅、富争议性的作品……,对此新艺术形式的了解有相当程度的帮助。”

  历年来的超文本学术研究也多未能免俗,总会提及这篇作品的贡献,不过这个经典地位近来却备受质疑。首先,在另一理论先驱乔治·连多(George P. Landow)的超文本文学课堂上,学生反映这部小说有轻视女性的嫌疑;出手最重的批判应属今年三月十五日网络版纽约时报书评。评论者劳拉·米勒(Laura Miller)点名《下午》和《胜利花园》(Victory Garden),指阅读这些作品像是漫无目标的游荡,因为相互连接的各网页(lexia)并没有重要性的差别,彼此之间的超级链接也没多大意义。米勒进而宣称这样的阅读实在是毫无意义而且无聊透了,最后还质疑这类新型文学的前景。这种不客气的评论叫东门旗下作家一口气怎咽得下去。隔没几天,这一行的重量级人物史都尔·摩斯洛坡(Stuart Moulthrop)立即叩应,驳斥米勒,指出《下午》和自己的《胜利花园》的“阅读结果和开始一部分是由读者先前的阅读路径来决定的,因此所有的(超级链接)选择都非常重要”。

  以下是笔者自行测试的心得。先不计较《下午》的内容如何,光看所使用的阅读接口,便叫人却步。该文以东门早期开发的Storyspace软件写成,字型相当粗糙,阅读版面的设计也无法配合屏幕尺寸大小,因此读来非常吃力。作品每页底部有一连接钮,按下之后会出现多重路径选择。一般超文本小说的多重路径故事可能是多重线性情节的集合体,也可能是一部非线性的故事拼贴,企图以散乱片段呈现另一种意涵,雪莉·杰克森(Shelley Jackson)的《拼缀女孩》(Patchwork Girl)便是后一类的佳作。

A Screen from Shelley Jackson's Patchwork Girl (1995)

http://www.cc.jyu.fi/~koskimaa/thesis/chapter1_files/image001.jpg

http://www.cc.jyu.fi/~koskimaa/thesis/chapter1_files/image003.jpg

A Screen from Monica Moran's and Jaime Hernandez' Ambulance. An Electronic Novel (1993)

回头看《下午》,读起来既不像是多重线性情节的故事,亦不像是具有深层结构意义的零乱拼贴,倒像是把一则已写就的线性故事剪成片段,再胡乱安插成可接续的多重路径故事。比如说,在第一、二页的情节里,两个角色正走向冬日的停车场,下页的多重选择里有一页却变成两人坐在室内喝咖啡,情节的跳跃叫人摸不着头绪,形式上也寻不着合理的解释。

  不同于《下午》将多重路径统一放在每页的文字之外,《胜利花园》的多重超级链接直接穿插于文内。以其网络上的节选版为例,每页字行间都选定几个字句来标记超级链接,供读者自由选择直接跳页。依超级链接所接续的网页读下去,大致可得到一条清晰的情节,之中掺杂些无需情节贯连的片段。然而,众多超级链接之间所可能构成的阅读路线数量过于庞大,刚入门的读者可能不适应,也可能在阅读过程中形成一股「漫无目标」的阅读感受。

  现在市面上流行的网页制作工具如 Netscape Composer、Microsoft Frontpage,都可轻易写出排版精致的超文本小说,东门的Storyspace第一版和改良版能否撑下去,有待时间观察。不过从超文本文学发展来看,《下午》的粗糙接口正保存了早期超文本艺术发展过程的荜路蓝褛,同时也印证新科技引发艺术观念革命的可能或更新的速度。没人知道《下午》的经典光环能持续发亮多久,但它的历史意义值得肯定。至于米勒的否定看法则有待商榷,因为她所提及的例子并不足以代表全部的超文本艺术,而且形式上也未必是最具创意的作品。超文本艺术的发展时间尚短,潜藏的新艺术能量不可小觑,光是融合超媒体(hypermedia)所可能呈现的多样式,便可知前景如何了。

参考文献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标签: 麦可·乔伊思 Michael Joyce 迈克尔·乔伊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