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最新历史版本 :彭博社窥探门 返回词条

  • 编辑时间: 历史版本编辑者:高兴
  • 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
  • 修改原因:
目录

上百名彭博社记者使用银行终端“偷窥”华尔街信息回目录

昨日,彭博社对外承认,旗下的确存在有部分记者秘密使用银行数据终端来收集新闻的情况。今天,《纽约时报》披露,彭博社有好几百名记者都使用了以上这种方法。据消息源透露,记者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首次被授权终端信息的访问权利。

QWERTY keyboard Mac stock (1020)

据悉,这些记者可以浏览某个特定银行的帐号持有人的名单,然后追踪例如该名持有者最后一次登录等元数据。

虽然记者无法在该种授权中看到银行的交易等一些特定的信息,但是它仍然可以为他们提供银行雇员的总体信息。比如在上一年,摩根大通就指出,记者通过在终端观察哪些雇员无法登陆自己的账号推断出被解雇的员工。不过,真正让这个问题引起民众关心的还是来自《纽约邮报》的报道--高盛在公司终端发现了彭博社间谍。

日前,彭博社《纽约时报》对外宣称,他们已经禁止了记者的终端访问权限。很显然,彭博社正在努力重新获取来自银行方面的信任。据《纽约时报》报道,彭博社新闻首席编辑Matt Winkler还专门打电话给高盛公司表达道歉之意。

彭博社“窥探门”升级 美联储和财政部已着手调查回目录

美国CNBC周六报道称,该机构已经获悉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以及美国财政部正在核实其高层所使用的机密信息是否已被彭博社记者追踪。美联储发言人称,该机构已经着手调查并与彭博社接触以了解更多的信息。另一位消息人士透露,美财政部也在采取类似的行动。

uploads/201305/1368434701mY9DfbWI.png

与此同时,CNBC还从一位曾经在彭博社工作的员工了解到,他曾经进入保存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和前美财政部部长蒂姆•盖特纳(Tim Geithner)使用信息的数据终端。

这些信息包括政府官员经常使用的功能以及查看债券、股票市场以及新闻的频率。这位消息人士还说,所有的彭博社员工都知道,其终端能够追踪到政府官员所查询的信息。不过,CNBC尚未说明,这些信息是否已被彭博社雇员或记者进行不正当的分享。

针对外界的质疑,彭博社发言人称,CNBC所报道的事实失实,但被问及哪部分报道不准确时,该发言人拒绝回应。此外,该发言人也未表明该公司是否会就记者获取终端信息一事进行调查。

CNBC和彭博社为竞争对手,均通过网络和电视报道和发布商业新闻。

彭博社终端“窥探”用户消息一事始发于数天前。彭博社的一名记者询问一名高盛集团执行人员,一名合伙人是否已经离开了该行,并指出,这名合伙人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登录过他们的新闻终端。

这一事件立即引发了高盛的不满,高盛立即指责彭博社终端能够帮助记者监控用户。

随后,彭博社在其网站发表声明,承认这种做法是一个错误,并称已在上个月修改了政策,确保新闻业务不能再获得客户数据。

彭博社陷入“窥探门”世界各国央行急追查回目录

 如果是个人信息不慎泄露,遭致抗议的一般仅仅是个体。如今,一个遭致欧洲中央银行、巴西中央银行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等集体质询和调查的事件出台,彭博终端泄密俨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财经版360事件”。

  ●南方日报记者 彭国华

  美联储欧央行正在调查

  尽管美国彭博新闻社主编马修·温克勒为曝光的偷窥丑闻道歉,称这种做法“不可原谅”,但由于全球各大央行等金融机构“底牌”不容偷窥,包括美联储、美国财政部以及欧洲央行在内的彭博客户都称在调查此事。

  据了解,彭博社记者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看到哪名用户登录了彭博的新闻终端,甚至可以知道他们使用了哪些特定功能。尽管他们无法获知“信息”或者“聊天”功能的内容,但根据上述途径也足以让他们做出一定的事实判断。

  13日,马修·温克勒在对终端泄密一事澄清时,表示彭博社记者能看到客户的登录历史,以及“在汇总基础上的用户高级别使用功能,但不能看到密级信息的细节”。

  尽管如此,彭博终端泄密仍如一颗“重磅炸弹”引爆财经领域。欧洲央行一度指出,“正与彭博社进行密切联系”,希望进一步检查数据使用保密性,美联储和德国央行也分别做出类似的表态,美国财政部也开始对这一问题展开调查。据了解,中国人民银行也获悉这一情况并正在进行核查。

  据业内人士透露,彭博终端泄密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财经版360事件”。对于个人而言,如果信息泄露更多的只是接到骚扰电话、商家广告等,但对于影响国家金融安全的中央银行部门,哪怕信息只是一举一动被泄露出去,也容易造成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目前,彭博社修改了公司规定,所有的彭博社记者都只可以访问与其他客户所能获取的范围一样的客户关系数据。此外,公司还任命史蒂芬·罗斯(Steve Ross)担任新设立的客户数据相关负责人,以保证“新闻业务不会再获得机密的客户数据”。

  伯南克所用账号遭窥探

  据《纽约时报》报道,彭博社内部的初步调查数据显示,2400余名记者中,有多达“数百人”可以使用终端获取一定程度的用户信息。

  彭博社窥视“隐私”一直被藏得很深,但去年因“伦敦鲸”交易蒙受巨额损失的摩根大通,在蛛丝马迹中发现彭博社存在这样的不良行为。

  据摩根大通消息人士透露,在“伦敦鲸”事件发酵期间,多位彭博记者使用用户登录数据信息,来监测被称为“伦敦鲸”的交易员Bruno Michel Iksil以及其他职员的登录信息,以此来获得交易员是否离职的消息。

  导致彭博社“窥探门”爆发的缘由,来自于《纽约邮报》5月10日的一则报道。当时,彭博社一位记者根据终端登录信息,判断高盛一名员工已经离职。他甚至颇为“得意”地向一名高盛集团执行人员询问该雇员是否已经离开,其依据则是该雇员数周没有登录过彭博社的新闻终端。

  对于彭博社“偷窥”事件,高盛非常不满,并担心公司策略安全是否已经受到损害。英国《金融时报》也揭露,经由彭博终端机2009、2010年发送的私密信息数以千计,其中包含机密的金融价格和操作信息,可能意外上传至一家不安全的网站,后从网站删除。

  美国CNBC对彭博社“窥探”的报道更让人震惊:一位曾经在彭博社工作的员工甚至进入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和前美财政部部长蒂姆·盖特纳使用信息的数据终端,这一事件引发了美国监管层的恐慌并介入调查。

  信息终端监管亟待加强

  一直以来,彭博终端都是该公司“引以为傲”的品牌,“彭博专业服务”(Bloomberg Professional Service)在华尔街的金融机构的售价已经达到每年2万美元,从而可以一手获取从金融交易到体育、时政新闻在内的实时信息。

  彭博集团由现任纽约市长迈克尔·彭博于1981年创立,仅时过20余年就超过有着150年历史的路透集团,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彭博社终端在全球共有31.5万用户,去年彭博社收入为79亿美元。

  同为金融信息终端,彭博社竞争对手汤森路透公司表示,旗下新闻部门的运营“完全独立,记者无权接触客户的非公开数据,尤其是关乎客户使用汤森路透产品和服务的任何数据”。

  据了解,国内类似彭博社的信息终端包括万得资讯(wind)、大智慧、新华08等,但售价仅在数千至数万人民币不等。据大智慧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介绍,国内的信息终端一方面是规模相对小,另一方面对客户信息管理较为严格,因此还不存在类似彭博社“窥探门”的问题。

  但业内专家认为,国内的信息终端尽管规模相对小,但也需要在成长中加强监管。比如证券软件手机版,只要一用手机号注册,就两三天就会给客户电话,不掏钱的话甚至将手机号卖给所谓的投资公司,“个人信息与决策层的数据信息安全都需要重视”。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标签: 彭博社窥探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