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最新历史版本 :全球第一经济体 返回词条

  • 编辑时间: 历史版本编辑者:高兴
  • 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
  • 修改原因:
目录

称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大国回目录

  • 据《瑞典日报》消息,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居第二。

原标题:外媒称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大国

人民网斯德哥尔摩9月27日电 据《瑞典日报》消息,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居第二。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周一将出现权力的转变。经济实力将带来政治的影响力。

消息称,中国经济在世界舞台上的成功让人刮目相看。最近三十年的每年经济增长率都在百分之十左右。

十三年前,中国超过了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四年前,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按照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周一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国。

瑞典北欧斯安银行经济部门主任博格奎斯特称,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照国内生产总值,即购买力平价计算。如果以名义GDP(也称现价GDP)算法,中国还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不过很多人认为,按照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的算法更为公平。

美国自从1872年以来作为世界最大经济国的地位,在一百四十多年后被中国代替了。但是从历史长河中看,从14世纪开始三百多年里,中国也曾是世界的最大经济体。

现在中国再一次成为最大经济国,这对在国际组织上的权力制衡和话语权的分配尤其重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关于话语权分配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很久。当现在中国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经济实力后,会为之带来政治的权力。

博格奎斯特表示,中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一直强调和推动要改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里的话语权。新兴国家已经批判了该组织对发达国家,如希腊,葡萄牙进行经济支援。如果中国能够得到更多的影响力,将会改变现在的情况。权力的制衡也将出现变化。

博格奎斯特继续称,他猜测中国对于自己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感受应是喜忧参半。他说,一方面中国希望得到世界的肯定。另一方面,中国可能又会担忧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但是,瑞典北欧斯安银行驻上海办事处负责人海內勒则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基调是发展经济,但是不为世界带来动荡。但是就现在的情况来看,这种方式将会出现变化。

最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徘徊在每年百分之七左右。虽然较之几年前,增长率略微下降,但是这是因为中国的经济正在走向成熟。瑞典北欧斯安银行对中国未来经济的预测是,增长率会再下降一个台阶,预计2020年会在百分之五左右。中国将继续拉大和美国之间的差距,但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对世界经济造成动荡。

博格奎斯特最后总结,如果没有不可预测的情况发生,我估计未来几年中国将会一直处于世界经济的杆位。长期的看,也许印度或者印尼会有可能挑战中国在世界的经济地位。但是,我认为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很有可能会超越美国曾创下的一百四十年的纪录。(王璐)

评论:“全球第一经济体”的高帽中国戴不起 回目录

9月27日出版的《瑞典日报》称: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9月29日全球经济权力将实现引人注目的交接,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超过美国,荣升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购买力平价指标不具说服力

不同于以往听到中国经济排名提升后的激动和炒作,时下的中国对于诸如此类戴给中国的高帽更多了一份理性和警惕。对于这次报道,传统媒体以及新兴媒体,都几乎以调侃的心态对待。我们注意到,这个排名是按照购买力平价测算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尽管可以消除各种人为操纵汇率的情况,但这种测算方法和现实情况相距甚远。 

汇率的变化除了购买力,还要受国民收入、国际资本流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用购买力平价理论计算汇率时,如何选择代表性的物品构成“一篮子物品”迄今是一个难题。所以,现实中很少有国家真的用购买力平价来作为调整汇率的标准。事实上,中国很多真实物价按照英国《经济学人》的巨无霸指数计算,人民币的购买力其实被高估了。所以,用这种方法计算出来中国GDP总量第一不太具有说服力。我们相信中国的GDP总量有一天一定会超过美国,但那是实实在在的超越,而不是靠计算规则的改变。 

而且,如果用人均GDP的标准看,2013年,中国的人均GDP约为6629美元。尽管这已经是差不多30倍于1980年的数字了,但跟美国的人均51200美元比,还差得很远。即使按照现有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美国这个数字最乐观的估计也应该到2049年之后了。在这种情况下,用所谓的购买力平价忽悠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实在令人捧腹。 

软实力也许差距更大

而且,如果考虑其他方面的经济软实力,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也许更大:在创新领域,中国目前仍然属于追赶阶段。除个别领域,中国在绝大多数创新方面仍然落后于美国、日本、德国等第一梯队,也落后于英国、以色列、韩国等第二梯队。从科技研发投入的强度看,中国尽管近几年来投入强度逐渐增强,并且在2011年达到创纪录的1.84%,但仅相当于美国的60%。且低于日本的3.26%,德国的2.82%。甚至低于韩国的3.74%,中国台湾的2.90%和新加坡的2.09%。也就是说,就软实力而言,中美两国的鸿沟很难在短期内逾越,对此没有清醒地认识,而只陶醉于GDP“大数据”,认为全球经济第一的权杖真的已经实现交接,太傻太天真。 

当然,没有GDP“大数据”方面的进步,人均GDP等更能反应经济实力的小数据的进步就是无源之水。但是,衡量经济实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运算和指标。对于中国而言,关注中国经济的短板,韬光养晦,不为戴上毫无价值和意义的“世界第一”的帽子沾沾自喜,才是成熟的体现。(马光远) 

中国将成全球最大经济体?别太当真!回目录

  新华网北京5月5日电(记者李树峰 张芽芽 李有超)有国外媒体根据世界银行最近一份报告推算,中国GDP总量有望在今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尽管这听起来激动人心,但中国一些经济学家清醒地指出该报告的计算方式并不尽合理,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

  世界银行上月底在美国发布了其国际比较项目(ICP)研究报告。根据报告,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2011年中国经济规模已经上升到美国的86.9%,占世界总量的14.9%。

  ICP是一项全球性统计合作项目,主要目的是测算各种货币的购买力平价,以便用购买力平价作为转换系数,将国内生产总值转换为用统一货币单位表示,从而比较和评价各经济体的实际经济规模和结构。

  世界银行称,2011年的一轮ICP覆盖了199个经济体,是迄今对世界各国购买力平价最广泛的一次测算。

  报告显示,美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美国2011年GDP总量为15.53万亿美元,占世界总量的17.1%。

  世行认为,“以购买力平价衡量,中国紧随其后。”

  报告给了人们充分的想象空间。有媒体报道称,考虑到2011年以来中国和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今年中国经济规模很可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中国近些年来的经济发展成就有目共睹。在世行报告之前,已经有多家机构和经济学家预言,中国将在若干年后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但“今年就会”这种猜测好像太突然了些。

  中国财政部下属的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文宗瑜对世行的报告提出了质疑。他说,世界银行的抽样多数在中国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而西部地区和农村则较少,考虑到中国东西部以及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购买力等方面的差距,报告结论准确性值得商榷。

  另一方面,世界银行的购买力平价法是以美元作为统计单位。文宗瑜表示,从2002年到2012年,人民币汇率对外升值,但中国国内物价上涨使得人民币出现贬值趋向。考虑到绝大多数中国人是在国内赚钱,国内消费,以美元计算购买力存在误差,会夸大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

  中国的GDP总量在不同计算方法下差别巨大: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用购买力计算,中国2011年GDP总量为13.5万亿美元,而以市场汇率计算,GDP总量仅为7.32万亿美元,二者相差近一倍。

  尽管近年来中国GDP总量快速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很多中国学者表示,更需要强调中国GDP的质量及人均拥有量:从这两个指标来看,中国仍然和欧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表示,GDP不仅要比总量,还要比质量。从中美两国制造业水平、科技水平、包括单位GDP的含金量和其代表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来看,差距都非常大。

  “我认为不应该对世行的指标给予过多关注,更不能给予过高评价。”张立群说,“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基本国情特点并没有改变。”

  而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则让中国民众无意为虚幻的“世界第一”头衔欢欣。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2014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速7.4%,创下新低。

  “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次高速或中高速增长的换挡时期。”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说,这要求我们更要注重发展质量。

  许光建强调,尽管中美两国经济总量的差距在缩小,但人均差距还相当大。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内地2011年人均GDP为10057美元,全球排名第99位,而美国人均GDP则是49782美元,全球排名第12位。

  许光建说,中国是世界制造业中心,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这与美国完善的产业结构不可同日而语。此外,中国还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诸多发展带来的问题,这都需要较长时间来解决。

  一向活跃的中国网民对中国GDP总量即将“荣升”世界首位反应不一。尽管部分网民因此受到鼓舞,但更多的人认为不应只看总量,更要看到居民实际生活水平是否提高。“交通、住房、环境,这都是我们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一位网民说。

“中国世纪”自今日始?回目录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国世纪自今日始。”促使美国媒体下此番结论的是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国今年可能超越美国,摘得世界头号经济体桂冠。过去10年,外界对中国何时超美的预测层出不穷,已经疲惫的中国人更愿意将其当做西方的又一次忽悠。不过,这个“最权威估计”让美国舆论异常认真,他们把中美比较一遍后得出几乎一样的结论:无论按什么统计方法,美国被中国取代都是大概率事件。西方跟风惊呼者不少,他们或认为中美“经济霸权之争”提前上演,或感叹2014年将见证世界经济的历史性转折。有韩国媒体已经未雨绸缪:本国是否做好应对19世纪末以来全球最大经济变革的准备?对于“当局者”而言,利用新排名“自省”似乎是好时候。 


“中国世纪”自今日始?

“中国今年超越美国成世界头号经济体”说法来自世界银行4月29日的一份报告。该行“国际比较计划”当日更新了各国基于按照购买力平价(PPP)的GDP数据,结果发现中国今年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体。报告得出结论的大体思路是:作为对真实生活成本的估计,购买力平价被认为是比较经济体规模的最佳方式,较贫穷国家的货币购买力要比早先预期的强,根据这种统计方法,中国的经济规模在2011年已达美国的86.9%,加上2011年至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了24%,美国仅增长7.6%,中国GDP超美今年有望实现。世行称,变化无常的汇率很少能反映出商品与服务的真实成本。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是自2005年以来该数据首次进行更新。这些数据是对货币在不同国家的购买力的最权威估计,为IMF等大多数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机构所采用。 

“这是让美国深感羞愧的时刻。”美国“天主教在线”认为,文章说,自1872年以来美国首次交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桂冠。中国领导人会将这个桂冠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大胜利。统计数据也说明中国经济现在对国际社会有多重要。考虑到中国经济体量之大,中国对全球增长的贡献比可能还会进一步提高。《华盛顿时报》认为,几个月内中国就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强大经济力量,在近期遭遇丧失AAA信用评级的尴尬后,这无异于美国声誉遭到的又一打击。 

瑞士《商报》将美中可能的易位称为“换岗”,称2014年世界经济将迎来一个转折点。美国140年的头号经济体地位将不保。尽管如此,两个重量级国家未来仍会处于竞争状态,美国不会轻易让出第一的地位。奥地利《新闻报》称,“中央帝国正式回来”。文章说,鸦片战争前,中国都是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而且这一辉煌地位保持了好几百年。19世纪中叶,英国成了世界头号经济强国。19世纪末至今,美国一直是全球头号经济体。现在看来,中国可以重新夺回这一地位。 

中国何时成为头号经济体是一个在过去十几年常被提及的话题。美国《赫芬顿邮报》报道说,经合组织此前预测中国2016年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机构自己的预测为2019年,英国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则预测要到2028年。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过去30年中国保持着年均9%到10%的经济增长,即使面临经济增速放缓的忧虑,其经济发展速度依然是美国的两倍。《金融时报》4日社论称,对那些担心中国崛起势不可挡的人而言,世行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没能带来什么安慰。中国奇迹般的增长意味着,中国注定会超越增长放缓的美国。作为全球廉价商品供应国,中国去年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头号货物贸易大国;人民币跃居全球最常用支付货币第七位;2013年中国拥有2000亿美元的经常账户盈余,美国则存在约400亿美元的经常账户赤字。 

也有个别西方媒体怀疑一切。美国“美国思想者”网站将世行的这份报告定性为“造假”,称“中国今年将超越美国”这个说法是在变戏法。2005年,世行和联合国估算称按PPP计算中国经济总量已达到美国的43%,当时这就引发了争议。文章称,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说得好:“有三种谎言,那就是谎言、无耻谎言和统计数据。”“大家都放松一下,中国经济规模仍然只相当于我们的一半”。《华盛顿邮报》以此为题的文章试图给紧张的本国担忧减压。文章称,标准的GDP算法将汇率的因素考虑在内。IMF基于汇率指标估算,2012年美国GDP为16.2万亿美元,而中国仅为8.2万亿美元。美国《商业周刊》称,美国又大又富,中国只是规模大。文章说,数据并不说明中国有多富,美国人均GDP接近5万美元,排名全球第12,中国人均GDP还不到1万美元,排名全球第101位。美国企业研究所研究员马克·佩里称,去年中国的人均GDP是9844美元(按购买力平价),这是美国在1912年首次达到的人均经济产出水平,这是100多年前的事了。 


如果美国丧失老大地位

对于这个西方热炒的报告,中国舆论场的“沉默”引起了外界注意。英国广播公司说,对于一个国家的百姓而言,每个月领到的薪水相较于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说重要得多。英国《金融时报》援引一位参与报告准备工作人士的话表示:“一年前,曾有一场关于此报告的大规模激辩。中国想要拒绝这份报告。”文章说,中国之所以缺乏炫耀成功的兴趣,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不希望承受伴随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而来的国际压力。中国政府对于中国成为全球第一的国际预测常常表现出回避态度。《首尔经济》分析说,如果中国成为世界经济老大的说法成为公认现实,外界要求人民币升值等经济负担将持续增大。特别在中国仍未完全摆脱出口导向型经济的情况下,中国没有必要提前招来其他国家警惕的目光。此外,中国的贫富差距在继续拉大,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称号对中国意义不大。 

德国新闻电视台认为,中国的经济今年底超越美国,给中国的怀疑者当头一棒。但是中国要长久保持第一,应该吸取各种教训。日本《产经新闻》称,依赖高消耗产业和房地产来推举数据的中国经济被认为“有健康问题”,是否能够持续增长值得质疑。而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贫富分化、环境污染和国民素质不足等问题也被广泛诟病,拖累了中国的经济竞争力,这些都是美国《国际财经日报》眼中世界“新老大”要解决的问题。 

《华盛顿时报》称,虽然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强大对美国是坏事,但经济增长意味着更多消费者希望获得美国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美国落后完全是因为决策者丢弃了让美国变得伟大的自由市场价值。韩国《每日经济》社论称,印度取代日本排名第三,而老牌强国法、英则下降到第八和第九位。只占地球人口17%的发达国家虽然还掌握世界经济过半份额,但21世纪世界经济版图正在发生急剧变化。《金融时报》认为,世行报告将加剧有关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国际机构投票权的争论,世行和IMF与全球经济实力对比越来越脱节。《柏林日报》表示,西方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面临新兴经济体的挑战,未来,中国将逐渐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政治的中心。 

“美国丧失宝座,世界没什么好怕的。”英国《卫报》称,奥巴马刚结束亚洲之行回国,而在国内则被批评说对中国不够强硬。不过美国人要想想,战略重心转移到亚洲去遏制中国,这么做美国自己到底能不能吃得消。美国从未经历过跟经济规模大于自身的国家搞军备竞赛的局面,更别说这个国家的经济规模优势还在快速增长。幸运的是,中国在崛起,但北京似乎对打造帝国不感兴趣。文章认为,在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之际,多极化世界肯定更利于民主。 

新排名是个自省的时刻

法国《新观察家报》文章称,中国似乎很不情愿被视做发达国家,这也是许多新兴国家在达到某个目标后的共同心态。2011年巴西GDP总值超过英国,也让巴西同样感到不知所措,一些巴西人甚至自嘲“以为说世界杯排名”。文章认为,新兴国家应更加重视“人类发展指数”,后者是衡量国家生活质量的参数,这个指数比GDP总值更有意义,仅仅在GDP上名列前茅,未必意味着成为富国——如果所有非洲国家统一成一个经济体,其GDP总量也会相当可观,谁能说这样的一个经济体就是富强的? 

“新排名是一个自省的时刻。”彭博社认为,新数据并不是意味着盖棺定论,但无论如何,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只是时间问题。印度经济规模迟早也要超过美国。文章说,西方长期的经济独大地位以及由此形成的思维和行动习惯再也不能当做想当然的了。日本《东洋经济周刊》文章称,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的事实早已得到肯定。但在科技和人才储备方面,中国相比于美国等先进国的落后还是明显的。中国并未掌握新科技革命的主动权。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自己的技术基础已经成为中国的当务之急。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标签: 全球第一经济体 世界经济第一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