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性斑疹伤寒
词条创建者:方兴东
创建时间:04-28 10:43
标签: 地方性斑疹伤寒
摘要:地方性斑疹伤寒(endemictyphus)也称鼠型斑疹伤寒(murinetyphus),乃鼠蚤媒介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与流行型斑疹伤寒近似,但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皮疹很少呈出血性。疾病别名:鼠型斑疹伤寒所属部位:全身就诊科室:传染科,皮肤科症状体征:头痛 昏迷 咳嗽 恶心与呕吐 胸痛 便秘 身痛诊断变形杆菌(一)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表现可初步诊断。依赖血清学试验,豚鼠接种分离病原体确诊。(二)实验室检查1.血象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2.血清学检查外斐氏反应中,变形杆菌CX19凝集的诊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959次 |
|
|
卡波西水痘样疹
词条创建者:方兴东
创建时间:04-28 10:43
标签: 卡波西水痘样疹
摘要:卡波西水痘样疹卡波西水痘样疹系在患有湿疹、特应性皮炎或其他某种皮肤病损害的基础上,感染单纯疱疹病毒而致的一种皮肤病。临床表现以皮损区突然发生脐窝状水疱,并伴以全身症状为特征。 本病系在患有湿疹、特应性皮炎或其他某种皮肤病损害的基础上,感染单纯疱疹病毒而致的一种皮肤病。概述卡波西水痘样疹英文名:Kaposi varicelliform eruption 别 名:Kaposi水痘样疹;卡伯希水痘样疹;疱疹性湿疹 本病系在患有湿疹、特应性皮炎或其他某种皮肤病损害的基础上,感染单纯疱疹病毒而致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275次 |
|
|
副球孢子菌病
词条创建者:方兴东
创建时间:04-28 10:43
标签: 副球孢子菌病
摘要:副球孢子菌病内容巴西副球孢子菌引起的真菌病。本病主要分布在南美及中美洲﹐曾一度称为南美芽生菌病。因主要发生在巴西﹐也一度称为巴西芽生菌病。中国尚未见报告。 副球孢子菌一般存在于酸性土壤内﹐可能由呼吸道及皮肤破伤处进入人体﹐主要引起肉芽肿性损害。常在口腔黏膜﹑鼻黏膜﹐偶或在胃肠道黏膜引起溃疡性肉芽肿损害。常侵犯淋巴结﹐有的是慢性良性经过。但在许多患者中﹐病损常播散全身﹐最后导致死亡。若早期诊断﹑治疗﹐预后较好。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013次 |
|
|
副伤寒
词条创建者:方兴东
创建时间:04-28 10:43
标签: 副伤寒
摘要:副伤寒是由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持续高热、相对脉缓、特征性中毒症状、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伤寒主要的病理特征是全身网状内皮系统的增生反应,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的病变最为显著。副伤寒,分别由副伤寒甲,乙,丙杆菌引起。它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与伤寒相同。病因副伤寒副伤寒是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可因水源和食物污染发生爆发流行。本病分布中国各地,常年散发,以夏秋季最多,发病以儿童,青壮年较多。本病的病原是伤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3132次 |
|
|
出血热肾病综合征
词条创建者:方兴东
创建时间:04-28 10:43
标签: 出血热肾病综合征
摘要:出血热肾病综合征出血热肾病综合征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冬春季多见。本病潜伏期4~46天,一般为7~14天,以2周多见。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衰竭为主要表现,又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HFRS)。 基本简介疫苗接种疾病名称:出血热肾病综合征疾病别名:出血性肾变病肾炎,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HFRS,FarEasthemo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4447次 |
|
|
军团病
词条创建者:方兴东
创建时间:04-28 10:43
标签: 军团病
摘要:军团病军团病(Legionnairesdisease)是嗜肺军团杆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976年美国费城召开退伍军人大会时暴发流行而得名。病原菌主要来自土壤和污水,由空气传播,自呼吸道侵入。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以发热、咳嗽和肺部炎症为主的肺炎型和以散发为主、病情较轻,仅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等,而无肺部炎症的非肺炎型,又称庞提阿克热(Pontiacfever)。中国自1982年以来南京、北京等地相继报告有本病出现。发现史1976年美国建国200周年之际,一批退伍老兵在费城“斯特拉福美景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484次 |
|
|
兔热病
词条创建者:方兴东
创建时间:04-28 10:43
标签: 兔热病
摘要:兔热病兔热病又称(土拉菌病Tularaemia)或鹿蝇热,是一种由扁虱或苍蝇传播的啮齿动物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皮肤溃疡,眼结膜充血、溃疡,呼吸道和消化道炎症及毒血症等。土拉菌可以被用作生物战中的致病病菌,感染者会出现高烧、浑身疼痛、腺体肿大和咽食困难等症状。利用抗生素可以很容易治疗这种疾病。疾病别名 :土拉菌病,鹿蝇热,野兔热 所属部位 :皮肤,全身 就诊科室 :皮肤科,传染科 症状体征 :淋巴结肿大 发热 溃疡 头痛 咳嗽 呼吸异常 恶心与呕吐 肝肿大 脾肿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293次 |
|
|
假单胞菌感染
词条创建者:方兴东
创建时间:04-28 10:43
标签: 假单胞菌感染
摘要:假单胞菌假单胞菌感染,假单胞菌寄生人体所致的疾病。假单胞菌属属假单胞菌科,包括一群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它是一种机会性病原菌,常可引起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广泛存在于土壤、水、污物及空气中,在所有的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主要分为绿脓杆菌感染、马鼻疽杆菌感染、类鼻疽等。简要介绍铜绿色假单胞菌假单胞菌寄生人体所致的疾病。假单胞菌属属假单胞菌科。包括一群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污物及空气中,在所有的培养基上均生长良好。铜绿色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是假单胞菌中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当人体抵抗力下降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668次 |
|
|
传染病防治法
词条创建者:方兴东
创建时间:04-28 10:43
标签: 传染病防治法
摘要: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04年8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布,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是宪法规定的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法律之一,使我国传染病防治从行政管理步入法制管理的重要标志.实施日期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受权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七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由中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936次 |
|
|
人畜共通传染病
词条创建者:方兴东
创建时间:04-28 10:43
标签: 人畜共通传染病
摘要:人畜共通传染病指任何可以经由动物传染给人类或由人类传染给动物的传染病,透过人畜之间直接传播,或是借由病媒传播(例如蚊子),将病原体带入另外一个生物体上,而这些病原体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使用拉丁字母的语言中,该词汇多来自希腊文,由表示动物的“zoon”加上代表疾病的“nosos”,两词融合为一,这一类传染病当中有许多会造成患者严重的生理变化。保护医学(conservation medicine)则是一门,整合医学、兽医学、环境科学的跨领域学科,与此类疾病之研究息息相关。历史多数人类史前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914次 |
|
|
乙肝病毒携带者
词条创建者:方兴东
创建时间:04-28 10:43
标签: 乙肝病毒携带者
摘要:病毒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AsC)是指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很少有肝病相关症状与体征,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基本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据统计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有1.2亿人。 传播新生儿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发生与母婴垂直传播有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围产期传播率很高,尤其是HBsAg与e抗原(HBeAg)同时阳性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90%以上HBsAg阳性,这是因为母体血液中的HBeAg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对感染肝细胞的免疫反应,使胎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3672次 |
|
|
乙肝两对半
词条创建者:方兴东
创建时间:04-28 10:43
标签: 乙肝两对半
摘要: 乙肝两对半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即常说的乙肝五项或称两对半) 序号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临床意义9种常见模式1 - -&n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929次 |
|
|
丁型病毒性肝炎
词条创建者:方兴东
创建时间:04-28 10:43
标签: 丁型病毒性肝炎
摘要:丁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等嗜肝DNA病毒共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输血和血制品传播,与乙型肝炎的传播方式相似。HDV与HBV重叠感染后,可促使肝损害加重,并易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本病呈全世界性分布,尤其意大利南部呈高度地方性流行,发展中国家HBsAg携带率较高,有引起HDV感染的基础。中国调查报告提示有地方性流行,各地HBsAg阳性者HDV感染率为0~32%,总的看,北方偏低,南方偏高。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病者HDV感染率先明显高于无症状HBsAg携带者。病因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057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