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历史版本1:IT业4月16日 返回词条

人工智能之父John McCarthy

2004年Tim Berners-Lee获得首届Millennium技术奖

 

 

 

 

 

 

 

 

目录

[显示全部]

早期历史回目录

4月16日

     1959年,LISP语言正式公开亮相,LISP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很好的工具,由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创建,至今依然很有影响,应用于人工智能开发环境中

     1996 法国电信(FT)推出面向消费者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1998 五角大楼邀请黑客查找美国防部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缺陷
  1998 苹果宣布赢利状况超过市场预期,苹果复苏有望

近期历史回目录

04/16/2004 £600,000 for web pioneer Sir Tim Berners-Lee,the first Millennium Technology Prize
04/16/2004 New method finds distant planet
04/16/2004 Sony, Toppan develop optical disc made from paper
04/16/2004 Download Lindows / Linspire for FREE!
04/16/2004 Spyware Runs Rampant, Study Says
04/16/2004 US patent office asked to review FAT patent
04/16/2004 Stampede for patches disrupts Microsoft update site
04/16/2004 Sun posts $760 million loss, shuffles hardware units
04/16/2004 Searching in the Third Dimension
04/16/2004 New Web Protocol May Leave DSL in the Dust
04/16/2007 Silverlight: Microsoft Launches Flash Competitor

中国历史回目录

 

 

历史详解回目录

L-Lisp running in Emacs w/OpenGL window
 LISP(全名LISt Processor,即链表处理语言),由约翰·麦卡锡在1960年左右创造的一种基于λ演算的函数式编程语言。
  LISP有很多种方言,各个实现中的语言不完全一样。各种LISP方言的长处在于操作符号性的数据和复杂的数据结构。1980年代Guy L. Steele编写了Common Lisp试图进行标准化,这个标准被大多数解释器和编译器所接受。在Unix/Linux系统中,还有一种和Emacs一起的Emacs Lisp(而Emacs正是用Lisp编写的)非常流行,并建立了自己的标准。LISP的祖先是1950年代Carnegie-Mellon大学的Newell、Shaw、Simon开发的IPL语言。LISP语言的主要现代版本包括Common Lisp和Scheme。

人工智能之父麦卡锡
1927年9月4日麦卡锡(John McCarthy)生于美国波士顿一个共产党家庭,父母的工作性质决定全家需不断搬迁,从波士顿迁到纽约,然后又到了洛杉矶。信仰爱尔兰天主教的父亲当过木匠、渔夫和工会组织者,母亲是立陶宛犹太人,在联合通讯社(TheFeder?atedPress)当记者,后来在一家共产党报社工作。麦卡锡从小把自己对科学的兴趣与家庭的政治倾向结合起来。麦卡锡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确信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有利。我记得小时候读过《十万个为什么》,这是30年代苏联作家伊林(M.Ilin)撰写的通俗科技读物。在美国好像没有这样的书。10至15年前我很高兴得知中国有许多非常早熟的儿童,他们都读过《十万个为什么》。”

麦卡锡说他的童年平平淡淡,实际上在读中学时,他就找到加州理工大学的一份课程清单,自学了大学一年和二年的数学课程。1944年他真的到了这所大学,免修头两年的数学课。1948年9月在读研究生时,他出席了该校主办的“行为的大脑机制西克森研讨会”(Hixon Symposiumon Cerebral Mechanism in Behavior at CalTech)。大数学家、计算机设计大师冯·诺伊曼在会上散发了关于自复制自动机的论文。尽管当时还没有人精确地将机器智能与人的智能联系起来,但诺伊曼的报告却激发了麦卡锡的好奇心。1949年在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作博士论文时,他决定尝试在机器上模拟人的智能。1955年他联合申农(信息论创立者)、明斯基(人工智能大师,《心智社会》的作者)、罗彻斯特(IBM计算机设计者之一),发起了达特茅斯项目(Dartmouth Project),第二年正式启动,洛克菲勒基金会提供了极有限的资助。现在看来,这个项目不但是人工智能发展史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里程碑。正是在1956年,麦卡锡首次提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一概念。现在看来,那次讨论并没有实质上解决有关智能机的任何具体问题,但它确立了研究目标,使人工智能成为计算机科学中一门独立的经验科学。

1957年巴库斯(John Barkus)及其IBM小组发布了Fortran语言,这是第一个成功的高级语言,使程序设计者从繁琐的汇编语言中解脱出来。卡内基梅龙大学的纽维尔(A.Newell)、司马赫(H.Simon)等提出信息处理语言IPL,麦卡锡则提出表处理语言Lisp。在Fortran中不允许有递归,麦卡锡希望改进它。1960年巴黎会议大家讨论了Algol语言,采纳了麦卡锡的建议,增加了递归和条件表达式。Algol最早接受了Lisp的观念,但不是最后一个。如今的Pascal、C、Ada等都接受了Lisp的创新。但至今,主流程序设计语言仍然没有吸收麦卡锡建议的“评价函数”(eval),认为它很危险。麦卡锡发明Lisp语言,只是把它作为工具,他的目标是制造具有人类智能的机器。Lisp自发明以后,像其他语言一样,发明人失去了对其的控制能力,马库斯和凯(A.Kay,“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创始人)也一样。

1959年麦卡锡发表《具有常识的程序》一文,标志着他向“常识逻辑推理”难题开始宣战。“与所有专门化的理论一样,所有科学也都体现于常识中。当你试图证明这些理论时,你就回到了常识推理,因为常识指导着你的实验。”设想一个旅行者从英国格拉斯哥经过伦敦去莫斯科,计算机程序可以分段处理:从格拉斯哥到伦敦,再从伦敦到莫斯科。但是如果假设此人不幸在伦敦丢失了机票怎么办?当然现实中此人一般不会因此取消原来去莫斯科的计划,他可能会再买一张票。但是预先设计好的模拟程序却不允许如此灵活。因此要发展一种具有常识推理能力的逻辑。

1964年麦卡锡已是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的主任,他提出了一种称之为“情景演算”(situational calculus)的理论,其中“情景”表示世界的一种状态。当主体(agent)行动时,情景发生变化。主体下一步如何行动取决于他所知道的情景。情景演算的思想吸收了有穷自动机状态转移的概念。在情景演算中,推理不但取决于状态,而且取决于主体关于状态知道些什么。主体知道得越多,了解得越详细,他就会更好地作出决策。这种情景演算理论吸引了许多研究者,但它本身也引起一种问题。在多主体的世界中,与一个主体有关的情景的变化可能还取决于其他主体的行动。这样处理起来十分困难。在常识世界中,我们的决策可能不大受其他主体的影响,当然有时也受。很难说麦卡锡的努力最终是否成功了,但他向通常的“演绎推理”挑战,强调人类智能推理的非单调性(nonmonotonicity),发展状态描述法,在人工智能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麦卡锡试图让机器能像人一样,在某种语境下,进行基本的猜测。但这很难做,即使是人,也常常误解语境。一个有趣的例子是:白宫发言人奥涅尔欢迎新当选的里根总统时说:“您成了Grover Cleveland”(他指的是美国的一个总统)。而里根却微笑着说:“我只在电影中扮演过一次Cleveland。”(里根指的是棒球手Grover Cleveland Alexander)

不管人们对人工智能还有什么偏见,它现在已成为严肃的经验科学,而麦卡锡为这一领域培养了大量人才,他的学生遍及世界。关于人工智能,想了解更多的东西可以直接访问麦卡锡的网页,从“公众理解科学的角度”看,他的网页做得非常棒。他讨论了人工智能与哲学的关系,人工智能的分类及应用领域等。还详细回答了有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他是技术乐观派,相信人类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他提供了许多论据,可从网上看到)。

  网络的挑战——互联网与法国文化 

全球只有1.2%的网址使用法语作为网上语言,而在国际在线论坛中使用法语的比重则更少。

  法国人对其文化是极为骄傲的。国际互联网从两个方面对法语文化的地位提出了挑战。到1988年的时候,只有1/5的法国家庭配备了计算机,而在美国这一数字是2/5;只有2%的法国家庭能够上网。

  但是,这些经常在互联网上冲浪的人(对他们正确的文化称谓)今后是上法语网,还是英语网呢?与迷你电话不同,网络对过去法国采取的防范美国文化入侵的文化政策并没有帮助。目前,法国政府的政策是着手推动法语网址在全球互联网上的扩展,从而推进"文化的多元化和民主"。 图:新帝国主义 1999年互联网页上使用的各种语言(%)

 在一个零乱的网吧里,到处回荡着北非的说唱音乐,法国的年轻人就聚集在这里进行互联网冲浪。但是,他们在屏幕上看到的文字并不是法语。毕竟,这是一个由英语主导的网上世界。其中,全球只有1.2%的网址使用法语作为网上语言,而在国际在线论坛中使用法语的比重则更少。

  近几年来,同其他的媒体相比,互联网从更大程度上对法国控制和保护其文化的努力提出了挑战。 法国人对其文化是极为骄傲的。除了西班牙以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象法国一样专门成立了"法语研究院"(Academie Francaise),在过去的365年里始终致力于法语的推广和保护;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语言文化的统一持有如此的信念:在有关政府部门的努力下,讲法语的人遍及从加拿大到越南的50个国家(一些并不是法语国家);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如此重视本国文化的传播,要求其贸易伙伴制定法语流行音乐和电影的最低进口配额。

  国际互联网从两个方面对法语文化的地位提出了挑战。首先是英语在互联网上的主导作用。从某些方面来看,法国人的努力是徒劳的。他们"征服"互联网的动作十分缓慢。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政府就决定推动本国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在国内推广法国电信的"迷你电话系统",使电话号码查询、火车订票更加方便快捷。但其结果却无法适应互联网的灵活性和广泛性。迷你电话的流行甚至阻碍了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到1988年的时候,只有1/5的法国家庭配备了计算机,而在美国这一数字是2/5;只有2%的法国家庭能够上网。

  目前,这些数字有所上升。根据"法国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协会"(French Association of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的统计数字,1998年1月,只有54万的法国居民可以上网,上网时间总计400万个小时;到2000年1月,上网人数猛增,超过了300万人,网上冲浪者共计花费了2530万个小时。

  但是,这些经常在互联网上冲浪的人(对他们正确的文化称谓)今后是上法语网,还是英语网呢?虽然法语网址得以大大的增加,答案可能仍是二者皆有。尽管法语研究院尽了很大的努力来推动互联网新词汇的法语翻译工作,例如将电子邮件"email"译为"messagerie electronique",但是绝大多数上网者在平时交谈时仍然更喜欢用美国人的说法。

  对法语文化的第二个挑战是网络在很大程度上的混乱和无规律性。与迷你电话不同,网络对过去法国采取的防范美国文化入侵的文化政策并没有帮助。目前,法国政府的政策是着手推动法语网址在全球互联网上的扩展,从而推进"文化的多元化和民主"。但控制文化入侵是很难的。例如,几年前,法国法官禁止一本关于密特朗总统病情的书上市,法国东部城镇Besancon的一家网吧就大胆地在网上披露了该书的全部内容。

 

图说历史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标签: IT历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