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最新历史版本 :世界与中国研究所 返回词条

  • 编辑时间: 历史版本编辑者:admin
  • 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
  • 修改原因:
目录

研究所介绍回目录

  1994 年年初,世界与中国研究所与美国驻北京商会合作在北京召开了“中美最惠国待遇的研讨会”,出席者有美国的大公司,包括联合技术公司、 AT&T 等,外交部、经贸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北京大学的有关人员都到会。
  从1994 年开始,研究所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学术研究工作, 1995 年出版了《南风北渐——港台对大陆改革开放的影响》,1998 年出版了《静悄悄的革命——当代中国社会市民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海内外学术界所重视。
  从1997 年开始,研究所开始关注中国基层民主的研究, 1998 年底,介入了四川遂宁市步云乡的乡长直选的准备和组织工作,并对中国乡镇选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出版了《创新与发展——乡镇选举制度研究》和《乘风而来》等书,这些工作对中国的政治改革和民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用。
  从2000 年开始,研究所开始关注农村和城市社区的直接选举,在许多地方对农村选举进行了现场观摩,并参与地方政府所组织的城市选举制度的改革。通过研究所的实践和对各地基层民主发展的调查,研究所出版了《中国基层民主发展报告 2000 - 2001 》、《中国基层民主发展报告 2002 》和《中国城市社区直接选举制度改革》等一系列书和研究报告。

世界与中国研究所的创办人李凡回目录

2004年1月,一些来自湖北潜江市、曾在去年11月参加地方人大选举的独立候选人在京上访期间,召开了一个非常特别的新闻发布会。这些代表指责当地政府操纵选举,导致32位独立候选人无一当选。他们表达不满,并且呼吁全国人大予以纠正。代表中包括知名度颇高的姚立法,他在1998年就率先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加竞选并获得成功。其后,他多次发起活动纠正当地政府的不当行为。

(图)世界与中国研究所李凡世界与中国研究所李凡

这个事件背后的“总策划”是世界与中国研究所的创办人李凡。该所是一个非政府的民间智库,对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以及国际关系方面有着广泛的研究兴趣。尽管媒体对发布会的反应很强烈,李凡认为上访活动不会有具体的结果,但这肯定会给试图操控选举的一些地方政府发出信号,使其在将来的选举中吸取教训。

李凡对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改革的兴趣始于1998年。这一年,他由于介入四川省步云乡的乡长选举而引人注目。通过和当地富有创新精神的官员合作,李凡帮助设计和组织了中国第一个乡镇一级的直接选举,并且在政治体制改革领域引发激烈的争议。

其后,李凡通过游说、提供咨询,为具有创新和开放意识的地方政府设计选举程序等方式积极介入乡镇、城市社区和地方人大选举制度的改革。他还组织了独立的民间观察团对选举过程加以观察和监督。

李凡看上去热衷于测试和推动中国政治改革的底线。去年10月,他帮助重庆市坪坝乡进行了一项综合政治体制改革试验。这个一揽子计划包括乡长和乡党委书记直接选举,以及建立乡党员代表大会和乡人民代表大会的常任制,并尝试建立公开透明的乡级公共财政制度。但是,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在即将进入实地操作时被上级政府突然叫停。

不难想像,政府方面对李凡和他的研究所的看法存在着巨大分歧。李凡说,即便在多年推动基层民主制度改革的民政部内部,不同部门的态度和看法也是大相径庭。在更高的层面,一些人将他看成推动中国进步的力量而给予坚定的支持,另外一些人则给他贴上反党反革命集团的标签。总体上,由于政府和这个独立的民间研究所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李凡常常被官方主办的研讨会拒之门外。不过,他懂得如何在体制内推进他的想法。他说,作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展示橱窗”,研究所在政府眼里有了存在的理由。利用这样的特殊地位,研究所仍然能够通过愿意和他合作的一些地方政府开展试验性的项目,从而影响媒体,作用于公众,最后间接影响政府的决策。李凡说,他从来没有机会直接向政府提出报告或者建议,但是,如果政府愿意“发包”研究项目,他十分乐于承接。

从1993年成立开始,研究所出版、发表了若干有关基层民主和公民社会的研究书籍和论文。李凡曾将3000册《创新与发展--乡镇选举制度研究》一书免费发放给中国的县级党政干部。

目前,研究所有3位专职员工,7-8位挂名研究员。此外,在这个松散网络中还有40-50位学者参加研究项目。李凡说,这是低成本运作NGO的一种方式。在成立初期,研究所通过为一些公司提供咨询收入掘得第一桶金(这些公司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台湾等地,它们对中国的政治稳定和国际关系比较关注),这些资金目前仍是研究所运作成本的主要来源。其次,与其他机构合作开展研究的项目也产生收入作为补充。

作为一个智库,研究所的关注范围不只限于中国的基层民主。一方面,李凡很重视介入具体的实践,因为这不仅能有效地形成政策压力,同时还为智库注入思想的源泉。另一方面,研究所计划进行转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理论研究,并且把关注点从国内问题转向国际问题。李凡说,其目的是为了增加研究所的国际影响,使其工作范围覆盖“世界与中国”这个名称。此外,研究所可能希望通过这样的调整,减轻由于过多介入国内政治改革所带来的压力。

2005年度组织奖之世界与中国研究所回目录

 《南风窗》:  世界与中国研究所:民主从选举开始

  颁奖辞:

  作为民间智库,世界与中国研究所的宗旨始终清晰不变:推进中国政治制度改良,推进中国民主进步。在村级民主选举倍经波折的2005年,他们再次发出了独立而理性的判断。

  2005年,世界与中国研究所已经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12个年头。作为中国最早创办的两家民间智库之一,世界与中国研究所和天则经济研究所同在1993年成立。而前者的目光,更多放在政治层面的研究。

  1985年夏天,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攻读政治学硕士的李凡利用暑假,把美国所有的知名智库机构跑了个遍,随后写了一篇论文,中心思想只有一个:根据美国经验,智囊机构一定要走民间道路,完全依附于官方没有出路。

  1992年,民间生存空间伴随市场经济成熟而扩大,李凡从国务院所属的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自动离职,并在一年后创办了世界与中国研究所。

  李凡的研究所不仅规模不大,在非政府组织同行中也略显得另类,甚至曾经一度面临“经济危机”。这一切,都不影响李凡的初衷:通过智库,推进中国政治制度改良,推进中国民主进步。

  世界与中国研究所创办初期进行了许多相当前卫的研究。1996年李凡等人就中国公民社会的状态展开调研,并于两年后出版了《静悄悄的革命——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研究》,对中国非政府组织对于中国市民社会建设的影响作了一次深度研究,而直到2002年后,非政府组织才大规模被公众知晓。

  1997年研究所工作重心转向基层民主,尤其是基层选举。一年后,李凡认识了正准备推进乡长公选的四川遂宁市市中区区委书记张锦明,有条不紊的组织工作后,1998 年的最后一天,步云乡全乡公民投票选出了中国第一个直选乡长。

  2002年末,在民政部命名表彰的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市潜江市一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李凡精挑细选组建了号称中国第一个的民间选举观察团,在当地选举期间深入现场连续观察一周。作为民间选举观察团,他们不仅独立观察了选举,同时介入选举的程序,与地方官员一起修订选举操作细节,最后完成了一份民间的选举观察报告。

  李凡积极支持选举,尤其是村委会、社区组织的直接选举。李凡曾经多次观察国内外的选举情况,在大量理论和实践的积累后,他曾经对于以“素质低”要求限制村委会选举的观点发表评论:“2003年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公民文化程度大大低于我们的柬埔寨都开始了全国大选,我们现在对于一个村委会选举还在使用素质低等理由来加以阻拦。”

  然而2005年,类似山东济南党西村大规模贿选、湖南衡阳干部干涉村委会选举冲突等贿选、暴力冲突的新闻时有发生,村级选举面临考验。

  反对村委会选举者庆贺找到了新论据。对此李凡的解释非常简单:“正因为有些地方政府不真正放开竞选,动用权力支持某一派,这样就是重蹈台湾黑金政治的老路,导致贿选、暴力冲突等影响选举公正的行为大规模爆发。所以正需要民政部门积极改革促进民主选举。”

  世界与中国研究所把大量精力花在推动基层社区选举的事业上。他们的信念非常清晰:中国发展民主要从基层做起,基层民主要从选举突破。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标签: 世界与中国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