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N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的英文缩写,由特纳广播公司(TBS)董事长特德·特纳于1980年6月创办,通过卫星向有线电视网和卫星电视用户提供全天候的新闻节目,总部设在美国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
CNN国际新闻网为全球最先进的新闻组织,带给您每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时的全球直播新闻报导。任何突发的新闻,CNN国际新闻网都会率先为您作现场报导。全球超过二百一十个国家及地区均转播CNN的新闻。凭藉先进的技术,第一时间,现场为您详尽地报导全球新闻的始未,令您彷如置身其中。
CNN国际新闻网除了将全球新闻送到府上外,还加强了报导亚洲地区的新闻。亚洲七个新闻分社:香港、东京、北京、汉城、雅加达、新德里及曼谷,将有关整个亚洲时事的头条新闻、专题节目及报导,精确地传送到世界各地。
此外,CNN国际新闻风还通过设于香港的制作中心,制作集中探讨亚洲地区问题的节目,藉此为观众报导有关亚太区主要的社会、文化及商业发展的动态。《亚洲世界新闻》(World News Asia)报导亚洲区及世界各地的新闻。每逢周末播出的半小时《亚洲透视》(Inside Asia)集中地探讨亚洲时事及社会问题,而《亚洲新闻》(Asia This Day)则是一个由香港播出的全新半小时清晨新闻节目。
商业资讯是全球新闻不可缺少的部分,CNN国际新闻网以《亚洲商业新闻》(Business Asia)、《今日全球商情》(World Business Today)及《钱线》(Moneyline)等节目持续报导最新新闻,
其他的专题节目为您带事的生活和时尚的新闻,《流行登陆》(Style with Elsa Klensch)披露时装设计行业的专业意见。《赖利金现场》(Larry King Live)云集世界领袖、新闻人物及各地名人于府上,与您谈天说地。《世界体坛》(World Sports)报导的体育快讯,令您每天都紧追国际体坛的动态及盛事。《好莱坞万花筒》(Showbiz Today)、《电脑新世界》(Travel Guide)等节目则专门向您提供这些地区内最新的趋势及消息。
近期CNN金牌主持人Larry King 正在庆祝其新闻从业50年的活动.
网站地址:http://www.cnn.com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十五。
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发展历程 回目录
有人把美国广播电视史上的三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作了一个总结:第一位是戴维·沙诺夫——美国无线电公司总裁,美国第一家广播公司NBC的创始人;第二位是威廉·佩利——把一家小小的烟草公司经营为世界上最强有力、最具影响力的新闻帝国CBS;第三位则是在年龄和资历上远远低于前两位,却在成就上毫不逊色的泰德·特纳(Ted Turner),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 work,简称CNN)的创始人。
特纳的父亲是一个小型户外广告公司的老板。1968年,特纳在父亲公司的基础上买下田纳西州小城查塔努加(Chattanooga)的无线电广播电台,开始了他进入广播电视界的里程。
70年代中期,特纳无意中得知如果把信号发送到卫星上,再通过卫星传送到有线电视系统上,那么他位于亚特兰大的小型超高频(UHF)电视台WTCG(后改名为WTBS)的节目就可以传遍全美国。这个大胆的主意使特纳很快建立起自己的有线电视帝国——娱乐与体育频道ESPN、国会时政频道C-SPAN。生活频道(Lifetime)、专门播放自然科学纪录片的频道Discovery等。这些有线电视频道从三大商业电视网那里夺走了大批的观众,根据1980年的调查显示,三大电视网黄金时间的收视率从90%下降到57%。
1980年6月1日,泰德·特纳在亚特兰大开创了一个全天24小时提供新闻节目的有线电视网——CNN(Cable News Network)。这是美国第一家通过卫星向电缆电视网和卫星电视用户专门提供全天新闻节目的电视公司,也是世界上第一家开办24小时全新闻频道的电视公司。不久特纳又开创CNN二台,现在叫做简明新闻网(Headline News)。
一开始,人们对特纳的创举都嗤之以鼻,一些新闻专家认为没有那么多的人会24小时都需要新闻,而特纳却对自己的选择充满自信,他声言自己将会把新闻节目做得令世人刮目相看,CNN将是"新闻年鉴上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但CNN刚刚开始运作时,由于雇员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新闻节目在制作和播出中常常出现差错。有人估计,那时候特纳差不多每个月亏损两百万美元。
然而,CNN奇迹般的发展和成功最终改变了人们对它的态度。自成立以来,CNN成功地现场报道了1981年克里欣根刺杀总统里根事件、福克兰群岛之战、1986年1月26日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件、1987年股票市场的大跌、旧金山地震、柏林墙的倒塌、历届总统竞选、国会听证会以及O.J.辛普森案件等新闻事件。全天候的新闻频道使得CNN可以随时打断正在播出的节目或广告而插入对突发性新闻事件的现场报道,这个优势是传统的三大商业电视网不能做到的。商业电视网如果要插播重要新闻,就不得不打断正在播出的电视剧或其他节目,造成节目的不连贯性。传统商业电视网节目设置的平衡考虑,受众的多层次性,赞助企业或广告商的利益都限制了商业电视网随时插播重要新闻的可能。而随时插入最新新闻或新闻事件的最新进展,正是CNN的特色。1985年,CNN中断正在播出的广告,现场报道了美国民权运动领袖弗农;乔丹遇刺未遂的新闻;当年,CNN还连续17天不间断报道了美国环球航空公司(TWA)的劫机事件,成为最长的电视新闻连续报道;CNN还多次在几乎与新闻事件发生同步的第一时间内播出重大新闻报道,如1989年,美国入侵巴拿马、逮捕诺列加的新闻和1991年苏联"8.19事变"。
CNN最引人注目的24小时持续不断报道新闻的特点在海湾战争中尤为显著。
1991年春天开始的对海湾战争的连续报道使CNN和特纳成为全世界人们都知道的最快消息来源。战争之前,CNN向中东地区派驻了150多名工作人员,有两副大卫星碟式天线供它使用。当1991年1月16日格林威治时间23时35分多国部队突然发起攻击后,CNN第一个发出现场报道并连续17小时报道了巴格达的空袭。空袭后3小时内,巴格达对外通讯中断,CNN的驻巴格达记者成为全世界仅有的唯一消息源。别的广播电视不得不采用CNN的消息。随后,CNN凭着对战争每一段进程的现场画面报道,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高达7,500万观众的收视率。世界各地都在收看CNN国际频道提供的对海湾战争不间断的报道。许多媒介的记者把CNN的报道——来自伊拉克的最新报道、发自利雅得或五角大楼的综述——当作他们的信息来源。甚至萨达姆本人也在兵营中每天收看CNN的报道,以了解战争的最新进展。
迅速、及时、客观、准确的报道,使CNN不仅在美国人心中树立起新闻权威的形象,并且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新闻机构。CNN开始向美国国外发展是在1984年,到1990年,它的海外订户已经有1,000多万,分布于9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各国的饭店、宾馆、广播电视机构、电缆电视用户、报社、通讯社、机场、商业和金融机构、使馆、政府部门等。
现在,CNN成为美国国内和全球范围内的最主要的电视新闻提供者。CNN一套节目以新闻时事报道、专题采访为主;二套(即简明新闻网)播送最新的简明新闻,重要新闻每半小时更新一次。CNN的新闻中心运用计算机系统通过通讯卫星和地面微波网络同国内外的记者站、世界主要各通讯社和各新闻节目制作部门联网,随时接收和传送最新的新闻报道。CNN还同欧广联、亚广联等国际性广播电视新闻机构签有共用新闻的协议,使CNN在世界范围内的及时报道更有保证。
CNN同时还树立起自己的名牌新闻节目,足以和三大商业电视网的享有盛誉的名牌节目抗衡。《CNN世界报道》:120个外国广播公司每周提供3分钟的英语新闻素材供它轮流播出;被美国教育工作者协会和全国家长、教师协会推荐的教育性节目《新闻教室》节目开播于1989年9月,以中学生为对象,从国内外新闻中精选出有助于学生学习、了解世界的材料,每周一至周五免费播出;《交火》(Crossfire)节目中,两位政治立场截然相反的主持人或嘉宾在镜头前就时事新闻发表激烈得近乎白热化的争辩;《拉里·金现场》(Larry King Live)是政客和明星们频频光顾的舞台,在主持人拉里·金时而紧迫、时而轻松、时而幽默的提问下,向公众展示他们职业和个人生活的不同侧面。此外还有《可靠消息来源》(Reliable Sources)、《今日世界》、《今晚世界商情》、《CNN今晚体育》、《东西方会见》等名牌节目。
对世界范围内新闻事件的客观报道使CNN不仅在国内享有声誉,并且成为全世界公认客观公正的新闻机构。古巴领导人菲德罗·卡斯特罗(Fidel Castro)曾写信给特纳,称:"我认为CNN是最客观公正的新闻媒介……"。在国际事务中冲突的双方也往往通过CNN阐述各自的立场和主张。前苏联曾先通过CNN发表对美国入侵巴拿马的谴责书,随后才通过外交途径递达;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以色列方面也曾通过CNN互相驳斥对方的公报;海湾战争期间,西方国家和伊拉克的意见都得以在电视网上自由表达。
一位新闻机构的主席这样评价CNN的产生:"你一直期盼着这样(全部播放新闻节目的电视网)的事情发生在纽约或洛杉矶,但是却在南部的亚特兰大突然出现了这样一个电视网。相比之下,其他的机构显得非常保守。他(特纳)既有勇气又有风格,最重要的是他敢于冒险,我对他的成就极为赞赏。"1987年,享有盛名的皮博迪奖评委会称CNN是"创世纪的电视频道"。
其他商业电视网也曾想在有线电视新闻领域分一杯羹,但每次还是不能撼动特纳的胜利者地位。1982年,ABC和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曾试图建立自己的卫星新闻频道。但特纳很快得到了它,并立刻关闭了它。但CNN的声誉鹊起和经济上的巨大收益还是促成了另一些广播电视机构效仿它的形式,开出全天提供新闻的有线电视频道。比如福克斯新闻频道,微软公司和NBC合办的新闻频道MSNBC等。英国、德国、法国等也先后开办了以新闻报道为主的对外电视广播。
我们知道,电视新闻的制作比起报纸新闻或广播新闻来说,花费巨大,但特纳和他的CNN成功地证明了另一个电视新闻的尝试,那就是,24小时的具有可信度的新闻可以在低成本的情况下制作成功。80年代中期,CNN和简明新闻台的年度预算差不多是1亿美元。而三大电视网制作每天半小时的新闻节目所花费的年度预算大约在2亿~3亿美元之间。特纳对此风趣地说,三大电视网可能是太过富有,太过官僚化了,"我坐的是经济舱,他们坐的是头等舱。"也许就是由于这个原因,三大商业电视网在80年代末都对新闻部进行了大规模的精简。
在雇佣职员方面,特纳仍然坚持他的经济舱原则。他的CNN最初只有300名雇员,到1993年也不过只有1,700人。其中大多数是年轻人,很多还是刚刚从学校出来的毕业生。这些人被业内人士称为"图像记者"(video journalists)。他们对摄像机、图像编辑机等硬件设施的操作极为熟练。这些年轻人如果显露出过人的编辑技巧的话,也可能会被分派新闻写作或报道的任务。CNN的大多数记者、编辑和技术人员都只有不到5年的工作经历。只有在CNN总部亚特兰大的机构核心,一批富有新闻工作经验的精英分子们控制着CNN的整体运作。
CNN早期节目播出就曾受到来自批评界的评价:"他们不过是把其他电视台晚上6点的新闻每小时播出一次。"CNN的主要新闻节目构成包括每个正点时间的简明新闻的播报,很像其他电视台晚间6点新闻的模式。一般来说,CNN的正点新闻报道组成为:大约两分钟的灾难新闻(比如洪水、地震、龙卷风等),两分钟的经济新闻,两分钟的医学报道以及其他较为固定的如重大事件最新进展新闻。尽管CNN已经确立起各种各样的"脱口秀"节目、各种各样的新闻讨论节目和来自首都华盛顿的各种时政分析节目,但是大多数新闻节目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深入报道。
英国广播公司(BBC)世界电视节目部总裁威廉斯曾对CNN在新闻报道中暴露的弱点这样评论说:"CNN已经形成了一种模式,即一般只报道事件的中心内容,很少有背景报道和分析评论。因而它不能满足观众对整个事件进行分析和作深度报道的要求。"
这段评价可谓击中CNN的要害。CNN的新闻代表着美国电视新闻业在后现代社会的一种变迁和异化。在CNN的报道中,报道速度和信息量被极度推崇,播出的很多新闻不能不说仅仅是新闻画面材料和背景材料的罗列堆砌,是图像加解说的报道。记者在新闻事件中的分析调查作用几乎减低到零。为抢速度,有时候,也出现新闻事件未加核实就匆匆播出,造成错误的情况。比如,1990年,CNN驻莫斯科记者报道了戈尔巴乔夫辞职的谣传,造成金融市场股票大跌。为造成画面的感官刺激,CNN还出现过运用电影画面插入新闻中做素材的事情。比如,1997年,江泽民主席访美期间,CNN的连续报道中,谈到中国监狱中没有人权,就使用了好莱坞新片《红色角落》(Red Corner)中,演员理查·基尔扮演的角色被中国狱警打翻在地的画面。总之,传统的新闻价值标准、新闻表现手法,甚至对新闻记者的素质要求都被忽略,电视新闻的画面冲击力、时效性、记者或主持人在新闻现场滔滔不绝的讲述(很多时候是漫无目的的杂谈)、谈话节目中以尖锐的语言挑起矛盾甚至制造矛盾等技巧被强调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CNN的领导层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副总裁萨姆·泽尔曼(SamZelman)说:"我们应当多花点时间来研究比如教育质量之类的问题。"他说,如果电视台一味地报道犯罪新闻,恐怕一星期也报道不完。而突发性事件的报道并不能让人们对自己所处的世界有较为完整的了解。而CNN总是有闻必录、有录必报,甚至对同一问题提供相互矛盾的信息。他提出电视新闻有责任多做些努力,来报道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变化,而不仅仅是现在发生的事实。
从不久前,特纳给联合国一次性支付了美国拖欠的联合国会费10亿美元的事件中,我们可以想见CNN的成功早已扭转了早期的财政危机,经济上得到相当大的收益。1996年,美国新的通信法案出台后,在美国国内,引起一股传媒大公司合并的潮流。特纳的有线电视公司并入时代华纳公司(Time Warner corn.)。这个包括无线电视、有线电视、电影公司、出版公司等其他产业的传媒巨人在1997年拥有209亿美元的收入,名列全美最大媒介公司首位。
特纳现在不仅拥有两个全天候的新闻电视网,还拥有一个24小时播出的新闻广播网、家庭影院公司、特纳电视网、卡通网、特纳广播公司超级电视台、特纳经典电影频道以及为1230万订户服务的其他有线系统。这个自诩为"现代拿破仑"的传奇人物在电视新闻领域里建立起自己的帝国。
纽约华人状告CNN和卡弗蒂索赔13亿美元回目录
纽约2008年4月22日电 纽约居民梁淑冰联合中国公民李丽兰委托当地律师状告CNN和卡弗蒂,索赔13亿美元。她们要求CNN必须赔偿每个中国人一美元。
卡弗蒂辱华视频
据当地媒体报道,纽约居民梁淑冰联合中国公民李丽兰(音译)代表13亿海内外中国人委托纽约海明律师楼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主持人卡弗蒂和CNN母公司Turner Broadcasting 公司提出集体诉讼,要求三被告共同赔偿原告共计13亿美元即赔偿每个中国人一美元。海明律师楼已于今天向美国联邦法庭提出诉讼。
据悉,诉讼内容包括三项内容:第一,被告侮辱和污蔑全体华人;第二,被告故意给原告造成精神损伤;第三,被告重大疏忽对原告造成精神伤害。目前联邦法庭已经接受此案。
原告梁淑冰在纽约经营天妮美容中心,是一名专业美容师。另一名原告李丽兰系中国公民,在北京市一所小学担任教师,在这次诉讼中,他们代表13亿中国人。
海明律师楼的海明律师表示,这起诉讼案由海明律师楼的6名律师组成律师团。整个法庭程序显示,法院在接到诉讼后一两周内会向被告发出传票,如果对方在接到传票后30天内不做回应,法庭可以做缺席判决处理。但是因为涉及13亿高额赔偿,他们推测,被告方CNN应该不会置之不理或不作回应。
对于这场官司是否只是象征意义还是要一打到底以索赔为最终目的,海明律师表示,在诉讼中,原告没有向被告提出公开道歉要求,而是直接提出13亿美元的精神赔偿,这13亿美元平摊到每个中国人身上才一美元,故不算多。当然,官司要打多长,最终是怎样的结果,还要取决于公众的舆论。(方旭)
CNN总部回目录
我几次到亚特兰大,都想去CNN看看,结果都忙忙乎乎地没有抽出时间。这回到亚特兰大办事,特意挤出了几个小时的时间,探访了这个最近格外被关注的媒体的总部。
1、CNN总部位于亚特兰大市中心,星期六下午阴云密布,我们驱车前往。
2、到了CNN总部大楼跟前,天空露晴了。CNN是美国有线新闻网的缩写。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全天候24小时滚动播送新闻的电视媒体,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国际电视频道。它创办于1980年6月1日。创办人是谁呢?电影明星简·方达大家一定熟悉,CNN的创办者就是她的老公(现在已经离婚了),名叫泰德·特纳。这个特纳是个商业奇才,也很善良,他已经向联合国捐款6亿美元了,他计划捐到10亿美元。特纳自己却很节俭,开低档车,家里甚至连空调也不安装。
3、CNN是一家私营企业。这么重要的舆论工具由私人承办,在我们看来绝对是不可思议的。同样,在美国人看来,由政府控制舆论媒体也绝对是不能忍受的。美国佬是这个世界上对政府权力戒备心最强的民族。他们始终认为对人民最大的危害来源于权力。言论自由是维护人民免受政府伤害的最有效的武器。美国人把言论自由视为第一重要的自由。言论自由必须借助于媒体的传播,没有向公众表达的渠道和机会,真正的言论自由就不存在,那是自言自语的自由。所以,美国的各种媒体大多数是非政府机构,以充分保障人民的言论自由不被权力控制或剥夺。这两个小孩子在CNN的标志前留影,看来培养公民意识要从娃娃做起。
4、CNN总部大楼可以随意进出。一进大门,一面有特色的墙会深深地感染你,这是由CNN报道过的著名事件的电视新闻画面组成的背景墙。这里有里根遇刺、旧金山地震、伊朗人质事件、海湾战争、黛安娜车祸、航天飞机爆炸、东欧巨变等世界重大事件的即时跟踪报道的画面。CNN的即时播报引发了世界传播界的一场革命,改写了新闻的定义。新闻不再是既成的事实,而是正在发生的事情。是鲜活的动态的进行着的事情。CNN的现场即时报道令世界震撼,受民众欢迎。当然,CNN也有强有力的反对者,如媒体界同行的打压排斥等。而CNN的最大的反对者往往来自政府。即时播报让公众在第一时间与政府同时知晓了事件,常常使政府无法从容地准备对策和措辞。当初美国政府就曾拒绝让CNN的记者加入白宫记者团,对此,CNN将美国政府控告到法院,而赢了官司。从那以后美国总统走到哪里,CNN不客气的挑剔的镜头就跟到哪里。
5、这是一辆海湾战争时用的装备了卫星通信器材的CNN现场报道车,现代技术真是了不起,卫星传播使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的新闻是即刻的,是一秒都不差的。不论相隔多么远,壑谟胧录?际橇憔嗬搿?lt;/b>这使人想起了马拉松,想起了2500年前的古希腊。那时候传播信息就是靠人的奔跑,通信兵为了快点传回战胜波斯人的捷报,不停地奔跑了42195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古时候也用烽火传递信息,烽烟比人跑步快多了,只是信息过于简单。而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CNN的努力使得人类真正实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6、CNN楼内的大厅非常敞亮,三面建筑和一面透光的玻璃幕墙围成了通透的天井。二楼以上是CNN的办公和播报区域,一层大厅居然是热热闹闹的餐饮和商店,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只有美国人才会这样不严肃、不庄重,这样商业化。他们把严肃的新闻媒体和商业餐饮娱乐搅合在一起,也不怕安全上出麻烦。任何人进入这个大厅不会受到任何盘查。我有点担心,如果哪一个对CNN有敌意或仇恨的激进分子带个炸弹进来,在大厅里搞个自杀式爆炸怎么办?一个世界级的媒体如此随意,真让人吃惊。
7、大厅的两端横挂着许多国旗,凡是CNN有派驻人员的国家的国旗都挂在那里。中国国旗在中间很醒目的地方。在我们的意识里,媒体是政治斗争的工具,是某个政党或集团的喉舌,是有固定和鲜明的阶级特性或政治意图的。其实,从18世纪开始,许多媒体就努力摆脱政党和权力的控制,以客观性为最高原则。1785年创刊的《泰晤士报》就开了对国家政权和政党保持独立性的好头。美国佬的媒体更是以不依附政府和政党为荣耀。越是在人民心目中有权威的媒体,越独立于权力和政党。从本质上讲,媒体也是一种类型的工厂,新闻是其产品,读者或观众是顾客。如果媒体的假冒伪劣产品多了,假新闻骗人的新闻多了,必然没有人看没有人信,也必然无法赢得广告商的青睐,必然办不下去。所以,非政府性质的媒体,诚信是其生命。CNN在全世界各地有4000名配备了卫星信息设备的记者,在总部有2200名工作人员,这些人并没有预先确定的主观的宣传意图,他们的宗旨就是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达到现场跟踪展现真相,而不是宣传真理。CNN的记者是很辛苦的,也有危险。CNN总部楼内的两个橱窗里展示了他们穿的防弹衣和防弹头盔。为了真实,往往需要身临险境。当然,世界上不存在至纯的真实,现场记者的报道由于不是事先拟稿,常常会有口误或不严密的表述,有时候现场的采访也可能受到环境和人为因素的限制,也会出现偏颇和失误,但是与有目的有准备的撒谎和选择性展现相比,CNN报道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反倒是正常与真实的体现,难怪CNN深受全世界观众的信任和喜欢。甚至连一向仇视美国的卡斯特罗都盛赞CNN是 “世界上最公正的新闻”。
8、最让人吃惊的是,游客可以进入CNN的工作区参观,也就是说,CNN的工作状态是向人们公开的,是透明的。但进入工作区参观就要经过安全检查了。这里是安检入口。检查比机场的安检要稍稍严格一点,口袋里的东西要全部掏出来,相机也要开包检查。参观工作区的时间是1个小时,这期间不能上卫生间,不准吃东西,不准喧哗,不准照相,不准打开手机。
9、游客通过电扶梯上楼,进到那个地球形的屋子里,那里是参观工作区的第一站,从那里开始就不能拍照了。在地球下面的那层楼是CNN播报中心。游客在播报中心大厅侧上面的玻璃回廊里隔着玻璃可以居高临下地看到播报中心的全景。CNN的编辑们每天就是在游客的观察下工作的。播报中心的大厅很大,里面大约有200多台电脑,约有40多人正在值班。这个大厅里一年到头24小时不离人。他们随时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信号,进行编辑和导播。我发现编辑们的工作状态似乎很轻松,有互相交谈的,有在喝咖啡或可乐的,有一位优雅的女士把脚搭在邻座的椅子上,还有一位年轻貌美的小姐居然旁若无人地把脚搭在自己的桌子上。他们毫不顾忌在其斜上方的玻璃后面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在注视着他们,毫不在意国格和CNN形象。这大概也是CNN的传统吧。据说CNN创办初期,记者编辑以年轻人为主,他们随意随便,反传统的意识强烈。
除了播报大厅,CNN还有一个新闻头条厅,这是专门编辑导播突发事件重大新闻的地方,CNN对重大事件实行高密度的即时转播。这里大约有50台电脑,有7个人在值班,游客也是可以居高临下观察他们。我看到有4个人在看电脑,2个人在讨论,还有1个人走来走去若有所思。
CNN是每个小时都在播出现场新闻的电视频道,泰德·特纳有句名言,“CNN要播出直到世界末日,即使到了世界末日,CNN也要现场转播那一刻!”
10、照片上的二楼是播报室。游客可以隔着玻璃看到主播正在播报的场景。还可以通过电视看到主播出镜前的准备过程,我们看到一个岁数挺大的女主播在对着化妆镜做整理,她撩了撩头发,动了动项链,整了整衣领,美国朋友说她是CNN非常有名的大腕主播。我觉得大腕似乎也有些紧张。主播面对的摄像机上有字幕,要播报的稿子就在上面滚动,所以她不用背稿,也不用低头看稿。
11、从CNN大楼出来,街上有一些举牌子的游行者,不知道是在示威还是在示爱,看上去好像是哪个歌星的粉丝。不管怎么说,在这个可以自由表达的社会里,无论宣示的是不满还是高兴,都是自然自如的。其实,表达自由不仅与民众的权益有关,也与一个民族的精神与文化状态有关。知者智,不知者愚。不知道信息真相,再聪明的人也是糊涂虫一个。在一个信息封闭的社会,人们必然都处于愚昧状态。当然,从统治者的角度看,统治一个明智的民族是困难的,而统治一个愚昧的民族是容易的。但愚昧的民族包括统治者自身在这个竞争的世界上有出路吗? 人民非得要由什么人来统治吗?
12、新闻的即时播报和信息的即时传播,日益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人民被愚弄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人民直接参与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的机会越来越多,世界越来越成为人民的天下。CNN为人类的贡献就在于此:让人民在第一时刻知道真相。
CNN总部大楼前面是一个公园,远处有几栋塔楼挺拔向上,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