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最新历史版本 :公公知识分子 返回词条

  • 编辑时间: 历史版本编辑者:高兴
  • 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
  • 修改原因:
目录

[显示全部]

公公知识分子回目录

  公公知识分子,取之公共知识分子的谐音,其立意也与公共知识分子相悖。公共知识分子保持独立人格敢于对公共事件或是政策提出批判性意见。而公公知识分子却是被利益集团收买,为权势说话,或是只顾自己谋取利益,或是怕给自己招惹麻烦而默不作声,就这样他们还号称自己是 “知识分子”。
公公知识分子-传统文化
  传统语境中,男女之别在于阳刚或阴柔。阳刚是敢负责、敢担当、直面压制或收买而不弯腰之正气。太监,俗称公公,是受了宫刑,侍奉权贵之人。在常人看来,缺乏男根的那就不是真正的男人,就不会具备男人本有的风骨。现代科学也可以做部分解释——器官影响激素的分泌,而这些激素是会影响个人性情脾气等等。 
  由于男根的传统文化逻辑,公公就成了阿谀奉承、贪图荣华、阴阳怪气之怪物。骂人以公公,就是讽刺这个人心不正、腰不直,没风骨没正气。然而每个社会又是崇尚骨气的,都需要独立的建言者;每个社会,人们又是对文化人期望颇高,期待他们来扮演斗士。尤其目前,处于急遽变迁时期,无论是民众还是政府,常常眩晕不适应。这个时候,无论上下,都希望有学识的人能够站出来,对公共事件发表看法,对社会政策提出批评。

公公知识分子-产生背景回目录

  大概是有了这样多情的预判,所以当看着很多学院人士或为利益集团说话,或三脚踹不出一个屁。失望就是必然的。于是就有“公公知识分子”一说。公公知识分子,取之公共知识分子的谐音。其立意也与公共知识分子相悖。公共知识分子保持独立人格敢于对公共事件或是政策提出批判性意见。而公公知识分子却是被利益集团收买,为权势说话,或是只顾自己谋取利益,或是怕给自己招惹麻烦而默不作声,就这样他们还号称自己是 “知识分子”。 
  毫无疑问,这是民众对各类专家学者的不满,认为许多学者就像是被阉过的男人,勇气被阉割,骨气被阉割,独立人格被阉割。由此当然也可以衍生,如公公记者、公公编辑等名词。话说回来,现代学者,倒也不一定都要站出来。因为有的只是专业技术人员,有的只是用文化做生意的,有的本是利益集团依附者或代言人。也罢只是希望这些人不要再称自己是知识分子就好。这样我们把名号留给那些愿意享用这个头衔的人。

公公知识分子-社会期望回目录

  公公知识分子
  1、我们希望存在这样的一批人,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立看法,不从中谋取私人利益,不畏因言论而遭遇困境。同时他们应该是藉着心中的绝对正义与善,应用丰厚的知识和理性的判断,奉行独立立场,不讨好民众也不奉承权势。 
  2、若缺乏正义与善,就容易成为邪恶的施毒者;若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理性,就容易成为骂街泼妇。 
  3、当我们要求颇多时,或许他们会是孤独的。因为他们会令别人尴尬,令别人不快,甚至可能导致自身的潦倒。但从总体社会看,牛虻真还是让庞大动物保持着一种活力了。

中国为何盛产“公公知识分子”回目录

  最近“公公知识分子”成为网络热词,还进了媒体热词榜。公公知识分子与公共知识分子只有一字之差,含义却大相径庭。公公学名太监,因没了男根,对于权贵主子自然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这里的男根在我看来,就是知识分子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是对真理、正义、良知的信仰。

  中国历代都有对“公公知识分子”的批判,孔子就给这种人取了个名字,叫“乡愿”。所谓乡愿,就是一乡之中谁也不得罪的好好先生,唯唯诺诺,左右逢源。孔子认为这种人是道义德行的祸害。孟子更反感这类人,直接说“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愿也”,这里“阉然媚世”就是指像公公一样被阉割的媚世者。孟子这样说他们:这种人你要指责他,找不出什么大毛病;他们同于流俗,合于污世,为人好像忠信,行为似乎廉洁,他们也自以为是,但与真正的道义是完全背离的,他们是人类品德中的败类。

  孔孟当年所说的为士之道,与我们今天对公共知识分子的定义大意相同,强调的也是知识分子的独立意识与批判精神,以及对公共事务的关注。他们期望知识分子奉行的是独立的道统,而不是“妾妇之道”。

  “妾妇之道”与“听话哲学”,是这类“公公知识分子”奉行的准则,在他们眼中,真理不过是服务于既得利益者的意识形态,知识也平庸成可以沿街叫卖的产品。他们因此成为这个社会最安全、最少异议的人群,随机应变的活命主义和功利主义,是其真正信仰。

  孔子对这类知识分子还有一个称呼,叫“小人儒”,荀子更是直呼“贱儒”。他为“贱儒”画过三幅像,我看也很适合用来描绘“公公知识分子”:一类帽子戴在头上也显得颓废而没有精神,谈吐平淡无味,却故意模仿圣人的样子;一类外表衣冠整齐,脸色庄重,一副自得的样子,整日不发一言;还有一类,懒惰懦弱胆小怕事,没有廉耻却贪图吃喝和利益。

  看了荀子的画像,我们会发现这个时代确实盛产这类“公公知识分子”。孔子说,君子不器,这里“器”的意思就是指囿于某一专业,不关心世道人心。而“公公知识分子”却往往以成“器”为傲,根本不会在意学问背后,是否还有什么活的生命法则和真理法则。所谓的学术殿堂,早已成了这类“公公知识分子”买卖学问的菜市场,只不过这个市场的规则,要复杂一点抽象一点。

“公公知识分子”被阉割不仅仅是勇气

有人对知识分子分了类:一类沉默的大多数。二类是公共知识分子。现在加上一类:公公知识分子。

公共知识分子就是保持独立人格敢于对公共事件或是政策提出批判性意见,立场是大众的利益,不为利益集团服务的。当然和他们相对应的就是公公知识分子,就是被阉割、没有血性的那一群被利益集团收买,为权势说话,或是只顾自己谋取利益,或是怕给自己招惹麻烦而默不作声,就这样他们还号称自己是 知识分子的人。
 
叫这群人公公倒不是指他们年纪大,是因为他们无脊梁。古时候俗称公公的人,其实就是太监,是受了宫刑,侍奉权贵之人。太监公公因为是最贴近皇帝的,而且看似对皇帝宝座最没有威胁,结果造成权力极大,最终祸国殃民。(请参见明朝公公老魏的发家史)虽然失去男根毫无阳刚之气,但太监公公有梦想,也想富贵逼人、儿女满堂(参见明朝以老魏代表的众多太监公公),于是就是对上像狗一样温顺,但对下那就是的有权威,因为是皇帝的人。这就是一名太 监公公的成长史。

  在常人看来,缺乏男根的那就不是真正的男人,就不会具备男人本有的风骨。我可以肯定这群公公知识分子,在生理上男根还尚存,但脊梁已经弯曲,说出来的话是阳痿的,永远给人一种利益集团代言人的形象。

  在我们中国经济、社会急剧转型的年代,更需要是跟老百姓代言的有骨气的知识分子,可以面对威胁压力直面问题的知识分子,需要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知识分子,这样来构建这很社会公平、正义的脊梁。现代老百姓经历着社会急剧的变革,经受着各种利益集团的层层挤压,希望的是有正义感的文化人来为他们伸张正义。出现公共事件后,真正的知识分子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传递自己的质疑,期待答案的揭晓,这是知识分子应该做的。

   很多自称自己是知识分子的一群人,其实没有了骨气和勇气去探寻真相,更多的是附庸一个利益集团为其摇旗呐喊,在利益集团的羽翼下摇尾乞怜。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凸显出来的问题,采取的能回避的就尽量回避,不能回避的就顾左右而言他,唯恐说错话。老百姓想让公公类知识分子为其代言,不是难的问 题,而是根本就是做梦的问题。

   现在的这个社会,上级和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就是所谓的文化人,就是全面被阉割的知识分子。目前中国社会,很多人在各方面或多多少的就被阉割,做事小心谨 慎,唯唯诺诺,已经逐渐丧失勇气、骨气和独立人格,男根丧失。

  说实话,我有时是很同情古时候的那些为称为公公的太监,他们一般都是生活所迫,被阉割失去男根是无奈之事,这只是生理上的缺陷,大多数太监没有魏忠贤风光,都是孤独一生的。但最可怕的是勇气、骨气和独立人格被阉割,这种阉割不只是这群人的悲哀,也是这个渴望公平、正义的社会的而悲哀。

  寻找公公知识分子的男根很难,要防止更多知识分子被阉割,让公公知识分子更想男人一样说话、做事,这可能是漫长而遥远的事情。

“公共”知识分子为何成了“公公”知识分子?回目录

伯乐常有,千里马老了也还能跑。一看成龙那张国字脸就知道,他是唱《国家》的不二人选。成龙不仅可以演绎《神话》,还可以将《神话》唱出旋律来。其实《国家》这首歌完全可以换一个名字,就叫《神话》:“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世界的国,在天地的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就这样,在家国不分的神话逻辑中,这个民族连滚带爬地在旷野行走了六十年。从小米加步枪到坦克大炮,广场上的身姿总是雄赳赳气昂昂。谁说神州没有赞美诗?只是神州的赞美诗讴歌的不是神。自以色列拜金牛犊事件以降,人类对“国家”的讴歌显明偶像崇拜已达登峰造极之境界。 

记得第一次听崔健的《盒子》,我的呼吸情不自禁急促起来。那是怎样一个盒子啊。鲜红的旗子包裹着,像隔壁大妈擀的千层糕。人们在里面急得手脚开始乱踹。崔健最后唱到,回去砸了那些破盒子,回去撕破那个烂旗子。可是,曾经那些唱歌和听歌的人都已成为千层糕的一部分。 

国家到底是什么?它真的可以被装进人的心里吗? 

几年前王怡在一篇文章中说,国家只能是一条狗。我觉得这是对国家最精确的表达。国家不能是狮子,不然公民就受到威胁。国家也不能是兔子,不然容易被外地侵覆。那么国家就只能是一条狗。对外敌凶狠,对公民摇尾巴。这便是狗的看家本领。有人会认为此说法大逆不道,有污蔑国家之嫌。其实不然。真正感到羞辱的应该是狗。看看那些在大街小巷里遛狗的大姨大妈的表情,你就知道,狗是人类多么友好的伙伴。如果狗有反抗的权利,它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抗议人类未经授权就将国家和狗相提并论——有失“狗格”啊。 

当狗不再是狗而是凶猛的狮子的时候,公民面对的将是血盆大口。

由此观之,沸腾民意的福建三网民案其实也没有什么新鲜的。三个血肉之躯居然想和国家机器对抗,那不是螳臂当车吗?“盒子”里面装的不是千层糕,而是铁棒——《刑法》第243条。《新世纪》周刊发文说,诬告陷害罪可能是中国的特产,在其他国家法律中少见。是啊,这就是国情。很少有国家的法律会承认国家是一个具体的人。如果不具备人格,何来诬告陷害之说呢?再说了,那些官员也不一定就代表国家吧。带三个表就是国家了? 

据说,《南方都市报》的某位编辑因为刊登一篇文章而遭停职。狐疑之际,人们不免好奇,这是一篇怎样的檄文呢,竟有如此威力?查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是《爱国家不等于爱朝廷》。这篇文章也许仅仅代表了作者个人的观点。但是不论如何,这篇文章最终被和谐掉,至少说明了真理部是不同意“爱国家不等于爱朝廷”这一说法的。那么潜台词是什么呢?一目了然:国家=朝廷=干部。三位合一。 

韩寒说电影《孔子》没有存在的必要,是一部完全可以抹去的电影。我以为,韩寒实在太客气了。其实,目前为止所有国产大片都是可以完全抹去的,包括《色戒》。但是这里不准备谈论这部电影,因为它已经被抹去了。我要谈的是由《色戒》衍生出来的话题,其中最为敏感的莫过于封杀汤唯风波了。据《中新网》报道,汤唯和张学友合演港片《月满轩尼诗》,看似高调复出,穿梭香港和大陆宣传,正当外界以为她获重生之际,却传出另有“黑手”封杀汤唯上大陆电视节目。大家可以尽情猜想这只黑手来自何方神圣。

“封杀汤唯”的消息在网上满城风雨。女歌手吴虹飞在微博上发问:“为何要和一小女子过不去呢?”在众多跟帖评论中,阿飞这句话是最刺痛我神经的。这种发问一般是在“女子”遭遇侮辱或者暴力袭击时才会发生,而且对方往往是男性。根据国情,有权封杀汤唯的,显然不是某个民间机构,更不是某位无权无势的人。权力天然就具有攻击性,以此观之,权力是雄性的。我们可以体会阿飞那句发问背后包含的意思,大概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对受害方遭遇的表示同情和不解,二是对加害方的行为感到鄙视和愤慨。当然,目前为止,汤唯女士绝对说不上伟大,我们大可不必过分吹捧她。但是就是这样一位女子居然让那些权力的黑手感到瑟瑟发抖。这样一对比,除了说明权力的羸弱和渺小外,还能说明什么呢? 

看到这期《南都周刊》的一篇文章,作者根据“公共知识分子”的谐音发明了一个新词:“公公知识分子”。这篇文章是这么解释的:公共知识分子保持独立人格敢于对公共事件或是政策提出批判性意见。而公公知识分子却是被利益集团收买,为权势说话,或是只顾自己谋取利益,或是怕给自己招惹麻烦而默不作声,就这样他们还号称自己是“知识分子”。我觉得这种提法实在妙不可言。那些权力的附庸,利益的傀儡,纵然有凶神恶煞的外表,也不过是一个被阉割过的“公公”。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回去砸盒子,撕旗子”了,因为那里站着的只是一个“公公”。 

现在我们知道,那个强迫周洋“感谢国家”的体育官员是多么狐假虎威啊。遗憾的是,不仅周洋,很多人还是在庞大的国家偶像面前俯伏跪拜。记得白岩松说过一句话,少一点畏惧就会多一点真话。白岩松这句话其实等于正确的废话。关键是:谁可以不畏惧?如何才能不畏惧?《圣经》告诫我们,speaking the truth in love。意为“要说出真话是需要凭着爱心的”。当一个人所爱之是一个虚假的符号,或者是虚空的偶像时,是不可能有真实的爱心的。如果没有爱心,所出之言不过是哀怨和咒诅。个人的内心因着恐惧也跟着扭曲和虚弱下去。

破除国家偶像,寻回民族信仰,看清“盒子”其实早已破烂不堪的本相,方能坦然无惧。

公公知识分子与傻子专家 回目录

   

      公公知识分子与傻子专家都是知识分子中的另类,是时代的产物。

     由于男根的传统文化逻辑,公公就成了阿谀奉承、贪图荣华、阴阳怪气之怪物。骂人以公公,就是讽刺这个人心不正、腰不直,没风骨没正气。然而每个社会又是崇尚骨气的,都需要独立的建言者;每个社会,人们又是对文化人期望颇高,期待他们来扮演斗士。 毫无疑问,民众对各类专家学者的不满,认为许多学者就像是被阉过的男人,勇气被阉割,骨气被阉割,独立人格被阉割。这大约有一半的原因在个人,还有一半的原因在社会环境,毕竟人是要生存的。

     原来还怀疑这些个人是不是存在,现在看来确实存在,如果你留心一下的话,还不在少数。公公知识分子的特点我想一是没有男根,二是不长胡子,三是没有风骨。而傻子专家基本上当属于幼稚的知识分子。也是没有主见,听命于权势。

     这些个另类及他们所处的场合,以及接触到的权贵们可以做出什么样的事呢?我想大家能猜出一二,大凡一些臭事,屁事中总会有他们的影子。

     照片中的这一堆废墟,是一所省会城市的一所中学[注]教学楼拆除后堆积而成的,就这样已静静地躺了十个月了,还准备躺多少时间,不得而知。这座教学楼是以教育局的百校兴学办公室组织拆除重建的一个项目,于2009年九月拆除,本打算于一年后重建完成,投入使用的。投标、招标搞的很象一回事,不想中途搁浅,一拖就是近一年了,还没有动静。年后教育局的一位官员到校进行开学视导,说这乱七八糟的需要盖住,随后就找了个工程布捂住了,可这么大一堆废墟如何能捂住?到这里我想到一个词叫捂蛋,是政府捂蛋,可这个蛋捂的再久能孵出什么呢?老师们玩笑说,这可以搞成一个景点了,就叫废墟假山吧。

     什么原因呢?后来听说是拆除楼房招标时有三家投标单位,其中最低的一家报价是22万元,后来中标。拆的过程中被举报没有资质,草草地将拆除的门窗、暖气管子、钢筋等卖掉,留下一堆废墟,工程停了下来,人不见了踪影。

     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思考:

    一、当时招标时的专家是由电脑在全市范围内选取的,一是绝对的专家,二是电脑选取不会有做弊嫌疑,为何会招了一个没有资质的主?

    二、拆除楼房为何需要22万?如果三家投标单位穿一条裤子,42万是最低价是不是也会中标?

    三、当时有人找来,拆除楼房不要钱,白干。最后清理了废墟。如果不放心还可以先压10万,等你们满意后再退回10万元钱,但不符合这规定那规定干不成。后来才知道现在拆楼甲方都不出钱,拆除方通过卖门窗、暖气管子、钢筋及板材、旧砖等还可以赚到不少钱,但专家装傻。

    四、专家真傻吗?公公知识分子就没有知识吗?非也。但他们为何能做出这些让人耻笑的事呢?这是因为他们惧怕权贵,愿意遵守哪些陈旧的“规章”,失去做人的根本,丢掉了知识分子应有的风骨。

    五、这事停下来了,而且什么时候能再清理了废墟,开始建新楼不得而知,谁为这损失买单?国家!国家要为养了这么一伙人承担多少责骂与无奈!

    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有一个不负责的“百校兴学办公室”和一群公公知识分子和傻子专家!

参考文献回目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eef5450100ikmp.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标签: 公公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