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历史版本1:微博商业模式心结 返回词条

目录

微博商业模式心结回目录

  微博的商业模式“心结”

  当下种种微博营销的尝试,还仅仅是微博未来盈利规模的冰山一角,前方还有无数的点需要去开拓,新浪要打造的微博第三方开放平台就是其中一个。

  本刊记者 吕文龙

  微博火了,微博经济如何凸显?尽管国内外都尚未找到微博盈利的有效途径,但是微博的商业价值已经是毋庸置疑,如前段时间的周鸿水漫金山无疑就是一次成功的微博营销。同时,成功的微博营销也绝对离不开成型的产品、成熟的用户和开放的企业。

  微博的商业价值究竟应该如何挖掘,微博的盈利模式应该如何开拓,这都是摆在眼前很现实的问题,面对着极具市场潜力的硕大蛋糕却无从下口,终究还是让一些人难以排解眼下的饥饿。与门户微博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情况不同,中国较早的一批独立微博网站如做啥网等,大多由于资金和资源的匮乏,一直挣扎在死亡线上,有的已决定转让网站。

  商业价值的“迷宫”

  没错,微博就是一个大家都肯定它拥有着巨大商业价值,但又难以估算出其商业价值究竟有多大,也说不出应该如何充分运用这种商业价值来盈利。于是,四大门户没有一家敢轻言放弃微博,也出现了很多门户微博开了又关、关了又开的情况。

  新浪微博方面认为,“作为关系类产品,微博有着比以往IM、博客、SNS等都更贴近用户需求,及更便捷使用的产品特性。微博带给新浪的核心价值是改变人们以往认为新浪缺乏竞争产品的观念,同时也为新浪带来大量更多年轻用户。”的确,以往新浪老龄化、精英化的用户特征明显,而微博产品的出现无疑很直接地带给新浪很多年轻用户,丰富了新浪的用户年龄构成。

  具体言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即时通讯时代是有限的;在博客时代是纵向沟通,广泛横向扩散式的传播则无法达到;在SNS时代则封闭局限在有限空间内。而微博则可以通过实时转发信息、互相评论,达到最大范围的沟通。同时,140字数的要求也大大降低了写作门槛,让更多草根阶层加入到微博当中。

  虽然微博拥有的特性让它所能代表的商业价值巨大,但我们也看到四大门户对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是不同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逐渐认识和发现这种商业价值的过程。

  对微博产品而言,新浪的开发意识较早,其他门户则都按兵不动,而当新浪微博用户量已经直达千万时,庞大的用户群触动了同业门户竞争者的神经,自2010年伊始都纷纷加入微博阵营。

  搜狐微博于今年4月正式上线,搜狐CEO张朝阳曾表示:“微博是一项标志性配置,搜狐肯定会做。”虽然搜狐扬言称尝试将搜狐各产品线,如博客、社区、搜狐焦点、校友录等产品打通,进一步发挥搜狐矩阵优势。但搜狐微博却在“微博只是标配”的落后意识下,自始至终都沦为平庸。近日张朝阳觉悟,要亲自主抓微博,向新浪宣战。不论结果如何,都显现了微博的商业价值正在逐渐被高度重视起来。

  腾讯则涉足微博更早,腾讯滔滔就是充分意识到微博和QQ平台打通将产生的巨大效益所开发的产品,但为学习当前市场主流微博产品,腾讯不惜推翻滔滔重新打造一个全新的腾讯微博。

  网易微博从界面到微博运作方式,和新浪微博差异并不大,但与网易邮箱关联是其一大特色,同时微博与网易有道实时搜索、网易LBS产品网易八方的关联或帮助其差异化中求生存,甚至探索出新的盈利模式。

  因此,无论如何微博都将催生新的商业价值,使得各大门户网站不敢掉以轻心。

  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微博的商业价值体现在危机公关方面。微博的出现让企业或政府的危机公关成本变得更低,相反危机的处理效率却得到很大的提高,产生的效果也不错。

  在舆论与炒作方面,微博的商业价值也不容小觑。如在2010年站长年会上,360的CEO周鸿说了这样一句话:“金山的市值跌了40多个亿,我发了40条微博,一条微博1500万,贼有价值。”而这体现的就是微博的舆论价值。同时,现在互联网上,很多名人的成名方式就是利用舆论进行炒作,经过轮番的炒作,为众人所熟知和传播,虽然争议颇多,但是名人却在争议中受到更多关注,拥有更多眼球效应。此外,通过与新浪微博合作,原本不为众人熟知的4399游戏董事长蔡文胜,连同他的公司一并成为了微博上引人关注的焦点,这也是充分利用微博营销价值的案例。

  同时,微博体现在网络推广方面的商业价值巨大。微博的出现让网络推广师多了一个很好的网络推广平台。微博刚出现时,很多网络推广大师就已经认识到其蕴含的价值,这些价值与传统的博客、论坛相比拥有很大的优势。只要微博主用有庞大的听众群体,其推广任何东西都会变得轻而易举,因为他说的任何一句话都可能会被成千上万人看到,而这成千上万的人中又会有一部分去转播、评论这段话,甚至根据这段话去打开相应的链接。

  通过微博的软性方式传递商业信息,将会比硬性广告产生更良好的传播效果。目前,戴尔、东航、欧莱雅等公司都已经在新浪平台上注册账户并发布信息。虽然这类传播目前仍以媒介形式为主,并没有带来直接的规模收入。但随着微博用户量的剧增,以及和手机、电子邮件的结合,其商业价值不可小觑。在Twitter平台上,已经可以实现和电子商务直接合作。

  微博是一种新的技术,也是新的通讯平台,以后将和QQ一样普及和强大。微博是互联网级别的沟通工具,需要互联互通。或许门户还未意识到,微博其实是比门户本身还要大的生意,如果门户仅仅是把微博当作一个标配,则很直接地制约了其发展的空间。

  成长的烦恼:盈利模式

  因为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即使是Twitter也尚未找到有效的赢利途径,因此中国微博的商业价值也只能用温火来慢慢地烧。

  对于微博的盈利模式,新浪微博除了考虑广告收益、平台收益,也会借助于微博这一平台的传播效果,开展类似于诺基亚N8这样的活动营销。新浪方面表示,虽然新浪微博也还在通过一个个合作案例来探索商业模式,但未来的盈利肯定要是一个双赢的模式。其实双赢的模式都已日渐变得捉襟见肘,因为网站和企业之间的双赢如果不考虑到让用户也从中得实惠、有利赢取的话,用户也终将对这种俗套的联合宣传和推广行为说“不”。未来,只有考虑让产业链上更多的方面的组织或群体都从中受益,才能让这个利益链条更加持久的运转。

  不过,成功的微博营销离不开成型的产品、成熟的用户、开放的企业。在微博商业背景下,新浪微博将起到一个平台的作用,开放式企业会将新浪微博当成一个营销平台,在上面发布不同的营销信息,吸引用户的关注;对用户而言,新浪微博是一个信息获取和传播平台,他们将在新浪微博上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还会向自己的好友进行推荐。

  目前已有几千家企业获得新浪认证,覆盖了汽车、餐饮休闲、影视娱乐、购物商城等30多个行业,包括伊利、中粮、招商银行等在内的大型企业,都在尝试最新的微博营销方式,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未来,随着新浪微博用户规模的增多以及功能的不断完善,通过新浪微博进行营销将成为企业营销的一种常态。

  新浪微博相关负责人告诉《互联网周刊》,“目前,我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完善产品,提高用户体验。当然,我们也会考虑微博商业化计划,但在近两年内,新浪微博不会考虑盈利的事。在我们看来,盈利要基于一定的用户基础,当新浪微博用户数能够覆盖近半数的中国网民(即发展到两亿用户)时,新浪可能会去考虑盈利,这个数字只是预估,实现起来不难,新浪微博有着更大的目标。”

  虽然微博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些时间,但是离真正的爆发期还有待时间的考验。当下种种微博营销的尝试,还仅仅是微博未来盈利规模的冰山一角,前方还有无数的点需要去开拓,新浪要打造的微博第三方开放平台就是其中一个。

新浪微博:露头的商业化回目录

 辛苑薇

  尽管屡屡放言N年不考虑盈利,但对于新浪而言,微博不能总停留在只赚吆喝的阶段。

  今年10月底,新浪将召开微博应用开发者大会。新浪微博负责人彭少斌向记者透露,新浪开放平台已经于今年7月28日上线,目前已有10000多家合作伙伴,申请的应用有7000个多,已上线的应用达到200多个。

  “如果能把开放平台做好,那微博也就做得差不多了。”彭少斌表示,新浪微博已从媒体转型到社区,现正从社区转向开放平台。

  事实上,在应用为王的互联网时代,昔日的门户巨头新浪,亟待寻找下一个“金矿”。长久以来,新浪主要依靠互联网广告单枪匹马作战。虽然,新浪广告营收在今年第二季度已达到731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但在日行千里的互联网行业,其收入增长仍无法与搜索引擎、游戏等相媲美。

  紧守门户业务的新浪,一直在寻求新的增长点,而方兴未艾的微博由此走上前台。据新浪最新发布的《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显示,截至2010年7月,新浪微博产生的总微博数超过9000万,每天产生的微博数超过300万,平均每秒会有近40条微博产生。

  如此庞大的用户数,将如何转化有效的商业开发?很显然,如果能够成功打造一个开放平台,让千千万万开发者的开发应用都加入到该平台,新浪微博不仅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增强用户粘性,而且可以通过分成,顺理成章获得不菲收入。

  新浪的“三段论”

  据记者了解,新浪微博正秘密加快应用开放平台的推进工作,但对此彭少斌不愿多言,“今年10月底,新浪将召开应用开发者大会,届时将公布应用开放平台的标准及相关详细信息”。

  不过,一些眼疾手快的应用开发者已经在新浪微博的开放平台中先过了一把瘾。

  吴莹,江西财经大学软件工程系大三学生。今年4月份,她仅凭借着兴趣爱好开发了一款名为Wing微博客户端的产品。

  目前,该产品已成为新浪微博上最热门的应用,占据新浪微博平台客户端下载量第一、总下载量第三的位置。

  “我刚开始只是想着是否能开发一款客户端,不用每天刷网页这么麻烦。于是,自己就去找一些书籍来看,学习如何开发客户端产品。”9月21日,吴莹接受采访时说,“但没想到后来能吸引到这么多的用户。”

  吴莹告诉记者:“这一过程也得到新浪开放平台诸多支持。比如:一开始很多用户反映分组功能不好用,我只是解释是因为相关接口没有开放。此后,我向新浪申请改进,很快得到反馈,并帮助改进相关功能。”

  她对记者表示,现在这款客户端产品功能已经很全,下一步要做的是如何提升用户体验。这一过程也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据悉,新浪微博已计划向90后开发者吴莹抛出橄榄枝,邀请其加入微博开发团队。

  这无心插柳的过程也改变了吴莹的职业思路。吴莹告诉记者,原先只想着如何做好一名程序员,但现在发现,不一定都要开发最高科技、最炫酷的产品才算是成功,如果能开发出用户真正接受、喜欢的应用产品,就很了不起,“毕业后,可能会去海外学习交互设计专业,这个专业国内目前还没有”。

  据记者了解,在新浪微博开放平台上,已有网站合作、桌面客户端、手机客户端等200多种应用。而且,由于新浪微博平台的全面开放,摆在年轻开发者面前的创业门槛得以降低,通过新浪微博开发第三方应用程序创业成为可能。

  新浪微博事业部产品总监芦义表示,新浪微博开放平台将在推广上给优秀的第三方开发者给予支持,未来还将引导开发者实现商业化。

  微博商业探索

  对于新浪微博,虽然彭少斌对记者表示“未来两年内都不考虑盈利”,但开放平台的布局,显然是其谋求从投入向盈利转变的重要步骤。

  早在一年前,当叽歪、饭否等因一些原因被停止运营时,新浪微博凭借着媒体优势及名人路线,取得先发优势,在中国微博市场占有绝对领先地位。但在应用为王的互联网时代,这显然不够。

  百度开放平台试图通过百度框,“框住”内容提供商,也“框住”用户;腾讯的“一站式在线生活服务”理念,在收购康盛创想之后也朝着平台化方向发展。新浪微博如果只停留在媒体概念,用户粘性无法得到保证,长远来看必然存在被边缘化的危机。

  对此,彭少斌告诉记者,新浪内部已将微博成长分为三个阶段:媒体、社区和开放平台,现在,新浪微博正在从社区向开放平台过渡的阶段。

  据其介绍,今年8月份之前,新浪微博主要以分享资讯、信息为主,属于媒体阶段。在这个阶段,新浪只是尝试着思考各种有效营销模式,但并未真正展开大规模营销推广,将用户量最大是新浪首要目标。

  “只有将微博用户量做到中国网民总体规模的一半以上,其影响力才会真正无法抵御。”彭少斌说。

  今年8月份,即新浪微博成立一周年时,新浪对微博做出较大改动,提升了其社区属性,即充分发挥各种应用和功能的特性来黏住用户。这一阶段,新浪用户可获取一些例如QQ秀这样的增值服务。

  不过,新浪真正目标是第三阶段的平台服务费和分成。新浪微博不仅要借此打造中国第一个微博客,更重要的是要借助微博实现战略转型,从内容平台转型为用户平台,通过丰富应用和功能进一步吸引用户使用微博,甚至产生付费,形成正向循环。

  彭少斌告诉记者,新浪微博平台的策略是让开发者去做那些能赚钱的产品和应用,新浪去做那些不赚钱的、但是必须有的产品。

  “未来,新浪微博将和第三方开发者主要采用分成模式,获得利益共享。”彭少斌表示,“至于第三方应用是否收费,则是开发者决定的事情,新浪不会进行干预。”

  对于百度开放平台等采用的广告和赞助等商业模式,彭少斌表示,暂未考虑,“这两种模式,都不够成熟”。

  互联网“开放”潮

  2010年,“开放”无疑成为互联网界最热门的关键词。盛大、百度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开放平台,并不可避免的产生一轮“平台之争”。对此,彭少斌表示,“新浪的开放平台和他们的业务模式不同,不存在竞争。”

  然而,随着腾讯微博的迅速壮大,新浪微博未来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强大的竞争对手。而且,原本一直封闭的腾讯,也已上线其社区开放平台,目前重点放在QQ空间和朋友社区(QQ校友)两个社区。

  业界普遍认为,腾讯开放平台有着庞大用户基础,QQ同时在线人数已达1亿,且有付费会员,其将无疑吸引着大量的第三方开发者。对此,彭少斌不愿过多置评,仅表示,“做好自己产品才是关键。”

  据彭少斌介绍,虽然互联网行业都在谈“开放”,但根据开放程度不同可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以谷歌为代表的开放平台,其提供的是技术底层的开放,并没用用户量支持;一种是为Facebook为代表的“漏斗式开放”,提供接口和用户基础,供第三方开发者开发的平台;最后一种是以Twitter为代表的真正开放的应用开放平台。

  “新浪目前只是实现了一部分开发应用,未来必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推进平台建设。”彭少斌说。

  事实上,开放平台的“开放性”正是很多第三方开发者担忧的焦点。一些第三方应用开发者表示,在此前不少宣布实行开放政策的互联网平台上,就曾出现平台方与应用开发者争利的情况,一旦平台方看到平台上的应用做得比较不错之后,就会借机踢开第三方开发者,由自己来做类似的应用。

  “这等于把试错的风险转嫁给了第三方开发者,而平台方最后轻易地摘取果实。”一位应用开发者说。

  比如,此前宣布推出开放平台的腾讯,就有互联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长久以来打造的封闭运营体系,不可能让腾讯一夜之间将其用户和接口全部开放,这将使其利益蒙受重大损失。”

  换言之,腾讯的开放平台仍然只是局部开放的平台。如果未来腾讯与第三方开发者的分成比例欠缺吸引力,极有可能较大挫伤开发者的积极性。

  而针对业界担忧的新浪是否会像百度、腾讯等大公司一样,在开放平台同时也将扼杀创新的问题,彭少斌表示,“我们不会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我们主要工作还是做平台,但是会做出一些产品的案例,供合作伙伴学习。”

  彭少斌认为,新浪微博目前最大的挑战,仍然是如何降低门槛吸引更多的用户,“新浪微博尽管在一线城市和高端人群中影响力很好,但如何在二线城市和农村市场打开局面,仍需努力”。

参考文献回目录

http://tech.sina.com.cn/i/2010-11-05/19144834344.s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标签: 微博商业模式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