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最新历史版本 :《纽约时报》网络掘金 返回词条

  • 编辑时间: 历史版本编辑者:高兴
  • 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
  • 修改原因:
目录

班克罗夫特家族《纽约时报》网络掘金回目录

传媒的光荣与未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1日 16:15 《互联网周刊》
  本刊记者 姜明媚 辛言

  2007年5月1日是投资道琼斯公司(证券代码NYSE:DJ)的股民最开心的日子。其股价开盘后猛涨55%,最终收盘价超过56美元,此前道琼斯公司股价52周内的最高价也只有40.08美元。让华尔街投资人震惊的消息是新闻集团欲以50亿美元的代价收购道琼斯,试图摘下《华尔街日报》这颗被视为皇冠明珠的顶级财经出版物。

  在许多投资者眼中,默多克足够慷慨,因为相对于前一交易日道琼斯股票收盘价,新闻集团每股60美元的报价,溢价幅度达到令人震惊的67%。但《华尔街日报》的一些股东和员工并不喜欢被新闻集团收购。

  《华尔街日报》被视为美国经济发展过程的纪录者,以对商业和财经领域的深度分析报道著称,拥有很高的声望;而新闻集团拥有的是“美国偶像”以及被称为“小报”的《纽约邮报》。由于存在明显的文化冲突,被后者收购显然让《华尔街日报》的拥趸们难以接受。

  另一家顶级传统媒体集团也面临被收购的命运。就在新闻集团发出收购道琼斯公司消息几天后,来自加拿大的媒体巨头汤姆森公司正式公布与英国路透的并购方案,声称将以170亿美元价格收购路透。

  一个让许多人难以接受的事实是:追求一流新闻品质的传统传媒集团,有的正成为新兴媒体集团收购的对象,有的不得不进行“网络自救”。那些追求高品质内容的媒体,在互联网时代似乎已经很难过上好日子。

  早在2006年8月份,英国的《经济学家》杂志就曾对此现象做过深刻分析:是谁“杀死”了报纸?文章总结的原因是:作为“旧”媒体之一的报纸的大部分损失来自互联网。随着读者从报纸转向互联网,广告特别是分类广告,也正迅速转移到互联网上。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即便是《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这样具有显赫地位的传统媒体集团,也开始认真面对来自互联网的挑战。《华尔街日报》在线是为数不多的主要以付费订阅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闻类网站,而《纽约时报》的数字部门的收入以高达30%~40%的速度增长。

  另一方面,新闻集团50亿美元的收购报价,让我们看到默多克对优质新闻内容的估值远高于华尔街的投资者们,而默多克已经明确表示收购价格还有提升空间。在发行渠道爆发式扩散的今天,投资者往往会忽视最为简单的道理:只有拥有了优质的内容,各种新媒体形态以及衍生的发行模式才有价值。

  互联网是内容传递的重要方式,是传媒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之一。但传递内容方式的改变与发展,并不能改变“内容”是传媒生命的论点,“内容为王”的时代在传媒界永远不会成为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默多克50亿美元收购《华尔街日报》真是太便宜了!
默多克的最后一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1日 16:15 《互联网周刊》
  默多克的最后一战?

  新闻集团继续以最娴熟的收购技巧拓展自己媒体帝国的版图,而对于已经是76岁老人的默多克来说,收购道琼斯可能是他的最后一战!

  本刊记者 辛言

  虽然率先获得新闻集团收购道琼斯公司的重大消息,但《华尔街日报》并没有提前将这一消息公诸于众,总编辑Paul E. Steiger授意封锁了这一消息,只是在CNBC(美国有线电视网)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华尔街日报》才开始对这一消息进行报道。

  事实上,默多克给道琼斯公司开出的50亿美元的“天价”,就是因为《华尔街日报》。几年以来,很多分析师在说起道琼斯公司时,都说道琼斯是一家C级公司却拥有一张A级报纸,在道琼斯公司旗下的重多资产中,默多克最为看重的就是《华尔街日报》。

  “《华尔街日报》不是一般的报纸,它是一个体面得让人脱帽的玩具,是一个可以让全球传媒大亨的雄心与野心舒爽无比的按摩器。”易凯资本公司CEO王冉在博客中写到。但像其他的报纸出版商一样,随着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和读者转向互联网,《华尔街日报》的利润在过去几年当中并不是很景气,股价也一路下跌。

  2002年4月,道琼斯的股价还维持在60美元的水平上,在新闻集团发出收购之前,道琼斯公司股价长期维持在30美元左右。对于默多克来说,这正是他收购这家“美国最伟大的报纸,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报纸之一”的最好机会。

  一致反对?

  虽然道琼斯股价飚升让《华尔街日报》的许多记者赚了一笔钱,但作为工会代表的记者Jesse Drucker还是写邮件给他的同事,请求他们写信给公司董事会的三位班克罗夫特家族成员,反对默多克的入侵。

  5月1日,在四个半小时的会议之后,对道琼斯公司拥有控制权的班克罗夫特家族最终对默多克说不,这一家族拥有公司24.7%的股份,但是却控制了64.2%拥有超级投票权的B类股。家族代表、道琼斯董事Michael B.Elefante表示,家族成员以及他们的托管人所掌握的50%的投票权反对以60美元的价格将公司出售给新闻集团。

  道琼斯公司的另外一家股东Ottaway家族也声明反对将公司出售给默多克。Ottaway家族总共持有道琼斯公司6.2% B类股。1970年,他们将自己的报纸集团出售给道琼斯的时候获得了这些股票。

  5月7日,刚刚离任的道琼斯公司主席Peter Cann也发表声明,反对将公司出售给默多克。Peter Cann在位16年,在道琼斯拥有相当高的声望。他希望《华尔街日报》继续保持其“公正和独立性”。有消息说,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者也将联名抗议默多克收购《华尔街日报》。

  班克罗夫特家族内部的意见并不统一,5月1日宣布的投票结果中,并不是班克罗夫特家族全部成员都反对默多克的收购,这给默多克留下了一定的回旋余地。对冲基金和其他拥有道琼斯股票的投资人也期待这次交易,对于道琼斯的拒绝,他们非常失望并且计划让股价猛跌—有可能会跌回到30美元。这也许会让班克罗夫特家族的许多成员改变主意。

  在5月2日的会议中,几位公司管理层暗示支持这一交易,虽然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与班克罗夫特家族保持一致。

  默多克在新闻界的名声并不好。他手下的Fox新闻频道以政治讽刺见长,而《太阳报》则是臭名昭著的小报。1981年默多克收购《泰晤士报》之后,《泰晤士报》的编辑Harold Evans感觉到默多克施压让他向撒切尔首相示好。离开了《泰晤士报》后,Harold Evans在自己的书中猛烈批评默多克的干涉。

  默多克对报纸的偏好并不是秘密,虽然在他的媒体帝国中,电视台、报纸、网站等资产庞杂,但是他关注最多的还是他手中几份有影响的报纸,他甚至会打电话给某些编辑,与他们讨论自己对某些话题的看法,甚至是标题。现在,这些都成为人们所担心的问题。

  但默多克自己并不这么看。在接受他控制的FOX新闻网的采访时,他为自己辩护说,他没有命令报纸做什么。比如在上一次英国选举当中,《泰晤士报》支持的是布莱尔,而《星期日时报》则支持了他的对手。

  他建议班克罗夫特家族设立一个特别委员会,以保证《华尔街日报》的编辑独立。他在收购来《泰晤士报》和《星期日时报》之后也是这么做的。默多克本人支持撒切尔。“当年《星期日时报》站出来大声指责撒切尔,”他说,“我不知道这些,”然后开玩笑说,“我假装我没有看过那些报道。”

  “我们有很长时间作为大报纸管家的历史,”默多克提到《泰晤士报》、《星期日时报》和《澳大利亚人报》。“我始终认为,我的角色是支持编辑和报纸的出版人。我们认为我们可以成为让你们的公司成长的理想合作伙伴,保护重要的社会公信力。”

  有备而来

  三个月前,提起《华尔街日报》,默多克曾这样说:“我不认为我能得到它,我认为他们不会卖它。”但是,三个月后默多克开始行动,他选择了一种相当“友好”的方式。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4月9日,在与道琼斯公司首席执行官Rich Zannino共进午餐时,默多克第一次告诉对方自己有意收购道琼斯。4月17日,也就是道琼斯公司股东年度大会的前一天,默多克正式写信给道琼斯董事会,表达自己的收购意向。

  几天之后,默多克向《华尔街日报》总编辑Steiger通报了他的收购计划,邮件中充满对这位总编的尊敬,他还做出保证:如果他能够收购成功,他将会支持这份报纸的编辑独立。

  为了筹划这次收购,新闻集团聘请的服务团队堪称豪华。曾经在克林顿总统任内担当白宫顾问的Gary Ginsberg,正在替默多克主管这一收购事宜,中介机构中包括曾经服务于默多克收购DirecTV交易的JP摩根。

  此外,默多克雇用的机构还包括Allen&Compay和Centerview Patners,前者的投资经理Nancy Peretsman曾经服务于班克罗夫特家族。1997年,班克罗夫特家族后人Elisabeth Goth对道琼斯公司投资Telerate损失一事非常恼火,在《财富》杂志等媒体上公开加以挞伐,当时为Eliabeth Goth担任顾问的就是Peretsman。

  4月17日,默多克的亲笔签名信由Peretsman亲手递交给道琼斯公司的董事M.Peter McPherson,很快此人将会取代Peter R. Kann出任道琼斯公司主席,在稍晚一些时候,班克罗夫特家族主要成员和基金托管人都已经获知这一消息。

  默多克对班克罗夫特家族对《华尔街日报》所做的贡献极尽赞美:“这个家族在保护这份报纸和它的编辑传统方面做了传奇性的工作,伟大的Bernard Kilgore(原道琼斯CEO、《华尔街日报》总编辑)在20世纪40年代、50年代和60年代将这份报纸的发行量从3万份提高到100万份,真正地创造了现代的日报。”

  在给道琼斯公司主席Peter McPherson的信中,他邀请班克罗夫特家族成员同默多克一家见面,“这样一个聚会至少能让我们互相理解,消除许多可能有的误会。”

  5月2日的晚上,默多克和他的智囊分析了道琼斯公司的声明,将展开争取班克罗夫特家族当中那些摇摆者的好感,这个过程恐怕需要几周或者是几个月的时间。“我们有的是时间,”默多克在采访中说,“让我们平静一下,希望他们也平静一下,并且再考虑一下。”

  报价的艺术

  对于道琼斯公司和其他报业股的投资者来说,60美元/股的价格是一个强有力的刺激,由此也引来报业股的集体上涨,但是对于新闻集团的投资者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天价。

  “我们开始担心新闻集团了,他们从不考虑产业发展的极限速度,投资者非常担心未来的投资结果。”Michael Nathanson的分析师Sanford C. Bernstein说道,“这一交易毫无疑问会让很多投资者伤心。”

  “我过去以为道琼斯的价格会是36美元,”前《华尔街日报》的编辑总监,现在PE公司Carlyle Group的资深顾问Norman Pearlstine说道,“对任何人来说,60美元的价格都是太高了。我们全都惊叹,‘喔!’”

  即使新闻集团内部支持收购计划的人当中,也有人认为默多克的报价实在是太高了。60美元/股的报价比道琼斯公司六年来的股价最高值还要高,这个数字也是道琼斯公司现金流的12倍,正如默多克所说,“这个价格非常慷慨。”

  如果班克罗夫特家族同意交易,默多克似乎还可以有更好的出价,他已经明确表态,这并非是所有的投资。彭博报道称,有分析师甚至预计价格最终会达到100美元/股。

  默多克自有他自己出价的方式。从现在的结果来看,默多克给出的天价至少为他此后的交易可能带来了不少的主动。在一定程度上,这样一个报价已经成功取悦了道琼斯的投资者,拒绝这样一个价格,班克罗夫特家族和其他有决定权的人将面临巨大压力。

  虽然班克罗夫特家族和Ottaway家族都继续反对交易,但是他的这一价格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班克罗夫特家族内部的分裂,自己管理着一个家族的默多克太了解大家族里那些年轻人的想法了。

  默多克的报价也让其他潜在的竞争者彻底丧失了兴趣。默多克本人对自己的报价也非常自信,直言这不是PE公司能给出的价格。没有其他竞标者的骚扰,默多克在收购谈判当中将会更加的主动。默多克的做法是:与其在谈判当中跟竞争者不断的提价,不如给出一个底价彻底的击溃竞争者的防线。

  只要看准时机,默多克总是会冒险尝试,默多克的这一策略并非首次使用。在竞争MySpace的过程当中,当默多克报出几亿美元的收购价时,很多人都认为他是疯了,但是随后的事实却证明了默多克的眼光。

  新闻集团的投资人抱怨,新闻集团的股价在微微地下跌。在5月1日当天,新闻集团的股价下跌到22.99美元,跌幅为4.2%。但默多克对此并不以为然:“每当我做出大动作的时候,股价总是会下跌一点,但是随后会上涨更多。” 默多克对自己的眼光非常自信。

  能否完成这次收购还很难预料,但默多克已经争取到部分投资者和分析人士的好感。《纽约时报》的文章认为:默多克或许就是那个能让《华尔街日报》更上一层楼的人;而《财富》网站的文章也认为,默多克的战略眼光是道琼斯公司最需要的。

  另一方面,《华尔街日报》优质的新闻内容也正是新闻集团媒体帝国所缺少的。在最近的分析师会议上,默多克透露,新闻集团将在2007年年底推出FOX财经频道,而《华尔街日报》的金字招牌无疑会增强这一频道的竞争力。“鲁伯特已经把分散的东西聚合在一起创造巨大的在线广告,”Outsell的分析师Ken Doctor说道,“如果他能得到道琼斯,他会补上他的最后一块。”
神秘的幕后掌权人--班克罗夫特家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1日 16:15 《互联网周刊》
  本刊记者 姜明媚

  沃伦·菲利普斯似乎有先见之明。20多年前的1984年,作为道琼斯公司董

  事长的沃伦·菲利普斯就把公司股票分拆成A、B两种股票,B股股东拥有超过A股10倍的投票权,从而保证班克罗夫特家族的控制力。实行二元持股计划,目的是“保护道琼斯的出版物和服务免遭新世纪可能会出现的不测。”而正是道琼斯公司的二元持股计划,让新闻集团的收购变得悬念重重。

  持有84.2%B类股票的是班克罗夫特的家族,而这个隐于幕后的家族是道琼斯公司真正“说了算”的掌权人。据已经和道琼斯合作30多年的班氏家族信托人罗伊·哈默介绍,每年他会和合伙人一起主持“班氏家族论坛”,邀请家族里年满18岁的成员参加,讨论有关公司发展的事情。

  1997年《财富》杂志的一期报道显示了班克罗夫特家族在道琼斯公司的力量。时年 33岁的Elisabeth Goth和她的侄子William Cox III由于不满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的表现,给其他家族成员写信抱怨道琼斯公司在Telerate金融数据业务上的错误投资,在这几个年轻家族成员的坚持下,时任公司CEO的康·彼得最后终于同意出售Telerate业务。

  2006年初,因为对道琼斯公司的业绩不满,班克罗夫特家族将时任COO的理查德·赞尼诺推向了CEO位置,成为公司史上第一个非记者出身的掌门人。现在,是否接受新闻集团的收购,成为班氏家族最难做的决定,而这个决定将影响世界上最优秀媒体之一一《华尔街日报》的未来。
《纽约时报》网络掘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1日 16:15 《互联网周刊》
  《纽约时报》网络掘金

  即使是《纽约时报》这样具有显赫地位的传统媒体集团,也必须认真面对来自互联网的挑战。

  本刊记者 姜明媚

  2007年4月底,《纽约时报》公司召开的股东年会上,管理团队面临来自投资者的批评和指责。2005年开始,公司股票价格从40美元/股一路跌落到20美元/股,下降幅度超过40%。

  最主要的批评者是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该公司持有《纽约时报》公司7%A类股票,其理财师Hassan Elmasry提议董事会放弃多年来的“二元股份结构”,自该公司1969年上市以来,这一股份结构使得苏兹伯格家族一直保持着对公司的控制权,Hassan Elmasry甚至还要求将来自苏兹伯格家族董事长兼出版人阿瑟·苏兹贝格的职务分拆,由不同高管出任。

  摩根士丹利的攻击引起苏兹贝格家族的强烈回应,该家族最终宣布从摩根士丹利撤出私人投资,而对该家族最有优势的一个因素,就是来自《纽约时报》公司在互联网领域里的骄人业绩。

  截止2007年2月,Nielsen/Netratings的数据显示,《纽约时报》网站的独立访问量达到4200万次,全球排名第11位,注册用户数1300万,位居美国报纸媒体网站第1名。尼尔森的调查发现,nytimes.com吸引了全美国约9%的积极网络用户,而且nytimes.com的美国用户也是最多的。

  《纽约时报》公司的数字部门以30%~40%的速度增长。2006年财报显示,公司包括网站about.com、nytimes.com、bosten.com、iht.com以及其他区域性报纸网站在内的数字运营部门总收入达到2.74亿美元,占公司总收入的8%,在线广告收入增长41%。预计2007年数字运营部门的整体收入将增长30%,达到3.5亿美元。

  这一成绩的取得和阿瑟·苏兹伯格的倡导不无关系。他认为:“在我们这一代,新闻和信息的传输将会转向宽带,须掌握三个关键的技能—印刷、互联网和视频,才能踏入宽带世界。因为那才是新闻机构的未来生存之本。”

  转型之旅

  阿瑟·苏兹伯格一向很少与媒体打交道,但在2007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会议上,他却高调阐述自己对报纸行业的一些看法。他认为,《纽约时报》正在进行一次漫长的转型之旅,直至公司董事会决定停止继续印刷报纸。他自己将集中精力于如何控制和管理好《纽约时报》从传统报纸发行到电子版转变的过程。公司为此特设了“特殊发展部”,里面的五位成员专门负责提出和发展有关互联网媒体的创意。

  早在1996年,公司创办《纽约时报》网站(nytimes.com)时起,《纽约时报》公司就踏上了这场转型之旅。1999年《纽约时报》公司整合了网络方面的业务,成立了独立核算的数字《纽约时报》部门,负责《纽约时报》网站和波士顿环球网在内的40余个网站业务。《纽约时报》的网站是独立运营核算,拥有独立的管理层和采编队伍,并不对印刷版的《纽约时报》负责。

  2006年9月,公司聘请曾在《华盛顿邮报》新媒体部门、《新闻周刊》网站任主要负责人的麦克·罗杰斯为公司“驻报未来学家”,主要和公司的研发部门合作,为公司发展在互联网以及其他领域的创新产品。《纽约时报》成为第一家设置这种职务的媒体公司。

  麦克·罗杰斯提出了“技术现在已经成为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观点。他认为,传统媒体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商业模式问题,即如何利用网络产生可以与传统商业利润相媲美的价值。

  虽然是一家媒体公司,《纽约时报》却非常关注技术在媒体公司运作中的重要意义,技术研发成为机构变革的催化剂。

  2006年4月,《纽约时报》公司与微软合作推出时报阅读器,一款基于PC的获取新闻的软件,用户在缴纳165美元的年费或者14.95美元的包月费后,就可以获得时报精选、付费填字游戏以及其他各类特色服务。无论在线还是离线,用户都可以读到最近7天发生的各类新闻。2007年3月27日,《纽约时报》发布了新版的时报阅读器,凡是订阅用户均可免费获得试用。

  除了抢占电脑平台,《纽约时报》公司还向无线平台延伸。2006年9月,《纽约时报》启动了新改版的手机网站mobile.nytimes.com,任何具备上网功能的手机或者PDA均可随时随地阅读《纽约时报》高品质的新闻报道。

  在自我研发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外,《纽约时报》公司还积极展开对新媒体公司的投资和收购项目。被收购的网站包括:About.com、Calorie-Count.com、Baseline StudioSystems等。2005年2月,《纽约时报》公司花费4.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在线消费信息行业的领先者About.com。2006年About.com表现优异,收入增加50%达8000万美元,毛利从2005年的27%增长到38%,网站拥有超过150万篇文章的原创内容数据库。

  除了收购以外,《纽约时报》公司还参与了一些网站的投资,其中包括indeed.com、rootmarkets、daylife等,这些网站分别提供招聘搜索、新闻聚合服务等。

  网络与报纸的融合体

  《纽约时报》的网站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要“构建读者的电子社区”。网站不断改版和推出的创新服务也都以此目标为核心。而吸引用户、加深与读者互动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能将“用户使用转换成收入”。

  作为一家新闻机构,网站最大的功能就是提供信息。时报的注册用户可以免费阅读时报记者采写的新闻。此外,网站也即时发布美联社和路透社的新闻。但对于早期的文章查询,则需付费浏览。

  《纽约时报》自从2005年9月开始推出新产品Times Select,读者以包月7.95美元或者包年49.95美元的方式,就可以获得在任何其他网站都看不到的内容。比如多达上百名专栏作家的专栏、时报从1851年以来的存档报道、提前预览时报周日版的文章内容等。目前已有超过60万用户使用该产品,2006年仅此业务就给公司带来1000万美元的收入。

  网站还具备电子商务功能,为用户提供上千种商品的在线购买服务,而这些商品并不是像普通的电子商务网站那样陈列,而是融入到网站的不同栏目中。比如“书评”版块读者可以在阅读信息的同时,随手点击图书购买链接,进入网上书店购买。

  除了注重信息提供,网站还在关键的垂直内容如房地产、娱乐、旅游等领域加强建设。房地产板块2月份的独立用户超过了50万;娱乐版块的独立访问用户平均每月达到400万,页面浏览量达1900万;1月份旅游版块改版以来,已经有超过3000个读者发表评论。

  网站的发展并没有对传统的印刷报纸发行造成影响,反而起到了辅助作用。时报提供“家庭订阅服务”,任何用户只需输入自己所在地区的邮编、完成网上注册手续,就可以订阅印刷版《纽约时报》。订户还可以随时在线查阅订阅执行情况,甚至可以任意选择订阅期限,或在度假期间要求停止递送报纸或者改变递送目的地。

  作为一家传统媒体,《纽约时报》丝毫没有传统旧媒体常见的“技术恐惧症”,互联网上出现的任何受欢迎的新应用,都会尽快在nytimes.com上使用。去年开始,一种名叫小部件(widget)的应用在互联网上风行。这是一种桌面应用平台,可以帮助用户实现各种需求,比如查看气象、阅读实时新闻、信息搜索等。今年3月底,时报网站就宣布和Google合作,推出经典填字游戏小部件(Classic Crossword Widget),只要用Google帐户登录,用户就可以从时报收藏的1000多条填字游戏中选择。

  对于很多海外读者而言,《纽约时报》网站简洁、明晰的设计给人印象深刻,特别是2006年4月改版后的网站,被观察人士称为是“成功的融合了印刷报纸和互联网特性”的极佳设计。网站首页看上去很像报纸的头版,巧妙的实现了报纸行业的设计原则—向读者传递哪些信息是最重要的,哪些是次之的。但是首页又体现了网页的特点:各类内容分门别类的归入不同栏目。

  此次改版,网站还特别强调了“用户自制内容”的增加。近两年兴起的myspace.com、youtube.com、digg.com等网站启发了主流媒体的网站。网站特别开设以下几个栏目:Email转载最多的文章、被博客引用最多的文章、搜索最多的词、最受欢迎的电影等。今年3月份,网站还推出了用户上传自制视频的服务。

  2007年年初,时报网站使用视频形式播报美国著名专栏作家包可华去世的讣告。不仅为网站带来了读者,提高了流量,增加了集团网络战略的正面影响,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它提供了平面印刷媒体根本无法做到的服务。

  当然,这场数字的转型过程决非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和轻松。4月中旬,《纽约时报》公司公布了2007年第一季度的财务状况,其中网络收入比去年增长了22%,低于当初30%的预估值。行业分析人士认为,这场转型“将会更为缓慢,而且很可能并非报纸行业当初预计的那样有利可图”。

《华尔街日报》:不仅仅是报纸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1日 16:15 《互联网周刊》
  《华尔街日报》:不仅仅是报纸

  道琼斯公司把技术威胁转变成生存机遇

  本刊记者 姜明媚

  理查德·赞尼诺(Richard F. Zannino)是道琼斯公司历史上第一个非记者出身的掌门人。因公司业绩不佳,2006年1月初,班克罗夫特家族将时任COO的理查德推向了CEO位置。理查德的目标是:道琼斯要从一个依赖印刷媒体收入的公司转向一个更为多元化、内容驱动型的媒体公司,变得更加以品牌和内容为中心。

  虽然听上去有些陈词滥调,但是真正去执行这一战略的人——公司负责电子出版业务的高级副总裁,也是《华尔街日报》出版人的戈登·格罗维茨却觉得这才是媒体的生存之道。2006年,道琼斯公司印刷媒体收入占总收入的70%,而最终的目标是要在2009年使之低于50%。要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并不是依靠缩减印刷,而是增长数字和企业媒体收入。

  数字化战略

  道琼斯为此专门成立了电子出版部,该部门旗下的道琼斯通讯社、Factiva以及《华尔街日报》在线的总订户已经超过260万。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华尔街日报》在线,它也是为数不多的主要以付费订阅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闻类网站。此外,道琼斯旗下还有其他一些主要靠广告支持的网站。

  网站每天提供1000多条新闻故事,3万篇全球上市公司的深度报道,近20个独家专栏。在线网络还包括数个子网站,涉及职业、评论、创业、地产和教育等领域。

  依托于印刷版《华尔街日报》树立起来的品牌影响力,网站的用户平均每天花费34分钟来阅读网站内容,远远高于其他传统媒体网站。印刷媒体的读者忠实度也体现在网站上。2007年第一季度,该网站有93.1万订户,其中自1996年就开始订阅网络版《华尔街日报》的读者中,一半以上仍然是忠实的订阅者,还有不到一半的网站用户同时订阅了印刷版的报纸。

  内容驱动的变革

  在理查德众多富有建设性的变革措施中,被称为是“Journal 3.0”的报纸改版可以算作另一个成功的典范。2007年1月2日,当《华尔街日报》的老读者们拿到报纸时,感到不论是在外观还是内容上,这份报纸都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一向宽于业内标准而特立独行的报纸变“窄”了,新版报纸的版面宽度比旧版减少了约7.6厘米,48英寸的宽度更便于读者随身携带。不要小瞧这几厘米的改动,仅此一项就可以为道琼斯公司每年节省1800万美元。

  改版后《华尔街日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更加注重对新闻的解读、透视和创意,更加注意对新闻事件意义的解读。最重要的是,报纸明显增强了与读者的互动以及与互联网的结合。针对读者对《华尔街日报》“总是报道昨天的新闻”的抱怨,报纸精简对昨日新闻的报道,将更详尽、更完整的版本放在网络版WSJ.com上。

  读者可以在WSJ.com “市场数据中心”获得报纸“投资理财”栏目中精选出的部分数据,网站数据中心同时提供便捷工具、互动数据和大量的股票信息。网络版还推出新的有关个人财富、职业和家庭的独家内容。这些创新将为广告商提供能够同时接触报纸和网络两个读者群的机会。

  戈登·格罗维茨表示:“改版可以让读者在更短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信息,80%的内容将专注于对‘新闻意味着什么’而不是发生了什么’的报道。”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标签: 《纽约时报》网络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