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历史版本1:李星文 返回词条

目录

李星文回目录

      李星文,1972年生人。1990年代先后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国新闻学院。1996年进入《中国经济导报》,历任编辑、《投资周刊》副主任。1999年进入《北京青年报》,历任国内部编辑、文化版组执行主编,现为本报评论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新浪/搜狐名博,电视剧研究者。曾在平面媒体上发表报道和评论超过百万字。曾为北京电视台大型文化记事片《百花》担任撰稿。著有《黄金档--温暖中国人心灵的40部电视剧》。
(图)李星文李星文


   作家徐贵祥说,我感觉作者好像不满足于当一个记者搞新闻新报,他对笔下的事件和人物似乎总有更深一层的关注,可能会对新闻素材进行二次也是深度的开发。果然,几年后他写了一本《黄金档》,对30年来中国电视剧进行了一次细微的检阅和分析,说他填补了一项空白不是妄语,因为我们一直期待有人送给我们一本研究电视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电视剧同文学关系的专著,他做到了。
  北大教授张颐武说,他以三十年来一个个电视剧台前幕后故事的叙述,重新梳理了我们的“记忆”,呈现了我们所不知道的电视剧的大量直击式历史“现场”细节,让许多今天的超级大腕的前世今生都栩栩如生地得到了描写。让我们身临其境,再次重新回顾我们自己的历史,一同重温我们一路走来所享受的乐趣、所追求和希望的美好的一切。
  港片专家魏君子说,《黄金档》关注的是曾在中国引起广泛反响的那些主流电视剧。表面看来,这只是又一次“怀旧”而已,但要想真正唤起大众的“集体记忆”只靠些剧情分析、艺术鉴定绝对不行,那些早已是公论、定论——必须有料,让人有重返当年的体验快感,窃以为《黄金档》就很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书中写到的每一部剧,都是从台前到幕后,从大环境到小细节,前世今生,面面俱到,不但展示作者的文笔功力,更尽显发烧友的博闻强记,关于经典剧的各种趣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黄金档》最好看之处,在于除了美学价值、八卦快感,还有从大时代的角度审视经典剧的社会意义,毋庸讳言,这是一部可以反复阅读的多元视角文本,极具收藏价值。
  影评人宋子文说,这是一部记录当代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大史记”,同样也是部观点辛辣的大点评,字里行间都是浸染着作者的热血与情怀的,这不仅仅是源于他对电视领域的爱,更是源于他在报业初始至今一贯对读者的尊重。我觉得这书带给当今文艺界以醒思的机会,也带给了大众超越了时代的感动。
  中国艺术报副总编康伟说,对电视剧大国来讲,宏大叙事是非常不可缺少的,我也为那些被宏大叙事有意无意忽略的个人的声音感到遗憾。但是《黄金档》正好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声音,这是星文一个人的声音,一个电视剧文化的痴迷者的声音。现在有一些理论家认为,现在可以用电视剧来标举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艺术的成就,这是最高的代表了,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但是电视剧艺术确实是这么多年来中国最为独特,以往从来过的一个样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电视剧就是这样一个时代的文学,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一种艺术能够如此集中地承载老百姓的集体记忆,也没有一种艺术能够如此生动地凝聚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因此,进行深入的文化考量,这是对电视剧文化的建设性贡献。这种文化的考量贯穿于《黄金档》这本书始终,史料的运用,细节的呈现,演员的采访,都是以文化考量为目的的,这对电视剧的快餐文化论,甚至没文化论是一个有力的反正,实在是难能可贵。
  影评人谭飞说,有温度,有感觉,有记忆,有意义,作者是电视剧领域名副其实的“百晓生”。《黄金档》的最大意义,是梳理、重现了读者和观众的一段段集体回忆,这些回忆美好而深刻,既是个体经验的鸳梦重温,也是这几十年来波澜壮阔历史的视像化缩影。一沙一世界,一剧一人生,一书一纪念。电视剧其实是公民社会最基础、最温暖的视像载体,是最能撼动社会敏感神经的艺术食粮。每一个公民都能从电视剧里接收到最家长里短、最和蔼亲切的信号,体味美好与丑陋,幸福跟苦楚。看完《黄金档》,你能感觉到华语电视剧跟每个公民之间距离缩短的过程,这个过程真实、生动、美妙,细部纤毫毕现。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标签: 李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