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最新历史版本 :贝佐斯收购华盛顿邮报 返回词条

  • 编辑时间: 历史版本编辑者:土土
  • 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
  • 修改原因:
jeff bezos washington post
NEW YORK (CNNMoney)
目录

[显示全部]

贝佐斯收购华盛顿邮报回目录

亚马逊CEO贝佐斯2.5亿美元收购华盛顿邮报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

  北京时间8月6日早间消息,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已同意以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报纸资产,包括其旗舰日报《华盛顿邮报》等。

  这一令人意外的交易是在纽约时报公司7000万美元出售波士顿环球(Boston Globe)后浮出水面的,表明报纸行业正面临史无前例的挑战,其广告营收和读者人数均有所下滑。

  华盛顿邮报公司董事长兼CEO唐纳德·格雷厄姆(Donald E. Graham)称,作价出售对该公司来说是一种更好的选择。“我和凯瑟琳·韦莫斯(Katharine Weymouth)以及董事会成员在经过多年时间以后才作出出售的决定,这段时间里类似的报纸行业挑战让我们想知道,是否换一个东家对华盛顿邮报公司来说才是更好的选择。杰夫·贝佐斯的技术和商业才能已得到证明,再加上他的长期投资战略及其个人声誉,使其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华盛顿邮报公司新东家人选。”

  在过去20年时间里,贝佐斯已将亚马逊建设为一家购物和在线技术发展公司。今年早些时候,贝佐斯对互联网新闻站点Business Insider进行了小额投资,从而进入了媒体行业。贝佐斯在《华盛顿邮报》网站上发表公开信,承诺不会作出任何激进型变革。“《华盛顿邮报》的价值观不需要改变,这份报纸仍将对其读者负责,而不是追求其所有者的私人利益。”

  据《华盛顿邮报》称,亚马逊网站与贝佐斯收购华盛顿邮报公司的交易无关。这项交易涵盖《华盛顿邮报》及其他出版业务,如《Express》、《The Gazette Newspapers》、《Fairfax County Times》、西班牙周刊《El Tiempo Lati》和Greater Washington Publishing出版业务等。(唐风)

贝佐斯致华盛顿邮报员工公开信:核心价值不变回目录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

  北京时间8月6日午间消息,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周一以2.5亿美元收购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报纸资产,包括旗舰日报《华盛顿邮报》等。

  交易宣布以后,贝佐斯在《华盛顿邮报》网站上发表公开信,承诺不会作出任何激进的变革,而《华盛顿邮报》的核心价值会保持不变。

  以下为公开信全文:

  你们听到这一消息时,定会有不少人会心存疑虑。当一个家族数十年来始终坚守一家公司,当这个家族数十年来始终充当着一种重要价值的守护者,而且一直诚心诚意、坚持原则,无论是在辉煌时期,还是在遭遇艰难的时候,当这个家族的工作如此出色的时候,大家对改变心存疑虑,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下面,我言归正传。《华盛顿邮报》的价值不需要做任何改变。《华盛顿邮报》的使命仍然是保持对读者的忠诚,而不是满足其所有者的私欲。在《华盛顿邮报》未来的前进道路上,我们仍将坚持求真的精神,将尽力避免犯错。即便犯下错误,我们也会迅速和彻底地承认并加以改正。

  我不会负责《华盛顿邮报》的日常事务。我对自己生活在‘另一个华盛顿’感到很满意,在这种环境下,我可以从事我喜爱的日常工作。此外,《华盛顿邮报》已经拥有了一支极为出色的领导团队,他们比我更熟悉新闻业务。对于他们同意留下来,我本人感激不尽。

  当然,《华盛顿邮报》在未来几年一定会发生变化。这是必然的趋势,无论所有权是否更迭,变革都会发生。互联网正在改变新闻业的几乎所有元素:缩短新闻更新周期,传统上可靠的收入来源受到动摇,新的竞争也在上演——有些很少或根本不会以新闻搜集为代价。

  因为没有地图,若想勾画出未来的前进道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必须要去创造,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不断去尝试。读者是我们一切尝试的“试金石”,我们需要了解他们关注的一切话题——政府、当地领导人、餐馆开业、童子军、企业、慈善活动、体育等等,同时还要做好逆水行舟的准备。我对创造产生的机遇充满兴奋和乐观之情。

  在一个自由的社会,新闻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美国首都的家乡报纸,《华盛顿邮报》尤为重要。我想强调一下格雷厄姆家族作为《华盛顿邮报》的拥有者,所展现出的两种勇气。第一种是努力挖掘新闻资源的勇气。真正有操守的人,以及他们的声誉、生计和家人,都处于吉凶难卜的境地。

  第二种就是不计成本揭露真相的勇气。虽然我不希望有人会发出威胁,要让我受尽苦难。但如果真的有人这样做,由于格雷厄姆夫人的表率作用,我也会做好牺牲的准备。

  最后,我想说的与《华盛顿邮报》这份报纸,或这次所有权变更无关。我在过去十多年里逐步了解了唐(即华盛顿邮报公司董事长兼CEO唐纳德·格雷厄姆)的为人,我对此十分高兴。我身边没有比他心肠更好的人了。

  杰夫·贝佐斯

《华盛顿邮报》易主互联网大亨回目录

  周一的华盛顿闹市,刚度完周末的《华盛顿邮报》员工穿梭于总部大楼内,少数人则被邀请到一个会议室内。

  在这里,华盛顿邮报公司(WPO.NYSE)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唐纳德·格雷厄姆(Donald E.Graham)和其侄女、报纸发行人凯瑟琳·韦茅斯(Katharine Weymouth)宣布了出售《华盛顿邮报》的决定。

  2.5亿美元收购这份报纸及其附属报纸的是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AMZN.NASDAQ)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个人。亚马逊公司并不参与这项交易。收购完成后,贝索斯将成为《华盛顿邮报》唯一所有人。

  这份与《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并列为美国三大报的百年大报,就此易主于互联网大亨。

  格雷厄姆家族经营《华盛顿邮报》已经有80年,一些老员工失声痛哭。《华盛顿邮报》的网站在显著位置刊登了这条消息《格雷厄姆家族将出售邮报》。

  贝索斯,身家250亿美元的全球第19大富豪,会将这份曾经揭露“水门事件”的老牌报纸带向何方?

  “有人说传统媒体会有消亡的一天,但这个行业中的翘楚不会消亡,顶级纸媒的灵魂也不会消亡,无论其将来会通过怎样的形式继续存在。”《财富》杂志总编辑苏安迪(Andy Sewer)不久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各路媒体正走在大转型的半路上,转型之路通向何方还不是很确定。

  支柱不再

  作为典型的家族报纸,格雷厄姆家族1933年以82.5万美元价格收购当时已破产的《华盛顿邮报》。

  此后,在长达80年的历史中,《华盛顿邮报》成为全球最负盛名的政治类媒体。这份创建于1877年的报纸,曾因揭露“水门事件”、“五角大楼越战文件”等新闻轰动全球,甚至在塑造华盛顿政治和政策上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巴菲特是华盛顿邮报公司的长期投资者,并曾长期担任该公司的董事。

  说起出售《华盛顿邮报》,华盛顿邮报公司首席执行官唐纳德·格雷厄姆称,这一决策已经评估了多年,“我和凯瑟琳(报纸发行人)以及我们的董事会成员决定出售这份报纸,是因为在经历了数年的报业挑战后,我们也在考虑《华盛顿邮报》可能会找到更好、更适合这份报纸的经营者。”

  格雷厄姆表示,在可预期的未来,他的这份报纸依然能做到赢利,“但我们将比维持生计做得更好。”他认为,兼具技术和商业才智的贝索斯正是《华盛顿邮报》经营者的人选,报纸的这一出售交易将符合股东的利益最大化。

  《华盛顿邮报》显然已经不是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支柱产业,只贡献了大约14%的营收。华盛顿邮报公司主要有四大板块业务——教育、有线电视、报纸出版、电视广播。本报记者查询该公司年报发现,2012年上述业务对公司整体营收的贡献比例分别为55%、20%、14%和10%。

  归属传媒大亨默多克(Rupert Modoch)新闻集团旗下的《华尔街日报》分析,从账面上看,《华盛顿邮报》依然贡献着收入,但将其剥离不会影响公司的利润,2012年,《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报纸部门运营亏损达到5370万美元。这份报纸的发行量也在逐年下降,2010年~2012年工作日和周日发行量分别为55.67万份、52.37万份、48万份和78万份、73.9万份以及69.7万份。

  在报纸出版方面,除了《华盛顿邮报》,公司还拥有超过20个传媒品牌,包括全球读者耳熟能详的《外交政策》杂志(Foreign Policy)和网络杂志《板》(Slate)。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出售的资产中,并不包括《外交政策》和《板》。

  教育部门是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支柱之一,公司旗下的“楷博教育”(Kaplan)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公司之一,主营高等教育、职业教育、考试准备等业务;有线电视方面,公司为美国中西部和西南地区的订户提供数字电视等方面的服务;电视广播则是公司的又一项大头业务,六家地方电视台覆盖了680万户受众。

  但正是教育和报纸出版两项支柱业务拖了公司盈利的后腿。从华盛顿邮报公司2012年的年报来看,教育板块的运营收入为21.96亿美元,较2011年的24亿美元和2010年的28亿,降幅达到8%和21%;报纸出版业务2012年营收5.82亿美元,2011年和2010年则分别达到6.22亿美元和6.75亿美元,降幅也达到5%和13%。其余两项业务则分别实现正增长。

  新闻情结

  对于这项交易,酸溜溜的声音都来自美国很多主流报纸的记者们。

  有《华盛顿邮报》的记者问,“我是不是可以免费成为亚马逊的升级会员了?”也有的记者说:“看起来《华盛顿邮报》值两个沃斯(Jayson Werth,美国华盛顿全明星队棒球运动员)。”还有的记者模仿亚马逊系统中的促销广告口吻说,“贝索斯,根据你之前的订单,你可能还会感兴趣的有:《奥兰多哨兵报》和《新闻周刊》。”

  但更多的商业精英相信,贝索斯付出的2.5亿美元物有所值。截至发稿时,华盛顿邮报公司周二开盘大涨近5%至595美元,亚马逊却微跌0.6%至299美元。

  对于公司部分业务私有化是否对股东造成影响,《华盛顿邮报》人士在回复本报记者采访时称,除了交易公告外无更多内容透露。

  “全球最受尊敬的报纸之一售价仅仅是91助手(上月以19亿美元被百度(134.56,0.67,0.50%)全资收购)的八分之一多一点。”易凯资本CEO王冉说,“新闻普惠人类,但我相信媒体不会变成公益,新的商业模式就在前方。贝索斯这样的人会让我们在这条路上走得更快。”

  只是,“多面”贝索斯会怎样摆弄《华盛顿邮报》还是未知数。

  从他的发家史来看,这位与乔布斯(Steve Jobs)比肩的互联网传奇人物有时还有些无厘头,生长于美国西部农场的贝索斯在其蹒跚学步时就曾试图拆除自己的婴儿床。上世纪90年代,他完成了驾车穿越美国的壮举(从东海岸纽约到西海岸西雅图),在路上,他拟就了一家公司的商业计划书,这家公司名叫亚马逊,1994年问世。

  记录贝索斯和他的亚马逊创业经历的《一键下单》(One Click)中描述道,作为《星际迷航》的粉丝,贝索斯是个十足的太空迷,他曾因一篇《零重力是如何影响普通家蝇的老化速度》一文获得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嘉奖。

  贝索斯的另一面是控制欲。有媒体评论,贝索斯是一个“细节控”,他甚至对自己在亚马逊新闻发布中自己出现的讲话内容都要字斟句酌。

  同样不容置疑的还有他的新闻情结,2009年,贝索斯推出了一款尺寸更大的电子阅读器,这款产品的设计旨在提供一个订阅报纸的新方式。尽管这款产品推出时有纽约时报公司(New York Times Co。)董事长苏兹贝格(Arthur Sulzberger)助阵,但却从未流行起来。2011年,不死心的贝索斯又推出了Kindle Singles,媒体记者可以使用这个服务以每篇不到2美元的价格出售长篇作品。事实上,他今年还投资了新闻网站Business Insider。

  美国媒体的报道称,接近贝索斯的人说,他每天都使用Kindle阅读新闻,而且还是一个书虫,他会在与高管举行的会议中讨论领导方面的书。

  “新闻媒介是富翁们显示虚荣要购买的产品”。在美国一直有悠久的历史,前有《洛杉矶时报》和《华尔街日报》,而就在上周,纽约时报公司宣布将旗下的《波士顿环球报》出售给美国职业棒球明星俱乐部波士顿红袜队的老板亨利(John W. Henry),折扣不可谓不优厚,7000万美元的价格远不及10年前纽约时报公司收购付出的11亿美元。

  事实上,巴菲特亦是传媒超级爱好者,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正是华盛顿邮报公司的第一大机构股东,拥有大约23%的普通股。

  尽管贝索斯将为《华盛顿邮报》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仍然是未知数,但已经有市场分析指出,贝索斯可能会是一个好的《华盛顿邮报》掌门人。因为虽然他可能会把邮报当成和其他商业公司一样经营,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标,但从之前他经营亚马逊的模式来看,如果他能延续亚马逊的那种“低利润,求增长”的成功经验,这可能正是目前陷于财政危机的邮报所需要的。

  但也有分析说,最可怕的就是把媒体当成和其他商业一样去经营,因为媒体最应该和其他商业区分开来。

评论:收购华盛顿邮报并非贝索斯慈善之举回目录

评论:收购华盛顿邮报并非贝索斯慈善之举

  导语:《华盛顿邮报》网站周二发表题目为“收购《华盛顿邮报》为何不是杰夫·贝索斯的慈善之举”(Why The Washington Post isn’t a charity case for Jeff Bezos)的文章称,贝索斯以2.5亿美元的巨额资金收购了《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报纸资产,虽然以个人名义收购,但这并不是贝索斯的慈善之举,而是为了亚马逊的未来。

  以下为文章内容摘要:

  如果唐纳德·格雷厄姆(Donald Graham,《华盛顿邮报》公司董事长兼CEO)平时不是一个很严肃的人,那么对于他周一下午宣布的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已收购《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报纸资产的消息,人们一定会认为这是一个玩笑。但这却是个事实。

  美国媒体咨询业者、《华盛顿邮报》前编辑阿兰·穆特(Alan Mutter)认为,对于贝索斯而言,收购一家传统报纸在很多方面是合情合理的。目前贝索斯尚未透露《华盛顿邮报》的未来计划,但基于当前的一些事实,我们可以合理推测一番。

  首先,不要被“贝索斯个人收购《华盛顿邮报》、与亚马逊无关”的事实所欺骗,因为几乎没有理由让我们相信这是一次出于冲动和激情的并购。之所以不是以亚马逊的名义收购,是因为对报纸的未来盈利前景很难评估。此外,尽管市场对亚马逊的持续亏损表现除了非凡的忍耐力,但花钱收购《华盛顿邮报》这样的交易实在不好交代。

  穆特说:“如果贝索斯用亚马逊的资金购买《华盛顿邮报》,股东可能会杀了他。但如果用自己的钱购买,贝索斯就可以利用《华盛顿邮报》的资产为亚马逊服务。如果贝索斯借助《华盛顿邮报》的影响力为Kindle和Amazon Prime做宣传,相信亚马逊股东一定不会介意。”

  另一个线索:2.5亿美元。尽管与其他一些大手笔交易相比,这2.5亿美元可能不算高。但对于拥有大量负债的《华盛顿邮报》而言,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就在数日前,《波士顿环球报》的售价只有7000万美元。

  穆特说:“格雷厄姆可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能够通过销售报纸而赚钱的人。很明显,他被超额支付。那么贝索斯为什么要超额支付呢?因为他看到了《华盛顿邮报》的未来价值。”

  《华盛顿邮报》的未来价值在哪里呢?

  1.《华盛顿邮报》网站将成为一个新的销售及广告平台。

  穆特说:“在贝索斯的眼中,报纸出版公司作为商务的中介,是一个重大的新机会。贝索斯发明了电子商务,难道你不认为,将来《华盛顿邮报》网站的每个页面上都将充满电子商务吗?”

  2. 了解用户是件好事

  尤其是了解读者。大多数媒体公司都会观察他们的读者来自何处,但亚马逊更进一步。他们更深入地追踪用户、分析用户行为,以预测用户到底想要买什么。如果整合了《华盛顿邮报》新闻服务,亚马逊将能获得更多用户数据。

  3. 内容和声誉依旧重要

  亚马逊在内容市场的最大举动不是投资Business Insider,而是亚马逊出版(Amazon Publishing)。但问题是,当前最好的作家仍不会将数字出版当作第一选择。因此,亚马逊在这方面还有待强化。

  4. 未来在于视频

  亚马逊重视视频内容制造,目前拥有Prime流媒体视频服务,而《华盛顿邮报》将成为其可靠的视频内容制作机构。目前,《华盛顿邮报》已经开始制作视频新闻。

  5. 亚马逊拥有数字出版的现代渠道

  穆特说:“贝索斯可以让《华盛顿邮报》成为每一部Kindle上的默认应用,这将赋予《华盛顿邮报》莫大的优势。”

  6. 亚马逊拥有实体出版渠道

  亚马逊拥有最高效的物流,而印刷版广告仍是《华盛顿邮报》的重要营收源。贝索斯可以在每个包裹中加一份报纸,发行量就会达到数百万份。

  由于上述原因,《华盛顿邮报》将来不必再依靠传统的营收模式,而是作为亚马逊业务领域的补充和强化即可。

  《华盛顿邮报》对于贝索斯个人的意义我们尚不得而知,但在获取利润方面,可以想象将与亚马逊面临同样的问题。(李明)

财富杂志:贝佐斯或将真心投资新闻业回目录

 导语:美国《财富》杂志网络版周一刊登题为《与多数报纸老板不同,贝佐斯或许真想投资新闻业》(Unlike most newspaper owners, Bezos might actually invest in journalism)的评论文章称,由于亚马逊CEO杰夫·贝佐斯一直以来都不惜牺牲短期利润来实现长期目标,因此他对《华盛顿邮报》的收购,或许正是为了通过这一理念真心发展新闻业。

  以下为文章全文:

  长期投资

  如果你关注新闻业的公共服务属性,相信当你听到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要收购《华盛顿邮报》这条惊人消息后,第一反应肯定是谨慎乐观。

  虽然格雷厄姆家族经营《华盛顿邮报》已经长达80年之久,虽然该报在业界堪称一流,但面对声势浩大的报业变革浪潮,他们显然越来越无力领导这家报纸。对于那些不受某个家族控制,而要对投资者和债权人肩负更多义务的报纸来说,情况更为严峻。对他们来说,通过实现短期财务目标来安抚股东或偿还债务,远比长期投资来得重要。然而,倘若要充分彰显报纸的社会属性,而不只是看重盈利,长期投资却更为重要。

  贝佐斯对《华盛顿邮报》的收购是个人行为,与亚马逊无关。但他之前已经向世人证明,自己是一个着眼长期利益的人:令华尔街不满的是,他宁肯放弃今天的利润,也要持续改善服务,赢得市场份额,确保用户忠诚度。

  当然,外人不可能知道贝佐斯将对《华盛顿邮报》采取什么措施,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将会展开投资,而不会像其他报纸那样通过削减成本或降低质量来榨取短期利润。

  贝佐斯似乎已经意识到,没有人知道新时代的报纸在今后5年或10年会变成什么样子。需要他这样的人来探索答案。他在声明中说:“互联网正在改变新闻业的几乎所有元素:缩短了新闻周期,侵蚀了长期依赖的收入来源,还催生了新的竞争对手——有的对手只需花费很少的成本来搜集新闻,还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成本。由于没有地图,想勾画出未来的前进道路并非易事。我们必须要创造,这意味着要不断尝试。”

  而要尝试就难免花费资金,还要承受远低于世纪之交时多数报纸所享受的利润率。贝佐斯显然对此心知肚明——那又为何非此周折呢?

  行业趋势

  贝佐斯去年对《财富》杂志说:“亚马逊的三大理念是:目光长远、用户至上、勇于创造。”如果将“用户”替换成“读者”,便会成为报业在面对迷惘的未来时所应坚持的理念。

  贝佐斯说,将会继续保留《华盛顿邮报》的管理层,也不会裁员。换言之,凯瑟琳·韦莫斯(Katharine Weymouth)将会继续担任该报的发行人。韦莫斯的祖母凯瑟琳·格雷厄姆(Katharine Graham)曾经在《华盛顿邮报》的全盛时期领导这家公司,还经历了著名的“水门事件”。这同样是一个好兆头,因为在此之前,整个行业经过了多年的裁员和管理层动荡,这些不利因素势必会影响新闻质量。

  具体到在线新闻,《华盛顿邮报》不仅是最早的参与者,也是最擅长的参与者,甚至早于万维网的诞生。该报还在网上拥有很高的曝光率,例如埃兹拉·克莱恩(Ezra Klein)的Wonkblog。但与此同时,该公司仍然显现出一些令年轻读者不满的“旧媒体”特质,例如在刊发新闻时显得过于迟钝,遵守老套的行文模式。不仅如此,该报在维护新闻页面时,似乎花了更多精力来证明《华盛顿邮报》在政治上的“均衡”立场,却并没有帮助读者来理解问题本身。该公司还丧失了创建政治网站Politico的机会,后者堪称当今最成功的新媒体渠道之一。

  短短6年间,《华盛顿邮报》的营收就萎缩了将近一半,这与整个行业面临的共同趋势密切相关。印刷版的发行和广告收入都在经历持续的下滑,而近几年的趋势也表明,这些报纸现在的老板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推动业务转型。韦莫斯本人就曾经说过:“如果新闻是一项使命,考虑到削减成本和盈利的种种压力,或许上市公司并不是最适合《华盛顿邮报》的状态。”

  但这不意味着贝佐斯必然成功。报业面临着结构化的问题——目前还不清楚,最早由报纸倡导的专业新闻报道模式能否带来足够高的市价,以维持报纸的持续运作。互联网已经将这部分功能与报纸的其他元素分割开来,例如优惠券、建议专栏和星座,从而攫取了报纸的多数需求。硬新闻现在必须寻找自己的市场。贝佐斯未必能够完成这项使命,他也未必能始终保持耐心。“我们信仰长期模式,”他去年对《财富》说,“但长期也迟早会到来。”(鼎宏)

贝索斯收购华邮:无需惋惜“创造性毁灭”回目录

 近日,美国新闻业的传统巨子《华盛顿邮报》自身成为了被报道的主角。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以2.5亿美元买下华盛顿邮报公司的报纸资产,结束了格雷厄姆家族对该报延续数十年的控股。

  对《华盛顿邮报》来说,这或许是一个持续多年的衰落过程的终点。因为找不到遏制营业收入持续下滑的方法,格雷厄姆家族忍痛将其出售,但它能否在贝索斯的主持之下逆转危局、重现昔日辉煌,目前尚无法预料。《华盛顿邮报》以其在“水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在美国人的集体记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以新闻监督的形式迫使一位在任总统去职,这是媒体作为所谓“第四权力”发挥实力的最佳范例,该报就是美国新闻业黄金时代的代表。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它出售的消息引发了惋惜和哀伤,甚至是对整个传统媒体未来的迷茫。

  数年来,部分因金融危机冲击,部分因数字化的新媒体冲击,欧美传统纸质媒体呈现衰落征兆,报纸广告收入下滑,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的多份报纸停刊、合并、裁员,而在美国,《纽约时报》也刚刚在本周将《波士顿环球报》出售给一位企业家。由企业家或其他富豪出手购买并拯救陷入危机的纸质媒体正在成为一个趋势,而这也必然引发对新闻媒体独立性,以及其是否能继续作为监督者对良性社会治理发挥作用的考问。

  在致《华盛顿邮报》员工的公开信中,贝索斯表示不会干预报纸的运作和发展方向,并保持传统价值取向,为读者负责而非为所有者私人利益负责。维持媒体编辑部门的独立,继续保持其公器性质,既符合社会的需要,也是传统媒体复兴之所需。然而同样不容忽视的是,纸质媒体也需要应时而变,改革过时的商业模式,适应数字化、信息开放化、读者与媒体互动化的新现实,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在企业操作理念上,传统媒体都需要走出创新之路,才能维持和发展。

  正如贝索斯所说的,互联网正在缩短新闻流程,侵蚀长期可靠的收入来源,催生新型的富有竞争力的对手。中立的新闻报道攸关社会公益,但新闻作为一种文化产品也需要市场化的经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并给投资者带来收益,能以更快捷优质的方式展现新闻并传递给用户的媒体将生存下来,否则将会被淘汰。在“硅谷”起家的贝索斯也许不止会给《华盛顿邮报》注入新的资金,也许还有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成功的尝试将让该报在商业模式和经营业绩上均改头换面。

  《华盛顿邮报》的被收购还有其文化历史意义,“硅谷”的企业家精神所释放的能量,正在冲击传统被美国东海岸知识精英所主导的文化影响力。这些科技企业家在引领了互联网和数字化的潮流之后,正在将东海岸的文化和政治力量传承过去。新的企业家有着工程师的思维和对时代潮流的更敏锐的把握,更能捕捉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他们是新时代的弄潮儿,由他们接过传统媒体的指挥棒或许是一件好事。

  长远来看,新闻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新闻机构的组织形式,一直在不断变化,旧模式的死亡与新模式的诞生都是“创造性毁灭”的一部分,无需为此过度惋惜。信息爆炸的时代更需要理性、专业的信息收集与分析者,并以文化意义上的观察和思考,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媒体的时代远未终结,它只是面临着新生和范式的转换,而贝索斯收购《华盛顿邮报》或许会成为这方面的一个有益尝试。

从华盛顿邮报看传统媒体是如何死亡的回目录

1974年,两位“总统班底”看到尼克松黯然下台的时候,在《华盛顿邮报》意气风发的时候,在整个新闻界再次为第四权而激动憧憬的时候,,或许没有会相信,四十年后,这家报纸以2.5亿美元的代价最终被卖了出去,而买家恰好是将传统出版行业送上绝路的Amazon创始人贝佐斯。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如同陷入绝境的困兽一般,有些沉湎于往日的辉煌中最终如温水中青蛙死去,有些则沦为权力和资本的门下狗,另外的一些则在守成与改革之中摇摆不定,拼命挣扎,试图闯出一条新的生路。

调查显示,自2005年以来,美国的报纸广告收入从8年前的494亿美元以上跌至去年的223亿,2012年由纸媒获得的广告收入只有2003年的42%,而与此同时,来自线上的收入却上涨了2.77倍,2003,来自纸媒的广告收入是互联网的36.95倍,而现在两者之间的这一差距只有5.61倍。

······

《纽约时报》率先试水互联网主动寻求变革,《芝加哥太阳报》索性将自己的专业摄影师团队解雇,而《新闻周刊》最终无以为继唯有停刊了事,有着百年历史的《新共和》被Facebook 联合创始人收购,之前纽约时报11亿美元收购的《波士顿环球报》现在只能作价7000万被售出。

我们看到的是,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媒体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镇痛,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不断下滑,媒体的信用和权威被逐渐侵蚀,在这种局面下,一种之前窸窸窣窣的疑问逐渐变成如今引来越来越多人认同的呼声:

平媒已死!

互联网的媒体玩家们,有着更快的反应速率,有更短的出版发行周期,有着更丰富的媒体呈现方式,有着更多的市场投资意愿,有着更强的执行力,有着更低的成本压力,有着更符合互联网用户的产品设计观,有着更为强大的传播渠道,同时,那些浸淫互联网日久的从业人员深刻地理解用户的需求并能将其迅速转化成真正的生产力和商业变现措施。

这不是一个李普曼能够再获得明星般待遇和影响力的时代,读者更钟意的像Techmeme那样的信息聚合产品以及Fox电视台那般无关真相却立场鲜明尖锐的观点;

这不是一个能够允许严肃媒体再花费巨大的成本进行创造的时代,读者更关心的消息的广度和热度,而非深度,像 Snowfall 这样激进而新颖的尝试始终可遇而不可求。

互联网的出现和兴盛标志着媒体逐渐走下信息垄断和权威的神坛,而移动互联网的风起云涌更是把媒体直接踹到了深不见底的深渊,时代变了,媒体的玩法和规则也变了。

用户通过社交工具在信息传播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Twitter、微博乃至Reddit这方面有着天然近乎碾压性的优势,如果信息不能更好地传播,那么它的价值和意义又在哪里呢?

社交让传统媒体遭遇了第一计闷棍,后者不禁有些茫然。

而当平板、智能手机等设备和应用的结合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优秀的阅读体验时,并能够让他们的碎片化时间能够被充分利用起来,传统媒体单一、平面的呈现方式无疑就要显得简陋寒酸得多,一个在提升用户体验方面有着先天劣势的产品,它的前途究竟又在哪里?

移动互联网让传统媒体遭遇了第二计闷棍,后者晕头转向。

更致命的问题在于,互联网媒体和大数据结合起来有着更多的玩法与想象空间——内容的社会化推荐、和第三方合作的数据应用、用户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互联网上对用户的数据挖掘愈深入、丰富,潜在的收益便越大,传统媒体在这方面可有丝毫可以相媲美的优势可言?

大数据让传统媒体遭遇了第三计闷棍,后者彻底懵掉了。

三棍下来,二流以下的媒体早已经是行尸走肉,区别不过早死晚死而已,一流的媒体如过江之鲫般狂热地投身互联网,推付费墙、做移动APP等等,传统媒体之间,传统媒体和互联网新媒体之间,无时无刻不上演着争得头破血流的戏码。

对这些传统媒体而言,他们现在最大的窘境在于,在越来越多优秀从业者流失、越来越多新人转向互联网的局面下,他们如何才能维持往日的声誉和水准——这其实是他们这些互联网新手目前唯一的优势。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谁也不能确定未来究竟会发生什么。

正如这个世界上再也不可能会有诺曼·梅勒,再也不会有《纽约客》上的《广岛》(Hiroshima),再也不会有《花花公子》上的卡波特小说,传统媒体的峥嵘岁月终于走到了尽头,再也回不来了。

旧时代缓缓落下了沉重而华丽的帷幕,而新时代的曙光缓缓地从前方的地平线上向我们迎来。

参考文献回目录

http://tech.sina.com.cn/zl/post/detail/i/2013-08-06/pid_8432282.htm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标签: 贝佐斯收购华盛顿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