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历史版本3:香港互联网文化 返回词条

香港互联网文化,是香港的互联网使用者产生出来的一种独有文化。由于语言及地域界限,香港的网络文化与全球的网络文化有着差异,如独特的网络用语;但亦因互联网缺乏实体界线,两者有时亦有相似的地方,如盗版问题和二次创作等。

互联网在香港文化中是重要的一环,且具有不少影响力,其中巴士阿叔和名人陈冠希的祼照风波等引起巨大回响。
早于1990年代初期,香港已经开始提供互联网服务,为亚洲最早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地区之一。1995年开始,香港互联网服务开始普及化,使到香港互联网使用者数量急速发展。至2004年,香港互联网使用者数量达330万人,互联网渗透率为51.0%,仅次于韩国、瑞典及美国。而香港互联网使用者在家中上网的时间更是全世界最长,每月平均达22小时,宽带网络已经覆盖香港所有商业楼宇和95%以上的住宅,于社区中心、图书馆及多座公众地方均有提供免费上网服务。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成为了香港生活中一个重要部份,在年青人的主导下,香港互联网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

于2013年,根据由国际网络公司Akamai Technologies所作出的调查,香港为全世界网络浏览速度最快的地区,最高速度逾54MB/S,第二位韩国为48.8MB/S,第三位日本为42.2MB/S;第14位美国为29.6MB/S。至于平均稳定速度,第一位韩国为14.2MB/S,第二位日本为10.7MB/S,第三位香港为8.9MB/S。

沟通方式
大部份香港互联网使用者都会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早年以ICQ,MSN Messenger为主,近年WhatsApp,Skype在香港普及。

网上下载
在未有互联网之前的Dial-up BBS年代,网上下载已是香港的主流网络文化。而当互联网普及以后,它亦是香港互联网用户的主要用途之一。在初期,宽带网络曾是本地盗版集团用作下载海外盗版光碟档案的途径,此外会烧录成盗版光碟出售图利。及后的香港互联网服务普及化,网上下载已转变至用户直接参与,使盗版集团无利可图,更直接打击操控盗版集团的香港各黑社会收入来源。

目前香港的网上下载情况仍相当普遍,主要是使用P2P档案分享技术分享多媒体及软件档案等等。近期使用BitTorrent为主,过去Foxy亦有不少香港互联网使用者使用。前者主要用作分享大型的影音档案(电影、电视剧及电脑软件),后者则主要分享音乐档案(MP3格式)。

这个情形引起香港政府的关注。2005年,香港海关采取行动,拘捕一名绰号为古惑天皇的香港互联网使用者,指他发布电影的BT种子于网上,违反香港版权法例。同年10月24日,“古惑天皇”被香港屯门裁判法院裁定侵权罪名成立,成为全球首宗同类案例。自此,香港的非法下载问题有所改变,但仍未能完全收到阻吓作用。

2006年7月,香港海关联同知识产权署及香港版权业界代表共同推动了一个名为“青网大使”的反网上侵权计划。

2006年12月,香港政府推出侵犯版权刑事化法案供市民咨询,随即引起香港互联网使用者反感,并激烈讨论。

网络硬盘也开始兴起,其他香港人习惯使用Megaupload、Sendspace等分享文件。

网上讨论平台/网上社区
讨论网站是不少香港互联网使用者经常浏览的网站。这些网站当中产生了一些独特文化,创造出一些新的俚语,如高登文化。由于有部份网民喜爱较自由的讨论,因此出现一些由网民自行开设的社群和讨论区,进行有别于主流讨论网站的风格。

香港的网民理应享有言论自由,并受到法律保护。但由于有网民经常放任自己和失言,而导致骂战、网上欺凌的出现,有网民更利用网络空间的隐闭性作出欺诈及行骗的行为,加上有不少网民得到管理权限时,经常以权谋私,处事不公,严重打击了网上的言论自由。

网络平台的方便,导致网上论坛成为制造社会问题的场所。例如Uwants就经常被不法之徒利用作散布色情资讯、分享侵权的软件或影视作品的平台。此论坛经常因其用户言论、网上行骗、色情资讯、非法分享等问题而引发各种官非,成为最多负面新闻的网上论坛之一。

网志
1998年,网志开始在欧美兴起,香港用户亦有紧贴,但当时只局限于知晓建设网志系统的老手,未为大众广泛认识。直至 Xanga 网志平台兴起吸引了大量香港青少年写网志,使写网志成了一种潮流。在2007年,Xanga 有多达37万个香港网志,占当时全港约42万个网志近九成。[3] 除此之外,2005年推出的 Yahoo! BLOG 亦吸引了不少艺人参与网志社群,令该平台成为香港人常用的网志平台之一。Blogger、Qooza、Mysinablog、无名小站等网志服务亦有少数香港人使用。网志内容一般以日记为主。然而,随着2008年社交网站 Facebook 在香港兴起,不少网民渐渐失去写网志的习惯,传统网志服务的需求亦渐渐下降,取而代之的是社交网站和微博服务。现时在香港流行的微博服务有新浪微博和Twitter。

网上音乐
2005年11月,IFPI 表示,由于现时唱片销售的形式正在改变,如网上卖歌,故正计划推行电子金唱片。2006年4月,电讯盈科旗下 MOOV 网上音乐平台(或 MOOV.now.com.hk)成立,用户只需缴付一个固定的月费,就可以随意收听网站上所有的音乐。此项服务让用户何时何地,只要连上互联网就可以听音乐,并为首个非下载的网上音乐收费平台。2010年,香港宽带推出全新高清音乐网上平台:MusicOne , 可一按即播最新最hit歌曲、MV、演唱会。2012年6月,苹果公司在香港推出 iTunes Store 数位媒体网络商店,用户可购买、下载本地及外地之音乐、电影等数位媒体。同时亦提供 iTunes Match 收费服务,让用户将音乐储存到云端,可随时随地欣赏音乐。

二次创作
香港高登讨论区多年来是改图/改片/恶搞(即二次创作)等的集中地,其内容多年被传媒引用以反映网民意见。

2012年4月,近日文艺界发起联署要求搁置“网络23条”(即《版权(修订)条例草案》),这股反对声音并非突然出现,网民及部分政党早于去年已强烈质疑修例可能打压“网上改图恶搞”或“二次创作”,要求给予适度豁免,但政府一直坚持先修例再就豁免问题咨询公众,最终酿成今日的风波,主事官员判断错误,难辞其咎。
目录

香港互联网文化回目录

背景

  早于1990年代初期,香港已经开始提供互联网服务,为亚洲最早提供的地区之一。从1995年开始,香港互联网服务开始普及化,使香港互联网使用者的使用者数量不断急速发展。2004年,香港互联网使用者数量达330万人,互联网渗透率为51.0%,仅次于韩国、瑞典和美国。而香港互联网使用者在家上网的时间更是全世界最长,每月平均达22小时。而现时宽带网络已覆盖香港所有商业楼宇和95%以上的住宅,并且于社区中心、图书馆甚至地铁车站等多个公众地方均提供免费上网服务。由此可见,互联网已成为香港生活的一个重要部份。 

  在香港互联网使用者中,主要以年青人为主。介乎15至24岁的香港居民,使用互联网的百分率达81.1%。而性别方面,两性在互联网使用率方面并无显著的差距。在香港年青人主导下,香港的互联网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

香港独特的网络文化

一、香港的非法下载

   在未有互联网之前的Dial-up BBS年代,非法下载已是香港的主流网络文化。而当互联网普及以后,它亦是香港互联网用户的主要用途之一。在初期,非法下载主要是本地盗版集团下载海外盗版集团光碟档案,再烧录成各式盗版光碟出售图利为主。及后香港互联网服务普及化,非法下载已转变至用户直接参与,使盗版集团无利可图,更直接打击操控盗版集团的香港各黑社会收入来源。 

  目前香港的非法下载问题仍相当普遍,主要是使用点对点档案分享技术进行侵犯版权物品的交流。而使用的途径,近年则以BitTorrent为主,此外WinMX亦有不少香港互联网使用者使用。前者主要用作分享大型的影音档案(如电影及电视剧)及电脑软件,后者则主要分享音乐档案(绝大多数是MP3格式)。 

  这个问题引起了香港政府的关注。2005年中,香港海关采取行动,拘捕一名绰号为古惑天皇的香港互联网使用者,指他发布电影的BT种子于网上是违反香港的版权法例。同年10月24日,“古惑天皇”被香港屯门裁判法院裁定侵权罪名成立,成为全球首宗同类案例。自此之后,香港的非法下载问题有所收敛,但仍未能完全收到阻吓作用。

   2006年12月,香港政府推出侵犯版权刑事化法案供市民咨询,随即引起香港网民反感,并激烈讨论。

 二、香港的网络沟通方式  

  一、大部份香港互联网使用者都会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早年以ICQ为主,但近年MSN Messenger在香港的普及程度已超越前者,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国内的QQ软件,在香港的使用率同样很低。由于中文输入上的不便,香港互联网使用者便发展了一套独特的语言取代中文字及英文字,类似台湾的火星文。这个被俗称为“ICQ英文”(ICQ English)的系统,有着以下的特色: 

  1、粤语的很多字汇,尤其是感叹词,均使用英文或数字谐音代表,例如“呀”字用“ar”代表,“唔知”(不知道)用“ng g”或“5g”代表。

   2、英文的很多字汇,也受英美或台湾网上用词影响,同样也被简化,例如“before”用“b4”/“be4”代表,“Oh, I see”用“oic”代表,“bye bye”用“88”/“886”或“bb”代表。香港歌手薛凯琪在初出道时就有一首名为《886》的歌。

   3、普及地使用表情符号。

   二、除了“ICQ英文”现象外,由于中文字具有一音多字的特性,故一些网民故意使用同音字或近音字,以图增强文字趣味性或装可爱。这些同音字,未必有助输入中文速度

   汉语谐音: 例如“屈臣氏”会用“屈人寺”代表;“好靓”一词会用“巧令”代表,使词读起来带有大陆口音;“我”字会用“禾”代表,使字读起来像普通话/国语。原词与代词未必有绝对谐音关系。 

  这类现象似乎在近期才盛行,情况却一发不可收拾。 

  这种主要由即时通讯软件使用的语法,已普遍通行于互联网沟通,例如讨论区及聊天室,亦影响其他互联网以外的文字沟通渠道(如使用手机手机或便条等)。然而,由于现实生活中,使用这类语言会使沟通资讯难以正确传递,因此这种被过度简化的语言,对香港学生的中文及英文两种主要香港使用语文水平构成直接的负面影响。亦如世界各地使用互联网用量较高的文化体,此类由互联网演化而成的新生语法,被指成为近年香港整体语文水平持续下跌的主因之一。

 

三、香港的网上讨论区 

  讨论网站是不少香港互联网使用者经常浏览的网站。其中较为着名的讨论网站,包括高登讨论区、Uwants、香港讨论区、AK Zone及迷你论坛等。这些讨论网站由于人流高、管制少,因此也产生了一些独特的文化,并创造出一些新的俚语。另外有些管制较严的讨论网站,例如香港综合讨论区。然而,由于以青少年为主的香港互联网使用者一般较喜爱不受管束,因此这类讨论网站的人流和知名度也不及前一类规定、分类宽松的讨论网站。此外,香港的互联网享有言论自由,并受到法律保护,而言论自由亦成为互联网使用者的文化价值一部份。 

  除此之外,香港也有一些专题的讨论区,例如香港旅游讨论区及曼联+综合资讯讨论区等。由于这些讨论区话题比较专门, 因此讨论文化和自律性会比较高,而使用者除了青少年之外, 也有很多上班一族和该主题的Fans。

   为准备此次专题,我们特别采访了Chinaz香港网友SKY站长,从SKY那我们也能够深刻了解到香港讨论区的威力。SKY说:“在香港大部分的网民上网都会聚集在讨论区,以至于搜索引擎的使用率很低,香港的大型站点也均为讨论区,大陆常见的网站形式不多见也几乎无发展潜力。一切信息均靠社区,包括游戏的资源下载都通过社区,这是香港长久以来形成的特殊网络文化,由于这种特殊的文化,成为了导致香港个人站长稀少的原因之一。”

   由于香港的“站长”不多,也没有众多的程序开发商,所以在香港讨论区全是使用大陆的论坛程序。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大型讨论区全部使用Discuz,大陆市场占有率仅次于dicusz的动网和PHPwind在香港根本没有市场,SKY透露自己从2000年开始上网,至今在香港只见过一个很小的社区使用PHPWind,而动网压根就没见过! 

四:网志文化 

  1998年网志开始由欧美兴起,香港用户亦有紧贴,但只局限于知晓建设网志系统的老手,未为大众广泛认识。目前,很多香港互联网使用者都热衷撰写网志。然而,网志的主要使用方式及方向亦有异于其他地区,香港使用者主要将网志服务当作日记使用,亦不会把内容公开。未经查证的资料指,香港最多人使用的网志服务是Xanga或Yahoo BLOG,其他如Blogger、MSN Spaces、无名小站等在其他地区流行的网志服务则较少香港人使用。

 五、网上音乐

   2005年11月,IFPI 表示,由于现时唱片销售的形式正在改变,如网上卖歌,故正计划推行电子金唱片。

   2006年4月,MOOV 网上音乐(或 MOOV.now.com.hk)成立,用户只需缴付一个固定的月费,就可以随意收听网站上所有的音乐。此项服务让用户何时何地,只要连上互联网就可以听音乐,并为首个非下载的网上音乐收费平台。

香港的网络带宽与IDC市场

  电讯盈科(PCCW)目前拥有的用户数最多,是全港最大的电讯运营商,也是亚洲领先的咨讯科技电讯公司之一。在国际市场上,电讯盈科为业界提供先进的技术服务,不但协助客户将业务扩展至亚洲市场,更能促进客户的业务进一步打进国际市场。

   电讯盈科提供的宽带接入最低为3M,但基本很少有使用者,目前用户使用最多的应该都为6M-8M的带宽。但现在又有了新技术,推出了18M、38M、50M、100M、1000M接入服务。 

  据了解,一朋友使用的8M带宽月费用为220HKD左右,按照1 CNY = 1.14320 HKD,来算8M带宽的月费用为人民币190元左右。 

  在香港的另外一家电讯运营商香港宽频也拥有众多用户,该运营商的基础带宽为10M,但大部分客户所接入的都为100M。相对电讯盈科,香港宽频的价格则要低上很多,100M的接入价格月使用费不足200元。

  香港带宽不得不提的一点就是出海带宽问题,通常情况之下国内100MB,但出海只能达到1M,甚至更低。PCCW的出海速度在香港电讯公司是最快的,所以大部分玩网游或是站长都使用PCCW的带宽以获得更好的速度。 

  香港的网民习惯间接导致了香港的IDC市场有别与大陆,香港的个人站长很少导致IDC主要的市场集中在中小型企业,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虚拟主机、域名注册、网站制作、程序开发成为IDC主要的业务,很少有如大陆般提供整机租用、托管服务的。 

  根据站长SKY的叙述,香港目前比较出名的IDC商有香港百易【HK82.COM】、世创网络【wchost.com.hk】、I-Services【i-services.com.hk】,前两者比较出名,但I-Services只有相对资深的站长群体才有了解。另外还有一个太阳网【hk.51.hk】,这个IDC应该是在大陆有较多的业务,太阳网也应该是香港IDC中提供整机最多的服务商,因而大陆的站长比较熟悉。

香港特殊的站长文化

一、香港的“管理员” 

  上面有简单的提到了香港的站长,现在我们详细谈下香港的站长文化。 

  很多次听朋友们说香港的站长不叫“站长”叫“管理员”,所以曾一直认为这是文化的差异造成了香港的“管理员”和大陆的“站长”是一个概念,只要做网站的都叫管理员。直到着手准备此期专题,才去深入的了解香港互联网文化与大陆的差别,并逐渐了解到香港的“管理员”与大陆的“站长”是有区别的。 

  香港的网民习惯与大陆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造成了香港的站长都变成了管理员的主要原因。在香港,由于社区文化的根深蒂固,导致其他类型网站发展异常困难,所以在香港的站长大部分都是论坛的管理员。 

二、香港的网络广告市场 

  大陆的站长都很清楚,收入的来源主要靠广告联盟或是电子商务(网络销售),但在特殊的香港似乎这都与他们无关。 

  香港站长SKY为小编介绍了香港地区的网络情况:香港网络广告仅有Yahoo、Google AdSense两家,而Yahoo面向的是公司化运营的大型网站,一般的个人管理员是没有可能申请到的;而Google AdSense也并非如大陆站长所想象的单价很高;所以在香港做网站或社区想与大陆一样靠联盟盈利是没有太大希望的。 

  香港由于地方很小又如此繁华,各种商业区随处可见,网购在香港似乎显不那么入流,即使网购一般也都是下定单,线下交易。所以电子商务也基本没有存在的必要,更不用说有国内的支付宝、财付通等付款工具了。这一特殊的现象决定了网络销售也没有太大的发展市场。 

三、香港的高收入决定站长行业的萧条 

  据数据显示:香港的人均收入达到25,430美元,在这样一个数字的背后,站长的收入能达到多少呢?香港的网站发展与盈利都相对较大陆要困难的多,再面对其他行业的高收入,试想有多少人愿意加入这样一个群体呢? 

  香港的站长SKY说:街上扫大街的大妈月收入都在5000元,而我的网站仅有3000元每月的收入。如果不是兴趣,没人愿意干这个!

香港互联网生活回目录

近几个月以来,香港电信宽频运营商频频升级网络,100M到1G的跨越更是让人惊叹不已。其实,上世纪90年代初,当许多深圳人还 不知什么是互联网时,香港已为一般市民提供互联网服务。2004年,香港互联网渗透率已经高达51%,遥遥领先于深圳。时至今天,宽带网络已覆盖香港所有 商业楼宇和95%以上的住宅,网速为全球第二,而价格却只有深圳的几十分之一。

究竟,网络高度发达的香港,人们是过着一种怎样的DotNet生活呢?他们 也会跟深圳人一样,经常泡论坛、织围脖、购物、看电影吗?他们的网络生活与深圳人有哪些异同?

深圳羡慕香港消费便宜 香港人热衷上淘宝网购

香港人喜欢在网上购物,香港某酒店集团市场部经理郭行身边的朋友、同事、亲戚都有网购的习惯,年纪从十几岁的学生到她的父母辈,但是他们网购的途径很多,除了ebay、Amazon以及当地的网上商城外,反正香港是自由贸易港,全世界的网站都是网购的对象。不过,与大多数人想象不同,香港人最喜爱的竟然是淘 宝与拍拍。

深圳人凭借地利之便都热衷于到香港购物,在华强北,谁不知道“港版”数码产品要比内地行货便宜两三成?而且在很多人眼里,香港的 东西不仅有保障,而且与全球同步,新潮玩意都是第一时间上市。港人直接在当地买不就行了,何必在内地网购?其实,以精打细算著称的港人早就有自己一套算 盘。

郭行说:“我每个月都会在网购上买很多东西,大到家具,小至一些饰品,贵的可能上万元,便宜的可能就几块。过去喜欢比价,看看哪个网站最便宜,而现在已经基本摸出了一条规律:数码产品,主机在香港的网站买最划算,而零配件则选择淘宝。”

她记得去年要买台相机,香港某网上商城的价格是2200港元,她特意到淘宝看了一下,价格是2200元人民币,反而更贵了。不过,相机买回来后,她发现自己 还需要一块备用电池,她问了一下香港商家的价格,最便宜也要300多港元,而在淘宝上,好几个卖家给她开出不到200多元人民币,而且刷信用卡还免运费! 收货时,她还担心是不是原装正品,但是拿到服务中心检测发现完全没有问题。

她最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她的相机是内地产的,但是价格跟电池相差那么多?还有iPad是富士康生产的,但是香港却要比内地便宜几百元,很多深圳的朋友都让她代购,不过保护套这类东西却完全反过来。

刚从港大毕业的伍楚楚喜欢网上买衣服,她喜欢新加坡的一个牌子,然而香港没有专卖店,小店里款式不新同时价格不便宜。一次她在中环逛街的时候拿到一张淘宝网 的宣传单,在这张传单上,她看到了那个品牌,回家登录一搜,所有最新、最潮的款式都出来了,而且价格只有香港的1/5,这让她感到非常意外。

“与ebay相比,我现在更喜欢淘宝,买东西可以跟卖家慢慢聊,他们会很细心帮你解答所有的问题,感觉很亲切。而香港、海外的卖家只能发邮件。”伍楚楚说。同 时,虽然她知道内地C2C商城假货横行,但是她觉得:“不管哪里都一样,只能靠自己的判断,多看信用、看评价就不用怕了。”

其实,还有一样 东西吸引着港人到内地的网上商城买东西———“免邮”。现在内地的快递价格飙涨,即使是深圳同城网购,10元运费也是免不掉的,而发往香港的跨境快递却可 以免邮?据了解,深圳发往香港的运费一般只要30元,近来香港一些银行跟淘宝搞活动,只要刷信用卡基本就可以把这点运费免掉。

除了购物,现在越来越多香港人到内地旅游,芒果、携程、艺龙等也是他们经常访问的网站。伍楚楚告诉南都记者,第一次去丽江就是在携程上订了客栈,第一次自驾去海南是在芒果租了车,“在香港旅游网站搞呢啲也好麻烦,而且好贵,经常订不到”。

现在内地网站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渗透进港人的生活中,伍楚楚说在中环、尖沙咀、九龙塘经常可以看到它们在搞宣传活动,而且服务更细致、比香港的卖家更懂香港 人,几乎香港人所热衷的衣食住行都可以在上面找到,“经常听到深圳的朋友说香港的东西便宜,其实他们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深圳的下载软件风靡全国 香港人下载电影怕违法

近两年来,深圳电信、联通、长城等几大宽带供应商都几乎将宽带的速度提高了2倍以上。高速网络意味着分享与传播更加流畅,自从深圳人安上了2M、4M、6M甚至8M的宽带后,电影碟片就慢慢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

在深圳这个互联网重镇诞生了迅雷、快播、QQ旋风等一批国内最热门BT(或称P2P)下载/上传工具。利用这些工具,可以轻松下载、分享各种各样的影视资 源,无论是好莱坞还是国产、港产影视剧,搜一下,缓冲一阵子就可以看了。宽带的大幅提速,使得BT与影视资源几乎画上了等号。

但在香港,BT与影视资源却存在一种危险关系,通过BT下载带版权的电影有可能面临严重的后果。近年香港已发生多起网友使用BT下载/上传电影后,遭执法机构拘捕并受到法律制裁的事件。

2005年1月,香港网友“古惑天皇”因为上传《夜魔侠》、《选美俏卧底》,以及《宇宙深慌》3套未经版权持有人授权的电影,而成为第一个使用BT而被拘捕的港人,香港政府以“有犯罪或不诚实意图而取用计算机”的罪名,判处了他监禁3个月。

2006年8月,香港电影业向42名利用BT下载港产电影的香港网友发出民事控告。2009年4月,香港海关宣布拘捕一名38岁网友,该网友涉嫌“以BT分阶段分发”侵权影视资源。

两年前,刚到香港读研究生的小彭,像他在内地一样,喜欢在宿舍整天挂着电脑下载电影、音乐。不过,室友发现后,非常郑重地提醒他,这在香港是违法行为,对版 权物有严格的传播限制。平时少量下载/上传可能不会有问题,但是经常大量下载/上传会产生巨大流量,极有可能会遭到举报。

虽然香港遏止了 BT下载,但并没能阻止香港的网友访问内地的视频网站,而这些网站上,有非常丰富的影视资源,比如迅雷看看、土豆、优酷等。不过,现在香港访问这些视频网 站越来越难了,因为它们为了规避当地版权的风险,正逐步屏蔽来自香港的IP.小彭说:“每次回深圳都会去买一个硬盘拷电影。”据悉,在华强北存在大量“专 业高清拷贝”点,只要带个硬盘去,他们就可以帮你存上几百部电影,光顾他们的不乏大量在香港生活的人。

香港不仅打击网络侵权,其实也一直在推动网络内容正版化,丰富市民的网络生活。比如,2006年,首个非下载的网上音乐收费平台MOOV成立,用户只需缴付一定的月租,就可以随意收听网站里所有的音乐或者演唱会实况,但内容不能下载,只能在线听。

实际上,一河之隔的深圳也十分重视互联网版权保护的工作,并将版权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5月13日,第七届文博会期间发布的《深圳市版权 产业发展状况》白皮书指出,深圳互联网、新媒体产业异军突起,初具规模,2009年互联网产业规模约为225亿元,占全国13.4%.同时,深圳版权产业 增加值和从业人数迅速增长,2010年深圳版权产业增加值达到1771.23亿元,同比增长22%.

去年底开始,深圳市场监督管理局更开展了一场针对影视剧作品、互联网侵权盗版的专项治理“剑网行动”,要求全市各互联网企业和互联网经营者开展“先授权、后传播”的自查自纠工作。

香港论坛充当门户 深圳论坛想当门户

虽然影视资源被严格限制传播,但是香港的网络论坛却别有一番景象,任何资讯都有可能被分享、讨论,而且几乎完全没有禁忌。在香港最有名的高登论坛上,大至知名人物八卦、社会事件讨论,小至家门口的小狗都会有网友在上面“唧唧歪歪”,市井之风极甚。

由于论坛太过活跃,甚至惹来了非议。香港专栏作家袁弥明曾称:“做大事的男人怎会在高登打东西,你上去就代表你真的不是做大事的,高登人的行为,就是一推 (堆)诸事的人诉说诸事是非,讨论着没有take-away的讨论,不是无聊费时是什么?”接着他还劝吁上高登的人空余时不如多找朋友联谊、做做运动和增 值自己。

不过,让人费解的是,究竟香港的论坛充当着什么样角色,虽然被指“无聊”,但仍能吸引那么多人?其实关键在于,早在多年前,香港的论坛就不断向主流媒体渗透,成为了媒体焦点,使其关注度不断急升。

香港一个知名数码论坛的版主阿亮介绍,香港媒体的记者一直大量潜伏在各大论坛中,几乎每天都有媒体关注、引用网络论坛上的报道。2006年,“巴士阿叔”事件经过论坛传播、发酵后,媒体对论坛的关注度再进一步上升,各大媒体纷纷开设网络专版。

到2008年,香港娱乐圈发生震惊中外的“陈冠希艳照”事件,此时论坛担任了重要角色,香港电台节目《铿锵集》中特地探讨此事,而且节目中多次出现了论坛截 图,“香港的论坛人气都一直非常集中,加之媒体炒作,现在一旦社会发生什么大事,不少港人都会在第一时间去这些论坛八卦”。阿亮表示,现在香港很少像内地 一样的大型门户网站,前两年在社交网络流行之前,几乎所有信息都是来自于论坛,这是香港独特的网络文化。

在香港留学、工作的小彭也觉得,香港论坛上的话题主要关注本地话题较多,而在深圳,虽然也有一些本地论坛,但是人气跟香港的根本没法比,同时非常媒体化。比如,香港的论坛一打开就是直接进入分组讨论区,而深圳本地论坛的首页往往像编辑过的新闻中心。

其实,深港在网络社区方面最相似的,莫过于两地都有很多专业论坛,专门关注某些电子产品、某些软件游戏、某些生活信息等。比如,香港有“香港旅游讨论区”,深圳则有“磨坊”;香港有著名的iPhone破解网站“iPhone4hk”,深圳则有大名鼎鼎的“威锋网”等。

香港人坚守Facebook 深圳人从校内玩到微博

香港网民喜欢社交网站就像深圳人喜欢微博,有数据显示,已有超过七成网民注册了Facebook,这个数字远超越了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甚至是美国。同时,香 港网民用于社交网站的时间平均已超过15%,2010年是10%.18至25岁的使用率最高,平均每周有7.7小时用在社交网站上,仅在2011年1月, 香港网民在Facebook上的总时间便达1600年。

郭行告诉南都记者,他们的商场不管有什么活动一般都是在Facebook上面召集,活动的图片、文字都是利用Facebook的相册发布。而同事之间有什么新鲜事要分享,都是通过Facebook,甚至老板有时候也会通过Facebook来安排工作任务。

有一次举办针对深港两地消费者的活动,让她感到了两地的差异。刚开始时,她只在Facebook上发布了信息,但响应的清一色都是香港人,她很奇怪,因为平 时来商场消费的内地人相当多,怎么会没有人关注呢?后来,她跟深圳的朋友聊起这个事情才知道,在内地的互联网上,微博才是人们的社交中心,就像 Facebook一样,通过它来获取信息、加关注、吸引粉丝。现在她的商场已在微博上开了一个官方微博,用来做活动推广宣传。

微博进入香港 的时间要比内地还早,但是一直没有能走红,艾媒资讯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其实,facebook同样有实时更新状态功能,亦较容易操作,还有很多游戏玩 意,而微博却用途过于单一。最重要的是,香港不少网友早已在facebook建立社交网络,习惯以此与亲友联系沟通,难以在一时间转到另一平台。

反过来,开心网、校内等社交网络曾经在深圳如火如荼,不过,现在在微博的冲击下,已显得日渐式微。南山一家手机企业负责人李洋告诉南都记者,以前经常在开心 网偷菜、买卖奴隶,有些客户也喜欢玩,大家算作一个关系维护,但是现在大家都很少上去了,可能觉得玩腻了、不够新鲜,而且大家都有了微博。

■背景

香港1G宽带199港元

当深圳人还在为网速提高几M兴奋不已时,香港人已在考虑要不要装个G级宽带。

暑假前夕,深圳宽带的运营商针对年轻的用户,打起了一场宽带市场的争夺战,在各大小区门口的一些宣传促销单张中可以看到,与往年相比,宽带价格出现明显的下 调。家住福田百花社区的李老师告诉记者,3年前,刚搬到这里,装了1M宽带,每个月要交108元,相当于每年1300多元,而最近改用了深圳某运营商的 6M网络,一年才1080元,而且在线看电影一点都不卡。

不过在香港,“6M”早已是石器时代的事情,因为香港几大运营商主流的带宽服务一般是100M起步。比如,香港宽频提供的100M宽 带,每月价格为169元港币(折合140元人民币),平均M价格不过区区每月1.6元,如果每月多交30多元,更可享受不可思议的1G带宽,而且运营商保 证实际网速不低于标称的80%,否则全额退款。据悉,今年5月底,香港宽频的1G用户已经突破1万户。

全球最大的内容传送网络商 Akamai发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香港的平均网速为9.4M,列全球第二;平均最高峰值网速则为37.9M,居全球首位。同 时,香港电讯管理局今年5月发布的一项有关电讯服务收费基准研究指出,与哥本哈根、伦敦、纽约、上海、新加坡和东京6个城市相比,香港的服务费用最低。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标签: 香港互联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