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最新历史版本 :门户的冬天 返回词条

  • 编辑时间: 历史版本编辑者:高兴
  • 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
  • 修改原因:

  受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及其他一系列企业丑闻的打击,美国纳斯达克股市自今年年初以来已经持续下挫了三分之一。在今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发表前,我国三大门户网站的股价表现本来比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的表现还要差,但是第一季度不俗的业绩使它们立刻摆脱了自2001年以来一直在纳斯达克随波逐流的命运,其中网易的表现尤其出色。网易自1月2日恢复在纳斯达克挂牌交易后,股价一直在1美元以下挣扎;第一季度业绩报告发表前,网易已经连续超过3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美元,根据纳斯达克的摘牌规则,网易在纳斯达克除牌的倒计时已经事实上启动。第一季度漂亮的业绩报告把网易的股价从1美元的水下淤泥中拉出水面,然后一路高走,从1月2日复牌时的95美分上涨至8月8日的1.90美元,涨幅正好是100%。新浪与搜狐的涨幅都在10%。

  从附表中可以看出,搜狐的市值已经超过其账上现金持有量并有10%的溢价,而第一季度业绩报告发布时搜狐的股价与其现金持有量相比仍有20%的折让;另外网易的市值已经十分接近期末净资产价值,三个月前网易的市值还不到其净资产的一半。这些数字表明投资者对于把钱留在管理层的手中已经开始变得有信心了,投资者已经开始向前看了。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样,世界杯的东风催生了中国企业对网络广告的新认识,中国的网络广告业正经历一个强劲的反弹。短信服务市场前景更是广阔,据称今年的短信服务收入将高达7.5亿美元,是2001年度的3倍。中国的网络广告已经向门户网站的集中度更高,门户网站相对于其他短信服务提供商的优势则远没有用尽,我们因此对三大门户网站的盈利前景充满信心。

目录

门户的冬天回目录

 文/邹剑宇

  中国互联网门户网站在1999年上半年形成格局。

  在1998年12月1日,四通利方网站与华渊网合并成新浪网,因此获得了2000多万美元的投资,公司主要管理层基本形成并维持至今。此时声称占有了1998年网络广告市场60%份额

的搜狐在做什么呢?张朝阳说:“他们(新浪网)是抢占了网络新闻的先机。因为那时我在融资,建立管理团队上花了太多的时间,公司里真正懂得帮我融资、做内容的人很少。我要在董事会上做融资协调,当时可能董事会也有不是特别好的人,但这正好训练了我管理董事会的经验。所以搜狐在新闻和技术的发展都有所限制。”

  实际情况是,在1998年年底宣布合并后,新浪网大小经理层以上的员工在北京龙苑宾馆召开全体大会,议题就是新浪网是什么?其中关于新浪网不是媒体有一个讨论。当时王志东反对做媒体,他说:“是要办成新浪网还是新闻通信社?”茅道林关心成本,说:“媒体不是那么好办的!”可见当时的新浪网高层对新浪网将来是什么还是没有底,最后达成的“共识”是新浪网既是虚拟社区又是软件公司又是媒体又是商贸中心——一个混合体。

  虽然没有明确方向,但是到1999年新浪网在各个方向都不含糊地发展起来,因为它有张朝阳羡慕的资金和管理团队。新浪花了三大门户中最多的钱,毕竟也没有错失机会,新浪网的前期是圆满的。

  此时网易的北上先锋黄志敏正在北京崇文门外的新世界写字楼里跟装修公司讨价还价,为他老板丁磊的到来做准备。

  到2000年三大门户相继上市,全球科技股持续下跌,门户网站的蜜月期开始逐渐消退,罩在网站和公司创始人头上的光环瞬间消失。但是尽管如此,新浪网的股票价格最高也曾达到54美元,2000年的收入有1000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新浪网没有盈利,也没有做任何其他事情,坚守着广告、电子商务、软件三条产品线等待盈利的那一天。

  对于为盼望股价上升而望穿秋水的股东来说,首席执行官王志东无疑错失了“低买高卖”的机会。或者说,新浪网上市除了融到一笔资金外,没有把股票的价值用好,反而是把自己装进了每季度一次的“轧汁机”中。而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TOM公司,利用股市做撬杠大量收购跨媒体的实体。相比起来王志东跟他的“本家兄弟”王先先(TOM公司CEO)在资本运作能力的差异是明显的,以至于王志东到2001年还坚持新浪网“是一个软件公司”。

  这最终导致了王志东在2001年6月4日从新浪网的首席执行官和董事职务上彻底出局。

  王志东出局

  6月1日,新浪董事会成员和其他公司高级管理层在美国加州帕洛阿图市威斯汀酒店(Palo Alto , Westin Hotel)开会,距酒店不远就是互联网圣地斯坦福大学。

  大会前有一个董事会,出席会议的有姜丰年、陈丕宏、段永基、曹德丰、陈立斌,首席执行官王志东并没有出席。此时王志东正和其他管理层在会议室外面溜达说闲话。会议开始就有董事对新浪股价在1美元多徘徊不满,反对王志东坚持新浪网在做ICP的基础上加大软件产品开发销售力度,董事会倾向于将新浪网建成中国的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模式,核心是进军宽带网和投资传统媒体。

  这种战略上的分歧由来已久,在本次会议上也没有能够解决长期遗留的问题,本次董事会实质变成了决定王志东去留问题的会议。投票结果很倾斜,唯一犹豫的姜丰年也被说服投了王志东的反对票。

  投票结果出来后,会议室外的人群被招呼进屋,姜丰年单独把王志东又领出了房间,然后董事会宣布决定,宣布茅道林接任首席执行官。新CEO茅道林当时还愣了一下。

  王志东辞职的消息传出后,当年沙正治担任CEO时期的一位高层说:王志东和沙正治在上市时间上的分歧其实并不是新浪网晚半年上市的原因,因为沙正治主张分拆上市,而王志东主张一体上市,最后还是按照沙正治的方案分拆上市。如果说有责任的话,应该由王志东来负。

  虽然说后来大家知晓的沙正治去职的原因有耽误上市半年一条,但沙正治本人坚持北美市场优先和大量更换高层管理人的做法显然得不到董事会的支持。并且那个等待半年的时间主要是为了获得有关方面的批准。

  老公案已了,新公案又来了。

  6月8日,茅道林、姜丰年、汪延代表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召开王志东去职一事的新闻发布会,新管理层全面接手业务的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始。茅道林在一次员工会上说:假如新浪网在股价20多元的时候有所动作,也不至于沦落到一元多钱,跟搜狐、网易并列。

  在新浪网股价高企的时候,曾经动过收购方正科技的念头。方正优良的业绩和分散的股权分布后来引起了裕兴祝维沙的兴趣,所以新浪网对它的兴趣也事出有因。而更大机会是来自美国在线和中华网。据透露,中华网曾经有两个出价:一是双方全部合并,股权按照5/5分配;二是中华网出资1.5亿美元、中华网全部网络部分跟新浪网合并组成新公司,由新浪网控股。

  但是这些方案都被拒绝,也许有些都到不了董事会正式讨论的层次。王志东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被董事会认为是妨碍了股东的利益。

  在公司内部,王志东关于新浪网的网络媒体方向是不明确的。新浪网北京公司的执行副总周锚说:“志东有技术人员的清高劲儿。我屡次跟他说,做网络媒体,你应该跟主流社会多接触,志东总是摇头。可惜我感觉志东在变,前不久北京高科技周,志东唯一参加的就是媒体论坛。可惜变化太晚,还没来得及就走人了。”

  “王志东说新浪网是一个软件公司,您怎么看?”笔者问新浪网的CTO严援朝。严援朝说:“志东是在他的CEO的角度上说这句话的,我不很理解。”

  “但是大家认为新浪网在技术人员和技术设备、开发上的投入太大,为什么最近新浪网的邮件系统会有进不去的现象呢?”

  严援朝说:“那是他们不理解,像新浪这样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很少。因为互联网的门槛是很低的,一个不懂技术的人做一个主页也可以被看成是一个网站。新浪网全球的技术人员有200人(注:新浪网在此次宣布裁员之前全球总共有630人),北京站的邮件系统是自己开发的。邮箱问题是因为新浪网在这半年的用户增长速度太快了,按照去年每3个月增加一次设备的速度跟不上形势。现在我们邮件系统有1900万注册用户,每天进来有190多万。”

  “为什么不把邮箱外包呢?那样不可以节省开支吗?”

  严援朝说:“外包比我们自己做要贵得多,我们在北美的系统就是买的ASP,要贵很多。”

  “那王志东为什么要离开呢?”

  “志东走是一个很大的震动,作为多年同事,我也不舒服。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在美国IT界,顶尖公司的CEO离职的事情屡有发生,中国的产业界应该在这方面慢慢成熟起来。这一次志东离职了,下一次说不定谁谁谁又离职了。咱们好象觉得,创业者必然是守业者,是一扎到底的,这是不对的。说明咱们还没有一个很OPEN(开放)的角度,还没有把PUBLIC(公众)和PRIVATE(私人)分开。我觉得慢慢就习惯了,不要搞从一而终嘛!”

  新浪4月份公布的最新一期季度财务报告数据中,公司营收额暴跌30%,季度净亏损1210万美元,每股亏损1.41美元。北京的《经济观察报》评论说,“这样的财务监督并不意味着新浪真的业绩糟糕,而更像是一个请人出局时要用到的借口。”据新浪网首席财务官曹国伟解释说,本季度的下跌主要是北美、台湾地区等地随着大势下跌太多。茅道林曾经说:“在新浪网的收入中,sina.com.cn占了65%,北美占25%,香港、台湾地区各占5%。”而笔者在3月采访新浪网销售部员工时,他听说公司高层预测本季度收入将会下降30%时很惊讶,因为新浪网北京站的广告收入是增长的。或者说新浪网除中国大陆之外其他地区的收入是一个负数?

  关于王志东去职最伤心的分析说,王志东将面临破产的境地,“因为1999年8月,王志东就任新浪总裁兼CEO后,获得1美元执行价的43万股股票期权;王志东在新浪上市后以5.87%的年息向公司借得43万美元将43万股股票期权执行,并在2000年10月禁售期满后将购入的股票如数售出,售价应在9美元以下。1999年10月,王志东再次获得100万股7.33美元执行价,十年有效、可即刻执行的股票期权。根据美国证监会的登记材料显示,王志东也已将此100万股股票期权执行,他拥有的新浪股票因此增至257万余股,占新浪的股份上升为6.1%。可以作如下推断:王志东以7.33美元购入100万股股票期权的时间应在2000年10月新浪股票跌穿10美元之前,而且可能至少又部分地使用了借款。”(《经济观察报》6月11日)但是新浪网高层负责人对此否认,否认王志东执行了7.33美元的股票期权,“而且作为一个外国人,在美国实行期权并不要像美国人一样需要付至少20%多则39.6%的个人所得税。”该负责人说。

  据笔者得到的最后消息,王志东本人的债务问题可望得到某种形式的解决,作为他离职的一个补偿。

  搜狐:互联网中盘的一个劫材?——专访张朝阳

  6月14日,笔者就搜狐公司现状和王志东去职采访了搜狐公司董事会主席、CEO张朝阳。

  问:在中国做公司跟美国有什么区别?

  张:从一个普遍意义上来说,在中国做企业挑战比较大,一个问题是你走哪条路的问题。你是走国际化,靠风险投资,还是走国内路线。西方的财务,处理事情的程序方面是特别好的;但是在具体商业机会上,是中国本土占优。在美国,公司有了危机,有各种各样的公司来替你解决,各方面都很正规。各种公司互相都很相像,而且公司之间的竞争规则都被反复证明了很多年了。一般人做一个公司的话,都可以赚到钱。失败是因为市场竞争的失败。而中国的公司往往是从内部失败的,中国的教科书上并没有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比如说像爱多,它的股东突然想做总裁,过一把总裁瘾。”

  问:你觉得雅虎到底是模式出了问题,还是资本不断的扩大盈利规模,导致现在的状况?对于“狐假虎威”的搜狐来说,又是怎么回事呢?

  张:雅虎的问题是两方面都有,模式也有问题。做广告的方式是模仿电视的模式,但是一个互联网公司不能太完全依赖广告。我们不是否认互联网是一个媒体,但是我们必须寻求多元化。雅虎错过了几个机会,因为它必须得做点事情,不能老是停留在过去一步。

  问:你是想做一个互联网商业企业,还是做一个传媒企业?一个是赚钱的事,一个是重要的事情,你做哪一个?”

  张:赚钱是商业的道德。我们在做互联网的过程中,互联网对社会的效应是副产品,对此我们很高兴。但如果是想做传媒,我们的股东就不干了。

  问:北大青鸟说要收购搜狐半数股票,重组搜狐,是怎么回事?

  张:我不知道这话是怎么传出来的。一个公司从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购买到一些股票,是很正常的事情。现在北大青鸟占有搜狐18-19%的股票,但它并不是搜狐董事会的董事。包括北大青鸟,(做事情)要学习纳斯达克的规则,按程序做事。纳斯达克经过了这么长时间,该出的事情都出过,它在法律上是滴水不漏的。

  问:不重组的话,搜狐下一步会有其他变化吗?

  张:从前企业用电视、报纸来做广告是一件正常的事情,现在企业刚刚开始用网络来做营销,还需要时间。

  问:但是董事会会跟你一起等待下去吗?就你本人的意志来说,应该由你来掌控搜狐公司和董事会的方向?

  张:我会不断地来检查我自己,如果我不适合公司的发展,成为公司发展的瓶颈的话,我会离开。在中国复杂的经济情况下,一个人不把公司给控制住的话是危险的。在美国开船是一个平静的海洋,水手和船长按照规范开船就可以,但在中国做公司就是布满了礁石和海滩。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太同意简单地、形式化地引进国际管理团队。因为公司遇到难关的时候,职业经理人不会像公司创业者那样决心同公司一起度过难关。

  问:如果有人建议你找机会退下去,你怎么想?

  张:这句话是说我们这些第一代利用国际风险资金的创业者,他们失败率很高。但在失败率高的情况下,你不失败,机会就是你的。我们用了很少的钱,打造了一个搜狐的品牌。

  问:可是你这个品牌和市值相差太远。而且现在在收入增长上获得当初速度的可能性太小。

  张:我觉得我的日子过得更轻松了,现在道路正在进入一个比较平坦的时候。

  问:王志东事件对你没有压力吗?

  张:在中国做一个企业,七嘴八舌的话太多了,没有一条现成的路可以走。这时候需要强有力的权力,这个强有力的权力会告诉你这样做就是对的。新浪网的权力太分散了。不是说我独裁,但是负责管理公司和董事会的CEO和董事长是同一个人是比较好的,像比尔.盖茨,安迪.格鲁夫也是。

  问:王志东股权分散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扩张得太快,那么当初四通利方跟华渊的合并,它获得了什么?

  张:第一是他们知道了怎么做网站,还有就是华渊北美的网站使得它在美国投资人的可以用新浪网,对初期的股票有作用。对早期的广告市场,也有好处。因为在那边挣一美元,相当于在这里挣8个人民币。但是我说新浪网是一个全球的大而全的华人网站,而我们是一个中国大陆的网站,因为我们不相信有这么一个全球华人的社区存在。美国的华人跟美国人的消费是一样的,构成不了一个独立的消费群体。一个以内容、文化为主的网站的泛全球模式是不存在的。1998年,姜丰年找我谈合并,我不同意他,所以他去找了王志东。也就是说姜丰年知道,如果死守着台湾地区或者北美,是没有出路的。

  问:王志东去职对新浪网损失了什么?

  张:王志东这件事情,新浪网董事会忽视了一个国情,就是中国是一个靠人情维系的社会,靠忠诚、靠领袖,所以新浪网的损失比他们董事会的损失估计得应该要大。”

  问:当初互联网的先行者无论是公司还是创业者都会成为偶像,现在到了偶像的黄昏了吗?”

  张:“当时新的融资方式,互联网的概念,真是一个神话。现在社会需要的是新一代商业成功的企业。就像柳传志在企业方面树立了一个新的企业的神的地位,互联网第一代的创业者在走向成熟,树立的不是神的形象。

  采访后话:张朝阳暂时保住了搜狐这个劫材,但下一次换手会是什么时候呢?互联网正在跟各种媒体迅速融合,占据边角的张朝阳能独活吗?讲不清未来的搜狐(或者说互联网)可以成为偶像,但讲得清未来的搜狐能怎么样呢?“年营业额2000多万美元”,张朝阳说。

  丁磊能拿到钱吗?

  6月1日,传出一家名为香港有线宽频通讯有限公司将收购网易的消息,丁磊本人的口风从“传言”或“NO”也变成了“在没有签字以前,一切都是传言”。随后的是网易首席执行官黎景辉和首席营运官陈素贞辞职,所有的一切仿佛都在告诉大家:网易就要卖了。

  可事态又发生转变,网易今年迟迟没有发布的一季度财务报表终于成为此次收购案最大的变数。有消息指出,网易由于虚报了去年全年的财务报表,830万美元的收入报告中出现了300万美元的错误,而很可能在美国面临股东的集体诉讼。香港有线宽频则担心承担连带责任而推迟了收购网易的日期,传言中6月8日的签字仪式也未能如期举行。

  关于虚报财务帐款一事,去年曾经在网易公司十多天“创收一百万美元”的传奇人物张卜凡从网易公司离开后,被张朝阳挖到了搜狐,但是不久又离开了。张朝阳这么解释:当初公司之间的收入竞争很激烈。但是张卜凡到公司后,发现他在搜狐严格的财务制度下做不成什么,所以就离开了。

  笔者采访了香港易周律师行的芦贵平律师,芦律师说:“在美国上市,如果股民或者小股东认为公司有欺诈行为,造成了自己的经济损失,可以控告公司或者公司管理层,这属于民事纠纷。上市公司可能给管理层或者董事购买责任保险,以承担由于管理层或者董事粗心失职给公司造成损失后本人需要赔付的损失。如果美国证监会SEC认为公司的行为触犯了美国行为,它可以提议美国公诉人对公司或公司管理层警醒刑事诉讼。

  “对于网易此事,关键是一个收入确认政策。一般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都会有两套帐目,一套是给所在地的税收等管辖部门,按照所在地法律和财务制度;另外一套是按照上市地证券交易所的财务制度做一套帐目。目前关于网络公司与网络公司或者媒体公司之间的互换广告算不算经济收入是一个很模糊的地带。在美国我没有听说过相关的法律案例。

  “对网易的购买方来说,它可能因此推后收购的时间,或者降低收购的价钱。“对丁磊本人来说,如果是要对收入虚报事件承担责任的话,这并不影响到他本人在网易公司拥有的股份和股份带来的收益。”

  门户里的过来人

  三大门户网站在两年多的时间内都有不少的公司骨干和管理层相继离开,他们离开的原因或者是因为个人能力与职务不匹配,或者公司高层的观点冲突、权力斗争,却很少是在真正的市场竞争中败阵出走的,证明市场和公司都处于初创阶段。

  网易www.163.com

  陈剑峰:有一个神奇的传说,说陈剑峰离开搜狐后,与丁磊同坐一辆出租车。丁磊当时刚从广州来到北京,正为网易如何推广发愁。陈剑峰说:把域名从原来分散的几个集中到163.com,正好也能从已经出名的163.net截流一些访问量。下车后丁磊就给陈剑峰去了一个电话,请他出任网易北京公司的总经理。真实的故事是,丁磊希望陈剑峰把网易重新扶上CNNIC排行榜的第一位,当然陈剑峰没有做到,2个月后离开了网易。

  关国光、何海文:网易怎么从一个社区包装成一个上市公司,丁磊又怎么在上市的时候还保持着超过50%的股份,都和关国光、何海文这一对最初来到网易的沉默寡言的搭档有很大关系。2001年初二人又双双出局,取代的是新的“台湾搭档”——黎景辉和陈素贞。

  黎景辉、陈素贞:一个CEO,一个COO,在丁磊即将出售网易的时候也双双出局。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广告业出身的黎景辉给网易花了4000万美元的广告费;陈素贞主持销售业务,没想到最后以承担网易假帐责任。

  搜狐www.sohu.com

  李文谦:李文谦资历是很好的,在Oracle中国公司担任总经理的业绩也是很好的,但是在搜狐担任COO的业绩却是不好的。“对具体事物的应变和处理能力,都严重不足”,搜狐一高层这么评价。

  叶忻:叶忻到搜狐,正是搜狐的邮件系统被网民怨声载道的时候。但是直到叶忻离开,搜狐的邮件依然没有改善。据叶忻在硅谷的一个朋友说,启用叶忻担任CTO,指望他搭建网站的技术框架是一个错误决定,因为叶忻原来的主营是技术销售,并没有CTO的经验。

  Tom:完成搜狐的上市,老Tom作为这个阶段的首席财务官功劳不可磨灭。但曾经有过一个公司COO职务经历的Tom却不满足局限于财务官的工作,他想管的事情有点多了,却又不懂中文。

  陈一舟:都说陈一舟来到搜狐有“接收搜狐”的意思,但最终未成而离开。问张朝阳,张朝阳说:“没有这回事吧!?假如他很强的话,我会让位的。陈一舟是一个创意型人才,需要找更新更有挑战的机会。”

  新浪www.sina.com

  沙正治:网景公司前高级副总裁沙正治出任新浪网CEO第一次露面的时候,说自己是一个行将退休的老先生,意思是他到新浪网的任期是阶段性的、辅助性的。但新浪网的其他领导层和董事们没想到老沙给新浪网带来了那么大的变化,工作的中心、市场的重点也转移到了北美。结果他败给了中国本土的王志东。

  金保启:热情澎湃、干劲十足的金保启主管新浪网北京站的销售,销售业绩令人刮目。然后在高峰期突然辞职,没有原因说明。也许是他经营销售太出色,经营个人也太出色。

  附:

  中国互联网业著名的失败者

  文/李伟

  张树新:没人否认,从1996年至1998年张树新和她领导下的瀛海威是中国互联网的标志;而张树新也并不否认,中国距离Internet只有“1500米”,这个判断过于乐观。那时,由于中国电信的垄断经营,中国大多数“体制外”的民营ISP入不敷出,1997年瀛海威的全年收入为963万元,而仅广告宣传费即为3000万元。时任总裁的张树新坚持认为面向大众的"百姓网"是瀛海威未来的发展方向,但中兴发集团提出瀛海威的业务应当转向专门向企业用户提供金融信息服务。既然无法达成共识,其结果只能导致一方出局。中兴发是在获得75%以上的控股权时才获得了最终决定权,所以出局的只能是张树新,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实质都一样。而张树新也并没走出人们的视线,在她身后是互联网第一个“狂飙时代”,而她也在各种场合评说着失败者,从史玉柱到王志东。

  宫玉国:宫玉国说自己是“奶妈”,“把别人的孩子喂大,为这孩子着急上火,甚至对孩子比爹妈还亲,但孩子跟你没任何血亲关系。”孩子没有选择亲娘的权利,但亲娘却有权力给孩子选择奶。于是,当5月14日chinabyte与天极合并时,宫玉国离开了他奋斗6年的公司。作为国内资格最老的IT专业网站,chinabyte是新闻集团和人民日报共同投资建立的,然而资本市场的不济打碎了新闻集团扶持chinabyte上市的美梦,而此时的默多克似乎对CB这个进入中国大陆的棋子没有了耐性。据天极网的当家人李志高透露,“CB与天极开始接触始于2000年6月,当时主要是双方投资人新闻集团和IDG在背后的撮合。”

  谢文:1999年5月,谢文在中公网以1000万元“黑价”收购了联众游戏80%股份。而按照谢文离开中公网之前即将成交的融资方案,联众已价值5亿元以上了,不到一年联众价值翻了50倍。谢文由此被称为“收购第一黑”。1999年底,在谢文操纵下,中公网经过几轮谈判,基本确定了联众与中公网独立融资独立上市,并谈好让出中公网约30%股份融资6000万美元。融资完成后,海虹仍然是大股东,但中公网的市值和现金流量都会远远超过海虹。海虹不能接受了,如果有一个理由的话,那就是海虹担心外来资本最终替代海虹控制了中公网。在海虹拖了好多天没签字后,终于在4月找谢文摊牌,告诉谢文海虹宁愿不要这笔钱。当时海虹还提出一种方案是,融资可以,但中公网融资资金到位后,海虹将从它里面拿掉一半的现金。这明显是违背外资投资规则的,谢文就夹在两个不同资本之间,被通知解职。

  童家威:4月时老童还在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室里点评一个刚刚走出泥潭的失败者——史玉柱;一个月后老童黯然离之。以童家威为首的创业者是掌握实际中国国情的,他们知道,把海外的模式照搬照套到中国市场是不行的,所以他们希望能在B2B应用上走出自己的道路,建立一个偏向于中小企业的网上独立第三方市场。但是这不符合投资者心理对美商网的定位。他们要的是一个可以联合更多买家的力量来与供应商讨价还价,得到价格上的优惠的买方市场,一个入口型的“采购网站”。不少投资人既是美商网的战略投资商,也是有名的大买家,他们需要美商网来为自己的商业利益服务,可是网站过于浓厚的中立色彩不仅无法保护他们的利益,而且看起来“不商业”,更像“个体户”。直到现在,风险投资者还怪罪美商网因此与上市"擦肩而过",对几个网站创业者耿耿于怀,认为是他们“不听指挥”,搅了局。公司里的人都说老童是“好人”——“别看身高马大,信教的,心软;一直不忍心裁员,直到自己把自己‘裁’了。”

  新浪网是谁的公司——专访经济学家魏杰

  主笔高昱

  记者:我看到了你最近的一个说法,根据王志东和新浪所签的合同,王志东5年之内不许到竞争对手就业,等于被封杀了5年。您是不是认为当初签这样的合同不合理?

  魏杰:签立这样的合同本身没有什么,这个合同完全按美国规则签的,怎样保障企业的商业机密、技术专利和竞争力,这是对职业经理人的制约。但从这次事件看,王志东这个CEO并没有获得什么相应的保障。这是不对等的。不对等的原因,是新浪的公司治理结构不是典型美国式的。比如美国公司治理结构强调独立董事要达到董事人数1/3以上,这是为了保障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两种资本在董事会里的相对平衡。

  记:新浪不是也有独立董事吗?

  魏:董事会开了,至今没有人出来说王志东错在哪里。这就说明独立董事没起作用,独立董事并不负责保证董事会决策正确,他关键是公布信息,公告自己的意见。

  记:我注意到你谈到了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但我们现在说公司治理结构一般都在强调以所有者和经营者关系为中心。

  魏:目前出现的混乱情况,包括王志东被资本赶走,有些职业经理人卷款而逃,这种现象很多,反映了什么问题?一种资本登上历史舞台,就是人力资本。不能永远把他当作打工仔,出资人就是上帝。为什么企业能赚钱,不就是经营者在拼杀?你出的货币资本就这么值钱?现在中国的问题是走极端,一个极端是出资人把经营者赶出去,另一个极端是职业经理人把企业搞砸,把钱卷走,这两者的矛盾很难调和。

  现在要么在讨论所谓王志东本人怎么回事,资本怎么回事,没有人考虑这个体制扭曲到什么程度了。王志东这件事情不在于他本人,在于这件事表现了中国企业的治理结构已经根本不适于现代发展: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永远处理不好,谁上来也搞不大、搞不长久。所有者永远占据重大地位,而且所有者错了都没事,经常出现所有者把经营者赶走了,结果所有者他也错了。现在把王志东开出去了,其实不一定是王志东错了。

  记:但是我也问了几个风险投资商和投行,他们认为这件事情没什么可谈的,你一个上市公司,就需要以公众利益和资本利益为最大利益。CEO是带领着管理层执行董事会的决策。从出资者的角度来界定企业行为,这种界定到底合不合适?魏:错了,他说的是总经理和总裁。真正的CEO权力很大。董事会的权力就是选择、考核和制定以CEO为中心的管理层的薪酬制度,你可以不要我,但你不再对公司决策拍板。选择我是你的权力,但干什么是我的权利。就像总统,你可以弹劾我——而且也有一个程序问题,但不能干预我执行我的经营活动和发展方向。我们现在还是所有者一说就算,所谓的CEO根本不是真正的CEO。

  我们现在根本没有接触到美国近10年来发生的重大变化,美国公司的治理结构已经从界定所有者和经营者关系为中心转变为界定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关系了,就是所谓的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尊重人力资本和出资人双方应有的权利和利益。美国之所以产生现在的独立董事、CEO,是因为两种资本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不同点就是人力资本可能更偏重于企业长远发展,货币资本也可能变现走人。

  记:但这样不仅需要真正的CEO机制,还要保证董事会结构发生变化。

  魏:制度需要保障的是哪种意见是正确的,不管是人力资本的意见,还是货币资本的意见。而不是哪一种资本力量强大他就正确。董事会根本就不是目的,它是手段,保证社会财富不至于浪费,因此需要保障拥有货币资本的所有者和拥有人力资本的经营者能够充分博弈。美国董事规则规定,不一定出资人就进董事会。我们还在强调资本,强调出资人,这是典型的古典资本主义。现在的世界发展企业已经不是出资人说了算了,因为出资人往往没有能力说了算,因为你可能只有钱。你就能保证现在把王志东赶走的这些出资人都正确?

  记:那么就有一个问题了,企业是谁的企业?

  魏:对,新浪网不是王志东的企业,也不是出资人的企业。什么是企业?企业是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契约关系。这个观念一定要矫正过来,只要每个人清楚自己的上司是谁就行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为什么能发展,它已经把财富社会化了,我们还用传统观念来看资本。人家已经开始强调人本主义了,我们还是站在传统资本主义观念看待资本问题。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标签: 门户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