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最新历史版本 :《斯诺登档案》 返回词条

  • 编辑时间: 历史版本编辑者:高兴
  • 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
  • 修改原因:
首本斯诺登图书:《卫报》曾最先报道了斯诺登的故事。该报记者卢克·哈丁的新著《斯诺登档案》第一次在一本书中集中记叙了一系列相关事件。书中多处用电影的手法详细记录了斯诺登行动的戏剧性场景,但它并不一定会增加人们对泄密事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的了解。该书最成功的一点是以当时29岁的故事主角为重点关注对象。
目录

[显示全部]

基本信息回目录

The Snowden Files: The Inside Story of the World's Most Wanted Man (Vintage) Paperback 
by Luke Harding   (Author) 
  • Series: Vintage
  • Paperback: 352 pages
  • Publisher: Vintage (February 7, 2014)
  • Language: English
  • ISBN-10: 0804173524
  • ISBN-13: 978-0804173520
  • Product Dimensions: 7.9 x 5.2 x 1.2 inches 
  • 《斯诺登档案:世界头号通缉犯的内幕故事》(The Snowden Files: The Inside Story of the World’s Most Wanted Man),卢克•哈丁(Luke Harding)著。建议零售价:12.99英镑(Guardian Faber Publishing出版)/14.95美元(Vintage出版),352页

内容简介回目录


作者简介回目录

Luke Harding is an award-winning foreign correspondent with the Guardian. He has reported from Delhi, Berlin and Moscow and has also covered wars in Afghanistan and Iraq. He is the author of Mafia State and co-author of WikiLeaks: Inside Julian Assange's War on Secrecy (2011) and The Liar: The Fall of Jonathan Aitken (1997), nominated for the Orwell Prize. The film rights to WikiLeaks were sold to Dreamworks and the film, "The Fifth Estate," came out in 2013. His books have been translated into 13 languages. Luke lives in England with his wife and their two children. 

书评:《斯诺登档案》  回目录

英国《金融时报》华盛顿分社社长 马利德 
 

《斯诺登档案:世界头号通缉犯的内幕故事》(The Snowden Files: The Inside Story of the World’s Most Wanted Man),卢克•哈丁(Luke Harding)著。建议零售价:12.99英镑(Guardian Faber Publishing出版)/14.95美元(Vintage出版),352页

先是维基解密(WikiLeaks),再是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美国国家安全机构近年来的泄密事件如海啸一般汹涌而来。这有时给人以一种感觉:我们对美国外交官和间谍的行为已经无所不知。从事侦听工作的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前合同工斯诺登的爆料,影响远远超过最初由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Assange)公布的政府部门文件。

斯诺登泄露的文件不仅保密程度更高,而且他头一回揭露了“五只眼睛”(Five Eyes)情报联盟的紧密结构和牢固网络。“五只眼睛”是二战后最为神秘的组织,联合了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五国的情报机构。斯诺登的文件大量披露了该机构的运作情况(如监听国家领导人,以及为搜寻恐怖分子目标而收集的海量数据),以至于仍在不断泄露的新资料失去了震惊世人的能力。

从许多方面看,NSA试图颠覆互联网本身,监听为谷歌(Google)和雅虎(Yahoo)等美国科技巨擘传输数据的海外光缆,并且操纵电信系统,试图进行远程访问。难怪华盛顿方面如此担心中国监听华为(Huawei)等电信公司制造并行销世界各地的设备。但凡是美国人指责中国和华为做的事情,他们自己也能做,而且拿手得多。

《斯诺登档案》出版不久后,由律师转行当记者、受斯诺登委托发布文件的格伦•格林沃尔德(Glenn Greenwald)将于今年4月出版一本叙述NSA丑闻的书。《卫报》(The Guardian)记者卢克•哈丁(Luke Harding)对斯诺登爆料一事的参与晚于格林沃尔德。他采访了与斯诺登共事过的人,但没有采访斯诺登本人。对于曾经担任情报机构IT专家、但因为幻想破灭而成为泄密者的斯诺登,哈丁的描写难免有瑕疵——鉴于本书成书速度如此之快,这是意料之中的。毕竟,从斯诺登最初爆料到本书出版只有8个月。

对于情报机构在互联网时代如何盯住正当的目标,哈丁绕过了一些棘手的问题。类似地,为泄露情报机构越权违法的细节提供理由的论点,不一定能支持暴露敏感的数字谍报技术,从而让俄罗斯和中国等西方的地缘政治对手得益。然而,本书对此探讨甚少。

作者顺带进行的比较也显得傲慢:在他看来,美国媒体胆小怕事,而英国媒体英勇无畏。但是,美国媒体有时自认为重要的慎重很难算得上是自我审查。是谁将《五角大楼文件》(Pentagon Papers,是美国国防部对1945年-1967年期间美国政治、军事介入越南的评估报告——译者注)和水门事件(Watergate)公诸于众的?近些年来又是谁将阿布格莱布(Abu Ghraib)监狱虐囚丑闻和美国情报机构渗透伊朗核计划的详情大白于天下的?

不过,作为在普京主政期间被俄罗斯驱逐的记者,哈丁至少能从另一个角度承认,关于斯诺登,有一些令人不安的困惑:此人以言论自由之名逃离美国,却前往一个威权国家寻求庇护。

斯诺登本人仍然难以捉摸。他曾经在聊天室里厉声反对泄密,到头来却成了也许是情报史上最大的泄密者。斯诺登——的确,还有许多曾与他合作的人,尤其是格林沃尔德——不仅是自由意志主义者,还是公民自由主义者。哈丁提到,斯诺登曾捐款给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恩•保罗(Ron Paul),后者是自由意志主义者,一直是国家安全机构的公开反对者。与此相似,格林沃尔德也表示赞同保罗的理念。

本书最出色的是前半部,其描述相当扣人心弦:斯诺登对他眼里的体制内部越权行为产生愤怒,决心发动一场惊天动地的电子盗窃,下载NSA及其合作伙伴的最敏感文件,将其交给同意在香港见面的记者。哈丁精彩描述了《卫报》发表第一篇有关斯诺登报道的时刻,故事紧张刺激,既不乏高尚的新闻热情,又洋溢着公布敏感信息的兴奋。

斯诺登不是贪杯的金•菲尔比(Kim Philby,冷战时期在英国情报部门工作、暗中为克格勃效力的间谍——译者注),这一点是当前时代的特征。在新的信息时代,没有了冷战意识形态的束缚,情报机构早已不再使用树下秘密情报传递点。但某些方面没有变化:英美战后情报项目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苏联人和中国人,而是其内部对体制虚伪性的反感。约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正是以描写该题材的小说为职业。

从许多方面看,9·11事件及其引发的一系列反应(推动美国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扩充情报机构,鼓动它们绕过法律)与斯诺登有着直接的联系。在伊拉克问题上,白宫不断敦促情报机构拿出它想要的有关萨达姆•侯赛因(Saddam Hussein)的分析。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上任后似乎被动地接受了手头强大的情报工具。白宫表示总统不知道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的电话被监听,这点很少有人相信,但不好说是奥巴马本人坚持要监听默克尔。不论如何,奥巴马坚定地站在间谍一边。

评价泄密的后果不在哈丁这本书的讨论范围内,但考虑到斯诺登泄密的内容,迄今后果小得惊人。默克尔等少数人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等少数机构得到承诺:他们将不再是监听目标。除此之外,奥巴马没有做什么让步。就此而言,斯诺登和本书所展现的,并不只是英语国家安全机构的触角,还有其惊人的韧性。

本文是英国《金融时报》华盛顿分社社长

译者/何黎

《斯诺登档案》:从反泄密到揭秘者回目录

斯诺登在被指责同时又被称赞为勇气可嘉。

《斯诺登档案》一书封面
《斯诺登档案》一书封面

参考消息网2月24日报道 外媒称,对爱德华·斯诺登的谴责之声伴随着一种不足以令人信服、但却又被不断提及的观点——他本可以在不将美国开展间谍行动的能力暴露给全世界的情况下,针对给他带来麻烦的美国监控计划发起一场争论。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2月15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最近接受《纽约人》周刊采访时表示,斯诺登的泄密之举已经引发“有关政策合法性的问题”。然而,“他引发的争论所带来的益处并不足以弥补他所造成的伤害,因为其实还有其他方法可选”。

但上述假定可供选择的方法却难以实现。斯诺登是应该把自己的疑虑告诉参与监控计划的间谍机构官员,还是将其诉诸批准实施这些计划的秘密法庭,抑或是求助于用力保监视计划不受影响来回应其泄密行为的国会相关监督委员会?

报道称,斯诺登没有这么做,而是秘密储存了数千份机密文件,把它们透露给新闻机构,最终先是逃到香港,后又抵达俄罗斯。他选择的行动方向一直倾向于一个极端。他在被指责为叛逆不忠的同时又被称赞为勇气可嘉。无论从哪种角度审视,他的经历都堪称美国间谍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故事之一。

从“反泄密”到“揭秘者”

《卫报》曾最先报道了斯诺登的故事。该报记者卢克·哈丁的新著《斯诺登档案》第一次在一本书中集中记叙了一系列相关事件。书中多处用电影的手法详细记录了斯诺登行动的戏剧性场景,但它并不一定会增加人们对泄密事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的了解。该书最成功的一点是以当时29岁的故事主角为重点关注对象。斯诺登年龄不大,在间谍世界中地位不高,这些都与他获取的材料的重要程度形成反差,以致他联系的记者第一次见到他时对其抱有怀疑态度。

报道称,斯诺登给人的印象几乎是为人冷淡的。面对要智胜其雇主、全球最大间谍机构美国国家安全局所带来的挑战时,他显得无所畏惧。他精心安排自己与记者见面,并在很大程度上按照自己的主张把自己展现在世界面前。

外界不太清楚他是如何保持镇定的,他的成长经历和情感个性也不为人所知。为寻找相关线索,哈丁对斯诺登从19岁以来在一个技术网站上匿名发布的上百条帖子做出了分析,从中发现了相互矛盾之处,其中包含反对泄密的带有亵渎言论的激烈抨击内容。斯诺登曾被《纽约时报》2009年报道中出现的详细机密资料激怒,称该报的行为“比维基揭秘网更加恶劣”,其匿名消息提供者“应该被枪杀”。

那时,斯诺登已经作为计算机专家为中央情报局工作了数年。他凭借技术能力稳获这一职位。他的技术能力足以弥补自己简历中的多个漏洞,没有中学文凭就是其中之一。在中央情报局于瑞士设置的一个岗位上工作期满后,斯诺登从该机构辞职。但他保留了自己的机密工作许可资质,并以此作为入场券从国家安全局得到了更加有利可图的合同工作。这个负责监听项目的庞大机构就坐落在斯诺登成长的马里兰州郊区附近。

自此时起,斯诺登已不再发表网络言论。有关他在泄密问题上的观点变化以及他对国家安全局大规模监视计划产生的沮丧不安都已无迹可寻。而他作为“系统管理员”的身份又令其能够探究相关计划的具体内容。其中一项计划是秘密收集几乎每个美国公民的电话通话记录。他们只记录下拨叫的号码和通话时长而不会涉及通话内容。哈丁写道,斯诺登对以互联网为中心的生活非常适应,以致他的肤色呈现出罗伯特·帕廷森在电影《暮光之城》中饰演的吸血鬼一样的苍白。而上述监视计划的侵扰对他的整个“生态系统”构成了威胁。

2012年12月,斯诺登向着揭露涵盖范围广泛的国家安全局监视计划的目标迈出了尝试性的第一步。他向《卫报》专栏作家格伦·格林沃尔德发出一封神秘的电子邮件称:“我有一些材料,你或许会感兴趣。”

与记者秘密会面

报道称,尽管这本书被标榜为“世界头号通缉犯不为人知的故事”,但没有迹象表明哈丁与其作品的主人公有过直接接触。相反,它读起来更像是斯诺登与《卫报》之间展开互动的内情记述。有关这些会面的细节即使并非总是具有启发性,但也相当引人入胜。斯诺登对自己与记者会面的饭店的安全非常担心,以致他很少离开房间,还在门后放了一杯水,摆放的位置使杯中的水恰好能够溅落在一张上面用酱油做了记号的薄棉纸上。

哈丁描述了《卫报》首篇新闻报道在互联网上发布时斯诺登兴高采烈的样子,也呈现了大量相关文章随后如雪崩一样铺天盖地出现的状况,以及英国当局派人到《卫报》办公地点监督销毁存储有斯诺登提供文件的设备的不同寻常情景。

斯诺登离开香港奔赴俄罗斯,书中的叙述内容也随之改变。曾在莫斯科工作过的哈丁捕捉到了斯诺登面临的新处境的讽刺意味和不确定性。哈丁写道,“这个黑客出身的泄密者找到了他的庇护所”,但实际上“他却是(俄罗斯的)一名非正式囚犯”。

首本斯诺登图书

报道称,哈丁没有对有关斯诺登的一些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其中包括奥巴马提到的一个问题——如果斯诺登泄露的秘密仅限于他所认为的最令人困扰的那些计划,他或许不会造成如此严重的“损失”。哈丁也没有深究新闻机构是否本应在报道这些文件内容时表现得更加克制。哈丁在书中总结了经《卫报》挑选的斯诺登揭露的材料。但这些都是从英国的视角得出的,它忽略了美国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对包括《华盛顿邮报》员工巴顿·格尔曼在内的其他记者的重要贡献仅进行了轻描淡写。

报道认为,《斯诺登档案》一书将不会是有关同一主题的最后一本著作,可能也不是最好的一本。格尔曼和格林沃尔德也在撰写类似主题的图书。但哈丁已围绕斯诺登泄密事件及其结果做出了条理清晰、引人入胜的记述,不仅实现了最先出版并在书店上架出售自己作品的目标,而且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评价回目录

“Reads like a le Carré novel crossed with something by Kafka. . . . A fast-paced, almost novelistic narrative. . . . [The book] gives readers . . . a succinct overview of the momentous events of the past year. . . . Leave[s] readers with an acute understanding of the serious issues involved.” 
—Michiko Kakutani, The New York Times

“[Snowden’s] story is one of the most compelling in the history of American espionage. . . . The Snowden Files, by Luke Harding, a correspondent for the Guardian newspaper, which broke the initial Snowden story, is the first to assemble the sequence of events in a single volume. The book captures the drama of Snowden’s operation in often-cinematic detail. . . . Harding has delivered a clearly written and captivating account of the Snowden leaks and their aftermath.”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Snowden Files, the first book on what British journalist Luke Harding calls ‘the biggest intelligence leak in history,’ is a readable and thorough account. The narrative is rich in newsroom details, reflecting Harding's inside access as a correspondent for the London-based Guardian newspaper, which broke the story. . . . The writer deserves unqualified praise for fueling the debate on privacy that Snowden so hoped to ignite.”
Newsday

“A super-readable, thrillerish account of the events surrounding the reporting of the documents. . . . Harding has done an amazing—and speedy—job of assembling material from a wide variety of sources and turning it into an exciting account.”
—The London Review of Books

“A newsworthy, must-read book about what prompted Edward Snowden to blow the whistle on his former employer, the National Security Agency, and what likely awaits him for having done so. . . . Whether you view Snowden’s act as patriotic or treasonous, this fast-paced, densely detailed book is the narrative of first resort.”
Kirkus Reviews (starred)

“Recounts the incredible story of how Snowden becomes angry about the abuses he says he witnessed inside the system, resolves to pull off a stunning electronic heist by downloading the NSA’s and its partners’ most sensitive files, and gives them to journalists he has persuaded to meet him in Hong Kong. Harding captures nicely the moment when The Guardian pushes the button on its first Snowden story, an intense, adrenaline-filled cocktail of high-minded journalistic zeal and the sheer thrill of publishing sensitive information.”
Financial Times

参考文献回目录

http://column.cankaoxiaoxi.com/2014/0224/351225.shtml
http://www.amazon.com/The-Snowden-Files-Inside-Vintage/dp/0804173524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标签: 《斯诺登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