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百科分类 >> 科普博物馆 >> 宇宙 >> 地球
地球
按字母顺序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返回首页>>
 
"地球" 分类下的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和田玉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4-02 07:30
标签: 和田玉
摘要:和田玉即软玉,俗称真玉。狭义上的讲的玉,一般指新疆和田玉。英文名称为Nephrite。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 和田玉酸盐,化学式为Ca:Mgs(OH)z(Si4011)2。硬度为6~6.5,密度为2.96—3.17。和田玉和陕西蓝田玉、河南南阳玉、甘肃酒泉玉、辽宁铀岩玉并称为中国五大名玉。玉文化是历史最悠久、最能代表东方文明的古文化之一,玉代表了品德高尚、美好与尊贵。2003年10月底历经几年时间的中国“国玉”评选工作结束,新疆和田玉获得“美玉”称号,被中国宝玉石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国石”。简介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389次
陈崇希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4-02 07:30
标签: 陈崇希
摘要:个人综述1933年10月生,浙江温州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地质研究所所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科学技术》与《地球科学》杂志编委。湖北省地质学会名誉理事。长期从事地下水渗流理论,地下水数值模拟技术,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地质环境保护及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过“五五”、“八五”、“九五”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的科研项目31项;以第一作者身份获奖的有: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二等奖3项,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151次
有效弹性厚度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4-02 06:51
标签: 有效弹性厚度
摘要:计算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Te(effective elastic thickness)的基本原理是岩石圈在水平作用力和垂向负载的作用下发生挠曲,由此产生岩石圈空间上密度的变化,通过观测密度扰动所产生的重力异常的波长和幅值,计算和分析布格重力和地形作为波长的函数的统计相关关系来反演岩石圈的强度 参考文献:[1] 朱文耀,程宗颐,熊永清,等.利用GPS技术监测青藏高原地壳运动的初步结果[J].中国科学(D),1997,27(5):385~389.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553次
重力波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4-02 06:51
标签: 重力波
摘要:重力波英文:(gravitationalwave),台湾学界称为重力波,英文中有时也写作gravitywave;但更多场合中,gravitywave是留给地球科学与流体力学中另一种性质迥异的波动。关于万有引力的本质是什么,牛顿认为是一种即时超距作用,不需要传递的“信使”。爱因斯坦则认为是一种跟电磁波一样的波动,称为引力波。引力波是时空曲率的扰动以行进波的形式向外传递。引力辐射是另外一种称呼,指的是这些波从星体或星系中辐射出来的现象。电荷被加速时会发出电磁辐射,同样有质量的物体被加速时就会发出引力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207次
中国地质科学十八罗汉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4-02 06:51
标签: 中国地质科学十八罗汉
摘要:  简介 中国地质科学十八罗汉,是指1916年从北洋政府农商部地质研究所毕业的18名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地质科学工作者。1913年在丁文江提议下,成立工商部地质研究所,后改名农商部地质研究所,由章鸿钊,翁文灏等先生为教员,入学时,全班共30个学生,因病因故中途退学者8人,毕业时只剩下22人。其中只有18人,成绩合格,拿到了的毕业文凭。因此,在中国地质史上,俗称十八罗汉。正是有了以十八罗汉为主导的第一批地质学家们,中国的地质调查和地质研究工作才得以大规模进行,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例如北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912次
植被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4-02 06:51
标签: 植被
摘要:植被vegetation    地球表面某一地区内所覆盖的植物群落的总体。可按地理环境特征划分,如高山植被、温带植被;可按不同地域划分,如天山植被、中国植被;还可依植物群落类型划分,如草甸植被、森林植被等。植被与气候、土壤、地形、动物界及水状况等自然环境要素密切相关。从全球范围可区分为海洋植被和陆地植被两大类。海洋植被的特征是生产能力低,绿色植物中藻类占优势。陆地植被特点为种子植物占绝对优势,但由于陆地环境差异大,形成了多种植被类型,可将其划分为植被型、植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5385次
隐没带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4-02 06:51
标签: 隐没带
摘要:简介隐没带(英语:subduction zone)指地球的岩石圈中对流的沉降流(downwelling)所在的地区。隐没带存在于聚合板块边缘(convergent plate boundary)。海洋板块扩张到大陆板块边缘,因为海洋板块较重,会沉入大陆板块之下,形成聚合板块边缘。地球的岩石圈、海洋板块、沉积层以及被困住的水份就是经由隐没带回收到地函深处的。目前地球是唯一已知有隐没带的行星,金星与火星都没有隐没带。但是根据1999年火星环球探勘者号(Mars Global Surveyor)对火星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853次
遥感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4-02 06:51
标签: 遥感
摘要:参见:遥感技术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4048次
岩石圈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4-02 06:50
标签: 岩石圈
摘要:地球的岩石圈 岩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对于软流圈而言的坚硬的岩石圈 层。厚约60~120公里,为地震高波速带。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上部,由花岗质岩、玄武质岩和超基性岩组成。其下为地震波低速带、部分熔融层和厚度100公里的软流圈。对岩石圈的认识,分歧很大,有人认为岩石圈与地 壳是同义词,而与下部软流圈即上地幔有区别,但岩石圈与上地幔系过渡关系而无明显界面;有人认为 岩石圈至少应包括地壳和地幔上层。简介岩石圈与地球表层结构范围是从上地幔软流层向上至地表的由岩石组成的空间,包括地壳。顾名思义,岩石圈是由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5380次
峡湾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4-02 06:50
标签: 峡湾
摘要:  峡湾fjord海侵后被淹没的冰川谷。是冰川槽谷的一种特殊形式。在高纬度地区,大陆冰川和岛状冰盖能伸入海洋,冰川谷进入海面以下,继续深掘,拓宽冰床,冰期后海面上升,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受海水影响,形成两侧岸壁平直、陡峭、谷底宽、深度大的海湾,即峡湾。海面上升淹没前的槽谷地形,可以曾是沿构造破碎或岩性软弱地带发育的河谷。大陆冰流或岛屿冰盖入海常形成许多峡湾,它是过去溢出冰川的通道。溢出冰流有较高的流速,因而有强大的侵蚀力。由于冰川很厚,入海尚未漂浮之前仍然侵蚀冰床,形成冰盆和岩槛相交替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330次
天空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4-02 06:50
标签: 天空
摘要:有人说,白天里沙漠的一切都是属于地质学的,夜晚一切都是属于天文学的,而我却在冬天,在星辰的季节里来观察沙漠里的天空。大多数人对冬天的星座最为熟悉,因为那时看星星,树叶都已落尽,天空比较皎洁,黑夜也来临得比较早,可以看得很清楚。这里的北斗星位于地平线之下,猎户星座比我在家乡所看到的更高。躺在那里,我仰望着金牛七星,以及夜空里最光亮的蓝色天狼星(在南方大犬星座)。有好几次,我看见彗星划出一道一道火光,在星群间掠过,使我想起一个晚上的事来,那是八月里的一个晚上,当时我和乃丽站在堪萨斯一条荒凉而又多灰尘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5824次
太阳直射点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4-02 06:50
标签: 太阳直射点
摘要:概念 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入射角度(即太阳高度)为90度的地点。它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每时都在向西移动,每小时移过15度经度。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如此周而复始回归运动,周期为365日5时48分46秒,称为一个回归年。地理意义1、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全球热量分布变化。2、太阳直射点的季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139次
太阳高度角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4-02 06:50
标签: 太阳高度角
摘要:  简介  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其实是角度!)对于地球上的某个地点,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太阳 高度是决定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能数量的最重要的因素。 我们用h来表示这个角度,它在数值上等于太阳在天球地平坐标系中的地平高度。 太阳高度角随着地方时和太阳的赤纬的变化而变化。太阳赤纬以δ表示,观测地地理 纬度用φ表示,地方时(时角)以t表示,有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 sin h=sin φ sin δ+sin φ cos δ cos t 日升日落,同一地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446次
散逸层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4-02 06:50
标签: 散逸层
摘要:  散逸层 亦称“外层”,地球大气的最外层。名称由来   本层温度很高,空气粒子运动很快,又离地心较远,地球引力作用小,所以这一层的大气质点经常散逸至星际空间,故名为散逸层。这个高度可看做地球大气的上界。 范围    从800公里高度以上的大气层 物质组成    由电离气体组成的广阔而又极其稀薄的大气层(称为地冕),大气密度已经与星际非常接近。一直延伸到离地面22000公里高空。大气圈是逐渐过渡到行星际空间的。 气温垂直分布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3014次
热成层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4-02 06:50
标签: 热成层
摘要:热成层亦称热层或暖层。 范围从中间层顶至800公里左右。 物质组成密度很小,本层质量仅占大气总质量的百分之零点五。在120公里高度以上的空间,空气密度已小到声波难以传播的程度,在270公里高度上,空气密度约为地面空气的百亿分之一,在300公里的高度上,空气密度只及地面密度的千亿分之一,再向上空气就更稀薄了。 富含氧原子,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其中最强的电离层有两层,E层和F层。E层约位于90-130公里,F层约位于160-350公里。 气温垂直分布随着高度的增高,气温迅速升高。在300公里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625次
气候地貌学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4-02 06:50
标签: 气候地貌学
摘要:在热带湿润地区,则以石林、天坑等为其特征气候地貌学是地貌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气候与地貌之间的关系,研究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外动力的作用形成不同的地貌,在不同的气候区,不仅主导的外动力不同,而且不同的外动力强度和外动力的组合也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地貌类型组合。在严寒地区,以冰川、冻融地貌为主,但在冰缘区,冻融是主导外动力,但雪融、流水和风力等外动力组合,形成各种地貌类型组合。岩融地貌,在寒带、温带一地下岩溶为主,各种溶洞发育;但在热带湿润地区,则以石林、天坑等为其特征。各种组合地貌可以为研究当地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409次
莫氏不连续面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4-02 06:50
标签: 莫氏不连续面
摘要:  名词解释 莫氏不连续面(或译莫霍接口)是地球的地壳与地函的分界面。莫氏不连续面首先在1909年由一位克罗地亚地震学家Andrija Mohorovi?i?发现。他观察到地震波(特别是P波)在此处波速会突然加快。 莫氏不连续面的位置不定,可浅至中洋脊下方约5公里处,也可深至大陆地壳下方约75公里处。 最终结果 1950年代晚期到1960年代早期之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执行委员会(executive committee)曾采纳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737次
两极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4-02 06:50
标签: 两极
摘要:名称: 地球之端--两极                     两极轮廓主题词或关键词: 地球科学 内容北极和南极是地球上的两个端点,它们是假想的地球自转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在北半球的叫北极,在南半球的叫南极。 由于地球是绕着自转轴旋转的,所以两极是地球表面上唯一的两个不动点。它又是地球上所有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814次
勘探地球物理学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4-02 06:50
标签: 勘探地球物理学
摘要:勘探地球物理学 正文  见地球物理勘探。 配图 相关连接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870次
径流量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4-02 06:50
标签: 径流量
摘要:径流量在水文上有时指流量,有时指径流总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槽某一断面的径流量。以米3/秒计。将瞬时流量按时间平均,可求得某时段(如一日、一月、一年等)的平均流量,如日平均流量、月平均流量、年平均流量等。在某时段内通过的总水量叫做径流总量,如日径流总量、月径流总量、年径流总量等。以米3、万米或亿米3计。 多年平均径流量指多年径流量的算术平均值。以米3/秒计。用以总括历年的径流资料,估计水资源,并可作为测量或评定历年径流变化、最大径流和最小径流的基数。多年平均径流量也可以多年平均径流深度表示,即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77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