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历史版本3:《万物商店》 返回词条

关于亚马逊成长史以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的书,这要算是最全面的一本。原来曾有一本《一键下单》,仅仅是对亚马逊和贝佐斯进行了一番表面的描述,这本书叙述的更深刻,还有许多关于亚马逊不为人所知的内部爆料,例如,亚马逊的第一个吉祥物是什么,它的第一张订单买的是哪本书,亚马逊的第一为员工是谁,贝佐斯与谷歌是什么关系,等等。 
目录

[显示全部]

基本信息回目录

《万物商店:杰夫•贝索斯与亚马逊时代》(The Everything Store: Jeff Bezos and the Age of Amazon)
  • Hardcover: 384 pages
  • Publisher: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October 15, 2013)
  • Language: English
  • ISBN-10: 0316219266
  • ISBN-13: 978-0316219266
  • Product Dimensions: 9.2 x 6.3 x 1.4 inches 

内容简介回目录

关于亚马逊成长史以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的书,这要算是最全面的一本。原来曾有一本《一键下单》,仅仅是对亚马逊和贝佐斯进行了一番表面的描述,这本书叙述的更深刻,还有许多关于亚马逊不为人所知的内部爆料,例如,亚马逊的第一个吉祥物是什么,它的第一张订单买的是哪本书,亚马逊的第一为员工是谁,贝佐斯与谷歌是什么关系,等等。 

作者简介回目录

Brad Stone has covered Amazon and technology in Silicon Valley for over 14 years, for publications such as Newsweek and the New York Times. He is currently a senior writer for Bloomberg Businessweekand lives in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新书The Everything Store揭秘零售业之神贝索斯回目录


Michael Applet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在《万货商店》(The Everything Store)一书中,布拉德·斯通(Brad Stone)在前四分之一左右的章节里,对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和亚马逊(Amazon)的崛起做出了引人入胜的记述。他披露,20世纪90年代末,贝佐斯曾认真考虑要收集所有出版过的书籍,每样两册地把它们存放在肯塔基州列克星敦的一个仓库里。这个项目被命名为“亚历山大计划”,又名“诺亚方舟”,这个计划从未得以实施。列克星敦人不知道,他们就这样和一件可以载入史册的大事件失之交臂了。

"法戈计划"(Project Fargo)甚至更加雄心勃勃:这项提议要每样一个地把所有生产过的产品都装入一个仓库。据说贝佐斯曾宣布,“这是亚马逊历史上最关键的计划。”它不是;不过,它让你感到了贝佐斯对宏伟设想的嗜好。

员工们把这些计划称为“发烧梦”,它们让人想起了Jorge Luis Borges的杰作《巴别塔图书馆》(The Library of Babel)。作者在文中描述了一座“无所不包”的图书馆,这里的海量书籍都是以25个符号写成,穷尽了这一字母表中的各种排列组合。每本书都有410页,每一页都有40行,每一行都有80个字母。这是经典的博尔赫斯思维,尽管这些书的总数易于计算(虽然依然极大),它还是激发了一种无限感。书中的叙事者观察到,在某处,“肯定有一本书是所有书籍的总和:某一位图书馆员翻阅过;这位图书馆员简直就是神。”

那么,贝佐斯就是斯通书中的神,他无疑是集报复心和惩罚心于一身的那类神,至少那些为他工作过,与他竞争过、误以为自己和他存在某种伙伴关系的人是这么想的。(他的家人除外,我们得知,他深爱他们。)

斯通显然对自己选择的主题欣赏有加,不过,他是否喜欢贝佐斯却相当难说。此外,是否有任何人喜欢贝佐斯也相当难说。身家270亿美元(约合1645亿元人民币)的贝佐斯依然让员工自付停车费,有一段时间,当热浪袭来时,他宁可在仓库外派驻私人救护车,也不愿花钱多买些空调。虽然员工们意兴阑珊地将贝佐斯完全缺乏同感这一点诠释为某种领导力手段,但多年来,在贝佐斯身边工作的痛苦却不言而喻。他们说,他的其中一项“天赋”就是“在不过分亲近员工的情况下,驱动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型”。这是天赋吗?在实战中也许是,不过我敢打赌,当气温高过100华氏度(约合38摄氏度)时,在中东战场上的士兵都能得到比免费佳得乐(Gatorade)更多的福利和每天多10分钟的休息。

然而,身处高位总是孤独的,不是吗?2013年,贝佐斯发现自己正身处这样的境地,此时距离他建立一家拥有2亿活跃用户、市值1400亿美元的公司还不到20年。在某种方面,他一定有过人之处,单单阅读他的传记,都会感到精疲力尽。即使是宙斯(Zeus)在如此众多的战线同时开战,也会感到体力不支,而他要和华尔街上的反对者作战,和巴诺书店(Barnes & Noble)、沃尔玛(Wal-Mart)、苹果(Apple)、eBay、谷歌(Google)作战,和出版业、网飞公司(Netflix)作战、和国税局收税人等等作战。

有人能从冲突中吸取养分,贝佐斯的确显示出,他醉心于智胜他人,甚至是他的最佳拍档。比方说,出版行业依然没太搞明白,它怎么会心甘情愿地就给了贝佐斯一把剑,让它把自己打得一败涂地。斯通在这一点上只给了一些暗示,不过这个暗示一针见血:尽管亚马逊向一些制造商保证,会把价格降得比建议零售价还低,这么做只是为了坚守它对最低价的保证,然而“神秘的第三方卖家”常常出现在网站上,其报价恰巧比亚马逊的价格还低,亚马逊随后给出的对策是,耸耸肩来一句“我们还能怎么办?”还能怎么办?以下是一条建议:确认这些第三方供货商的身份,与其自称的身份确实是一致的,而不是,这么说吧,亚马逊自己。

一家如此年轻的公司发生了这么多事情,这令人惊讶。首先,贝佐斯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长尾效应”的力量。然后他启用了“网络联盟营销”(online affiliate marketing)方案,付费给把顾客引导到亚马逊的其他网站。接下来又推出“一键购买”(1-Click)功能,它证明了如果你为我们省下5秒时间,我们在线购物的几率就会显著提高。我们真的那么缺乏耐心吗?别去问贝佐斯,否则你可能会得到他那闻名天下(而且,说实话,往往很幽默)的奚落:“你竟然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这会让你感到吃惊吗?”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亚马逊集市(Amazon Marketplace)、亚马逊至尊会员服务(Amazon Prime)、Kindle阅读器、亚马逊网络服务系统(Amazon Web Services),以及亚马逊即时视频(Amazon Instant Video)。如果你觉得这会占据一个人的全部注意力,你错了。贝佐斯还有自己的风险投资生意,也是谷歌、Twitter、Uber和《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等公司的早期投资者。而且他最近还收购了一家小报社,你可能听说过它的名字:《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贝佐斯的某些成就非常复杂难懂——比如亚马逊有几十个物流中心,为了最有效地从一个或多个物流中心配送客户订单上的商品,亚马逊解决了一个“多项式方程”系统,从而增加了利润。但斯通长期报道贝佐斯和亚马逊(最初在《新闻周刊》[Newsweek],然后在《纽约时报》,现在又在《彭博商业周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的经历,给他的讲述提供了一种可靠感,让故事得以顺畅地铺陈,即使是在某些章节中,亚马逊永远存在的(显然是故意的)内部混乱似乎就要跃然纸上。

斯通知道该在何时讲述几段有关亚马逊竞争手法的趣味轶事,让读者获得片刻休息。例如:在1999年假日购物季,亚马逊的玩具部门当时羽翼未丰,经理们担心“神奇宝贝”(Pokémon)系列玩具的库存无法满足激增的需求。于是他们买下了玩具反斗城(Toys “R” Us)网站上所有的“神奇宝贝”玩具,后者免运费把它们送到了亚马逊。亚马逊出售这些玩具肯定是亏本的。但猜猜那一年哪家公司的顾客满意度比较高?

贝佐斯当之无愧地在商界圣殿占据了一席之地。而斯通也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说明他是能够取代比尔·盖茨(Bill Gates),成为极客富豪军团(Army of Geek Billionaires)领头人的。贝佐斯是这样一个人:他用“遗憾最小化框架”来做决定,由于热爱《星际迷航》(Star Trek),他曾考虑过给亚马逊取名为MakeItSo.com,因为这是皮卡尔舰长(Captain Picard)的著名口头禅。甚至在他创办蓝色起源公司(Blue Origin)之前,他的高中女友就在上世纪90年代告诉过记者,“他赚这么多钱是为了去外太空”;蓝色起源是贝佐斯的私人项目,致力于“让个人进入太空”。

斯通不惜笔墨地描述贝佐斯的先见之明,毫无疑问,贝佐斯对未来的预见似乎比大多数人都准确。很早之前,贝佐斯就想出了一种“试探性”的举措,三星在智能手机大战中和苹果较量时也采用了类似的手段。苹果在新产品设计上会进行精准的调校,而三星会把每种尺寸、颜色和形状的手机都各推出一款,看看哪一款最后能够热卖。亚马逊也采用类似的做法。但那不是预测未来,而是在给比赛中的每匹马都下注。不过,你还是不得不称赞贝佐斯:这也是最可靠的方法,确保你每次都握有中彩的马票。

最后,我们也不要忘记贝佐斯的竞争对手中有多少似乎连眼下都无法预测,更遑论未来了。2007年,贝佐斯用9.99美元的电子书定价向出版商发出挑战,令他们大吃一惊。之前他们去哪儿了?斯通说这是一个悖论:亚马逊的崛起对很多公司形成了威胁,而一本关于贝佐斯的书,就是由这些公司中的一家出版的。但是,这一切都契合了《万货商店》的故事,它最终就像是一幅埃舍尔(Escher)的画作:现如今,所有的零售通路似乎都从亚马逊开始,到亚马逊结束。

商业周刊:亚马逊的王牌 回目录

1997年11月的一个雨夜,老默多克为新闻集团柯林斯出版公司的新CEO简-弗里德曼举行了一场欢迎酒会。出版界的重要人物齐聚一堂,有兰登书屋前CEO阿尔贝托-瓦伊塔尔,还有著作经纪人林恩-内斯比特,而时代华纳图书集团的主管劳伦斯-基尔希鲍姆带来了一个叫杰弗里-贝索斯的年轻在线图书经销商。当时没人会想到,这个人会改变那天参加聚会的所有人的命运。基尔希鲍姆说:“人生中总有一些片段让你难以忘怀,你会记住当时的所有细节,事实上,我记得贝索斯还欠我一把雨伞。”

十年弹指一挥,这期间图书销售额一直停滞不前,其市场份额不断被电子图书蚕食。2008年弗里德曼离开新闻集团,而一度向纽约出版业巨头谄媚的贝索斯现在开始向他们发起了挑战。去年五月,亚马逊聘用67岁的基尔希鲍姆管理旗下的出版部门Amazon Publishing。纽约出版界的生存一直都倚赖知名作者篡写的畅销书,而Amazon Publishing的终极目标就是发行这些书。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出版公司对亚马逊的这一举措忧心忡忡。


在采访中,亚马逊的高管表示他们只是在日益兴旺的电子图书市场做一次试验,无意取代六大出版集团(兰登书屋、西蒙舒斯特、哈伯柯林斯、企鹅、阿歇特和麦克米伦)。Amazon Publishing的副总裁杰夫贝拉说:我们为作者、编辑以及销售人员建立了一个内部实验室,在这里他们可以尝试自己最新的想法,成功对我们来说就意味着作者可以找到新的方式接触到更多的读者。

此番言论并不能平息出版商的忧虑。亚马逊像不速之客一样突然闯入,并且不断重新规划着出版界,而其他出版商不得不与其对抗,为了保护一个接近百年的商业模式,也为了维护他们作为文化养育者的角色。图书出版业确实急需提高效率,根据美国出版商协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1年,成人图书简装和精装本的销量共下跌了18%。鲍德斯这样的连锁书店已经濒临破产,而其他独立书店也很难同在线零售商相抗衡,因为后者有很多优势,比如他们在许多州免交营业税。现在唯一的亮点就是销售电子书籍,然而在亚马逊、苹果以及谷歌、巴诺书店面前,其他竞争者根本没有机会。

对于大的出版公司而言,亚马逊已经是一个无法阻挡的竞争者。尽管由于Kindle的很多内容无法在巴诺的Nook和苹果的iBookstores上获得而损失了很多钱,但是贝索斯并不在乎,现在他有足够的实力吸引顶级的作家。更重要的是,亚马逊是这些出版公司最大的零售商,现在他们不得不和自己最重要的商业伙伴展开竞争。西海岸的人们也许会欢庆这是一种合作的新模式,可东海岸的人则认他们背后被捅了一刀。

过去的六个月里,基尔希鲍姆签约了不少作家。这其中包括,自我激励大师蒂莫西-费里斯;演员兼作家詹姆斯-弗兰科,以及脾气火爆的前篮球教练鲍勃-奈特,他将写一本新书《负面思考的力量》。另外著名的图书馆长,《欲望》一书阅读指南的作者南希-珀尔也宣布她将和亚马逊合作,发行已经不再出版的她最喜欢的12本小说。基尔希鲍姆还预付了潘尼-马歇尔80万美元的订金,购买他的自传。自美剧《拉维恩和雪莉》后,马歇尔的名字就很少出现在纽约媒体圈里。通过直接和作者签约,亚马逊可以省去很多中间费用,这样他们可以支付给作者更高的订金及版税,而带给读者更低的售价。这一切大出版公司的高管都看在眼里,恨在心理。

他们把怒气都撒到了基尔希鲍姆身上。在出版圈里人人都知道基尔希鲍姆,大家曾经都很喜欢他,然而现在,很多从前的同事都指责基尔希鲍姆是个叛徒。在采访中,很多出版社高管都说基尔希鲍姆正在误入歧途,而且他们中很多都曾当面指责过基尔希鲍姆。而基尔希鲍姆却认为自己正在探索一种新的方式,这样可以帮助所有的人。

多年来,纽约的大出版商和亚马逊的合作一直非常愉快。亚马逊拓宽了图书市场,并让出版商有了新的方式接触读者。而一些人更趁机大捞了一把,比如兰登书屋的资深编辑詹森-爱普斯坦,成为了贝索斯的早期顾问,在亚马逊上市前就获得了公司的股票。基尔希鲍姆也很早就看到了亚马逊的巨大潜力,在1997年亚马逊刚上市的时候就买了很多股票。

为了促进他的电子商务公司的发展,贝索斯和出版商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1999年当《商业周刊》问他是否有意从单纯的卖书转到出版书的时候,贝索斯信誓旦旦的说:“我们真的只擅长一件事情,就是帮助消费者发现他们最想在线购买的东西,这就足够了。”

八年后,亚马逊开发了新的电子阅读器Kindle,此后问题出现了。在这款设备问世之前,亚马逊的代表频繁出入纽约出版商的总部,催促他们加快建设他们的电子目录。出版公司非常配合并且一直守口如瓶,没向外透露关于Kindle的任何细节。然而当贝索斯在纽约联合广场的W New York酒店发布Kindle的时候,他却宣布将以9.99美元出售《纽约时报》评出的畅销书。


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在Kindle Fire发布会上
制造商=CANON;型号=CANON EOS 5D MARK II;焦距=75毫米;日期=2011.09.28 10:35:08;光圈=F4.0;测光模式=模式;感光度=ISO1600;曝光补偿=-0.3EV;曝光时间=1/320秒;曝光程序=光圈优先

事后采访几个出版公司高管得知,当时出版商们都大为震惊,因为在他们的合作备忘中,亚马逊从来没有提出这样一个大胆的价格策略。后来一次谈话节目中,贝索斯宣布将给消费者提供10美元以下的流行电子书籍,这更让出版商忧心忡忡。尽管亚马逊表示将独自承担这些费用,但是出版商有理由恐慌。这么低的价格将改变读者对于书籍价格的预期,对于出售印刷书籍的实体店必会造成巨大的冲击。

出版商很容易想象出,电子图书业的发展将使得亚马逊垄断图书的销售,同时摧毁其他零售商。对于这个结果只要问问他们的音乐同行就行,音乐界同意苹果在iTunes上以99美分的价格出售单曲,结果使得激光唱片消失,同时加速了像Tower Records这样的音乐零售商的灭亡,让苹果的市场势力大大增强。

2009年底,出版商和亚马逊的矛盾开始公开。阿歇特和哈伯柯林斯推迟了爱德华-肯尼迪和萨拉-佩林的回忆录在Kindle上的发行时间,希望读者购买更贵的精装书。除此以外,出版商正考虑一个更加激烈的应对措施,由他们而不是亚马逊来制定网站上书籍的价格。

2010年初,也就是乔布斯发布iPad几周之前,出版商和苹果进行了磋商,要求获得这款即将问世的平板电脑上出售书籍的定价权。出版商非常乐于看到有新产品和Kindle竞争,而苹果也希望出版商在iPad上卖书。很快双方一拍即合,苹果同意由出版商制定电子图书的价格,进而出版商要求亚马逊也执行这一政策。

麦克米伦CEO约翰-萨金特径直飞到西雅图,告诉亚马逊他们的决定,并威胁如果亚马逊不同意新的定价模式,他将停止在亚马逊上出售麦克米伦的书籍。贝索斯和他的同事异常愤怒,他们在网站上撤销了麦克米伦的书目清单。最终亚马逊还是低头了,他们把畅销电子书的价格从9.99美元提高到12.99美元甚至更高。

整个纠纷过程中,亚马逊都在努力组建自己的出版公司,通过和这些公司签约而不是传统的出版商,亚马逊可以完全控制包括定价在内的一切事务。但这些努力并没有太多的威胁,2009年5月成立的AmazonEncore准许作者自主出版作品的电子版以及再版不再印刷的作品。一年后,亚马逊又推出了AmazonCrossing,主要是出版翻译成英文的外国作品。去年,亚马逊宣布组建一个西雅图的出版部门,专门出版灵异、恐怖、浪漫和科学小说。但是这些努力都没有给纽约的出版商造成多大影响。

去年三月,美国最大的出版商兰登书屋宣布也通过代理定价销售电子书籍,而亚马逊也不得不就范,这样它无法在通过削减价格,从而通过短期的损失获取长期的利益了。由于没有了价格的劣势,Nook的电子书店和苹果为iPad打造的iBookstore也开始获得了市场份额。英国出版公司John Smith & Son的CEO詹姆斯-格雷说:“这是亚马逊第一次被迫接受公平的竞争环境。”

一个月后,很多大出版公司的编辑收到了亚马逊的招聘邮件,他们要在纽约建一个大的出版公司。邮件这样写道:这个公司资金充足,而它的成功关系到整个亚马逊的成功。

基尔希鲍姆2005年离开了华纳图书出版公司,而此时成为了亚马逊的代理人,免费帮助杰夫-贝里招兵买马。贝里曾问基尔希鲍姆是否有意掌管这家新的出版社,基尔希鲍姆的回答是:“我确实有这种念头。”

5月初,基尔希鲍姆开始正式管理亚马逊的出版部门。迈克-肖特金是一个出版界的顾问,他说:从此基尔希鲍姆从一个出版界人见人爱的人物变成了一个众人唾骂的对象。

1945年基尔希鲍姆出生于芝加哥,他的父亲是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员,母亲专职为广告公司写广告词。进入密歇根大学后他成为了校报的主编。毕业后他在《新闻周刊》做记者,还写了一本关于校园运动的书《图书馆在燃烧》,并由兰登书屋出版。

出书的经历让基尔希鲍姆对出版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搬到纽约并加盟了兰登书屋的市场部。1974年,他来到了后来的华纳图书出版公司,出任市场部副主管。他在这个公司干了三十多年,最终为了那里的CEO和董事长,开创了华纳图书的黄金年代。基尔希鲍姆和他的团队大手笔支付订金,签约了很多商业领袖的自传,包括比尔-盖茨、杰克-韦尔奇和迈克尔-艾斯纳。他们还和很多畅销书作家签约,包括大卫-鲍达奇、詹姆斯-帕特森、尼尔森-德米尔、桑德拉-布朗和尼古拉斯-斯巴克斯,其中有许多取得了巨大成功,比如1992年发行的《廊桥遗梦》和麦当娜的畅销书《性》,这本用塑料密封的书售价为50美元。

基尔希鲍姆是电子图书最早的支持者,早在1995年他就组建了一个团队开始研究。几年后又投资了1000万美元开发最早的阅读工具Rocketbook。基尔希鲍姆说:这些都没有成功,当时的世界还没有做好准备,我们那时也没有Kindle.

基尔希鲍姆2005年离开了华纳图书,建立了一个图书代理公司LJK Literary,并为史蒂夫-福布斯,拉斐尔-纳达尔以及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做代理。现在的一些对手经常诟病基尔希鲍姆这段图书代理的生涯是失败的,基尔希鲍姆说:确实那时不够完美,我想我内心还是觉得自己是个出版商,我热爱这个行业。

去年夏天起,基尔希鲍姆开始为亚马逊工作。他曾在一些谈话中指出,出版商也许可以和亚马逊合作,由亚马逊控制电子图书,而传统的出版社发行纸质书籍。朋友们都说,基尔希鲍姆离开这个行业太久了,他不知道亚马逊已经成为了纽约出版界的心腹大患。

基尔希鲍姆承认和以前的老朋友有一些摩擦,但是他并在意。他认为2003年巴诺书店收购Sterling出版社时候人们也有同样的反应,那是出版商认为他们的末日到了。南希-珀尔知道这些反应是真的,而且第一时间感受到了。她说当她宣布和亚马逊合作后,在Facebook和Twitter上充斥着对她恶毒的谩骂,她都不敢在看这些社交网络。珀尔说:“我曾想过也许人们会不高兴,但是没想到会是这样。”

乔-昆拉特是一名奇幻小说作家,他说:现在出版商们就像是在泰坦尼克号上兜售饮料,他们为了保护纸质图书行业不顾消费者的需求,并且对作家们也非常粗暴。昆拉特过去在芝加哥郊外生活非常潦倒,他的书稿数百次被出版社退回,有9本小说无法出版。两年前他试着把自己的作品直接上传到Kindle的图书市场。现在他每天的收入有4000美元,每出售一本书他可以获得70%的版权。

基尔希鲍姆在亚马逊工作后发现,一些大牌作家也和昆拉特有同样的想法,希望尝试非传统的方式。蒂姆-菲利斯的作品《The 4-Hour Workweek》和《The 4-Hour Body》由兰登书屋出版,它们都登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排行榜。而亚马逊将于9月出版他的新书《The 4-Hour Chef》。菲利斯说:对我而言这就是在一个掌握技术的出版商和想要出版书籍的世界级技术企业之间的选择,而后者可以给我更多的自由发挥和试验的空间。

亚马逊和作者们所说的试验已经很明确了。11月亚马逊推出了免费借阅的电子图书馆,参加此项活动的Kindle用户可以一次选一本书并免费下载。大的出版商不喜欢9.99美元的价格,当然更不能接受0美元的价格,他们拒绝参加这个活动。亚马逊自己的书会在图书馆的目录里。未来,亚马逊还会推出其他活动,比如准许Kindle Singles用户预览即将发行新书的部分章节,以一定价格捆绑出售电子图书和有声图书,这样读者运动的时候可以在两种形式中自由切换。

亚马逊如何让其纸质图书进入传统的书店还是一个没有解决的挑战。亚马逊和霍顿-米夫林-哈考特出版社的协议,使得它出版的图书可以进入部分书店,但是很难想象沃尔玛和好市多这两个美国最大的图书销售商会帮助他们的竞争对手。巴诺书店和亚马逊在这一问题上也陷入了僵局,其CEO威廉-林奇说,在巴诺的书店上架前,亚马逊的书必须在Nook上可以买到。

基尔希鲍姆的竞争对手表示,亚马逊将从图书出版中学到一点东西。Grove/Atlantic的总裁摩根-恩特莱肯说:出版商存在是有道理的,并不只是为了提高价格。你必须习惯半夜接到神经质作家的电话,还有让编辑抓狂的凌乱的手稿,这个行业比亚马逊想象的要难。

贝索斯和他的团队将以长期利益来考虑新的发行部门所取得的成功。他们把Amazon Publishing定位在未来几年后的世界,那时大多数书籍都通过电子发行而传统书店要比现在少得多,亚马逊将吸引更多的大牌作家,而拉里-基尔希鲍姆又将成为纽约出版界最受欢迎的人。 

参考文献回目录

http://www.amazon.com/The-Everything-Store-Bezos-Amazon/dp/0316219266/ref=pd_sim_b_1
http://www.cyzone.cn/a/20131106/246806.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标签: 《万物商店》 《万货商店》